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部既幽默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如今是第二次看了,但依然給我深刻啓迪,無數動人的催淚情節以及風趣幽默的話語詮釋了友誼的珍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全球的普遍教育現狀。電影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他們就讀的是印度的名校,幾乎學校裏的每個人都只顧追求好成績而死記硬背地學習。因爲成績不好就意味着沒有學位,沒有學位就意味着沒有工作、沒有未來!而蘭徹卻與衆不同,他讀書是因爲興趣,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而不是爲了一紙文憑,因此他的行爲往往打破常規。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後他不需要用學位,而是用智慧成爲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擁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蘭徹也幫助好兄弟拉加成爲工程師,法罕成爲野生動物攝影家。

在觀看電影過程中,我始終沉浸在笑和哭中,在笑中有哭,在哭中有無奈,在無奈中又思考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也是本片讓人笑過之後值得讓人深思的話題。

一是教育的意義應在於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電影中的主角蘭徹從不墨守陳規,他討厭死記硬背公式理論,追求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爲此他在傳統名校的傳統老師的眼中是個不折不扣的另類分子,多次被請出課堂,可就是這樣一個學生卻能每年考試第一,他能用自己的話,三言兩語解釋機械的定義,而不是把書本的長篇的定義死記硬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像裝知識的口袋,時時處於被動狀態,而創新教育,教師應做到少講精講,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解放。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有時也會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反而讓學生學習得更加痛苦。現在也在慢慢改變傳統的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前教學時,我們往往要求學生給一篇文章分段寫段意或者歸納中心思想,這些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我漸漸發現,這樣會固定了學生的思維。正所謂一百個人眼裏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分段這種事本身毫無意義,爲什麼要求每個人都按標準答案去理解,好好的一篇文章不去領會它的精神內涵和學習遣詞造句,死背這種答案有什麼用?這完全是扼殺自主思維的行爲,也讓語文變得枯燥乏味。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爲,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係,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能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教學《狼與小羊》一文時,我問:最後狼撲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險嗎?這時,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羊一閃,狼撲了空,掉進了萬丈深淵粉身碎骨。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這時狼卻突然倒下了。原來是一位獵人向狼開了一槍。還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塊岩石上撞暈了,小羊趁機逃走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創新的關節點,做到精心設計,重點突破,就能讓學生的發散思維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

二是教育的意義應是讓學生追求學習帶來的快樂。

電影中的嚴肅古板的主任教導大一新生時說到,生命就是一場競爭,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別人的失敗。印象最深的場景是蘭徹被逼給大家講工程課時,在黑板上用他朋友的名字隨便造了兩個詞,然後讓大家在30秒內找到答案,當然是沒有人能找到的。他便問所有人,剛剛有誰在看到這兩個新名詞查資料時有學到新知識的興奮,還是都因爲要限時與他人競爭而在努力?其實,現實中的教育也存在這樣的弊端。我們學習文化知識主要是爲了追求一個好名次,爲了在競爭中處於所謂的領先地位,試問有幾個人真正是爲了提升自身而在求知呢?在大多數人眼裏,好好學習就是爲了取得好名次,這也就造成了名次靠前的同學高處不勝寒。壓力越來越大,生怕別人超過自己,排名靠後的同學自暴自棄,灰心氣餒,釀成了許多本可避免的悲劇。就像片中主角說的,學校是用來求知的地方,不是壓力工廠,學習應該是一種主動的而且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活動。

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儘量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我會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使他們獲得美的陶冶,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本人在製作科技含量高、說明性強的《化石吟》、《看雲識天氣》課件時,選用大量化石、雲層圖片,更從網絡下載了一段關於恐龍化石的影碟片段,使課文一下子生動起來,爲學生設立了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情境。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於有視覺感知帶動想象,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不僅能很快地抓住實質,而且還留有寬闊的創造性思維空間。

三是教育應該培養、尊重學生的興趣。

電影中的另一位主角法罕,非常喜歡野生動物攝影,但是他的父親卻逼着他學習機械,希望他成爲一名工程師。因爲他的興趣不在機械上,因此他在學校裏的成績一直排名倒數,後經蘭徹點撥和鼓動,他勇敢地向父親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以求父親理解,最終父親支持了他的選擇,他與父親相擁而泣這一幕非常感人,也讓我感觸良多。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早早地安排好了我們要走的路,他們認爲是最後的路卻未必是最適合我們的路。正如法罕說的,儘管攝影工作薪水不高,但至少會活得很快樂。

對現代基礎教育而言,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發現學生自己的愛好或潛能,然後選擇與之相關的專業去發展。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能從事他喜歡的事業,那必定是事半功倍的,而且會讓人樂在其中,相反他如果因爲厭惡而牴觸地去學習和工作,那是對這個人才和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我班一個學生,一個上次考試考不及格的同學,他幾乎什麼都不會,但是我突然發現了他背誦還是挺快的。讓我發現了他並不是基礎差,只是說明我對他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以前我缺少了對他的指導。藉着這個機會我讓他當場背誦剛學完的一首詩,結果下面掌聲一片。就這樣激發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始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同時我也注重了對他的個別指導。另一個學生,一個上課喜歡看小說的同學,在我的指導教育下,開始認真學習,我上課多鼓勵他,只要他舉手的時候我就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發現他最近學的很好,比很多學習好的同學都學得好。其實有的同學缺少的就是鼓勵。

關於教育,電影中有一句形象的對白:即使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爲怕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良好的訓練’,而不是‘良好的教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和應試教育已經讓現在的學生變得越來越機械化,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退步。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的.教育需要不斷反思、革新,才能夠培養出真正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興趣、個性發展,可以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師生關係,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纔敢大膽質疑,勇於創新,學生才能獲得積極主動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這是真正的教育,也才能對得起學術自由、兼容幷包這八個大字!一個擁有能開拓創新、勸人向善的教育的國家才能稱之爲大國、強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

這是一部寓教於樂的好影片,感恩盧老師的推薦,可以讓我看到這麼棒的電影,這對於我們現實生活也是有指導性的電影。好像可以引申到我們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我們別忘了學習的初衷是爲了什麼,不是爲了考第一和找到好工作,也不是爲了做給別人看,而是自己喜歡的並且全身心的投入,扔掉恐懼和僞裝,讓自己的心自由徜徉跟隨着我們追求,運用影片中蘭徹說的一句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

介紹一下這部印度影片,鏡頭跟隨法罕和拉加同學對同窗好友蘭徹的尋找,有位外號叫“臭屁王”的烏干達同學,他對印度語不熟悉,學習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他追求第一,結果他因爲死記硬背方式討好院長及部長演講鬧出了笑話(當然是蘭徹在演講稿上做了改動,但這位同學沒有了解意思只是背誦下來。)他要和蘭徹打賭他的這種方法能讓他在十年後出人頭地,他堅信他的人生會比蘭徹成功,時間是10年後的9月5日。影片從9月5日開始,臭屁王通知法罕和拉加說蘭徹出現了,結果他們兩個鐵哥們一個讓飛機迫降,一個則連褲子都沒有顧得穿就趕到了帝國理工的水塔上,後來就是三個人邊開車去找,邊回憶。

蘭徹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學生,他對機械極其愛好,並且質疑“病毒”院長追求成績第一的高壓教學方式,他因爲學長喬伊自殺,建議病毒院長教學要鼓勵學生愛好學科,不要單純追求成績,理工學院學生們不去靈活運用所學發明創造,總是機械地照本宣科會束縛住大家。經歷了四年大學生活的對抗與交流,最後古板的院長先生把自己那支價值幾百萬元的“太空筆”給了蘭徹(這支筆代表着擁有它的人是帝國理工最優秀的學生),蘭徹也影響了很多人追求人生成功的方式。法罕說服父親在畢業前夕去從事自己愛好的野生動物攝影,拉加放下對未來的恐懼面試成功;嚴厲的院長則對新出生的外孫說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還有院長小女兒皮婭放棄了自己追求面子的未婚夫。在拉杜和法爾漢知道蘭徹並不是他們好兄弟的真正名字,而叫查特時,他們更佩服查特,他不是爲了一張文憑在學習,他是爲了學到知識並且享受自己所學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還是跟隨四個不同的鏡頭來聯繫我們的生活:

鏡頭一:開學第一個晚上,還是新生的男生們都隨着帝國理工的“傳統”,要脫掉褲子,露出短褲等着學長的“檢驗”,只有蘭徹沒有聽從學長的指令,他在數5個數的時間內利用所學知識,讓學長尿門口,被電得嗷嗷叫,得到了教訓。

鏡頭二:拉加原來都是很信神的,每每都求神保佑他能有好的考試成績、父親的病好起來、掙到姐姐的嫁妝、找到好的工作等等,但是在他被院長先生勒令退學或者舉報蘭徹兩難時他選擇自殺,在醫院裏躺了兩個多月,終於讓他醒悟過來,面試前他放下了一切擔心和恐懼果斷的扔了他手上的幾個神戒。當面試官說你太直率了孩子,我們需要靈活圓滑的員工,拉加寧願放棄這份工作也不願改變,面試了25年的面試官佩服拉杜的堅持,錄取了拉杜。

上面的兩個鏡頭,也提醒我們改變自己,敢於對錯的傳統或者觀念說“不”,改變並堅持對的。例如我以前就形成的觀念培養小孩子散養好,孩子小的時候只要保證孩子快樂成長就好了,早教是讓孩子很受累的,那麼小有幾年的美好時光,更不要教孩子早認字。現在接觸育心以後,明白自己的這些想法真是愚蠢可笑的。在浪費孩子的黃金時光,跟隨賴老師的腳步,我們不離家庭、不離社會的讀經,無爲而爲,讓孩子在0-6歲的黃金期汲取營養,待到孩子成年以後,對孩子是多麼大的寶藏。現在我在踐行着,看到孩子每天的進步,我相信孩子到了做父母的年紀就不會像我們這一代這樣盲目,他們也會像蘭徹這樣因爲自己的知識來更好的學有所用。

鏡頭三:病毒院長寫信給拉杜和法爾漢的父母,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孩子,別被同宿舍的蘭徹給帶壞了,因爲蘭徹不聽院長的教學方式。

法罕和拉加的父母都邀請蘭徹去了,並且說明自己家的困難,培養一個兒子去上著名的帝國理工不容易,讓蘭徹別和他們在一起,蘭徹發現了法罕家野生動物照片,知道了法罕的愛好。也看到了拉加的家庭困難,病重的父親、勞碌的母親、待嫁的姐姐。蘭徹用自己細膩的觀察體會到了兩位朋友喜好和各自的困難。

如果我有蘭徹這樣的好友多好,如果我們自己可以成爲蘭徹這樣的人就更好了,富於觀察生活,同時也在畢業前夕給兩位好友解釋了他們爲什麼學習總是不好的原因:法罕並不喜歡機械,他愛好野生動物攝影;而拉加雖然喜歡理工,但他有太多的擔心和恐懼,沒有放開自己。如果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多體會自己的喜好去工作,去學習,是不是也能事半功倍。而大多數人爲了生活都是找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在忙碌餬口。爲了過日子我們犧牲了很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是什麼?我曾經佩服山東有位上了新聞的一位同齡人,辭去工作,賣掉房子帶着妻子和女兒買了帆船去海上旅行,也許他是對的,到老了也不會因爲自己的做法後悔。可我們自己呢,是時間沖淡了我們的夢想嗎?也許我們忙得都不知道停下來想一想。

第四個鏡頭:蘭徹因爲怕拉加因爲畢業試通不過再次自殺,和法罕一起拿着皮婭送來的院長辦公室備用鑰匙偷了試卷。雖然拉加連看也不看,堅持相信自己能力。但院長還是找到了他們,不瞭解情況的院長痛打了蘭徹也開除了他。大雨來臨,皮婭的姐姐待產,蘭徹和同學們一起,利用自己的發明用汽車電瓶發了電,在學校的教室裏幫助莫娜接生了孩子。徹底改變了院長。院長把自己開學時宣佈幾百萬的太空筆給了蘭徹,蘭徹不用退學而且被評爲最優秀的學生。

如果但看前一部分,我也和院長一樣生氣吧,這樣影響別人如何追求卓越的蘭徹竟然偷試卷作弊。還好拉加說了他的心理話,我不能用這樣的方式通過考試,壞蘭徹你是這樣告訴我的嗎?是啊就要堅信自己的實力,盡力了一切就會“平安無事”。我們時刻也要安撫自己恐懼的心。其實有時候就是我們自己不夠自信,例如咱們羣裏義工工作,剛加入羣不久邵老師提醒我有時間可以入義工轉播,我當時的反應那怎麼行,我還什麼都不太懂,可以勝任嗎?其實義工不是等你都懂了才加入的,是我們邊付出邊學習的。加入了義工我們進步的會更快些。

後半部分,院長先生只是學校制度的一種代表,最終院長先生抱着剛出生的外孫說了一句“孩子你喜歡踢足球嗎?將來你喜歡什麼就幹什麼”,對於專制的院長能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爲蘭徹的鬥爭加上喬伊還有院長自己兒子的自殺,讓他醒悟了。如果整個教育制度也改變了,這個國家也就進步了。教學氛圍就不是單純爲了成績,會讓人更能有所成就。,如果人人愛好也得以發揮,那整個國家也會進步的,也不會有高壓下的學生自殺了。

如果我們從小也是這樣注重個性愛好的學習,是不是我們也比現在的自己更優秀呢,我相信那是肯定。現在改變也來得及,教育培養我們的孩子也可以啊。

所以我從這部影片裏感受到了那種自由。影片裏的那首關於自由的歌,我是沒有記下來。但影片結尾告訴我們蘭徹的身世,一位大莊園的園丁兒子,從小機靈好學,父母去世後跟隨主人生活,並頂替主人的兒子——蘭徹去上學,然後畢業了就把學位讓出來,自己默默消失,這就是主人公——查特同學。他不做應聲蟲,堅持學習不管在哪裏都可以,他常常因爲自己的教授不讓他上課,就混到別的年級去學習,到年終考試時,他卻令人意外的考取第一,讓院長和考第二的臭屁王都很沮喪。

最後機械學習的臭屁王以爲自己成功了,諷刺了蘭徹認爲自己贏了蘭徹,結果當他聽說蘭徹就是他要簽約的旺杜,他又一次失敗了。

追求卓越,成就自來!讓我們自己也這樣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