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觀後感集錦15篇

電影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集錦15篇

電影觀後感1

近期在我們迎來520美好的節日同時,我們也迎來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著作《情書》,可以說在20xx年這部電影是最爲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了。

觀看了《情書》電影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的時候愛情也是一把雙刃劍,暗戀並不是美好的,應爲只會讓你承受更多的痛苦之情。電影《情書》改編自同名小說,以一封沒有寄出的情書爲引,開啓了兩段唯美刻骨的愛情故事。故事開頭,博子小姐從山上走回了墓園,這是她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兩週年,而博子小姐在藤井家中和他的媽媽談起往事,悄悄記下了畢業名冊藤井樹下方未搬家前的地址。她誤以爲這個地址已經不復存在,心中想着天國的博子小姐往這個地址寄了一封信。而接下來的劇情圍繞這一封信所開展的話題,爲後者的劇情提前做好了鋪墊,這就給觀衆們留下美好的開頭了。同時也是由巖井俊二執導,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主演的人生必看愛情電影《情書》今日官宣定檔5月20日,全國院線浪漫重現。定檔海報以影片女主角“渡邊博子”(中山美穗 飾)雪中仰望天空的場景再現經典,喚起影迷們青春記憶裏的那一封“情書”。

劇中最爲經典的還是開頭那一句“你好嗎?我很好。可以看出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呈現出更多的不捨之情,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經過歲月洗禮,聲音依然在羣山和記憶裏清晰嘹亮。看到這裏心中難免有些感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卻沒有勇氣跟你表白。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自己的野心沒有完成,而是一份暗戀之情,人爲什麼會流淚,因爲是眼睛代替了嘴巴說出的悲傷。

想起片中那一處很令人感慨的小細節:少年藤井總喜歡借閱許多罕有人愛看的書籍,在借書卡上樂此不疲地寫上自己的名字“藤井樹”,木訥又可愛的少女樹覺得“那真是一種怪癖”,多年後博子寄給女孩樹信中的一席話“我覺得,他在借書卡上所寫的藤井樹,是你的名字。影片中的每個情節段落,每個細節都相當準確地組織在影片韓而不露的意義結構中,幾乎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

電影觀後感2

總覺得這是一部以西方手法拍攝的電影。影片中隨處可見的“矯情”、“個人主義”、“敏感”、“歇斯底里”(許大同在聽證會上的爆發、妻子狂打遊戲、影片最後許大同爬高樓等等)無不是好萊塢電影的代表元素。用西方的電影元素講述一個扞衛“中華文化”的命題本身就很滑稽,就像影片中唐人街的老中醫用英文把“氣”翻譯爲某個中文意思是一個和“氣”毫無關係的詞語,讓人發笑。

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想用西方的價值系統和詞語重新對其以“刮痧”借代的中華文化進行解釋,但是我懷疑他是不是能表達清楚。反正我是看不明白的,當檢方的律師轉述許大同小說的細節的時候,誰會想到“一拳打碎腦袋,腦漿遍地”是許大同用英文描寫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主角孫悟空呢?當然,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也是反對這種“解構”手法的。不過,我不明白,當許大同口口聲聲爲中華文化辯護的時候,影片的作者的立場又在哪裏呢?反對?或者說他自己也從來沒有想清楚過。

我十分懷疑許大同“扞衛者”的身份,我在想,當他用英文對妻子、兒子說“我愛你”的時候,當他用“一拳打碎腦袋,腦漿遍地”描述孫悟空時,各自對應的是“中華文化”的哪一種情感?或者說根本與文化無關?就像與趙燕被打案一樣,不過是駭人聽聞。

影片的作者所講的故事根本不能算作一種“文化衝突”,因爲我覺得真正的文化衝突是不需要證據的,就像教皇理所當然的覺得中國教民不應該祭祖,而康熙也同樣理所當然的覺得中國人當然得祭祖。許大同的美國同事用自身的刮痧經歷最後說服法官“不是傷害”,表明這個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的“事件”,不過是一場誤會。

影片中唯一的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和那個作爲檢方證人的許大同的女鄰居,當她喋喋不休的發表對“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宗教”般的感情時,是法官而不是“中華文化扞衛者”許大同阻止了她,而且不是用“宗教”般的手段。確實,法官只能判斷世俗爭議,文明的衝突不在他的受理範圍。

至於影片的作者的最終意圖,最有可能是在亨廷頓和一些中國人喧嚷“文化衝突”的時代,以實踐的方式對各種文明進行甄別、選擇,從而完成文明的融合,開出文明的新時代。

電影觀後感3

對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廣泛傳播堅貞愛情而成爲這一故事題材中,也是最爲引人注目的名劇。而其故事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爲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然,對於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年齡都是在十六七左右,按現在的話來說風華正年少,也是在學校讀書時的大好年華了,無疑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屬於早戀性質的故事。一般來講,“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爲多。

對於早戀,目前的爭議還是弊大於利,因爲當前的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爲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爲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爲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不可否認的是,那戀愛即便是青少年當作課程來學習,仍然難以把握住其中的理性。

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雖是傳說,也是被稱爲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透過祝英臺女扮男裝所表現的反抗封建禮教的表層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喚女權迴歸這一深層的民族潛意識。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侷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從這方面分析,也僅僅是故事藝術本身而言。

在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諸如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那樣,屬於在校戀愛的青少年還真是不在少數了。同時我們發現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是否警惕也在我們目前青少年的早戀中存在着悲劇的發生呢。

電影觀後感4

在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雪狼犬》今日片方宣佈定檔6月16日,電影《血狼犬》是一部有看點,有深度,普世意義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該劇組團隊在導演的帶領下六年磨一劍。主要講述的是“西北犬王”朱廣生及其愛人與愛犬藍波之間的生死感人故事,以小見大,表現出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與犬共處三月只爲還原生活

導演劉建華在講述拍攝時,表示:“飾演該片朱廣生的黃宏老師爲了拍好這部戲,冒着被大型撲咬犬撕裂的危險,親自爲狼犬接生,留下許多以往影視作品中難見的鏡頭。朝夕與犬共處三個月,只爲了更真實的還原每一幕人與犬之間的生活場景,儘量做到每一個場景都能有真實的出處。

爲了更接近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塑造,黃宏老師蓄起了鬍鬚,每個情節,每句臺詞都作了精心的塑造,大改以往的舞臺表演風格,讓評委看到的不是明星,而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以一個“純西北人”的風貌示人。黃宏老師的表演也爲他贏得了本次電影節‘最佳男主演’提名獎,這是本次電影節唯一一個國內演員獲此殊榮。我們真心感到高興。”

“爲了拍攝這部影片,製作團隊我們在六年前就開始養狼馴犬,這期間親歷小犬逐年長大的過程。而爲了表現犬的‘血性’,野外馴化的過程是最爲艱難的。隨着對狼犬習性的瞭解,我們的劇本也在不斷的進行多次修改。等到我們的主要演員進駐劇組實地拍攝時,根據拍攝的需要,我們編劇老師創作成熟的劇本又要再次因地制宜,進行二度創作。”

拍攝這樣一部集解謎、溫情、探險、災難於一身的動物題材的電影,對導演和編劇來說,是非常大費周張的事兒,衆所周知最難拍攝的對象是小孩和動物,怪就怪在這裏,導演劉建華偏偏千挑萬選,最後才相中了哈雷、藍波。許多養狗的影迷們對影片也表現出濃厚興趣,隨着五一檔的臨近,相信會給我們帶了一場與衆不同的人狼大戰,視覺和聽覺的饕餮盛宴。

電影觀後感5

大家印象裏的哪吒都是非常帥的,也是非常厲害的。而今年剛上映的這個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裏面的哪吒一生十分坎坷,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哪吒要出生的那一天有兩個珠子,有人把不好的那個珠子留了下來,給了哪吒,他成了一個魔童,村裏的人都叫他妖怪。沒有人願意跟他玩,所以這成了他童年的一個陰影。爲了讓哪吒不再出去把村子裏搞得亂七八糟的,他的父母把他關起來了,不能讓他出家門。因爲哪吒是魔童,壽命也只有短短三年,父母爲了不讓能佔這麼無聊的度過一生,就找了太乙真仙,繪製了一張地圖,帶着他進地圖裏去修煉。

進入地圖以後,哇塞,這簡直就是世外桃源那!有山有水。但他也不想在這兒呆那麼久,想盡一切辦法最終逃了出去。

慢慢的,慢慢的,轉眼就三年了。在他的最後一次生辰宴上,偷走珠子的那個人告訴了哪吒自己的真實身份。哪吒非常暴怒,破壞了村子一會兒,又有了理智,自己的坐騎播放出他的父親在天上祈求哪吒能活得再長一點,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哪吒感動了,去阻止那個大壞蛋想要把整個村子給活埋。

打呀打,打呀打,總算打敗了——此時此刻,哪吒的生命也到了盡頭了!天上出現了一個漩渦,哪吒被吸進去了,他原來的好朋友成爲了現在的敵人,不過哪吒對他的救命之恩,卻永遠忘不了,自己也飛上去想和哪吒同年同月同日死了。哪吒怪他,不止有這條,還怪她生來就是個好人,爲什麼卻做了壞事?又對自己的敵人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你自己的命運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

的確,不要管別人對你的看法,因爲他們根本不懂你的內心!這讓我想到了我之前看的一本書——《傻瓜維特》,雖然他之前一直認爲自己的確是一個傻瓜,後來他改過自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最後成爲了國際薩門天才俱樂部的市長!

你看,人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甚至這個傻瓜!我們難道不行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改變吧!你肯定會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電影觀後感6

艾爾伯特是一位樸實的農民,用盡全部家當買下了這匹駿馬,揹負着債款累累,是一位階級農民對於一個命運的抗衡,掙扎,爲了自我所愛的證明。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人力仍是渺小的,即便拼勁全力開墾了荒地,種滿了蔬菜,卻還是被大雨澆滅了的後果,也澆滅了一家人的期望。爲了生存,取捨間的抉擇,只得賣馬求生。生活總會讓我們放下不捨,卻又留不住東西,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應對與捱罵的分別,悲傷離別的痛,只能化作無盡的淚水流淌在少年的臉上。

現實是殘忍的,卻不及戰爭的殘酷。艾爾伯特的愛馬就這樣捲入了一場生死未卜的戰爭中了,成爲了一匹戰馬。戰場上,看到的是血淋淋的廝殺,聽到的是槍林彈雨的共鳴,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消耗殆盡,一個個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在這樣的情景下,人性更可貴。爲了救兄弟,能夠做逃兵,只爲受父母囑託,生死與共。爲了救一匹戰馬,敵對的士兵共同救助一個需要救助的生命。艾爾伯特與同鄉地主之子一齊從軍,此時無貧富之分,僅有同胞兄弟之情,甚至於戰馬爲了同行的兄弟免受苦難,義無反顧的充到了前方,用盡全身力氣,拖拉着冰冷的軍用機器。更有農場主孫女在收留戰馬時,訓練馬跨欄時俏皮,可愛的場景。

正如每個人走入我們生命中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他們的驛站,他們一向不停地奔走着尋找下一個目標,奔跑抵達下一個不明白一站,也就像是一道道的風景線罷了。

遼遠蒼茫的山嶺上,烈焰般熾熱的夕陽,用一片透過的橘紅塑造的油畫溫情畫作,戰馬的靈性和坎坷加上傷感的配樂,母親走了出來,擁抱着兒子,父親也走了出來,擁抱着兒子,金色的農場在烈日的照耀下,戰馬那矯健的英姿又彰顯了出來,更加豪氣!

“戰爭,奪走了人們的一切。”如果換個角度想想,“戰爭,也讓人明白了一切。”人世間還是有溫情的,生命,還是一樣令人珍惜的!

電影觀後感7

“理想”,這是紀錄電影《大學》留給我的印象。無論是剛剛考入清華大學的嚴洲,還是博士畢業生宋雲天,無論是旅美青年教師蔡崢,還是榮院士錢易,他們的眼睛裏,都喑藏了對理想的堅持,他們的身上,都閃耀着理想的光茫。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她是純粹的狂妄的浪漫主義者。理想則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擺脫不了現實又放不下夢想的人,是八歲的少年最常見的模樣,縱然如此,理想亦是難以實現的哪怕是爲此作出嘗試,也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一點,在宋雲天和蔡崢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想去基層政府,服務造福一方姓。”這是宋雲天的理想。父母,老師,女朋友的建議,奶奶的心疼與勸告,留校面試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糾結,一次又一次的猶豫,即使影片的內容有限,我們仍能從中見這個選擇背後的艱難。“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樣,可能會不被理解,甚至會被誤解,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路。”這是宋雲天的答案。

“想要領先就要有自己的設備和技術,中國一定要有人做。”這是蔡崢的理想,“有可能最後我們沒有做成功,但是我還是要堅定地做下去。”這是蔡崢的勇氣與信念,也是他加入清華大學天文系的動力。

宋雲天熱愛人民,蔡崢熱愛祖國,他們選擇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這份熱愛,是因爲他們同樣熱愛着自己的理想。擁有理想併爲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過團火燃燒時的煙塵,我們也無法捨棄這團火帶給我們的溫暖明殼。

影片結尾,四人的身份發生了改變,代表着他們對理想的堅持。那我們呢?電影監製、清華大學尹鴻教授曾說:“這是一部清華題材的紀錄電影,但又遠不只是與清華有關的電影。正如其名《大學》,它是寫給大學的一封情書,也是大學寫給觀衆的一封情書。”對我們來說,大學是近在咫尺的第一個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許是別的什麼地方,這全憑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應該“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應當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電影觀後感8

前幾天看了電影《流浪地球》,場面恢弘,劇情引人入勝,特效媲美好萊塢。之前關注過這部電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隨着該片的熱度上升和口碑發酵,吸引我走進影院,看完確實印象深刻。

故事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地球因爲太陽的持續膨脹危在旦夕,這促使人類傾其所有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時,地球意外被木星強大引力吸附即將碰撞,最終一羣人智勇團結,化險爲夷,拯救了地球。

劇情主線從一個家庭展開,父親劉培強告別兒子劉啓和岳父韓子昂,去空間站做領航員,這也換取了家人免抽籤住進地下城的機會。十七年後,劉培強期滿準備回家團聚,而此時長大的劉啓因爲母親的離世對父親誤解和懷恨,在父親回家之前帶着妹妹韓朵朵從地下城逃到地面,並偷開走姥爺的救援車。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發動機停轉,劉啓開的救援車被救援隊徵用運送火石。救援過程中大家從對立到和解,再到並肩救援,最後大家依靠劉啓的閃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點有淚點,一些場景令我震撼和觸動。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的壯觀;深達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業機械的挖礦場面;救援過程的驚心動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涼沉寂;姥爺韓子昂穿過家鄉上海發出的感慨;韓朵朵的希望發言,喚醒了大家的掉頭馳援;韓朵朵墜落後,哥哥劉啓義無反顧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後一刻父親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的悲壯。

影片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是希望和團結。人類在宇宙面前渺小、無奈,但希望給了人類智慧和膽量去實施這宏偉計劃。妹妹之前對希望不屑,到後來相信希望,並最後帶給大家希望。救援過程中,大家選擇相信希望、團結合作,最終成功脫險。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劇情轉換比較突然,人物變化的鋪墊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員的演技有點生硬。還有救援過程中,一些設定的巧合和刻意。但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響觀影體驗。

影片背後拍攝也是波折不斷,資金,經驗,技術實現,但這些難關都被導演團隊一一攻克,最終爲我們呈現了這部硬核科幻片。

電影觀後感9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着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爲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爲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着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裏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着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爲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爲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電影觀後感10

很早,就聽媽媽給我講過王二小的故事,但是,對於那段歷史沒有任何的印象,感觸更談不上深刻。當我今天觀完影片,“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到哪去了”的歌曲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的眼眶溼潤了,小小年紀的王二小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讚歌!

影片中講述了二小爲了掩護鄉親們安全撤退,勇敢地承擔了拖延敵人時間的任務。面對兇殘的敵人,二小沒有緊張,更沒有絲毫的膽怯,而是沉着冷靜地想出了一個計謀:裝着順從的樣子給敵人帶路。表面上是在給敵人帶路,其實是把敵人悄悄地帶入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敵人被八路軍全部消滅了。二小的鎮定、勇敢機智着實令人佩服!其實,期間二小也有過逃脫的機會,但是一想到鄉親們的安全,他立刻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真是了不起!試想我,就很難做到。

然而,當敵人知道自己上當後,便窮兇極惡地將刺刀刺進了二小的胸膛,並將他重重地摔死在大石頭上二小,你用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鄉親們的平安,自己卻躺在冰冷的山間,帶着微笑看那天邊似血染紅了的雲彩。鮮血染紅了大地,我們的心被揪得緊緊的,緊緊的……二小就這樣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發現,很多平日裏嬉皮笑臉的同學此刻也變得異常嚴肅。二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大家的安全,這種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二小的年紀和我差不多大,但他非常機智勇敢,在敵人面前臨危不懼。雖然今天我們不能像王二小一樣去和敵人戰鬥,但我們可以學習他捨己爲人的精神。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國家,維護我們學校和班級榮譽,積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還要學習王二小不畏艱險的精神,我們現在還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好好學習,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將永遠留我心中,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前進!

電影觀後感11

這天,我和同學們在校園觀看了一部短片電影《不想等待》。看的時候大家感動的都想哭了,有的雖然沒哭,但心裏就應淚流不止了。有一些孩子,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幾年纔回一次家,可憐的.孩子只能跟年邁的爺爺奶奶一齊生活,這就是留守兒童。

這部短片講述了:兩名留守兒童,姐姐叫葉子,弟弟叫大偉。因爲家貧媽媽離家出走,父親長年在外地打工,所以大偉十分想念父親,於是決定去尋找父親,便偷拿了爺爺的幾百塊錢踏上了尋找父親之路。

看完短片我想流淚,是因爲我們的父親每一天都在身邊,精心照顧我們的學習、生活。而留守兒童有很長時間都見不到身在遠處的父母親。我給講一下我最感動的地方,這個短片最主要的人物有五個,分別是王大偉、王小葉、爺爺、老師和爸爸。在一次考試中,王小葉和王大偉考了全班第一名。回家後,他倆就高高興興地告訴了爺爺。然後又去商店打電話告訴了爸爸,並且又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我過年就回去”爸爸回答說,然後他們就掛了。到了王大偉過生日的時候,姐姐幫弟弟取爸爸的禮物,路上被人嘲笑。這時,弟弟像個小大人似的極力地保護着姐姐。我想了想我爸爸媽媽從沒讓我受過欺負。

王小葉和王大偉回家時他們身上都很髒,爺爺生氣的問:“你倆是不是又打架了,再打架就不要回來了”。王小葉和王大偉回答說:“他們笑我們是可憐蟲”。就在這時我感覺是個性幸福的。最後王大偉去找爸爸了,但是沒有找到。然後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一天都有爸爸媽媽陪着,是多麼的幸福。

我實在是忍不住,便低聲哭泣,我覺得,我以後不但要好好學習,還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珍惜自己的生活環境父母,要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生氣。珍惜此刻的每一秒每一刻幸福時光,做一個乖孩子,在爸爸媽媽愛的光環下,快樂成長。

電影觀後感12

相信大家對哪吒都不陌生,他被認爲是道教護法神,而大衆對他的熟悉則來源於各種神話故事,比如《封神榜》。哪吒的傳奇經歷比起孫悟空也絲毫不遜色,並且“削骨還父、削肉還母”充滿了悲情色彩,與孫悟空攪亂天庭不同,哪吒主要禍害龍王。而20xx年7月26日上映的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較以往的哪吒有了一定程度的改編。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動畫電影,講述很久以前,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其分爲靈珠和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哪吒身上,卻錯將魔丸託生給哪吒,哪吒出生後調皮搗蛋頑劣不堪,活生生一個小的“混世魔王”,但這樣的哪吒卻有一個做英雄的心,但衆人卻對哪吒充滿了誤解,而元始天尊爲消滅魔丸在哪吒被託生之前就啓動了天劫咒語,哪吒真的會變成爲禍人間的魔王嗎?

中國這類神話故事不同於歐美,有自己一套獨特完整的體系,如果能挖掘出來那將是巨大的寶藏,若能效仿漫威出一個神話宇宙也有可能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近年來優秀的國漫相繼涌現,如《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等,基本都託生於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並且做了較大的改編,這部哪吒也不例外。

首先最大膽的改編就是哪吒的形象上,以往哪吒都是靈珠子轉世,而這次卻成了魔丸轉世,以至於外表並沒有多少靈動的感覺,反而一看就是一個“熊孩子”的感覺,在曝光的劇照中網友驚呼,這個哪吒是按照王寶強的臉畫出來的嗎?因此這版哪吒被網友稱爲史上最醜哪吒。

雖然哪吒的形象可能並不會讓一部分網友滿意,但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內容卻足夠吸引人,尤其電影中山河社稷圖一幕真是無比震撼,電影將想象中的物品具體化,而拍好神話故事想象力是最重要的,而此片導演想象力天馬行空,使觀衆能享受到一場視覺盛宴。

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7分,很多網友都認爲要比之前的《大聖歸來》在製作上和故事內核上都更加成熟,而首發的預告片中還玩了一段“哪吒x大聖的梗”,很多網友表時想要哪吒的“電動平衡車”感興趣的網友可以一起去吐槽一下。順帶一提,風火輪那麼好用的平衡車我也想要。

電影觀後感13

邊博子站在高山平地上,四周羣山圍繞,到處白雪茫茫,銀裝素裹,她面向那座與天幕相接的高山,大聲呼喊:——你好嗎?

影片就以這樣的畫面開始了,故事情節很簡單,通過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的來信來剖露中學時代那個藤井樹(男)的情感故事,藤井樹對自已的暗戀隱蔽很深,他沒表達,或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但對方卻沒感覺出來,這些零碎的情感通過鏡頭與場境的轉換娓娓道來,讓你感受那個因登山事故而亡的藤井樹與已同名同姓的同班女生的情感片斷,細膩地向觀衆道出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初戀,是美的,不管有沒有遺憾,這是青少年邁向成長的第一個理程碑,是與自已內心掙扎的源頭,也是以後婚姻生活的藍本,電影以藤井樹(男)現在的未婚妻渡邊博子與他初戀的對象的來信去追憶這位亡人,在雪花飄落,茫茫的雪國世界裏,情書就這樣展開了敘述。

從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人所追求的是至真至善的情感,我想導演是想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刻意地去營造這個愛的氛圍,因爲想表達純潔,故用了雪景,或許是一種寓意,這只是我的自我見解,人類的情感在這部影片子裏單純,真切,與之相對比,真實的人類情感要複雜多了,這種描述手法是人類對美好情愫無限的嚮往。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已的情書,對象或許並不是如今的妻子或丈夫,但在幼年的情感生活裏,因爲第一次對異性產生好感,會藏在心裏,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現實的世界裏,或許你我都不會再記得當年那份淡淡的愛,但它永藏心底,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會變成最美好的回憶,

不管渡邊博子如何思憶藤井君,但他已成了過去,將來只有陪伴在自已身邊的秋葉,對於已經死去的人,最好是忘記吧!即使很難,也要繼續向前行。藤井樹(女)雖然在藤井君去世後才知道自已竟是對方的初戀對象,這是一份禮物,值得一個女人一生去珍藏,因爲我記得錢鍾書的話:"讚美一個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上她"!

電影觀後感14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米菩薩”,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觀看電影《袁隆平》,讓我對“雜交水稻之父”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把綠色的夢想書寫在大地之上,在佈滿荊棘的實驗叢中躑躅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爲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無怨無悔,傾其一生;經歷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於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影片通過再現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表現了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話說:“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袁隆平取得這些成果不是靠運氣,而是經過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報。我想,他成功的“祕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正是有了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峯。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呢?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時珍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編寫成了約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的《本草綱目》;“炸藥大王”諾貝爾,由於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發明創造上,終身未婚……

我們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線,經過“加速”到“衝刺”中展示,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發揮美麗人生!

電影觀後感15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的影片,該片以戰士、敵人、防空炮臺和橋上四個視角講述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一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始終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金剛川》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這次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隊和物資輸送的通行。這個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爲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這條河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而唯一的橋樑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爲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敵人炸燬。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爲了更多瞭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我用爸爸的手機查了抗美援朝的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5日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當時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百廢待興,工業力量薄弱,無法制造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武器都屬於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炮彈都得數着用。但最終,戰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武器敵不過勇氣、強權敵不過正義,經過無數志願軍戰士的努力,最終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爲什麼我們能夠以弱勝強?爲什麼我們的志願軍戰士能夠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動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的老兵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說:“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願意打仗,可是敵人要剝奪我們的幸福,我不能有別的選擇。”

我想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們的國家,剝奪我們的幸福,無數的解放軍戰士和無數的叔叔阿姨們,一定會像志願軍戰士們一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保衛我們的國家。

最後,我要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致敬!學習他們爲了保衛祖國而不畏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