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實用的教研活動總結匯總8篇

實用的教研活動總結匯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教研活動總結匯總8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立足課堂 立足教師 紮實開展教研活動

彈指間,我們送走了xx,迎來了xx。回首xx年秋期的教研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不足的遺憾。

xx年秋期,我校的教研工作在縣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在xx中心校的關心指導下,緊緊圍繞“教研重心下移,教學管理前移,服務與管理並重”的指導思想,以質量爲中心,以課堂爲陣地,以活動爲載體,以效率位靈魂。全校教師聚精會神抓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下面將我校的教研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成立教研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教研工作的領導與指導。

xx年秋期開學伊始,學校立即召開班子會議,專題研究教學教研工作,會議緊緊圍繞“向教研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這一中心,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各處室主任爲成員的教研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每位領導要有教研意識,質量意識,要爭當業務型的領導,學習型的領導,實踐型的領導。

會上,蔣校長強調指出:“每位領導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各處室要密切配合,做好學校的教研工作,對於教研工作要力爭做到:物質上有保障,精神上有鼓勵,方法上有突破,效率上有成就”。

根據班子會議精神,學校重新挑選了教研組長,選出了魏家賢、宋華玉、王慶月等8名教學能力強,課改意識強,事業心、責任心強的教師爲教研組長,並重新修訂了《xxxx教研規章制度》,制度規定規定:不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一次扣四考分0.5分,並根據學校的獎懲制度進行適當經濟處罰。

  二、搭建教研平臺,營造書香校院。

1. 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素養。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是教研的主體,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研質量的高低。因此,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成爲學校發展的頭等大事。

爲此,學校要求所有教師要苦練基本功,要牢固樹立“只有學習精彩,工作纔會精彩;只有學習精彩,人生纔會精彩”的學習理念,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學校先後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和諧課堂管理方法與實施》、《杜郎口教學方法》、《洋思中學教學經驗》等。通過學習,讓廣大教師的思想得以昇華,心靈得以洗滌,理論得以提高,觀念得以更新。

除此以外,學校每次周前會召開之前,總要組織全體教師學習5—10分鐘的普通話,領導帶頭學,不斷提高教師的基本功水平。

2. 紮實開展說課活動。

爲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真正達到集“集體智慧”的備課目的,學校本期從各級各學科選出了責任心強的教師任備課組長,備課組長在包級領導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召集本級本學科教師說課、備課等。學校規定每週週一下午爲集體說課時間,每位教師由備課組長召集,包級領導參與,對下一週的教學內容進行說課,說完課後,對下週的課件製作進行安排,每人制作一個課件,備課組長週五離校前將課件收集齊上交教導處,每少一個課件扣5元錢,這樣做到了課程進度一致,備課質量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三、以課堂爲陣地,紮實開展教研活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效益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爲此,本期我們就如何創設有效課堂進行了探究。

1. 認真開展研討課活動。

爲使研討活動開得既有聲有色,又切實有效,教導處先讓魏家賢和張輝教師每人精心準備了一堂課,然後就如何打造有效課堂進行探究。

“水嘗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研討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有的教師說:聽了張輝教師的《坐井觀天》,我感到要打造有效課堂,教師首先備課要深,準備要充分;有的教師說:聽了魏家賢教師的《沙漠玫瑰》,我認爲要創設有效課堂,教師要首先進行角色的轉變,把時間,把空間讓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還有的教師說;“聽了二位教師的課,我認爲打造有效課堂,必須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教師要尊重學生,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要發自內心,真誠的去欣賞他、讚美他。

研討會後,大家對如何打造有效課堂由模糊變清晰,紛紛表示,會後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進行有益嘗試,研討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強力推進作文教學改革。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許多學生苦於寫作文,許多教師苦於教作文,於是乎,作文成了教師學生的眼中刺,肉中釘。

本期開學以後,學校經過再三商議,決定下大氣力抓好作文教學。學校教導處每週週四下午預備前,隨機抽查一個班,然後進行錄像。下週抽時間對本節課進行評議。

剛開始,許多教師感到這種做法有點過頭,說什麼話的都有,幾周後,都慢慢適應了,也逐漸感到學校這種做法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

這樣,大家就課例,針對如何上好作文指導課,如何上好作文講評課進行了多次研討,多次嘗試,多次反思,使我校的作文教學有了明顯的提高,許多學生對作文課有苦上變爲願上、樂上。

  四、以課題研究爲載體,強力推進課程改革。

爲使教研活動開展得有成效、有特色,學校以承擔的省級課題《運用信息技術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爲載體,大力進行課題實驗,強力推行課程改革。

學校對課題的實驗情況,一週一反思,一月一總結,經過實驗探究,學校構建了“創設情景—問題探究—交流驗證—總結深化”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研究的課題獲省市級應用成果獎,許多教師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級刊物發表。

成績代表過去,未來更需努力。在以後的教研工作中,我校全體教師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將以更加飽滿地工作熱情,更加務實地教研態度,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力爭使我校的教研之花開得更紅更豔。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兒童的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與成人的語言交流中獲得和發展的。談話活動是向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幫助幼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活動,並具有獨特的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功能。我們就在語言教學上出現的困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現總結如下: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幼兒的最好的老師”,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兒歌進行幼兒教學是很必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幼兒是否有興趣學習這首兒歌,教師應爲幼兒創設寬鬆愉快自由的環境,鼓勵幼兒多參與,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兒歌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1、教師選擇的兒歌應該句式簡短,最好有句式的重複

幼兒以機械記憶爲主,通過實際的教學我發現他們喜歡句式的重複,而且重複也有助於幼兒對兒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2、教師選擇的兒歌要有趣味性

教師選擇的兒歌要形象生動、富有動態,具有趣味性,這樣可結合幼兒的身體動作進行學習和理解,有助於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感官的參與,提高幼兒學習的效果。

3、多選用能伴隨動作表現的兒歌

幼兒活潑好動,較適合一邊唱一邊用動作表現出歌詞含義的學習方法,這種邊唱邊做動作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幼兒記憶歌詞,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培養他們表演和交際的能力。

4、選擇的兒歌內容要儘量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爲幼兒選擇的兒歌應是幼兒熟悉和關心的內容,爲幼兒所理解,否則幼兒只會機械地發出聲音,進行鸚鵡學舌式的模仿兒不知其含義。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描述動植物、自然現象、交通工具、節日等主題的兒歌,這些是幼兒平時能接觸到的、能隨時使用的感興趣的內容。

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兒歌的方式進行教育,我們發現兒歌對於幼兒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幼兒在活動中的注意力變得集中了,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他們有興趣學習,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通過兒歌的學習幼兒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拓展了他們的經驗,語言的表達流暢,願意訴說心中的想法,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

此次活動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點。活動中各年級組老師積極進行研討,聽取意見和建議。設計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選擇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各種提問,拓展幼兒的經驗,從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本次語言教研活動中收穫頗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學習理論知識,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提高。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20xx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教育學會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和洋思中學聯手舉辦的全國協作區“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在江蘇省洋思中學舉行。來自山東、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的教育專家和實驗基地學校的一線教師400多人蔘加了會議。會議期間聆聽了兩場報告:特級教師嘗試教學理論創立者邱學華的《新課改下中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江蘇省名校長、特級教師蔡林森的《新課改下的洋思經驗》;觀摩了17節課:洋思中學11節、江蘇宜興中學、常州26中、浙江實驗中學、寧波榮安實驗中學、廣東佛山南海實驗中學各執教1節;本人代表東廬中學也上了一節觀摩課—《七顆鑽石》;聽課、聽報告、上課的間隙走遍了洋思中學的每個角落,對洋思中學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就將此行的經歷與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出來,以饗讀者。

18日下午2時,陳康金校長、簡恩勇副校長、趙前生主任、趙上春老師和我一行五人驅車前往洋思中學,一路車船勞頓,於下午五時3十分趕到了泰興市,入住金土地賓館,一夜無語。19日上午八時,我們驅車十分鐘左右趕到了位於大王鎮的洋思中學新校區。正在建設中的新校區高樓林立,頗具現代化氣息。整個校區很乾淨、整潔,但紅花、青草、綠樹少了些,生機稍顯不足。上午九時,在教育交流中心一樓多媒體教室聆聽了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的報告《新課改下的洋思經驗》。蔡校長地道的泰興話令到會的不少外省教師聽起來十分困難,好在旁邊的邱學華老師時不時地用普通話“翻譯”一下,會場氣氛頗爲輕鬆。在報告中,蔡校長反覆強調了考試的作用,即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都以考試的形式進行,在考的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思維的緊張性、針對性,考試結果也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自豪感。下午2點,我觀摩了洋思中學湯宏程老師執教的《明天不封陽臺》,算是真正見識了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這堂課的主要任務是兩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和揣摩(品味)語言。教師在整體感知內容上花了大半節課的時間,所以本應重點解決的品味語言顯得時間不足。

課堂的形式是教師拋出兩個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去自讀(可能就是蔡校長說的“考試”吧),然後交流解答。一堂課聽下來,總的感覺是容量偏少,重點未能突出,難點也未能很好突破,課堂氣氛較爲沉悶,尤其是發言的總是那麼幾位學生,大多數學生沒有發表自己的見解(既沒有舉手主動發言的意識,教師也沒有關注到他們)。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學生課前能認真預習一下,課堂上也許就能集中更多的時間去解決重難點了(事後得知,洋思中學的學生課前不預習,而是課堂上先學再教)。下課以後,我們通過主辦者邱學華老師找到洋思中學秦校長,在秦校長的陪同下,找到了第2天我要上課的初一(15)班班主任張老師。張老師說要上課,只給了我五分鐘的時間把講學稿發給學生。趁這難得的機會,我抓緊時間向學生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並佈置了預習任務。本打算找這個班的語文老師瞭解一下學情,但跑了3趟辦公室都沒有見到一位語文老師。第2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洋思中學。

一翻學生的講學稿,頓時冷汗直冒:將近一半的學生沒有預習。我只好利用第一節下課時間敲開教室的門,徵得坐班老師的允許,簡略地說了一下預習情況反饋,並請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再做做預習,爭取第3節課有積極表現。也許是我的認真批改影響了學生,抑或是他們對我這位陌生的老師願意接納,也或者是要學的《七顆鑽石》深深地感動了他們吧。在第3節課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讀、入情入理的理解、神采飛揚的想像給我,更給聽課的專家和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讓我幸福和難忘的是,一下課,十幾位學生涌到了我面前,要我的通信地址和聯繫電話,並和我合影留念。是呀,孩子是有靈性的,都樂於表現、善於表現,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說真的,與會後所獲的壹等獎相比,這一刻才真正讓我感受到當一名教師最大的快樂。此次洋思之行,收穫頗多,感觸也頗多。

洋思中學作爲一所全國知名學校,每天都吸引着全國各地的教育同行前往觀摩、學習、取經。她給許多觀摩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還有她嚴格的管理。筆者無意中見到某班學生百分賽考試細則,上面條款衆多,對每位學生的行爲舉止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對老師的管理也很嚴,從一張月考通報中發現,有幾位教師因月考考場記錄的時間未填就被扣考覈分3分。另外,學生按班級排隊就餐這一點,我想很多學校是做不到的。此外,更多的是她的神祕。神祕之一是辦公室見不到一位教師(辦公室牆上有一條:教師晚上6:30至9:30集體辦公),除了上課教師外,其他教師不知去了哪裏,想與之交流也就不可能;神祕之2是課餘時間除了極個別學生上廁所外,走廊上、操場上見不到學生(都在班上,有老師坐班);神祕之3是無論上課還是下課,教室的前後門都是緊閉,想從窗戶上看看裏面在做什麼也不可能(窗戶是毛玻璃)……短暫的洋思之行,我們看到的也許是表面的東西。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存在即合理。

洋思中學享譽國內外,必然有許多內斂很深的東西有待我們研究。繼洋思中學之後,我們廬中靠“以人爲本,教學合一”的改革在全國的影響逐步擴大。作爲每一個廬中領導和教師來說,我們真正要落實的是“人本”思想,其包括“生本”和“師本”,即研究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需要,既要嚴格管理,還要人文關懷。

教研活動總結 篇4

一學期已經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總體看,全組數學教師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組織本組教師參加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本學期一年級數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們組的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爲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爲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爲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撰寫教案,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校公開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得到領導和老師的肯定。

除了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還在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爲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啓示。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爲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爲,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全組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新老教師互學互促,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裏抓單元驗收的段段清。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筆試題目的設計,設計知識技能形成過程的試題,設計開發性試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試題。

教研活動總結 篇5

隨着幼教改革的深入開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拓新,我們愈發地感到傳統的教育評價滯後於“以人爲本、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等現代教育理念。隨着社會的發展,教師的“一桶水”已遠遠滿足不了現代幼兒“長流水”的求知需要。時代進步的潮流和社會變革的趨勢,不斷向我們提出改革和發展的新課題,在改革與競爭中探尋,在學習與反思中實踐,本學期,我們教研組以課改爲發展契機,積極營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壓的環境,不懈努力,同時以理論提升作爲關鍵,用先進理念指導實踐,從而提高保教質量,最終促進每個幼兒發展。

一個優秀的教研組必須要有各類嚴密的制度做保證,爲此,我們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共同制定了教研組活動計劃,通過這些細化和量化的計劃建立,增強了可操作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組織與實施的能力、評析能力、專題研究能力、研討能力及撰寫的能力。同時我們還靈活地運用了四制的模式,來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例如:中心發言制就是一種互動式的研討學習方式,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動思路,每一次活動都由不同的教師主持,提供自己新學習的文章,說出自己爲什麼選擇這樣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見解,使教師之間獲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以此讓教師以理念去指導教育實踐、拓寬研究的思路,在研討中感悟學習的真諦。

教研組作爲教師學習的陣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當的教研活動方法,能使研究更爲深入、精確。我們發現:以往教研模式最大的不足在於忽視了教師的主體作用,教研活動中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對問題和方法的深入探究。因而我們小班教研組根據這一現象制定出了相應的學習制度,形成“我要學”的學習氛圍。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採用面上交流和點上探討相結合,大教研組和小教研組學習相結合的形式,使研討活動更具靈活性、更具互動性和可操作性。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研討活動。

理論學習有利於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教師形成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吻合的教育行爲策略。例如,在學習《教師如何挖掘幼兒生成的內容》的過程中,我們在平時自己熟讀《課程指南》精神的同時,在大教研組活動中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如“如何把握幼兒生成的內容中哪些是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幼兒遊離於教師預設的目標之外教師該怎樣應對?”等問題,在討論中教師自持自己的觀點各抒已見,爭論不休,通過《綱要》、《課程指南》的學習,教師認爲:生成活動是由幼兒的近期的興趣和熱點問題或者新的發現而產生的,也可能是他們在某一活動後生成的新的問題和內容。

現在,教師們知道預設和生成是交錯進行、不可分割的,它們可以相互轉化。生成的問題可以安排成預設活動,預設的活動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間。其次感悟到要使預設與生成兩者間有機的結合,教師必須根據目標及幼兒的需要和已有經驗以及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動。隨着研討的深入,教師們對生成課程的認識會更完善、更全面。在學習研討中,教師們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又如在學習“在遊戲課程中對幼兒生成活動迴應策略的研究”時,我們先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幫助教師瞭解幼兒生成活動中迴應指導的策略,接着組內的各班展示了區角遊戲,並由小二班代表我們小班級組在園內公開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組內老師羣策羣力,共同協商遊戲活動的方案,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了情境性的遊戲情境,在材料的提供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通過展示讓教師們帶着問題進行實施研討,實踐體會,並在教研組活動中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餘,又不斷地反思學習,總結提煉,改變以往單純指導爲對話研討與實踐相結合。

當前,全國範圍內對課程改革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們也利用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幼教雜誌上的有關文章,收集各類幼教新信息,並把各班開展的主題活動在教研組活動中進行交流,達到經驗的分享。我們還學習討論《課程指南》的理論和精神,重新審視教師的教育行爲,並使正確觀念內化成一種教育理念,時刻支持着教師的教育行爲。

(二)在觀摩、交流、聽評活動中提高教師的反思和實踐能力。

提到評比,教師們大多覺得緊張和害怕,爲了消除她們的消極情緒,讓他們的聰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我們弱化了原有“評比”中的評價、競爭態勢,變“評比”爲“分享”,變“個別化展示”爲“集體性嘗試”,鼓勵教師大膽探索實踐。如原來的創設環境評比要打分,教師在緊張之餘大多關注自己的分數和等級,偏離了環境創設評比的初衷,後來我們把環境評比變爲鼓勵分享,得到了教師的歡迎。

爲了幫助教師能獲取最新信息,每次外出觀摩活動的教師會及時反饋,讓其餘的教師從一個個優秀的活動中受到啓發,獲得感性的認識。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將多媒體技術也運用到了聽評活動中,爲了提高教師實踐反思能力,我們還將外出觀摩的活動攝錄了下來,並通過看錄像的.形式進行研討活動,大家在教研活動中可以邊觀摩邊研討,還可對於有爭議的問題通過錄像的重複放映來研討達成認識。通過錄像觀摩,幫助教師疏理提煉了與正確教育觀念相符合的教育行爲,形成了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匹配了行動策略。

在這次全區舉行的品牌展示活動中,我們結合我園的特色,並充分利用了家長和社區的資源,制定了完善的活動方案,由於展示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量很大,大家都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加班加點都沒有怨言,表現出我們這個集體強大的凝聚力。

教研活動中我們將學與思、教與研的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促進教師提高了自身認識,優化了教育行爲。

教研活動總結 篇6

本學期我校全體《品德與社會》老師堅持以《課程標準》爲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範學生行爲習慣,抓好養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學行爲,提升教研品位。

一、更新觀念,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生活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也是學生經驗的主要來源。我們根據學生特點,從他們身邊的生活實際,社會現象出發,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有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社會生活。例:三年級《相約世博會》,我們先讓學生了解世博會的知識,瞭解上海的發展,接着開展調查,完成調查表。在調查、講述、討論中漸漸體驗感悟作爲一個上海小公民該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養成文明的行爲習慣。

二、在“做”中學,在合作中成長。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教研組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爲。

三、抓好集體聽課、評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使廣大教師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爲了促進廣大教師把理論轉化爲教學實踐,本學期教研組重點以觀看優質課、評優質課展開研討,集思廣益,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聽好課後,結合教者的教學反思,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四、規範學生的品德行爲,用校園文化薰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並結合德育教育,徵集新的行爲規範,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學生的品德在生活裏萌芽,讓學生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教研活動總結 篇7

本學期北苑小學小學數學教研組堅持以數學教學課堂爲主陣地,認真貫徹落實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抓好各年級的課堂常規教育,逐步探索各年級數學教學新模式,順利的完成。忙忙碌碌的一學期又將結束,現就本學期開展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紮實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組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爲,併力求常規與創新有機結合,每位教師都有嚴謹、紮實、高效的良好教風,並努力培養學生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努力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教師能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能認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指導,及時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過程,並依據自己的教學感受做好教學後記。教師互學互促,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查漏補缺,培優輔差,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發揮團體教研的優勢,加強隨堂課、互觀課的聽課、評課活動。本學期,每位數學老師都上了1節公開課,課後及時召開專題研討會,針對上課老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各教研組成員提出了許多改進建議。在店埠鎮學區中心校的交流活動中,通過聽課、交流、參觀、學習,使我們數學組教師開闊了視野,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關注課堂,處理生成與預設等問題有了直觀的認識,激發了教師更深層次的思索。

2、結合學區的學科教學大賽,組織公開課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展示課。在紅旗片的教研活動中,參賽的柯春燕老師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找出自己的“亮點”,並在實踐課中得以充分體現。部分老師雖然不參加評比,但也認真聽課,評課。通過活動的開展,老師們受益匪淺,啓迪深刻。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研討、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求真務實。

  四、具體開展的活動。

1、期初制定了數學組教研計劃,各組員制定了數學學科教學計劃。

2、組織開展了全組的公開課教學活動,每位老師均上一節公開課,並進行聽課、研討。

3、進行了期中、期末三次教學常規檢查。

4、組織進行了全校的數學期中檢測工作。

5、組織、指導期末複習,進行期末考試。

  五、存在的不足與改進的方向。

1、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夠。今後繼續加強理論學習,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提升教師數學專業素養,使大家的教學藝術進一步得到提高。

2、課題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夠,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繼續把加強課題的研究作爲一個工作重點。

本學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每一位學生都取得了進步,這是我們數學教研組活動的目的。今後,我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中,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換取更好的成績。

教研活動總結 篇8

歲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彈指一瞬,一學期的工作也將進入尾聲。回顧這學期教研組工作進展的歷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工作雖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實。我們大班教研組工作能順利有序地開展,更離不開園領導的支持及各位教師的大力協作。本學期我們大班教研組能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精神,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研模式,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每次的教研活動,老師們都會有計劃地準備好學習材料,認真做好會議學習討論的記錄。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學實踐能力提高的雙重收穫,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重理論學習,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我們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爲指導,並立足本園實際情況出發, 結合我們大班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深化幼教課程改革,本學期我們年級組重點研討大班主題背景下環境的創設。希望通過研討使教師希望通過研討教師能以主題牆面環境創設爲切入點,探索主題牆與課程、教學、幼兒之間的多元互動,來實踐“牆壁”與幼兒的“對話”。教師要從策劃者和製作者轉變爲啓發者和幫助者,從被牆飾左右的被動者轉變爲引導幼兒創設牆飾的主動者,讓幼兒成爲環境的主人。

我們本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教學中教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學習、研討,讓教師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組織觀摩教學活動,針對課的優缺點進行評議、反思。使教師在研討中明確創設一種豐富適宜的物質、心理和情感的環境,讓幼兒獲得充分的學習和大量的自主活動和探索的機會。同時通過學習文章和聽取專題報告,增強教師的理論水平,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在文章的學習上,主張組內教師通過網絡收集與幼教雜誌,提供自己新學習的好文章進行理論學習,使教師之間獲得不同信息的交流。在學習中我們主張將理論性較強的文章與教師的隨筆、案例相結合。教師並結合自己的個人情感與體驗、教學實踐、幼兒個案與組內教師交流。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以此讓教師以理念去指導教育實踐、拓寬研究的思路,在研討中感悟學習的真諦。

二、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離不開外力的支架作用。爲保證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有效進行,我們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倡導教研組內教師中心發言人、輪流主持等活動形式。立足課堂,我們還開展了評優課、一課三研、展示課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一課多研的形式,層層改進,打磨優質教學,也幫助教師解決了教學、科研中的實際問題。本學期我們大班級組開展了《大中國》一課三研活動。針對同一活動內容,由一位教師先進行備課執教,在一研活動後組織執教者與其他教師一起進行分析評價,評價時先讓執教者自評,然後在根據反饋後獲取的信息,修改方案,在進行課後研討、反思再由其他的教師在研討的基礎上整改教案再進行多次實踐研究的活動。

活動前教師精心製作了精美的PPT課件,當色彩斑斕的服飾衝擊孩子視野的時候,當不同民族展現不同的風俗習慣的時候,當孩子專心致志製作民族服裝和精彩表演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在這節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駕馭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能力,使整個活動既有情趣,又有發展價值,環環相扣,有效地引發了幼兒大膽的表達和想象。

通過這次的一課三研活動旨在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幾種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慣及民族文化,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認識慾望,培養幼兒尊重和熱愛各民族的情感。特別得是感受他們的音樂特徵及舞蹈形式,這很好地滿足幼兒愛唱愛跳的慾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欣賞能力。而中班的《秋蟲》教師就在課前精心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以幼兒的觀察爲主,通過多次不失時機的提問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再觀察的願望,幼兒能在問題的引領下主動而深入地探究,從中獲得了有價值的知識經驗。

教學活動中,也顯示出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應變能力,在解決了一些幼兒的疑問後,教師隨即出示了一組新的照片,此後的教育環節中,不論是從教師提供的材料,還是從教師預設的問題來看,都是層層遞進、一步步的引導幼兒不斷的去探索、發現、學習。幫助孩子學會學習,真正爲孩子的後續發展奠定基礎,很好地詮釋了二期課改中理念落實到行爲的過程。

通過這樣一課多研活動充分激發了教師的研討興趣,改變教師傳統的思維方式,增進組內成員間的溝通,使大家在活動中瞭解他人,瞭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經驗,共同討論、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惑。

三、在觀摩、交流、聽評活動中提高教師的反思和實踐能力

本學期的新教師半日開放活動爲新教師們通過了展現自己的機會,不僅能在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其他教師們也通過互相的學習觀摩,會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得更快。如此實踐活動不僅能使教師的評課能力有所提高,同時,也能提高了活動的設計能力。同時我們也進行了對其他班級環境佈置的觀摩學習活動,通過這些觀摩活動我們一起討論教師是如何在主題背景下利用環境與幼兒互動,活動中教師創設的環境與幼兒互動是否適宜。教師提供的環境應該是與幼兒能夠產生共鳴和信息交流的環境,這樣幼兒才能成爲環境的主人。同時要捕捉共性熱點,及時跟進。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並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和興趣作出不同的反應,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滿足其需要,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通過對各班環境觀摩活動和教師的討論,我們的感悟是:爲了能激發幼兒更大的探索興趣,環境創設必須是幼兒喜歡的,必須要符合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在幼兒參與教師環境的整個過程中要體現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人與環境的互動,這樣的環境纔會有內涵有深刻的教育作用。

本學期,我們還進行了角色遊戲的觀摩活動,每個班級每天都認真的練習做角色遊戲。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各班都展開了的遊戲觀摩活動,教師通過觀摩活動,看到了每個班級不同的亮點和不足,觀摩後教師進行遊戲分享交流活動,教師們對遊戲的把握,角色的分配、行爲分析、規則意識、合作能力和語言溝通,都有了很多的詮釋,每次的各班遊戲後對跟蹤幼兒的分析、反思等確實使全體教師們有了收穫,從而找出遊戲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改進方法;遊戲活動中的跟蹤案例分析;分享交流反思都可以呈現出教師們對遊戲新的認識。

四、潛心組織年級組活動

本學期,我們在園領導的帶領下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向脣齶裂幼兒獻愛心的義賣活動、慶聖誕暨迎新年大型活動等等。活動都贏得了家長的好評,這些成績都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勞動。本學期,我們還迎來了分等驗收活動,雖然很忙碌,但是級組的老師一直都能團結一心,不計較個人得失地在自己崗位上辛勤工作,大家都是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充分顯示出了我們建德幼兒園這個溫馨大家庭的美好和諧的工作氛圍。

一學期在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中結束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項活動的開展、成功都離不開我們每位教師的辛勤付出,在這個充滿挑戰、充滿朝氣、聚滿人氣的新世紀,我們將不斷努力,不斷摸索,以使我園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更好地爲幼教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