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點到直線距離》說課稿範文

《點到直線距離》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點到直線距離》說課稿範文

《點到直線距離》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點到直線距離》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及包含的知識點

(1)本課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第三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

(2)包含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平行線的距離公式

1.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和前後聯繫

本節課是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在此之前,有對兩線位置關係的定性刻畫:平行、垂直,以及對相交兩線的定量刻畫:夾角、交點。在此之後,有圓錐曲線方程,因而本節既是對前面兩線垂直、兩線交點的複習,又是爲後面計算點線距離(在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見,本課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1.3教學大綱要求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4高考大綱要求及在高考中的顯示形式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爲背景,判斷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或構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絕對值,直線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

(1)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2)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繫、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培養學生轉化知識的能力。

(4)滲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學生的智慧獲得,又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

確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xxxx年4月第一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高考考試說明》(xxxx年)

1.6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確定依據:由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確定

(2)難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確定依據:根據定義進行推導,思路自然,但運算繁瑣;用等積法推導,運算較簡單,但思路不自然,學生易被動,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分析“嘗試性題組”解題思路可突破難點

(3)關鍵: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將點線距離轉化爲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是利用等積法將其轉化爲直角三角形中三頂點的距離。

2、教法

2.1發現法:本節課爲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練習“嘗試性題組”,引導、啓發學生分析、發現、比較、論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

確定依據:

(1)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的教與學三原則: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性原則。

(2)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

2.2教具:多媒體和黑板等傳統教具

3、學法

3.1發現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經過練習、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後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句話: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

3.2學情:

(1)知識能力狀況,本節爲兩線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有對兩線位置關係的定性認識和對兩線相交的定量認識,爲本節推證公式涉及到直線方程、兩線垂直、兩線交點作好了知識儲備。同時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實質中,用座標系溝通直線與方程的研究辦法,有了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想正逐漸趨於成熟。

(2)心理特點:又見“點到直線的距離”(初中已學習定義),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詢動機由此而生。

(3)生活經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的點線距隨處可見,怎樣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每個追求成長、追求發展的學生所渴求的一種研究能力。豐富的課堂數學活動能夠讓他們真正參與,體驗過程,錘鍊意志,培養能力。

3.3學具:直尺、三角板

3、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三分鐘)喚醒舊知師:“距離產生美”。昨天我與xx同學相隔遙遠,彼此毫無感覺,今天的零距離盪漾着親切,卻少了想象的空間,看來把握恰當的距離才能感知美好。

(1)你有什麼辦法能得到我(A點)和xx同學(B點)之間的距離?

生:思考,回答。

(2)“形缺數時難入微”。

(1)中的各種辦法中哪個較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生:比較,回答。

教學機智: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引導。老師進行鋪墊、遞進,或深入、拓展。

師:由此看來,兩點間距離公式成爲解決該問題的首選。讓我們一鼓作氣,繼續努力。提問一:還原學生的數學現實,誘發動機,樂於參與。

提問二:既可點燃數形結合的思想,又可喚醒兩點間距離公式。

根據認識發展理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在其認識的過程中伴隨同化和順應的認知結構不斷再建構的過程,達到以舊悟新的目的。(1)(2)兩問的解決爲後繼知識作好了鋪墊。

4、教學評價

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報告,書寫要求:

(1)整理知識結構

(2)總結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

(3)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發明發現,學習障礙等,說明產生障礙的原因

(4)談談你對老師教法的建議和要求。

作用:

(1)通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內化,知識深化和認知牢固化的一個心理活動過程。

(2)報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3)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思維障礙,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對自己的教法的滿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時調整,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

5、板書設計

(略)

6、教學的反思總結

心理歷練,得意之處,困惑之處,知識的傳承發展,如何修正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