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評語 >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語文教師能以飽滿的激情去對待,能多想些方法,必能提高語文的學習效果。下面是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歡迎參考閱讀!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1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說: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上課也是如此,聽別人的課——不論是成功的,還是失誤較多的——等於別人把教材的大門打開了,我們跟隨他人進了門。課堂上,主要關注執教者怎麼理解教材。他發現的屬於我,他沒有發現的,我也很容易發現了——因爲我是個跳出“廬山”的人。許多課文,我們可以邊聽別人上課邊理解,漸漸地,由片面理解,到全面理解,再到深刻理解。

(一)反思我們的家常課和公開課,有以下幾種傾向:

第一種是隻有教師講解,學生只能做聽衆,我們稱之爲“滿堂灌”;

第二種是教師不斷地問,學生不停地答,40分鐘的課,提問不下40個,例如“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有教師便一問接一問:曲阜到洛陽有多遠呀?什麼是“風餐露宿”?什麼是“日夜兼程”?“終於”一詞說明了什麼?完整的一段話被分析得支離破碎。

第三種是讓學生反覆地讀,不問句子敘述的內容淺顯還是委婉,不管句子中是否蘊含着豐富的情感,總是逼着學生一而再地讀,讀後回答“讀懂了什麼”?教師隻字不提自己讀懂了什麼。

第四種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也不考慮這樣做能悟出些什麼。

爲什麼會出現以上這種狀況呢?

我認爲:我們的語文課堂,一是缺少有內涵的問題;二是缺少學生自主閱讀思維的時間;三是缺少教師有針性的指導與點化;四是缺少教師富有真知灼見的啓發與提升。

再往深處思究,根源在我們的備課上。

現在有三種情況:一是抄教案,不動腦筋全篇照抄;二是改教案,在老的教案上形式性地改改弄弄;三是乾脆從網上下載。試想,一個教師沒有認真學習教材,更談不上研究教材,甚至抄了些什麼都不知道,上課拿着教科書“輕裝上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上課的時候,“腳踩西瓜皮”,上到哪裏是哪裏,隨意性較大,雖然教學目標中醒目地寫着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但教學過程中卻忽略重要環節的設計,難點的突破。甚至教師自己對教材解讀都有些偏頗,教學的定位怎能恰當?

(二)那麼一堂好課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爲:

1、巧妙設置懸念或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向文本。

2、面向全體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發現權、學習權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走勢。

3、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差錯能寬容,並給予自我矯正的機會;學生的進步,充分予以鼓勵;學生的發現,毫不吝嗇地加以讚賞……

4、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策略。教學的形式活潑、生動,張馳有度。讀寫結合,讀說配合,先思考再表達,獨立探究與小組合作合理運用。在學習中獲得了學習方法,從衆多方法中發現最適合自己的。

5、深入文本,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歡笑或流淚之後,還要走出文本,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習得語言,發展思維,高尚情操,昇華靈魂,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三)在聽課過程中,一些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1、課件的使用要恰當、適時。好的課件、恰當時機的出示,絕對會給教學增光添彩,但因爲“看”只能得其意,讀,才能“意文兼得”,所以課件只是輔助手段,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引領學生讀進文本,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直接與文本對話。

2、讀書的形式和引導的方法可以更科學些。不同的課文、不同的段落,讀書的形式應有區別。有言外之意,內容含蓄的部分宜默讀,一邊讀一邊思考;表達主人公或作者感情的部分宜朗讀,一邊讀一邊體會其中的情感;古詩文宜配上古典音樂,按照節奏來誦讀;人物對話宜抓住提示語分角色朗讀;文章的高潮或中心宜全班齊讀。不同的內容,讀書的要求也不同,描寫景色的段落宜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說明道理的文字宜一邊讀一邊思考;常識性課文可以一邊讀一邊理解。

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前,一定要自己先把書讀好,把握好基調,然後在評價幫助學生的基礎上,逐步把學生往正確的道路上引導,同時,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發現、不同的理解,充分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在理解語言文字、揣摩人物情感、明晰寫作意圖的基礎上讀好課文。如果說語文教學有模式的話,那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不管什麼題材的文章,一旦成爲“課文”,就具有了內容意義和形式意義的雙重身份,學習它,就不僅要了解課文寫了什麼,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的。

3、教師語言要規範,情感要真誠。上課,是爲了學生服務,教師的一切活動要爲學生學習服務。教學語言注意用普通話,簡潔明瞭,表達清楚,指向性強。提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和思考價值,評價語言科學、恰當,充滿鼓勵。與學生的交流要發自內心。

4、認真對待板書設計。板書可以揭示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可以反映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可以爲教師小結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服務。因此,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設計板書,注意簡明扼要,形式美觀,更要注意適時揭示。

5、重視課內練習和課後作業。在課內完成寫字、背誦等任務被許多專家所肯定,也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大趨勢。課外作業設計更要注意基礎性、實踐性、趣味性。要通過課外作業的完成,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信息、交流協作、動手操作、走向社會等能力。

6、合理地整合教材和開發教學資源。有人提出“兩個二分之一”理論,即我們現行教材內容只是實際教學內容的二分之一,教師必須根據本班的實際補充另外的二分之一內容;課堂上學生自主支配教學時間的二分之一,用來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2

9月28日,我們小學部語文組一行六人觀摩了在龍港一小舉行的20XX年蒼南縣小語名師工作室暨省市教壇新秀教學展示活動。此次活動中,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位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李愛粉老師在教學《母雞》時,她出示了一組詞,讓學生選個詞說一句話,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詞語,又使學生在詞語中感受到了詞語不同的特點,爲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李老師還抓住擬人、誇張等手法把母雞的形象闡述得淋漓盡致。陳愛春《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的修辭方法,引導學生對描寫四季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後,她從顏色、動物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對四季的擴展,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陳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樑鴦鴦老師在上《小橋流水人家》時,通過對小橋、流水、人家的層層深入體會,引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理解了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接抒情三種手法;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說出了許多優美生動的句子。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朱小青老師在上《伯牙絕弦》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古文的理解;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文言文的奧祕之處。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李海雁老師在上《巨人的花園》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爲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林上幸老師在上《青山不老》時,他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和心得體會3

今天,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爲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兩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二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進入切實的情景,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二位老師的設計都不一樣,但都能圍繞課文內容突出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拉到了課堂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深刻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所要表達的感情。

四、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各位老師執教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五、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這節課我想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忘不了文中的精彩,忘不了老師的的語言裏深深教誨與感動,忘不了課堂的融洽。

學習後我記下了老師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