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北洋史話》觀後感

《北洋史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北洋系脫胎於曾,李的湘淮兩軍,在袁及其後繼者手裏達到了高峯,從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江山無改登此臺——《北洋史話》讀後感。在此期間,北京政府的實權,也就在各派大軍閥手中轉移,北京政府所謂的總統、執政、大元帥就多次更換,內閣總理的更迭就愈加頻繁,從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天,無論哪一派當權都不長久。袁本人是以能臣,酷吏一類角色登上歷史舞臺的,他在朝鮮的作爲奠定了他被李鴻章的賞識,其後在操練新軍,戊戌變法中又用他人的血澆紅了自己的頂子獲得慈禧的青睞,同時也奠定了自己的不歸路,因爲其對保皇派和維新派的出賣,使得他一直都面臨兩派殘餘勢力的打壓,無論哪派都希望殺之而後快,不得不說袁此人真是有天命在身,居然能挺過來。北洋系在袁死後,大致可以分爲三個時代,親日派的皖系當政時期核心人物是段祺瑞,徐樹錚,親英美派的直系當政時期核心是曹錕,吳佩孚,親日的奉系派張作霖,即使北伐以後脫胎於北洋直系的馮玉祥的西北系和閻錫山的晉綏系(傅作義就脫胎於晉系),奉張等還是在民國舞臺上風光了很久。當年我看北洋系資料時候,就覺得奇怪,既然這個政府是個拼湊起來的其實沒有什麼實權的空架子,爲什麼大家還是要拼了老命去爭奪北京政府的實際控制權豈不是務虛名而致實禍?後來才瞭解到,原來只要控制了北京政府,起碼有兩個及其便利的條件:

《北洋史話》觀後感

1可以以國家正統的名義,扶植地方長官,國之名器操於我手,便於扶植自己的地方勢力,同時打壓對手,以順討逆,挾天子以令諸侯。

2可以以國家名義對外借款,便於控制款項分配,擴充軍備,而這個在任何時候都是頭等大事。難怪所有的人都對這個名義政府趨之若鶩。再說回來,爲什麼北洋系以其大好局面最後還會搞得被兩廣,西南一隅之地的KMT翻盤?這個我覺得首先得慢慢說下這段時期的歷史,袁死後北洋系分裂成皖,直兩系,直系基本盤是長江三督,鄂,贛,蘇。其他除了西南華南,基本都是皖系地盤,所以就形成一個很微妙的局面,皖系要南下,西進,直系都在皖系的必經之路上,一旦和西南政府聯手翻臉,皖系就悲劇,但是直系各個基本盤又是被皖系分割的,如果皖系一統南方以後,各個擊破直系毫無難度,於是就形成了互相對峙的鼎足局面。最後政府主事的徐樹錚準備自己操盤,利用貸款操練邊防軍第一批三個師全部採用士官生充當基層軍官和新式武器,可惜成軍太晚沒有實戰操練不足,結果在直皖之戰被直系金牌打手吳佩孚一戰而滅,皖系垮臺。等到直系上臺以後,先是直奉一戰,土匪習氣的奉張倉皇退出關外。直系形成兩個大派系,以曹錕等爲主的保定系,以吳佩孚爲核心的洛陽系。吳佩孚在河南練兵基本盤十萬,結果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馮玉祥臨陣倒戈,直系基本盤精銳全部覆滅。保定派倒臺,吳佩孚爲人操守極佳,但是性格剛烈樹敵甚多,結果一朝失勢打死老虎的人蜂擁而出,子玉亡命半個中國纔在湖北重新出山,結果南中國的直系最後又分裂成吳佩孚和孫傳芳兩個派系。託馮呂布的福,直系大垮臺,奉張大舉入關。結果很不幸,因爲內部派系問題,最精銳的張學良部隊在郭鬆齡的指揮下倒戈,準備廢張作霖自立。張學良後來說他當時甚至想自殺,因爲如果郭輸了,他的心血和奉系的精銳基本盤就全完了所有的成建制重炮部隊全部在張的直屬部隊手裏,但是郭贏了,他恐怕只有自殺以謝天下了,讀後感《江山無改登此臺——《北洋史話》讀後感》。結果後來因爲時運不佳,而且日本人也決定保張作霖,加上師老兵疲,張學良本人攻心策反,郭鬆齡功虧一簣,兵敗身死,暴屍三日。但是奉軍也是元氣大傷,新老派系的爭鬥更加糾葛………而這個時候南方的軍政府已經整合的差不多了,新的時代即將展開,民國大將軍的和西南華南軍閥的聯合軍隊即將展開北伐,北洋政府已經垮臺在即……看起來北洋系失敗的非常可惜,其在巔峯時期,控制了中國的大半江山,除了兩廣,滇貴等地,全國盡在掌握中,其中兩廣的陸榮廷和龍濟光也是臣服於北方政府的。但是細細看起來在大時代很多時候繼承了前朝基業的新興勢力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美。首先袁宮保以過去的那一套私人恩義個人崇拜,講究人身依附和上下尊卑,以老派過時的方式來維繫北洋的完整,袁本人的講究“花錢如水,殺人如麻”。而他的手下也有樣學樣,有人說:袁的最大缺陷就是命不夠長,如果他不是迷信袁家人壽命不過58,忍耐幾年,重新操作自己的基本盤,以代替北洋系重整旗鼓以武功統一天下。我想說,你北洋系基本盤操作了十幾年尚且如此,你重操新軍基本盤難道會引進新的政黨,民主,平等,民族主義等等新觀念和新的組織動員能力麼?,否則還不是新北洋新新北洋系麼?袁世凱既去,段祺瑞政府的主事人是徐樹錚,徐本人風頭太健,剛愎自用,無法無天。相當之奇怪,其人頗有文才,飽讀詩書,爲何行事會如此激進?槍殺直系幕後軍師陸建章,其時與“活曹操”北洋元老徐世昌並稱大小徐,大徐和馮國璋都深爲忌憚小徐對他們下手暗殺。此後組織安福系,收復外蒙,訓練新式邊防軍,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的是其長於政治短於戰場搏殺。最後被陸建章之外甥馮玉祥暗殺於廊坊,其子後來成爲民國大將軍家庭教師。直系的操盤手吳佩孚,原來是山東秀才出身,因爲在家鄉犯了事結果流落異鄉,一度在北京崇文門外算卦寫春聯爲生,身材羸弱,當年有人開玩笑,“我看你和咱們娘兒們一樣,怎能上戰場呢?”但其有大志,能文能武,作戰勇猛。再加上他鴻運當頭,幾年功夫從一個師長通過擊敗北洋之虎段祺瑞,奉系頭目張作霖而成爲直系的首腦人物。但是其缺乏政治頭腦,以關岳自居,又過於迷信武力,結果到頭來兩次兵敗,斷送了大好機會。奉系的核心軍隊是張學良的第一軍,第一次直奉兵敗,是他最後在山海關擋住了直系,第二次的硬仗也是他去打的,張能打主要是靠其師長郭鬆齡,但是郭也有那個年代人才的通病,不能容人,器量格局有限。結果最後奉系內訌,斷送了大好局面。現實點說,雖然北洋系當年有那麼多優勢但是其弱勢同樣明顯,其組織形式有巨大侷限,現在政黨的組織和意識形態他們完全不具備,在東北亞融入世界體系中以後,封建保守一盤散沙的北洋系,想通過武力統一全國,實話說完全沒有可能。無外乎是趕走一箇舊軍閥,然後新派系軍閥又分裂成幾個小的派系再互相開戰無始無終。而這個時候,日本和俄羅斯已經對中國這種情況無法容忍了,既然不能出現一個統一的能納入自己派系的中國,那就只有自己支持一個新派系在東北亞造成更加對己方有利的局面了。於是得到資源和以新型組織形式的KMT和CCP在南方終於造成了新的格局,而日本人赤膊上陣在北方形成了新的局面,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局面迎來了新的時代………最後以秀才將軍吳佩孚在顛沛流離時寫的一首詩作爲結束吧:黃州早春登城 兩字功名百戰哀,江山無改此登臺。舉杯獨酌看周易,樊口江魚下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