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第一次》的觀後感大綱

《第一次》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一次》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的觀後感

《第一次》的觀後感1

昨天被一幫朋友拉聽一個交流會,講座的嘉賓是個不到四十的女士,英籍華裔,通曉英法德日,還有粵語和國語。早年在高盛做到合夥人貌似,現在跳出來做高端培訓項目。信息記得不清,大家容忍下。比較深刻的是,她說小時候想看外面的世界,總是對着窗外看很久,暗許要走出,見識更大的世界。於是堅持學了兩門外語,後又自己攢錢買火車票,法國留學半年,然後日本,然後在高盛,然後回國,然後創業。生完baby怕太閒,又在劍橋唸了MBA。

昨天她就坐在我們面前,不到40歲,神采奕奕,她說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告訴自己不爲錢,最想做什麼。生命飽滿而有力量。

一向自恃只有22歲,歲月大好,不負青春。相差15年麼?3那麼,若干年後30而立的我,會面臨怎樣的人生。那個暗許要看萬千風景的女生,和我和身邊多少朋友相似。但又有幾個敢拿着一張火車票出走。

就這樣在恍惚中,匆忙趕電影院,約好和朋友看《第一次》,沒想還是遲到,錯過了片頭。

生活總是特別有意思,有時候忽然給你很多提醒。影院大屏上,那個選擇放棄生命,只爲了舞臺上竭力舞蹈的姑娘,在演出前一天,留在男朋友的家裏,說:“我不要回家,我們還有很多瘋狂的事情沒有做。”

不得不說,我笑場了。還好片子的詩喬姑娘已經23歲了,不然這一段廣電總局是不是又該下殺手了。

誰說的呢,我們還有很多瘋狂的事情沒有做。電影中那個劇烈運動就會隨時有危險的姑娘,每一天都得小心翼翼。對於她,奔跑、舞蹈、喝酒都是瘋狂的事情。

而我們,似乎也沒有幸運多少。翹課,早戀,選奇怪的專業,獨自揹包外出,畢業結婚,辭職旅行,多少都有些瘋狂的味道,我們嘗試過幾件。

還是忘不掉Angelababy在片中恍惚的表情,在演出的前夜,她搶過酒瓶,平靜神色,把自己交給了愛的那個人。第二天,在舞臺上,她成了最美的精靈,音樂停止,演出落幕,掌聲響起。她倒下了,生命隨之逝。

《第一次》,拿生命來舞蹈,而這一件瘋狂的事情,她解釋說,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被照亮一次。

那麼,如果真的20xx,一起來聊聊吧,我們還有多少瘋狂的事情沒有做?

《第一次》的觀後感2

很久沒有看這麼催淚的電影了,不是說故事很偉大,講的都是小事,編劇很有意思,整個故事看了一半才知道來龍去脈,還好前面堅持住了,越看越感動。

四年前的一場颱風,將宋詩喬喜歡的男生宮寧帶走了。宮寧爲了救一位在大雨的路口愣住的女人,結果兩個人都遭遇了車禍。宋詩喬的媽媽十分愛自己的女兒,詩喬的身體不好,她患有肌肉無力症,不能做激烈的活動,幾年前她曾因爲跳舞而暈倒,同時她吃的藥又是對記憶力有影響的,詩喬的媽媽爲了讓女兒開心,找了呂夏來扮演宮寧,宮寧成功取得了詩喬的信任,他們談起了戀愛,雖然這是一場詩喬媽媽主導的戲,但是最後兩個年輕人卻實實在在的相愛了,詩喬最想做的事就是跳舞,這對她來說是“能讓自己生命發光”的事,於是呂夏就幫詩喬弄到了一個可以上臺跳舞的名額,爲此他還把跟了他十幾年的吉他砸了,詩喬終於上臺完成了她的夢想,同時,詩喬的生命也走向了盡頭,但是不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能帶給活着的人的不緊緊是痛苦,也有過去美好回憶帶來的快樂。

在詩喬和宮寧相戀的時候有很多很浪漫的小事,比如他們在海邊的時候,宮寧向詩喬告白後,詩喬沒有對告白做什麼反應,而是問宮寧喜歡什麼味的糖果,宮寧選擇了橘子味的糖果,所以他們第一次的親吻是橘子味的,詩喬說,它可以幫助你記住這一刻,我們開始在一起的時刻。我想如果是真實的故事,呂夏可能真的會一輩子記住這個味道呢。詩喬沒有親眼見過下雪,於是呂夏就爲了詩喬人工降雪了一次,

在結局的最後才知道原來呂夏的媽媽就是四年前與宮寧一起遭遇了車禍,呂夏的爸爸爲此每日酗酒,雨天了就在那個路口指揮交通,十分長情的男人,呂夏也很愛自己的媽媽,雖然每次都想從痛苦中走出來,但是呂夏的爸爸以自己的方式爲愛人的祭悼讓呂夏很痛苦,生活一直在原地打轉。詩喬生日的時候呂夏扮演的宮寧沒有出現,但詩喬坐上公車看到了那個路口呂夏和他爸爸在大雨裏爭執的時候,詩喬就明白了,她在給宮寧的錄音帶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的妻子在一個雨天出了車禍離開了人世,此後這個男人就準時在每一個雨天出現在那個路口指揮交通,這是一場偉大的悼念。今天我找到了這個男人,我跟他講了另外一個故事,他的兒子因爲這種悼念失去了對生活的方向和成長的勇氣。後來詩喬說了一句話,既然現實是我們永遠也改變不了的,那麼我們不如改變一下看待現實的態度,總抱怨生活不完美的人,永遠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她鼓勵呂夏披上雨衣,正視痛苦,進而斬斷痛苦的神經。詩喬如願的讓呂夏父子放下了過去的痛苦。此時的背景的音樂十分讓人動容,“在分叉的路口,在下雨的時候,總要學着放手,至少你還有我,別和往事爭鬥,我們不是對手······”

結尾的詩喬的舞蹈十分完美,雖然就是這場舞蹈讓她本就十分薄弱的生命提前消逝了,但是沒有人後悔,詩喬沉重的呼吸告訴我們,詩喬的生命就要結束了,與此同時,她的生命完美了,被照亮了。她留給呂夏最後的錄音帶,道出了一直以來的謎底。呂夏回到了那個倉庫,看到了詩喬留給他的橘子味糖果,這個味道提醒了他們的愛情的真實,也看到了那張簾子,看到了他們的時光,詩喬是愛呂夏的,無論是宮寧或者是呂夏。

《第一次》的觀後感3

今天是阿哲入學的第一次班隊活動表演,媽媽早早的就陪兒子來到了學校,在教室幫忙給小屁孩們化妝,然後陪着兒子一起來到他們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兒子從未上臺表演過,更何況有一個節目是單獨的表演,雖然剛開始阿哲有些小緊張,但整個過程中兒子表現還是很好,聽到臺下有人表揚阿哲,媽媽很開心,阿哲入學第一次班隊活動觀後感。整個活動小同學們表現都很好,很可愛。可回到家我卻開始反思陷入迷茫中。

翻看着阿哲同學家長的日誌,感慨很多。雖然我知道對於小孩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家庭的成長環境也是不一樣的,我還是開始糾結了,“我是不是也該帶着兒子去參加各種學習班呢?”可是念頭剛一閃過,腦海就出現了婆婆和老公的聲音“有什麼好參加的,童年就該是童年的樣子,讓他開開心心的玩,觀後感《阿哲入學第一次班隊活動觀後感》。"唉。

阿哲入學後很多很多的缺點慢慢開始放大了,我用別人無法看到的耐心慢慢的教育着兒子,可對於一個家庭我一個人的努力是多麼的困難,別人的一句小小的話就可以瓦解我在兒子身上做的那麼久的思想工作講的那麼久的道理。曾經爭吵過曾經反抗過,幾年的時間已經讓我開始不再去思考這些問題了,因爲我知道在一個矛盾的家庭中成長對於兒子是很痛苦的,所以妥協的只能是我,我只能用順其自然慢慢的把兒子改變,可這個過程是不是會太漫長了。

兒子是聰明的,每個小朋友都是聰明的,我多麼希望小傢伙可以把他的聰明都表現出來,我多麼希望兒子也能自信的大膽的站在臺上表現自己,可想要收穫是要有付出的。慢慢來吧,就像兒子班主任曹老師總是對我說的那樣“阿哲表現很好,有些缺點我們慢慢來。”

阿哲,媽媽愛你。

《第一次》的觀後感4

看完《因爲是第一次》的最終回,姐姐心裏怎麼也不太舒服。看到頌伊寫下不會寄出的信,相信大部分觀衆都噴了:“你既然也喜歡泰悟早說啊,就沒那麼多事兒了啊!!”我也一樣,當時除了“我!”就沒語言了。不過,如果頌伊早說的話也就沒有本劇了吧。雖說一直罵編劇虐泰悟,但又覺得這編劇還是夠細膩且明白的,爲什麼既然選擇開放式結局,又要安排一個“爛”尾呢?難道編劇真的是女主黑?爲了給泰悟寫個觀後感而順序回想了整個故事,突然發現關於頌伊的太多線索都放到最後兩集。這時姐姐好像發現了什麼編劇的小心思。於是在完成泰悟篇觀後感之前,先來倒序解開自己對頌伊的一些偏見和誤解吧。

偏見:泰悟對頌伊那麼好,頌伊卻什麼都不懂。泰悟是男主珉豪是姐姐本命,姐姐肯定是站在泰悟這邊看事情的。前6話都在表現泰悟單方面付出,讓我們覺得頌伊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但是編劇在最後兩集給了一些交待:頌伊在中學時用《安娜卡列尼娜》做例子,對煩惱着父子關係的泰悟開導道:不能接受父親的再婚是因爲你是以自己爲中心看事情,如果你把父親當做小說的主角來看他的故事就能理解並釋懷了。她幫助泰悟解開心結並理解父親,對於對世故人情敏感的泰悟來說,是意義重大的。這應該也不是頌伊第一次幫泰悟,頌伊在初戀上泰悟的時候,應該也用自己的方式對泰悟好吧。我們不知道,因爲這不是頌伊的初戀故事。但泰悟的心裏肯定積累了很多這樣的回憶,才慢慢對頌伊的友情轉爲愛情。我們不知道,但泰悟肯定知道如果是自己有困難,頌伊也會傾力幫忙的。只是20歲的頌伊日子過得真不順,所以泰悟纔會把幫她放在最優先。

誤解:頌伊的初戀。姐姐一直以爲頌伊的初戀是志安。如果不考慮泰悟的心意,姐姐真希望看到這一對情投意合的小戀人有好結果。而看到結局才知道頌伊的初戀是泰悟。是頌伊三心兩意嗎,還是也像泰悟一樣只是喜歡學姐的優秀呢? 姐姐覺得都不是。頌伊的初戀並不意味着是現在時,更可能是過式。

女孩都比同齡人早熟,即使是被B4腦子不好又事兒的頌伊,初戀也可能比泰悟早,可能早到泰悟還不知情爲何物,只知道朋友的時期。泰悟在20歲陷入的“朋友還是愛情”的糾結,頌伊可能早經歷過了。姐姐猜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是泰悟,所以頌伊才做出了“保持朋友關係”的決定,且執行得很徹底。回想起來,是頌伊一直在問“談戀愛了就不能和泰悟做朋友了嗎?”問志安,也問泰悟,畢竟泰悟是頌伊犧牲了初戀換來的朋友啊。一站在頌伊的立場回想,也覺得姑娘可憐。曾經家庭幸福的頌伊,對泰悟有小公主似的任性。雖因爲家庭變故開始堅強獨立,但泰悟還會把她當小公主一樣順着寵着保護着,這是她艱難生活中的一點任性也不爲過,做爲朋友的泰悟讓她感激和珍惜。但在20歲的頌伊眼裏,泰悟還是一個沒長大的男孩兒,她沒把泰悟當男人看,也就沒想過泰悟的心意。幫泰悟追學姐,給泰悟做媽媽的料理、給泰悟釦子說泰悟變成男人,表現出更多的是母性。都說女人的戀愛是覆蓋保存式的,頌伊也不例外。因爲對泰悟的初戀是過式,頌伊有所成長和吸收,她一直在前進,和堅難的生活對抗。看她對志安的喜歡就是,從猶豫小心到大膽告白踏出超越朋友的一步,都說明了她的真心。最終話志安要分手,頌伊也是委屈地搖頭不願屈服。因爲志安是頌伊渴望的像個普通少女一樣擁有的甜蜜戀愛,即使兩個人都不容易同病相連,辛勞中一點一滴的互相鼓勵安慰,都是頌伊心中收集的美好。

結局時,泰悟向朋友們揮手離開。既是在向他20歲的初戀告,也是向他沒有目的沒有夢想也沒有挫折的少年時光告別,兵役代表着他向男人成長的開端。《因爲是第一次》並不只是泰悟的第一次,其他小夥伴們也同樣經歷着,比如學姐,比如勳。頌伊的一紙感謝初戀的信箋,又是另一個關於第一次的故事。在那個故事裏,她是主角,就像《安娜卡列尼那》。

《第一次》的觀後感5

《朗讀者》帶給觀衆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着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爲妻子的願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讚歎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後的所有荒唐舉動。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對象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消息,收了禮金後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濮存昕帶來的散文與故事,屬於半個多世紀前那個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時候有綽號 濮瘸子 ,直到小學三年級還踮着腳走路。”鮮爲人知的往事裏,是一位名叫“榮國威”的大夫,醫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贖了一顆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當濮存昕從老舍散文裏遇見那個改變作家的宗月大師,“便如同看見了改變我生命軌跡的榮醫生,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濮存昕”。牆外是炮火隆隆,圍牆內有人生的初啼,這是無國界醫生蔣勵的真實經歷。太多戰爭中降臨的“生”給“死”帶去希望,她朗讀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揚》,“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永遠被禁止……”

96歲高齡的翻譯大家許淵衝譯作等身,《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他榮獲過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然而舞臺上直指人心的是當念及生平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徽因懷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間令這位老人淚盈而泣,在舞臺上抽噎。由此可知,許淵衝先生能夠在翻譯上不止步於“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頭。

《第一次》的觀後感6

《朗讀者》播出了幾天,我都沒有看,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於是點開了視頻。

不得不欽佩董卿,在娛樂化的大潮中,仍能精準的捕捉到文化迴歸的脈絡,沉靜下來做一檔關於文字與語言的節目。

尤爲打動我的是,這節目中不止有“文”的回溯,還有“人”的皈依。有故事,有文學,有經歷,有感悟,有光陰沉澱後字裏行間的深長韻味,有表達朗讀時言由心生的樸素動人。

“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這本就是尋常卻又並不尋常的事。

第一期的關鍵詞是“遇見”。濮瘸子遇見榮醫生,之如老舍遇見宗月大師,都是他們人生轉折的一端,可能在對方看來,這不過是周而復始的日子裏的一件小事,但對於當事人來說,未來通往哪裏,從遇見的那一刻便不同了。

所以,當濮存昕用醇厚的嗓音讀起老舍先生的文章——《宗月大師》節選時,看似閒文雜記的文章倏地鮮活,“感恩”這個詞,大抵是一種用素淨文字也掩藏不了的強大情緒,是即便笑着說起,終也免不了眼圈變紅。

蔣勵,一位無國界醫生。不止蔣勵,還有她的三位夥伴。她們,朗讀的是一首歌詞——《答案在風中飄蕩》。

我第一次聽到“無國界醫生”這個名詞,以前都將這個詞語的含義理解爲戰地醫生或是醫務志願者。蔣勵是產科醫生,在援助阿富汗的100天裏,她和夥伴每天會迎來40位新生兒,在她們的手中無一例孕產死亡。如我這般沒有經歷過戰場的人其實很難想象,炮火響在不遠處,炸彈隨時扔下來,在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脅時如何去保全別的生命。

可,戰爭和生命,哪怕它們各自站在絕望和希望天平兩端,卻都是現實裏實實在在、避無可避的遇見。所以,當平鋪直敘的.朗讀聲響起,聽着那句“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答案在風中飄蕩”被一遍遍的被重複,內心被一遍遍的衝擊。

和平不易,所以在無數犧牲下換來的和平,應該該被好好保護和珍惜;戰爭更不易,所以那些在動盪中不畏懼、不逃避的人,在巨大的悲痛裏拼命守護的希望,都該得到由衷的尊敬。

柳傳志少年時的那次飛行員選拔,是遇見了一次空歡喜,可是在求學那麼重要的轉折點上空歡喜一場,該是多麼不幸的事。

他的父親在此時說:只要一直做正直的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是他的好孩子。後來,他進了西郵電,遇見夫人,有了兒子,創辦了聯想,又何嘗不是遇見空歡喜之後的歡喜。

柳總在舞臺中央讀的是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辭節選。孩子四十多歲才結婚,父親卻在說起時表露得體的喜悅,換做他人,只怕要喜極而泣,終於娶了、終於嫁了!這篇致辭裏,有隱忍自持的氣度,有寬懷理解的體諒,有由衷的高興和祝福,還有點小幽默。

在回答董卿爲什麼選擇讀這篇時,他這樣說:因爲我覺得可能對兒子還沒有結婚的父親有點啓發。

鮮花夫婦,他們遇見彼此,大概是上蒼對當代缺失易碎的愛情動了惻隱之心,所以將他們派下人間還原童話裏的日子。

董卿說,她很少羨慕別人的生活,但鮮花夫婦的生活,她真的很羨慕。何止是一人羨慕,聞者沒有不心生嚮往的吧?

結婚二十多年,還把讀情詩當成習慣,每天讀着綿綿的情話送給對方,沒有尷尬,全是溫暖;爲了愛人一句話,賣房、砸鍋、賣鐵,放棄深圳,隱入深山,從此整日播種、施肥、鬆土、澆田,只爲了送給她一箇中國最美的花園…

鮮花山谷的女主人說,“當時如果有一萬個人是我的結婚對象,他都不會是第一萬零一個”。想想也是,1991年,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四川,遙遠的距離;男小女大,諸多差異…

這樣的兩個人,是怎麼都不該走到一起的。可男主人公破釜沉舟的北上了,在車站,信誓旦旦的說:我來和你結婚。甚至連家鄉親朋的禮錢都收了, 真是一點退路都不給自己留。可也就是這樣的孤注一擲,才換來今天的與愛攜行。

這樣的兩個人,是怎樣都應該在一起的。

鮮花夫婦在舞臺上朗讀的情詩不及視頻中朗讀時情詩更打動,雖然是同一篇詩文。視頻中,她們在鮮花山谷中的小屋子裏,屋外是滿山谷的四季不敗的花田,男主人靠在落地窗前,女主人靠在男主人的腿上,一隻小狗安靜的蜷在女主人的膝蓋上,兩個人用不標準的普通話互相傾訴: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世界小姐張梓琳,以前對她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記得,在她懷孕時,曾因孕時仍身材纖細、氣質絕佳而在朋友圈刷過幾日。

在《朗讀者》的舞臺上看到她,才第一次將人與名字對上了號。真美。

她遇見她的女兒,便是遇見了某種程度上女人的完整。爲女兒朗讀一篇劉瑜寫的《願你慢慢長大》,道盡了世間母親對女兒的情深與冀願: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天使沒有降臨之前,我並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幸成爲母親,但我是一個女兒,我能看到父母在窮盡心力的渴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順遂、高枕無憂,即便方式不對,即便結果偏差,可這個過程裏,他們用了最大的力氣。

柳傳志笑着說:員工我可以炒掉他,但兒子我不能炒,所以我會怕他;張梓琳笑着說:我並不希望她有什麼成就,只是希望她自由、快樂…這都是愛。

父母與孩子的遇見,許是一場輪迴裏的相互虧欠,非得虧欠到刻進血脈,才能還在一世的情分裏,不是嗎?

所以,遇見怎樣的父母兒女都好,慈愛的還以溫柔,粗暴的還以理解,冷漠的還以包容,個性的還以尊重。

只願在這匆匆的一世間,別用愛讓對方太爲難。

最早聽到許淵衝這個名字,是在《我是演說家》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中提到的,卻一直不知何許人也…

你瞧,我的知識多麼匱乏,白瞎了自詡對文學的喜歡,竟連這位首獲翻譯界最高獎項、“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老人都不知道。

他拄着柺杖,步履蹣跚卻精神矍鑠的走進舞臺,哪裏看得出他曾因癌症被盼最多活七年,命運就是這麼奇特,當許老先生將全部的熱情投入翻譯事業中時,死亡也會爲他讓步。在他曾被預言生命盡頭的那一年,他獲得了人生的最高成就,何其玄妙。

如今,他九十六歲高領,口齒不清,需要帶着助聽器才能交流。那又有什麼關係,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在舞臺上興高采烈的講着:要是能活到一百歲,能把莎士比亞的著作都譯完。

在許先生的身上,遇見翻譯事業,最初可能是個美麗的意外,卻被他經營成了一生的樂趣。他因爲喜歡一位女孩兒,所以翻譯了林徽因的《別丟掉》送給對方,誰知對方已經有人了。這封情詩五十年後收到了回覆,二人已各自成婚,一位在寶島,一位在大陸,回想起來依然是美的。

後來,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典籍——《唐詩》、《宋詞》、《詩經》、《楚辭》譯成英法文,不是字對字的那種翻譯,而是揣摩旨趣,有情懷有意向有體悟的翻譯去。還有西方的經典著作,譯成中文,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這位老人,在舞臺上說:自己比別人翻譯的好,甚至比自己翻譯的好,這是一大樂趣,別人奪不走的樂趣。

許老先生的好友、學生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一個接一個的朗讀先生譯後的文稿經典段落。對老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生裏很值得欣慰的事?

這期節目,讓我看到經典佳作浩如煙海,自己的閱讀量實在緲如滄海一粟;

這期節目,讓我看到平凡人的偉大,偉人的平凡,人生在世總歸都有故事;

這期節目,讓我看到聲音與文字的美好,沒有人真的願意拒絕美好,所以朗讀是該屬於每一個人的,閱讀也是該屬於每一個人的…

《第一次》的觀後感7

今晚爲備課,看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出生。三十分鐘的視頻讓我從頭哭到尾。爲了女人們生孩子的疼,以及明知道疼到無法形容依然會選擇孕育孩子,很多還不止孕育一個。視頻裏要二胎的爸爸媽媽不是說要個孩子給自己養老,而是給老大作伴,互相有夥伴,人世間不那麼孤單。

看着媽媽疼痛後順利生出孩子,醫生抱起來,寶寶全身白白的皺皺的,就想到安安出生時的場景,我沒有戴眼鏡,但朦朧中看到孩子身上白色一片以及隨即聽到孩子響亮哭聲。也順帶想起了那份痛到徹底的感受。當時我就有一個信念:疼痛是一時的,加油,讓寶寶平安降生,我可以做一個非常勇敢的媽媽,我要給寶寶做個好榜樣。所以最後縫針時,我也只是倒吸涼氣,緩解和忍耐疼痛,想着難受的感覺一定會過去,而平安健康的寶寶纔是最重要的。

視頻裏還有一個雙胞胎媽媽,她本身就有病需要做手術,手術前夜她帶着淚的笑容很美,很堅強,她靜靜地,但渾身充滿力量,她給雙胞胎孩子取名叫“春和、景明”,在個人面臨着巨大危險時,心中依然想的是孩子的明媚生命。最後孩子平安降生,彈幕瞬間充滿祝福聲,混合着鏡頭內外的眼淚,真切的感受到弱女子在孕育生命方面的偉大(同時也表白偉大的醫生們)。女本柔弱,爲母則剛。

此時,二寶也在我腹內慢慢長大,看了這個紀錄片和相關孕育類視頻,我想我會更堅強強大,好好孕育撫育我親愛的寶貝們,幫助來之不易的寶貝活出他們想要的樣子,同時也感恩我的爸爸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養活我長大。也敬畏天下每一個母親。

《第一次》的觀後感8

今天在學校我好開心啊!因爲在學校裏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中學部的二樓參觀了科技展了。

科技展上有很多3D圖片,圖片上的動物都是北極和南極的動物,上面掛了一幅幅眼鏡,戴上3D眼鏡之後,圖片上的動物立馬變成立體的了,像活生生的動物站在你面前一樣,生動極了。

科技展品裏還有天鵝絨觸覺、無皮鼓、短期記憶測試、雅各布天梯、聽話的小球、窺視無窮、旋轉的銀蛋、懶惰環、椎體上滾……

我看了中學部的科技展以後,我覺得這些東西可以提高人的學習能力,可以激發我們更加勤奮刻苦的學習科學知識,爲未來的科學研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