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從《花木蘭》到《圖蘭多》觀後感

從《花木蘭》到《圖蘭多》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小女子不才,對花木蘭的瞭解僅限於初中時學過的一篇課文《木蘭詩》外加一段“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豫劇,也曾努力尋找關於這位古代女英雄的點點滴滴,但一無所獲。近日在VCD出租點發現有《花木蘭》的影碟片,拿回家欣賞完之後,不禁感概頗多。

從《花木蘭》到《圖蘭多》觀後感

這部片子是美國迪斯尼公司花了五年多時間製作的。迪斯尼的金字招牌,再打上中國文化的旗號,這無疑是片子的賣座點。在頗爲浪漫的氣氛中,一個古代女子替父從軍的壯烈故事,竟被改成了一個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愛情故事。我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幽默和想像力。

反觀中國電影,在高舉民族旗幟的同時,路也越走越窄,拍那種留長辮、養妻妾的電影已成爲我們的獲獎招數.一些國產電影刻意展示風土人情,卻失掉了與世界文化交融的大環境。

被譽爲中國第五代導演之首的張藝謀,前不久以總導演的身份攜《圖蘭多》全體演職人員浩浩蕩蕩殺將而來.此歌劇在太廟的演出異常成功,張藝謀也獲得了包括世界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好評。這表明,中國人完全能夠像美國人那樣與世界文化相融合。我們沒有必要拘泥於呆板的條條框框之中。

從《花木蘭》到《圖蘭多》,中國文化的一出一進說明文化需要兼容幷蓄,這樣,才能在展現自我的同時讓欣賞者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