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桃姐觀後感

桃姐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這部戲,基本上所有的情節都是根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改編的。

桃姐觀後感

比如電影裏有一場是博納的老闆於冬,被劉德華演的製片人和洪金寶、徐克兩位導演聯合起來騙他追加投資的戲,是真的,只不過騙於冬的那個人不是劉德華。

電影裏還有一場是劉德華飾演的Roger Lee帶着桃姐去看自己的電影首映,桃姐說看到很多人中途退場,劉德華說,因爲我的戲太難看了。這也是真的,而那部戲叫做《天堂口》。

所以我以爲,要理解《桃姐》這部電影,首先必須得了解和這部戲有關的人物,而我在這裏想說的,只是影片的導演許鞍華。

《桃姐》將鏡頭對準了香港的老人院,用細膩的電影語言講述了一對主僕之間那種不是親情又勝似親情的感人故事。全片都沒有什麼強烈的戲劇衝突,表現的也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的生活細節。從這一點上看,其實《桃姐》就是一個老人院版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但《天水圍的日與夜》裏只有平淡無奇的簡單生活,而“老人院的日與夜”裏,雖然英文名一樣叫A Simple Life,但有笑有淚,還有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電影裏對電影圈和電視圈醜惡現象的表現,比如劉德華、徐克和洪金寶三位導演和製片人一起演戲騙於冬老闆的錢,以及電視臺去老人院慰問,鏡頭前後立刻變臉,換成別的導演可能就會淪爲一種無情的鞭笞和徹底的批判,但許鞍華卻只是把它們呈現出來,不去做過多的評價。

人們認爲許鞍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是她從香港電影新浪潮時代開始便一貫保持的氣節,特別是在同一代的導演不是隱退便是轉型投入商業的當下,她依然頂着“票房毒藥”的頭銜堅持自己的路數,就連馬可·穆勒也說,《桃姐》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但就像在威尼斯電影節的發佈會上,她回答TVB記者拍《桃姐》的原因時說的那樣,並不是因爲香港的老人問題很嚴重才拍的這部電影,而是因爲許鞍華今年也64歲了。恐怕大家都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位獲獎無數的名導演,在耳順之年卻仍然連房子都買不起,只能和媽媽租住在香港的北角。她一生未婚,沒有子女,老了以後怎麼辦恐怕也是她這些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就像歌裏唱的那樣,“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她也會擔心自己有一天無依無靠,但她說,“拍完這部電影后就不那麼怕老了,不怕潦倒了。”雖然她的態度樂觀,但“潦倒”這個詞還是深深的震撼了我,而她的電影則感動了觀衆。在威尼斯放映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了,甚至包括外國觀衆。但電影其實沒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全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實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不做作,不誇張,也不刻意的隱藏着。許鞍華的電影語言放棄了一切可以用來引導觀衆的技術手段,更多的採用一種紀錄的手法來表現生活中的諸多細節。但你看她鏡頭內的場面調度,可以看到許多精心安排的元素。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老人院裏女兒在領死去母親的遺物的那場戲。畫面右邊是女人哭得稀里嘩啦的,畫面的左邊則是兩個老人悠閒的下象棋,另一個女人若無其事的磕着瓜子。這並不是在表達一種人際關係的無情,相反卻是她對死亡這些事情的淡然態度。在老人院這樣的一個地方,生老病死其實就只是時常發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但我們觀衆都在感嘆老人院生活的可怕,許鞍華卻又通過電影來告訴你,其實老人也有他們自己的尊嚴。而這恐怕也是許鞍華直面自己未來的一種想象。

其他的我就不說了,劉德華、葉德嫺當然是演的沒話說,秦沛、黃秋生一般配角也很給力、很出彩。特別是華仔,用大明星來演這樣的戲,其實很容易讓觀衆齣戲,但劉德華卻拿捏的很到位,自然、放鬆,簡簡單單,詮釋了影片的主題,什麼叫做A Simpl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