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篇1

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際,這部電影《辛亥革命》終於以影像史記替觀衆梳理清晰了關於辛亥革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即1911年到1912年舊曆辛亥年間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先與清廷、後與北洋袁世凱完整的鬥爭經過。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壯烈的出場,他留下的那篇著名的《與妻書》100年來一直被廣爲傳誦,我曾有幸見過這位福建青年的手書,筆跡神采飛揚之至。然而內容確實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與妻“吾至愛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複雜的感情,對妻子的深情、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的責任忍受着悲傷,忍受着無限的不捨,與愛妻永別,獻身於爲天下人謀永福的革命事業。其愛情之偉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優美的散文家書,情韻濃厚,內涵富澤,怎能令人不愴然涕下!

正如孫中山所說,參加黃花崗起義的盡是才華橫溢的中國少年英雄;電影至最後也落在林覺民夫人陳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輩們流血犧牲只爲換得下一代人能夠過上自由陽光的新生活,這是電影作品裏少有的能將大時代、大事件歸一爲小家庭、小悲歡的一部,也是意圖用百年前的這宗大事件感化當代人的一種努力。

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爲了孩子。

整部電影的起首,鑑湖女俠秋瑾毅然赴死的過程已經彰顯創作者的意圖,即想用樸實的生活道理概括那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革命歷程。

“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

“我的死是爲所有的孩子。”

她昂起頭,堅決地拒絕官吏的最後通牒,毅然決然走向刑場。沉重的枷鎖根本無力使她低頭,握緊的雙手決不會再向惡勢力鬆拳,黑壓壓的腳鏈拖在泥濘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卻是義無返顧的。囚鏈一環扣一環,扣得越緊,封建社會的愚昧愈發顯得深不可測。

兩邊站着的老百姓表情個個太過木訥,正如魯迅那篇《藥》裏夏瑜形象的一般。

“革命是爲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爲何物。”

捧着與兩個兒子的合照,流下兩行清淚不染灰塵。張口深深嘆息,這是母親對你們最後的鐘愛。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風,吹入你的夢;你,夜裏追着風。這目光熟悉又陌生,無懼、無畏,亦無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訥!中國人民正團結一心,腳踏實地的走在復興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見我們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當代學子,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沒書念,不愁沒有發展的前途。每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地迎風飄揚。我知道,革命前輩們,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靜祥和的藍天上愛撫的凝望着我們。我們,必將不辜負戰士們的流血犧牲,不辜負父母用勞動汗水的養育,不辜負共產黨正確的領導方針!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篇2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辛亥革命》。這是每個不瞭解《辛亥革命》意義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瞭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現在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曾經先輩們曾經爲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麼。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第一個問題:爲什麼要革命?爲什麼一個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爲什麼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爲什麼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孫中山在演講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爲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脫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武昌首義後,黎元洪指揮漢口炮臺兩炮轟走了蔭昌的軍艦,成爲袁世凱出山的導火索。袁世凱率領北洋軍順利攻克武昌後,停止了進攻,開始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尋找押注的機會。革命之火在軍事上完全可以被撲滅,但袁世凱太明白自己的命運,他不能再給滿清權貴一個兔死狗烹的機會。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讓這一思想開始中國人心中紮根。孫中山回國後,力排衆議,堅決提出要早定國體,即以民國、共和取代君主專制。當孫中山被17省代表選舉爲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孫中山指出,大總統的意義不在於誰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國幾千年專制君主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爲此,孫中山將民國大總統一職,作爲推動袁世凱造反的誘餌。《辛亥革命》還未所有的革命者,爲革命捐款、奉獻生命的所有人進行了感人的辯護: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爲孫中山遊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爲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爲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爲革命奉獻的精神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我們向他們致敬!

在中國,只有徹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專制,才能讓人民有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機會。這是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也是照亮中國未來的希望之光。我們身爲中華的兒女,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篇3

隨着時光的流逝,現在的我們雖然還對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們已經不能真正的感受到當初的隆隆戰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還有那些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今天我們一起從《辛亥革命》這部電影中重溫那場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見證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我在那鮮活的畫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經無數個爲了今天的中國而英勇奮鬥的情形。我也從電影裏,深刻的體會到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今天的我們是幸福的,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是踩在他們的身軀上過來的。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並激勵自己爲如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不斷奮鬥。

電影一開始就以秋瑾的犧牲拉開序幕,從第一個鏡頭就給我們一種沉重的畫面。然後就是1911年4月27日,黃興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起義隊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但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由此建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義中犧牲的起義軍則不止此數。這裏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裏放着的各種的“與妻書”、“絕命書”,他們是懷着一種怎麼的心情走的?安靜的畫面壓的我喘不過氣來,連哭都沒有勇氣。電影裏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覺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爲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點還是孫中山,他說:“我的手拿得起筆,拿得起手術刀,怎麼就拿不起槍呢?這朝廷不堪一擊,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孫中山先生,他無疑是偉大的,在中國最艱難的時候,他義無反顧的選擇爲了全中國人民而奮鬥,他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實現了“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的誓言。在他的領導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套用電影裏的一句話,“孫文,他是一個無私的人!”

國內武昌起義成功了,舉國震驚,消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和同盟會的成員歡心鼓舞。孫中山在危急關頭,認識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斷了他的經濟來源,他奔赴海外,力排衆議,最終說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持清廷。

而後,孫中山帶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國了,我還記得那個把所有華僑希望託付給孫先生的時候說:“我們這些代華僑,總是要落葉歸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們的家”、“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們幾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個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勢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就這這時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中山被推選爲首任大總統。在選舉的時候,荷馬裏說:“歷史,這就是歷史。我就坐在歷史的身邊,站在歷史的門外。”那我們呢,我們是站在歷史的長河裏,只能通過那些資料、影像來了解當時的情景。孫中山說不能再讓無辜的人民犧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讓位,由逼退清讓位的人,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袁世凱絕非善類,可是孫中山說,我們要建立的是一種制度,誰當大總統都是一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雖然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爲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在電影裏有一個鏡頭雖然細小卻很深刻,就是孫中山在國外的時候有個小女孩問他,在中國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腳很疼很疼啊!雖然只是這麼一句話,卻深深的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對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後,對中國的生活文化影響很深,“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我想我會深深的記住這一刻,我知道電影只是展現了當時革命的一個小小的一面,但已經足以教育我們新一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