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觀後感合集15篇

電影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觀後感合集15篇

電影觀後感1

今天,我和媽媽在電影院看電影《媽媽別哭》。

主人公劉琳琳正在上課,突然地震了。她把老師和同學都擠了出去,看見了自己的夥伴—小鄭元受傷了,躺在冰冷的地板上。劉琳琳馬上跑過去陪她。

房子越搖越厲害,一瞬間這所美麗的學校就變成了一片廢墟。劉琳琳和小鄭元都被壓在了下邊。劉琳琳的媽媽聽到這一消息,立刻去找她老公。叫他去救劉琳琳。可劉琳琳的爸爸得馬上去縣裏彙報災情。

媽媽得不到老公的幫助,只有一個人去救劉琳琳。當劉琳琳再睜開眼睛時,看見小鄭元直挺挺的躺在廢墟里,一動不動,眼睛眨也不眨一下。頓時,劉琳琳被嚇壞了,直往後退。

只聽見老師在喊同學—金峯。並說要帶他出去。突然,一塊石頭滑落下來,把老師的頭部砸中了。這位老師永遠的離開了他的學生。此時,上面一位老奶奶正在尋找自己的孫子。

那位老奶奶看見了這所學校的校長—鄭校長。她急忙向鄭校長詢問情況。可鄭校長也不是一個知情人,不知道她孫子在哪兒。只有靠老奶奶一個人找。過了一會兒,她趕緊叫來救援官兵,挖出了她的孫子。

可她的孫子還沒來得及看最後一眼爸爸媽媽,就離開了人世。老奶奶在一旁說:“孫子睡着了……”劉琳琳的媽媽到了學校,到處尋找自己的女兒。

到了晚上,劉琳琳敲響了旁邊的琴鍵,

電影觀後感2

看完《林則徐》這部電影后,我的心裏充滿着各種各樣的複雜心情。我仇恨××,痛恨侵略者,但我更崇拜一個偉大的英雄——林則徐!

在戰爭時期,英國人利用××來殘害我國中華兒女、橫行霸佔我國的土地,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就在國家遇難的時候,一位愛國愛民的官員出現了,他就是林則徐。它替受苦受難的民衆們出了口氣,是他向道光皇帝請求前往廣州禁菸,抱着“××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決心,頂着重重壓力,讓不可一世的洋人乖乖交出了所藏××,燒掉了這殘害中國人民的一箱箱××;是他在廣州率領大軍英勇抵抗,爲打擊侵略者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是這樣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卻被××的清政府革職了。

我深深爲林則徐打抱不平,他卻坦然面對了現實,沒有一絲怨言。我爲什麼崇拜林則徐?因爲他有深明大義,有一顆炙熱的愛國之心,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多世紀以來,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召着無數正直的中華兒女。

回首過往,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無數抗日英雄爲了人民的幸福,爲了祖國的利益出生入死,赴湯蹈火,即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改革開放的今天,炎黃子孫在各行各業中發奮工作,爲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我們高興地看到祖國正在飛速猛進地發展,經濟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人民生活越來越紅火,尖端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祖國的統一大業也逐步實現,飄搖百年的香港已順利迴歸祖國,不久又迎來了澳門的迴歸……這一切的一切怎不使我們祖國母親更加青春煥發呢?

看完《林則徐》這部電影,我懂得了很多……

電影觀後感3

邁克爾,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他的家就在毒癮圈子不遠的地方,他的周圍到處是墮落而又無助的人,每當他的媽媽做“壞事”的時候,就會讓邁克爾閉上眼睛,做完壞事後,數1,2,3讓邁克爾睜開眼睛,並告訴邁克爾明天依舊美好。在骯髒而又嘈雜的環境裏,充滿了黑暗與暴力,一個大個子男孩像貨物一樣從一家運到另一家,他停駐的居所裏的人都在假裝對他好,最終都放棄了他。

一個這樣背景的孩子,如果他變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他依舊不願意成爲那個壞人,他慢慢地自閉,沉默。電影中你會看到一個偌大的身材經常出現在冰冷的夜裏,只爲能夠免費洗自己的僅有的1—2件衣裳或者尋找可以吃的食物和睡覺的地方。他不斷地被學校以各種理由開除,你會想這big man完蛋了。他的人生已經被判了死刑。

可不曾想過,他願意將看球檯上的吃剩的垃圾袋拾起,他願意將別人施捨過他的被子整理好之後離開……出生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怎麼可能做到?可邁克爾做到了,最終他爲了保護領養家的弟弟而用手擋在了前面,他爲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在賽場上打敗了對手,他甚至爲了家人而選擇了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這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一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人,當他得到了愛,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呵護這份愛。

在變好與變壞之間,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你選擇了什麼,就會成就什麼?

電影觀後感4

央視十套熱播的傳記紀錄片《錢學森》給人強烈震憾。

魯迅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錢學森羈留美國五年,衝破重重阻礙,最終回國,主持了“”研製,爲中國奠定了軍事大國地位。他是中國真正的脊樑,他參與主持研製的“兩彈一星”至今都是我們對付外國列強的打狗棍,沒有他的這些成果,到現在中國也直不起腰來,也沒有真正的底氣,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一代科學巨匠,是真正的人民科學家。

20xx年錢學森當選“感動中國”人物時,頒獎詞說“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經典一問,他對國家尖端國防技術發展所做的基礎工作,都值得我們後人認真學習和思考。

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但現在的中國爲什麼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爲什麼有那麼多優秀人才有去無回?讓人想起了魯迅關於天才與土壤的論述,呢?論條件,而那時條件那麼差,科學家卻能專心科研,現在條件那麼好,卻留不住人才呢?魯迅說: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爲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電影觀後感5

習慣也好,堅守也好,感情也好,這些詞彙對人類有太多太多的意義。我相信有這樣的故事會發生在動物身上,知道人們常常在動物身上寄託一些道德理念,也非常理解用“舔犢之情”、“鴻儔鶴侶”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人類。但是《忠犬八公》不是個用動物爲主角的大型寓言故事,更像是家庭片,或者小八的傳記片,片中帕克與小八的感情也更接近於親情,而不是帶有隸屬關係的“忠誠”。

片中有大量小八的主觀視點鏡頭,並且主要出現在小八和人們建立關係、關係改變的時刻,可以說小八是被導演賦予了一定的人的情感。同時,本片是把小八的故事當做一個感人的、正向的事情去描述的,尤其是當小八被媒體曝光時,和它拍照、照顧它似乎都成了一種榮譽。

可如果是《阿甘正傳》中智商略有缺陷的阿甘,執着地做類似的堅守,也許還會令人感動和震撼,但我想大多數人不會認同這種“忠誠”和“愛”,因爲大家知道阿甘只是不能理解親人的死亡。小八也只是不能理解,因此它纔會選擇等待。

而如果是本片中任何一個正常人陪着小八等候,我想也只能體現出這個人走不出或者不準備走出那段死亡,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男主主動選擇不掙脫悲傷。小八依舊選擇守候本沒有對錯,甚至能夠令人感同身受,但把小八當做一個可以理解人類的生物去看待,又實在是個太過哀傷的故事,跟“忠誠”無甚瓜葛。

因此從理性上講,《忠犬八公》是一個讓人很難過的故事,如果可以選擇,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故事發生。

但同時,我非常理解爲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並且認同這部片子,因爲感性是不需要用理性解釋的。跟動物對視的時候,這些感性,乃至神祕而不可知的“心靈相通”一定真實存在。

電影觀後感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爲“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啓示……

電影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爲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爲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纔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爲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觀後感7

他們在似曾相識中清醒和混沌着,清醒着本能的堅貞美好,混沌着無法言說的記憶傷痛。

那夜,她沒有打開那扇門,從此,她終生再不鎖門,她終生再不鎖門,卻終於關閉了心門。他痛苦於她不再認識他,卻在她的不認識中終生體味她,認識她,明白她。

人最記憶之深在於最痛苦與最感動。她一生在幸福地追憶他的名字,半生也在封閉風雨交加中“迷失”的那個夜晚,“焉識”,於她於他焉能不識。這個問號沒有留給馮琬瑜,卻留給了叫“焉識”的那個人,她用忘記在告訴他“我的心裏只有你!”

那段鉤沉的歲月,他成爲她唯一的牽掛,她成爲他唯一在等的人,“焉識”在她心中焉能不識,“琬瑜”在他心中豈止宛如美玉,而他們的女兒“丹丹”,淹沒於紅彤彤的世界,爲了耀眼反而失去光芒,未經淬鍊的父愛並未阻止幼稚的紅心。

一紙淒涼的離箋壓在玻璃下,一滴濁淚落在玻璃上,清脆致斷腸,清冷的淚隔着玻璃卻擁抱不了看得見、摸不着的溫暖;一曲熟悉而陌生的鋼琴曲,喚醒了一顆被歲月苦痛浸透的心靈,那顆心流着血,那個人卻依然在沉睡,不,沉睡的人如何流着淚,不能忘卻的記憶裏,他們相互着唯一,偎依,;一筐凌亂的信,是他們二十年謀心不謀面的生活,清輕的誦讀卻又是謀面不謀心的溫暖悲傷。

用半生的“無好”去迎接曾經的不好,終於明白那個日子是她的最好。

雪花飛舞的日子,他們去共同迎接一個叫“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難真情”的客人,那個“客人”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爐火上冒着的熱氣,書案上的一杯清茶,一首淡淡的鋼琴曲,一抹會心的笑語……

歸來,是一個人,是一顆心,是一種生活,是一坎幸福,是一腔期盼,是一份守望。

歲月,那段歲月,那段“老方”的歲月,再不歸來。

電影觀後感8

“汪——汪”聽到小狗叫了嗎?這是小Q和它的夥伴。

小Q有四個兄弟姐妹,而它自己是最獨特的,因爲它的身上長着獨一無二的像鳥兒展翅一樣的胎記。小Q還有着其它兄弟姐妹所沒有的判斷能力,因爲這些,它走上了一條有幸福又有傷悲的路。

它不久後被送到了導盲犬訓練中心進行魔鬼般的訓練。儘管訓練艱苦,但開朗的小Q卻把它視做遊戲一樣。

過了不久,它畢業了,它被送到了一個古怪大叔的家。這個渡邊先生天生不喜歡狗,還說導盲犬不如它手上那根盲杖。之後,在導盲犬中心訓練人員的再三勸說下,他同意一試。經過嘗試,他終於覺得狗沒有那麼令人厭煩了,於是把小Q留了下來。

在以後的日子裏,小Q和渡邊先生朝夕相處,盡心服務。渡邊先生也被小Q的行爲所感動了.

然而,好景不長,渡邊先生因爲年輕時工作勞累,現在患上了絕症,小Q也因爲這個而被收回。

小Q一直在等它的主人回來接它回家,可一等就是三年,終於有一天,渡邊拖着疲累的身體來了,小Q帶着他沒走多久,渡邊就堅持不下去了——他去世了。小Q一直難過着,傷心着,從它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戀戀不捨。

小Q老了,在它又被送回養父母仁井家的時候,小Q也患上了白血病,過了一段日子,它也去世了。

小Q的故事讓我們在觀看的同時隨着它和主人間的分分合合而快樂和悲傷。

電影觀後感9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裏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裏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期望的堅持與嚮往,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景下他都沒有放棄對期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期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讚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爲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己的興趣;爲了重溫音樂的完美,他不惜違反監獄的規則而被獨自監禁2個星期;爲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爲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爲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到達自我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裏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後塵。然安迪不僅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獄裏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麼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要放棄期望,只要自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動來救贖着衆人,同時也解救了自己,最終讓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裏。

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學習到了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們都不應當放棄自己的期望,僅有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電影觀後感10

這是一部讓坐在我周圍的同學都哽咽的電影,也包括我自己。

從媽媽的角色說起,在爸爸的回憶中得知媽媽很愛大福,愛到不能接受大福孤獨症的現實,於是選擇離去。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爸爸的愛相較之下顯得更爲感人,電影裏每一個畫面都充溢着爸爸對大福的愛。電影開頭爸爸想帶兒子一起離開,那是害怕自己走後大福孤苦伶仃,與其留他一個在寂寞的塵世,不如魂歸大海,這是無奈的愛;平常生活中,爸爸和兒子捉迷藏、耐心說教狗不能放在電視上、給大福撓癢癢,這是平凡的愛;病情加重的爸爸意識到必須讓大福有歸宿,一遍遍的打電話,一家家學校、福利院找過去,遭到多次的拒絕也沒有使爸爸放棄希望,這是堅定的愛;當大福最終找到容身之所時,爸爸又搬過去照顧兒子的起居,教他分類放衣服,煮雞蛋,坐公車,打掃衛生,當大福做不好時,爸爸焦急的不是他的“笨”而是自己“末日”的逼近怕大福沒做好準備,這是迫切的愛;大福不會表情達意,爸爸至死都沒有聽到大福說那句“我會想你的”這是理解的愛;爸爸最後還拖着病重的身子往大福衣服上縫標籤。作龜殼,讓大福知道他的爸爸會變成一隻永遠陪伴他的海龜,這是最後也是永遠的愛。

感謝導演沒在最後給我們一個奇蹟,直到電影的末尾,大福也沒有爲爸爸的離去流一滴眼淚,哭的稀里嘩啦的是我們觀衆。

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些類似電影裏的情節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唯一想說,唯一能做的就是:感恩父母,歌頌親情。

電影觀後感11

也許是以爲愛情是人生第一次可以自由選擇的單屬於自己的情感,才第一次感覺到理智與情感的交鋒,當我的理性裏面只是一團空氣的時候,思想也沒找到邊旁部首,說出的話和聽過的話像飄進理性的碎紙屑,儘管我不理解含義卻感覺新鮮極了。最終紙屑被排擠到一邊時,剩下的一大部分是稀薄透明的空氣,反覆憶起那些殘屑飄蕩的畫面不會帶給我思想上的一點靈光,或換個答應世界的模式,卻消耗讓理性的容量更狹小與陰暗。殊不知,我有過的,並不會失去,都已經留在我人生的節點裏了。會失去的是不屬於我的。

當初我憑着感性鼓動着一腔勇敢,抓住一葉紙就希冀它會是通向未來的車票,想着我和他會披荊斬棘走到車站,想着我們會一起看見沿途的風景。然而我們沒有拿到同一車次車票的默契,只是寂靜的結束關係如黑暗裏一片湖的兩岸。這邊翻雲覆雨對岸可能天朗氣清,連天氣都無話可談了。

慫字心上二人。花裏胡哨的泡泡已經沒有根據再吹起來,慫字二人剩一條心,是那個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的。感性含笑低頭:好吧,貪吃,貪玩,貪戀。理性說:然自私自大,他聰明幽默有熱愛。感性爭辯:他和我一樣會自卑孤獨呢。理性回:只是頻率不同。

我喜歡葉芝《當你老了》裏的場景,卻沒有虔誠的靈魂。

我希望去教堂潔淨我的靈魂,卻向天父禱告了一堆願望。

我漸漸明白,感性是天然的,赤誠的體驗熱愛悲歡色彩。理性是真空的去經歷去獲取屬於自己的經驗,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人是需要時時剔除和清理的系統,靈魂才得以歸於寧靜。

電影觀後感12

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動人心絃的電影——《環太平洋》。這部電影精彩,刺激,非常好看。

這個故事講的是20xx年11月發生的一件重大事件——一隻怪獸由太平洋海底的一個洞穴中出現,接着攻擊了城市。有三座城市毀滅於旦。自從這一次遭受到巨型怪獸的攻擊後,此後數十年間,不斷有怪獸從海底的未知世界冒出,攻擊洛杉磯等太平洋沿海城市。怪獸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攻擊次數也越來越頻繁,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人類世界籠罩在死亡與恐懼的陰影下。爲了保住城市,人們決定製造出自己的怪獸——機甲戰士。每個機甲戰士必須由兩名人類技師操控。機甲裝備有厚重的鐵甲與最先進的攻擊武器。經過長時間的戰鬥,怪獸終於被消滅,用來傳送怪獸的缺口也被炸燬,世界又恢復了和平。

我最喜歡本片的主人翁:羅利。當他的哥哥亞希(機甲戰士副駕駛)被怪獸殺死時,他憤怒極了,開啓能量大炮把怪獸轟死,自己一人駕駛機甲來到淺灘;當麻子沉溺在記憶中迷失神智,準備發射大炮炸燬基地時,是他奮不顧身闖進麻子的記憶裏,用盡了一切辦法,終於將她喚醒,同時也阻止了一場災難發生;影片要結束時,他們進入缺口,爲了不讓麻子受到傷害,他先讓麻子坐救生艙逃了出去,自己卻留在機甲裏引爆炸彈,要知道那隨時可能送命。羅利是個偉大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認爲我們也應該像羅利一樣,有着不服輸的精神,努力爲保護自己的家園而“戰”!

電影觀後感13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爲何會遺忘……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的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的存在。

我們總希望正面的情緒能抵抗負面的情緒,社會一直讓我們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但是我們也需要一些悲傷,有時我們遇到什麼坎坷,即使你看無數遍搞笑的電影也不會開心,反而大笑一場可以讓我們滿血復活,重新再戰!就裏面的有一句話:“正是這些五彩繽紛的小島,才成就了現在的萊莉”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每一個小情緒,害怕讓我們小心翼翼的駛着小船在海面上行駛,厭厭讓我們有自己的個性,不隨便跟風,怒怒讓我們再收到外界刺激從而保護自己,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正視,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還記得除了萊莉的腦袋裏有小人還有很多人,正說明了一句話每個人的心中不都是像樂樂那樣開朗活潑,所以這樣我們纔要正確看待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着失去。

我們在這些即沒了童年又沒有成年的感覺,也許現在有人跟失去樂樂的萊莉,變成暴躁,敏感,多疑,叛逆……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爲傲的個性之島,但最後還是有了各種各樣的個性之島。

到了最後最重要的就是:正視自己,正因爲有了這些性格,我們的人生才能這麼有意義……

不過本片沒有續集,但我們可以展開想象……

電影觀後感14

三月九日下午,陳老師帶我們去五樓看了一部十分令人感動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看完之後,我禁不住流下了淚水。

影片的內容是:從電視中我看到的主要內容是小強的母親秋霞和國榮相戀,但國榮的母親嫌棄秋霞身世不好,所以讓國榮另娶一個。之後,秋霞與兒子小強相依爲命。幾年後,國榮與妻子因習慣性流產及嚴重的貧血,不能生育了。秋霞知道後便把小強交回給國榮撫養。有一次,小強從父親國榮家自己跑去坐車回到母親秋霞家。秋霞說如果小強再私自跑回來就躲起來不見他。第二次,小強跑回母親家卻不敢進家門,他就到廟裏度過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秋霞在這廟裏看到了昏迷不醒的小強。當秋廟抱着小強走時卻一不小心從樓梯上滑了下來。結果秋霞變成了瘋子。過了18年,小強找到了母親,並在母親面前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兒歌,秋霞才慢慢地清醒過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是多麼偉大啊!這訓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最大的感受。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我們的母親對我們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而我們卻很少去關心我們的母親、愛護我們的母親、瞭解我們的母親。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我們的母親,關心我們的母親,瞭解我們的母親,不要再給我們的母親增添負擔。

電影觀後感15

週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這是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劇情主要是講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調度非常恢宏,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說比較完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爲深刻!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是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橋之隔,是光明與黑暗、百姓與軍隊、未來與當下、生與死的遙遙相望。一橋之隔,是這些小人物從懵懂到覺醒的成長;一橋之隔,也是個人融於集體、報效國家的蛻變;一橋之隔,同樣是中國人民從渾渾噩噩到獨立抗爭的思想轉折。

觀影途中,就聽見有窸窸窣窣的哭泣聲,很多人都被電影中的民族情懷所感動。看完從影院出來時,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我們整個國家!中國加油!中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