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

伴隨“雙減”政策的實施,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已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今天觀看學習了朱丹老師講述的《家庭教育的“三字經”》,感觸良多。教育與培養是彼此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父母的教與老師的教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爲人父母要承擔起三點使命——生育、養育、教育。生育是基礎,養育和教育父母是最好而且也是最難的使命。朱丹老師認爲養娃應從“三字”經——修、管、慈入手,填滿養成教育的整個空間。

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修,自己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纔會跟着自己學習,因此家長需要修好自身,爲孩子做好榜樣。同時,對孩子的希望要抱有平常心。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其次要管,管好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嚴是教育方法更是教育理念,但是管不是一味的嚴格,需要嚴寬相濟。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既要嚴管,也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深入孩子的內心。最後還要慈,比“管”更難拿捏的是“慈”,給孩子滿滿的愛,但是一定要有原則,不溺愛,要把握好度,以愛爲出發點,以慈滋養愛,培養孩子的能力。

培養一個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成長,家庭教育中最易做到的是付出金錢,最難做到的是花費心血,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是我們助力孩子成長的關鍵。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2

聽完兩位專家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爲父母同時又是教師,雙重身份的自己這些年見識了太多孩子的成長故事,家長的喜怒哀樂,孩子的悲憤交加,無不詮釋着人類最大的話題-愛與被愛!有愛才有成長,被愛才會進步!可是,如今的孩子,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就是愛,而是要陪伴他們一起成長,一定是高質量的陪伴,即尊重他們的人格獨立,引導他們的情感共鳴,支撐他們的精神需求。

這就要求我們做家長的要與時俱進,與孩子同行,不斷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家長要用正確的行爲去引領孩子,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去扶持孩子,還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指導孩子,做他們堅強的後盾,而不是簡單的`“供給者”。愛孩子,不要成爲他們的負擔,而要做他們成長路上的同路人,傾聽者,放低姿態,嚴慈相濟,尊重他們的合理發展,並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情感上的共情,才能讓孩子以一種輕鬆的狀態去成長。而身心健康地成長,纔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3

今天下午聽了教育專家朱丹老師的《家庭教育的“三字經”》講座,收穫滿滿。朱丹老師從父母的生育、養育、教育三項使命開始講述,他說到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古語既體現養育又有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雛形,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融合的開始,總結出養娃的“三字經”——“修”“管”“慈”。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修身是關鍵,做一個有大格局、懷平常心的父母,纔可能影響和培養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孩子;第二要有“嚴”的態度。衆多偉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告訴父母要培養孩子勤勉品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讓孩子明白“愛歸愛,管歸管,一碼歸一碼”;第三是要有“慈”的輸出,要區分寵愛,溺愛和慈愛的不同,在生活學習中要學會正確的輸出父母的慈愛,教育孩子學會自律自覺,而不是什麼都管或者什麼都不管。

作爲父母和教師兩個角色,家庭教育的講座既有助於家庭對孩子的管和愛,也讓我們教師正確處理與學生的衆多問題,更有利於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有的放矢!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4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支撐。好的家庭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期未來。

龐教授從心理健康特徵和壓力模型兩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成長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爲似乎已經長大但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體和心理保護;家庭要有強凝聚力,壓力與保護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對,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時,有值得嚮往、留戀的東西。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不可傳導焦慮情緒、孩子情感支持給予滿足、創造孩子需要安全環境。並提出了四種方法。

一、多陪伴,多理解;

二、多溝通,少說教;

三、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和讀物;

四、一起面對壓力。

綜上所述孩子學業壓力大,發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體驗。他們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諧家庭來面對將來不可預期。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5

2月xx日上午,新蔡縣人民檢察院幹警組成10個法治宣講小組,前往10所中學開展“護苗行動”、創建平安校園暨“開學第一課”集中宣講活動,對10000餘名未成年學生進行了法治教育。

活動中,幹警們爲同學們發放《未成年人保護法》《安全知識手冊》,用講解故事的形式爲同學們講解了什麼是法律、增強法治觀念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強自我保護,並結合近年來所辦未成年人案件,爲學生們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原因及預防措施,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告誡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自覺抵制社會上不良誘惑。

此外,幹警們結合校園欺凌案例,詳細地分析校園欺凌案件容易發生的地點、作案人的心理、手段等,教育學生思想上要樹立防範意識,要提高保護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女同學的自我保護,受到傷害及時向老師和父母反映,要敢於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宣講活動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爭先恐後地回答幹警提出的問題,現場氣氛熱烈,發言踊躍,不時引起陣陣掌聲。

今年,新蔡縣人民檢察院將持續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推進法治教育的常態”、全覆蓋,增強廣大青少年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6

今天看過科學家王元卓的講座,很感慨,現在社會很多家庭都認爲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搞好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長中承擔了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需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爲教育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講座中王元卓對國家針對教育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做了解讀,可見國家對於家庭監護人教育孩子的重視。王元卓並結合自身家庭教育的事例,介紹了他秉承“立德樹人”的家庭教育理念,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孩子養成優良品德,培養孩子們熱愛傳統文化和耕種勞動,通過科普手繪的方式爲孩子們提升科學素養,以及通過親子閱讀爲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增加孩子們“腹有詩書”的自信。相比較之下我在陪伴孩子的成長當中缺少了耐心和有效的正確引導,有時孩子就是面鏡子,能折射出家長的影子,家長的言行舉止,情緒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作爲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先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在陪伴孩子中共同成長。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優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是關鍵,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指導支持是保障。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同育人,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7

今天觀看了關於家庭對孩子價值觀的引領的公開課,受益匪淺。我最大的感受是家庭對一個人未來成長路上的價值追求和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父母的價值觀底色特別重要,父母內化的價值觀體現在行爲中,讓孩子去看到、聽到,這種潛移默化對孩子有深遠影響,所以父母也要不斷提升自我,向上向善,通過深層次交流幫助孩子理解正確價值觀的行爲特徵和情感特徵。老師舉了很多身邊的例子,比如袁隆平去世後,人民對於他的景仰和不捨,展現了信仰、奉獻、奮鬥這些價值觀在當下社會蔚然成風。比如五歲孩子對於奧特曼的癡迷,我們也可以通過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誰的行爲得到大家的擁護來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

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正確引導,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紅色價值觀念才能一代一代的延續。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8

關心和愛護小孩子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要愚昧盲目。教子與訓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孩子的嚴格是必須要的,然後理解和尊重孩子纔是真正的關愛孩子。對待孩子要在人格上達到平等,不能任何事情都以一種命令的方式與態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溝通與探討,從而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

對孩子的嚴:是嚴格要求,而不是過分的限制約束,要讓孩子在家裏有大小事情的參與權利,作爲家庭成員的重要組成成員,要讓孩子學會發表意見,培養思考的能力和方法,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父母從而得到更好的互動與交流。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愛的能力的堅實基礎,可以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從中體會父母的辛勞,孩子就更能從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提升。

作爲家長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孩子想要的,讓孩子能夠成爲一個對社會對家庭對國家有用的人。作爲家長要平等對待孩子,不能任何事情都代表孩子作決定,這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長應該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決定的時候與孩子共同探討,多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多瞭解孩子所需,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相信孩子,這樣孩子纔會真正體會到家長真正的愛,這也是孩子所想要的,而不是一味的責罵譴責。真正的愛孩子不是嘴上嘮叨着我愛你寶貝之類,而是你在幫助孩子過程中所體現的纔是真正愛的含義。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9

我有幸觀看了《家庭環境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聽了講座後,收穫很多。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應該爲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假如孩子在適當的讚揚中生活,他就能學會自尊;生活中充滿關懷,孩子心中自然會有愛;假如在平等中生活,他也就學會公道;不斷得到鼓勵,必然會建立自信;生活中缺乏愛,他也會冷漠;假如經常受到羞辱,他自然也就會卑微;若總是得到不恰當地誇獎,必將陷入忘乎所以的自負;耳旁聽到的總是埋怨,他也就會學會了責怪;常常遭到訓斥毆打的孩子,也會對人粗暴;常受到辱罵的孩子,難有文明的語言……著名作家羅蘭的一句話精闢的說明了環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她說: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的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她還說,形成一個孩子的人格與觀念的,決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或教師的言論,更是環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寸的風沙`每一同伴`每一點滴的生活瑣事和每一項課內或課外的活動。這些激情洋溢的話語無不說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源於孩子潛在的模仿意識與家長的榜樣作用,因此,家長的個人素質、行爲習慣等,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0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的確,面對家庭教育,我們每個家長都是參與者、體驗者、發生者、影響者和推動者。

確實是這樣,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格局決定着孩子的格局,孩子人生能夠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教育。父母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父母要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爲教育未成年人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父母給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氣,是給他一個溫暖的家,無論貧窮或是富有;是做情緒穩定的父母,欣賞他,鼓勵他,接納他,讓孩子擁有滿滿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無懼困難的勇氣。作爲新時代的父母,要不斷學習,在陪伴中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優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是關鍵,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指導支持是保障。我堅信,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同育人,

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1

通過觀看家庭教育講座第四期活動,我學習到了很多關於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知識。

家訓、家風、家學,包括孝、禮都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那麼具體什麼是家訓家風,我們又如何做到它們?

中國自古有着“禮儀之邦”的美稱,在古代每個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訓家風,在現代仍然會有在傳統家訓家風上建立的現代式家庭教育。家訓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的教誨,風氣習性。而傳統家庭教育是一個傳承,傳統,一個家庭歷經三代以上傳承下來的不朽家風家訓。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呢?首先要把傳承家風家訓作爲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次父母長輩要以身作則,爲子女後輩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後要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社會的大家庭中不斷深化我們的家風家訓。好家訓成就好家風,好家風成就好家庭!

踐行家風家訓是治家的尺子,爲人的本分,我們不但要繼承下來還要傳承下去,讓我們世世代代都在社會這片沃土上開出永不凋零的花。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2

常常聽到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懶呢?什麼都不幹!”孩子爲什麼懶?“別人家的孩子”爲什麼好?其實這個“懶”是我們做父母的培養出來的,當我們意識到孩子“懶”時,我們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最佳勞動教育時期。從小我們注重孩子的學習培養,注重孩子們的藝術培養,注重孩子們品德培養,卻忽略了孩子的勞動培養。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還小,大點了覺得孩子各項學習太忙,突然有一天,發現孩子在傢什麼都不幹,可以說連東西掉地上都可以繞着走,猛的發現,自己的教育缺失了最重要的一項“勞動教育——感恩教育”。沒有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孩子的責任感不強,對任何事情視而不見,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顯然這對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會帶來不良的影響。那麼發現孩子“懶”,就要抽掉孩子“懶”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裏的一份子。例如:家裏是否乾淨,是要大家共同打掃;一日三餐,一起努力會更加美味;一起晾曬衣服,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的家務太多了,要與孩子共同參與,而不是命令式的讓孩子去做這做那。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孩子眼裏有“活”了,不用你叫,可以主動幫忙做一些他們想得到、做得到的一些家務,從“無視”到“參與”再到“主動”。這意味着,孩子初步建立了責任感,有了勞動觀念,有了勞動習慣,懂得了感恩。勞動成果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快樂,從而鍛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3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課,“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父母任重道遠,只有自己不斷學習,瞭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保持情緒穩定,無條件的愛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走的更好,更遠。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家長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幫助其走適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他的隱私權,孩子的心底就會產生隔閡,儘管他沒有說出來。

有感於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我的孩子作息時間亂,主要是從小到大沒有做好榜樣。孩子閒時不能主動閱讀書本,更愛刷視頻,玩遊戲。這些大人眼裏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與孩子的關係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通過一朝一夕就能緩解。需要長期的陪伴,長期的探索。遇到問題,想辦法克服解決,與孩子一起約定規則,與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機、戒遊戲。一起看書、運動。做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4

家,是愛的港灣。無論孩子在外發生什麼,“家”應該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堡壘。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不一樣,現在的信息發展飛速,孩子們所接觸到的信息也是非常的龐大,很多時候有些信息是我們無法攔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的,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建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說自己已經花時間陪着孩子了,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親的一種有效的陪伴,而不只是陪着,這種陪伴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家長做好榜樣,才能給孩子打造好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孩子的內心更加堅強。

因此,家庭必須與學校攜手,共同承擔起維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15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生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身體素質,是良好教育的根本。作爲新時代的好少年,必須承擔起社會的重任,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學習的必要前提下,首先要保證身體的健康!

通過觀看這次教育講座,深知:運動是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精神娛樂的重要。

青少年愛玩是天性,學習是被動,爲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創造優質的學習態度,爲了讓同學們在枯燥的學習之外擁有更豐富的體育精神和課外生活,因此發展體育運動也變得十分重要了。

正如教育講座中所說的:同學們可以在體育運動中開發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創造和發現新的運動方式,這也是開發創造潛力和想象力的一種。而家庭運動習慣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教育觀,既可以強身健體,又爲孩子分散學習中的壓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論是學生還是大人來說,精神方面的需要要大於物質方面的需要,人們需要強身健體,更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則形成了一種全民家庭運動教育。它對孩子學習上壓力的分擔,也對大人工作辛苦的排泄都是一種不錯的調節。

所以,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生活,我們要不斷地發掘運動中的理念和從中獲得的道理,運用到學習中和生活中,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更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