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1

根據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是張藝謀的又一力作。看過之後,內心無比沉重和壓抑,被瞬間帶回到了那個無比動盪而扭曲人性的年代,無辜善良的人們飽受蹂躪,在一場無法逆轉的精神災難中踽踽苟活。

電影中,知識份子陸焉識被打成右派,遭監禁多年後歸來,終可與家人團聚。沒想到這時,他的妻子馮婉喻已因思念過度、飽受摧殘而精神崩潰,患上了失憶症,對自己日夜掛念的丈夫也失去了容貌上的記憶,雖一心盼丈夫歸來,卻在重逢時刻,把丈夫當成了陌路人。而他的女兒也因父親的“右派”身份斷絕了跳舞的前途,褪祛了舞臺的光芒,成爲了千千萬萬工人中的一員。

馮婉喻的失憶日漸嚴重,陸識焉和女兒曾想盡各種方法幫她恢復記憶,都無濟於事,她沒有了往日的幹練與端莊,但她始終將丈夫陸焉識的名字銘記於心。每月的5號,她都滿懷期待與歡愉的來到車站的出站口等候丈夫的歸來。每當此時,陸識焉都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手舉着寫有陸識焉三個字樣的牌子。這個場景,不禁讓人唏噓動容。月月年年,任憑周遭萬物變遷,她一顆守盼丈夫歸來的心從未改變,而就是這份永不褪色的期待與失落,竟成全了這個女人餘下的一生!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馮婉瑜的失憶實則是她主動選擇逃避和遺忘的結果,令她能夠相對安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那個世界,沒有傷害,只有她深愛的人。

影片的結尾落在一個寒冬,大雪凌厲。年邁的馮婉喻和陸焉識依舊穿過風雪,安靜地等候在火車站的鐵門前。陸焉識仍舉着那個寫着自己名字的牌子,看着迎面一羣羣來自新時代的面孔,認命地沉默着。這一幕充滿了對現實的諷刺和無奈,亦生動昭示了有些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是不可逆的。兩個垂暮的老人,從歷史的.風塵中一路走來,靠的唯有這深沉的陪伴。

這部電影無可避免地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裏,我的姥爺和親人們被愚昧、愚忠的小人所迫害,飽受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磨難。那些不堪回首的暴行,是泯滅人性、不可饒恕的!

一部電影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斗室窺全貌,在留白裏蘊出苦難的影子。而事實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比主人公的命運更悲慘的比比皆是,每一樁都觸目驚心。雖然那些災難已成爲過去,但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只有直面和思考,才能以史爲鑑,不再重蹈覆轍。願此悲劇永不復演。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2

《問世情爲何物》元好問真好問,也真會問。這種問法可謂一問千古,問倒天下,天下皆爲情所困,有多少人在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做出了人生的終極答案。但是各人的話語,各有不同。

愛情,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般的生死相隨;愛情,是徐長卿和紫萱般的人生,只有你一個;愛情,是楊過和小龍女十年不離不棄,跨越年齡的界限;愛情,是楊玉環對李隆基由愛生恨的表面現象……如今,看完電影《歸來》,我有了另一個答案,那就是陸焉識和馮婉喻之間的愛情。

70年代初,與家人多年隔絕的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轉農場的途中逃走回家。這對懷有芭蕾舞夢的女兒丹丹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女兒想盡辦法阻止母親馮婉瑜和父親陸焉識的見面,馮婉喻明知無法和他見面卻還是因爲愛而離去!可是,伺機抓他的人也走了,馮婉喻嘶叫着讓陸焉識快逃,而陸焉識也沒有聽到馮婉喻的聲音,一聲不吭。只是爲了見情人,不顧生命危險,最後卻也沒能相擁而去,被抓住。而且馮婉喻也因爲陸焉識被抓的過分傷心而跌倒在地,因此得心應手。

結束後,陸焉識平反,又返回故地。只是因爲時間過得太快,物是人非,以前的戀人卻和他一模一樣,不再相識,不管陸焉識試了多少次,最終還是沒能喚起妻子的記憶,被她推到門外。雖然經歷了多少滄桑,但他們的愛情從未改變過。繁榮昌盛盡,他們懷着各自強烈而執著的愛情,在永恆的等待中,一齊慢慢變老。從那以後,多少年來,門從來沒有上鎖過,她說:“不能再把焉識鎖在門外了。”從那以後,多少年了,那張紙條還留在桌子上,窺視着事物的思緒;從那以後,多少年了,不管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還是大雪紛飛,她都記得5號早上要去梳洗,打扮乾淨到火車站口等焉識回來。他把信寫了多少年了,也因爲太過想念;她可以用一句話寬恕那些恨了他多年的女兒;他可以把自己看得很重,只爲了能守着她。

時光飛逝,轉眼多年,陸焉識依然是早晨陪着馮婉喻去車站等陸焉識回來。這部電影最後的場景…他們的愛情,能夠讓一切都失色,卻沒有感動上蒼,馮婉喻還不能想起自己就是陸焉識。

我相信:即使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過去滄海夷爲桑田,過去高山夷爲平地,他們的愛情依然不變。“愛,是陸焉識對馮婉喻守衛般的愛;愛,是馮婉喻對陸焉識等待中的愛”,我把它叫做“愛的堅守”——堅定的守候!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3

影片的整個情感基調是隱忍。較強烈的情感爆發,在整部戲中只有一場:陸焉識與沈婉喻在火車站相見。沈婉喻在看到農場管理人員集體向陸焉識包圍時,大喊一聲:焉識,快跑!陸焉識卻反向沈婉喻奔去。然而,陸焉識和沈婉喻還是在衆目睽睽之下被硬生生地隔開,相見而未能相擁。這段情節成爲整部電影的情感爆發點和情節轉折點。此後,陸焉識歸來,沈婉喻卻因爲火車站事件而患上了心因性失憶,不再記得陸焉識,也拒絕女兒丹丹的相陪,只是一個人在內心中靜靜等待陸焉識的"歸來"。

除此以外,整部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刻畫一種刻意抑制的情緒,其中令人印象較深的戲有兩場。

第一場是陸焉識從農場逃跑回家後,偷偷躲在樓道敲門,沈婉喻正在猶豫是否開門,女兒丹丹恰巧回家上樓碰到了父親。這段戲的時長前後不過5分鐘,張藝謀卻在陸焉識所在的樓道、沈婉喻所在的室內、農場監視人員所在的街角等場景間數次切換,並依靠昏暗的背景光和人物抑聲的對白,刻畫出了這一場景中瀰漫的緊張情緒。另外,在這場戲裏,房間內外的沈婉喻和陸焉識,藉助敲門、破損的春聯紙等工具進行了間接溝通,陸焉識在這裏完成了艱澀卻又包含豐富情感的第一次"歸來"。整個場景在感情上隱而未發,也爲緊接而至的火車站那場戲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刻畫極爲細膩的場景,發生在陸焉識真正"歸來"以後,陸焉識趁着沈婉喻外出歸來的時機,彈起兩人都熟悉的《漁光曲》,想要通過這首音樂來喚醒沈的記憶。與此前樓道內那場戲的緊張氣氛不同,這場戲的敘事節奏極爲舒緩卻感情飽滿,張藝謀給陳道明和鞏俐兩位主演留了充足的表演空間,整個場景沒有一句對白,完全依靠演員的表情和動作來完成。陳鞏二人老到的演技,成功地完成了其中的情感表達。直到最後,沈婉喻仍未認出這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將發而未發的情緒戛然而止,兩人從"似曾相識"中重回現實。

儘管電影與原著之間有着太多不同,但張藝謀這種對"治癒"的把握,與原著有着某種程度上的相通。可以說,張藝謀是用最擅長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陸犯焉識》這個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這樣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把這部《歸來》,看作是張藝謀對原著所作的一篇"讀後感"吧。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4

電影終場,大多的人無法在情感上接受這樣的結局,人們都喜歡看到大團圓的場面。而悲劇纔是真正的藝術,悲劇才能引發人們更多的對於這一場史無前例的人爲劫難的更多思索。

這一場劫難,摧了人的身、割了人的心,劫難雖過去,但親人們如何能夠相互面對血淋淋的傷口?!

電影沒有直接揭發浩劫中的慘相,而這慘相我們已經在其它衆多的影視文學作品中早已瞭解,喜愛電影的觀衆更可以在十年前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所主演的同題材電影《夢想阿根廷》中直面那扭曲了人性的場景,個體做爲一場巨大運動中的弱者,爲了自身和親人的生存,只能低下高貴的頭,暫時忘卻了尊嚴的存在。

而當人們可以重新拾起尊嚴的時候,卻不知如何能自如地面對親人的目光。自尊,逼迫着人們選擇性地遺忘,這纔是根本的“心因性的失憶”。

是人的內心強迫着自己無法去面對,於是一場幾乎要成功的相認瓦解了。

在電影的中段,我曾經設計出這樣的一個結局,很多很多年,他們在未曾相認的相守中度過,年邁的兩人中她將先他而去,彌留之際她終於撫着他的手喊出他的名字:“焉識,我先走了”,而一行清淚從他的眼中默默地滴落。無言。

這個結局會滿足一般人的團圓心理,又帶給人更多的思索:她是終於識得了焉識還是早就識得而此刻才相認?他是早已感知還是此刻被感動?

創痛,不僅僅在劫難中;創痛更長久地存在於劫難過後人們的心中。

《歸來》與《夢想阿根廷》,不同的國家、類似的事件、相同的反思。

《紅色新聞兵》成就了李振盛老師的聲名,我想如果照片上的事件還沒有發生、如果歷史可以來過,李振盛老師一定會選擇不要這樣的鬧劇、悲劇在神州大地上上演而不會選擇用它來使自己成名。李振盛老師照片中的那些個人、那些個事就在我們的身邊出現、發生,就在我們置身的這個土地上、在我們熟悉的場景裏,幾十年後的今天,思索,交錯了時空。

拍攝了《美國人》的著名攝影家羅伯特·弗蘭克向李振盛老師說:我一定要到你照片上的這個城市去看一看。我想,這個城市沒什麼可看的,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這一段歷史,而不是發生了這個歷史的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只是那一個大時代的一個小縮影,就如同《歸來》中的這一個家庭,是衆多的被時代洪流所裹挾的一條小舟,把握不了自己的方向。

感謝李振盛、感謝老謀子,影像留住了歷史,影像刺痛了心靈,願這樣的影像能讓全人類警醒不再重蹈覆轍。

電影《歸來》觀後感範文5

“我要去接我愛人他給我寫信說五號回來”

--《歸來》

一直是喜歡陳道明的,偶然間看到《歸來》。特別憎恨__,憎恨那一輩人我無法想象的思想制度,如果沒有__,他們該是如何幸福的一家。丈夫焉識博學多才,溫文爾雅,彈得一手好琴,妻子婉瑜溫柔賢惠,知書達禮,女兒丹丹秀外慧中芭蕾舞者,一家三口,理應的天倫之樂。

在影片開始,對陳道明飾演的焉識確實沒有什麼好感,因爲他,妻子擔驚受怕20多年,女兒的舞蹈事業也有所阻礙,儼然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__結束,丹丹接焉識回來時欲言又止的表情我就知道一定是宛瑜有什麼情況,我有悄悄慶幸不是天人永隔,然而宛瑜再也不認不出焉識了,認不出她朝思暮想的丈夫了,多麼悲哀的事情,苦盡甘來,可是爲時已晚。空間相冊名字

第一次焉識去火車站等她,宛瑜視而不見,第二次焉識拿老照片給她還是沒有效果,第三次他們在鋼琴前擁抱的時候我以爲,我真的以爲幸福終於到了,但是結果卻不是我以爲,看到婉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五號去接焉識,我好心痛,明明就在眼前,卻彷彿天涯海角。

我記得丹丹的一句話,“你陪在媽媽身邊不就是想要照顧她”,儘管她再也不記得,儘管她一直堅持五號去火車站,儘管焉識每次來念信他們都重複同樣的對話,也都是想要照顧她,陪在身邊。一個好丈夫的形象逐漸建立起來,可我還是會惋惜,因爲不是想象裏天倫之樂。

其中有一個情節是焉識拿着勺子去找方師傅“報仇”,那時我是想笑的,他可是教授啊,他爲了自己的妻子他要討回來一個公道。我也真的想要方師傅捱上焉識一勺子,那樣才解心頭之恨。事實上壞人終究是會有報應的,你看方師傅不是被調查組帶走。保護環境的宣傳語

當丹丹告訴焉識當年是她告發的那起事件時,我以爲焉識至少會愣一下,可他說我知道,簡短的兩句意味着原諒,理解和愛。不禁想到焉識逃跑,在自己門口遇到丹丹時,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骨子裏的親情,骨子裏的父愛。焉識一直在彌補,彌補所有他錯過的遺憾的還有失去的……

看到結尾時候我是感動的,因爲宛瑜的執着而感動,因爲焉識的愛而感動,沒有相認固然不是我想要的結局,但這樣也好,至少焉識可以一直陪着宛瑜,在某種意義上真的可以說是一家團聚。那個大年夜晚上,婉瑜端着餃子坐在焉識牀旁,無以言表我的遺憾,但我知足,因爲這種陪伴,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