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神的病歷簿2的觀後感

神的病歷簿2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爲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柬一切墮落和害人行爲,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與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爲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爲之。 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爲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爲,尤不作誘姦之事。 ---------希波克拉底誓言

神的病歷簿2的觀後感

我想寫些什麼 想不出 寫不出 腦中反覆回想着 什麼是好的醫生 什麼樣的醫生纔是好醫生 像進藤夫人那樣的醫生 還是像貫田先生那樣執着的醫生 更或是男主一般的呆傻醫生 醫生在成爲醫生之前 首先是個人 一個普通人 他們有生活 有家人 有理想 有自己的樂趣和喜好 醫生只是一個職業 "爲了患者而拼命工作是你的職業"(劇中臺詞) 爲了拼命工作而拼命工作 爲了做一名醫生而拼命地做醫生。

你告訴我 什麼樣的醫生是你心中的好醫生

很多時候 就像劇中說的那樣 醫學是日新月異發展的 休息了一年的醫生 要趕上醫學的飛快發展 需要玩命地工作 醫生是不同其他的職業 不是你說拼命工作 你的業務水平就能快速提高的 它取決於很多的外界條件 你所任職的醫院 你從事的科室(有些科 發展迅猛) 你所在的地區 包括國家 你所屬的時代 等等 醫學的發展仰仗着科學技術的發展 所以 一旦有了新的技術 新的科技成果 就會給醫學帶來一次大革命 比如 電腦在醫學中的應用 新型材料的發現 DNA圖譜的繪成 物理和化學的巨大轉變 這些都給醫學帶來新的變化和生機 幾十年前 我們不懂什麼是病毒 現在我們可以在一個星期內繪製它的基因圖譜 一百年前 做手術 能否成功基本上看人品 沒有抗生素(青黴素)的發現 不敢想象會有多少人死於感染性疾病 沒有X射線的發明 醫生看骨折的患者基本等於盲人摸象 一百年來人類的科技全面發展 這也帶動現代醫學事業的發展 而現在 有多人真正地意識到 醫學的發展和診斷過程是隨着科技的進步和臨牀觀察的經驗 有多少人還在相信那些無良人士的滿嘴胡話 不相信醫學的發展(那些賣假藥和做電視上瞎宣傳 吃蜂膠能降糖的)。

由於職業的關係 時常看些醫療劇 美國以高端大氣爲主 中韓(包括港臺)以談情說愛爲主 日本以治癒係爲主 美國給人的是急 日本是慢 中韓是不溫不火 醫療劇難拍 太專業 不像律政劇單單動動嘴皮子就行 你得有點醫生的基本操作吧 最起碼會個心肺復甦吧 或是拿個聽診器做做樣子 島國的醫療劇一直是業界良心 以治癒係爲主線路的劇集 全面展開對人生和人性的討論 每每看過 都是一陣感嘆 就像本片 做爲續集電影 保持着一貫的基調 看似慢慢吐吐 但包含深情 其實 這是部很壓抑的電影 如果沒有宮崎葵的鏡頭和貫田夫人的笑容 這部電影將是鬱悶到死 什麼樣的醫生纔是好醫生 徹底而絕望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慄原醫生 標準的呆呆傻傻型男人 一臉的呆萌感 臉上沒什麼笑容 但對病人打心底地關心 糖尿病患者多嘴雜 不注意飲食 他也能出主意解決問題 對待不同於自己的大學同學的做法 很是不滿 他與進藤之間的對手戲 很簡單地引出什麼是好醫生的命題。

貫田先生 因爲自己夫人的事情留在了小醫院 做着自己立志的事業 沒什麼時間與夫人相處 好不容易休息日 還被叫回醫院加班 患病初期爲了後輩 不辭幸苦整理33份病歷 對於夫人有無奈地抱歉 對於醫生這個職業 始終執念 爲了實現讓這個鎮上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有接受治療醫院 這一願望 一生都保持着初心 雖然未能如願 但也能心滿意足地離。

進藤醫生 護士抱怨頗多 他是挑起話題的人 也是這個話題的可憐人 自己的夫人是大學同學 都有極好的未來 但是就像是前面所說 休假一年(自己休假一週 都害怕下錯醫囑 反覆覈對) 爲了趕上醫生的工作 加班加點 自己生病請假 休息一天 被患兒母親嚴厲批評 是啊 患兒是多麼地努力地做化療 可是 醫生總不能是帶病上班吧 何況是對感染極其恐懼的血液病 理解這位母親的憤怒 可是就算是主治醫生當天在班 也在努力地處置 那個孩子的病情就不會惡化嗎 不是在推卸責任 病情惡化 醫生都不希望看到 可是就像是影片中患兒的白血病 很多疾病 醫生是搞不懂的 一切都只是摸索階段 沒有哪位醫生會直接告訴你 白血病治了 就會好 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我更多地是理解這位母親 這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並不是真的想指責醫生什麼 可能只是看到自己的孩子 病情惡化 而一時不能接受(現實中 會發生很多這樣的事) 可是她並不知道 醫生會因爲這件事而開始轉變 已經成爲母親的她 不再關心自己的孩子 身爲妻子的她 也不再陪同自己的丈夫 在成爲一名名副其實的好醫生時 她給自己的家庭又帶來了什麼(這個問題就說明 夫妻都是醫生真的是沒辦法照顧家) 聯想到前些日子 自己的老師因爲一名患兒的病情遲遲不見好轉 而出現抑鬱症狀 不禁感嘆 醫生 真的會因爲一名患者的病情而改變自己的行醫路線 而這名患者會深深地紮根於醫生的心中 時常地敲打自己脆弱的心理防線。

醫院的管理者(不知道怎麼稱呼) 醫療不是志願者行爲 而是商業 嫌棄男主問病史問的太久 討厭遲遲不出院 霸佔牀位的患者 不顧及醫生 作爲人的個人感受 這位領導 真的是從市場經濟出發 估計以前在大學是學習經濟學的人才 仔細想想 也是 醫生是理想主義者 而領導是現實主義者 沒有盈利 醫院連最新款的設備都買不起 怎麼爲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大家都是沒有對錯的 只是對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醫生----永遠在與死神打交道 也是最接近死神的人 每個人 生老病死 出生、死亡 都不離不開醫生 看看當下的中國 醫療活動現象環生 身爲兒科醫生 特別能理解進藤夫人的處境 業界流傳着兒科醫生天天查房的傳統 保留着對待患兒家長的種種顧慮 總是能遇到一些不懂治療的家長 還跳着對你的治療方案提出異議 尤其是對於那些患有不可治癒疾病的患兒家長 時時小心成了家常便飯 一個不留神兒就會觸發家長的小情緒 對你大聲訓斥都是顧念舊情 打你都沒人管 已成爲常態 搞的我一上班就緊張兮兮 生怕做錯事 說錯話 引起麻煩 這個我曾經最愛的職業 漸漸地成爲我生活和人生中的負擔 今天想着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明天想着如何快速地治癒疾病 沒時間想想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無聊 看着其他同學 逢假必遊 無奈自己連週末都要早起查房 面對日益增長的年齡 還想着回校讀書 而不少朋友已經是孩子她媽兒了 自己卻還要苦等晉級的年限 每次看日本的醫療劇都覺得是島國人們爲國人所拍 那種種的內幕 國內的影視作品只會是一帶而過 從沒有真真正正地體現過 人們對於醫學也只是單純地認識是治病救人 醫生也只是阻攔通向死亡道路的拔河選手 從不正式醫生也是人的基本常識 無可奈何地只是在重複既往已成事實的現狀 可又無力反駁 無能地抗爭 一切都是徒勞 一切都在刷新過的感悟 做着別人的醫生 卻不能成爲自己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