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合1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20xx年開始寫影評,到現在七年了,影評草稿裏一直有三部電影的影評寫了改,改了些,總也寫不完。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多看一遍就越發覺得自己的文字評配不上這樣的電影。

真正好的電影都充滿寓意,人天生對充滿寓意的、對比鮮明的,對透過現實映襯未來或永恆的故事充滿敬意和嚮往。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大學一年級,我激動的像瑞德終於在太平洋的海邊見到安迪一樣,坐不住不停的思想,自由的人才會有這種興奮吧,一個越過邊界與老朋友握手的自由人,一個踏上了未知旅程的自由人。

最近一次看這部電影就是昨天,爲那位身在監獄的牧師和弟兄姐妹們禱告完,我就失眠了,不禁又打開了這部電影。看完我躺在牀上想,這世界上總有兩種人,一種忙着活,一種忙着死;一種人是石牆關不住的,他們心懷希望,這是任何人管不到的,是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希望,另一種人則認爲,有希望纔有危險,希望讓人掙扎,希望沒用,人最好承認現實、學會妥協。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令我痛苦的從來就不是苦難,而是我是否配得上這苦難。這話的意思是說,重點不在於受苦,而在於你是否知道自己是誰,你爲了什麼而受苦,而這一切是否值得呢?對於像安迪這樣的人來說,他們不怕受苦,他們怕不知道爲什麼受苦,他們怕因爲不敢受苦,而愧對內心的那份希望。

比生命可貴的可能是愛情,比愛情可貴的可能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貴的則是希望。安迪無法被打敗的祕訣,肖申克無法囚禁他的原因都在於此,誰能奪走安一個人內心自由的希望呢?

安迪蒙冤入獄,被判無期,被姐妹幫侵犯,時刻心驚膽戰;他被獄警威脅暴打,處處小心翼翼;他給州議會寫信,六年未得到回覆;他用一把100年也挖不出地道的小錐子每天鑿掘別人看不見的希望,有人攻擊他,他溫柔如羊;有人動搖他的希望,他勇敢如獅。

大家認爲安迪是徒勞,他應該妥協,他是以卵擊石,他是不識時務,安迪的處境和當下那些受苦的弟兄姐妹何其相似?任何人都可以欺負他們,但沒有人可以打敗他們;他們經歷屈辱,他們忍受屈辱;他們經歷失敗,他們不懼失敗;他們艱難的活在當下,內心卻平靜的忽略當下,因爲當下的一切都配不上他們內心所向往的那個未來,他們的心早已踏上旅途,迎着每天升起的陽光,越過邊界,像太平洋的海水一樣湛藍。

有希望不難,難的是希望被失望所籠罩後依然希望如初,甚至更加堅定;就像堅持真理不難,難的是當你面對9年牢獄之災、骨肉分離、失去自由時依然堅持真理。經受失望考驗的希望讓人感動,經受苦難錘鍊的信仰,讓真理更加顯明。

有些人身體不在監獄裏,內心卻一直被捆綁,有些人身體雖被囚禁,內心的自由卻一刻也沒失去過,肖申克換成成都市看守所,安迪變身我受逼迫的弟兄姐妹們,每個人都有一條各自通往自由的天路歷程,總有一天我們會爬過那條地道,穿過那500碼的臭水溝,雷聲隆隆,閃電交加,雨水打在臉上,我們自由的微笑,這感受心懷希望的人才值得擁有。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記得第一次觀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是在高三那年。偌大的籃球場內坐滿了或鬥志昂揚,或無精打采,或翹首以待的年輕人,倒也實是應景,高考這個壓在我們心頭的重擔,這把懸於我們頭頂的德謨克利斯之劍,又何嘗不是我們的心牆,不是讓我們日漸習慣、逐漸依賴的肖申克監獄高牆呢。但所幸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並非那樣不堪,而我們的自由也未曾遠離。

相較之下,主人公的遭遇便坎坷曲折得多。也正是在他悲慘經歷的映襯之下,自由顯得更爲可貴,希望的謳歌也更爲振聾發聵。如果說主人公入獄是制度的錯漏與黑暗,那麼他的出逃則是對體制化的一種赤裸打擊,是在絕望中叢生出的希望,一抹耀眼的光亮,足以解放被囚禁的靈魂。安迪的卓然,正是體現於此,在無盡黑暗將其籠罩並緊緊包裹的時候,光明和希望卻從未從他心頭逝去,自由的渴望在他的腦海中縈繞。

也許真像瑞德所說,希望是個可怕的東西,尤其對他們來說,對監獄內的每個無罪的囚犯來說。他們不是死囚,所以他們必須拋棄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終身監禁讓他們永遠也只能生活在這四面高牆之內。從一開始對高牆的恐懼到逐漸的適應,以及最後形成了對高牆的依賴,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逐漸摒棄希望的過程。沒有希望,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在這裏面活着,一直到死去。但直到安迪的出現,直到另一種全新的心態在他們的面前展現,一切曾經的自欺欺人、曾經的麻木不仁彷彿都在一瞬被攻破,要麼忙着生存,要麼忙着死去,對自由的渴望和那從未熄滅的希望都在這簡短有力的話語中得以體現。

說到轉變,電影中瑞德關於自由的生動描述,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着不說爲妙。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着翅膀來到我們的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這樸素而又動人的話語用一種直白的語調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自由的美好,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安迪對自由的強烈情感,對周圍人的思維影響。當他曾經以爲可以用一種光明正大方式得到他自由的想法被無情扼殺,當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皆以失敗告終之後,我以爲他會成爲另一個駱駝祥子,成爲麻木大衆的一員,但他沒有,他從未失掉他所擁有的希望之光,哪怕前途再爲黑暗,哪怕過程再爲艱險,希望從未遠去。

正如影片中所說的,希望是件美麗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相信希望之光永駐。耐心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光輝,找尋屬於每個人的專屬自由,這或許就是救贖的真諦,是我們永恆追尋的東西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乍看影片,以我此刻不成熟的看法,我認爲這只是一場杯具,一次冤案,一次花費了一生的代價,用去了無數次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用時間,用着可能創造無數未知時間去救贖,去贖罪,我想,若是我,我是承擔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的時間。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到一個完全沒有自由的囚犯,開始我猜想,或許是瑞德說的體制問題。他被誣陷爲殺妻的兇手,一個前途無限的身份,轉眼到了暗無天日的境界。起初我的想法與瑞德是不謀而合的,安迪他必須會是最難忍受監獄第一晚的那個人。然而,瑞德輸了,我也輸了,輸得很徹底。他不僅僅不是最初的那個人,而是最有期望的那個。他的精神來自何方,起初我是很難知曉他的期望,直到影片漸漸結束,直到結局慢慢到來。

十七年,以我此刻的年齡也僅僅是經歷過如此。而其中,我自以爲我已經經歷了很多。可是影片只是給了一個紅章,一個瑞德申請假釋駁回的紅章,不知來自何方的勇氣和堅強,不知從哪裏到來的期望。用二十年的時光在監獄刻棋子,辦圖書館,甚至洗錢,用二十年堅持挖出的一條瑞德認爲六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短短隧道。

我被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圍牆隔開了目光,隔開了一切漫漫無期的歲月,寂寞無望的日子,精神一點一點被磨蝕,心靈逐漸被扭曲,明白自我已經感覺不到麻木。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欣賞司馬遷的,他忍受了精神上的殘酷折磨,但仍寫出了創世佳作《史記》,其實安迪也一樣。

“哀大莫過於心死”。所謂的“期望”“信念”已經聯同他們的肉體一齊禁錮起來。生活就像一杯加了奶的咖啡,你永遠不會猜出你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有時會有苦澀但仔細品味仍會有絲香甜。當一片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圓舞曲,因爲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咖啡永遠是可口的。僅有《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一刻,所以的犯人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世俗的氣息,帶着自由的感覺,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痛的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或許這片刻的清醒,剎那的釋放,將帶來更沉重的壓抑,就如揭開傷口上的血痂。

很多時候,我是不怎樣愛看電影的,因爲我覺得電影讓人不像人了,幾十年的光陰,只是兩個小時而已,每一個十年只是換來一個紅章。我其實是害怕這種生活的,而也是這兩個小時,這些略微的苦難,讓我怎樣都不願意堅持下去,何況安迪他們應對的是真實的二十年。沒有自由,掩蓋着期望,前方似乎沒有多大的盼頭,我很難想象這種比貧苦、挫折更深沉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我,不放棄期望,即使看不清未來的路在何方,也要勇敢的走下去,耐心的等待生命中屬於自我的期望,等待生命中屬於自我的輝煌。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老布到此一遊”

西裝革履,神情肅穆,雕刻的手微微發抖。

這位在監獄裏面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一旦離開肖申克監獄這個籠子,竟然沒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選擇了死亡。自由,現實的社會,對他而言,竟然似沒有圍牆的監獄,比有圍牆的監獄還要可怕。半夜驚醒,因爲恐懼而睡不着。沒有人引導,沒有同類,無法適應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裏蹣跚地爲貨物裝袋,滿臉的每一條皺紋都帶着惶恐,都在絕望地下沉。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孤獨勝過肖申克監獄裏的小格子。唯一的願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鳥兒是否會回來看一看這位孤單的老人一眼。

這是社會懲治罪犯的目的麼?多年前,或者他曾經十惡不赦,然而幾十年後,他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認識之間相差了幾十年的社會,看到對他而言奇形怪狀的新科技,無所適從。這是時候,你是否想過走進銀幕,安慰這個老人?他不是跟我們的爺爺一般年紀麼?他已經沒有危害社會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贖》被阿迪的個人的英雄主義所傾倒,當然,我也會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力量。事實上,教室裏有第一排,也有最後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會有偉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動歷史的前進,也有人拉歷史的後腿。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整體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傾慕偉人。畢竟,偉人是少數中的少數,英雄也一樣。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個英雄事實上是不現實的,你願意成全他人麼?所以不如讓大家都努力前進。

所以我願意相信導演是在用講述英雄主義的手法來提倡人文關懷。雖然他說“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爲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但是這樣的鳥是不多的。這個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贖》,當然你可以說還有《越獄》。不錯,“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Michael在實踐這句話的同時,也表明了一種態度,他們都是爲了無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沒有冤案,他們也就不會出現。是因爲社會沒有關注這個方面,所以他們纔會浮出水面。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樣,也沒有無緣無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會永遠緬懷老布出監的憂傷和孤獨,那是被忽略的一個羣體的無聲的抗掙。阿瑞和老布以同樣的孤獨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這是希望所迸發的力量。安迪與其說是一個引導的聖者,不如說是一種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種頑強自救的態度,一種抗爭意識。我們不願意讓導演創造的這種“奇蹟”成爲“ 曇花一現”的絕響,所以,影片流傳幾十年。每個人都感受到影片帶給人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願意。

影片結尾出現的大片藍藍的海水,與監獄的壓抑成鮮明的對比,那是我所見過的最耀眼最舒暢的藍色,那是自由的顏色。當你跨越你所認爲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擁有你生命中繁華盛開的美景。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內容簡介:年輕的銀行家安迪陰差陽錯地被錯判殺害自己的妻子,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然而在肖申克的數十年裏他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最後用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一條通道成功逃脫,獲得了屬於自己的自由生活。

行在校園裏,隨鈴聲起落,人流熙攘而又復寥廓。偶爾擡頭仰望天空,不經意間就被飛鳥帶遠了思緒。人生就像是被隨手拋擲空中的硬幣,總是在不經意間反轉。前一刻你還在朝五晚九的高三奮鬥,下一刻你就在朝九晚五的大學彷徨;前一刻你還是光鮮體面的經紀人,下一刻你就成爲身陷囹圄的囚徒。命運總是在我們措不及防的時刻,破門而入。而我們就像是還未補好脂粉的演員,被粗魯的推向前臺,迎接疾風驟雨,或者和風旭日。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永遠無法預知什麼會在命運的前站等待着我們。

我常想肖申克不只是存在於虛幻小說中的一所監獄,我們心中亦有囚籠。每當日曆撕下舊的一頁,開始一段新的時光,總有那麼一幢巍峨的大廈在心中悄然構建。而現實摧毀它的方式從來不需要多麼猛烈,只需要用和風細雨慢慢侵蝕它,消磨它。於一次不經意的曠課間,於一次不經意的嗜睡間,於一次不經意的放縱間,生活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而我們也漸漸地熟悉了這種生活,理想於我們只剩下麻木。恰如溫水中慢慢煮熟的青蛙,失去了縱身一躍逃出生天勇氣。“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或許直到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才恍然發現光陰躑躅,我們已黯然老去。時間只有在慢慢積累起來之後,才讓人察覺它的強大與不可抗拒,歲月是把殺豬刀。

我相信再華麗的人生也總是要經歷那麼一段黑夜裏的行程,就像是囚禁在肖申克監獄一般,充斥着黑暗骯髒,被踐踏的尊嚴,以及一望無盡的絕望。或許只有當真實觸碰到牢籠的冰冷堅固時,才恍然醒悟自己在現實的鐵壁銅牆下是如此的脆弱無力,才發現“扼住命運的咽喉”是如此的明晃刺眼。現實於我們的幼稚天時常就是一種肆意的嘲諷。

小學,中學,大學每當一段時光逝去,站在時間節點上的我們總是心懷感慨,爲虛度的光陰唏噓不已,卻忽略了自己正處在一段不可再來的時間裏。行在大學,縱是迷茫與困惑常伴,卻不應因此而頹廢而墮落而不知所措,年輕的生命,不羈的胸膛,自是應該奮發應該向上應該朝氣蓬勃。我們要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英雄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着隊伍走向勝利“大多數時候我們隊伍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要帶領自己尋找方向,衝出黑暗,而那微光就是對生命的執着,對希望的信仰。

生活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然而面對生活的態度卻是他人左右不了的。人生裏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處,而是你正面朝何方。只要心懷希望,面朝大海就會春暖花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影片色調大部分時間陰暗、冷峻、壓抑,在影片片尾卻開始越來越明快鮮豔,最後更是碧海、藍天,沙灘上兩位相處19年的老友重逢,畫面上的鮮豔明快的顏色彷彿都要從銀幕上噴射而出。在此結束,肯定了對人性的救贖,對自由的追求,對希望的珍視。

《肖》以瑞德,這樣一個既是局中人,又是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這樣一個救贖的故事,讓人既能客觀看待,加以分析,又可以主觀投入,感同身受。

影片在鏡頭處理上非常熟練老道。大量運用景深鏡頭,賦予深刻寓意,加強效果表達。例如安迪終於逃離監獄,跑到了小水潭。鏡頭後景是監獄,被雷電黑暗籠罩,象徵着邪惡,對人性的壓迫。鏡頭背景是一個雷電交加的小水潭,大雨滂沱,以此襯托出雷電交加的苦熬19年的安迪,一朝出獄,得到自由的狂喜、極度激動和興奮。另外一個景深鏡頭是安迪飛奔,前景的一排樹枝快速地掠過,這個鏡頭很好的表達出安迪越獄後終獲自由的狂喜心情。其實在前景佈置樹枝的手法是很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在許多影片中看到。還有的是用木箱代替樹枝,比如槍戰片、武俠片。

還有一個鏡頭,安迪進入獄房時導演給了一個安迪擡頭看天空的主觀鏡頭,藍天和黑暗涇渭分明,以顯示監獄的黑暗對人性的壓抑。

還有一個場景,男青年小偷被槍殺那場戲。獄官從黑暗中出來槍殺他,隨後又隱入黑暗,象徵獄官們的邪惡黑暗。而唯一一處光源來自上方的小燈,燈光照在血泊中的男青年上,昏黃微弱,寓意光明被邪惡黑暗壓制,無力而軟弱。

導演的蒙太奇功力也是爐火純青。在影片開頭,導演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一邊是安迪妻子與情人激情火熱的鏡頭,配合着粗大的喘氣聲。一邊是安迪無精打采得悶着酒,只有酒水流動和裝槍的單調刺耳的聲音。這既是平行蒙太奇又是對比蒙太奇,將安迪面對妻子的背叛的悲痛淋漓盡致得表現出來。這還沒完,接着導演插入第三條平行線索,安迪在法庭被控方律師指責,在一 、二條平行線索中插入控方律師的話外音,音畫雙軌,這樣不僅表現了安迪在當時時空的灰冷心情,也表現出安迪在法庭上百口難辯的窘境。實在是大師手筆。

導演還在多處運用了重複蒙太奇,來暗示人物命運,顯示人物心理的變化。典型的,是將老頭子和瑞德分別出獄的重複蒙太奇。鏡頭處理上,老頭子出獄時,有一個景深鏡頭,後景是肖申克監獄,這個鏡頭象徵着老頭子的心還在裏面,他屬於那裏,暗示老頭子前景暗淡。當瑞德出獄時,導演沒有再給出肖申克監獄一個鏡頭,相反,給出了監獄對面的景物。這反映出瑞德心態比老頭子積極,暗示瑞德的未來的光明的。

還有一個重複蒙太奇是瑞德的3次審覈的,這個主要反映了瑞德心態的變化,就不再贅述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一個時髦,過上一把癮,就永遠過去了。但是確實有些電影是可以沉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爲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爲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爲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麼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敘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爲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製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爲它實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麼多殘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記憶。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爲獄友們贏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爲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你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裏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你就明白了:爲什麼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爲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

我一向不怎麼太喜歡看美國電影,因爲很多時候我聽不太懂,對那些美國叔叔也臉盲的很,覺得他們都長一個樣。隱約中記得還在上高中的時候聽班裏有人提過這部電影,英語老師也推薦我們看過。可我卻一直推遲到現在纔看,看完之後,真的十分震驚,非常佩服男主的毅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覺得很有必要來寫一寫觀後感。

個人覺得安迪是一個很可悲的人物,準確的說肖申克監獄裏的每個犯人都很可悲,因爲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人犯罪,不是被污衊的就是被律師害的。可是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的,安迪是一個有名的銀行家,是有知識的文化人,他憑藉自己的頭腦幫獄長獲得了一大筆錢,以至於三姐妹再欺負安迪的時候,獄長把他們揍進了醫院,從此三姐妹再也沒站起來過。他不僅僅只幫助過獄長一人,監獄裏的每個人都受過安迪的恩惠。他幫典獄長洗錢,讓典獄長獲得的黑錢變白,以至於有人告訴典獄長安迪不是殺人兇手時,典獄長爲了繼續讓安迪幫自己洗錢,他把那個人殺人滅口了。真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啊。爲了獲得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利益高於一切,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安迪進入監獄的第一刻起,就想着怎麼逃出去,因爲他知道一輩子關在監獄裏人生就完了,他對外面的世界嚮往,以至於他向red要了一把小鋤頭,red說你要用這個挖洞,怎麼也得挖600年吧,然而安迪每天都挖,他從沒放棄,終於,別人以爲要用600年才挖的通的道,安迪用了19年就挖完了!其實生活中很多我們不敢想,在想之前就否定自己的事情,然而總有小部分人,敢想敢做,一直堅持,從不放棄。就是這來人,他們最後成功了!當哦們認準一件事時,做就完了,別放棄,要有自己的固執,總有一天,我們會有所收穫的。

老布出獄時給我的感觸也很深,他在監獄待了一輩子,已經被體制化了。監獄外的一切他都很陌生,出獄之後他反而不那麼自由,因爲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所以最後,他自殺了。其實真的很可悲,當我們被體制化的時候,我們的神經會麻痹,我們會停止思考,我們會忘記反抗,以至於最後會忘記我們存在的意義。很多企業的員工們就是這樣,他們被體制化,只是企業的一個螺絲釘而已,每天重複着簡單的工作,不用動腦,用時間填充着時間。這就是被體制化的悲哀。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持思考,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

很多東西是可以被別人拿走的,比如金錢等一切身外之物。但是知識是自己的,頭腦是自己的。別人怎樣都偷不掉的。還有希望。希望,聽着就是很光明的詞。很多時候我們失意,覺得快挺不住的時候,看不到光明的時候,希望會指引我們。無論何時,都要有希望。這是個美好的詞。安迪給了red希望,以至於他出獄時和老布有着截然不同的結果。red也過不下去外面的生活,但他去找了安迪,這就是希望。安迪救贖了自己和red,不得不說,他很偉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9

最近的熱點問題全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信大家都在持續關注,所以我們聊聊其他的吧,這個問題不再多說。年後和高中好友聊天,無意中談到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空閒中把這部電影看完。《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極高,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下面就個人這部電影談談觀後感。

電影以旁觀者瑞德的視角描述在監獄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主角安迪,無罪卻被判刑謀殺的罪名,最終無法證明自身清白而進監獄。入獄第一天(1948年),典獄長就說過“把你們的精神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身體交給我”,那一刻他沒有崩潰,人羣中顯得尤其地沉着冷靜。剛進監獄時安迪看起來很冷酷,喜歡獨來獨往,表情也不多。第一次主動和瑞德說話是想讓他幫他弄一把錘子,因爲在監獄裏瑞德似乎什麼都能弄到:口香糖,香菸。

入獄三年來被“三姊妹”施暴,從未屈服,後來“三姊妹”被以惡制惡。慢慢的,安迪憑藉自己出衆的才華,沉穩的性格和樂觀的態度讓獄友們能在廣場上聽到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可以在老師的教導下進行考試,可以在屋頂上喝着啤酒幹着活,這些時刻都讓他們重溫着作爲一個社會人的自由身份。

這位青年才俊利用自己銀行家理財服務的學識和智慧,幫助改造圖書館,大大改善監獄環境,得到監獄管理員的賞識,爲典獄長提供免費理財服務。在監獄呆了五十年的老布出獄後因不能適應世界的改變而上吊自殺。正如瑞德所說:“開始,你恨他們,接着,你適應了他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他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偶然間,新獄友湯米能夠證明自己無罪,他要求重審案子。爲了讓他留在監獄幫典獄長逃稅、洗錢,典獄長拒絕了他重新審判的要求,並殺了湯米。他激動之下惹怒了典獄長,爲此關了兩個月的禁閉。“我的人生,這是我的人生,你難道不懂嗎?”他在反抗,渴望離開這個應該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可沒人理他。最終他不得不逃離肖申克監獄。

安迪有着強大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和對自由的無限嚮往。此前,他憑藉一把錘子用17年(1949—1966)的時間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比基尼女郎海報後的牆壁中鑿出了一條隧道,於1975年逃出肖申克監獄,重獲了自由,當天晚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是聖經的原文,也是他越獄前最後的留言。越獄後他舉報了監獄的典獄長。和老布一樣,他的好友瑞德被釋放後因監獄的“體制化”而不能適應外面的世界。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就是遵守約定,找到答應幫安迪尋找到盒子。收到安迪放在盒子裏的信後繼續行走到太平洋邊找到了安迪,和安迪在海邊走過餘生。

安迪並沒有開槍殺死妻子,但他認爲是他的脾氣害死了妻子,他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救贖了自己的罪惡的靈魂,而他只是被捲入了龍捲風中。他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而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自由,是有希望的自由。“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電影最終以蔚藍的大海爲結尾,象徵着嚮往中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寫些什麼,也許是折服於主人公安迪的聰慧,也許是感慨於他的堅持,也許僅僅是想寫些什麼而給自己找的藉口罷了,不管是哪種理由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我。

電影中一共出現兩派人物:以安迪爲代表的囚犯和以諾頓爲代表的掌權派。兩者有利益的交疊也有地位角色的衝突。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僅從兩派代表人物自身特點來說,就存在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從安迪的個人品質來說,在許多方面他的行爲都堪稱典範:無論是剛入獄時面對不公的命運時候的理智,還是和獄警哈德利打交道時的冷靜,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騷擾時的勇敢的反抗,還是爲達目的堅持不懈的那種自信……不可否認他所作的一切極其平常,但正是彼時彼刻的這種從容豁達真地打動了我。設身處地的考慮他所面對的一切,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和他一樣好。他爲目標而癡狂,爲理想而奮鬥,用執著的奮鬥續寫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質也不可否認,他作爲故事的講述者,安迪的朋友,一個在監獄裏能夠得到違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慮他的個人歷史(謀殺犯),不考慮他所處的具體環境(監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兩個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純樸,善良。

說起掌權派的代表人物:獄警哈德利和典獄長諾頓。前者象徵冷漠,暴力,和絕對的服從。是統治者的冷血工具。後者象徵貪婪,自私,和殘暴。是邪惡的化身。地位的相對優越讓他們習慣於用武力壓制一切,掌握一切。

從安迪入獄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權都已不復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沒有理由的責打,吃掉難以下嚥的飯菜,進行簡單的重複的洗衣工作,體會單調乏味足以讓人窒息的禁閉……

掌權者披着一幅仁慈的僞裝,卻肆意的踐踏着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爲獲罪而入獄,卻表現出善良的本性,掌權者身爲官吏卻毫無憐憫之心,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對當時的現實反思。也許影片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地位的衝突和角色行爲的衝突來對現實社會進行強烈批判。我記得安迪的一句臺詞:“我在外邊心直口快做一個正直的人,而在裏面我卻不得不做一個壞蛋。”這句臺詞不僅是主人公對現實強烈不滿的表現,更是對現實無情的諷刺。

也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也許監獄的確如此真實,也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正在重複着這種不公。但所有的一切僅僅只存在於假設之中,現實的所有也因爲假設的存在而把真相隱藏。只給我們一個“或許是真”的假象,讓我們猜測,讓我們想象讓我們體會那更深層的含義……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1

“救贖”在我眼裏一直以爲是不好的人才需要做的事。直到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才明白“救贖”這兩個字沒有字面上那麼簡單。

電影講了男主人公安迪,被陷害殺了妻子,進了一所名叫肖申克的監獄。在監獄裏,他結識了一羣朋友,和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摯友——瑞德。他通過瑞德得到了一把小錘子和一幅畫,還在監獄裏擴建了圖書館,甚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逃稅,洗黑錢。

“布魯克沒瘋,他只是體制化了”影片放到這兒我開始可憐布魯克。我一開始有點不明白他明明可以出獄了,爲什麼還要拿刀子架在赫伍的脖子上?後來我才明白布魯克在監獄已經呆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在監獄裏的生活,該睡覺時就睡覺,該吃飯時就吃飯,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可到了外面就不同了。他變得不會生活,如果說肖申克是個“井”,他就是那隻坐井觀天看了50年的“老青蛙”。

這有點如同我們當下的處境。因爲新冠肺炎而被困在家裏的我們,2月9號本來是開學的日子,可是因爲它我們只能呆在家裏。呆在家裏的我很不習慣!平時在學校,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吃飯,都是規劃好的。但在家裏,我像布魯克做超市店員一樣,變得很混亂,有時會記不清哪樣東西做了,哪樣東西沒有做。自己不會合理有序分配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時而睡懶覺,時而偷懶症“上頭”。師傅領進門,我被死死地卡在了“學習”的門外,怎麼也闖不進去,猶如布魯克融入不了現實。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也被體制化了,他們一開始也會有夢想,也曾追求過。漸漸地,他們學會了妥協,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活成了自己曾經覺得可笑的模樣。

沉默是金,有的“愛”靜寂無聲,卻閃閃發光。安迪對瑞德說:“我太太說我是一個很難理解的人,其實我是多麼愛她呀,只是我不會表達。”安迪其實很愛他的妻子,他希望他的妻子過的很好很幸福。於是,他努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影片中的安迪與我的爸爸有許多相似之處。他每天天剛亮,就起牀,等我下樓時,已經看不見爸爸的身影。爸爸與我也少有溝通,爸爸不太能理解我。因此,我一直埋怨爸爸陪伴我的時間太少。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我才知道有些愛雖然不常掛在嘴邊,但早就埋在彼此心底。我的爸爸不善言辭,不愛說話。他唯一擅長和堅守的,或許就是:努力工作,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有些鳥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爲他們的羽毛太過豐潤了,當他們飛起來的時候,你會由衷地爲他們高興,因爲覺得如果把它們關起來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

有時彼此依賴,相互羈絆的愛,是不是也會成爲一種“束縛”?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2

如果你被陷害入獄,你會怎麼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奮起抗爭,還是逃離監獄?在刑事監獄裏,有一個被冤枉的人,一顆不屈的心和一顆聰明的心,最終打開了通向自由的一個洞。

這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銀行家安迪被誹謗並殺害了他不忠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他被判終身監禁,並進入肖申克監獄——號,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地方。在這裏,他受到了無情的虐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智慧對付警察和典獄長。經過20年的挖掘,他終於在一個雷雨之夜沿着挖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有些鳥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裏,因爲它們的每一根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芒當瑞德看到安迪試圖越獄時,不禁有這樣的感覺。爲了獲得自由,安迪每天都準備着詳細而龐大的逃跑計劃。爲了不被警察騷擾,他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向警察提供建議,併爲腐敗的典獄長洗錢。他從“無所不能”的瑞德那裏買了一把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爲他需要“600年才能把它挖出來”,但安迪不這麼認爲。與此同時,他還爲出獄後的生活制定了計劃,利用他的“職位”寄信和僞造身份。通過20年來每天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設法逃脫了。這是多麼堅強的毅力和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有句諺語:“只有強者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偉人才能拯救他人。”在黑暗的監獄裏,安迪不僅在救贖自己,他也在救贖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說,“除了我自己,這個監獄裏沒有罪犯。”但在長期的接觸中,安迪知道自己是個好人,並在計劃逃跑的過程中幫助了瑞德。在他們的談話中,安迪認爲他想追求自由,渴望牆外的世界,而瑞德認爲這是一個寓言。通過喬治·布什的死亡,他講述了制度化的恐怖。他只想安靜地在監獄裏度過一生。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可能會步喬治·布什的後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並向他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和美麗。最終,在安迪越獄後,他用他發自內心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40年的監獄生活。

安迪出獄後,他給瑞德留了一封信,“記住,希望是件好事,可能是除了活着以外最好的事”。我想這可能是導演想告訴我們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希望,他會像行屍走肉一樣度過餘生。就像肖申克的高牆一樣,沒有希望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什被制度化不是因爲他在肖申克呆了50年,而是因爲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期待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是因爲他對20年的自由充滿了希望。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正是這種危險的東西使安迪不放棄,激勵他的靈魂,並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偉大的篇章。

在電影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要麼努力活着,要麼活着死去”。我們如何對待生活決定了生活如何對待我們。如果你不想像行屍走肉一樣浪費生命,那就讓希望之光伴隨你前行。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3

"人生,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半夜睡不着,想找一部新電影來看看,但是翻來翻去,似乎沒有可以吸引我的新片。於是又打開我的“典藏文件夾”,把當年看過的經典的電影回味一遍。放在我文件夾下的十大經典電影裏,《肖申克的救贖》是排名第一的,重看這部經典,似乎又有點新的體會。

有一種東西,它可以穿越高牆,渡過汪洋,翻越山嶺。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觸摸,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真實的存在,它就是希望。

記得第一次看到《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萌生了很多想法。直至今日,我再一次重溫了一遍,感觸依舊頗多。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失敗,有失意,落魄,我們會抱怨,沮喪和彷徨,甚至不知所措,但最後卻也會去習慣,適應。而主人公安迪卻不同,他勇於反抗,敢於挑戰命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不失希望,他自信,從容,只因,他滿懷希望,就像夜幕下的螢火蟲。

金斯萊曾說過:“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是的,希望就像安迪所說的那樣,它是關不住,鎖不牢的,別人摸不到,也奪不走的!它是呼吸,賜給靈魂以擺脫束縛和窒息的力量,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所以我們應心存希望,打破生活的枷鎖,使生活過得充實自由,使心靈得到昇華。

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在一個溫暖的陽光下,囚犯們斜倚在樓頂,喝着冰鎮的啤酒,只有安迪坐在角落裏微笑,這是在肖申克監獄裏從未出現過的一幕。看到這個畫面,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跟着上揚,安迪的那個微笑,從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時刻提醒着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希望。因爲恐懼使人成爲囚徒,希望則能還你自由。強者自強,聖人渡人。我想,這也是安迪微笑的原因吧。

還有一個鏡頭也給我留下來很深刻的印象。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舉着一塊大石頭,雷聲響一次他就砸一次,直到砸出一個足夠大的洞後,他一頭扎進了那糞便與泥水的混合物中,靠着身體一點點的挪動,終於爬出了500碼惡臭的污水管道,重獲了自由。安迪的這一舉動,使我感到很震撼,我很佩服他有這樣的勇氣。吉伯特說過:“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是的,安迪的獄中生活就像是一片烏雲,憑藉他的努力和智慧,他撥開烏雲,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陽光。

且在劇中,我極喜歡安迪所說的臺詞:“人生歸結爲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不用高牆圍着的地方,還有自己心裏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希望。”這幾句話,簡單明瞭,在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的同時,也形象地詮釋了希望,十分耐人尋味。

在現實生活中,希望就像是我們埋下的種子,收穫來年茁壯成長的樹苗;希望就像是我們撒下的漁網,收穫的是魚蝦貝殼;希望就像是我們今日的努力,收穫的是明天的成果。因此,生活需要希望,希望是夜幕下的螢火蟲,閃閃發光,點亮夜幕。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

這些牆很有趣。當你第一次入獄時,你討厭你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後,你會發現你必須依靠它來生存。這被稱爲制度化。這是瑞德在老布得到假釋後故意犯罪的客觀演講,幾十年來一直被囚禁在高牆上。有情感,有厭倦,有無助,但更多的是一種冷漠,對監獄生活往往是平靜的難以置信的木製。

正如瑞德所料,老布在痛苦掙扎後選擇了離開,離開了這個不屬於他的世界。在監獄裏呆了50年的老布把自己深深融入了小申克,但他被冷酷的獄官釋放了。這樣一個像新生兒一樣的老年人來到外面的世界是極其困難的。他沒有精力和能力從小申克的監獄裏抽出靈魂,融入新世界,所以他選擇了自殺。囚犯們已經習慣了沒有自由和希望的監獄生活和那裏的一切。他們不再期望改變,甚至害怕改變,害怕被扔進他們曾經嚮往的外部世界。

當然,也有例外,安迪·杜弗蘭。有一種鳥永遠不會被關閉,因爲他的每一個翅膀都充滿了自由的光輝。用600年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每天不懈地挖出逃生隧道,用石頭砸碎下水道,爬過500碼長的惡臭下水道……這隻有希望和不懈努力的鳥終於實現了在廣闊的藍天上飛翔的夢想。他是如此聰明和堅定的人,是自由和希望的化身。

老布和瑞德等人長期以來一直被黑暗的監獄生活制度化,認爲希望是痛苦的深淵。希望是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樣的地方,不要有這個想法。如果沒有安迪,恐怕瑞德會跟隨老布的腳步。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也生活在一堵看不見的高牆上。最初堅如岩石、玫瑰般豔麗的年輕人帶着獨特的個性和理想個性和理想進入社會集中營。經過幾年的洗禮,它被模式化和制度化了。那些無法適應的人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的經典語錄,如哲學和工作場所規則,以實現在江湖上自由行走。事實上,在整合的同時,他們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成爲大多數人的複製品。他們在高牆上,不知道自己在哪裏。與監獄生活相似:抵抗—習慣—依賴。

你長大得越多,你就越接近世俗世界。社會的重力使我們有點自由。從童年的初生小牛不怕老虎到年輕人的大書包和小麻煩,然後從年輕人到中年人趨於保守。最後,當他們年老時,他們不再敢奢侈。他們全心全意地過着平淡的餘生,每天都是非常普通的油、鹽、醬汁和醋。年輕的野心一點一點地被生活的無聊所耗盡,渴望自由和希望的純潔之心逐漸隱藏在黑暗的角落裏。

我們應該感嘆一句:老了!真的老了!

生活可以歸結爲一個簡單的選擇:要麼忙着生活,要麼忙着死亡。仔細想想,爲什麼我們不能真正活一次,而不是麻木和絕望地死去。如何生活就是生活,如何懶惰總是忙碌,最好釋放封鎖的熱情,我們還年輕,爲什麼要這樣適應社會的遊戲規則。馬里奧可能不會吃代表勝利的超級蘑菇。

最後,在安迪的鼓勵下,瑞德重新面對世界,擺脫了對監獄制度的依賴,在一望無際的藍海面前擁抱了安迪。在衆生中,當你看到如此明亮的藍色時,你是否再次點燃了希望之燈,展翅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

最徹底的毀掉一個人,不是折磨他的肉體,而是毀滅他的靈魂。

幾米見方的小房間,渺渺可見的光線,形態各樣的“鄰居”,兇狠惡毒的獄警,貪婪虛僞的典獄長,這是鯊堡監獄生活的主調,是犯人們朝夕所處的生活環境。在這惡劣的環境裏,有人失去希望,精神崩潰;有人攤手妥協,向體制低頭。而安迪的心中,始終充滿着對自由的嚮往和永不磨滅的希望,即使在瑞德“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的提醒下,儘管在監獄“博格斯三姐妹”的折磨和侮辱下,即使在翻案的希望被典獄長抹去的黑暗下,他的靈魂也始終保持着堅韌。

“害怕讓你被禁錮,希望你能自由。”從始至終,安迪從未停止過對所有人靈魂的救贖。爲獄警辦事換來的冰啤酒,建設起的監獄圖書館,響徹整個監獄的《費加羅的婚禮》,安迪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讓囚犯們重燃希望,脫離體制,嚮往自由。他不是一名囚犯,他是鯊堡監獄的救贖者。即使在他已經將隧道挖好後,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抱着最後一絲成功救贖他人的希望留下。

可惜,現實不是童話故事。雖然安迪始終在努力去救贖,但可惜的是,在已經體制化的監獄裏,囚犯乃至獄警的靈魂都早已被深深的囚禁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獄中居住長達五十年的老圖書管理員老布,在獲得假釋時情緒激動,甚至險些爲了留下而做出出格的事情。在他完全被體制化的靈魂裏,人性早已被摧殘的殘破不堪。出獄後,他的生活也始終無法進入正軌,他已經完全與世界隔離了。“博格斯三姐妹”同樣是這種可怕體制下的產物,在被扭曲的人性驅使下,他們做出了一件件令人作嘔的變態行爲。除了瑞德,其他囚犯也始終沒能理解安迪的所作所爲,只當作飯後談資,津津樂道。他們沒能理解安迪的用意,最終使得安迪在湯米死後失去了拯救其他囚犯的希望。

瑞德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行在他假釋請求的一次次被駁回,幸運在他是唯一一個真正得到安迪的救贖的人。他是這部電影中的那成爲現實的希望,他的靈魂最終擁抱了自由。整部電影中,他的內心獨白是他逐漸擁抱希望的見證,他對自由的嚮往,使得他和安迪一樣脫離了體制的束縛。

強者自救,聖者救人。安迪是一名強者,而聖人何在?無人可知。正如莊周《逍遙遊》中所訴“聖人無名”,沒有人知道聖人所在,也正因如此,沒有人是真正的聖人。當你爲一個乞丐捐款時,你是否真正幫助了他?也許他在得到捐助之後,更加沒有靠自己努力去生活的信念,靈魂陷得更深。你的幫助是否能稱之“救贖”,答案不得而知。

也許我們真正需要尋得的,不過是對自己,僅僅是對自己靈魂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