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眼下正值大學生畢業季,近幾年來,除了傳統的求職路徑,創業也成爲不少大學生的選項。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1】

一、目的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大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將來的就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一直從事相關問題的研究,並在教學中一直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現在已對這一問題形成了一些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爲了加強對創新、創業的系統研究,爲了加強對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系統研究,爲了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教研機構。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來越小,這和我國對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習和吸收是分不開的。但我們要進一步趕超發達國家,則不能一味地學習、吸收、引進,而要更多地依靠我們自己的自主創新。我國黨和政府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並把它作爲我們的基本國策。北京市相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設成創新型城市。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

創新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創業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性,由此可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針對性,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義:

(1)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以人爲本改革傳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育主要是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普遍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創業方面,中國的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因此,必須儘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樹立起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

(2)彌補傳統教育之不足。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傳統教育重知識有失片面的錯誤傾向,我們所倡導的現代教育改革也強調了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我們現代的教育改革還缺乏系統性。我們力圖通過各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卻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來系統地加以培養和強化,這是不夠的。和中小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畢業後就要走上工作崗位,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成功,更應注重能力、創新性、實踐性。

(3)我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主要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我們實現這樣一個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型本科教育體系,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更加關注,並且能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熱情。

3、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

在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引起學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創業促就業,減輕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壓力。當然,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去創辦自己的企業,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可以使他們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4、是大學生這個學習階段、年齡階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開展創新創業研究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該支持這方面的工作。考慮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希望能成立研究所來集體攻關,更好地完成相關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三、研究歷史和現狀簡介

人們對創新、創業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比較系統的研究則始於20世紀30年代熊比特對創新理論的研究和奧斯本對創造學的研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說由來已久,但進行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始於上個世紀。

1、創新研究與創新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如果我們不加以嚴格的區分,創新就是創造,創造也就是創新。實際上人們也經常把這兩者看作是一回事。

美國是創造學的發源地。 1941年,美國BBDO廣告公司經理奧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書,提出了“智力激勵法”。該書出版後,立即引起了人們對於創造的極大興趣。

創造學被列入大學教學內容當首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該校在1948年即開設了“創造性開發”課程。1949年,奧斯本在布法羅大學開辦了“創造性思考”夜校,致力於推進創造教育。之後,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著名大學以及許多軍事院校、工商企業等,也都相繼開設了創造學及有關創造活動的訓練課程。

1953年,奧斯本又出版了《創造性想像》一書,該書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從而使人們對於“創造性研究”更加關注。美國還在1954年由奧斯本發起成立了“創造教育基金會”(CEF),旨在教育界促進創造教育的開展,以培養創造性人才。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創造學研究中心。截止 1979年底,美國已有53所大學和10個研究所設立了專門的創造學研究機構,有力地促進了創造學的發展。此外,美國的創造學普及面也非常寬,在美國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了創造性訓練課程,有的專門講授各種創造技法,有的則同專業課相結合,採用創造力訓練方法改造原有的課程安排。

1980年前後,上海交通大學的許立言把創造學引入我國大陸。1980年,創造學最早移植於上海交通大學,隨後便在其他高校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1994年,中國創造學會在上海成立,隨後又成立了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

2、創業研究與創業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創業研究的興起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國外大學開展創業教育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又一說:創業研究和創業教育始於七十年代美國大學)最著名的是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

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許多學校還設有創業專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已經成爲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標誌之一。創業學在歐美髮達國家的大學中已經成爲成熟的學科。

它的直接成果是:當今美國超過95%的財富是由八十年代創業一代創造的。在美國的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高科技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如Intel的摩爾、葛魯夫,Microsoft的蓋茨、艾倫,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爾,Yahoo的楊致遠等無不是創業者們的典範。據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MIT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新公司,截止1999年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00家公司,僱用了110萬人,創造出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對美國特別是麻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國內,創業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可以說,創業研究目前正處於學術研究“黃金期”的開端。在2000年,西北工業大學開始將創業學納人到本科生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隨後清華大學於2000年12月成立了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和南開大學於2003年也相繼成立了創業研究機構。

我國國內近年來大學創業教育也迅速發展。2002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9所高校試點創業教育。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制定了KAB項目的推廣規劃,計劃在2010年以前將該項目推廣到全國2000所高等院校,培訓師資1萬名,使至少50萬名學生免費學習KAB課程。

例如,北航創業教育中心是負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業教育規劃、組織和實施的機構。中心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思維的複合型經濟管理人才爲目標,主要進行創業教育理論研究、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及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創業教育培訓工作。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和實踐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新路子,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模式。中心與北航大學科技園、北航孵化器及美國著名的創業教育院校合作,已爲北航600多名學生開設了創業管理課程。

中央財經大學的創業教育從2003年開始,2004年開始在全校範圍內開設創業學任選課程,同時啓動了題爲“財經類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教學改革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中央財經大學已形成較爲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中央財經大學創業教育的創新點歸納爲5個方面:即以創業爲主要內容的教學內容創新;打破院系班級限制的教學組織創新;重視參與程度的教學考覈創新;通過演習實現小班授課的教學方式創新;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爲目的的教學管理創新等。

四、研究內容和創新點

我們認爲,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非智力因素、創新實踐能力這三個方面。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必須從這三個方面着手。

創新思維能力是大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爲人的一切創新都來源於思維的創新。創新思維包括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包括邏輯思維訓練和非邏輯思維訓練。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習慣。充足理由律是劃分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一個根本標準,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沒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由充足理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因此,可以說我們爲大學生的非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創新思維的關鍵因素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原則,而非邏輯思維能力在很多人看來是不能培養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慧要素以外的、影響智慧活動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種基本的心理因素。這些非智力因素對於人們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的成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將對大學生這五種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

大學生要在社會的創新實踐中獲得成功,還必須學會做人,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際等關係,形成良好的個性,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合格的社會公民,培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還需要認清國情,做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我們也將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創業就是開創新事業,是創新能力在實踐中的體現。人們通常把創業理解爲創建一家企業,事實上,具有創業精神與技能對任何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公共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盈利還是非盈利、地方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至關重要。換言之,創業活動並不侷限於新企業的創建,成熟企業、事業單位都存在或需要創業精神與活動。創業的本質是不拘泥於當前資源條件的限制而對機會的追尋,是將不同的資源組合並創造價值的過程。

創新和創業有緊密的聯繫,我們也可以把創業看作是創新的一部分,如下圖所示:

(廣義的)創新包括:

創意(創新思維)創造一個新的思想

創造 創造一個新的物品

創業 創造一番新的事業

我們認爲,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深入研究並把相關成熟的理論應用於大學生的教學實踐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調查報告2】

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中國在017年GDP增長速度保持8%都很難了,這和國家的財富有很大關係,但是此外更重要的是,在超過10%的速度拉動下,中國每年創造出來的工作崗位,才能勉強滿足數量龐大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低1個百分比,就會造成巨大的失業/待業人數。

017年大學生,據估計會有700萬人左右。 017年工作崗位,保守估計,只有150萬,剩下的就是失業人數了。當然,這個數字是比較悲觀的,因爲從016年經濟衰退的趨勢來看,前景確實很悲觀。

此外,017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還要考慮到016年的失業人數。畢竟016年的金融海嘯,已經讓很多人失業了,加上016年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這些人都要同017年應屆畢業生去搶奪那數量不多的工作崗位。所以,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可能性很大。創業成爲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學生創業就是改變就業觀念,利用現有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的就業崗位。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以下優勢:文化水平較高,精力旺盛,對事物有較強的領悟力,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思維普遍活躍,運用IT技術能力強,能夠在互聯網絡上搜尋到許多信息,自信心較足,沒有家庭負擔,其創業很可能獲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但大學生創業缺乏關於創業方面的知識 ,而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難與問題。

首先,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落後,創業投資處於起步階段,融資困難,許多創業計劃難以付諸實踐;

其次,創業文化氛圍不濃,大學生創業技能欠缺。據調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學生有創業意願。其中僅有42%的學生願意接受創業課程的指導。如此低的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產生了負面影響。專家指出,雖然學生的創業教育一直都在進行,學生創業的氛圍距離我們設想的還有一段距離,最終能落實到行動上的創業並不多。

第三,創業教育意識薄弱,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由於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縛。學生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業能力比較弱,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熱情,對就業問題表現出“等、靠、要”的依賴情緒。

第四,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授課教師大多是學術專家出身,從書本到書本,缺乏創業經歷和實踐能力;沒有形成權威的教材體系,已經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一些高校在選擇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侷限性。

第五,大學生普遍缺乏資金。技術、經驗和能力.思想準備不足,創業風險意識不強,缺乏細緻充分的調研,缺乏核心技術和優勢力量,市場化經營運作經驗不足,資金貸款困難重重,創業帶有一點盲目性。創業項目技術含量和層次普遍不夠高,“質”與“量”不併重。

因此,要想在我國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如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創業理論、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同時,開展創業實訓,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等,給大學生多提供模擬演練的機會,高校開展科研競賽、創業交流,定期邀請一些創業成功者舉辦創業現身講座,營造全社會鼓勵創業、支持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其次,要強化政府在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中的責任,建立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資金融通體系,爲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地方政府應該落實好國家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小額貸款擔保、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完善勞動用工制度、人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制定較爲完善的創業幫扶措施,不斷完善勞動社會保障措施,開闢“綠色通道”。要建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對經專家論證、項目可行、技術含量較高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降低門檻,予以資金扶持。

第三,建立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爲學生提供實戰場所。走校企聯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業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學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創辦一些實體,爲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提供工商、稅收、信貸、項目評估審批等一門式服務,提供信息諮詢、資產評估、財務顧問、產權交易等各類中介服務。同時,配備由創業成功企業家組成的創業導師,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享受到免費的陪伴式輔導。所有服務措施都爲了學生的創業活動與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使學生的創業成果儘快產業化。

第四,大力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培訓和創業諮詢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