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集錦十篇

說課稿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集錦十篇
說課稿 篇1

我校位於滿族主要發祥地—烏拉古城,介於地域的優勢,我校自主創造性地開發了一套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資源包——《走進烏拉》。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這套教材的《滿鄉藝術》一書,第二章《現代滿足體育活動》中的第十一節《嘎拉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學了踢行頭、賽威呼、翻繩、打鞦韆等十種現代滿族體育活動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是進一步瞭解和學習滿族體育知識而設計的,《嘎拉哈》這節課從細節上反映了滿族文化豐厚的底蘊,激勵孩子們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爲家鄉驕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在整個知識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材處理: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我並不盲目地依賴教材而循規蹈矩,我將“嘎拉哈”的傳統玩法進行了縮減,只是讓學生了解一下名稱,而將現代人的玩法作了詳細的介紹,這樣以縱橫知識聯繫,降低學生認知難度。把有關知識、技能、思想、方法、觀點等用書畫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轉化爲導向式的教學活動。

3、重點難點: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瞭解“嘎拉哈”的由來,各部分名稱和玩法,激發孩子們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爲家鄉驕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4、教學目標:

⑴瞭解“嘎拉哈”的由來,各部分名稱和玩法。

⑵激發孩子們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爲家鄉驕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我運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主要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展示向同學們講授“嘎拉哈”的由來,各部分名稱及玩法,並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了解“嘎拉哈”的民俗活動情景,通過實踐歘嘎拉哈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通過幻燈片展示及教師的講解,在運用傾聽,閱讀、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法,使學生進入角色充當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學生自覺、生動地進行思維活動。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學習方法,既培養了能力又發展了智力。

(四)說過程

1、激情引入

幻燈出示(嘎拉哈)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對,你玩過嗎?那你知道它的由來嗎?那好,這節課老師就帶着大家一起來了解“嘎拉哈”的歷史和玩法。板書課題:嘎拉哈

我通過出示(嘎拉哈)圖片讓學生觀察同時提出問題引出課題,這樣引入比較簡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解“嘎拉哈”的由來

教師講解:“嘎拉哈”是錫伯人的語言,早稱“嘎而出哈”的漢意音。漢學名爲“髕骨”,多取之於羊、豬、鹿、狍、麋、獐、牛、駱駝甚至貓等動物。

據文獻記載:早在北魏時期鮮卑人(錫伯人祖先)將此用於民間遊戲、軍事戰術模擬演習或作殉葬品。當時,拓跋鮮卑已統治中國黃河以北,“嘎拉哈”已成爲北方各民族的一種遊戲器具。蒙古族、滿族、鄂倫春人、高麗族、回族、漢族等都把“嘎拉哈”作爲民間遊戲器具,其玩者多爲兒童和婦女。(學生欣賞一些圖片)

滿族人玩“嘎拉哈”:滿族在古代以狩獵遊牧捕魚爲主,每當捕到獐、狍、鹿、羊等,先把“嘎拉哈”取出保存。因其小巧玲瓏,具有明顯形狀,又便於攜帶,所以,在軍事、生產空隙間,特別是從春節臘月三十到二月初一期間,伴隨着秧歌,村內和村落之間,舉行歘“嘎拉哈”邀請賽。歘“嘎拉哈”是錫伯人男女老少皆愛好的一種比賽遊戲。(學生欣賞一些圖片)這部分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完成的,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能更好地瞭解一些相關知識。

3、介紹“嘎拉哈”的各部分名稱:圖片展示

l“嘎拉哈”的四面漢語分別稱爲“坑”、“背”、“針”、“輪”。

l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

l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

l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

l還有一側什麼都不像就叫“針兒”。

這部分的講解是本課的一個重點,通過圖片及實物的展示讓學生直觀掌握這部分知識。

4、介紹“嘎拉哈”的玩法;

(1)、歘“嘎拉哈”,也有叫抓嘎拉哈的。有團體賽、個人賽。團體賽,參加人數爲每隊一般2—3人。個人賽的人數不等,一般3—5人。啓用具有“嘎拉哈”和“碼頭”即石球等,所有歘法都由“碼頭”來引導或吊引,類似“檯球”棍與球的關係。場地爲居民住的火炕鋪上氈子。現在都用布縫製的口袋來做“碼頭”。

(2)、舊時的一些玩法

l一箭穿心

l回手加鞭

l背弓騎射

l臥鞍闖陣

l棒打狍子

l野雞掉在飯鍋裏

l滿天抓星

l三陽開泰等

說課稿 篇2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將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解讀、教學方法、教學預設、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介於此,我認爲在本課的教學中要以"玩"爲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觀察習慣爲着力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二、學情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並能夠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在學文前,學生可以藉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課文讀通順。

2、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緻的閱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

3、學生閱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資料、聯繫上下文、品詞品句等。

  三、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篇課文講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放大鏡,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在玩中有了驚人的發現,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2、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詞語,區分"調""看"、"磨"等多音字。

b.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c.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3.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1、抓重點詞句品。文中描寫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學生品析感悟。2、朗讀感悟。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語感,也將學生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3、讀寫結合。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說說自已平時喜歡的遊戲,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

  五、說教學設計

根據預定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談"玩"入題

1、板書"玩"並組詞,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什麼?

從與學生密切聯繫的生活實際中導入,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學生易於接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質疑課題,到底玩出了什麼名堂?

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以名堂入手,抓住課文的中心,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爲下面教學的順利進行做鋪墊。

(二)初讀感知,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請多讀幾遍。

2、再次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麼?

隨着學生的發言,教師相應板書:

鏡片 放大鏡

放大鏡 顯微鏡

顯微鏡 微生物

理清故事脈絡後,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體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我請同學們藉助這些提示,用"列文虎克先玩……玩出了……再玩……玩出了……最後玩……玩出了"的句式將他玩的過程說下來。而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啊!()這一環節設計,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3、分段讀課文,讀通難讀的句子,解決開課提的問題。

在此環節,我在檢查學生的朗讀時發現最後一段比較難讀,還有"王""皇"兩讀音比較接近很容易讀錯,所以我又帶着學生讀,讓他們讀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讀音。交流玩出了什麼名堂時?結合資料袋,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微生物,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列文虎克、顯微鏡、微生物的圖片及文字材料。

4、出示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我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考考你的激勵語言來讓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示學生注意後鼻音"堂、鏡、訪"以及多音字"調"的發音。

5、由多音字"調"引導學生找另外三個多音字,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

(三)圍繞"怎麼玩",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品詞:

課標指出:三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了"薄"和"厚"這一組反義詞,有效的促進學生感悟到列文虎克偉大的細心和耐心。

2、品句:

訓練學生說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這個環節設計,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3、品讀:

我兩次讓學生想象列文虎克當時心裏會怎麼想?這樣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閱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讀得更有感情。

(四)總結,交流感想

再次理清本課的故事脈絡,並適時板書發明、發現兩詞, 真正理解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五)課堂練習:

練習寫"拜、堂、鏡、閒、待"等生字。

(六)課後活動

你在玩耍中得到了什麼樂趣和收穫?快說出來和大家共享吧!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通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書如下:

15 玩出了名堂

鏡 片 放大鏡

發明

放大鏡 顯微鏡

發現

顯微鏡 微生物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設計意圖: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是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知識點的教學是建立在七冊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常規的教法是按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梯形面積的計算這個順序逐一教學,我思考這些平面圖形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繫,可否引導學生先探究他們之間的關係,形成一定的表象和感受,再同時推導出三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使知識融會貫通。於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作爲本單元的準備課,爲本單元三種圖形面積計算推導作好有力的鋪墊。本課充分利用學具,使學生通過折、剪、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及規律,讓學生初步感受並掌握轉化、割補、旋轉、平移等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空間觀念、幾何直覺。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利用學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轉化。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

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觀認爲: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爲出發點。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採用的主要學習方式。

說教學過程

平面圖形是從生活中的實物抽象出來的,所以新課伊始,由黑板的表面是長方形引出五種平面圖形,由猜想五種平面圖形能否相互轉化揭示了本課研究的主題。

動手操作的活動安排了兩個環節、兩個層次、兩個學具袋,由淺入深、由易至難,達到了思維訓練的目的。第一個層次是拼組圖形,只要求將兩種完全一樣的圖形轉化成另一種圖形,這個操作比較容易,第二個層次是要剪拼圖形,必須等積變形,要求將一種變換成另一種圖形,因爲有了第一個層次的基礎就化解了這個層次的思維難度。每次操作活動之前老師都讓學生明確了操作要求和目的,特別是通過討論“轉化”“等積變形”這兩個詞的意思,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轉化前後的圖形,形狀要變但總面積不變。避免了學生的盲目操作。

學生彙報交流後,老師介紹了平移、旋轉、割補的數學方法,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的動畫演示,很直觀的感受到了自己動手操作時也使用到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平移、旋轉的現象,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這幾種方法的理解。

學生的操作活動過後重在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用教具演示的的幾組圖形:轉化前後的圖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及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最精彩的部分屬接下來的猜一猜:(出示)這個長方形是由一種什麼圖形轉化而成的遊戲,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課件預設了一個很難想到的變形,讓學生盡情的猜,最後才引導學生揭曉答案,這個環節的目的一是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出示網絡圖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這五種平面圖形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爲下面面積計算的推導做了很好的鋪墊。

“根據今天的發現你還想探討哪些數學問題?”作爲本課的拓展,讓學生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上課版)平面圖形的轉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具,使學生通過折、剪、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這些圖形能相互轉化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及規律,讓學生初步感受並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利用學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能相互轉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準備: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學具教具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請觀察這塊黑板的表面是什麼形狀?除了長方形,你們還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今天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其中的五位老朋友,請看

這五種平面圖形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板書:平面圖形),你們猜想一下:這五種平面圖形能不能相互轉化呢?(板書:轉化)你們理解轉化這個詞的意思嗎?誰能舉例說明?

二、探索,活動過程。

1、操作(一):拼組

(1)佈置任務,提出要求。

同學們想不想動手驗證你們的想法?請聽清楚要求:先拿出1號信封的學具,想辦法拼組,轉化圖形。動手的時候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同桌合作玩,轉化好了後再互相說一說你是把什麼圖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是怎樣轉化的。彙報的時候請操作得好,交流得好的同學上臺展示他們的發現。

(2)學生活動,老師參與指導。

(3)彙報。將同學的轉化過程及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結:同學們知道嗎,剛纔你們在拼組圖形的操作過程中不知不覺運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件演示)介紹旋轉、平移。

這些方法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相關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旋轉和平移的運用也是很普遍的。舉例說明:開鎖、轉動方向盤、電梯上下等。你們還見過生活中哪些運用了旋轉和平移的現象?

小結:同學們真棒,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2、操作(二):剪拼

(1)提出要求:剛纔同學們僅僅是通過拼組來轉化圖形,其實轉化圖形的方法還有很多,同學們想不想向更難的方法挑戰?那又要聽清楚要求:拿出2號信封裏的學具,可以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將五種圖形互相轉化,必須等積變形。什麼是等積變形?

(2)學生活動,老師參與指導。

(3)彙報。將同學的轉化過程及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小結:剛纔你們在剪拼圖形的操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又運用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方法,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件演示)介紹割補法。

3、發現聯繫。前面同學們是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了圖形能互相轉化,下面觀察思考圖形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呢。(課件演示)觀察比較黑板上同學們彙報的這幾組轉化過程,圖形轉化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可以挑選一組重點觀察,也可以從整體觀察共同的規律。

獨立觀察,小組交流,集體討論。

三、練習,綜合運用

玩一個猜一猜的數學遊戲,(課件演示)這個長方形是由一種圖形轉化而成的,你們猜一猜是什麼圖形,怎麼轉化的?通過玩這個遊戲,你們發現了哪些圖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

四、總結,提出問題。

今天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和收穫?(瞭解了割補、平移、旋轉、等積變形等數學知識、方法)根據這些發現和方法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你還想探討哪些數學問題呢?這些問題上課不能一一解答,帶着這些問題同學們下課、回家後可以繼續研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出版的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8—39頁的“文具店”——小數乘法意義。該內容的呈現與過去的教材呈現有區別,沒有細分爲“小數乘以整數,小數乘以小數”兩個部分,而是刪繁就簡,重點體會“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技能目標:通過具體情況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從多角度想出簡單小數乘法的結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滲透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倡導對概念性的內容不下準確的定義,而是通過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理解其內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即可。因此,讓學生感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利用已學的知識基礎計算其結果就成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爲主要教學手段,以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爲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複習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自主研究發現小數乘法意義,用已有知識來求解簡單小數乘整數的結果,並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

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③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組織教學。

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課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圖。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問“如果你來買某種文具,怎樣才能知道你該付多少錢呢?”旨在讓學生明白要知道購物中需要付多少錢,必須知道物品的單價和所購的數量。待學生回答後,緊接着出示課件②,即文具專櫃。在學生觀察中提問“你從這個文具櫃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是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從學生提的數學問題中,選擇“買3支鋼筆需要多少元?”讓學生自主解答,說說爲什麼要這樣列式,算式2×3表示什麼意義?從而爲後面小數乘法意義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在學生回顧整數乘法意義之後,提問“買三塊橡皮需要多少元?”,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學生這時應該不難就能列出算式0.2×3,隨即追問“爲什麼要這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在學生充分回答的基礎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義。緊接着設問“0.2×3的結果是多少?”,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計算0.2×3的方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學會了運用已學的小數意義、小數加法和將小數轉化整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隨機滲透了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再就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能用自己的話闡明小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揭示課題並板書。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四組闖關題。

第一關是試一試:

①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

②買兩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這關是模仿性練習,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關是塗一塗,即根據算式塗塗得出結果。

第三關是填一填,即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根據乘法算式寫加法算式,這兩關是提高性練習,是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第四關是想一想:0.2×3=0.6,3×0.2=?這關是深化性練習,一是讓學生明白整數乘法的交換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二是讓學生體會一個整數乘小數的意義也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通過這樣闖關練習,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體會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

(四)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幫助學生整理,解決疑惑問題。

總之,本節課這樣設計是基於讓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體驗到、領悟到、思考到新知的獲取,建立數學模型。能否達到效果,關鍵在於教師在課堂中對“生成”和“開發”的關注如何,把握如何,調控如何。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功率》。本節課的內容是上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二學期第四章《功和機械》中第2節。我的說課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教材統整五個方面進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理解功的概念很有用處。對後面學習電功率也有很大的好處。《功率》是一節典型的概念課,是從新的角度對功進行深入探討,深化對功的概念的理解。由於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所以這節課是架起理論與實際聯繫的橋樑,使抽象知識具體化。概念課的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着發展學生創新素質和培養能力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本節課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做功快慢的活動,認識功率概念的建立過程,體驗與同學合作的快樂,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1瓦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單位,會用公式P = W / t進行簡單計算。通過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悟物理與生活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歷年升學考試的題目及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可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 理解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4、教材的處理:

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功的概念之後來研究的,對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機械功率也有感性的認識。所以本節課從小組間搬礦泉水的比賽入手,複習做功的多少,再引出做功的快慢。進一步通過學生實驗來解決“當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的問題,引出功率的定義和物理意義。通過閱讀教材瞭解瓦特的故事和另一個單位馬力。展示兩張銘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利用雞蛋做功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感受1瓦的大小。通過重放片頭動畫加強對本節課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本節課安排了較多的學生活動,讓他們通過自身的經歷,體驗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要突出的重點是: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具體的做法是:首先用多媒體展示狐狸和老虎上樓的動畫,引出本節的課題。通過學生完成搬礦泉水做功的實驗,來說明做功除有大小外還有快慢的事實,總結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小組實驗,測量功和時間的大小,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討論,來解決“當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的問題,引出功率的定義,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要突破的難點是:理解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功率是表示力對物體做功的快慢程度,就像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一樣。而後運用快速提問並搶答的方式來鞏固有關“功率”的知識,教師引導並歸類成幾個問題,用多媒體展示後並給出標準答案。展示電影文件:瞭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功率。

  三、學法指導:

學生已經學習了功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較功的大小。也具備了觀察、總結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八年級學生對於學習的態度逐步由感性轉爲理性,對於知識有一定的渴求,爲了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採用了比賽、討論、課堂演示、自己動手操作、類比分析、總結歸納等方法,提供了學生大量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程序:

(一) 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活動Ⅱ

學生實驗

情景Ⅰ

動畫

活動Ⅰ

搬礦泉水

情景Ⅱ

視頻

活動Ⅲ

應用

活動Ⅳ

鞏固訓練

功率

2、教學流程圖說明

情景Ⅰ

放映動畫,根據動畫請同學們回答,誰做功多?誰做功快?引出課題。

活動Ⅰ

通過學生搬礦泉水的比賽,判斷他們做功多少和快慢是否相同。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

活動Ⅱ

通過各小組提起重物做功的實驗,比較做功的快慢。得出功率的定義和物理意義。

情景Ⅱ

通過展示視頻瞭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功率。

活動Ⅲ

通過回放片頭動畫引出問題,並歸納得出結論。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活動Ⅳ

通過課後訓練,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3.教學的主要環節 本設計爲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通過學生活動,來說明功除有大小外還有快慢的事實,總結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

第二環節 通過實驗,感受功率概念的建立過程,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

(二)導入設計:

根據初二學生的心理特點,放映兩個重力不同的小動物在不同時間內走上樓梯的動畫(情景Ⅰ),提出問題“根據動畫請同學們回答,誰做功多?誰做功快?”引出本節課題。

(三)實驗設計:

通過老師的提問,學生完成搬礦泉水做功的實驗。爲進一步研究問題,進行學生實驗。爲感受1瓦的大小,教師演示實驗。

(四)課堂應用:

1、通過回放片頭動畫進一步引出問題:

做功多的物體功率一定大嗎?

功率小的物體,做功一定慢嗎?

做功快的物體,功率一定大嗎?

功率大的物體,做功一定快嗎?

歸納學生的回答得出結論:

做功多的物體功率不一定大。

功率大的物體,做功一定快。

功率小的物體,做功一定慢。

2、通過展示視頻瞭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功率。

(五)板書設計:

4.2b 功率

一、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式:

二、功率:

1、定義:把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爲功率。

2、公式:P = W / t

3、單位:瓦特 1瓦 = 1焦/秒

4、物理意義: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五、教材統整

本節課的設計與原教材的最大不同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活動卡的設計,延續了上節課機械功的實驗,而沒有用學生走或跑樓梯的實驗。主要是考慮到上課的實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個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體驗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二是課堂應用方面,沒有采用傳統的習題來鞏固知識,而是通過回放引題中的動畫提出問題,採用搶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後呼應,又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通過展示視頻瞭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功率,把理論和實際緊密聯繫起來。

以上就是我對《功率》這節課的說課。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以我校校本教材第二單元第三課《做個快樂的孩子》對“情緒調適”這一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說課展示。

一、輔導理念

在近幾年的從教經歷中我發現,雖然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需求越來越豐富,但是有些孩子卻很難快樂起來。過重的課業負擔和越來越多的家庭問題,讓本該天真爛漫的孩子的臉上笑容越來越少。在爲這一現象心痛的同時,我也在思索,如何能挖掘孩子身上最原始的快樂源泉,還原孩子快樂的本質。爲此,本節課我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並初步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使他們能夠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輔導目標:爲了達到預設的效果,我設計了以下輔導目標。

1.首先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況,認識情緒的重要性。

2.使學生知道快樂的情緒是可以自我調控的,初步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

3.讓學生明確各種情緒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正常表現,樹立正確的情緒態度。

三、輔導內容

本節課面對的是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他們年紀小、心理單純、認知面小,因而在輔導內容的確立上,我儘量考慮“小”“近”“活”“實”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不快樂情緒對身體是有害的,並瞭解不快樂情緒是可以轉化的。

孩子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滋生一些不快樂情緒,從而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能通過合理的心理輔導讓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學生活動的設計,本着讓學生積極參與輔導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爲此我依據本課實際情況和學生年齡心理特

點,設計的輔導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會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對待、轉化不快樂情緒,表演轉化不快樂情緒的過程。本課輔導時間爲1課時。

四、輔導策略

本節課的總體結構設計爲:1、情境導入。2、情緒體驗。3、探究轉化不良情緒的辦法。4、延伸拓展學以致用。5、小結

這節課我將運用遊戲、表演、多媒體輔助手段、探究法、辨析法、體驗法、激勵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輔導過程。讓學生在看中激趣,說中悟理,交流中求真,以達到由知導行的目的。

五、輔導過程

(一)情境導入:課前,我通過改編過的小遊戲“搶凳子”導入新課,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到快樂的情緒。(多媒體輔助)

(二)情緒體驗:

1、引導學生說說在剛纔遊戲中有哪些快樂,學生在說的同時,教師把快樂的卡片帖在黑板上,並板書本節課的輔導內容《做一個快樂的孩子》。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一是激趣;二是讓學生獲得和體驗快樂的情緒,並拉近師生距離,爲輔導做好準備。

2、遊戲“情緒筒”(多媒體輔助)

道具:便條紙、兩個筒子、數顆球

方法:孩子們將開心的事情寫下或畫出來,貼在球上,投入開心的桶子裏;相反的,將不開心的事情貼在球上,投入不開心的桶子裏。

目的是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況,從而爲後面的調整情緒做好鋪墊。

(三)不快樂情緒的轉化:

1、不快樂情緒產生很多嚴重的後果。如:美國生理學家愛爾瑪的實驗研究:將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呼出氣體收集在玻璃試管中,冷

卻後變成水發現:在心平氣和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後,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憤怒、生氣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後,水中沉澱物卻呈紫色。再將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亡了。

由此可見,那些不快樂的情緒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2、分小組討論,你都經歷過哪些事情,讓你很不高興,那時候你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怎樣轉化成快樂情緒的?小組討論後選出最有效的方法,彙報給同學們。這時學生彙報可能包括: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做自己喜歡的事,與自己喜歡的人聊天等等。

(四)延伸拓展,學以致用

本次活動到這一環節,無論是從學生情緒調控方面,還是活動氛圍上都達到高潮,這時教師適時的引導孩子從認識轉化不快樂情緒的方法,到將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幫助身邊的親人朋友調節情緒,逐步深入將理論實踐與生活結合在一起。

(五)小結

孩子們,站起來,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從這一刻開始快樂的去面對今後的每一天,讓快樂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身邊。(視頻播放《如果快樂你就拍拍手》歌曲)(多媒體輔助)

在最後點明主題,首尾銜接呼應,使快樂的情緒貫穿課堂始終。

六、輔導效果

本次活動的設計不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活動能夠恰當合理的轉化不快樂的情緒。而且在遊戲、表演及小組討論等環節的參與中,使班級更有凝聚力,師生關係也更加融洽。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也會將這種快樂的情緒帶回家中,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並且真正的成爲一個快樂的孩子。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和老師。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下面我主要從一下幾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爲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的基本理念,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出發,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培養學生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說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主要學習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理解當前的收入分配製度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通過效率與公平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本框題銜接了教材第一框題所介紹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進一步介紹在分配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原則。同時,本框題內容涉及到國家收入的再分配,爲第八課《財政與稅收》的內容起到了鋪墊作用,因而這一框題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公平與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義

②理解社會主義社會重視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途徑

④理解個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性建議的能力,及通過對效率與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提出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熱愛和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

②從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依據:當前,高一學生對於生活中人們工資收入有差距的這些現象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還未能深入瞭解到其中牽涉到“公平”的原因及與之相關的解決措施。所以有必要通過對“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這個知識點的深入學習,來讓他們瞭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實施舉措,加深對現實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現象、國家實施的分配策略、經濟生活中規律的瞭解,全面瞭解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分配上的優越性和合理性,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和愛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在學習了影響價格、生產等知識後,同學們對於生產效率都有了一個大體上的理解,但是可能會把對“效率”的理解侷限在“企業、個人的勞動時間”這一狹隘的層面上。爲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效率”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講的“公平”聯繫起來,可以加深同學們對於調動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能動性的認識,繼而對合理分配製度內容的理解有一個鋪墊。

難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制度,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經濟發展的消極態勢,比如人們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大等。而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謹慎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這是要對學生加以強調重複的知識點,因爲理解這兩者的關係對他們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讓他們再根據我國國情來考慮實際問題解決現實問題,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注意結合身邊事例、國家政策層面來加以闡述、循循善誘。

  三、說學生

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本框知識理論性強以及學生本身生活閱歷與視角的侷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關係的現實意義,啓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十分關鍵。

  四、說教學法

(一)說教法

本框教學主要運用學生主體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法、直觀演示法、講授法、問題式教學法來更好地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具體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創設法和直觀演示法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景情境,並藉助多媒體設備來直觀、生動展現,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導入和講解“社會分配如何實現公平“這一重點時,我拋開生硬的說教,藉助多媒體、圖片等各種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的現象的圖片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讓學生培養公平精神、公平意識。

2、問題式教學法

是在教師設疑、指導下,學生學習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根據反映社會貧富差距大的一些圖片來不斷地設疑,一步步地啓發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從中加深對公平含義、實現公平的途徑的認識。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會用對比分析法、活動參與法、總結法等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有更深刻的直觀體驗。

(二)說學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學生爲主體,通過設置情境和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討論,互相交流、啓發,實現教學的多邊互動。在本課中,主要圍繞“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來進行討論和合作交流。

2、分析歸納法:

以學生爲主體,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小組的探究,歸納探究的成果然後派代表進行發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中,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來對問題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在合作討論中總結歸納“對實現社會公平的途徑”,以此來強化同學們對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識的認知,並進一步提高自身對於問題的分析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圖片導入,感受生活。

我們通過展示一組關於收入差距大、貧富兩級分化嚴重的漫畫圖片,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反映出社會的什麼問題?那麼怎樣纔算公平,又應該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呢?利用漫畫,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通過設問,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導入整個環節可以自然過渡到新課,起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環節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小李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銷售員,月工資XX元,每天工作8個小時;小紅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高層主管,月工資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個小時”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中兩個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的含義。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們一個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平臺,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際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

環節三: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掌握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與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時在學生探究完之後,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加以點評。這樣的方式就是貫徹以學生爲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爲學生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重點,爲了突出重點,我們將決定採用案例分析的探討方式來實現。首先通過一個前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達到絕對的公平。其次,讓同學們討論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後,通過教師的總結分析得出我國實現收入公平的方式。通過這兩個小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總結歸納“國家爲什麼重視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視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通過這一合作探究使學生自然理解我國在收入分配過程中“提高兩個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義。

環節四:

這一環節我們主要通過播放關於十八大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我國在十大大上提出的關於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以及目前我過正確對待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爲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們小組將決定採用以下形式進行教學:

問題探究式式教學法。通過十八大的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係是什麼?我國目前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當前我國爲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所採取的措施。

  六、課堂小結:

要求學生在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知識網絡圖,鞏固和昇華課堂知識。

  七、說教學效果預測

《收入分配與公平》這個框題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比較密切,在學習了前一個框題《按勞分配爲主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之後,學生對我國的分配製度有了個比較清晰的理解。因此,學生在瞭解我國的分配製度的基礎上,能更好地學習理解收入分配與實現公平的關係,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另外,同時也應看到,學生由於知識深度以及廣度的限制,對於公平的理解還比較片面,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切勿泛泛而談。

說課稿 篇8

我將本課設計爲以美術爲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藉助實物遊戲、線條遊戲、音樂欣賞、美術作品欣賞、即興繪畫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裏的繪畫和音樂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探索不同於單純美術課和音樂課的新型藝術課教學方法,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爲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 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爲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

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爲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 教 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

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 學 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說課稿 篇9

1、知識目標:知道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之一,

2、情感目標: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其中聯繫生活實際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而激發學生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的情感,將誠實內化爲美德,誠實是一種道德行爲,今天的課題《誠實的花朵》就被孩子們的回答給引出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剛剛播放的是大家熟悉的、與誠實相關的故事,這就是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說課主題《誠實的花朵》,它是《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十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課件)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說學生出示課件: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旨在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爲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打好基礎。二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敢想敢做,但年齡小,不明是非,有時候難免做錯事,又怕家長和老師批評,所以很容易出現說謊話的問題。

針對這一基本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知道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之一。

2、能力目標:做到說實話,不說謊話,不隱瞞自己或別人的錯誤。

3、情感目標: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二、說重點、難點

其中聯繫生活實際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不說謊話,不隱瞞自己或別人的錯誤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激發學生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的情感,將誠實內化爲美德,外化爲行爲則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

誠實是一種道德行爲,教學中我側重讓學生感知和體驗。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活動教育法、情感體驗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情感認識,產生情感體驗,從而促進道德認識的昇華。

三、說學法

在指導學生參與活動時,主要採取以下學習方法:思考評價法、對比反思法、榜樣學習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孩子們最喜愛的動畫片《狼來了》,接着我就提出問題:看完了動畫片,你想對故事中的小男孩說什麼?

這時,孩子們都有話想說,爭着想告訴他:不要撒謊騙人了,這樣害了自己,又害了別人!抓住這一時機,我又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如果那個放羊的小孩不說謊,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這樣,今天的課題《誠實的花朵》就被孩子們的回答給引出來了。(板書)這時學生初步認識到不能撒謊騙人,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板書)。

這一環節我通過播放動畫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學,樂學,願意學。

二、啓發誘導,主動探究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很順利就能開展第二環節的教學,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兩個小故事來完成:

1、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過度:那麼,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來看另一個孩子的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通過這一環節,我使學生認識到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說謊話。

2、情景表演

雄日因爲誠實這種可貴的品質當上了國王,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讚揚,另一個孩子又遇到了麻煩,這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讓事先準備好的幾個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表演喬治砍樹的故事。這一環節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再現生活情境,這樣能引發他們最真實的情感,從而深化認識,進一步認識到誠實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板書)。

爲了把學生的道德認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行爲動機,我設計了第三個環節:

  三、聯繫實際,主動參與

1、議一議:咱班張林同學忘記戴學生證紅領巾了,被少先隊查到時,他隨口說是二(2)班的,我們班因這一分被評爲先進班級,張林是熱愛班級的孩子嗎?你贊同他的做法嗎?通過交流,學生都認識到哪怕評不到先進班級,也應該主動承認錯誤,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課件),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遇到下面的情況該怎麼辦?通過交流,學生很快能達成共識。那麼,誠實的孩子還應做到什麼?讓學生自己動手,給誠實添上新的綠葉,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誠實的種子終於開出美麗的花朵(粘貼板書花)。 那麼,你的種子能開出美麗的誠實之花嗎?接下來,我會針對全班做一個小調查:就是上面的三個問題,學生看到這個三問題後,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回憶,更多的是低下了頭。於是我抓住時機教育學生:從小不說謊話的孩子了不起!知錯能改的孩子也很可貴。孩子們重新燃起希望,我趁機出示德育處本學期登記的好人好事事件,並給這些孩子贈送“誠實之花”。

3、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你認爲班上誰最誠實?請你說一說,並給他贈送“誠實之花”。這時,課堂的氣氛又活躍起來,都想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認識”在課堂,養成卻在課外,認識可以一節課提升,內化也許需要一輩子來完成,所以我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課的最後佈置“爭奪‘誠實之花’”的活動。讓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每做一件誠實的事情,就在表中爲自己添一朵“誠實之花”,學期結束,再來比一比,看誰得的“誠實之花”多。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誠實走出課堂,真正將誠實內化爲美德,外化爲行爲,讓誠實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裏生根、發芽。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一朵綻放的花,與課題呼應,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相信會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又爲課後爭奪誠實之花做好了鋪墊。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通過四個層層深入的環節,從認識到不能撒謊騙人,到主動承認錯誤,最後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想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成功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個教學活動以兒童的生活和認識爲依託,教學本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把小課堂融入大生活。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想。謝謝!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法的選擇

教法選擇,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選擇依據∶

(一)依據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反映了教學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是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它對確定課程計劃、使用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等都有指導意義。教師只有深入理解各項教學原則,掌握教學原則的體系,有機地結

合教學活動,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纔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二)依據教學目標

各門學科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但教學任務都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比較籠統和一般,對選擇

教學方法僅具有方向意義而無直接意義。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應是教學目標∶學期的目標、

單元的目標、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將學科教學的一般性任務具體化了,便於操作和檢測。不同的教學目標,就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英語學科 說課時 說教學方法 包括哪些教學方法

1、 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2、 遊戲教學法:用遊戲形式複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

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遊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3、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爲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4、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5、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佈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6、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繫業務和交叉關係將三者融爲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7、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8、 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9、 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0、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