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一篇好的調查報告將會很有啓發性,寫好了,甚至對於政府決策也有參考價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歡迎大家參考!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000字】

  一、社會實踐的背景和地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農業專項補貼,是一項爲民、利民、便民的好事。它是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村醫療互助共濟的制度。資金主要依靠政府籌資。資金來源是:農民每人每年拿10元,地方財政給每人每年補助不低於10元,中央財政給每人每年補助10元。翻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首頁清楚的寫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咱農民自己的醫保,每人只交十元錢,合作醫療保一年。”農民每人交10元,用於建立家庭賬戶和家庭統籌。它是在關注“三農”、建設新農村的背景下誕生的。爲了深入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我利用暑假的機會對我家鄉—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新甸鎮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岫巖縣新甸鎮位於岫巖鎮南30公里,全鎮總面積1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萬畝,山地8萬畝,9個村,100個村民組,20556人。擁有功能齊全的“鞍輪工業園區”。新甸鎮的小城鎮建設已跨入全省一百個中心鎮行列,並被評爲遼寧省“文明小城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鎮”、“中國東部小康建設十佳鎮”等榮譽稱號。

本次調查以新甸鎮石板村於家卜組居民爲主體,對全村100戶中的50戶居民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並以其他村民組爲輔助調查對象,以個人訪談方式進行調查。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此正式實施,全村在調查中,農民對此項醫療保險的滿意度很高,大約95%調查者自願參加合作醫療,是此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特點。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形式

目前,農村合作醫療形式包括定點醫院、定點藥房和醫療保險。岫巖縣有10多個鄉鎮,各鄉鎮都有自己的衛生院,都有指定的醫院。縣裏有岫巖縣西山醫院、縣中心醫院。新甸鎮有新甸鎮醫院,村裏有衛生所。但硬件和軟件設施上相對較差,農村醫療格局亟待打破。合作醫療制度爲農民提供了健康保障,使農民受益頗多。

63歲的徐景波,是新甸鎮的農民,全家年收入近8000元。2004年7月,新甸鎮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徐景波一家5口人共繳費5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去年11月中旬,他患病入院手術治療。住院一個半月,醫療費用共花掉45452元,出院後,岫巖縣合作醫療管理辦給他報銷了11358元。他看病動手術的錢,一部分是自己的積蓄,一部分是向親屬借的。“沒想到縣合作醫療辦能給俺報銷這麼些錢,頂俺全家一年多的收入,可不是個小數目,這樣的合作醫療,就是讓俺再多拿點錢,俺也願意參加。”

  三、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參與意願不強,實際參加的人數沒有達到所預期的理想狀態。主要原因是農民健康投資觀念、風險觀念淡薄;農村醫療設施和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衛生需求;新農村合作醫療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補償過程中手續繁瑣,特別是報銷過程難。

2.一些農民生病不知道怎麼辦,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形式的原因,農民所享受的醫療服務水平還停留在較低層次,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在農村已不是偶然現象。“小病拖,大病抗”的現象時有發生。據調查,在農村貧困戶約佔75%,農民對待病的問題的盲目性顯而易見。約5%的調查者由於知識水平低,家庭貧困治不起病,而崇拜神仙、相信迷信、偏方,對打針吃藥的科學方法視而不見。約10%的農民有病不看,實在忍無可忍時纔去治療,病急亂投醫,往往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同時,由於沒有條件進行每年身體檢查,重大病症在初期未發現,由於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導致病期嚴重,一些偶發病成爲常見病。

3.看病花錢成爲農民最主要的負擔之一,遇重病、大病,大多數農民缺錢醫治,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在醫藥價格猛漲的情形下,農民醫療費用支出急劇上漲,醫療費用上漲的幅度遠遠超過了農民實際收入的增長幅度。

4. 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模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醫療問題,農民得到實惠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自願參保”爲原則。雖然人均10元的繳費標準不會給農民帶來太大的經濟負擔,但是健康的青壯年人羣患大病風險較小,參與積極性較低,風險較大的高危人羣則傾向於參加,這樣極容易導致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入不敷出。同時,“只報銷大病”容易誘發農民將“小病當成大病醫”想法,造成醫療支出的急速上升。此外,和大病相比,對農民健康威脅更爲普遍的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只負責大病統籌而疏於對小病、常見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醫療保障狀況。

(二)醫療機構在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

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行到定點機構救治的規定, 對於非定點醫療機構不予以補償,這些機構大多數是縣級醫院,醫療條件相對落後,醫務人員的知識水平有限,病人的可選擇性較差,易造成誤診,從而耽誤了疾病的最佳治療時間。

2.農村醫療機構服務監管不完善。很多醫院被新農合選爲定點醫療單位後,住院費和門診費用上漲較快,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問題比較突出,農民從報銷中得到的實惠被不斷上升的醫療費用抵消了,在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醫患雙方共同欺騙新農合組織,騙取醫療補助的現象。

此外,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解決的思路

(一)對農民而言

1.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要有步驟的將“大病統籌”模式過渡到“小病統籌”,最大程度地解決農民的健康保障問題。同時高度重視農村的衛生預防、保健工作。

2.改革繳費標準,適度參照已經較爲完善的城鎮職工醫療制度按工資收入繳費的方式,按照地區農民的收入差異分別制定不同的繳費率。

3.要加強農民的思想宣傳工作,讓廣大農民意識到這種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項恩惠,也不是農民的一項負擔,而是在政府的幫助、主導下的一項農民互助共濟保障制度。

(二)從農村醫療機構方面看

1.加強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加大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設備,改善醫療環境,從硬件設施上保障合作醫療制度的完善。

3.要建立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引入競爭機構,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幅度。

同時,對於政府來說,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辦事效率,轉變粗放型的宣傳工作,從而降低籌資成本;因地制宜地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的新方式,既不能完全依靠一套獨立的運行體系進行基金管理,也不宜將銀行管理和保險公司這種高層次模式直接引入中西部欠發達的農村。並且必須實行基金使用管理的縣、鄉、村公示制度,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將農村醫療救助和農村合作醫療進行有效地銜接和融合,合併重疊設置的管理機構,提高運行效率。

總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符合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有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在實施的開始階段必然會存在着一些問題,並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着經驗的積累和政府的支持,探索出更切實有效的方法,能更好的爲農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