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黑暗中的舞者》這部影片沒有華麗的佈景,專業的燈光,用一種記錄性手持拍攝方法拍攝,突出了畫面的真實感,在描寫主人公沙曼的心理情緒時採用了音樂劇表現手段,體現出影片的藝術性及其觀賞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篇一:《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感覺心中有很多東西想傾吐一下,可是不知道該怎樣動筆,想起朋友那句“想表達什麼就直接表達出來”的文論,我還是慢慢地在灰白的頁面上打出了字。

有人說現在的人活得太壓抑了,所以看電影、戲劇等便成了抒發、釋放感情的一種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或者說不知道這方面的因素所佔的比重有多大,只是今晚我是實實在在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哭得走出圖書館的地下多功能廳時直低着頭不敢讓人瞧見那張淚跡斑斑的臉。

在黑壓壓的地下多功能廳裏,看着主人公耶莎曼以一個善良的弱小者的身份被生活、被社會的黑暗與作爲人的渺小的無奈慢慢吞沒,及至慢慢地走上死刑臺,旁觀者的心也慢慢地變得沉重了起來,變得困惑起來。爲什麼那樣一個一心只想掙足錢爲兒子治療家族遺傳的眼疾的母親、那樣一個一心只癡迷、追求着自己心中的音樂劇夢想的女人,不能好好地活着,不能享受着作爲人而應當享受的人的權利與幸福?她辛辛苦苦、日夜工作攢錢有什麼錯?她用生命護住苦心爲兒子積攢的手術費有什麼錯?如果真的有錯,那也是錯在不該生下帶有遺傳基因的孩子,可是,作爲一個女人,“想把一個小嬰兒抱在懷裏”,又何錯之有?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可是爲什麼這人情之網就不爲她而開呢?人生於世,是爲萬物主宰,可是,當比爾爲了那筆錢而不惜出賣良心時,當律師因爲無辜者沒有錢打官司而狠心置人命於不顧時,當社會的執法者因爲條條闆闆的律令而不管那些真情切切的喊冤語時,究竟是物役於人,還是人役於物?這一個個的“不解”,隨着劇情的進展不斷地在心頭加重,直到我走出圖書館,回到明朗朗的宿舍。

本來以爲觀後感之類的東西最佳者應該是抒發觀看之後最直接的心靈震動,而不是用生硬的文學評論術語來對其手法進行一次長篇探討,畢竟各種手法、技巧都是爲達到前者這個目的服務的。但是當那些最直接的感情刺激慢慢消退後,我發現自己眼睛依然紅紅的臉竟然笑得這麼甜、這麼美,讓人有一種入畫的感覺。我知道這種莫大的快樂的緣由——因爲享受了一場富有藝術內涵的文化盛宴。這部戲的亮點之一就是它沒有像很多作品一樣去磨合觀衆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一正常的審美要求,而是異筆突起,將人生的最黑暗的一面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而且這種灰色面的展現也不同於很多的悲劇,它讓人的眼淚不僅是爲主人公的命運而流,也爲人的命運而流,讓人能切切底底地感到一種生命的無奈、可悲甚至絕望。它將人的懦弱,人的渺小,人的善美很好地展現在了人的面前。而爲了達到這種目的,製作者也頗具匠心,把音樂劇很巧妙地融合在戲中,在人物身上,讓音樂來傳達人的內心情感、人的生命追求,以及濃濃的母愛,同時也讓音樂來舒緩灰色的感情基調、舒緩緊張甚至有點讓人近於窒息的氣氛。這部戲能夠達到賺人眼淚、引人深思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爲音樂在劇中的巧妙利用,因爲音樂昇華了主人公。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都會對劇中那種曠遠的歌聲、都會對主人公在音樂中那種陶醉的、幸福的笑忘懷不了吧。

《黑暗中的舞者》!我彷彿看見耶莎曼在漆黑的舞臺上忘我的起舞,嘹亮而動情的歌聲在空曠的舞臺上回蕩着,舞臺中心那點光明慢慢地,慢慢地滲透開去,慢慢地將整個舞臺的每一個角落照明。這個舞臺,不僅是人的舞臺,也是藝術的舞臺!

  篇二:《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拉斯馮提爾的電影,有一個很鮮明的主題就是“女性主義”,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對女性和女權的表現,一直是一個主旋律和基調貫穿始終。作爲“金心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黑暗中的舞者》將一個盲眼的女舞蹈愛好者作爲主角,以她爲核心,再度挖掘和展示了關於導演的奇特觀點與思想。這部極度壓抑和扭曲的作品,一如以往和後來,從誕生就譭譽參半,愛的人捧上天,恨的人踩稀爛,但是,也是憑藉這部作品,拉斯馮提爾的名字終於和金棕櫚聯繫在了一起,當年的戛納電影節,《黑暗中的舞者》在一片驚訝與爭議中捧走了金棕櫚的最高榮耀。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叫莎曼的女子,由於有先天家族遺傳的罕見眼病,當到達一定年齡的時候,視力會逐漸失去,直至失明。爲了自己的孩子能夠避免家族的悲劇,她毅然帶着孩子遠涉重洋,從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來到美國,一邊趁着眼睛還能看見拼命打工存錢給孩子治療,一邊也爲了更加靠近自己的夢想:舞蹈。

莎曼是一個先天就對音樂充滿了癡迷的人,她熱衷舞蹈勝過其他一切。每天,她都會去一個劇團排舞,即使在工廠工作的時候,她也常常沉浸到舞蹈的幻想和白日夢裏。但是,莎曼也是一個十分單純的人,或者說幼稚的人,並且拙於表達和與人溝通。當最親近的鄰居和租房給她的警官一家因爲缺錢時,警察污衊並且偷走了她的錢。追要中,殺死了警察,最終入獄。因爲自己的無知,終於被判死刑。當選擇給孩子治病還是請律師給自己減刑的時候,她選擇了死。

也許看完這部略顯冗長的充滿黑暗元素的電影之後,許多人第一個感覺就是片中風格特殊的歌舞。作爲一部歌舞片,《黑暗中的舞者》顯得過於另類了。不同於其他歌舞片那樣華麗的舞姿與絢麗的節奏和韻律。本片中所有的舞蹈和配樂,都是電影女主角的扮演者,冰島的着名女歌手比約克所作。與拉斯馮提爾的合作,是她銀幕的處女秀,爲此,她做足了功夫,專門寫了本片的諸多配樂並且編排歌舞。驚豔的演出和才華,讓她也拿到了戛納最佳女主角的獎盃。頒獎詞裏,戛納評委會這樣評價她:

“有着‘冰島女神’之稱的歌手比約克的表演令人歎服……她的音樂向來輕靈任性,像一座現代派的藝術冰雕,乍聽是一種隨意妄爲,可是仔細聆聽就會發現其無窮的韻味自然天成,加上舉世無雙的‘鬼聲’,獨樹一幟,超然出衆。”

確實如次,電影裏的歌舞極富現代韻味,並不以整齊的舞步和繁複的音樂爲亮點,而是一種自然隨意來灑脫對音樂和舞蹈的愛。工廠裏、火車上、法庭上等多場舞蹈,導演刻意切換爲一種粗糙畫質的膠片機來拍攝,爲的就是和這種粗糙淳樸自然的舞步相融合和適應。電影裏出現過的“音樂之聲”裏那樣的熱鬧歡快的舞蹈,也有嚴謹古典的芭蕾都從不同角度來反襯出比約克生活化和隨意化的灑脫。這種風格,正合了電影裏女主角對舞蹈的那種隨性天然而成的愛。這種愛,沒有理由,沒有修飾。

舞蹈是影片的最直接的看點,而影片最重的看點,卻是導演深藏在這一切後面的主題和內涵。

作爲一部帶有濃烈女性主義和女權色彩的影片,導演依然在強調女性的問題。電影的主角莎曼就是一個弱勢女性羣體的最好代言人。電影對這個角色的設定就是一個弱勢中的弱勢,莎曼一方面是一個從共產主義國家來打工求醫的孤獨女性,沒有男人陪伴;另一方面又似乎有輕微的弱智與天真。

之前在工廠的工作裏,雖然經常做白日夢,而且眼睛視力太差經常出亂子,但是有周圍友好的工友以及自己的好友的照顧與幫忙,也算平安。白人警察,這個高大的男人,本來處處照顧着莎曼一家,但是當他面對債務危機和自己深愛妻子無法彌補的物慾時,他卻出賣和欺騙了單純無知的莎曼。

我們注意到,影片裏的男性,幾乎都是呈負面形象的。警察一方面是一個負責人的好人,另一方面又無法剋制自己的私慾,在矛盾與自責中滑入死亡的深淵。警察漂亮的老婆,作爲唯一一個帶有負面色彩的女性,本來也是十分同情莎曼的,但是她的物慾的無盡間接催生了丈夫的犯罪,這一點和宗教故事裏伊甸園的一段很相似。只是,這裏挑唆男人犯罪的女性,並不是故意和直接的,而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爲,她本身還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女人。法庭上的男人們,監獄裏的男人們,或者工廠裏的男人們,除了追求莎曼的傑夫,都是一種冰冷和缺乏情感的存在。所有對莎曼一家照顧和同情的人,幾乎都是女性。作爲社會的脊樑,男性們在這樣一個弱勢的女性面前,幾乎沒有表現出一絲的紳士風度和男人應有的擔當。這也是馮提爾電影裏一貫的特點——男人都是缺失話語權和靈魂的存在。

我在觀看電影個過程中,對於莎曼這樣一個形象,確實是愛恨交織的。愛的是她勇於追求自己內心所想,自由自在跳舞的激情以及對兒子默默沉重的愛。恨的則是這樣一個女子,在社會面前居然用自己的無知殺死了自己。她的邏輯非常的簡單也非常的難以理解。警官是她的朋友,警官叫她殺死自己才能拿錢,也幫助警官自己解脫,她居然就真的“幫助”了自己的朋友。殺人之後,她還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與幻想中,直到被捕。法庭上,面對諸多的指控,她除了發呆就是漠然,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一個人,怎麼可以如此活在理想與幻覺裏,而對現實生活毫無所感呢?“怒其不爭”大概就是這個感覺了。

一個孱弱的婦女,冤死在了號稱民主自由的美國,冤死在了陽光照耀的美利堅法律之下,何嘗不是對美國爲代表的現代文明以及社會的一次辛辣諷刺——這也是拉斯馮提爾的老話題“反社會”。

美國作爲一個法治國家,司法公正以及對待個人的尊重和判刑的慎重一直以來是全世界效仿的典範。但是,在莎曼從審判到處死的過程中,只有冰冷的程序在威逼一個無知的婦女,除了那個女看守的一點關懷,可以說毫無溫度。法庭取證和審判的武斷,許多重要證據都是不準確和失真的;律師的失職,完全無視自己代理人的生死;陪審團的偏見,“東歐社會主義的女子本來就該死”;最後處死的過程,在犯人害怕與膽寒中,用木板將其掛起,在那首爲唱完的歌聲中,猛然勒斷了莎曼的脖子。和許多觀衆一樣,我們都覺得最後在所有人都證實了莎曼確實是瞎子的時候,以爲美國繁瑣的司法程序可以終於避免悲劇的發生,但是那突如其來的歌聲的戛然而止,一下子就打碎了所有人最後一點希望。

都是死,都是冤死,一開始就被屈打成招如同許多不開明國家一樣和經歷重重過程被最終“慎重”的冤死有什麼區別呢?都是冰冷冷的程序,無非後者看起來更漂亮罷了。處死的一場戲,場景和節奏的把握,冷酷到心寒,絕望到悲傷,不得不讓人想起了以“道德焦慮”爲作品色彩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來,他的《殺人短片》最終的行刑所表現的制度的冷酷和殘忍,似乎在後來者拉斯馮提爾的作品裏,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復生。

  篇三:《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一首歌,每當歌舞劇快要結束時,你總是會聽完倒數第二首歌,然後離開,不想讓它結束,你知道,這不是最後一首歌。

《黑暗中舞者》我差一點就沒有看完,不是因爲沒意思,而是看不下去,看到了人類太多的罪惡,看到了一個善良的人因爲一時的貪念而害死了自己,也看到了一個 善良的人類,因爲一時的脆弱而犯下了罪行,也看到了,人們不問青紅皁白就把一個無辜的人送上了107級絞架,也看到了,一個母親爲了自己孩子的眼睛而放棄 了生命。

抱歉,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太多的罪惡,太多的誤會,太多的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但,這部電影最大的魔力就在這,它總是在你想要放棄的時候給你希望,用一首簡單的歌,用一曲樸實的舞蹈喚醒你,告訴你人間還是有愛的。就這樣,你看見了, 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你看見了,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愛,你看見了,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的愛,你看見了,一個追求者對戀人的愛,你看見了,一名警察對一 名即將死去囚犯的愛。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一首歌。

爲了給孩子攢看眼睛的錢,你不顧自己眼睛,努力工作,徹夜加班,給別人打工掙外快,你知道,這是很累的,但你總是微笑着接受它,把機器的轟鳴聲當成音樂來 跳舞。你總是微笑着,即使自己即將雙目失明,你在鐵道上翩翩起舞,爲了不讓愛你的人看出你快要失明瞭。你總是微笑着,即使你錯手殺了人,你知道那不該發 生,你知那是爲了幫他解脫。你總是微笑着,即使在法庭上律師對你惡意相加,你幻想着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跳舞,你知道這是你最後一次以自由身條的最後一隻舞。 你總是微笑着,當踏上那通往絞架最後107步時,女警爲你打着拍子,你再一次翩翩起舞,因爲安靜是你不能承受的,即使是走路的步伐聲,也會讓你陶醉其中。 你總是微笑着,當你得知你孩子的眼睛治好時,你輕輕的唱着,你爲孩子和關心着你愛護着你的人祈禱。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一首歌。集結號觀後感牛玉儒觀後感郭明義電影觀後感

  篇四:《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範文

整部影片是細膩得使人不好受。當那個雙目失明、固執一角的女人最後懸死在繩索上,多麼沉重啊!導演似乎也感受到了,最後將那搖晃的身軀用簾幕遮擋——一切結束了!看衆也落得一線輕鬆。

片刻,當我們選擇剖析,究竟是什麼、我複雜的心態。所尋找到的是?

同情?憤懣?失落?女主的懦弱彷彿喚起我們內心的畏懼,儘管我們並不承認,並理所當然披上正義的面容。

當我們選擇專注一件事,就期望事態傾向於我們心中的訴求。看衆是如此,所以見到熒屏上的女人滿僕風塵、惡疾纏身卻又堅韌慈愛、善意純然——她應該過得更好些!我們渴望生活對其是善意的。顯然,影片的情節並沒有遵從看衆的意思,悲劇收場。無獨有偶,影片中最衝突的兩者,即女人塞爾瑪和警察比爾,也展現了這一反差——你需要,你卻未必能做到。

女人從未給她的孩子買過禮物,因爲她清楚兒子的隱疾如果想得到良好的治療就需要一大筆錢,而她缺錢。“我不是那樣的媽媽。”她這樣迴應,在房東一家指出孩子從未收到禮物時。對女人而言,她所專注的,是孩子的眼疾能夠得到治療,他能夠健康地成長。這個訴求非常強烈:一份錢,只能用在一人身上,孩子,你的世界一定有陽光。

總得來說,女人達成了她的訴求,卻不夠盡人意。儘管自己辛苦勞作積攢下的錢,最後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只是按照原有的邏輯,女人並不會因此喪命,遭受屈辱。反差出現了,女人的錢遭搶,被另一個可憐人佔據。最後錢是奪了回來,女人也遭遇了宿命般的不幸。她的自尊及自卑,使她遲遲不肯向最親密的人說出自己眼盲的事實;她長期以來堅守的善意與守矩,以致於當她遭受他人虛假事實的污衊也只肯將內心的辯駁化爲腦海中的舞步。“舞蹈中沒有恐懼。”可憐的塞爾瑪,當你的眼中失光明,你不該畏懼,我們可以接受失敗,接受不幸,卻該永持一顆抗爭之心。可是你並沒有這麼做,你把自己關在那個黑黑小小的角落,追尋你心目中的“正確”。看衆是否還記起,塞爾瑪最後的歌唱,不再是影片中一如既往的幻想,而是切切實實的,她最後學會了抗爭。

警察比爾,他和妻子曾是那麼地照料女人塞爾瑪和她的孩子,比爾常接送母子二人,爲了使孩子更好的成長,夫婦二人爲孩子購置了一輛自行車,因爲孩子是學校裏唯一一個沒有自行車的人。我們可以看出,比爾是希望孩子好的,直到,妻子不知情的索取壓垮了這個男人的經濟。男人愛他的妻子,卻又無法在經濟上再次滿足妻子的需求,更因爲他的怯弱,不敢將實情告訴他的妻子:“親愛的,我們欠債啦。”另一方面自己又不通過正當的手段改變現狀,選擇了無恥的、怯懦的支配弱者。看衆可以尤深地感受到男人的訴求發生了變化,他是希望塞爾瑪的孩子健康成長,可相較妻子方面的“壓力”,他妥協於內心的恐懼,選擇了後者,這也就有了塞爾瑪被搶錢一幕的發生。他的訴求最終沒有達成。另一方面,無顏在世的他又如願閉上了眼。他是在畏懼中死亡的。

寫到這,我的內心卻平靜了,沒有了起初的不適。只願親愛的你,別被未知的事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