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觀察水說課稿

觀察水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觀察水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水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內容的基礎上,初次接觸“物質世界”的內容,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作爲研究的切入點。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水雖然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觀察水的活動就是嘗試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藉助一些實驗器材進行觀察活動,將學生腦海中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能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情趣,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1、能通過眼、耳、鼻、舌等多種感官來認識水的性質

2、初步學會設計各種方法,快速準確地在幾種液體中鑑別出水

3、能對實驗做出猜測,並通過實驗結果進行驗證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學會傾聽,善於從同伴的發言中發現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認爲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選擇工具,制定方案把水運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用的實驗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開水各一杯,燒瓶、大燒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

2、學生用的實驗材料:海綿、抹布、水、粗細不等的水管、漏斗、膠管等,還有每組兩個水槽、一燒杯水和幾根筷子。

五、說教學過程

說爲了真正達成課時目標,體現新課程學生爲主體、探究爲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猜謎激趣,探究觀察方法。

教師先出示四杯液體。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在四個杯子裏裝了些東西,請大家仔細觀察,猜猜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學生說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後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師適時板書。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現象,確定了一隻杯子裏裝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個杯子裏的物體看上去差不多,所以無法確定,引導學生想出另外的觀察方法,即用鼻子聞和用舌頭嘗,教師邊板書邊提示:聞到的是氣味,嚐到的是味道。在指導正確的聞的方法後指名學生上前聞和嘗,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聞到的氣味和嚐到的味道,學生確定杯中液體名稱後,教師揭示正確答案。然後小結出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特別強調觀察不瞭解的物體時爲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這樣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科學的`方法由學生提出來,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爲下一步正確觀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點做了鋪墊。

(二)分組觀察,形成水的認識。

教師導入:下面我們就用剛纔總結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仔細觀察水(板書:水)的特點。在提出觀察活動的要求後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觀察活動,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表揚做得好的小組。活動結束後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出水的一些特點,交流結束後,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出水的特點?即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這個活動看起來簡單,但由於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行間巡視,引導學生分析出水的特點,做好實驗記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實驗演示,認識液體特徵。

實驗一:把燒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狀的容器中。

三年級的學生是剛剛接觸到科學實驗中的儀器,對許多儀器都不認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比較、去認識。教師首先出示一個燒杯,介紹名稱,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的特點,通過比較瞭解燒杯口的作用,在倒水過程中依次介紹量杯、量筒、燒瓶、漏斗的名稱和作用,這樣做,雖然要費一點時間,但是一方面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了實驗的儀器,初步瞭解儀器的作用,這個時間一定要捨得花。在倒水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水的形狀的變化,倒水結束後,水沒有固定形狀的這一特點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實驗二:用一個有洞的方便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師操作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一定能說到看到水從袋子的洞口處流到了水槽裏,揭示水容易流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出其它的方法來證明水沒有固定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並交流,學生的思維立即就會被激活,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還有用筷子攪拌燒杯裏的水等,適時出示“液體”這一概念,再練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水。即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這樣就使學生從對水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將前概念發展到概念水平。

(四)開展比賽,拓展運用性質

根據瞭解的水的特點,老師拋出問題:在不直接搬着有水的水槽往空水槽裏倒的情況下,把水槽裏的水運到1米以外的空水槽裏。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交流搬運方法如用燒杯舀、用毛巾吸、用手捧等。如果學生想不出方法時出示其它的實驗裝置,引導學生說出運水的方法和運水過程中的注意點。然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前提示比賽要求:既要比運水的速度,還要比在運水過程中合作中的默契度,在實驗小組領取相應的實驗材料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結束後及時小結比賽活動,表揚先進小組。搬運水的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水的流動性,間接瞭解有關虹吸現象的初步知識。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使教學氣氛達到高潮。

(五)課堂小結,引導後續研究。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了知識,滿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後,引導學生課後能繼續觀察、研究水,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這樣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認識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質。如果學生有了親身經歷的研究活動,他們的思維一定會更加開闊,今後在課後開展研究的興趣會更濃。

當然,以上只是我根據個人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初步解讀後形成的教學預案。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相關的知識基礎將會對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如何成爲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尊重學生學習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成爲本課教學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