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穹頂之下觀後感15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穹頂之下觀後感15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1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百萬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於2月28日正式公開播出,一瞬間柴靜和她的紀錄片成爲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成了當下名副其實的大頭條。而我們全班也在開學第二天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從頭到尾一百四十分鐘完整看完了它。

整個紀錄片裏先後談到了關於霧霾許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各種駭人聽聞的事實和數據,霧霾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和人類所遭受的慘狀,霧霾的根本緣由以及針對如此種種的解決方案。而我個人認爲在這裏面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美國洛杉磯的低碳減排和英國倫敦的能源結構調整。

在有着攤大餅的城市規劃的洛杉磯,爲了過濾減緩加州空氣中71%來源產生於柴油車的致癌物質,所有的這些耗油量巨大的大傢伙都被要求安裝DPF,置之不理者一律開罰單,重則停止更新牌照。而爲了進一步治理污染,加州環保部門有權利抽查任何新車並要求車企召回全部問題車輛,一旦發現廠家違規就會從出廠當天起每天罰兩萬五千美元。這樣嚴格的強制性執法可以管住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

而曾備受污染的倫敦身爲一個比現在中國煤炭消費量還要高的地方,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在賣給用戶之前,煤炭會通過洗煤設施被徹底洗淨。而政府也出力承擔家庭壁爐改造百分之七十的費用,同時履行着異常嚴格的懲罰標準,違反者可以處以一百英鎊的罰款,甚至坐牢。通過所有人的努力,煤炭在整個國家的能源結構中從原來百分之九十降至百分之三十。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變化。

說了這麼多,其實到頭總的來講,想要徹底治理好環境污染和困擾籠罩了中國如此之久的天敵霧霾,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嚴格執行的法律開始。不來點直觀的標準,不來點嚴格的法律體制和嚴厲的懲罰制度,怎麼徹底治理好污染?怎麼打假?

正如柴靜說到的一樣:“不執法的結果就是逼別人作假。”人們往往只有在等到最後一分鐘、被迫逼到絕境時才肯妥協改進。那麼既然如此,何不動點真格,來點實在的?承受着這些污染,每天呼吸着那些大氣中的顆粒物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也應該承擔起責任,讓自己哪怕是在小事上的努力和嚴格執法一起,還天空一片蔚藍一朵白雲,也還所有生物包括我們自己,一個潔淨的大自然。

穹頂之下觀後感2

20xx年2月28日,柴靜發表了自費拍攝的連續視頻《穹頂之下》。我一口氣將這八集看完,心中感覺非常沉重 。一組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堆堆詳細精確的數字,一羣羣憂國憂民義士,一張張有持無恐的嘴臉,一疊疊蒼白的法律,一個個深感無奈的官員。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的霧霾就是人禍。

三十年的發展帶給國人的是鉅額的環保欠債,雖然霧霾使大家猛省,但是落實到個案許多仍是無動於衷。正如環保執法人員所講:我們該走的程序都已經走了,還是繼續這樣幹我們也沒有辦法。許多法律形同虛設,處罰很嚴厲但是執行卻是零。柴靜總結的一句話很到位:嚴厲執法90%的人會守法,有法不依會使90%的人違法。由此看來中國距離法制國家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壟斷又是一個人禍的原因,石油的壟斷造成了標準低,價格高。高清潔能源得不到開發和利用,以國家能源安全爲藉口,行壟斷之實。哪裏還有爲國爲民的精神,只認錢了。可能這也是能源界大批腐敗的根源吧。

懶政、惰政也是一種人禍,如此衆多的不合格的大貨車每天行駛在路上,既沒有人管也沒有人問。工廠做假那麼監管部門在幹嗎?問起來都說的條條是道,做起來都睜一眼閉一眼,或者互相推諉。假貨橫行,逼的好人也要做假,否則就無法生存。難道這不是惰政給我們造成的惡略後果嗎?限行、限號已經由一線城市向二線、三線城市推廣了都是打着環保的旗號。可是中國的微型汽車生產已經沒有了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耗油多排量大的豪車,既然是爲了環保,是爲了節約能源,爲什麼不去限制這些豪車的生產和銷售。

隨着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驚天的變化,“效益就是金錢”“一切向錢看”的口號毀掉了當下的中國。舉國上下一起向錢下手,各盡所能,不擇手段,透支了國家的未來。在霧霾籠罩的中國,空氣裏瀰漫着什麼味道?柴靜給出了明確的回答:“那就是錢的味道!”

穹頂之下觀後感3

一部讓我反反覆覆看了都不會覺得無味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第三次看,反而覺得越看越隱藏不住我內心的澎湃。

我腦海裏重複出現的是PM2.5,它不僅僅是那幾個字,它還是那一大堆的細小物品,它還是那令人擔憂和重視的PM2.5。因爲它的威力,孩子們被困在家裏看霧霾,人們出去被迫要帶上口罩,也許這時眼神就成爲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這時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煙囪冒出一陣陣的濃黑煙,倒過來看,那氣勢猶如瀑布在飛流;那黑色的江水猶如寫字時用的黑墨水,也許以後我們可以直接從江水那提取墨水。當看到整個北京變成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還以爲那是仙人隱居的地方,知道怎麼回事的人只能默默在感慨惆悵。《PM2.5》的那一動畫真是做得好,解釋出它是我們人類最強悍的敵人。看了之後,不禁讓人類覺得自己的可笑,我們總以爲自己可以操作地球的一切,可是還征服不了那麼細小的的東西,因爲那是我們一直都在製造它的出現。

“有發展,必有污染”,真的是這樣嗎?即使看到英國工業革命那時也發生了一場“環境”風暴。但試問一句,難道中國走完工業革命就不用花大量的資金去處理那些留下的“殘屍骸骨”嗎?何不一邊發展一邊環保,即使路要走久一點。記得柴靜問一位小朋友“你見過藍天白雲?”孩子可憐巴巴的回答“見過一點藍的”我只是覺得自己比那小孩幸運一點,起碼我見過藍天白雲。試想再過十幾年,小朋友的回答——只是搖頭,那真的是個可怕的地方。

當地球披上一層白紗,當人們眼前只有那一盞盞希望的燈。這時也只有那一點點的燈光爲我們引路,難道人們纔會在此時此刻去反思這個問題的根源?不,《穹頂之下》讓我們反思“環境”讓政府重視“環境”讓我有一個衝動的想法——以後要去拯救我們的環境,讓《穹頂之下》深埋藍天白雲之中。

穹頂之下觀後感4

“你見過星星嗎?”“沒有。”“你見過藍色的天嗎?”“見過藍一點兒的。”今天,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柴靜的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視頻中柴靜採訪一個三歲小女孩時,兩人的對話。和小女孩的聲音一起出現在視頻中的是一個灰濛濛的畫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圍,頭頂上方是一團團黑色煙霧狀的東西,和小女孩稚嫩、純淨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就是霾!前央視記者柴靜自費100萬,歷時一年,通過現場調研、查閱資料、走訪專家、對話官員、收集數據等途徑,終於拍攝了這樣一部100多分鐘的調查紀錄片,詳細地向我們解說了“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裏來,我們該怎麼辦”三大問題,層層深入,針針見血。看着那一組組數字、一張張圖片、一個個鏡頭……我的肺都幾乎不敢呼吸了!原來霧霾如此嚴重,原來霧霾與我們如此息息相關!通過這個視頻,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有關霧霾的知識,更喚醒我原來那種麻木的環保意識!正如柴靜最後說的那段話:“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

我們有責任向他們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樣可以是潔淨和美好的。”是的,我們有權利去享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光明;同時,我們更有責任去保護這個世界的潔淨和美好,責任與權利是相輔相成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與柴靜同行!平時上學,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來回;不是太冷或太熱的天氣,儘量不開空調;過年過節,不燃放煙花爆竹;看到污染環境的現象,要敢於制止或舉報……同時還要做好環保宣傳,告訴身邊的大人們:少開車,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樹;少浪費,減排放……雖然我們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盡一份應盡的責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蔘與,攜手共治,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從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員,人人都盡到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那麼我們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藍”,那個小女孩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

穹頂之下觀後感5

最近網絡上有一個視頻非常的紅,是一位辭職記者柴靜爲自己女兒做的環境調查,讓大家直觀的瞭解北京環境乃至中國環境。

20xx年,北京長時間出現霧霾。365天有175天被污染,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相當於一年的時間裏北京市民都在呼吸不衛生的空氣。大家都知道,隨着我國日益發達,人們從貧窮髮展成小康。對物質或說一切要求越來越高,工業化的工廠也逐漸增多,但有一種疾病正悄悄毀壞着我們的身體,沒錯,就是肺癌。而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便是霧霾。霧霾中的主要成分就是pm2.5,PM2.5中有15種致癌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北京霧霾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班的狀況。11至12月的時候,我們班有不少同學發燒、感冒、咳嗽、嘔吐。其中咳嗽最爲頻繁,在課上,常常聽到咳嗽聲,大家都抱怨道,咳得嗓子都疼了,現在我知道爲什麼了。

我們再看看第一條笑話,看視頻的時候我不由自主的想:人呼吸一分鐘壽命可能不止減短了60秒。這時,我不禁想,爲什麼政府不管呢?柴靜給出了答案:政府管不了,

尚未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面對現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也還不知怎麼管理。這就像第二個笑話:世界上最神祕的部門——有關部門。牽涉到太多的問題和各種複雜的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太多的壓力讓政府暫時無法無奈。之前,北京政府出錢資助困難工廠,扶持中小型企業,解決工人就業情況,但這些工廠大量排放黑煙,破壞環境。又有專家說,要想徹底改變環境,必須讓舊工廠消失,用新型的天然氣、石油作爲發熱發光的原料。會減少很多有害物質,讓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等等來自各方的各種聲音,至今也還沒有一個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權威的解決辦法。

當然,環境不能只靠政府,她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同呼吸共命運,作爲在這個地球上賴以生存的任一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好我們的環境。現在這個視頻讓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麼作爲小學生的我,我也在這裏呼籲解決霧霾,刻不容緩,我也要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爲環境建設爲呼吸一口新鮮空氣貢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讓我們共創美好環境,共同生活在藍天下。

穹頂之下觀後感6

20xx年新春伊始,隨着柴靜的《穹頂之下》風靡整個互聯網、朋友圈,引起前所未有的全民關注,其實環境保護和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穹頂”用大量的篇幅扒開了中國霧霾的真面目,也提到了發達國家在治理霧霾時用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特別是美國,不得不說,在環境保護工作的問題上,美國做得明顯優於其他國家,無論是研究深度還是教學質量,美國環境類專業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此,很多國內環境專業的學生都選擇去美國進修。

在北京,5月入夏早,臭氧多,霧霾重。當天氣又霧濛濛了,大街上會看到很多“蒙面大俠”出沒,霾,又來了,自從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對霾的認識更多,這種天氣,“出門還是不出門”成了他們最糾結的問題。老人,小孩,或者自由職業者可以選擇宅在家,關門關窗開淨化器,等霧霾散了再出去;可是上學族,上班族就沒那麼幸運了,霧霾再大,也不能不上班、上學啊,爲了防護霧霾,佩戴口罩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了。大家不要覺得戴口罩麻煩,看着很奇怪。你戴兩天口罩出去,回來就會發現濾芯全黑了。爲了健康,口罩一定要戴起來!

陽光、空氣、水、土壤、岩石、植物、動物……構成了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人類,也是環境中的部分,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這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可以說是飛速發展,但是人們卻忽略了對我們生存環境的保護,甚至是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會破壞大自然的生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仍然不管不顧。柴靜的《穹頂之下》被人們廣泛傳播,讓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環境的惡劣,在我們對大自然不斷的索取與破壞下現在它也開始回報我們了,面對這樣的現狀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政府部門更要加大力度整治環境,不要只爲了發展經濟而斷送了子孫後代的活路。

穹頂之下觀後感7

《穹頂之下》圍繞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它讓人們瞭解了中國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環境污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必將影響着我們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更是無從談起。除了對現在大氣環境的擔憂之外,感觸更多的是,柴靜直面問題的態度,這個大調查是她辭職後,以一個前調查記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認真,源自內心,觸發了萬千觀衆。

細想一下,柴靜從國家、企業、個人幾個層面揭示了環境污染的原因,並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才能保護我們的環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藍。然而,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這是一個大層面上的調控,我們能做的很少,但作爲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做的卻很多。就像紀錄片後面柴靜講的幾件事,碰到建築工地揚灰,我們可以跟老闆協商,讓他用網兜蓋起來;碰到餐館油煙太大,我們也可以建議老闆加裝吸油煙裝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時撥打12369。其實生活中我們能做的遠不止這些,譬如我們可以改變出行習慣,多坐公交少開車;節假日儘量不要燃放煙花、爆竹,選擇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儘量多種植一些樹木,增加綠化,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將爲整個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面對複雜多變的霧霾污染,也許柴靜一個宣傳片起不了什麼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作爲一個公衆人物還是一個母親,她的勇敢都值得我們敬佩。在以前,我們也許認爲霧霾只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天氣,不清楚他的破壞性,但是當有人站出來,理性的告訴了我們它的危害,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它,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就要改變以往的陋習,多爲環境保護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雖然我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爲這件事我能爲環境保護做了一點貢獻,那麼我們心裏就會踏實很多。如果我們能夠剋制自己,節制身邊人,人人蔘與保護環境,那麼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霧霾,神州大地自會山清水秀。

在人類與霧霾的鬥爭歷程中,穹頂之下不應該是柴靜一個人在戰鬥,我們13億人同呼吸,共命運,並肩作戰。

穹頂之下觀後感8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這麼活着。”

在我們措手不及時,霧霾如同洪水猛獸向我們襲來,擊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國,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問:“二十年間那片藍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雲又去哪了?”

我從來不曾想過冬天供暖的背後是一羣恐怖的顆粒物,不曾想過汽車行駛的背後一例是危險的污染,更不曾想過自由呼吸的背後是無數危險的因子,我也從來未曾想過“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種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進手術室的場景,他們一家人沒有吸菸史,卻仍在遭受着這樣的病痛,當顯式鏡中出現遍滿黑絲、黑斑的肺部,我不禁爲她心痛;一個小女孩孤獨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個鶯語花香的外界;那個六歲的山西女孩仰着無邪的臉回答:“沒有見過星星與白雲……”我曾以爲只有見到礦山的炸裂,只有見到冒着黑煙的煙囪纔算是污染,但事實卻是霧霾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吞噬着一個又一個人的生命與幸福。

那我們如何對待霧霾,創新無疑是一條必經的路。英國委員會大臣說過,政府將公平競爭的機會留給市場,市場自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因此他們使用了天然氣,這便是創新的力量。我們也不應當置身事外,環境的保護也依靠我們每一個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覺到腳踏實地,而不只是寄住在這個藍色的星球。

當我看見那終被網覆蓋起來的泥土,看見安裝了淨化處理裝置的餐館,看見了加油站的員工對器材進行更新,而不是說着“你只有義務,沒有權力”的話語的時候,我終究是對這一場曠日持久的環境保衛戰有着無限的信心與希望。我相信我們留給自己的子孫也不會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

那個小女孩在花盆裏養了一隻蝸牛,每天都對着它吹氣,你見到了嗎?它其實真在一步步地長大,就像我們憧憬着的美好未來正在向我們款款走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9

今天我看完了記者柴靜拍攝的關於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裏面詳細的分析了霧霾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能夠控制霧霾的產生,想要留住藍天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記者通過一個個事件,一串串數據深入淺出的告訴了我們霧霾帶給我們的身體多大的傷害,它的致癌率有多高,在這之前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看完這個視頻讓我沉默了許久,也讓我對這位身材嬌小,內心卻充滿着正能量的女人豎起了大拇指。

在調查視頻中我看到了我生活的城市—石家莊,20xx年污染天氣天數竟高達264天,一年365天,這是什麼比例?意味着我們一年中72%的時間生活在這樣的“毒氣”中,早上起牀我拉開窗簾看到的不是遠處的高樓大廈,不是遠處的大山,看到的只是顏色灰暗,雲裏霧裏的模糊世界,霧霾又來了,心想着這樣的天氣什麼時候能夠結束,緊接着我會翻看手機看看這幾天的什麼時候能夠颳風,等待着霧霾的結束,因爲如果盼着好天氣就只能靠風來結束。

視頻中記者採訪一個小女孩,你看到過白雲嗎?她回答:沒有,記者又問你看到過藍天嗎?她回答:只看過一點點藍色,看完這個小女孩的回答,我的心裏感到難過又惋惜,因爲我也有一個女兒,她今年才3歲,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將來生活的城市看不到藍天白雲,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每個家庭都有汽車,甚至幾輛,即使很近的路也得開車,這已經成了習慣,覺得不開車就出不了門,我想這就應該從我們這一代人,從現在開始,從自身做起,想要留住藍天,留住綠色家園,是時候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了,減少開車次數,多坐公共交通和地鐵,能拼車就拼車,保護我們生存環境。

節能減排。是我們一直以來號召的,也是今後發展的重點,雖然我們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是我們都是霧霾之下的一份子,我們之力雖微薄,但衆志成城,終會改變些。柴靜說,這是她和霧霾的私人恩怨,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和霧霾的恩怨,它已危及到了我們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危及到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這是一斗爭,是一場長期戰鬥,我們一定能戰勝,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做到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穹頂之下觀後感10

今日,教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柴靜的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視頻中柴靜採訪一個三歲小女孩時,兩人的對話。和小女孩的聲音一齊出此刻視頻中的是一個灰濛濛的畫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圍,頭頂上方是一團團黑色煙霧狀的東西,和小女孩稚嫩、純淨的聲音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那,就是霾!

前央視記者柴靜自費100萬,歷時一年,經過現場調研、查閱資料、走訪專家、對話官員、收集數據等途徑,最終拍攝了這樣一部100多分鐘的調查紀錄片,詳細地向我們解說了“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裏來,我們該怎樣辦”三大問題,層層深入,針針見血。看着那一組組數字、一張張圖片、一個個鏡頭……我的肺都幾乎不敢呼吸了!

原先霧霾如此嚴重,原先霧霾與我們如此息息相關!

經過這個視頻,不僅僅讓我瞭解了許多有關霧霾的知識,更喚醒我原先那種麻木的環保意識!

正如柴靜最終說的那段話:“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我們有職責向他們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樣能夠是潔淨和完美的。”是的,我們有權利去享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光明;同時,我們更有職責去保護這個世界的潔淨和完美,職責與權利是相輔相成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與柴靜同行!平時上學,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來回;不是太冷或太熱的天氣,儘量不開空調;過年過節,不燃放煙花爆竹;看到污染環境的現象,要敢於制止或舉報……同時還要做好環保宣傳,告訴身邊的大人們:少開車,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樹;少浪費,減排放……雖然我們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完全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盡一份應盡的職責,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蔘與,攜手共治,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從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員,人人都盡到自我應盡的一份職責,那麼我們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藍”,那個小女孩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

穹頂之下觀後感11

《穹頂之下》——我認識了柴靜,也知道了這霧濛濛的天空是什麼?當我看完這個關於霧霾紀錄片時,我的感觸很深。曾經的我一直以爲天空中那一層厚厚的灰色類似雲的東西叫霧,所以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有一段時間,我彷彿有些認爲這並不是霧,而是霧霾。我開始關注起來霧霾,我發現霧霾的天氣並不是只有幾天就會消失,而是長時間這樣。我慢慢地重視了自己的環保,也注意起了大家的環保。直到我看完了這部紀錄片,我才真正地去認識了霧霾。

霧霾,名副其實,就是霧和霾的總稱。但是霧和霾並不是用一種物質,它們的區別是很大的。霾,就是灰霾,也就是空氣中的一些灰塵,雜物混合在一起的渾濁現象。

當初我和柴靜都有這麼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裏來?我們應該怎麼辦?這三個問題之前困擾了我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我才解答了這些問題。

在紀錄片中,柴靜來到一個地方調查了一位小女孩,柴靜問她:“你見過夜晚上發亮的小星星嗎?”女孩搖着頭苦笑着說:“沒有見過。”“那你見過藍天嗎?”“見過幾次。”最後,柴靜問:“那你見過藍天上的白雲嗎?”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回答了柴靜的問題:“沒有見過。”那個時候,我的心有一瞬間被震撼住了。我驚訝極了!一個六歲的女孩怎麼會沒有見過白雲和星星呢?很快,我又爲她感到悲哀,看不到白雲,看不到星星,甚至看不到藍天,這樣的生活該如何想象,那兒的天氣和環保要有多差才能這樣。對於我來說,看到藍天、白雲是件簡單的事情,是的,環境在變得惡劣。我們雖然看得見藍天白雲,可是想要看到漫天的星星在夜空中閃耀着卻是件棘手的事情。

爲什麼會是這樣呢?是因爲現在大家的環保越來越差,反而工廠越來越多,排出的氣體大多是有毒氣體,這樣空氣質量也會嚴重下滑。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一擡頭便能看見湛藍的天空,一呼吸便能擁有最神清氣爽的空氣。可是光想有用嗎?我們得做出行動來,綠色環保出行,不亂扔垃圾,看見違法排放毒氣隨手撥打12369舉報。也許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會讓世界更加美麗、乾淨。容我們用雙手創造出一片藍天,同呼吸,共命運!

穹頂之下觀後感12

現在的天空中幾乎每天都會飄蕩着一層厚厚的灰濛濛的東西,當時人們覺得那是霧,而在以前人們對於天空上的”霧“人們已經不足爲奇了,可是人們知道霧霾是什麼嗎?在我看過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後,我纔對天空中的”霧“有了新的認識。

霧霾是什麼?在以前我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爲霧霾就是霧,這兩者之間只是有着字面上的差距,但基本意思彷彿沒有什麼極大差異。但是當我看個柴靜的紀錄片後才知道霧與霧霾之間可不是隻有”霾“這個字這麼簡單。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在水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氣溫接近零點,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如果這是霧,那霧霾是什麼呢?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爲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而我們人類便是造成這種天氣出現的罪魁禍首。

造成霧霾天氣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煤的使用。在我們國家,大多數地區使用的煤數量極多,在一個用煤極多的地區,那裏一年365天裏,幾乎每天都是灰濛濛的,那裏的小孩根本見不到藍天、白雲甚至是我們在夜晚一擡頭點映入眼簾的星星。在我們國家,用煤量極快,一些好煤被開採完了就用劣質煤,用劣質煤會大大增加天空中的污染物,現在在我們國家,褐煤便是最常用的一種煤,就算我們用劣質的煤,我們洗乾淨再用好不好?如果洗乾淨也可以減少一部分的污染物。

柴靜揹着一個測試PM2.5的測試儀,一天下來,那個PM2.5的測試儀中的膜盤已經成了黑魆魆的一片。所以我再次呼籲,我們是時候做些什麼了,就在此刻,我們做好該做的。多做與環保有關聯的事吧,讓我們的地球越變越好。

穹頂之下觀後感13

“在人們沒有發現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這是柴靜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對於霧霾簡介中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我進入了一個瞭解霧霾的世界。

對於霧霾一向是一無所知的我,這一次將它瞭解了個底朝天。

柴靜將兩個主要導致霧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禍首:煤礦和汽油。中國人自從進入銅器時代後對於煤的使用是日益頻繁,到了鐵器時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科技發達的此刻,煤,始終是人們賴以使用的礦物,然而好礦會越用越少,而劣質礦則會變得多了起來,對於劣質礦物人們採用洗煤的方式讓它們變得“乾淨”,但許多人都想跳過這個燒錢的過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導致燒出來的黑灰變得更多,當這些東西進入大氣,就成爲了霧霾的主材料。

當然汽油也是一個導致霧霾加強的主要原因。許多不達標的車在不安裝尾氣過濾器的情景下連夜奔馳,導致空氣被嚴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揮發,以及人們的過度用車讓霧霾變得如此囂張。

不僅僅如此許多工廠也以身試法,做許多法律上不允許的事,然而這一切是爲什麼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人類自我。

就拿煤礦的事來說,許多老闆爲了省錢而不洗煤,也爲更快的賺到錢,讓下一批煤儘快的給他賺錢,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質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許多礦廠老闆更是很多的將劣質的褐煤送到其他老闆手裏來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們自食其果的一個例子。

汽油也是一樣,任何一輛被查出超標的車都不願意裝處理器,都是一個理由:省錢。就爲了省錢所以買假車和國四的標來瞞天過海,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穹頂之下》所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東西。

“在空氣中我聞到了錢的味道。”這是柴靜在節目裏的一句原話,爲了錢中石化提高石油價格,降低排放標準;爲了錢煤礦廠老闆拒絕洗煤;爲了錢卡車司機拒絕裝過濾器;爲了錢那些造假車的人以身試法;爲了錢所有這些可是環境變化的人,最終拉着我們與他們一齊吃他們種下的苦果。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霧霾,而是自我。

穹頂之下觀後感14

昨天我們的班主任朱老師帶領我們看完了這部視頻《穹頂之下》。看完這部片子後,我相信全班同學肯定都會很震驚。從那一條條就算決定了要管理好霧霾,但一次都沒執行過的、透明的法律、從那些影片中展示出來的惡劣天氣、從那些頂着官職,卻從沒有對霧霾所行動的空頭官員來看,中國就算外表再強盛又怎樣,中心也是腐敗的,單單從治理霧霾這方面來看,中國就不行。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爲一個令中國人都絕望的名詞,它不單單是在傷害着我們的身體,也威脅着那些即將出生的孩子們。在“霧霾穹頂”下,柴靜作爲一個母親是恐懼而絕望的,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柴靜在片子自述,她製作這部視頻的初始動機是爲了給自己出生即患腫瘤的女兒追求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但是,她以個人身份,自己花費約100萬元,並耗時一年多製作這部專題片,完成的一是個對關係中國億萬孩子生存安全的環境問題調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難”,母親柴靜在片中表達的焦慮和渴求,是爲天下孩子,當然也是爲所有生存在這個“霧霾穹頂”下的全體中國人發出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柴靜作爲一個非霧霾研究的專業人員,爲了幫助觀衆解答“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不僅竭力收集相關資料、積極向國內外專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險充當在對人一體傷害極大的Pm2。5裏的實驗對象。這是柴靜作爲一箇中國人,爲了全國人們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現實中呢,劣質石油、煤炭、廢棄煙……這些被列爲中國成長的標杆,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污染着,正如紀錄片裏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裏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只要我們認知霧霾對人類的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爲減輕霧霾做貢獻。這就是母親柴靜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15

昨日我們的班主任朱教師帶領我們看完了這部視頻《穹頂之下》。看完這部片子後,我相信全班同學肯定都會很震驚。從那一條條就算決定了要管理好霧霾,但一次都沒執行過的、透明的法律、從那些影片中展示出來的惡劣天氣、從那些頂着官職,卻從沒有對霧霾所行動的空頭官員來看,中國就算外表再強盛又怎樣,中心也是腐敗的,單單從治理霧霾這方面來看,中國就不行。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爲一個令中國人都絕望的名詞,它不單單是在傷害着我們的身體,也威脅着那些即將出生的孩子們。在“霧霾穹頂”下,柴靜作爲一個母親是恐懼而絕望的,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期望自我的孩子健康成長。柴靜在片子自述,她製作這部視頻的初始動機是爲了給自我出生即患腫瘤的女兒追求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可是,她以個人身份,自我花費約xx0萬元,並耗時一年多製作這部專題片,完成的一是個對關係中國億萬孩子生存安全的環境問題調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難”,母親柴靜在片中表達的焦慮和渴求,是爲天下孩子,當然也是爲所有生存在這個“霧霾穹頂”下的全體中國人發出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柴靜作爲一個非霧霾研究的專業人員,爲了幫忙觀衆解答“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樣辦”,不僅僅竭力收集相關資料、進取向國內外專家求教,並且不惜冒險充當在對人體傷害極大的PM2.5裏的實驗對象。這是柴靜作爲一箇中國人,爲了全國人們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現實中呢,劣質石油、煤炭、廢棄煙……這些被列爲中國成長的標杆,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污染着,正如紀錄片裏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那裏邊必須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只要我們認知霧霾對人類的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爲減輕霧霾做貢獻。這就是母親柴靜真正要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