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家鄉農民生計的調研報告大綱

關於家鄉農民生計的調研報告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導語:一天天的調查,每天都有新的體會,新的收穫。下面是關於家鄉農民生計的調研報告,歡迎參考。

關於家鄉農民生計的調研報告

  【關於家鄉農民生計的調研報告】

201X年寒假,爲了增長自身見識,我回到家鄉通過走訪農戶的方式對我們家鄉農村現在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問題進行了調查。一路做下來,我發現我真的收穫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讓我們這個閉塞的村落對中國農業大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我調查的村落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潙山鄉潙山村(社區)。有1120戶人家,4420人。潙山屬於雪峯山的一支,海拔較高,所以這裏種植的作物基本只能一年一熟,而且由於山地丘陵地形的原因,這裏的土地較爲分散,無法實現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在2005年前,這裏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但是自2005年潙山風景名勝區設立直到現在,政府部門一直在致力於發展旅遊業,在公共設施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最終只是帶動了部分人的發展,其他大部分農民的經濟狀況並沒有較大好轉。另外,在2008年潙山湘茗茶業有限公司對村上農戶的田以600斤原糧/畝/年的價錢進行租用用於種植茶葉。自此,村上便少有人種植水稻,大部分農戶都以種茶爲主要農業經濟來源,還有部分農戶從事水產,土雞,肉豬等養殖。這些在這次調查中都有涉及到,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都會有仔細說明。

自201X年1月28日起,我便開始了走訪。爲了更深入的瞭解問卷內容,我首先向我爸進行了採訪。我爸對我的這次行動表示非常的支持,同時通過對我爸的採訪,我發現村上對社會化服務的供應幾乎爲0。而且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農戶對這些社會化服務也反應說沒有。但是在最後和村幹部交流中,部分服務像信用等級證明、介紹貸款、病蟲害防治、農業保險都是有的,可能因爲大部分農戶都不需要,所以沒有了解到。在農業補貼方面,村上涉及的補貼包括三項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但是農戶反應,這些補貼錢數似乎越來越少,而且201X年的補貼資金甚至沒有給出具體的數額,而是一併納入“工資”這一項,這一做法使得大部分農戶以爲這些補貼已經沒有了,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滿。

在接下來的調查過程中,我發現村上基本沒有農戶參加過農業生產經營培訓或者說沒有這個機會,在生產經營上遇到問題時,也沒有專業人員提供建議。因此經常會走很多彎路,賠了許多錢。有個農戶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句話,“農民伯伯種田要貼本”,道出了農民的無奈。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現在的農村新技術的推廣現狀時時,像測土配方技術,農戶反應的都是沒有聽說過,但是在政府辦公廳外面的宣傳欄裏,卻有着關於這方面信息的海報,這一點讓我有點奇怪,是不是中間出現了信息傳遞的斷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銷售環節最爲嚴重,無論是普通農戶,還是專業大戶,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通,在這一環節都遇到了許多問題。而據農戶反應,最希望受到的幫助還是政府的引導,其次纔是資金的扶持。接下來我將對專業大戶的訪談做出一些整理。

1 黃阿姨

和我走訪的其他農戶不一樣的是,在我印象裏,黃阿姨是一名對生活充滿激情,勇於進行探索的農村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她家還不算專業大戶,但是也離專業大戶不遠了。她家在201X年養了5000多隻土雞,另外還有鴨子和豬,並建起了專門的雞舍,還買了專門孵蛋的機器,而且黃阿姨還對從山東買來的大豆進行了試種。她表示在未來兩年內她準備進一步擴大雞舍的規模,同時她準備再租用土地試着種植果樹。她說從事規模化生產主要是她自己有興趣,同時這也是致富養生的好方法。

在家人方面,黃XX表示並沒有人幫忙,兒子只是嘴頭上支持,而丈夫則出門打工,主要就是靠她自己一人在堅持。因爲沒有技術,加上人手不夠,所以剛開始確實遇到了不少問題。在201X年6月大部分雞仔離奇死亡,損失近萬元,後來查明原因是因爲平時她把雞趕在茶田裏放養,正好那個時候茶打了藥,加上給雞餵食時未摻水,造成了這次巨大的損失。但是她並沒有氣餒,發現問題來源後及時改進,最後她養的雞在年末大賣。

黃阿姨告訴我說她經常關注中央臺的致富農經節目,受到了許多啓發,但是由於學歷不高,不懂得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查找資料進行學習,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她家的規模化生產。另外黃XX說她想搞一個養雞合作社,但是苦於沒有人蔘與進來,難於擴大規模。 最後阿姨還大方的分享了她養殖種植過程中得出的經驗,比如說,種玉米時,肥料和農藥不能接觸種子,高溫時不能施藥,早晨幹露水後施藥最佳等。

 2彭大伯

彭大伯一直在家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積累了許多經驗。在2013年,村上外出打工勞動力人數大量增多,相應的荒地也增多了,他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大量租用他們的土地,從此開始創業之路。他說在創業路上,政府的幫助不大,政府不重視農業,而主要搞得是開發建設。他得到的幫助主要來自於社會人士以及家人的支持。葉伯有兩個兒子,都讀了大學。他們工作之後出資金支持彭大伯。家裏進行決策的主要就是他們父子三人。

在201X年,彭大伯家經營規模有45畝,主要是對茶葉和藥材以及紅薯的種植。具體來說,茶葉有20畝,藥材有10畝,紅薯有10畝。另外他家還有一個大池塘,一年下來,能有1500斤左右的魚。彭大伯覺得,目前的經營情況不容樂觀。種出來的藥材沒有銷路。就算賣出去,價錢也上不去,缺少質量認證以及自己的品牌。同時由於地形原因,無法實現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而僱工的價錢越來越高,因此能得到的利潤其實非常小。他希望政府可以引導他們做一個網絡平臺,專門介紹農戶的農產品,爲大家解決銷路問題。

彭大伯說政府幾乎沒有過幫助,都是靠自己慢慢闖。同時由於信息的不流通,那些惠農新政策也無從瞭解,也沒有聽見過政府的宣傳。但是不管怎麼樣,彭大伯表示還是會堅持下去,當然還是希望政府能起到引導作用。

我發現彭大伯在資源的利用方面做得很好,他經常關注低碳環保之類的知識,在農田中,他還採取了秸稈還田的方式,做到了資源的回收利用,同時施藥時他用的是生物農藥。另外與其他農戶不同的是,他對自家的收入支出都有詳細的記錄,對作物的淨收入等一清二楚,而其他農戶往往只能估計出一個數字,最終的收入並不是很清楚。

在未來,彭大伯還想繼續擴大規模,成立一個合作社。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同時缺少資金和信息。最後他衷心的希望政府能做到“關注農民,以農爲本”。

一天天的調查,每天都有新的體會,新的收穫。從農戶那裏我也瞭解到了更多切實關於農民利益的問題。下面我也淺顯的說一下我瞭解到的一些問題。

  一、土地問題

從小就聽我媽說,我沒有分到土地,那時候我也不以爲然,直到這一次回到家鄉深入調查,我才真正瞭解到這件事情的由來。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1980年,我們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到1995年12月31日,村上又舉行了一次分地的大會議。當時的分法是以0.6畝/人的分法來分的,當時你們家有多少人,就用0.6乘以幾。而我是1996年出生的,自然沒有分到土地,而且自那以後出生的小孩都沒有土地。另外,死去的人的土地是繼承給自己兒女,嫁出去的女兒的土地不能帶走,還是留在原來的家裏。

這樣的分法到現在就造成了這樣的問題,有些95年人口少的家庭分到的土地少,而到現在其人口多了,可是土地卻還是那麼少,無法養活一個家庭。在農村,土地就是命啊,因爲沒有土地而且外面的掙錢機會更多,造成大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這次調查我就遇到了這樣的實例。陳正欽家,95年他家只分到1個人的田土,但是到現在他家有12個人了,靠那1畝來地根本就養不活一大家子,所以只能外出打工。

因此農戶們希望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大部分農戶擔心的都是自己的兒女將來沒有土地,這在農村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表示希望可以在死去的老人和出生的小孩之間的土地儘可能達到一個平衡。

 二、價格問題

小時候的印象中,茶葉分自家和大隊共同的。自家的茶往往能賣到10幾元每斤,而在大隊摘的茶只能買3,4元每斤(我們那邊把這種幫別人摘得茶叫“包茶”)。因爲這中間巨大的差價,所以大家的生產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但是自從2008年湘茗公司對農戶的田地進行大規模租用,然後到其培育的茶葉可以採摘的時候,他們這種包茶的價錢也是10幾元一斤,而且農戶只用去幫他們摘,摘完就會有專人過來收,但是自己家的茶葉,在一年之中要打藥治蟲,要提前施肥,要修剪,還有一定的自然風險,而且最後茶葉還是得銷往其公司,而價格卻和他們的包茶差不多,並且自己家的茶葉他們可能要都不要。茶葉的價錢幾乎都被壟斷了,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這樣就大大的影響了農戶種植茶葉的的生產積極性,使得大部分農戶都不去管理其土地,土地肥力下降,其他作物也長不好,最後都變成了荒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X年湘茗公司的土地租用費用一直沒有給農戶,所以大部分農戶猜測湘茗公司的運營已經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如果公司倒閉,原來的土地再回到農戶手中的話,重新種回水稻肯定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繼續種植茶葉也有許多問題,這終將成爲一個隱患。

三、留守兒童

我基本上都是和爸媽一起生活,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們村上沒有留守兒童這一問題,或者說沒有像電視報紙上說的那麼嚴重。但是經過這次調查,我才發現,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

在我走訪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農戶家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或者說已經50好幾了。而他們的兒女幾乎不回家一直在外面打工,他們就在家帶着孫子孫女做些農業勞動。而隨着近幾年土地的減少,茶葉價格被壟斷,村上外出打工的勞動力越來越多,而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嚴重。

  四、災害問題

我們村位於山溝溝裏,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陽光充足。但是由於地處深山,經常會有野豬出沒。儘管農戶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 ,但還是深受野豬之害。莊稼經常被毀的一塌糊塗。而且農戶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儘管政府曾承諾會幫忙,但是最後農戶也沒有得到什麼補助,也沒有人前來幫他們趕野豬。

以上這些問題是我在調研走訪過程中發現的。這也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就在我身邊的'切實關於農村農民的問題。

另外,在調查過程中我和一位70多歲的共產黨員進行了交流。他對村上的現狀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說政府現在是放棄農業搞景區建設,但是做開發區沒有特產,只靠一個佛文化(我們潙山有一個千年古寺密印寺,那裏還修建了一個氣勢磅礴的千手觀音,並在201X年9月進行了佛像開光,從此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參觀)並不能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另外,政府近來主要是注意環保,衛生,這是科學健康的也是對外的形象固然很重要,但是卻沒有看到根本,現在正是發展的好時機,應該多面化,多方面抓。同時引進新技術,開動腦筋,像當年改革開放引進新能源一樣,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特色的特產。另外,萬萬不能拋棄農業,在農村,最終百姓們富裕還是離不開農業。

另外,他在經營生產上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農村有個諺語叫“延時陽春未亂種,背時陽春不能丟”,大概意思是今年如果辣椒賣的價錢好,明年不能盲目的跟種。如果今年辣椒賣的不好,那麼明年不能就不種辣椒了。利用這一規律,在2013年,天氣乾旱,沒有姜,因此姜的價錢賣的特別好,後來2014,201X年價錢也不錯,老伯得意的說着,就自己家那麼一點點田,還賺了不少錢呢。

但是農民種田就像是開露天工廠,是沒有保障的。而且土地在解放前就分了等級,像我們這種山區裏的田地,不是很值錢,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出去打工尋找出路。老伯的一席話讓我又對農村的現狀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讓我看到老人身上的豁達和睿智。

隨着調研接近尾聲,我走訪的農戶越來越多,我對村上的現狀有了更多的認識。這種感覺給我真實。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書上看的,聽別人說的,即使感觸再多,也沒有這次調研帶給我的更深更讓我看清明白。

通過這次調研,我更加了解到了農村的問題,農民的難處,包括其衣食住行,或者是生產生活的上遇到的問題。作爲一名農大學子,秉着“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在走訪過程中,我和農戶們說,“你們有什麼農業生產或者經營的問題的話,可以和我說,我現在的知識可能還不夠,無法幫到你們,但是我現在會記錄下來,等我回到學校,可以去詢問我們學校的老師,一旦有了消息,我就會給你們反饋”。當時我還想着辦一個“問題會”,通過村幹部把農戶都集中起來,大家有什麼農業問題的話,在我能力範圍之內的都會進行反饋,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行動。只是收集了我調查的一些農戶遇到的問題,這學期我會去找老師詢問有沒有什麼建議或者解決辦法。

另外,通過這次調研,我更加堅定了我要紮根農村,發展家鄉的想法。因爲從小就特別喜歡摘水果,喜歡在山裏面轉,我很小就確定了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做一個農場主。我覺得家鄉有很多特別的東西,我感覺都很有發展前景。而且這次回去之後,我深深的感受到家鄉人都需要像我們這樣的人才,需要信息技術。而我現在在學校也感覺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同時也覺得更加有了動力,有了目標,感謝這次經歷,我將會創造屬於我的不一樣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