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醫者仁心》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

近日,在陸續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後,我忽然覺得做爲一名醫護工作者是多麼的神聖自豪。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那份工作是多麼得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接待過很多不講理的患者與家屬,聽慣了那些患者對醫院對醫護人員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那份工作太不盡人意了。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爲作爲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患者不是刁難,也並不是不講理。他們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諮詢上的不平衡才導致對我們的那些“無理”。我們是爲他們療傷的人,更不應該的是受着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

電視劇裏王歡的媽媽就是這類的人物,她的兒子王歡因兩次腎移植最終因爆發性肝炎奪去了她兒子年輕的生命,心裏承受不了鉅額的醫藥費和突然的死亡,這種不平衡讓她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再加上那個喪盡天良的胸外科王東主任的齷齪指點,讓這對善良的人對醫院、對醫生有了疑點,因此告了醫院告了給她兒子手術的醫生。雖然醫生在整個治療上並沒有任何什麼差錯,但作爲家屬一方確實有着對治療費用的疑惑。但最終邪還是壓不了正。這個方面我覺得有時候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該有知情權,醫生在開出處方的時候就應當對患者做出聲明和解釋,一來可以讓患者在用藥方面可以用得明白用的放心,二來醫患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醫患關係緊張往往和雙方溝通有關聯。

總以爲吃不到葡萄總埋怨葡萄怎麼怎麼酸,現在的社會如此複雜,患者認爲來醫院看病,以爲被醫護人員宰了一下,認爲醫生就是靠他們來謀財的。帶着這個觀點走入了醫院。他們不知道古今中外醫生真正的目的是救死扶傷,是出於人道的立場。他們看到的只是某些個別的現象來一概而論,正如影片中的那位胸外科王主任。正是有了這些觀點,讓患者對醫院對醫生產生了恐懼感。作爲醫護人員就不該存在戒心,要讓他們對醫院有種安全之感,而不是所謂的商業化氣息。

寬恕是一種美德,中國從古到今就流傳甚廣的道德,古往今來,行醫這個行業並不是什麼首富行業,它出自與廉潔、奉公、人道的立場,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憑着良心做事。如今造成現在如此緊張的醫患關係的局面,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一下。

醫者仁心,用我們的愛心、親情去爲廣大患者服務,我想不久的將來醫患關係將會是如沐春風的現象。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一天儘快地到來吧!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2

近日,在網上陸續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後,暗自汗顏,工作十年以來,覺得自己很清高,很敬業,卻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着,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那份工作是那麼吃力不討好,聽慣了那些患者對醫院對醫護人員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工作太辛苦。現在我覺得作爲醫護人員,首先要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仁心,理解他人才能讓他人理解自己。

作爲患者,當帶着疾病來到醫院,看到醫護人員就像看到希望,無論是貧窮、富貴,他們的要求只有降和快樂,這些要求真的不高。也許我們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會讓他們很感動。工作中多一句解釋,多一次溝通,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他們是深受身心雙方面創傷的人,而我們是爲他們療傷的人,應用最大的熱忱和溫暖去感化他們,才能讓他們理解我們。

作爲醫護人員,在面對患者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不想把他們的疾病治癒,在面對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不想把生命挽救,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無數次的看到患者家屬悲痛的眼淚,我們又何嘗不在心裏暗自流淚,我們悲憤醫學的無能,悲憤自己的無助,我們又何嘗不想面對笑臉和鮮花,但是我們選擇的這份職業,就意味着要與疾補爭,要與痛苦相伴。劇中醫術精湛、一向沉着冷靜的鐘立行大夫在爲武院長代理王歡那場官司的時候,聽到王歡的媽媽說:“我就是不能接受,好好的一個孩子,做過了手術,好好的,怎麼就死了呢?”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出現少有的失態,他說:“因爲我們作爲醫生,作爲一羣保衛生命的人,我們卻救不了我們自己的病人,那種無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絕望,這個世界上失去親人的不是隻有你一個,沒有人殺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x醫生是站在人類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與疾病搏鬥的人!你永遠沒有辦法明白一個醫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爲我們無能!因爲我們沒有辦法拯救生命!我請你相信我們:每一個醫生和你們所有家屬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一樣的!沒區別的!你知道嗎?一樣的。這段臺詞把醫務工作者的苦悶心理表達的淋漓盡致,相信看過的人都和我一樣熱淚盈眶!

希望醫患雙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爲醫學科學的發展而努力,共同爲人類的降而努力,共同爲構建和諧的社會而努力,相信明天會更好!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3

《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從一打開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在劇中可見一斑。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而現實中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實在是太少。

鍾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如對待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他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係。

同時,醫院也不是一塊淨土,醫院這個“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樣有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那種極具嫉妒性、名利性、貪婪性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人。現實中,像劇中王冬這種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現實不同於電視劇,“王冬”之流會把自己的惡劣本質隱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虛假的陽光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於是乎這種人物在醫院裏就會混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只要不東窗事發,就不會有王冬那樣的下場。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要做一個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太難。電視劇中,鍾在國內艱難行醫一年,不告而別飛到美國後,我以爲他再也不會回國了,但結局出乎意料,他還是回來了,我想這一定是導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護士出身,於是不得不關注劇中的護士長劉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細說,就以劉敏遺書中的一段話來詮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雖然這是護士的現狀但還是有點偏激。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這也是所有人的願望。

願所有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4

兩部電視劇,一部《蝸居》、一部《醫者仁心》,都是認認真真的看完的,有很多的感觸。

還沒有開始演的時候,一直在期盼,真正開播的時候,覺得拍的真的很好,很紀實,這是真正符合現在中國醫療環境的電視劇,也是我們每一天所經歷的,在我周圍上演的:醫患關係、醫鬧、醫療技術還有等等,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有一種共鳴,越到後面,不管是醫生、媒體、社會大衆,該如何在整個醫療行爲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很值得探討的。

作爲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面臨了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也在說給我聽。當初我爲什麼學醫,爲什麼選擇從事這份工作,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懂了,那是因爲最初就嚮往醫生這個職業在人們心中的一種崇高感、神聖感,儘管我現在仍然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是錯就錯在,一直自認爲這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一個有了一旦有了權力就可以無限膨脹的事情。我貪慕、我虛榮,是的,只看到的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榮耀,帶給我的光環,卻沒有看到醫生最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看到身爲醫生,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患者的信任。想到外公生前一直教育我的,現在也終於懂了,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選擇了肩上的使命,一定要用自己終生的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堅持、學習,就是自我實現這個理想的必經之路。是的,一個醫生一定要有理想,有原則,有正確的是非價值觀···而現在,我爲自己不是一個好醫生而感到羞愧、自責,同時我也爲自己認識到這一點而感到高興,人是在認識錯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所以我也開始在成長了!

雖然在中國做一名醫生很難,但現在的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走下去,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打倒。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道德的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漫漫長路,會遇到很多事,在我穿上這一身白衣的時候,能在捫心自問的時候,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的問心無愧,我想,那纔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5

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同學告知中央8頻熱播《醫者仁心》是反映目前醫行事業很現實的電視劇,很想了解無影燈下白衣天使的生活,於是利用假日在網上一氣呵成看完。看後感慨萬分,爲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爲武明訓時刻爲患者着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爲丁海這羣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爲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爲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爲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神聖 的白衣天使 ,現在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控制了靈魂。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係,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深知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當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像奔向戰場一樣的驚心動魄的緊張情景,爲了一臺手術站立多小時那種忘我的精神,感動的熱淚盈眶!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多麼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真不應該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要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因爲我周圍許多醫務 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 如果都這樣想醫療事業的發展前途, 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誰來吟頌!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祕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的黑暗面。深刻反映了老百姓“看病難,醫病貴”一幕幕鏡頭。道出醫患之間主要矛盾是一部分沒有責任心的庸醫給病人增加更大的痛苦。劇中武院長,鍾主任,面對複雜的困境,承受着社會,患者,難以接受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 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 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 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在 丁海,羅雪櫻一夥年輕人身上看到了青春,陽光,率真的良好心態!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6

看了《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我真的很感動。且不說它有多麼真實,但至少反映了當今的很多現實:醫者的辛苦、勤奮、敬業、高壓、無奈,還不被理解。在醫生的世界其實更多的是醫院和病人,而自己和家人往往是放在第二位的,能治好一個病人是醫生最大的驕傲!

看了這部電視劇,我才知道什麼叫專業,專業並不絕對是你對一門技藝的熟練程度或是高超的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細微之處,比如一塊紗布,一張牀單,一種意識,一種理念或是一種制度,這才叫專業,這部電視劇裏把專業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正常人,當看到一個即將逝去的生命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時候,都是欣慰異常的,尤其是他的生命的延續是建立在對方的“專業”上的,更是令人感覺做精一門工作會有多麼的出色,因此我們也應該明白,你會多少東西可能不是最令人欽佩的,而你專攻並精於一門技術或學問,這纔是了不起的。

看了這部電視劇讓人對工作更有信心和熱情,我堅信,任何一門工作,如果你做到一定程度,都會成爲很優秀的人,這纔是我們所應該學習和追求的,看別人的工作總是覺得好,其實你真做了的話,未必就像你想象的那樣,人應該懂得知足,人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在一片領域做得足夠出色。我們每一位醫生內心都是神聖的,只是現實有很多無奈,任何行業都可以有失誤,醫生不能,別人都有節假日,醫生沒有。就醫生個體而言,付出得最多,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

現在,有不少患者和家屬總認爲現在的醫生有好多的不是,醫療制度有好多的不合理。希望人們好好看看《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多理解醫生的很多無奈。當然,素質差的醫生確實也存在,他們影響了醫生的影響,也影響了醫院的現象,這只是一袋白米中的一顆老鼠屎,切不要和所有有良知的醫務工作者相提並論。作爲醫生,也需要多與患者溝通,多一些羣衆的就醫體驗,找出服務中的薄弱環節,優化病人的就醫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此來提高羣衆對醫院、醫生的信任度。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7

20xx年底,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全面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我國某省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發生的一件件事情。今年三月初,醫院要求全院職工觀看全集並寫觀後感,於是,再次重複看了一遍,依然有着吸引力。

電視劇裏熟悉的場景、畫面、人物、故事情節吸引着我,如同身邊的人和事,讓我癡迷、讓我感慨,其中的男一號鍾立行醫生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不卑不亢的氣節、對社會不良醫療行爲的鄙視、對醫德敗壞的極少數醫生的教育和指責、爲維護醫療這塊淨土而不屈不懈的努力等等,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鍾立行說:“什麼叫專業?從衣着儀態到病房管理,衛生、生活用品的配置、飲食的安排;治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同時還說:“醫學是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只要對患者有利的事就可以做。”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劇中,他憑着職業敏感接診了暈倒在馬路上的某農村姑娘,又憑着高尚的醫術、執着和無畏的探索精神,爲她成功的做了心臟手術。成功的手術並沒有讓他沾沾自喜,他非常的淡定,不斷的總結、繼續攀登。相反,電視劇中另一個醫療界的敗類王冬醫生卻自私自利、拉幫結派、弄虛作假,把鍾主任主刀、團隊合作的新手術成果視爲己有而大力吹捧。。。。。。面對王冬的言行,鍾立行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以博大的胸懷包容而隱忍這一切。他說:“我不喜歡拉幫結夥,也不打算排斥異己,只是希望每個人自覺的要求自己。”他還說:“一個科室主任,不僅要有出色的技術,更要有能力處理好各種各樣不同的人際關係。”由於他的努力,科室管理逐漸走向規範,年輕的醫務人員更加尊重和嚮往他所領導的心外。

有觀衆說,鍾立行這種醫生太理想化、太過遙遠、太完美了;也有觀衆說,到醫院就醫能遇到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真是太幸運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好醫生我不僅見過,而且見過不少,他們真的是一心撲在專業上,是特別有理想和追求的一羣人。像我們外科的寧羣宜主任、內科劉燕妮主任等等不勝枚舉,他們是我院戰鬥在第一線的領頭軍,年輕的一代醫護人員也把他們當做自己學習的榜樣,無數具有奉獻精神的年輕生力軍脫穎而出。他們沒有計較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日夜操勞,時刻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備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

願我院涌現更多的鐘立行醫生!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8

《醫者仁心》電視連續劇最近在中央八套熱播,雖然劇情有些牽強附會,但知道他們是在告訴社會,目前經營醫院不容易,當醫生更不容易。這部電視劇是提醒人們要理解醫院,要理解醫生。對目前社會動不動就大鬧醫院,就怨恨醫生的做法是不贊成的,是持反對意見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十全十美,那爲什麼就要求醫護人員這樣呢?何況好多病人的病情嚴重,有的是不治之症,全球都拿它沒辦法,醫院和醫生盡了全力,實在是救不過來,怎麼能埋怨醫護人員呢?

要按有些病人或家屬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每個病人都要治好,都要有個痊癒的結果,那作爲全球有權的領導,有錢的大款,有槍的霸道,都應該是長命百歲,永不衰老,甚至還有回天之力,可以重新再來?

一切事物都要實事求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從《醫者仁心》中可以看到,目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好多問題,人們重視了金錢,淡忘了道德;增加了懷疑,缺少了信任;好多事情都是金錢惹的禍,個別醫生爲了金錢,悶着良心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個別家屬爲了金錢,既然花錢沒有把人救過來,那就想辦法從醫院把錢套出來,所以大鬧醫院,醫院爲了息事寧人,打發走人算啦,這樣就形成了目前這樣的一個局面。

爲什麼國外這樣的事情就少呢?說到底還是個醫療體制問題。好多國家的體制值得我們借鑑,人家是醫院只管治病救人,與病人沒有經濟往來,病人看病去醫院前給保險公司打招呼,最後是保險公司和醫院結賬。在金錢上沒有了往來,就少了絕大多數麻煩,最後即使在醫治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病人家屬還是去找他交錢的保險公司,這樣纔是純淨的、真正的醫患關係。

《醫者仁心》都是外行演員表演的,讓我們內行看了會發現存在許多笑話,比如心臟外科醫生去做闌尾手術,急診科來個病人幾個院長全去參與搶救,科室護士長進手術室搞巡迴,有的劇情完全是在醫院不會發生的事情,譬如心臟外科副主任拿不下心臟搭橋手術,醫院及科室就不可能讓他去做的,這麼大個手術,術前要會議討論及安排的,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目前爲什麼要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爲什麼說前面的市場化改革是失敗的?就是因爲把醫院當成企業去經營,醫院領導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搞好經營,如何多掙錢,如何養活全院職工?根本無暇顧及抓質量、抓服務、抓技術,成天想着怎麼多收病人、多創收,這就是目前中國公立醫院的悲劇,要想趕快改掉這個現狀,也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啊!希望能快點、再快點!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9

很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同學告知中央8頻熱播《醫者仁心》是反映目前醫行事業很現實的電視劇,很想了解無影燈下白衣天使的生活,於是利用假日在網上一氣呵成看完。看後感慨萬分,爲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爲武明訓時刻爲患者着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爲丁海這羣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爲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爲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爲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神聖的白衣天使,此刻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控制了靈魂。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應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聯,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深知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應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當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像奔向戰場一樣的驚心動魄的緊張情景,爲了一臺手術站立多小時那種忘我的精神,感動的熱淚盈眶!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多麼需要患者明白,社會明白,真不就應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好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正因我周圍許多醫務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如果都這樣想醫療事業的發展前途,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誰來吟頌!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祕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的黑暗面。深刻反映了老百姓“看病難,醫病貴”一幕幕鏡頭。道出醫患之間主要矛盾是一部分沒有職責心的庸醫給病人增加更大的痛苦。劇中武院長,鍾主任,應對複雜的困境,承受着社會,患者,難以理解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在丁海,羅雪櫻一夥年輕人身上看到了青春,陽光,率真的良好心態!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0

看完《醫者仁心》,心久久平靜不下來。拿起紙和筆坐在桌前,許久都寫不出一個字來。那些有關責任,良知,理解的畫面交織在一起,在我的大腦中亂作一團。

有人曾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這樣的: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卻總是去傾聽。對這樣精闢的概括,我真的由衷地佩服。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應該肩負起對自己、對病人的責任,不忘時時充實自己,以精湛的醫術去救死扶傷。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不光要醫治病人身上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實在在的創傷,更要以慈母般的仁愛去撫慰那些傷心絕望的心靈。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也必定是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我欽佩那些爲了解除人類之病痛而無私奉獻的醫者們,同樣,我也憎恨那些隱匿在醫生羣裏魚肉患者的敗類。我知道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難免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這樣那樣的誘惑。對於醫生來說,來自藥商與患者兩方面的誘惑就顯得更爲突出了。我痛恨那些不遵守醫療道德的醫生們,同時卻又深深的理解他們。醫生也是人,醫生也要生活。縱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從早忙到晚,如果沒有獎金,每個月身心俱疲換來的六百多元的工資也不夠養家餬口。但是如果許多指標沒有達到,又哪兒來的獎金?

妙手不一定都能回春。現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病人對醫生的期望值也愈來愈高,但是目前人類能真正治癒的`疾病呢,卻沒有同比例的增加。病人及其家屬急切的心理,大家都理解,但是很多時候,病患一方有些稍稍不滿意的地方就和醫生槓上了,於是糾結的醫患關係由此產生。

每一個立志當醫生的人想必都曾懷有一顆仁愛善良的心。他們喜歡穿上白大褂的神聖感,喜歡病人們信任的眼神。但是因爲社會在不斷地變化,爲了與之適應,他們也不得不有所改變。培養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絕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它更需要來自家庭與社會的理解、支持與尊重。學校教給醫學知識,家庭提供精神支柱,社會營造和諧氛圍,只有這樣,身着白大褂的醫者們才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去潛心救治病人,才能無愧於白大褂下閃閃的紅心。

於人於己,但求無愧於心!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1

當我踏如這個行業,就已知道這個不平凡的行業,註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已明白這個行業是爲幫助人們減輕疾病的痛苦,戰勝病魔,從疾病的張扎中解脫出來。

寒假期間,既是興奮也對激動的期待着臨牀工作的到來,同時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醫者仁心》,看後感慨不由而發,看到劇中鍾立行醫術的精湛,也看到了醫學界的腐敗,看到了那些虛僞,貪婪,自私的人們,看到醫患之間的矛盾,一些明爭暗鬥的紅包氾濫的諸多痛點,點燃了醫療機構與醫院的相互勾結的隱信,直指了某些醫生爭名奪利的學術不端,利慾薰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負責任,非法行醫的惡性醫療事故。

看着這部電視劇,竟能從一位患者的家屬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說“一個好醫生,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義務工作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爲這份理解而動容。是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專科,還是二年到三年的中專業,到臨牀實踐都還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逐漸累計經驗,技術日臻成熟的過程。人們常埋怨大到:讓實習看病把他們當成了實驗品。作爲一所教學醫院,承擔着一定的教學任務,再說,實習生都有專人帶教,要取得一定資格後才能獨當一面,遇到疑難困惑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或共同討論,一個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電影劇而出名,那麼一位名醫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爲一位名醫,即使成了一位名醫也承擔着同樣的風險。醫術並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體上就能練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診病人爲病人治療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爲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診了一個又一個病人治癒,或未治癒的過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這樣的醫療,這樣高超的技術,新老接替,名醫會老,年輕人也要成長,人總會生病,醫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力量來充實,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醫學才能更加成熟,進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癒的疾病,纔能有望治癒。戰神病魔是醫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標。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學可言。是病人的疾病複雜性推動着醫學的發展,患者及家屬,我們理解你們心中那份痛苦掙扎的心情,但我們也需要你們理解與支持。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做了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有責任,有與患者的良好溝通能力,還需要精湛的醫術,有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2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着“生命第一”的信念,忍着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裏,使我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某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爲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進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進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束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爲”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從法律的尊嚴?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看到我們同事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裏……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世界,我們尚未掌握的祕密太多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危險,誰又能來爲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這都是值得人們重新思考和關注的。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爲啥藥費這麼貴?爲啥看病這麼難……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的關係,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獲取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裏?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要真正的改善醫患關係,我們醫患之間必須多些溝通、多些信任。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3

近日,在網上陸續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後,暗自汗顏,工作十年以來,覺得自己很清高,很敬業,卻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着,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那份工作是那麼吃力不討好,聽慣了那些患者對醫院對醫護人員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工作太辛苦。現在我覺得作爲醫護人員,首先要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仁心,理解他人才能讓他人理解自己。

作爲患者,當帶着疾病來到醫院,看到醫護人員就像看到希望,無論是貧窮、富貴,他們的要求只有健康和快樂,這些要求真的不高。也許我們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會讓他們很感動。工作中多一句解釋,多一次溝通,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他們是深受身心雙方面創傷的人,而我們是爲他們療傷的人,應用最大的熱忱和溫暖去感化他們,才能讓他們理解我們。

作爲醫護人員,在面對患者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不想把他們的疾病治癒,在面對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不想把生命挽救,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無數次的看到患者家屬悲痛的眼淚,我們又何嘗不在心裏暗自流淚,我們悲憤醫學的無能,悲憤自己的無助,我們又何嘗不想面對笑臉和鮮花,但是我們選擇的這份職業,就意味着要與疾病抗爭,要與痛苦相伴。劇中醫術精湛、一向沉着冷靜的鐘立行大夫在爲武院長代理王歡那場官司的時候,聽到王歡的媽媽說:“我就是不能接受,好好的一個孩子,做過了手術,好好的,怎麼就死了呢?”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出現少有的失態,他說:“因爲我們作爲醫生,作爲一羣保衛生命的人,我們卻救不了我們自己的病人,那種無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絕望,這個世界上失去親人的不是隻有你一個,沒有人殺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而醫生是站在人類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與疾病搏鬥的人!你永遠沒有辦法明白一個醫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爲我們無能!因爲我們沒有辦法拯救生命!我請你相信我們:每一個醫生和你們所有家屬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一樣的!沒區別的!你知道嗎?一樣的。這段臺詞把醫務工作者的苦悶心理表達的淋漓盡致,相信看過的人都和我一樣熱淚盈眶!

希望醫患雙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爲醫學科學的發展而努力,共同爲人類的健康而努力,共同爲構建和諧的社會而努力,相信明天會更好!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14

央視八套近期正熱播《醫者仁心》從一個三甲醫院的故事背景,真實的反應了現在中國醫療大的環境,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仁華醫院新來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後,對科室全體人員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獨特的表達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鍾立行是留美醫學博士,曾在美國呆了十來年,醫術精湛,頗受醫院上下的好評,更是年輕大夫的心中偶像。雖然鍾主任是醫生的榜樣,但是現實中的醫生,是普通人,卻從事的普通人無法承受之重,面對整天不斷變化的病情,做醫生的確實比其他職業付出的太多太多,劇中的王冬主任很多做醫生的人是同情他的,爲什麼呢?因爲他更接近真實,更接近現實中的醫生,說他壞嗎?他的某些方面確壞的要命: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藏得很深、很深,誰也不會看見的。但確實大多數醫生和王冬一樣,渴望技術提高,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難道是錯誤的嗎?如果都像鍾主任那樣把持着技術,那麼我們這個醫院會進步嗎?要是鍾主任死了呢?那麼這個醫院不就垮了嗎?現實的確很殘酷,但有時殘酷,社會才能發展,技術也一樣,爲何要消滅技術上的競爭呢?醫學要發展,技術要提高,沒有失敗是不行的,如果都爲了和諧,都像劇中鍾主任一樣,那麼也許劇中的醫院就永遠是鍾主任的天下了,那他要是死了呢,這個醫院也就跟着死了。

這部電視劇接近真實,但又離真實相差很遠,現實不會像劇中那樣簡單,作爲一個臨牀一線的小醫生,我們知道“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知道誠實、真相對醫務人員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壓力有話不能說,不能和社會做有效的溝通,導致整個醫療行業形成過強的自我保護,保護自身不受傷害,保護自己的學術成果,反而造成真相不能有效的揭示,醫學是侷限的,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和患者是一樣的,是共同面對人類的疾病,但是現在就是中間一個錢字變得沒法溝通,說我們醫生是服務行業,卻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實現利益的最大話。

非醫者的人們,你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醫生失去他病人的痛苦,那是因爲我們的無能而無法拯救生命,而我們的能力又源於何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有心想救患者於水火而技術尚不足的年輕醫生對於理想和職業精神的呼喚、感慨、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