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青蛙》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大綱

《小青蛙》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青蛙》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青蛙》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

  《小青蛙》說課稿1

  一、說課標解讀: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關鍵。培養學生的活動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是小學階段體育課的重要目標之一。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將其歸納爲:“樂中練、玩中練、動中練”,這裏的“練”是發展能力的手段,而“樂、動、玩”則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

本課根據新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水平爲目標,通過創設《小青蛙學本領》的教學情景,讓他們在愉快的教學過程中,既學會了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又培養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整節課從“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分組比試、遊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了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說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取水平二階段跳躍中的立定跳遠教材,學生在水平一對跳的動作已有了初步的動作概念,但年齡小,理解力水平比較低,還不會歸納其動作的本質;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安排,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理解動作要領學會立定跳遠動作,從而提高靈敏素質和彈跳能力,爲學生以後的跳遠技術的掌握與提高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2、教學對象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協調性較差,注意力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也不夠全面,因此在教學時,要通過啓發引導、設疑探究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來提高與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另外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並能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以激勵學生對技術的學習投入更大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參與《小青蛙學本領》的活動,發展學生的彈跳力增強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2、通過參與本節課的學習,90%以上的學生能把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達到‘穩’和‘輕’的要求”。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良好的相互交往與合作的意識和行爲。

  說教學重點:雙腳起跳,雙腳落地

  說教學難點:動作協調用力

  四、說教法、學法的運用

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去學。另外,還採用了:

(1)、講解示範法:通過精煉的語言講解,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優美的示範,利於學生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完成的任務情況各不相同,通過糾正錯誤,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動作,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3)、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採用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遊戲比賽等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練習。

  五、說教學流程

  導入:

首先,在教師優美的語言引導下,帶學生進入一個戲劇性的故事情境中,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準備部分:

通過舞蹈中的後踢步、跑跳步,將學生帶到池塘邊圍成一個圓圈,真實地再現出一個圓形的水塘,師生同動,也達到了初步的熱身,緊接着,隨着音樂的伴奏師生同跳健身操,進一步動員全身的肌肉,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遊戲《小蝌蚪抓尾巴》,師生同在池塘內進行捉尾巴的遊戲,讓小蝌蚪變成小青蛙,鍛鍊學生的身體的靈活性,這樣也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最終達到熱身的目的,爲主要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基本部分:

小青蛙們首先在荷葉上,進行自由嘗試練習,跳荷葉,一段時間後,在兩種不同方式的跳的比賽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賽結果的分析,教師適時進行點撥,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更便於學生的記憶,在此部分,重點得到解決,難點得到突破。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跳荷葉的練習,教師此時根據個別差異進行錯誤動作糾正,在集體糾正錯誤後,再進行鞏固練習,這次各小組爲了進行贏得小笑臉的比賽而練習,學生進一步掌握前腳掌蹬地,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的動作,跳躍能力得到提高。接下來的兩個比賽環節,讓學生體會爲什麼有的組奪得第一,告訴他們除了運氣之外,更重要的靠自身的跳躍能力,以及自身的優秀動作,我們做這個練習,能將學生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達到預期效果。

  放鬆部分: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它不需要通過語言爲中介,課中學生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舒展自己的身體,感受美的同時,達到肢體放鬆目標,身心也恢復平靜狀態。

總之,整堂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空間中盡情發揮。感受團結合作的成就感,從而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技術動作得到了鞏固,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小青蛙》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小青蛙》是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中的第三課。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讀起來節奏明快,音樂和諧。兒歌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課文中的“清、晴、情、請”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課文將字族文識字寓於兒歌之中,通過讀文識字,能有效避免學習形聲字的枯燥。將字與文融合在一起,不斷鞏固青子族中各字的音行義,既有利於讀文識字,也有利於學生語言的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1、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

2、通過聯繫課文,老師範寫,學生跟寫來學習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三、說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教學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四、說教法學法:

針對以上學情,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圍繞本節課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覆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復雜感情。

2.對比學習法:將課文中的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清、晴、情、請”放到一節課來對比學習,激發學習興趣,並讓學生掌握對比學習法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謎面,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學生自讀,聽錄音範讀,跟老師讀課文,通過多種方式讀課文,反覆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它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這樣能讓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閱讀感悟的習慣。

  (三)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青”,引導學生觀察“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便於規範學生的書寫。

2、指名認讀生字並組詞語。

3、範寫生字,強調重點筆畫,學生書空生字。

4、練寫生字。

5、激勵評價。

6、同樣的方法學習“清、晴、情、請”。

7、指名學生認讀生字,鞏固學習的知識。

  (四)鞏固練習。

通過對這四個形近字的練習,掌握這五個字的寫法,以及它的運用。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個生字,一個是青,另外四個是:清、晴、情、請。我們還知道小青蛙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六)板書設計

3、小青蛙

青(青蛙)(青色)清(清水)晴(晴天)

情(心情)請(請問)

  《小青蛙》說課稿3

  說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2、會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說教學重點:

會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聽算

2、一句口訣兩個算式。

3、3×4+35×7-55×8+53×9-9

怎樣算快?你怎樣想的?

以3×4+3=?爲例。3×4可以看作3個4相加,也可以看作4個3相加。再加1個4。3個4加1個4得4個4。所以3×4看作3個4好些。

主要看後面要加或要減的是1個幾,前面的乘法算式就看成幾個幾。

  二、解決問題。

解決一個問題,至少需要幾個相關的條件?2個相關的條件。

1、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共吃幾隻害蟲?

找出2個相關的已知條件

(1)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2)3只青蛙。

問:3只青蛙共吃幾隻害蟲?

這2個條件都是和問題有關的。

你能列式嗎?爲什麼這樣列式?(求3個9相加)

9×3=27(只)或3×9=27(只)

2、看圖,每層樓大約高3米,這座樓大約高多少米?

這道題告訴我們幾個條件?還有一個條件是什麼?(隱藏的條件)

還必須知道大樓有幾層?

怎樣列式?爲什麼?

3、這輛汽車多少元?

3張5元的,1張10元的。正好!什麼意思?(不多也不少)

4、餅乾每包5元,礦泉水每瓶2元,點心每塊3元,果汁每瓶4元。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試着算一算。

  三、作業。

完成書上18頁計算,19頁1題。

  《小青蛙》說課稿4

  (一)、教材的定位和作用

1、教材基本介紹:

歌曲《小青蛙找家》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教材第七課《小精靈》歌曲短小,節奏簡單,通過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成的節奏模仿小青蛙的鳴叫,表現了小青蛙活潑可愛和憨態可拘的音樂形象,其中,以無音高說唱形式出現的每句尾的“呱”字的出現,更烘托了幾分俏皮的味道。

2、學情簡況:

該年級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枯燥的音樂知識用與他們生活相關的運動聯繫起來,如能將四分音符念成走,八分音符念成跑跑,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能按照一定的節奏比較連貫地念一些節奏短句。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把握我擬訂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讓學生積極參加遊戲活動。

2、能力目標:學生能大膽進行歌表演,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節奏創編歌謠。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教材的目標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如下:

1、重點:在情景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歌曲,並能有表情地進行表現和二度創造。

2、教學難點:本課,我將難點分散爲三個部分

難點一:引導學生用“走”和“跑跑”整齊地朗誦青蛙跳的節奏。

難點二:啓發學生用肢體語言創設情景表現音樂。

難點三:啓發學生通過模仿啓發動物的的叫聲以及行走節奏來爲歌曲填詞。

  (四)教學理念以及教法與學法: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音樂教育以審美爲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爲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本課中,我遵循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興趣導入法,根據孩子愛玩好動的年齡特徵,我在開課部分運用了帶着大家去交遊

2、情景引入法:在新課教學部分,通過孩子們最喜歡的故事開始新課,將學習貫穿與遊戲與故事之中,環環相扣吸引學生。

3、啓發誘導:在歌曲處理和創造部分,學生模仿其他小動物的叫聲和行走節奏爲歌曲填詞。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運用了聆聽法,通過多次聆聽來感受歌曲,學習歌曲。

  (五)教學過程:

本課分以下幾部分呈現:

1、課前律動和發聲練習;

2新課學習和難點;

3、歌曲的創造表演部分;

4、結束部分。

下面簡單的說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律動和情境創設發聲練習

在律動中教師帶着大家去交遊,通過荷塘裏聽見青蛙的鳴叫引入發聲練習。

二、故事引入課題

本環節通過學生通過觀看FLASH,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下青蛙找到自己的家,突破第一個難點。

三、學唱歌曲

本環節通過學生聆聽錄音範唱讓學生初步接觸歌曲,感受音樂形象。通過教師演唱,學生熟悉歌曲,模仿小青蛙的鳴叫,通過師生接龍,逐步學會演唱歌曲,通過啓發,用聲音和動作處理歌曲並能聲情並茂唱歌。

四、創設情境表現歌曲和創編歌詞

這個環節將體現本課的另外兩個難點:教師通過語言的啓發和身體動作的示範,試圖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用孩子們自己的身體分角色表現豐富的音樂形象與情感,將本課推向高潮。

在此基礎上,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將孩子們的思維再次打開,請他們通過模仿其他小動物的聲音和行走方式來填詞唱歌,使課堂更富有生氣。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小青蛙》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六個好寶貝》這一主題中。知道自己有六個好寶貝:眼、耳、鼻、口和手腳是這個主題目標之一。幼兒能運用自己的“寶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爲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準備這節活動時,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

每節活動的重點、難點非常重要。根據故事教學的特點,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3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爲了特出重點掌握難點,我在製作課件時把畫冊中的對話精簡。便於幼兒儘快理解故事內容和掌握動物間的對話。畫冊中減掉的對話放在活動延伸上去完成。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謎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幼兒猜對後師說: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一環節。師幼一起觀看動畫。不出示任何教具,因爲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幼兒觀看感興趣的動畫片,看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等問題。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環節。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幾個畫面(點擊出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爲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裏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回答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時,老師在講述中運用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環節,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故事。這種分角色表演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步利用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師幼一起復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師小結時,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六、說活動延伸

爲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通過《給小青蛙穿衣服》塗色活動讓幼兒進一步對小青蛙的認識。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

把活動中用過的頭飾放到表演區,滿足活動中沒有表演的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閱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畫冊邊自己講故事、聽錄音故事等。

  一、說教材《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爲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爲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角色遊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爲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爲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提問:“故事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爲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裏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爲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爲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啓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裏欣賞。

  《小青蛙》說課稿6

  一、說活動內容:

在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跳躍能力增強了很多,跳躍的遠度、高度和連續跳的持久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蛙跳是一種能夠有效地鍛鍊幼兒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運動項目,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些現象,使起跳、落地動作更流暢,跳躍的距離更遠,跳起的高度更高,從而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

其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明確強調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怎樣讓中班幼兒有興趣地練習跳,並使其能夠在增加動作難度的基礎上鞏固跳的技能,是當前中班跳躍類體育活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爲此,本次活動創設“小青蛙跳荷葉”“小青蛙吃蟲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以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活動的動作訓練內容主要是蹲跳、原地縱跳,能鍛鍊幼兒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協調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具有極大的價值。

  二、說活動目標:

1、教學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重點),學會蹲跳、原地縱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難點);

(2)樂於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目標的制定涵蓋了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

2、重點定位於:探索模仿青蛙的動作,

難點在於:能有意識地控制腳丫活動,保持身體動作的協調靈活。

  三、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若干,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是體育遊戲活動的材料,它便於“跳荷葉”環節的進行,小青蛙頭飾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一段較活潑的音樂主要是作爲信號,音樂播放時開始活動,音樂停止是停止活動,可用於控制幼兒的運動量。

2、環境佈置:用綠色卡紙佈置一個池塘,“小池塘”旁邊一塊小空地作爲田地。場地要求平整。“小池塘”、“田地”是本次體育活動情景創設(小青蛙在池塘上玩跳荷葉、小青蛙在田地裏捉蟲吃)的場地要求。由於活動的訓練內容是蹲跳、縱跳,地面平整才能保證幼兒的安全。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有大概的瞭解。幼兒已有一些跳躍動作的經驗和對青蛙的瞭解,有助於教師遷移新的動作經驗,也有利於幼兒更快地學習。教師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來吃蚊子的姿勢。教師便可更有目的地引導活動進行,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動作。

  四、說教學方法:

我考慮到體育活動本身的特點及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提問法:在體育活動中採用提問法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思考,從而啓發他們積極大膽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還有助於瞭解大體上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狀況。活動開始時通過提問青蛙是如何跳的鞏固幼兒對青蛙蹲跳的認識,幫助解決練習蹲跳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部分能力弱的幼兒不容易學會的問題。

2、情景創設法:活動的主體環節創設了兩個情境:“小青蛙跳荷葉”、“小青蛙捉蟲吃”。這使整個體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味,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積極熱情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此外我還採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重複練習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五、說教學流程:

在整個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五個環節,包括熱身進場——自由探索——鞏固練習、集體遊戲——放鬆活動。

(一)第一個環節:進場

提前的熱身運動,教師引導幼兒模仿一些動物的動作:蝸牛慢慢地走,螃蟹橫着走、小鴨子搖擺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鳥左右飛。愛模仿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的設置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兒的這一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達到活動前的熱身效果。我設計的一系列的模仿動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動作由慢到快,活動量由小變大:先學蝸牛慢慢走,學螃蟹橫着走,學小鴨子搖擺着走、學小鳥左右飛,學小兔蹦蹦跳。這還便於引出主要活動內容:模仿新朋友——小青蛙。

(二)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提問,啓發幼兒有意識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問題:“小青蛙是怎麼跳的呀?”

此時,教師應儘量啓發鼓勵自主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我重點觀察提取幼兒說出的青蛙跳的比較關鍵方法。同時關注幼兒的動作情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2、請幾個幼兒進行示範,試一試。

請個別幼兒上來給大家演示模仿青蛙跳,重點關注幼兒的動作是否協調靈活,着重提示幼兒模仿青蛙蹲跳時要注意哪些動作要領,讓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該環節我主要採用了提問法。

(三)第三個環節:鞏固動作經驗

1、教師示範蹲跳,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雙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時候要往下蹲。

蹲跳是本次體育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示範可以鞏固幼兒的動作經驗,還能起到一定的強調作用。

2、引導幼兒練習蹲跳。師:“那現在我們來當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領學好。”

每個幼兒戴上頭飾,開始自由練習,教師觀看幼兒動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兒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勢,及時糾正做錯動作的幼兒,再次給予示範。

教學的創設情景“小青蛙跳荷葉”,鞏固蹲跳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把本領學好了,我們到池塘上玩跳荷葉吧。記住了,要從一片荷葉跳到另一片荷葉上,不要掉進水裏了。音樂響起的時候再開始跳哦,音樂停的時候停下來。”播放音樂,幼兒開始跳荷葉。

3、音樂停止,師:“小青蛙們玩累了,我們先在荷葉上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吧。”

我認爲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把蹲跳的動作進行鞏固練習。可根據幼兒運動的情況,利用音樂作爲一種信號,適時讓幼兒停下來休息,調整運動量。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觀察,指導、鼓勵和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蹲跳動作的學習活動。此處主要採用了示範法、動作練習法,鞏固加深幼兒蹲跳的動作經驗,爲下一個環節做準備。

(四)第四環節:遊戲“小青蛙吃害蟲”

1、師:“休息一下,發現肚子也餓了,我們到田裏去捉害蟲吃吧。小青蛙是怎麼捉蟲吃的呀,誰來試一試?”請幾個幼兒示範模仿青蛙縱向跳吃蟲子,教師進行引導,讓幼兒將動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2、師:“那小青蛙們我們一起跳到田裏去捉蟲吃吧。等等小青蛙們吃飽了之後就跳回荷葉上做做放鬆活動,然後睡一覺。”

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再次創設情景,主要訓練幼兒的縱向跳躍能力。在開始遊戲前教師雖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是幼兒往往會記不住,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指導。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教師參與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學青蛙原地縱跳吃蟲子,可以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防止碰撞。同時關注孩子們的體力狀態,適當調節孩子的活動量。在此主要還是採用提問法。

(五)第五環節:放鬆活動

師:“吃飽了,小青蛙們都回到荷葉上放鬆放鬆,然後好好睡一覺。”

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鬆舒緩的動作,拍拍腿,甩甩手腳,最後靜靜地“睡覺”,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