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熱門]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熱門]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又一個新學年即將到來,又有一批老師要半路接班,接班老師最大的願望,恐怕是希望接一個好班,而所謂的好班,一是學生成績好,二是班級紀律好,班裏少幾個刺頭,那就是燒高香了。可我們所謂的刺頭,無非是比較自由散漫,不太聽話而已。跟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裏的學生相比,他們要算是優秀學生了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早有耳聞,上個月在教師成長學院學習時,導師播放了馬修剛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個片段。原任老師只因沒收了一名學生的香菸,便被該學生用剪刀刺傷胳膊,縫了十針。麥神父只因罰一名學生打破壁磚,這名學生就故意設計,扎傷了麥神父的眼睛,並且差點要了他的性命。這裏會是一羣怎樣的問題學生等着馬修去面對?不禁讓人憂心忡忡。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課,很遠就聽到的是教室裏震天動地的吵鬧聲;隔着教室門上的玻璃,看到的是學生站在桌子上瘋鬧的場景;進到教室,教具人體骨架的嘴裏叼着香菸;馬修不熟悉教室地面環境,走上講臺時被絆了一跤,手裏的包摔了出去,所有的學生不懷好意地鬨堂大笑,然後把馬修的包當玩具爭搶投擲。這樣的吵鬧把校長引來了,面對校長要對學生的懲罰,馬修卻說“沒什麼”,自己正要讓帶頭扔自己包的葛賀克去黑板上做題,而他自己正在維持紀律。這得需要多高的修養呀!

放牛班的春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馬修將怎樣與這樣一羣孩子相處?一直縈繞在心頭。今天下午終於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地欣賞這部影片了。

這是一所監獄一般的學校,冷酷、殘暴的院長,面對學生的大小錯誤一律採用關禁閉、15天勞動處罰,在這裏“犯錯——處罰——關禁閉”已經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在這條鏈上的學生,無可避免地成了一羣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孩子,面對這羣孩子,學院裏所有人看到他們的都是“邪惡”。而此時,一個鏡頭卻讓人倍感溫暖。

面對學生自編嘲笑自己的唱歌,馬修沒有惱怒,反而說學生唱得走調,並教學生唱。躺在牀上,馬修思緒萬千:“這曲調一直在我腦海縈繞,他們唱得不好卻又非常愛唱,我甚至注意到幾個不錯的嗓音。難道他們真的無可救藥?我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永遠別說永遠,凡是都有可能。”於是,馬修找到了一條改變孩子們的出路,他爬起來,開始給學生寫歌譜。他成立了合唱團,每晚教他們唱自己寫給學生歌。

貝比諾,那個孤兒,卻總在星期六等待爸爸來接他的小不點,一首歌也不會唱,沒關係,暫時任命你爲合唱團團長助理;郭和頒,無論如何也唱不準音階,沒關係,授命你當樂譜架。莫翰奇,那個被貶爲“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孩子,有着那麼好的音樂天賦,好,你是獨唱。後來,在馬修的幫助下,他走進了里昂的音樂學院,成長了知名指揮家,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個也不放棄,這就是馬修老師。

在馬修的影響下,除了院長外,這裏所有的人都在變化着。但,善與惡從來都糾纏在一起。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並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地走在離開的路上,但卻終於沒有失望,不斷有紙飛機從那個高牆的窗口飛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一羣手在揮着。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他又折回來,發現貝比諾依然站在路隊等着,於是,就把他帶走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我卻久久不能從影片中走出來。“放牛班”?爲什麼是放牛班?查閱資料後才知道:放牛班就和我們的差生班一樣,因爲老師對這些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成績不好又不能讓他們退學,於是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在班裏想幹什麼幹什麼,放牛不是讓牛自己想到哪吃草就到哪兒吃嗎?這種班級的管理方式就和放牛一樣,所以叫放牛班。就是這樣的放牛班,在馬修老師的引領下,他們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

不要說面對“放牛班”,就是面對班裏那個別調皮的學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看到他們調皮的表面現象時,有沒有用心分析這調皮背後的原因呢?我們又試過多少種方法改變他們呢?“凡是都有可能”,不拋棄,不放棄,纔是爲師之道啊!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音樂電影,在音樂課上老師帶我們觀看,但看完後我意猶未盡,回到家抽空又看了一遍。

影片主要講了一位失意的音樂家馬修來到一所“池塘之底”學校當學監。這所學校裏的學生大多是一些父母雙亡或是“不良少年”。校長哈珊十分嚴厲,一系列懲罰學生的措施:關禁閉,罰做衛生等等,也有學生受不了這種懲罰而跳樓。而主人公馬修來到這所學校教受大家音樂課程,他發現學生們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壞,他利用合唱的方式,讓“池塘之底”的孩子們重燃對生活的希望與信心。他發現了莫杭治·皮耶爾的天賦異稟,並培養他,還有每週六都在門口等家人來接的佩皮諾……影片的最後,因爲一場大火,校長把馬修辭退,只顧自己如意的校長也被舉報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而我認爲影片最感人的部分是馬修正要離開學校時,什麼又放紙飛機的合唱方式送別他,可愛的'佩皮諾追上這樣上車離開的馬溪區,並和馬修離開,而馬修被辭退的那天剛好是一個星期六。這可謂是全片的暖心之筆。

其實,生活中的苦難並不一定都是不幸的,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它,在這個春天,我們也應不負昭華,爲將來播下希望的種子,澆灌辛勤的汗水,以後便會收穫勝利的果實。

記得加繆說過一句話:很多事情沒想的那麼糟糕,畢竟還有陽光來溫暖我們的骨頭。以希望來看待生活,生活也會厚待你。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坦白,這部劇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劇照,上面的放牛班呈現出其樂融融的樣子,每一個人都嘴角漾着笑,很溫馨很溫馨。沒看劇之前我認爲馬修老師是個高大威嚴的男人,然而馬修老師卻是矮小的法國男人,從劇照上看馬修老師還有點禿頂,他站在孩子旁邊,嘴角勾起,一副慈愛的樣子。這部劇總讓我有種想哭的衝動,《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純淨的電影,沒有絢麗奪目的容顏和特效,只有樸素流暢的故事讓人感動。

馬修老師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馬修老師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後來馬修到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那裏孩子們的生活像是乾旱的荒漠,毫無生機,除了循環的打鬧懲罰,簡直沒有一絲一毫的趣味。而馬修老師的出現,則是一束暖暖的光,投射在“池塘之底”,這所充滿難纏的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孩子們故意惡作劇,馬修老師沒有放任孩子們胡作非爲,也沒有采用校長的方式,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讓孩子們聽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帶給這裏的少年一份光,指引他們離開黑暗的角落,走向光明的世界。馬修老師試圖用音樂來喚醒孩子們,將他們分成不同聲部,教他們歌唱,讓孩子們的天籟之音趕走所有人心中的黑暗,馬修老師讓孩子們看到了,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

到了《放牛班的春天》的將近結尾之處,調皮頑劣的孩子們開始唱歌,孩子們的.童心開始跳動,這裏的少年開始生活,他們的未來將會很美好,也許孩子們將來會變成音樂老師,歌唱家,工程師,我相信,他們將會生活到各個地方,並活得熱烈而精彩。

最後,因爲蒙丹縱火燒了學校,而慶幸的是馬修老師這天剛好領着孩子們離開了學校,當校長知道後,便怪罪馬修看管不周,讓馬修老師辭職。馬修老師不得不收拾行李離開,當馬修老師離開之時,寫滿了對馬修老師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紙飛機上歪歪扭扭的字跡充斥着孩子們對馬修的不捨與愛,在窗前飛舞着的小手向馬修告別,馬修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真的拯救了這羣少年們,馬修老師帶着笑離開了這裏。

這部劇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就像看到了石縫中的向日葵所帶來的拼搏所感動,大合唱的部分看了又看,他們眼睛中閃動着春天。感謝有馬修老師這樣懂得發現時光之美的人,讓孩子們漂泊的心能在勞累的時候得到溫暖和陽光。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嘗,我們用各種角度欣賞這世界;爲了放鬆、爲了娛樂、爲了歡笑,走進電影院,沉浸在被黑暗壓縮的空間,享受電影的嘲、情節,投入布幕上的影像,用心感動。

去年美術課,老師分享了一部好電影給我們──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絃的畫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腦海。一位代課老師──馬修,進了一家收養孤兒或不正常孩子的學院,全校只有幾班,通通是難以管教的學生;縱使上課時間,打鬧、惡作劇、也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一次,一羣學生被馬修老師逮到改編歌詞,在宿舍裏亂唱;從此,他發現他們願意唱,只是不會唱。於是,馬修老師訓練他們一陣子,組成的合唱團名號便打響全國!但馬修卻被任性的校長資遣,那一羣原本只會闖禍的野孩子,居然從窗口偷偷丟出一架架紙飛機,滑過的弧線,宛如孩子們內心如刀割的傷痕,代表他們憂愁的哀傷。

多麼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課老師,竟能把一羣只會爲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報答的'小孩。整部電影我都睜大了雙眼觀看,深怕遺漏了哪一形。它說明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凡事沒有不可能。老師的那一份細心、苦心,全在學生身上印證出來;每滴眼淚、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麼的真摯誠信。大家眼裏的小孩,只是尚未被愛的一面;在漫妙天籟的回聲中,才能體悟他們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應有的稚氣。唯有如此的感動,才能讓你我的心,多一個溫暖的慰藉。

一場電影,是屬於自己的冒險旅程,讓自己的心靈感動;一場電影,是回顧以往時光與滿足超現實幻想的方法;一場電影,將多爲你我的人生,增添豐富的色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它,它就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馬修老師了,影片的一開頭,是由一個叫佩皮諾的人執行遺囑而引起了,之後,關於“池塘之底”的回憶噴涌而出。

確定自己人生走到最低點的馬修,來到一個類似於監獄一樣的學校。那裏有一羣幾乎被放棄的孩子,他們或頑皮或暴戾或自閉,以與老師爲敵爲樂。學校裏還有一位善於體罰的校長哈森,還有一間專門關學生禁閉的教室。在這裏學生受到體罰是件很平常的事,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他們沒有感受到過愛,校長暴戾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教會孩子愛,相反地,這裏的教育加深了孩子們對這個冷漠社會的絕望。除了馬修老師之外,沒有人相信這裏的孩子能變好,能變得優秀,包括他們自己。

富有責任感和愛心的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之後,開始了他艱難的教學生涯。影片中馬修老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顆善良的心,他始終相信孩子們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面對孩子們的搗亂,他始終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來處理。面對嚴厲並善於體罰的校長,馬修選擇了站在孩子一邊,給孩子更多的愛與理解。學校原來的學監因爲孩子的搗蛋而受傷,馬修老師並沒有像校長一樣直接關孩子禁閉,而是讓他去照顧受傷的'老師作爲懲罰,從而喚醒了孩子原本善良的內心。

與馬修老師相比,我們是何等的幸福!我們接觸的孩子善良,活潑,可愛。然而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作爲班主任,我往往會爲了孩子們無意中的“搗蛋”而大動肝火,控制不住地發一頓脾氣,使得孩子們靜若寒蟬。然而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只是暫時的壓制,而不是真正的改變。孩子們並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做的不對,而且他們並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的,那又要他們如何改變,從何改變呢?

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很好的啓示,孩子們做每一件事肯定會有自己的原因,我們只有真正地站到孩子的角度,瞭解孩子們爲什麼這樣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爲教師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用溫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愛心和寬容去包容學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像馬修老師一樣收到孩子們寫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於我來說,《放牛班的春天》意義深刻,這是第一部令我淚流滿面的電影。世界上最能淨化心靈的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我想是音樂了,天使一般純淨的童聲,亦或是嘹亮的高音,氣勢磅礴的進行曲,種種節奏不一,曲調不同的音樂,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圍繞音樂展開的電影,劇中頑劣的少年們,似乎已被世界拋棄,因爲一個老師、幾個音符播下了愛的種子,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當大家深深愛上音樂的時候,馬修老師離開了。

影片最後,馬修老師被迫離開學校,被禁止走出教室的孩子們折了飛機,寫上告別的話語,從樓上的小窗口拋向老師,飛機上承載的不僅是對老師的'不捨,還有對老師之愛的讚美,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我想,這部電影的音樂固然經典,純淨如天籟的歌聲,久久縈繞在耳畔,但它講的不只是音樂,在這裏,音樂只是一個載體,電影想要表達的,是藉助音樂的多種形式和不同節奏表達音樂的影響力,同時反映出社會的黑暗現狀。片中的池塘畔底輔育院更像一個縮微的社會,有天真的貝比諾、音樂天才少年莫罕奇、被誤解的孟丹、嚴酷自私的校長、寬容的麥神父。可敬的馬修老師用音樂改變了老師們和孩子們生活和認知,卻無法改變社會的黑暗,的確,世界太大,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極爲有限的,但馬修老師讓我們看到了正義,光明,和天使一般的師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