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慶餘年》觀後感2篇

《慶餘年》觀後感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慶餘年》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慶餘年》觀後感2篇

《慶餘年》觀後感1

11月26日晚,一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慶餘年》熱力上線。對這部劇瞭解的人都知道,這可是老前輩陳道明老師出演的,更知道陳道明老師一般不會接什麼劇本,這次《慶餘年》能被前輩看重,也讓網友們很是期待了。

電視劇由陳道明,張若昀,李沁領銜主演。這部劇似乎沒有做太多的宣傳,當看到相關消息,就是要播出的時間了。也是給好多粉絲帶來了小小的驚喜。

在劇情花絮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有幾位主演的壓陣,還會看到肖戰,郭麒麟等幾位新一代演員小生們的出演。看來劇中的角色,也是經過導演的精心地準備了。

更新的第一天,我們就可以看到《慶餘年》的超高熱度了。不僅是因爲幾位演技派演員們出色的演繹,更是因爲這部劇的劇情,很多網友都稱讚這是一部良心劇,無論是劇中的角色設定,還是一切景物的拍攝,甚至一些臺詞的處理,都和原著作非常相似。讓不少書粉也是非常地感動。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慶餘年》也是把細節性的東西都體現出來了。其實,在這部劇,我們會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主角上,但是因爲劇的開頭的原因,會更讓我們注意到“小范閒”(範閒兒時,韓昊霖飾)的形象。看到這裏,不禁會慨嘆,“這不是《我和我的祖國》裏面的'鼕鼕'嗎?”

其實,這一位小演員叫做韓昊霖,提起韓昊霖也許會有些陌生,但是說起《我和我的祖國》裏的“鼕鼕”,肯定是對他非常熟悉。國慶期間,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受到了很大的好評。而印象中最深的,也許就是這位演技非常棒的小男孩“鼕鼕”了。

在電影中,韓昊霖扮演的是一位叫鼕鼕的男孩。在面臨一次艱難選擇的時候,年齡尚小的他也是矛盾重重,爲了讓鄰居們觀看完一場精彩的排球賽,自己不得不去扶着電線杆,因此,便失去了和將要離開的好朋友告別的機會。當把比賽播完後,鼕鼕就趕緊飛奔出去尋找已經走了的朋友。

就是在這一段的時候,讓觀衆印象非常深刻,鼕鼕的扮演者韓昊霖,哭戲炸裂,淚水飛奔而出,晶瑩的淚珠在空氣中清晰可見。也讓看客們淚溼眼眶。

這麼精彩的一段,是徐崢導演拍的。當他看到一個演技這麼出色的孩子,也是非常感動,拍攝結束後,就有一條“鼕鼕哭戲看哭徐崢”的熱搜,能把導演感動到如此,可以說是徐崢挖掘到了一個寶藏小男孩了。

在最近的金雞獎上,我們也看到徐崢和韓昊霖的同框。通過採訪中,聽到韓昊霖說,這是第一次到金雞獎,心裏還是非常緊張的。這麼小的年紀就已經到了金雞獎的典禮上,小孩子未來可期啊。

而在昨晚播出的《慶餘年》中,韓昊霖小朋友演技再次上線,他把小范閒的`調皮又學習能力強的一面體現得繪聲繪色。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能看出這位小戲骨優秀的表演能力。

雖然在劇中沒有過長的戲份,但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的美好未來。畢竟年紀有限,讓他出演男主演的兒時,也是這部劇一個非常完美的基礎了。

在觀衆眼中,他就是一個小孩,但在導演眼中,他就是一位演員。無論是“鼕鼕”,還是“小范閒”,他都是演員韓昊霖,一位表演非常出色的小朋友。

《慶餘年》觀後感2

最近抽空看了一部電視劇《慶餘年》第一季。和同事談起此事,覺得如果不寫個觀後感,時間花得太不值了,遂寫了感想來發。

這是講述一個帶有現代記憶的人,降生在了封建專制、南北對峙的南朝,不斷陷入權力爭鬥、陰謀殺戮、家國情仇,依靠自己的智慧、高人的相助、忠誠的情誼、天降的救兵,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故事。情節緊湊、人物鮮明、波瀾迭起、輕鬆愉快,大棋局套着小陰謀,雖然劇情還有一些邏輯上的瑕疵,但應該算是中等以上的國產劇集了。故事從網絡爽文小說改編而來。所謂爽,就是故事裏的人很爽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人生一個巔峯接着另一個巔峯;看的人也爽跟着主角一路春風得意、峯迴路轉、高歌猛進,起朱樓、宴賓客,決沒有樓塌了,只有驚心沒有揪心,寶寶健康、媽媽放心,觀衆開心就好。

現在的影視作品,最好就是家庭倫理、穿越言情、宮廷爭寵,再加上流量明星、帥哥美女、豪宅豪車,滿足對精英、高端、富豪的憧憬和對政治的想象,完全不必寄予思想含量的預期。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直接告訴你我是虛構的、我就是要很爽的劇集,雖然少了點深刻,也不會引起內心反思和共情,但比那些移花接木戲說歷史、誤導小朋友的編排不知道要好到哪裏去了!

娛樂也經不住思考,一旦思考,輕鬆的氛圍也就變得嚴肅起來。劇中主人公常說常想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但他所關心的每個人並不是兩國百姓、芸芸衆生,而是自己的親人和圈內人。自己的朋友仇一定要報,那些被他害死、殺死的無名兵丁就如同螻蟻草芥。所有的圈內人,都是靠血緣、權力聯繫在一起,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無論在南朝還是北朝,越是底層民衆,國家認同就越強烈;上層反而思想自由,有的爲了國家以身赴死,有的在兩國之間、不同勢力之間隨時改換門庭,有的只看重文化認同強調文宗文脈。同時,每個人又都是國家的機器中的一員,甚至絕大多數是暴力機器的一部分。這些設計,一方面是有意爲之,主動迎合觀衆對政治想象的需要,那就是激烈的朝堂鬥爭、深幽的宮闈陰謀、驚心的算計弄權,另一方面又是無意之舉,從主角到路人、從原著到主創,都沒有想傳遞什麼確定的價值觀,因此出現了求平等的皇子、愛自由的權臣、憫衆生的殺手等等,而且完全沒有諷喻隱射的意味。上述這些並不是這部劇能吸引人的原因,重要的是主人公聰明、自信、調皮、善良,愛自己的家人朋友,他異於常人、高高在上、機緣際會,寄託着觀衆們的自我期許、美好願望和白日夢想。而這些懷揣着自我期許、美好願望、白日夢想的人們,就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凡的大多數。

在衆多精神生活方式中,讀書顯得高端而深刻,刷劇就顯得低廉而淺薄。對於圍着孩子轉、圍着老人轉、圍着鍋臺轉的朋友,這種最廉價的精神生活就像背景音,讓流動的畫面充實到時間中,使得生活顯得不那麼單調;對於白天枯坐辦公室、守着流水線、穿行在街巷的朋友,就像天天吃着食堂營養餐,偶爾來了一頓火鍋、燒烤加啤酒一樣,那感覺確實挺爽;對看着直播打着賞、刷着抖音點着外賣還天天追劇的朋友,這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沒有高低貴賤,看書或是刷劇都可以在反思、體悟和創造中提升精神境界。或許有人能達到主人公反覆吟誦的老杜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沉鬱頓挫境界,或許能做到劇名由來的勸人生濟困扶窮的《留餘慶》這個程度,也或許就是明白了他常說的只想好好活着這個最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