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只是一本有趣的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1

這本書買了有些日子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題目本身就很有意思,來源是卡弗的一部短篇集標題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作者是村上春樹。

卡弗和村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當然我是指他們兩人的作品,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這兩位作家的作品都讓我讀過有種恬淡的心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我想應該從他們寫作的題材說起,卡弗的短篇小說裏我很中意的一篇裏邊有一段關於麪包的描述,細碎綿密,於是本來普通無奇只存在於紙面上的麪包頓時活色生香起來,而小說裏那種平靜如死水的普通美國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也隨之栩栩如生起來。同樣,村上的文字也是如此綿密細膩,譬如說在這本 “談跑步”中,關於跑步跑過不同路程之後身體的種種感覺的描述也讓我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被代入,彷彿自己是那個在烈日下奔跑在馬拉松之路上的沉默的長跑者。

爲什麼開始長跑呢?在閱讀中,會很自然地想充當一個記者般的角色向村上提問。

想象中的村上,大約會臉色平靜,做如此回答:

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表達得準確一點,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爲苦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罷,四五個小時伏案獨坐,默默地寫文章也罷,我都不覺得難熬,也不感到無聊。這種傾向從年輕時起便一以貫之,始終存在於我的身上。和同什麼人一起做什麼事相比,我更喜歡一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是全神貫注地聽音樂。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許多來。

當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裏是妥帖歡喜的,因爲發覺這個人和我想象中的一樣,儘管我認知此人的唯一途徑不過只是他的文字,且是翻譯過的。

這種感覺是熟悉的,從第一次讀到村上的作品,這種恬淡靜緩的文字情緒就頗合我意。讀的第一本村上的書,應該是“夜襲麪包店”,不是那本知名度更廣的“挪威的森林”,我想其實這樣很好,前者更適合我一些,尤其是對作者還很生疏的時候,而且後者,作爲已經被無數人曲解或有意片面誇大的一部作品,在我對作者初步印象建立之前大約會影響到我的觀感與判斷。 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爲了獲得空白而跑步。我曾經也是一個長跑的人,高三那年,很特殊的一年,我也以一種極其特殊的方式將之渡過,其中一部分就是長跑,每天晚上8點從家出門,沿着寬闊的道路,繞一個大圈子,大約3公里的樣子,在9點之前跑回家去。起初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麼跑,記得那時老媽不放心我一人外出,總是騎着自行車在一旁陪着我,我不說什麼,她也不問什麼。

現在想來,大概是想讓身體的勞作取代大腦的種種胡思亂想,就像流行歌曲裏唱得“讓心裏的痛大過心裏的苦”,那時也很能讀魯迅,也堅信野蠻體魄,文明精神。的確,在奔跑中,大腦確實可以得到片刻的空白,彷彿整個世界瞬間縮小,縮小成眼前3米扇形範圍裏的那一段灰色的路,路邊乾枯的樹,鵝黃色的路燈下長長短短的影子,還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但即便在這樣的空白當中,也有片時片刻的思緒潛入。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人的心靈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那時也會突然從腦海裏蹦出個什麼東西來,比如說那天曾經看過的書,電影裏一閃而過的某個鏡頭,或者白天裏自己曾經的一個稀奇古怪的念頭。就是這樣的東西,會讓我在奔跑的過程中不停反覆地思量,彷彿一場沉迷。

人類的精神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坐擁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貫之的。話雖如此,潛入奔跑着的我精神內部的這些思緒,或說念頭,無非空白的從屬物。它們不是內容,只是以空白爲基軸,漸起漸漲的思緒。

當讀到這一段,內心的喜悅是難易言喻的,彷彿聽到自己靈魂的另一面發出的聲音,同是也是深深地喜歡,相似的情緒,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如此描述出來的。但也感覺到幸運,畢竟有人寫出來了,而我,亦可以讀到。

我的長跑只持續了幾個月,後來因非典的越加肆虐無疾而終。

後來,也再不曾跑過。

今天,似乎有很有了那種換上慢跑鞋在夜色裏安靜穿行的衝動,可是隻是想想而已了,再想想今天自己所能做的還與跑步有關的事大概就只是去買一雙舒服的慢跑鞋了吧。這是什麼緣由,我無從知曉。已經厭倦瞭解釋給自己說“你老了”,說得多了,難免會有些無奈與厭煩,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時間自會拿走它那份額度,怨不得任何人。這就是遊戲規則… …”——呵呵,還是會從村上這裏得到答案呵。

薩摩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

讀到此處,心中生出很多慚愧,此去經年,自己堅持的又有些什麼呢?曾經8點到9點一小時的灰藍色城市裏的穿行,只

能留作懷念了吧。

明天去買那雙New Balance的慢跑鞋。

或者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在路燈下長短穿梭的影子,也未可知。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2

我已經跑了兩個禮拜了,這個時候最適合寫些什麼,半生不熟的狀態,最容易滋生感慨。所以陶淵明當了八十天縣令,卻對着官場發了一大通感慨,王維爲官多年,詩裏卻只有木末芙蓉,山中紅萼。又所以我們還沒活幾歲,就急着煮一鍋心靈雞湯,而真正的成年人們,他們通常沉默。

時間是可以讓人閉嘴的。

所以我急着說些什麼。

跑步大多是爲了改善身材,而身材和皮膚一道,總是口無遮攔地泄露你的生活狀態。對長期吃白水煮青菜的女明星來說,發福是一種篤定的象徵。就像李湘婚後復出,雖然代言了無數減肥藥,卻成效寥寥——然後通過一個爸爸去哪兒了的節目,我們窺探到她的生活,土豪風的住宅設計,女兒的大牌童裝,還有一個反應慢半拍的樂呵呵丈夫。我們於是點頭,她是真的上岸了,所以不用再刻意束腰收腹,也無需憂慮體重計上的讀數,和那些沉浮於娛樂圈裏情天恨海的瘦削女明星們不同,她腳下踩着的,不是扁舟而是土地。

適量的胖和適度的木訥一樣,都是幸福的明證。古代大戶人家裏的孩子,多少顯得有些“笨”。成長於市井中的孩子,從小就加入殘酷的生存競爭,或是和兄弟姐妹爭奪零食衣裳,或是幫父母從生活的縫隙裏尋找生計,他們大多精明而敏感,能迅速地對外部世界變化產生反應,說得好聽些,叫機靈,難聽了就是猴精。所以王安憶談《半生緣》,說黎明演的世鈞,一看就比黃磊演的叔惠家底厚,他的表情多少顯得呆滯,不像黃磊表情總那麼靈活。

可是普通人的發胖,卻沒有明星來得那麼理直氣壯。最近頻頻有文指責中國男人,說他們的臉不似外國人那麼端莊好看,說到底,不過是嫌他們太早放棄自我。可是,自我本身就是需要辛苦維持的存在啊。

女生浴室裏,時常可以看到澡堂阿姨也在洗澡。白花花的肉甩在水龍頭下,她大力揉搓,使勁地用粗糙的毛巾搓背,用拇指關節搓泥,用手心搓小腹,我偶爾掃過周圍女生的表情,大多是七分不屑三分同情——她們覺得她粗鄙,她們心裏想的一定是,我以後肯定不會這樣。

誰都覺得自己不會這樣,就像誰都覺得,我們一定不會在公共綠地上跳廣場舞,一定不會偷偷掰掉蔬菜的爛葉子,一定不會偷用鄰居家的網絡,一定不會纏着店員磨折扣。沒有人願意一身肥肉,也沒有人願意做不體面的事情,當不體面的人,可是生活實在太樂意考驗那個“一定”,我們太輕易滑向那一端——今天有白灼蝦,那就多吃點吧;過八點了,就別去跑步了;都快四十了,誰還看我啊;就這麼一次,不要緊的啊。

所以我的朋友刻薄說,身上的每一寸贅肉,都是同生活妥協的標識。

在奔向另一個自我的路上,跑步是必不可少的。那天我說,肥胖是戀愛的特權,減肥是分手的前奏,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是跑步,的確是一種,對目前處境的婉轉抗議,也是對更好的自己的隱祕嚮往。跑步和節食一樣,都讓人痛並快樂着,它讓你和貪慾、惰性抗爭,也讓你和自省、自律貼近。

我喜歡在操場上跑步。健身房裏器械太多,容易給人遊樂場的錯覺,其中大多數都是力量型的——自從我上次差點把啞鈴砸到腳以後,我就收斂了練出肱二頭肌的衝動。而且,健身房人太多音樂太響太封閉了,空氣裏不是鹹津津的汗水味道,就是荷爾蒙的氣質,在那裏實在太適合假裝隨性地穿着短裙被搭訕,而不是穿着寬大運動褲奔跑。

四月是真適合跑步——通常是有風的,還有泥土翻過的味道,割了一半的草腥味,小朋友舉着冰淇淋的甜膩味,你經過它們的時候,像是經過了一個無人到場的盛宴。村上春樹用一整本書來探討,他跑步時候究竟在想些什麼,我呢,我沒出息地什麼也不想。

耳機裏鼓譟着維祕秀場的背景樂,放任腳步擡起又放下,腦子裏空空蕩蕩的,不用去想導師佈置的五千字論文還缺多少字,也不用想有多少本書都只是借了又還。八十年代風靡的“在路上”主題一點也不稀奇,人人都有在路上的情結,每一段旅程裏,我最喜歡坐在車廂裏的那段,整個車廂都像是一個巨大的冰箱,前路蜿蜒而遙遠,我什麼也不用想。雖然我沒有參加軍訓,可是我想,我也會喜歡它的,因爲它讓我抽離了生活的常態,也從日常的擔憂中抽身,我不用去想有多少單詞沒背多少計劃沒完成,我甚至都不用去攀比周圍人了——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了,我們一起站軍姿,一起曬太陽,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省心的嗎?

真的,雖然我們高喊着要自由,可是在逃避自由這方面,我們也是一把好手。

我一般跑十圈就休息了,偶爾會去對面教超買點餅乾吃。在貨櫃前挑挑選選,看哪個熱量最低又不難吃得過分,抱着零食走在路上,那種小小的放縱帶來的.快感,是讓人着迷的。

跑步、逛超市,都讓我清晰地感知到“生活”,高三時我一個人住,每週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去對面超市購物。事先我會有個大概的購物單子,酸奶、草莓、吐

司、牛排,這種有計劃的、和自己有商有量的事,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寫不出解析幾何步驟的學生,而是一個紮紮實實的,被生活捆綁卻反身擁抱它的人。

當然,跑完步後吃夜宵,更有一種放肆的小心翼翼——腿還酸,所以不肯大口吞嚥,可是爲了補償自己,也不想虧待了味蕾,還是那種有計劃的,有商有量的快樂。

去跑步吧,趁大家還把你的跑步稱之爲“健身”而不是“減肥。”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3

前段時間重新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這本書,想借此機會談談我的理解:

一、做事意義

本書講了村上君跑步的經歷,他是一個堅持每天跑步有27年之久的人,跑步的最初目的是爲了寫作、鍛鍊身體。但後來他參加了許多馬拉松,還參加了鐵人三項比賽。

有時候,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時原本只抱着一個目的,但如果你投入太多專注力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不知是最初的目的,你也會發現,它給與你的遠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二、生活應有的態度

村上並不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但我卻因爲《當我》,而對他崇敬。 我喜歡他對跑步的熱情,以及執着的信念,還有他對生活的樂觀開達,因爲這本書是以他最真實的經歷來寫,沒有僞飾,沒有矯情,坦坦蕩蕩。

這個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實踐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像村上君一樣,告訴自己,我該做什麼,然後起身,生活開始變得完全不同。人生有時候只要放得開,說走就走,說開始就開始,我們就能體會到一個全新的自我,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太多束縛,太多牽絆,只能讓我們的腳步放慢,我們還年輕,雖然揹負責人,但不應該讓責任壓制夢想,其實生活都是自己的,不存在誰逼誰。

三、自我意志的檢驗

村上說跑步時一種自我對抗的方式,在通往終點的過程中,你將面臨世界上最孤獨的自我。這段距離是和自我不斷對話的過程,你唯一的朋友是你自己,你最大的對手也是你自己。你大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停下來,告訴自己,今天就到此爲止,沒有人會指責你的倦怠。但是,沒有對手的比賽其實是最困難的,因爲他們無處不在。 跑步如此,生活亦如此,在不斷超越自我中,終點也是起點,只要有力氣,新的旅程就在等你征服~

四、想談點題外的話,關於讀書,這個概念界定有點大,但我只想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讀很多書,但我不是好學生。中學的時候,老師會說,你讀的是課外書,與學習無關,大學的時候,別人告訴你,你讀的是嫺熟,與專業無關。那麼到底要怎樣,纔算讀書?從小就被告誡,要好好讀書,而這個讀書只被狹義的理解爲好好學習,取的好成績,取的好成績,上好大學,上好大學,有美好的前程。所以無形中,我們把學習縮小化,把讀書縮小化。

我把讀書氛圍兩部分,一是讀我們應該讀的,二是讀我們想讀的。 讀我們應該讀的,就是讀與我們目前學習有關的東西。比如你學思政的,你就應該讀《資本論》,讀《共宣》,《反杜林論》,《毛選》。你應該知道科學發展觀,八榮八恥,六項條款;學數學的,就應該讀讀《幾何原本》,《九章算術》。你應該知道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笛卡爾、以及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這些就是我們必須不得不學的東西,因爲專業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有責任學好你所選擇的。

讀我們想讀的,這纔是讀書者應該真正享受的,不抱任何功利目的,完全爲了充實自己,修身養性,爲了超越自我。所以我們讀小說,讀散文,我們讀名著,也讀雅俗共賞的東西,我們隨心所欲的去選擇,這時體現的纔是閱讀的本性。就像我剛剛說的我讀村上的《當我》,與我專業無關,但與我本身有用,我喜歡我就去讀了,或者別人說值得一讀,我就試着去讀了。(聽別人推薦讀書,有時候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或者去讀序言,也是一個很好檢驗這本書是否適合自己的好方法)

現在的我讀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和《動物農場》,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讀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也讀路遙的《人生》,讀何馬的《藏地密碼》,讀馮驥才的《人間草木》和《靈性》。當然,我也會去再翻翻張小嫺的小說,韓寒的書,郭敬明的小說等等。 我讀自己喜歡的,我讀別人推薦的,所以我讀書讀得很開心,也希望大家能在讀書中找到樂趣。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5

如果您不是一時興起去跑步,也不是爲了展示您矯健的身姿去跑步,而是在決策是不是將跑步作爲您的一項常規運動,或者您已經在堅持每天跑步,那麼,或許您需要了解以下幾個真相:

跑步時,您的膝蓋很受累

跑步時,保持均勻的呼吸是您時刻在努力做到的事情,而最受累的膝關節往往被您忽視。研究表明, 在正常站立和行走時,膝關節關節受力是體重一半,在上山時等同於體重,健走時是體重的1。5倍,上樓時爲體重3。3倍,跑步時是體重的5—7倍 。

對於膝關節有傷,或者體重過大的人來說,跑步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每一次落地的衝擊都可能對脆弱的膝關節照成損傷。

也許您正經受體重的困擾,那麼,請從短程開始,別爲難膝蓋和內心。按照10%準則,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那麼,最終的運動強度多少呢? 日常健身最重要的是堅持,每天只需要30分鐘跑上5公里,我們的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就可以充分被調動起來,關鍵在於“每天運動”。 跑步時,您的肌肉要給力

肌肉力量不足時,跑步會讓您的膝關節承擔更多。要減少運動傷害,從強健的肌肉開始努力! 請在不跑步的其他時段裏,穿插安排一些針對性增強腿部肌肉的動作 。 跑步時,您的天份很重要

您是扁平足麼?正常的腳足內緣不應觸地足弓能緩衝震盪和衝擊,保護大腦和內臟,使我們具備好的彈跳性。如果足弓塌陷(俗稱扁平足),足底血管和神經受壓迫,足韌帶將被迫過分拉伸。

如果您是扁平足,爲遠離跑步可能爲膝蓋帶來的潛在傷害,請穿適用於您足弓的跑鞋 。

跑步時,first aid(急救) 知識不可少

如果您不幸扭傷了膝蓋或者腳踝,是熱敷還是冷敷呢?黃金準則是: 48小時內要冷敷,預防水腫;48小時之後熱敷,促進水腫吸收 。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觀後感6

從作品本身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實誠的人。那些在跑步中產生的極其細微、明白存在又稍縱即逝的想法,都被他一一捕獲,毫不含糊地寫在了紙上。這裏面有人生的哲理(雖然覺得他到了那個年紀才如此感慨,好像有一點晚,不過村上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大概也能反映出他其實可能比較晚熟的特點),也有詼諧和幽默。

不論是從作品本身的內容,還是從這位村上新譯者的功力來看,這本書都是我近來讀到最棒的村上春樹了。

記得有一段是講很艱難地跑完全程,村上說,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終於不用再跑啦——這種喜悅如此簡單,並夾雜着一絲自嘲。再比如開篇的地方說他因爲跑步瘦了三斤,想像若是一個人提着三斤肉會是怎樣的光景。又比如他說,在學校裏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知道了在學校什麼都學不到。還有他在雅典跑馬拉松的時候,沿途居然還數了馬路上因交通事故死去的貓和狗,累得不行時,陪同的車子裏,雜誌編輯給他加油,他說當時的想法就是你動動嘴皮子遠容易多了。哈,這真是非常真實又很無邪的文字呀!

他很坦率地承認,一切藝術創作都是在不健康的情況下展開的,雖然我們都瞭解這一點,但知道原來村上春樹也是這樣,就好像找到了一個同夥一般。甚至是這樣的感受,村上春樹也和我們一樣有。他說他去採訪了一位著名長跑運動員,問他是否會有心煩意亂不願跑步的時候,那位運動員說,你怎麼問這麼愚蠢的問題,當然會有了。這個時候,村上春樹就很高興,心裏想,雖然知道人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但還是希望通過這位運動員的嘴聽到。

全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村上春樹一直堅持自我的性格,這大概也是爲何他大學畢業會去開個酒吧後來又索性聽憑自己的性子寫起小說的原因吧。訓練肌肉的時候,究竟是拉到哪個程度,既不會太過又不會太放鬆,怎麼和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這裏面其實都是包含了最樸實的人生哲學的。我想每個做過拉伸熱身、跑過長跑的人都會深有體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在書裏探討了作爲作家向來讓人感覺“不健康生活”的印象,和他通過跑步“健康生活”是否存在矛盾。

有點狐疑地讀下來,真是很好。文字大多比較簡短,很有節奏,語言很平實,樸素而有趣。竊以爲,這纔是村上春樹的真實面目。林少華的版本總是太過陰柔,很多的長句,很多華麗的辭藻。雖然我不懂日文,不過英文版本的兩個譯者都是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英文來進行翻譯的,英譯本強調的都是村上春樹古怪的想象力,而不是精心雕琢的單詞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