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魔法師的弟子》說課稿範文大綱

《魔法師的弟子》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魔法師的弟子》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魔法師的弟子》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神奇的童話”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笛卡斯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爲題材。

《魔法師的弟子》全曲分爲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單簧管先後奏出兩個動機,描寫了魔法師輕聲咕噥,誦唸咒語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諧謔曲組成的主體部分,詼諧、跳躍的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拎水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魔法師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態。在這一部分裏,拎水的主題不斷的展開、昇華,氣氛越來越熱烈,使人彷彿看到沒有學會解除魔法咒語的弟子在滔滔不絕的流水面前,手足無措的慌張神情。

結束部分由銅管奏出的號角性的音調,表示魔法師回來了。於是,樂曲又恢復到平靜。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小學向中學的過渡階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樂學習,有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能聽辨部分樂器的音色,能聽辨簡單的多聲部音樂,而且小學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具有欣賞交響音樂的基礎,是本堂課的一個有利因素,但是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而確立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感悟音樂魅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欣賞交響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與鑑賞能力。

3、認知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悉和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在樂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難點是:能聽辨《魔法師的弟子》的主題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四、障礙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個可能出現的阻礙學生欣賞音樂的障礙:

(一)由於學生對高雅,嚴肅的交響音樂非常陌生,加上對西洋樂器也不熟悉,學生不容易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因此在介紹音樂的結構時,我分別展示各種主奏樂器的圖片和音色,爲後面的聽辨打基礎。這一點將在後面的教學流程中詳細說明。

(二)由於音樂主題在整個樂曲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並且每次出現的速度、力度、和情緒都不同,甚至有時是主題的變化和展開,學生很難聽辨準確,爲此,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紹拎水的主題時,引導學生唱熟主題。二是結合視頻、圖片,我在影片中關鍵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便於引導學生聽辨各次主題。並且將每次出現的主題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每一次主題的不同之處。

五、教學流程設計及教學理念:

音樂新課標指出: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見,上好音樂欣賞課,對小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標同時指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繫,爲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爲了落實和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童話激趣、引入新課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本堂課我以孩子們講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因爲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喜歡幻想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將高雅的交響音樂與神奇的童話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近交響音樂,爲本課的學習創設一個活潑有趣的心理氛圍。

(二)介紹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

主要讓學生知道:《魔法師的弟子》是一首童話交響詩,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師的弟子》是他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爲題材。音樂有生動的節奏和絢麗的配器,是他最具獨創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譽爲一部“作曲法講義”。

然後,我給孩子們播放他們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龜子姐姐講的故事,這樣,就能很快地將學生帶入樂曲表現的意境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進一步聆聽音樂的慾望。

(三)瞭解結構、認識樂器

聽完了故事,接下來就該介紹樂曲的結構:全曲分成序奏部、諧謔曲、和結尾三個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單簧管演奏,分別出示兩種樂器圖片及聲音,要求學生聽辨它們的音色。

2、諧謔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圖片及聲音。接着出示拎水的主題(演奏)。這個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取水的情景。由於音樂的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很多,學生不好把握。這裏,我引導學生唱熟音樂的主題,然後通過聆聽,在音樂中找出主題,使學生有重點地聆聽音樂。

3、結尾:銅管樂演奏,出示銅管樂家族成員。聽辨它們的音色。

(四)運用媒體、視聽結合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不分國界,可以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音樂又是是聽覺的藝術,再複雜多變的花樣,到頭來,聆聽纔是欣賞音樂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這裏,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做到視聽結合,既欣賞了音樂,又瞭解了交響樂隊的一些基本知識。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裏,我要求同學們聽到每一次出現主題時,能否模仿一下掃帚拎水的動作?或者用其他的動作表現出來?這樣便將音樂語言和同學們的形體語言結合起來,更加便於理解音樂。

(五)合作學習、討論探究:

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問題:

(1)拎水的主題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

(2)它主要由什麼樂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從而得出答案:隨着音樂情緒的發展,拎水的主題力度一次比一次強,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樂情緒越來越緊張,象徵着情況越來越危急!

(六)課堂小結。

在這裏,我提出了一個思考題:欣賞了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通過這個思考題,將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情感薰陶,品格陶冶。

六、教學特色

(一)充分利用視頻、字幕和圖片,結合故事情節將嚴肅、高雅、難以接近的交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

(二)充分利用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聽結合。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能獲得愉悅的感受與積極的體驗。

總之,本節課,我將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交響音樂變成易於接近的童話故事,喚起學生對交響音樂的熱情嚮往,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強烈追求。

我相信:這將是一堂能讓孩子們得到充分享受的課,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空氣,感受音樂的激情;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神奇的童話”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笛卡斯創作於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爲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