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歸來》觀後感

《歸來》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世界上最偉大的歸程是從特洛伊到伊薩卡,從此以降,置身於該譜系的作家都是滿懷焦慮地書寫自己的回鄉。這首歸來之歌啊,唱了千年又千年,即使在消解了所有古典主義的現代,他的餘音尤在繞樑。在尤利西斯里,在日瓦戈醫生裏,甚至在指環王裏,回家,回家,回家。這是許諾,奧德修斯航向的是恢復,在民間的故事中,正義事業的目的即在於恢復屬於過的理想秩序。未來存在於對過的回憶。最令人傷感的不是歸程中的艱險和對忘記歸程的擔憂,而是歸以後。奧德修斯不認識他的故園,他悲愴的慟哭直到神明出面擔保,他的家人認不出眼前的乞丐,他們懷着對奧德修斯最深沉執着的思念直到那些證據一一閃現。由此可見,在迴歸這件事上,遺忘是最大的敵人,有關恢復的允諾則是理所當然。

《歸來》觀後感

《歸來》像一次令人心碎的戲擬。

音信全無的遠行的丈夫,堅持拒絕的家中的妻子,獨自發展出一條有關成長的線索的孩子。還有遺忘,還有恢復身份的努力,還有復仇的企圖。因此,《歸來》是如此傷感,因爲他獨獨缺少了恢復的許諾。這個世界沒有神明瞭。不認識,就是不認識,擺出這麼多證據,每一樣都閃爍着過黃金年代幸福的反光,可是沒有用處。他回不了家。塵埃落定後,不是故園的重建,不是身份的`恢復,不是舊時代秩序的復興,而是殘山剩水,孤臣孽子。哪怕用最甜蜜的愛情小心翼翼的包裹住破敗的現實也毫無用處,傷口就在那裏,無法癒合。

如果這不是批判,那是什麼?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無聊的感傷嗎?一個知識分子空虛的懷舊嗎?是又如何,大大方方的承認又如何。我竟不知道,知識分子傳記類何時從藝術世界的頂峯被踢下來了。我更不知道,什麼時候知識分子就不需要戀愛了。我還不知道,藝術中的愛情什麼時候一定要合乎邏輯合乎現實,屈就生活瑣屑了。這就是批判,這是神話的童話的美的批判。是什麼打破了自古以來的應許?而未來,本應該被好好保護在記憶中的未來,如今逃逸了哪裏?是不是這些舊時代舊家園的人,在被剝奪了記憶以後,註定會和他們失而復得的焦土一起,沉沒在喧囂的時代洪流之中?那這歸來所謂何故啊!沒有了記憶,也就沒有了關係性,沒有了此刻,沒有了未來。

那在苦難面前,省略了旅程的導演歌頌的是什麼?當然是愛,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剋制,堅貞和理性。是古典的人道主義。反覆出現的陽光,是導演的善意,象徵和解,象徵希望。支持人物走到最後白雪落下的寂靜時刻的,正是他們自己的品格和來自導演的善意。雖然被破壞的無法修復,新的更難建立,但人的內核還未嘗消磨殆盡。美在這絕望中未被遺棄。而美,按斯丹達爾的說法,不正是希望的許諾嗎?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忽然覺得自己實在是過度解讀,也許,整部電影不過是在說一種中國古典詩歌的情緒——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