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最新《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範文

最新《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新《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範文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化學知識,知道了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的物質,但是並沒有涉及到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之間的問題。而本節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爲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以往一些學生不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或進行有關計算,就是因爲沒有正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所以本節內容是第四章的基礎,也將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後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爲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記住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能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②學有餘力的同學能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簡單應用進行分類歸納。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②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能力。

③初步瞭解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

①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②體驗科學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爲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這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採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

1、講授法。

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頭語言,簡捷地傳授化學知識信息。如上課之初,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樣便於學生明確探索方向,激發學習動機。

2、談話法。

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讓學生基於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識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對問題的假設的方法。如在本節中當學生髮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儘可能多的假設,教師不壓抑學生思維,不管對或錯,都不忙於作出結論,這樣學生的思路會開闊,思維的火花會閃現。

3、討論法。

就是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創設情境,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會話”,自己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爲整個學習羣體共享,而且把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爲一種資源,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這節課的後面,教師提出:你認爲在化學反應中,哪些項目(指標)不變?哪些項目(指標)改變了?哪些項目(指標)可能變也可能不變?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最後請一些同學作組際間交流,教師真心傾聽、真心欣賞、真心關注每位發言的學生,但不作評論、引發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索和思考,進而讓學生你來我往、脣槍舌戰,在一派“學術爭鳴”的氣氛中將問題引向深入,當爭論進行到白熱化程度,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歸納和點評。

4、實驗法。

這是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學習化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基本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或觀察教師演示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邊討論,實現以觀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導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節中,按探究性實驗的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得出結論。這樣學生通過在做實驗、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質量守恆定律,真正領會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礪練自己的智慧。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把教師教的化和學生學的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化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1、實驗法

學生動手測定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強化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教師應注意以下四點的指導:

①重視探索性實驗的選擇與設計。

②在實驗之始,要向學生提示觀察角度。

③要重視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完整而準確地敘述。

④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象分析其化學本質。

2、多種感官協同法

就是需要調動多種感官同時並用,把耳聽、眼看、腦想、手寫等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本節課中學生要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種感官同時開通。教師應做好以下指導:

①指導正確使用教科書。

②指導學生正確聽課。

③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④指導學生做筆記。

  四、說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活動探索、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提高——交流收穫、體驗成功”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1、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讓學生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氯酸鉀受熱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然後發問: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此時學生被難住了,於是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在明確探索方面中激發學習動機。

2、活動探索、建立模型。

這一環節我採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序來組織教學。

(1)提出假設。當學生髮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後,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儘可能多的假設:

①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

②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

③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

(2)設計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我說:同學們,讓我們測一測幾個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會出現什麼情況?然後說出將做的幾個實驗:

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

②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

③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

④Na2CO3溶液與CaCl2溶液反應;

⑤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反應。

(3)實驗求證。

我首先邊做邊講實驗(1),然後,進一步提出:其它的反應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佈置學生做分組實驗,在實驗前交待清楚怎麼做實驗,如何進行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第一行中每組做實驗(2),第二行中每組做實驗(3),第三行每組做實驗(4),第四行每組做實驗(5)。

(4)得出結論。實驗完畢,各小組彙報結果,然後我寫出以上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介紹以上各種溶液的成分。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參加了反應?哪些成分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後的物質中哪些是反應生成的?

②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

③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其實質上是什麼在反應前後的總質量相等?

讓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進組際間交流,共同得出以下關係(略)

在建立了質量守恆定律模型後,教師提出:爲什麼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要求學生用化學式表達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是否改變了?

②反應前後,原子數目改變了沒有?

③計算上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反應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

⑤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⑥通過思考上述問題,你得出什麼結論?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進行組際間交流得出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最後讓學生閱讀課文

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質量守恆定律,真正領會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礪練自己的智慧。

3、解釋應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之後,運用它來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我設置了幾組習題:

一、填空:

(1)電解水時生成2克H2和16克O2,則有克水參加了反應。

(2)將4、9克KClO3跟1、1克MnO2混合後,加熱一段時間,稱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爲4、8克,則生成了克氧氣、

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解釋下列問題:

(1)KClO3受熱分解後,剩餘固體的質量比原反應物的質量小。

(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帶的質量大。

三、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問題可以用質量守恆定律來解釋。

建立一個化學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這些“化學化”的東西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尋找生活中符合這樣特點的例子,引導學生能自覺地把化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帶進課堂。

4、交流收穫,體驗成功。

在反饋、矯正後,提出:

①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能說出在化學反應中,哪些項目(指標)不變?哪些項目(指標)改變了?哪些項目(指標)可能變也可能不變?

②你能否歸納出質量守恆定律有哪幾方面的應用?

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不少

  《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本節內容在初中化學裏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他們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質”的變化有了初步認識;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從“質”過渡到“量”;併爲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計算構建理論鋪墊。本課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的原因及應用。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恆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立足實際操作,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體驗並得出化學反應的規律。

3、教學目標設計

①學生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原子及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②學生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啓蒙階段。

③學生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具有較強的探究慾望。

根據以上學生情況以及教材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正確說出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②能通過實驗進行探究,並對現象、結果進行分析和初步歸納。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後物質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探究,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

②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操作以及交流、討論、分析實驗,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通過對質量守恆定律內涵的理解,體會化學變化中“變”與“不變”的辨證統一觀點;

②通過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

難點: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二、說教法

1、情境激趣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2、實驗法:通過小組實驗,觀察分析現象,探究質量守恆定律。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將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於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本質及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

4、歸納、演繹法: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得出質量守恆定律的結論。

  三、說學法

實驗探究法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本環節用時約1分鐘)

上課之初,以兩幅反應圖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點。(本環節用時約20分鐘)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大膽假設,然後採用兩個探究實驗組織教學。

實驗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二: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儘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並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通過此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驗操作中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迴應反饋、得出結論(本環節用時約10分鐘)

實驗結束,課堂已進入迴應反饋階段,此階段我將組織各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彙報實驗結果,有問題大膽置疑,進行全班討論、共同解決。最後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質量守恆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探究過程分析質量守恆定律概念中的關鍵詞並輔之以適當習題,進行強化,以突出重點。如:“參加化學反應”的理解。

4、互動深化、突破難點(本環節用時約11分鐘)

措施一:多媒體動畫模擬

[創設問題]:爲什麼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恆?如何從微觀角度來認識質量守恆定律?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

然後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恆的原因: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5、互動小結、體驗成功(本環節用時約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