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導語:《美麗人生》這部電影令人非常的感動,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和親情的故事。下面是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歡迎參考: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1

《美麗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溫暖的陽光、那充滿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愛戀與舐犢之情……這些能夠得上美麗人生的因素卻是發生在戰爭陰霾之下。在殘酷戰爭的背景中,這一切都那麼難能可貴。

在電影前半部分,描寫了主人公基度,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追求心愛的一位上層社會女性的故事。於是,在我潛意識裏,認爲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喜劇片,充斥一些搞笑噱頭,讓人感覺生活是美好快樂的,僅此而已。可我忽略了戰爭這個背景。當影片轉向主人公因猶太人這個身份,全家人都被納粹抓走,而他爲了保護兒子的童心,不被殘酷的社會現狀傷害,他編造一個遊戲,讓兒子參與,贏了就可以得到一輛他最愛的坦克,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印象深刻的有幾處:一是集中營裏每天超負荷的做工後,疲憊的回來還強裝着笑容與兒子講述那場虛構的積分遊戲進度,那個笑容讓觀影的我感受到的是濃濃的父愛,和不願破壞孩子的童心,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二是基度被納粹軍官抓住,前往死亡的路上,向藏在鐵櫃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爲的是讓這個謊圓滿下,讓兒子生存下,自己快樂的走向死亡,偉大的父愛形象深入人心。……幾聲槍響,我們知道,基度被殺了,沒有血腥,沒有絕望,甚至是從容的,像這部片子一直貫穿的那樣。

三是最後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是最爲傷感的一幕,我們爲圭多的犧牲而傷心,爲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而感動,圭多死得值得。

愛是我們臨死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它使死亡變得如此從容。”這樣的愛,對妻子,對兒子,對整個世界,在死難面前,在戰爭浩劫面前,是那樣偉大,那樣觸動心靈。戰爭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陽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態度便是積極的,心理便是樂觀的,畫面便是明豔的,情節便是喜劇的。

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2

《美麗人生》撼動人心之處,是納粹戕害猶太人的殘忍恐怖,更是父親爲孩子的付出和犧牲。觀影之後,我去隨意搜索了一些觀後感,其中一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文章的標題最使我印象深刻

《美麗人生》撼動人心之處,是納粹戕害猶太人的殘忍恐怖,更是父親爲孩子的付出和犧牲。觀影之後,我去隨意搜索了一些觀後感,其中一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文章的標題最使我印象深刻——《我們有資格做父親嗎》。我不禁也要問一句——有嗎?

先回到電影裏,那些拿着qiang支指着別人的胸膛,逼着青壯年去服勞役,逼着老人和孩子踱向充滿毒氣的封閉室……這些人,難道沒有父親嗎?這些人,難道以後都不打算做父親嗎?難道他們的父親教育他們要屠殺自己的同類;難道這些人做父親的時候,就要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的子女——我們可以拿着我們的qinag支dan藥,去隨意剝奪別人的人生?周而復始,又是怎樣一副光景呢?

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父親呢?寫這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讀後感的時候,我首先就想到了這個標題。這標題並非我原創,是借用了魯迅先生《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覺得用這短短一句話,最能符合我觀影后的心情。魯迅先生在這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文章裏寫到——“自己揹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的做人。”

去做一個純粹明朗的人——“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在這世上走了半遭,或許身爲父親,你經歷了荊棘遍地,看盡了坎坷風雨,理想和現實讓你彷徨難安,家長裏短讓你夜不能寐……但是,當你的孩子問你花兒是不是香的,天空是不是清澈的,人情是不是暖的,請你給他一個善良的答案,讓他在未涉人世之前對明天充滿期待,讓他自己親自去經歷去感受這個世界,不是被一個他最相信的人的滿口黑風冷雨擋住了通向和風旭日的路途。

有個作家這樣說:“懂得世故卻不世故,纔是最善良的成熟。”當我們做“父親”的時候,讓我們所謂的“人生經驗”、“這就是現實”等等即將要從嗓子眼噴薄而出的時候,在腦中反問自己一句——“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父親”。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3

《美麗人生》帶給我的感觸太多,像走過一條充滿芳香又有着荊棘的小路,一路摸索,回味無窮。基度和多拉的相遇是那麼美好,完美的邂逅,動情的雨中散步,一切讓人又重新相信愛情,期待那樣純真美好的愛情降臨。親愛的公主,早安。愛上一個人有時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

幸福因爲美好而讓人倍感珍惜,幸福也因短暫讓人回味。殘酷的fa西斯納粹,慘無人道對猶太人的打擊。又酸又臭的集中營,多少生命被踐踏,女人的頭髮多到織地毯,死人的金牙都不放過的貪婪,那是我印象中的集中營。當成堆的屍體出現在我面前時,還是無限的心疼和動容。願生命永存,世界少一點殺戮。基度以無限的父愛保存了孩子童年的美好,他以生命實踐了父愛的力量。基度被槍打死的那一幕沒有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槍聲響起,無限留白,心不止的疼。

當一切平靜,陽光升起,帶着希望的坦克駛來,孩子的微笑。心中一陣肅靜,多少生命逝去,多少人不會團聚,但起碼心中有着愛,起碼基度用父愛撐起的那一片小天地我會一直記得。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4

太多的佳片雲集在奧斯卡。憑藉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美麗人生》,意大利知名喜劇演員羅伯特·貝尼尼兩次登上了奧斯卡的領獎臺。這個被稱爲“當代卓別林”的小個子一人獨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並由此成爲第一位贏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外語片演員。這部電影成就了貝尼尼,也成就了成長中的我們。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講述了一個無名的小人物與戰爭和命運的對抗。面對奧斯卡許多大主題、大製作的影片,並沒有競爭優勢。但該片卻劍走偏鋒,通過一個父親的視角審視與對抗戰爭。在幽默中深藏悲愴,在傷痛中迸發力量。彷彿一點光明,照亮了整個時代,使我們再次透過戰爭的陰霾,生出一點希望,去勇敢地相信未來。

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基多隻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侍者,但卻憑藉着天賦的浪漫贏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溫馨的生活。但是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蔓延,fa西斯對猶太人實施殘酷的滅絕政策,他們一家人也沒能躲過這場災難。猶太血統的基多和兒子也被關進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雖然不是猶太人,卻爲了不和心愛的人分離也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們進入集中營。人生真正的磨練和考驗開始了。活着還是死去,真的成爲了一個不得不選擇的問題。爲了讓兒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到野蠻戰爭的戕害,爲了兒子能夠對人性與未來保有希望和信賴,基多憑藉一個父親強大的心靈和胸懷,用善意的謊言爲兒子營造了一個“童話”世界,在重重陰霾下爲兒子守住了一份光明。這個虛擬的遊戲,讓兒子在飢寒交迫又壓抑恐怖的集中營裏延續着童年的快樂,併成功地度過這段本應艱難的時光,重新回到陽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卻沒能走出“遊戲”,他用全部的智慧與生命與戰爭對抗,爲妻兒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我前後兩次看這部影片,中間隔了兩年的時間。在高中第二次與《美麗人生》邂逅,很大程度改變了我對世界、對生活、對心靈以及對情感的理解和體驗。以往我的關注點侷限於影片所詮釋的愛情與親情,覺得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而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影片所傳遞的生命之愛,她對戰爭、對人性的反思與叩問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當世界示我以黑暗,我該如何尋找光明?

看過影片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影片的主體部分都在揭示戰爭對生命的威脅和對人性的摧殘,可爲什麼還要冠以“美麗人生”的名字呢?這也許就是羅伯特·貝尼尼給出的回答,相信人性的溫暖,相信堅守的力量,相信光明,相信未來,相信風雨之後的彩虹,相信陰霾之後的陽光,用智慧與愛,守望幸福生活,創造美麗人生。

  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篇5

影片的一開始讓我以爲這是一部歡快輕鬆的喜劇,可以在生活的偶然之中遇到無數的歡聲笑語,倒也對得起美麗人生這一片名。只是,當納粹的陰霾開始籠罩意大利,當基度和喬舒亞被帶上開往集中營的火車,我發現彷彿有一塊黑布遮擋了陽光。雖然曾經看過的只是文字與處理過的電影,但我依然可以想象集中營中的黑暗與苦痛。人不再擁有自由,不再擁有選擇,甚至不再擁有獨立的人格,當生命都有可能被隨時終結而且看不到轉變的希望,那麼有多少人還能有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念?更遑論樂觀地面對這個世界。如果是一個孤獨的人,那麼他真的沒有什麼機會與可能再堅持下去。但人之所以與衆不同,在於他不僅僅爲自己而活,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的愛與關心,甚至超過了自己。正如基度與喬舒亞,父親與兒子。

基度可能是個天生樂觀的人,從開始的偶遇多拉到後面的一系列相見與追求,能輕易嗅到一股輕鬆美好的氣息,彷彿太陽時刻溫暖着大地。但基度終究是成年人,是正常人。他必然是知曉集中營的可怕之處的,面對無休止的折磨乃至死亡,有多少人還能正常笑出來?人的心態表情,總是被最主要的感情所支配的,於是我們看到了愛的光芒。爲了喬舒亞單純的童年不被集中營中的黑暗籠罩,基度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並且笑着將它講述。集中營的苦難成爲了一場遊戲,一場關乎人生的遊戲。基度對喬舒亞的愛,是平凡卻偉大的父愛,爲了支撐起那一片天空,基度在接受集中營折磨的同時依然每天對喬舒亞報以最燦爛的微笑。這是一個艱難的遊戲,但基度用愛讓它努力繼續下去。

童心天真,但也脆弱,孩子應當看到這個世界美麗的一面。於是總有強大的心替他們擋住風雨,營造一個可以健康成長的環境。這是一種超乎想象的力量,沒有排山倒海的氣息,但始終如一、堅忍不拔。基度在集中營中不知承受了多大的壓力,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對喬舒亞和多拉的日夜擔心、以及時刻可能降臨的死亡,但在喬舒亞面前,他總是展現着自己最好的一面。他爲喬舒亞描繪了一輛坦克,並且從始至終不曾放棄,哪怕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給兒子留下歡樂的印象,一個童年該有的印象。最後喬舒亞走出集中營。並且在媽媽懷中高喊“我們贏了”時,可能他真的只是經歷了一場很難的遊戲,而非人生的悲劇旅程。相信喬舒亞的心總會是充滿快樂的,不帶有悲痛的回憶,哪怕影片最後那成熟的聲音已經認識到這是父親的犧牲,但這應當成爲更加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喜劇塗上了黑色,歡笑化爲了感慨。人生很美麗,愛一個人,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