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亂世佳人》是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下面是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歡迎閱讀。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1

整個影片,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衛希禮和美蘭。

衛希禮是一個註定應該過一種富庶安寧的生活的人,他見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鮮豔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線條刮傷他的皮膚。相反,平靜單調的生活、沉靜纖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來的音樂和文學,這些模糊的形象卻帶給了他安全感,他太習慣它們了,柔和、縹緲。但是,一聲炮響,一個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築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畫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經。相反之下,白瑞德的硬朗作風,他會在斯嘉麗遇到困難時不顧一切伸出援手,也會反省自己爲自己感到羞恥從而爲時未晚地從軍,更讓我欣賞。

衛希禮並不能算是他所懷念的那個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個文明只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出現,而沒有踏實的實幹,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這樣的文明是沒有存活的資格與魅力。我認爲在此電影中這個文明的真正代表是美蘭,她既有修養地悠閒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這纔是這個文明真正的意義與魅力之所在。

我認爲在電影中,美蘭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扞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衛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爲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爲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爲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鬥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繫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爲來紀念着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着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裏。但在似乎完全美好的美蘭心中,是否藏着一個渴望,一個想做斯佳麗那樣爲所欲爲又無拘無束的女子的渴望呢?

人性是矛盾的,這導致我們有時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極端,例如美蘭的善良就達到了一種極致。但人性又是渴望圓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個極致,一個人就會失去平衡,所以在這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會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糾纏在一起。所以,美蘭會喜歡斯嘉麗,這可以從第一次見到她時找到答案。當時她由衷讚歎說:“斯佳麗,我多麼喜歡你的活力。”

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完全美好的美蘭死了,她儘管虛弱,但她卻是能平衡這四個人的中堅力量,沒有了她,這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立即崩潰了。她的去世,也就意味着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爲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戰爭結束後,過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確定與否的問題,而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人性的土壤是養不活像美蘭這樣本應生活毫無私慾的天堂的花朵。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衛希禮、美蘭,以及斯嘉麗、白瑞德在文明消逝的面前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2

《亂世佳人》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剛買電腦時,給自己找了個學英語的藉口買了張碟回來看。其實學英語也不是真正的藉口,細想起來覺得自己當時算是附庸風雅吧,因爲各種書報雜誌上都說此片比較經典,值得一看。當時就想,要是日後有人向自己提起這部片子,而我卻說沒看過,豈不是很丟人嗎?於是就買來看了。片子是中英文發音都有的,有人總說喜愛看英文原版的,竊以爲這些人也是在附庸風雅。看過《聰明的一休》的同學們有幾個會對片子的配音不滿意的?當時沒談過戀愛,忍着將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了,若說感想,實在是沒多少。

最近一次看是見到同學在看,自己也湊過去看的。不得不佩服自己當初的想法,這次我給同學做起了講解員,有點小得意。但是因爲隨着閱歷和對人生感悟的加深,和第一次看的時候不同,片子所要表達的東西一個個蹦進了自己的大腦裏,讓人開心不起來。

片子的主角無疑是斯嘉麗,和她比起來白瑞德的戲份其實不算多。斯嘉麗無疑是迷人的,但是又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嫉妒、不屑、鄙視她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於連她的親妹妹最後都與她反目成仇。

斯嘉麗無疑又是美麗的,要不然憑什麼閱人無數的白瑞德會對她一見傾心呢?我們不能刻意忽視色相在一見鍾情中所起的作用。但她也是任性和不成熟的,得知艾斯利和表妹米蘭妮訂婚後,她居然將自己許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成爲了名義上的夫妻。婚禮還沒舉行,那人就戰死沙場了。她一直以爲自己是愛着艾斯利的,她也堅決認爲艾斯利是愛着自己的,從後來的結局可以看出,或許這也是她愛艾斯利的原因。

整部片子其實就是一部悲劇,片中的主人公沒有一個有好結局的。斯嘉麗活在自己的一廂情願中,結果既丟了自己一直愛的人,又丟了一直愛自己的人。她的悲劇在於她如同一個強大的漩渦,她要吞沒其他人,要強迫所愛的人進入她以自我爲中心的劇本。不幸的是,沒有人真的願意永遠屈尊俯就。因爲,每個人都是主角;白瑞德更慘,他從沒得到過愛,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卻一直被背叛,唯一的精神寄託女兒也死了。作爲一個男人,他承受了許多人無法承受的東西。他明知道斯嘉麗在感情上是不忠於自己的,但是他還是願意接受她的種種要求而和她在一起,只要她不表現出來就行了。但是就連這點斯嘉麗也做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斯嘉麗確實是自私和任性的。她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真情,恣意揮霍着白瑞德對她的好。作爲妻子,她除了給白瑞德生了個女兒(其實也是不情願的),其餘所做的就是不斷地傷害他。所以在女兒死後,了無牽掛的白瑞德必然會放棄她。因爲她早已經不再是他所愛的那個人了。白瑞德真正愛的是初次見面時晚會上的那個沒有經歷過戰爭和貧窮的,無憂無慮的少女,就像他們的女兒那樣。而不是如今這個自私、勢利,爲了錢連親情和廉恥都可以不要的女人。之所以婚後還和她在一起,完全是看在女兒的情分上。因爲生完女兒後,白瑞德發現她居然還在偷看艾斯利的照片,這叫他怎麼能受得了?男人可以不管你以前做過什麼,但是既然已經結了婚,還有了孩子,你就該擔負起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斯嘉麗既不是一個好妻子也不是一個好母親。傷心絕望的白瑞德並沒有拆穿她,而她卻還以爲白瑞德不知道,依然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真是可悲可嘆!

知道別人對自己好,但是卻只是一味地享受而不知道感恩和付出的人,最終也必將失去別人的愛。因爲推己及彼,誰都希望對方能爲自己付出。付出而一直無回報,甚至得到的是對方的更加放縱和肆無忌憚,相信是誰都會疲倦的。

經歷了貧窮的斯嘉麗在橡樹下發誓,要不擇一切手段讓自己不再挨餓受凍,她確實也這麼做了。爲了300塊錢。她去欺騙白瑞德,說自己一直很喜歡他,而事實是一直以來她都很討厭他。精明的白瑞德很快識破了她的謊言,一個大子也不願借給她。而後,還是爲了那300塊錢,她欺騙妹妹的愛人與自己結婚。因爲他有錢,可以幫她度過難關。知道真相後的妹妹對她極度憎恨,丈夫也發覺自己受騙。在丈夫死後,面對白瑞德的追求,她又提出了一大堆這樣那樣的要求。其實那時的她已經擁有了一家木材廠,已經比較富有了,可是她還是想得到更多的錢和享受。都說人吃飯是爲了活着,可是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還整天想着吃,那這人其實已經和動物沒什麼分別了,活着就是爲了吃。她不知道這個世上最好的東西其實都是免費的,就像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需要一顆所謂恆久遠的鑽戒來證明一樣。恆久遠的鑽戒很有可能某天就成爲對你們當年的信誓旦旦的諷刺。

她也是個只活在當下,不考慮長遠的人。影片一開始是雙胞胎兄弟圍着她團團轉,給她獻殷勤的場景。當然她那時不會知道,真正愛自己的人是恥於做出這樣的行爲的,他不會與誰去比,與誰去拼,那樣只是在不斷地告訴他自己你不夠愛他,沒有一下子就選中他。而他享受不到那種專屬與獨一無二的感覺。所以白瑞德只會在她落單的時候纔會去追求她。幼稚的女人會很享受這種衆星捧月般的感覺,從她的又得意又有點傲慢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一點。

當雙胞胎兄弟向她提起戰爭時,她開始不耐煩了,覺得那還是很遙遠的事,她現在要忙的是享受生活。她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戰爭的到來使她猝不及防,暈頭轉向。母親去世,父親去世,家僕散盡,陶園被毀。爲了生活,她不得不放下小姐的架子,開始幹起農活。她總喜歡將問題擱置,而不願意去面對,就像鴕鳥一樣。總以爲明天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即使是在白瑞德最終離她而去時,她想的居然還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白瑞德會再回來。她不去想白瑞德對她已經絕望,也不想着當時將他挽留住,而是寄希望於所謂的新的開始的明天。明天真的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嗎?今天的問題不解決,何來新的明天?

斯嘉麗、白瑞德、艾斯利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斯嘉麗過於自我,感情上也是這樣,甚至在艾斯利已經有了孩子後居然還提出要與他一起私奔;白瑞德前半生可能比較浪蕩,但遇到斯嘉麗後,對她確實是一心一意;艾斯利是個懦弱,在感情上搖擺不定的人,在斯嘉麗與妻子之間一直糾結。好在在妻子臨死時,終於發現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妻子。

在不同的時期,我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時而自私任性,時而用情專一,時而又搖擺不定。這很大程度上由我們自己的品格決定,其次是看遇到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也有人一直以來扮演着同一個角色。希望這個角色是白瑞德,而不是艾斯利,更不要是斯嘉麗。白瑞德式的人終會獲得幸福,因爲他懂得去愛和付出,世上女人也不都是斯嘉麗式的。而斯嘉麗式的人物在感情上則不會幸福得起來,因爲她不懂得珍惜,留不住愛自己的人。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3

如果性格可以用顏色來描述,那麼《飄》的作者在定下角色的名字時就有了定論。斯佳麗Scarlet猩紅色,瑞德 Rhett 紅色。媚蘭 Melanie 黑色,阿希禮 Ashley 灰色。兩對夫妻的名字是同一色系的。想起瑞德對斯佳麗的話,第一次見面,我就知道你是我一輩子等待的女人,因爲我們是同一類人。

欣賞白瑞德一樣的男人

這一對互相鬥氣的愛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激情,對命運絕不認輸。自私,堅強,吝嗇給與,彷彿每一件事情的付出都要合算對數。如非因爲阿希禮在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斯佳麗也不會冒着生命危險救助梅蘭,甚至失去了見母親最後一面的機會,她不會像梅蘭那樣無怨無悔,不冷靜的咒罵和哭泣是她給自己的護身符。而風度翩翩的白瑞德船長,即使看見穿着窗簾改裝的衣服的斯佳麗,滿眼是藏不住的讚歎,還是因爲識破了斯佳麗的欺騙而狠心地拒絕了她。他們對對方的愛,因爲太像愛自己,而變的掙扎,無奈。哪怕後來他因爲在忘不了阿希裏的斯佳麗身上吃盡難堪,仍然不改對她的包容與呵護。只好將愛轉註在女兒身上,其實不也是因爲邦妮像極了起初令他心動的斯佳麗麼?狂妄地可愛,熱情而沒有心機,卻沒有後期成熟的斯佳麗的堅忍殘酷。是邦妮,令白瑞德船長找回了一個男人受人依賴的尊嚴。

到底什麼是愛

一直在懷疑,阿希禮對斯佳麗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像一開始他看似安慰地對斯佳麗說:“你多麼希望擁有你對生活的熱情。但是我不能娶你,梅蘭瞭解我,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們會幸福。”阿希裏的十二棵橡樹,最終毀於戰火,而斯佳麗的塔德卻因她不擇手段的挽救而倖存下來。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把塔拉莊園比作從浩劫中浴火重生的南方,而阿希利的十二橡樹莊園則是再也回不來的美好記憶。像阿希裏本人,始終是溫潤如玉的貴族,在劫難中只能靠斯佳麗這樣不拘小節的人來保全。有的人很不喜歡阿希裏,梅蘭夫婦這“溫柔而無用”的一對。其實,讀過小說的人都看得出來,作者在阿希利身上傾注了更多感情,算是對隨風而逝的優雅的老南方的輓歌。 斯佳麗一直崇拜着她高貴善良的母親,她對母親的崇敬,和對阿希裏執拗的愛,就像對老南方的高雅生活的追憶和嚮往。

時代的悲劇

同樣,白船長最敬愛的人始終是梅蘭,這個柔弱得沒有人氣,聖潔得像天使的女人。從她應對警察的冷靜機智,和不計前嫌在宴會上保全了斯佳麗的面子,還有對妓貝拉的友好,都看得出來,她是這齣劇裏最聰明的人,像上帝一樣旁觀着和悲憫着。她和阿希裏是真正相濡以沫的一對,然而他們的相像,不像另外一對那樣針鋒相對,而是融爲一體,在這混亂的時代保全舊時的優雅,又何嘗不是一種可貴? 梅蘭妮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捍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阿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爲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爲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爲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鬥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繫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爲來紀念着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着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裏。 但是,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也就意味着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爲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勇敢的斯嘉麗

當斯嘉麗對自己說出“tomorrow is anther day”的時候,我知道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最離不開的東西,是塔拉,是瑞德,是自己的根。在曾經和父親並肩站立的土地上,那些失去的東西,她一定能等到它們的歸來。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4

再一次看了《亂世佳人》這部電影,腦子裏充斥的全是影片中的內容,連晚上做夢都類似於《亂世佳人》的劇情了,戰爭,政治,經濟,道德,女強人……幾點感想,隨便說說。

題目亂世佳人:亂世顧名思義與戰爭有關,整個的背景肯定是戰爭了。佳人者,漂亮女人也。呵呵,我自己想的。乍看題目肯定就知道記錄了一個佳人在戰爭年代裏的事情,這個佳人就是赫思嘉。

赫思嘉是一個農場主的千金小姐,漂亮,有個性,大膽,熱情,奔放!佩服她對艾希利執着的愛,從他愛上艾希利就從來沒有動搖過,她不惜一切的去愛着那個原本就不屬於她的男人!

赫思嘉是個很有膽識的人。戰爭中,她不懼怕,死裏逃生,面對戰後的傷痕累累她沒有逃避,毅然鼓起勇氣,投入到戰後生存戰中。原本是富家小姐,卻能吃得下苦,親自採摘棉花,這種勇氣足以說明她的不同凡人,其中有一個鏡頭,她的妹妹哭哭啼啼埋怨時,赫思嘉毫不留情的一巴掌,這一巴掌可以看出赫思嘉能擔大事的潛在素質,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內心裏有一種兇狠!

赫思嘉是自私,殘忍的!她戰後莊園重建中,遇到了困難,於是,赫思嘉搶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因爲這個暴發戶可以爲她提供錢,剝奪了其妹妹的幸福。並且赫思嘉爲了最大得到利益,僱用犯人來工場做工,因爲可以付出少的報酬,就能使這些犯人爲其創造高的價值,並且可隨意毆打而不用考慮責任!呵呵,這倒有點像前段時間山西的黑窯事件了!

赫思嘉一生只愛了一個艾希利,但是卻只是個泡影!最終也沒有得到!赫思嘉執着的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時失去了真正愛自己的白瑞德!直到最後赫思嘉才明白這個世界上只有白瑞德是愛她的,是屬於她的,但一切都晚了,白瑞德失去了對赫思嘉的信任,毅然的離開了她,獨留下哭泣的赫思嘉!

赫思嘉是很堅強的!戰爭中逃亡,戰後重建中也已經充分看出她的堅強!痛失愛女,失去最愛以及最愛自己的人之後的赫思嘉還能說出:tomorrow is a another day!可以看出她毅然沒有放棄生活,毅然憧憬着明天會很美好!

像赫思嘉這樣的佳人,天生麗質,再加上骨子裏有一種與衆不同的膽識勇氣,度量,堅韌,當然少不了必要的心狠,足以能使之在那個戰爭環境中成爲女中梟雄!她愛過,並且那麼執着的愛着,她自私,對她來說,失去的某些東西,諸如道德,諸如不愛的丈夫對她來說都不會感到傷悲,這些阻止不了繼續向前!她本非常人,更不可以常人的眼光來評述!

還是爲其熱情,堅強,膽識,勇氣所激勵!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5

我第一次看《亂世佳人》這部電影,是我在上海剛上小學時媽媽帶我去看的。那時,我沒有什麼印象。第二次是在日本,借錄像帶回家看的。

從這時起,我就開始喜歡這部電影,喜歡這部電影裏的每一個出場人物。現在,我自己有了這部電影的VCD。一有時間我就看這部電影。每看一次,都會有一個新的感動和發現,每次的感動和發現都不一樣。這部電影能夠站在許多立場來看,你可以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登場人物去思索、去生活。所以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但總覺得看不厭。

這部電影描寫的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的一位女主人公的人生。我非常喜歡這位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叫赫思嘉,她美麗而任性,並不是一個被大家歡迎的人。她會耍手段,但很堅強,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愛。但命運不那麼簡單。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她所愛的人上了戰場,她的家園荒廢了。她失去了她所愛的母親,父親因受刺激,腦子也糊塗了。她們家沒有吃的東西,沒有男子漢。

她要當女主人,要從零開始。每天都有許多困難在等待着她,但她沒有屈服,也沒有放棄。她這時說了一句話,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從現在開始,我和我的家人不會再過一天沒有東西吃的日子,我最討厭飢餓。”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們的生活一點點地恢復起來,然而爲了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她和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結了婚。但到失去他的時候,她才發覺這個人原來就是她最愛的人。電影就在這時結束了。我想她絕對會找回她所失去的。因爲她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我要想辦法找回他,一定有辦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她的慾望、她的努力會幫助她找回她的幸福。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慾望,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慾望會成爲我們的一種動力。這種慾望會促成文化、技術的發展,也會導致犯罪和戰爭。慾望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會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糾紛,但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慾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說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們可以休息,但我們決不能放棄。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6

今天重溫了根據《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思緒萬千……我16歲時第一次看過這部小說。總的來說,每次看《亂世佳人》都有不同的收穫。年輕時看,討厭虛榮愛出風頭的斯佳麗(又譯:郝思嘉),喜歡純潔善良的玫蘭妮,不喜歡油腔滑調的白瑞特,喜歡溫文爾雅的阿希禮,喜歡南方如畫的景緻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歡北方的浮華和放蕩。後來看了多次之後,不由得對斯佳麗敬佩起來,一個原本是農場主的千金,嬌慣的弱女子,任性而年輕美麗。她第一次結婚是看見自己暗戀的人結婚了,一時的賭氣、衝動報復,嫁給了並不愛的男孩,不久就成了年輕的寡婦。第二次結婚是南北戰爭結束後,在北方老的逼迫下交不起300元錢的地租,爲了奪回她的土地和保障一家人的生存,她搶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雖然是一個做點木材生意的半大老頭,卻不是斯佳麗的對手,面對她的冷酷和無情,他束手無策。最終爲了斯佳麗險遭侮辱一事,去報復窮白人,並在毆鬥中被白人擊斃,不幸枉死,在他與斯佳麗的婚姻中肯尼迪卻從未享受過斯佳麗的一點愛。於是斯佳麗再次成爲寡婦,而且繼承了肯尼迪的遺產,變成了個有錢的寡婦。時隔多年再次看這部電影感覺完全不同。因爲經歷了那麼多年的人情變顧,我也算長大了。我喜歡《飄》裏的男主角白瑞特,他的聰明、果敢、執着,爲愛去奮鬥、去追求,爲了真愛,去追求結過兩次婚的斯佳麗。而斯佳麗卻爲了心中朦朧的愛,一次次的給白瑞特不該有的傷害。而斯佳麗爲了答應她對所愛的男人那一句承諾,去照顧阿西禮的妻子玫蘭妮。最終玫蘭妮死去,她想嫁的男人成爲單身了,可阿西禮告訴斯佳麗他的最愛是死去的妻子。當白瑞特知道斯佳麗心中愛的人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男人阿西禮時,他選擇的是離開,給他深愛的女人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也是給他深愛的女人愛別人的機會,希望他愛的人斯佳麗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可是當白瑞特真的離開她時,斯佳麗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等到的是那麼不切合實際的結果,才真正感覺到要失去一個一生中最愛她的人,她不顧一切的追了出去……在影片結束時,斯佳麗很感慨的說出那句非常經典的話“明天將會是另外一天”她要找尋明天,把即將失去的愛找回來!

《飄》是我看過的書中最喜愛的。喜歡那裏的三個個性鮮明主角,斯佳麗的勇敢堅強,白瑞特的機智果斷,玫蘭妮的外柔內剛。整部書及影片中,我最爲喜歡的人物就是白瑞特。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執着的深愛着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千方百計的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多次拒絕了他的真情求愛。白瑞特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特別是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過兩個男人,而沒有很好的加深瞭解他們。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白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白瑞特的,她只是不停的追尋着自己夢中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理想化的男人特點認爲只有阿西禮具備,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穿在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只是虛幻的愛情,只是愛上了本來就不真實的意想中的情人。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到真正的幸福,而往往是得到了不知道去珍惜,一但失去才知道它的珍貴。其實,身邊的幸福是很容易在不經意間被忽略的、也會在沒有把握好的時候溜走的。真正的幸福不完全是榮華富貴,而是一生中能找到真正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愛不是建立在金錢和地位、住多豪華的別墅,而是心的認可。真心難買,愛情是可遇難求,不要讓真正的愛情擦肩而過啊!

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都是自己創造的,有辛苦的耕耘就會有美好的收穫。不要讓緣隨風《飄》遠,要讓真情永駐心間。

  電影《亂世佳人》觀後感7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麗,我爲斯佳麗感到惋惜,她爲何不早點感受到白瑞德對她的愛,一直要讓別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熱時她才覺醒,愛這種東西就是這麼奇妙她來時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麗這個人物我還是很欣賞的,她的性格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她既想做個像她媽媽那樣有大家閨秀風範的淑女,但又沿襲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脾氣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裏流着的這種充滿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麗敢愛,敢恨、敢說,敢做,對自己認定的目標便勇往直前、不擇手段的性格特點。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斯佳麗可能是大家公認的“壞女人”,她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她的幾次婚姻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首任丈夫是與衛希禮賭氣,次任丈夫是爲了賑救父親用生命和尊嚴捍衛的農場,嫁給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因爲愛情了。但我覺得她有她的可愛之處,她情感豐富,對愛是那麼的執着,那麼的熾熱,她對認準的目標勇往直前,她熱愛她父親留下的農場,熱愛那美麗的紅土地,爲了捍衛那紅土地,她可以象下人一樣在田間勞作,可以象男人一樣在外拋頭露臉,她吃苦耐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戰爭暴發之前,她是家裏的嬌小姐,除了玩樂,她不用做任何事。戰爭暴發後,別人一個個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來帶領大家重建家園,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堅強。她對衛希禮的愛是一種不帶任何雜念的純愛,在現今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她這種愛還真不多,只是她愛錯了對象,不該把一個不值得她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

斯佳麗的人生經歷是多磨難的,但是它的骨子裏有一種與困難頑強鬥爭的執着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後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來。她的心裏有一種信念,她始終認爲她的祖先是不怕失敗的,即使被失敗咬住了,他們也會從容不迫鎮定異常的,正是祖先給了她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斯佳麗纔會勇敢的擡起頭來。

在所有人物中裏我欣賞的還有白瑞德,他真是一個極爲優秀,極爲難得的一個好男人,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豐富,感情熾熱,對愛執着,他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男人,但我又爲他感到委屈,得不到迴應的愛難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麗在那麼長的日子裏竟然一直不能感受他對她愛,總是愛着她自己虛構的人物衛希禮,這是任何一個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長期地忍受着她的背叛,她的執迷不悟,這要多麼寬大的胸懷才能做到這一點呀。

電影的情節美國南北內戰爲背景展開,事實上《亂世佳人》是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在那個特定的情景下,個性鮮明的斯佳麗和白瑞德

那種不拘一格,突破傳統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經濟社會的選擇和人性的需要來判斷失誤的是非和行爲的方式方法的做法,顯然是一種美國精神的體現。斯佳麗美麗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決心、白瑞德的陰沉和透視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爲一代又一代學習做人的青年們樹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階段的楷模。

電影的結尾是斯佳麗的一段獨白:“等明天回塔拉後再計劃這一切吧!我能忍受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麼着,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麼感人的一段話呀。“我能忍受這一切的”多麼頑強的精神!“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多麼堅定的信心!“不管怎麼着,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麼樂觀的心態,多麼執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