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精選活動方案彙總四篇大綱

精選活動方案彙總四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動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活動方案彙總四篇

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孩子們要在寒假中過傳統的節日“春節”。家長和孩子們會高高興興的購物、旅遊、參加一些親友聚會等活動。此時家長和孩子可能因過於興奮而忽視了安全問題。所以開展此活動,給家長和孩子提個醒。

二、活動設想:

1、結合日常生活讓家長引導孩子瞭解節日的安全常識。

2、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活動過程:

1、責成家長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2、責成孩子提醒家長在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行爲。

四、安全教育內容:

1、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2、注意出行安全,北方冬天天冷路滑,走親訪友,滑雪、旅遊要注意遊玩路上的安全。

3、注意購物安全、飲食安全。飲食要有節制,不暴飲暴食,注意衛生。

4、過新年孩子一定不單獨玩鞭炮,燃放煙花要有大人陪伴,大人燃放也需要用長香點燃。

5、注意用眼安全,玩電腦、看電視要有節制,合理作息,保證休息。

6、教給孩子自我防護的方法、發生緊急情況要會撥打緊急電話。

特別強調(提醒家長):

1、煙花選購:家長應該到煙花爆竹零售專賣點去購買適合兒童的燃放的煙花。對吐珠類產品,應選購筒體較粗、硬,引火線長、較好的產品;對升空類產品,應選購安裝牢固、導向杆完整、粗細均勻、平直的產品。

2、察看引火線:引線應無黴變、無損壞的安全引線,如引線有問題、不可靠則絕對不要購買。

3、不同種類的煙花要有不同的燃放方法:

噴花類、小禮花類、組合類煙花應平放地面固牢,點燃引線人即離開。

旋轉升空及地面旋轉煙花則必須注意周圍環境,放置於平整開放地面,點燃引線後離開觀賞。

燃放手持或線吊類旋轉煙花時,手提線頭或用小竹竿吊住棉線,點燃後向前伸,身體勿近煙花。

燃放釘掛旋轉類煙花時,一定要將煙花在牆壁或木板上釘牢,用手轉動煙花,能旋轉得好,才能點燃引線離開觀賞

  五、活動預期: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在這響亮的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在這紅紅火火的日子裏,我們不光要玩得開心,還要玩得安全! 千事萬事、安全第一!

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練習快速爬的動作,體會多種感官聯動,感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彩虹傘 鈴鼓 錄音機 學會兒歌《彩虹傘》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到活動室,聽教師口令一起做熱身運動。

搖搖頭,跳一跳; 聳聳肩,跳一跳;

彎彎腰,跳一跳; 蹲一蹲,跳一跳;

扭一扭,跳一跳; 轉一轉,跳一跳。

(二)談話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看,它是什麼?(彩虹傘鋪在活動室地上)它的名字叫彩虹傘,今天我們就要和彩虹傘一起做遊戲。

(三)基本部分:

遊戲一:找顏色

1. 教師交代遊戲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彩虹傘的顏色,爲順利遊戲做準備。

2. 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請幼兒自由坐在彩虹傘上,聽到鈴聲後快速地爬,邊爬邊說兒歌,鈴聲一停,就找到相應的顏色坐下來。

3. 教師強調遊戲注意事項:小朋友在爬的時候不要碰撞。

遊戲二:下大雨

1.教師交代遊戲名稱,並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輪流進行遊戲。

2.教師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老師和一組幼兒抓住彩虹傘的邊緣,邊轉邊說兒歌,兒歌說完後,教師說:“下大雨啦!大家趕快躲到傘下面。”師幼一起撐起傘,另一組幼兒快速爬到傘下面,立刻放下傘,聽到教師說:“雨停了,大家趕快出來吧!”就撐起傘幼兒快速爬出來。

(四)結束部分:教師將彩虹傘撐成山洞狀,幼兒從山洞爬過來,隨音樂做放鬆運動,並自由交談,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

附兒歌 : 《彩虹傘》

彩虹傘,像轉盤, 彩虹傘,像朵花,

大家一起玩轉盤, 彩虹傘上爬呀爬,

你也轉,我也轉, 鈴聲一停找顏色,

我們齊心轉轉轉。 找到紅色坐下來。

活動方案 篇3

-

【活動時間】20xx.9.12(下午)

【活動地點】學校小廣場

【活動目標】

1.知識和技能:正確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有哪些好習慣、哪些壞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兒歌、故事、樹榜樣等活動內容,明白好習慣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等習慣。

【設計理念】

此次隊會,以學生平時的習慣培養爲主,採用“讀兒歌、講故事、樹榜樣”等形式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明白好習慣是人終身受益,壞習慣則會毀了自己一生的道理。

【活動重點】

在討論中學會養成好習慣的方法,弄清自己的好習慣。

【活動對象】

1-3年級學生

【活動準備】

好習慣三字經、各班習慣之星名單、故事

【活動過程】

活動一 宣讀倡議書

1齊唱少先隊隊歌

2輔導員開場白:同學們,當熟悉的鈴聲又在耳畔響起,琅琅的讀書又響起整個校園,新的一天開始了。我相信,在我們的每個人的內心,正涌起一股新的力量,渴望新的一天有新的收穫,有更大的進步。

3出示《好習慣伴我行》倡議書,並宣讀。

4.出示《好習慣》兒歌,全隊一起誦讀

活動二 習慣成就人生

1. 故事:《聞雞起舞》

2. 諾貝爾獎科學家的成長故事。

3. 衛生檢測員的壞習慣

思考: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活動三 評選“好習慣之星”

1.學習《孟集小學好習慣之星評選標準》。

2.在學習的基礎上,宣讀各班中的“好習慣之星”名單。

3.請班主任頒發好習慣之星證書、

4.好習慣之星代表發言。

活動結束

輔導員總結:

老師想用普德曼的一句名言作總結,那就是“播種一個好行爲,就會收穫一個好習慣;播種一個好習慣,就會收穫一個好性格;播種一個好性格,就會收穫一個好人生。”今天,同學們表現非常好,大家積極參與進來,通過“小品、講故事、討論交流”等形式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明白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壞習慣則會毀了自己一生的道理。希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看到同學們更好的表現,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養成好習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好習慣之星”,爲自己創造美好人生。

活動方案 篇4

弘揚國學傳統、呼喚人文精神、加強素質教育是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決定在3月下旬在全鎮範圍內開展國學經典知識競賽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知識競賽活動,有利於學生領悟國學文化的精髓,促成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使同學們從學習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汲取民族精神的豐富營養。培育同學們的愛國情操、崇高志向、自強人格、誠信品質。讓同學們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培養同學們對文學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習能力,爲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豐富學生的國學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發展的有機結合,使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內化爲學生的人格、情操、氣質、修養和職業道德,從而養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競賽對象

本次競賽面向全鎮小學生,由各校選派代表隊參加比賽,每校參賽隊由5人組成。

四、競賽時間、地點

競賽時間:20xx年3月下旬

競賽地點: 中心學校

五、競賽內容

國學知識競賽題。

六、競賽具體形式

參賽形式爲口答題,各參賽隊按總成績排名,第一名參賽隊代表中心學校參加縣上的決賽。

1、必答題。

答題方式分爲個人必答題、小組必答題,每題20分。個人必答題每隊每人1題,按選手編號從1-5號輪流作答,答對加20分,答錯不加分也不扣分;小組必答題每隊共2題,答題時由小組選派一名隊員,主持人唸完題目再作答,答對加20分,答錯不加分也不扣分。

2、搶答題。

主持人唸完題目後,由全體參賽隊隊員進行搶答。答對加10分,答錯不加分也不扣分。

3、風險題。

風險題分值分爲10分、20分、30分三種類型。

風險題分爲兩個階段,每階段可選3題。

第一階段答題隊可選擇由己隊作答或指定其他隊回答。主持人唸完題後才能作答。當選擇己隊作答時,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扣相應分值;當選擇其他隊作答時,答題方答對答題方加相應分值,答題方答錯對方加相應分值。

第二階段必須由本答題隊回答,每隊一題,可自主選擇答題的分值,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扣相應分值。此階段可選擇棄權。

七、獎項設置

根據各參賽隊總分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2名、組織獎5名。對獲得前一、二等獎的參賽隊頒發獎品及榮譽證書。

八、其他

各校要組織選派好參賽人員,做好參賽準備,認真複習競賽知識。請各校於參賽前將代表隊隊競賽人員名單報中心學校辦公室。

九、相關要求

1、高度重視,提高思想認識。開展國學經典詩文誦讀展示活動是各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是各學校活動的集中展示。各學校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提高思想認識,指定專人負責,發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

2、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實效。各學校要根據本《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活動工作計劃安排,認真做好活動的組織、安排和實施工作,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濃郁校園書香氛圍,積澱校園文化內涵。

3、發揮優勢,確保取得實效。各學校要發揮語文、思品、藝術等專業教師的優勢,精心演練,選拔最優秀的學生參賽,以此來推動此項活動的深入開展,弘揚民族傳統,提升少年兒童的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推進學校教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