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辛亥革命》有感500字(精選6篇)

觀《辛亥革命》有感500字(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辛亥革命》有感5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辛亥革命》有感500字(精選6篇)

  觀《辛亥革命》有感1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着多少中華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着枷鎖一步一步順着圍觀觀衆開闢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說:“我此蕃赴死,是爲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爲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縱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爲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爲回答革命爲何事,革命是爲給天下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爲革命。死並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我不由得感動,她是多麼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麼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後,無數革命烈士灑下了熱血,捨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爲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觀《辛亥革命》有感2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此刻的中國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這一刻,回顧百年前的先人爲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奮鬥與犧牲,仍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下。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在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人民不甘承受列強欺凌,幾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復興。歷史上,許多人爲這一目標進行多次嘗試,辛亥革命就是前人從事的努力。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爲儘管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爲中國的提高打開了閘門,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今日,社會上有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爲“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想以溫和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但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可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

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觀《辛亥革命》有感3

在沒有看《辛亥革命》電影之前,我對辛亥革命這段歷史是陌生的。這個國慶節,學校發了《辛亥革命》的電影票,心想:去看吧,約幾個同學一塊兒看多有意思啊,便決定去看看這部電影。

買了爆米花,走進電影院,找了最靠熒幕的位置,漫不經心的坐了下來,一點都沒有期盼的感覺,純屬的只爲了看看裏面的大牌演員而已。然而當耳邊響起戰士們衝鋒陷陣的吶喊聲,屏幕上是戰士們衝進殺敵的場景,那場景讓我看得十分痛心,同是中國人爲什麼要弄的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呢?還不是帝王專制下,朝廷腐敗,清政府的無能,唯帝國主義之命是從,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皇朝爲了得到四國銀行的資助,不惜出賣天朝的鐵路,更激起人民的不滿,我想我要是穿越到那時也會憤起反抗的。

黃崗起義、武昌起義……那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衝鋒陷陣,奉獻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無數革命先驅們歷經了多少次的血戰,最後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換來了嶄新的制度——共和體制。

想着我們此刻幸福的生活,若不是那些戰士,拋頭顱灑熱血,那麼這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樣的呢?會有我們新中國嗎?

辛亥革命,一段值得我們銘記的歷史。國慶節的上空飄揚着紅旗,那是革命的紅旗,。我們緬懷辛亥革命偉大曆程之時,要學習那些犧牲的戰士們不畏艱難的英勇氣概,學習孫中山、黃興等革命者的革命風範和革命精神,腳踏實際地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完美,更富強!

  觀《辛亥革命》有感4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題記。

一百年前的滿清,是一個目光短淺,用傲慢掩飾自私落弱的虛僞官員,對外奉承,對內進行種種殘酷壓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財,帝國主義在我國土地上蠻橫霸道,對中國的能源,經濟,文化進行侵略,水生火熱的同胞們無以聊生,國將不國,又何懼犧牲!

廣大人民爲了挽救清朝這一現狀,發動了多次起義;一些有主見,有良知的官員也組織了改革。可這些都由於國內官員,國外各國列強的阻止以失敗告終。但他們並未放棄,他們壓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國家,推翻清朝的統治。

《辛亥革命》以此爲始拉開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孫中山辭任臨時大總統,圍繞武昌起義的歷史畫卷。孫中山先生髮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賜予不僅爲中國證據開創新里程碑,也替中華民族翻開新頁。

對於當時的艱苦歲月,如今的我麼似乎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高科技,新產品,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便有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荒廢學業。你可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我們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那鮮紅的熱血換來的;你可明白,現在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提高水平,中國纔可在世界立足,不然,100年前的悲劇依然會在我們身上重演。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觀《辛亥革命》有感5

今天,我們五年級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我看了後心裏久久難以釋懷。

我們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回顧百年前爲我們現在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人,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與勇敢的犧牲。

開頭處,秋琺瑾就義前說:“我此赴死,是爲了革命。”這一番話,爲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

廣州起義,戰鬥激烈,起義失敗。七十二位烈士血染黃花崗。我的心緊張極了。這時,在海外的孫文遊說募捐,讓海外華僑同胞們爲起義的成功而募捐。

武昌隨即起義,在這場戰鬥中,戰士們個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勝利,但陣亡了四千多人······

孫文在海外阻撓了清王朝向四國銀行借款計劃,使清王朝更無能。孫文是從一位默默無聞爲人民服務的醫生,到迅速成長爲革命領袖,因爲他的無私,對人的守信。所以有着許多人寧願追隨他,也不願受清王朝的賄賂。

當孫文當上臨時大總統時,卻表示誰能推翻清王朝,他就讓位。看出他的無私,不光爲自己着想。最後讓位於袁世凱,看出他的守信,但這不能使中國富強。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我們國家,但是,有了辛亥革命,就等於掃除了兩千年的封建制度,爲我們後面的革命打下了基礎,爲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意義,是它推翻了清王朝,是它翻開了我們中國嶄新的一頁!

  觀《辛亥革命》有感6

《辛亥革命》這一電影是對歷史事件的紀念,通過熒幕上的歷史畫面,讓我們看到祖國發展的道路,通過了解歷史,認知歷史,以促進當代的發展。

《辛亥革命》是一場充滿荊棘的革命,在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描繪祖國的未來。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註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場空前的革命,孫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堅強意志,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電影中有許多細節描述,比如孫中山先生在國外與外國政府官員協談時的激烈爭論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戰衆人,在面對種種刁難與不理解的情緒下,孫中山先生絲毫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意志,這是鐵一般的意志!這是鐵一般的力量!正因爲孫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徹底的覺悟,在整個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後。

電影中還有那麼一幕,在孫中山先生與革命同志們討論臨時大總統的事宜的時候,有刺客槍擊。一陣慌亂後,刺客被抓,在審問刺客的過程中,刺客對孫中山是滿嘴的辱罵,黃興進來後說了一句:“他和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世界裏。”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在當時清政府的歷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場革命並不只是軍閥形式的佔領,一場完整意義上的革命,應該是深入羣衆的內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要播種革命的種子,而且還要讓其健康成長。所以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它不僅改變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場實質改變的革命。

時代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際,一旦其發展變成盲目的,脫離實際的,就需要勇於改變,將發展的方向標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給予了我們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歷史不會再重演,但歷史的規律是會再現的,我們要觀史而明智,把握歷史的發展規律,正確指導自我的發展,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