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5篇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需要使用發言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大家知道發言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交流會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5篇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

各位老師、家長們:

晚上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參加張店區和平小區小學“家長學校”啓動儀式。首先,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家委會李芸書記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來探討學校和家庭教育之間的互動話題,我交流的題目是《陪孩子一起讀書成長漫談》。個人經驗是,以海量閱讀爲抓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暢遊知識海洋。琮鉞所在的二年級是學校主推的海量閱讀實驗年級。20xx年,也就是琮鉞出生的那一年,我曾看過新世界出版社的《陪孩子一起讀書》,是當時的“全國家庭教育主題讀書活動專用資料”,從那時起,就感覺讀書已經成爲聯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紐帶與精神橋樑。20xx年琮鉞入學以後,班主任高偉老師的大力提倡使海量閱讀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藏,家長應該懂得如何挖掘寶藏;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家長應該懂得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所以陪孩子一起快樂地讀書,從而健康地成長是爲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此時此刻,看到電教室後牆上“閱讀滋養底氣,帶來靈氣,造就才氣”和“經典閱讀、精彩人生”的大字,不由想起琮鉞剛上一年級時我也這樣暗暗提醒過自己。“黌門半掩透書香,蘭葩繡蟬窗”,是家庭教育的最佳境界。

一、時代背景

記得我小時候並不是很重視語文,課外書讀得極少,當然那時候畢竟不是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不太容易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即使到了大學階段,也只補課似地匆匆讀過金庸全集中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鹿鼎記》3部,很羨慕那些通讀過金庸14部小說兩到三遍甚至更多的同齡人,要知道在20xx年底由25位知名文學評論家參評的“世紀文學60家”中,金庸僅排名第48位,即使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當時也只位居第12位,抽那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現在的孩子,早已深處信息密集的網絡時代,從《科學家教》、《Newton科學世界》,到《可怕的科學》、《小屁孩日記》,乃至《哈利 波特》、《指環王》系列,家庭閱讀和指導材料異彩紛呈,不難想象讀書匱乏意味着將來會處於何等尷尬的境地。所以幼年時海量閱讀成爲必須,作爲家長,不免深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務必倍加重視,做到“庭訓煜兒,溫良恭儉,椿堂小築芸香館”。講到這裏,我又不由想起科室的工作格言“精細化管理、感動式服務”,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二、讀書預備

讀書是掌握語言的較高形式,那駕馭語言的初級形式毫無疑問是識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發現他們在不經意之間顯露出的對文字的興趣,並加以引導。這需要細心、耐心和恆心,再好的識字教程都只是工具而已,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特意樹立熱愛讀書的良好形象,引導孩子成爲一起讀書的夥伴。很難想象,家長忙於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或其他所謂更重要的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靜下心來心甘情願的讀書呢?學校教室黑板上“勤勉持恆、和樂好學”八個大字要求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當然能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下應用文字的魅力,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就再好不過了。水滿則溢,讀滿亦溢,“學養蘊楚材,騏驥經方探”,在堅持不懈的科學、文學、藝術等多方位家教氛圍的薰陶浸染下,或許哪一天孩子就會通權達變,給你意外的驚喜呢,既能在“騫翮遠翥”中做到“自然容與悠遊”,又能在“聆風解語”中做到“夙夜勤思,泛海揚舟”。

三、書籍來源

下面簡單談一下書籍來源。一是學校統一推薦的課外書:如孩子們正在讀的國學啓蒙課本《弟子規》、張秋生、楊紅櫻與羅爾德 達爾經典童話和曾經讀過的《好媽媽兒歌400首》等,都比較貼近大多數孩子的羣體興趣;二是家長曾經讀過的課外書:如經久不衰的《十萬個爲什麼》、《世界五千年》和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動腦筋爺爺》等,可以與孩子共享兒時的閱讀經驗;三是家長代爲選擇的課外書:如《開明國語課本》、安徒生、格林經典童話和“可怕的科學”系列叢書等,也非常有針對性且富於時代氣息;四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課外書,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從小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喜歡某個領域的書籍,或汽車,或卡通,或恐龍,或太空,這都是有益的補充,適時放鬆一下控制,讓孩子體會自己做主的樂趣。學校組織的班級圖書角和日益豐富的區文化館少兒圖書館,又成爲時下流行的互動閱讀表現形式,有助於孩子們加強交流,在“憑臨瞻眺”中做到“博物匯雅集賢,深思高舉明辨”,並解決家庭單方面的購書經濟負擔。

四、怎樣導讀

個人以爲,家長在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初始關鍵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是及時排除閱讀過程中隨時碰到的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阻力,因爲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喪失剛剛建立起來的脆弱的信心。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隨時解答遇到的生字,甚至隨時查閱字典,保持孩子讀書的連續性,鞏固得來不易的閱讀成果。時斷時續的閱讀是很難產生持久的興趣的,要想成爲孩子喜歡的祕書夥伴,就必須放下大人的架子,接近孩子,成爲孩子心目中真正的大朋友,這都挑戰着家長們的智慧和能力。要把孩子每一次的求助和詢問,看成是溝通思想併成爲朋友的最好機會,而不是演變成在孩子面前顯示大人成熟、孩子幼稚,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高高在上,而他則失去了主動地位,不願與你做進一步的交流,何苦呢?當孩子可以相對自由地流利閱讀、暢遊書海時,則需及時跟進看圖作文或筆錄隨想,再選摘其中的優秀文章予以登載、交流,含英咀華,談言微中,“我的自畫像”使性格突出的一個個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家長與孩子的通信”甚至還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交流。孩子們藉此可以輕鬆找到運用文字的快樂,提高作文的課題性、可控性、觀賞性,向着逐步規範行文穩步提升。網絡博文《美國小學五年級作文,堪比中國大學生論文》亦爲明證。

關於海量閱讀的成功經驗甚至書籍一定很多,網上和書店裏都不難找到,但再好的方法也很難適用於每一個人,最終還是得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這也是儒家和現代教育學的核心理念。“工作流程規範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孕育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拉動工作提升”,20xx年9月至今的和平小學試點海量閱讀已初顯成效,區域性教育品牌已初具形態,身爲孩子家長收益良多。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傑出的作品,值得我們不斷精雕細琢。當然學生的本職還是功課,就好像太陽系的中心總是太陽一樣,箇中學校功課和課外讀物的平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把握。以上只是本人對於陪孩子一起讀書成長的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不太全面,偏頗之處,盡請各位老師和家長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2

開頭語:蕭伯納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我們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發言稿精彩的開頭語。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我們每人都有兩種思想。”讀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今天,在這裏召開“讀書交流會”,其目的不僅是老師就自己讀書,而在於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欣賞。本學期聯校爲我校分發了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我校班主任人手一本,認真閱讀,做筆記,寫心得、體會或感想。今天,我校選出四名優秀班主任代表,來談談讀《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的心得、體會、感想或建議。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涵蓋了以班主任爲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涉及到了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豐富、通俗、生動、易行,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每一段都寓意深刻,讓人讀後受益匪淺。今天,我校就以《班主任工作漫談》第一章、第一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爲主題,由班主任代表談談自己讀書後的心得體會、感想或建議。下面先由張枝老師發言:

對,馬老師所說的這些深有同感,從大學到鄉村小學,從一名學生突然成爲了一名班主任,當面對38名學生的喧譁時,心裏還真有點不太適應,有時也想逃避,也有時會抱怨,但是責任感告訴我:這半年不是來混日子的,既然學校這麼信任我,讓我當了班主任,那我就不該讓他們失望。所以我從開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帶好我的第一批學生們。學校條件依然有限,學生依然那麼調皮,但是隻要改變心態就真的可以去容納很多。我以前看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一直向別人說他能移走高山,之後他在衆目睽睽之下表演了移山之術,迅速地翻過了高山,發言稿《發言稿精彩的開頭語》。在衆人疑惑中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我感覺到這個故事所體現的哲理與魏書生老師“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所以當我們面前有一座高山時,不要 抱怨,增強自己的力量翻過去就好。——張枝

嗯,張老師的發言非常精彩。我想,魏書生老師把這個環境與自己心態的問題壙在第一章第一節也一定有他的用意,不管是在哪裏教書,城市或鄉村,條件優越與否,學生聽話與否,這都是客觀環境,不能隨我們的意願而改變,並且在我們去教書之前已形成,成以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遇到一個不盡人意的環境,總要以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張婷媛

在魏書生先生《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裏,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他所提出的“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一觀點,我認爲這不僅適用於班級管理而且適用於社會生活。魏書生先生在書中提到“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不意的環境,總要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呈改變一絲改變一毫。通過這個使我深刻明白,面對隨時會轉變的環境,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從改變

自身做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一切。以自身的例子來說,我作爲一名支教老師。身份一下子從學生轉化爲老師,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這個轉變最初很困惑。但是也深深地明白。這是我無法改變的現實。所以我要學會適應這、個改變,適應現在所處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生和我的雙贏。——張夢雅

剛剛聽了張老師的話讓我想起了我自身和我的一個學生。剛纔前面幾位張老師已提到我們從一名學生突然變爲一位老師,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大學到小學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剛開始確實有些不適應。但後來想想,環境是不可能改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就如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中所說“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還有我的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可能以前的班主任都非常寵着他,但我不像其它老師那樣向着他,他做錯了事我該說的說該罰的罰,於是他就產生了一種牴觸我的情緒。課下我找他談話問他爲什麼。他說:“我以前老師不是這樣教的”。我告訴他:“既然你已經成我的學生,就應該想辦法適應我的方法,老師教了那麼多學生,不可能使你們都能一下子適應,只有你們慢慢地適應老師,你回去好好想,希望你以後能夠好好配合老師。”我跟他那樣說了之後,他好像也明白了許多,後面的日子裏他進步了不少。可見,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人意的環境衛生,總人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變一絲一毫。——宋萍萍

總結語:我校的張枝、張夢雅、宋萍萍三位老師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及張婷媛老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談到了自己對《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心得體會。

衆所周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班級雖小,但它卻像一個社會,也存在着一個管理問題。作爲教師,要當好班主任,管理好班集體,就必須掌握一些班級管理的理論、方法、技巧,學習借鑑一些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而魏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正談到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方面面。

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瑣、複雜,聽了以上老師的發言,我們或多或少的會受到一些啓迪。

魏老師在書中還寫道: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不能沒有理想,但人類不能以理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當代人應該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我。人應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認識,新的發現、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斷更新了,世界在我眼裏就總是新的。這是多麼純樸而富有哲理的話語。

通過我親自讀書與交流,我深感: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要做學習型與反思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承擔教育的重任,只有時刻思索才能不斷髮展,我願所有的教師都能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好書伴隨教師成長,讓閱讀成爲習慣。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3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的一句話“好好讀,好好讀,好好讀”

古人云:“讀書斷,寫字如神。”的確,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獲得豐富的知識;閱讀可以引導我們理解和學會如何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閱讀也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不重視讀書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不注重閱讀的學校是枯燥的學校;不重視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爲教育者,他們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離不開書本的滋養,就像花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離不開雨露的滋養。愛讀書的老師能有效的教書,愛讀書的老師能更好的教育人。俗話說“肚子裏的詩詞書法可以誇中國,最重要的是書能長久”。

讀書能使人獲得知識和智慧,因爲“書有其金屋,書有其顏如玉。”沒錯,書中有知識,是一個聰明勤奮的祖先,在時間的長河中探索打撈閃亮的珍珠;書中有情感,是真摯深情的人,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一種精神,就是勇敢頑強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把自己的理想提升到行動成長起來的生活的中國;書中有思想,是長期思考和無畏批判的永恆果實,種下了一切精神力量;書中有智慧,是靈魂之光,結合了生命的啓蒙和理性的追問.

讀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完美。一本好書,一杯香茶,可以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也可以送走一個飄雪的夜晚。朱自清大師說:“細嚼慢嚥,口中會流出一股濃濃的味道。”這種濃濃的味道就是書和讀書的味道。整件事就是:“大量暴露書香增添書香,書香勝飯香。”生活的樂趣在於讀書,有書爲伴是甜蜜的。讀一本好書,可以知道生活的艱難,可以領略天地的大小,可以孤獨而不孤獨,可以吃苦而不悲傷,可以吃苦而不灰心,可以天之驕子而不驚,如雲中野鶴,可以保持一種優雅、儒雅、瀟灑、達觀的狀態。

生活中沒有書,就像沒有陽光;沒有書的生活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書籍是一個人的精神朋友,是這個世界能給予的最好最好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爲墊腳石,我們可以爬得更高。“初三夜五鼓不識字,怕得重感冒。”讓我們用審視的眼光看書,以書爲友,向書學習,讓一縷書香陪伴你我!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4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書目是《名師備課經驗(語文卷)》。這本書中詳細地爲我們介紹了以下17位語文名師的備課經驗,(出示17位名師的名字:於永正、張化萬、趙景瑞、竇桂梅、王崧舟、孫雙金、盛新鳳、閆學、周益民、吉春婭、曹曉紅、俞國娣、鄧彤、吳樂琴、殷光黎、羅樹庚、陳道佩)相信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會很熟悉這些響噹噹的人物,他們都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領軍人。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很好地借鑑名師們的“備課智慧”,尋覓“有效備課”的路徑。

細讀名師們的備課經驗,他們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卻始終洋溢着一種情懷,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他們在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全身心地備課。他們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一點:“要真正做到課堂師生生命活力的張揚,課前的準備至關重要。只有備課預約的精彩,纔有課堂教學的精彩。”

品味名師們的備課經驗,他們的每一份設計無不閃動着他們的教學思想,流動着他們生命的活力。即使是一篇已經可以熟讀成誦、執教很多次的課文,再次執教時,這些名師們仍舊會花大量的精力去反覆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這種孜孜以求、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下面,我僅推薦特級教師趙景瑞老師的寶貴經驗:《語文教學“全程備課”的三部曲》與大家共享。

第一部曲:課前的預設備課——前奏曲。

(一)看重教材。教材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是語文教學任務的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所以,必須看重教材。

(二)看透教材。我們應當做教材的真正主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爲例子,目的是爲了學生。學生不是爲教材服務,而是教材爲學生服務。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數不是爲學生寫的,而是選來借用的,用來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看透這一點,就會跳出教材思考。語文教材猶如“煤塊”,可以再利用,看透這一點,就會在深刻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開發、駕馭教材。學習課文要着眼於過程與方法,變學會爲會學,形成閱讀能力及習慣。要在語境中學語文,不能離開語境孤立地學詞法、句法、章法,要聯繫生活,要聯繫上下文。理解教材,在形成共識的前提下,應鼓勵學生共創。看清這一點,對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將大有裨益。

(三)鑽透教材。

1、鑽“面”。

要整體把握課文,不僅要理解每段具體內容,而且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內容。

2、鑽“線”。

縱向地整體把握課文,是深層地整體把握,猶如穿糖葫蘆,要抓住糖葫蘆的那根竹籤。一般要鑽好結構線、主旨線、情感線。

3、鑽“體”。

就是以文本爲依託,瞭解文本背後的內容,瞭解寫作背景,補充有關資料。

4、鑽“點”。

應善於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牛鼻子”,以一滴水去透視太陽,鑽研反映整體的字、詞、句、段……

(四)用足教材。要讓教材爲學而用,就要善於用足教材。可從以下幾點去備課:

1、品點。

要品味語言的音、形、意、道、境、情、採;

2、擴點。

教材給教師和學生留出了再創造的空間,每篇課文都有簡略處、省略處、概括處、延伸處,這正是給學生練語的空間,是極好的擴點。

3、疑點。

也就是要啓發學生多提幾個爲什麼。

4、異點。

學生的認識可能會有不同,鼓勵求異,開拓創新的空間,備課時要抓住異點,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5、爭點。

就是要善於抓住教材揭示的矛盾衝突,引發學生討論、爭論。

6、聯點。

就是要找到文章的比較點、聯繫點,引導學生髮現、解讀、運用。

7、移點。

就是要讓學生轉換角色,角色扮演,移角色、移情境、移情感,實現與文本的真正對話。

8、評點。通過自我建構,去評價作者、評價人物、評價情節、評價觀點、評價語言等。

9、融點。

就是融入課外有關信息,進行綜合學習。

10、積點。

就是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

11、盲點。盲點就是教材中學生不易發現的關鍵處。備課要抓住學生認知盲點,引發情趣,激發思維,引導走向光明。

第二部曲:課中的現設備課——變奏曲。

在這一環節中,趙景瑞老師強調:課前備課不等於課上的“背課”,備課是思維活動,不只是撰寫活動,意料之外是現設備課的生成資源,現設備課的關鍵是善於應變。就是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我們怎樣運用教學機智,化意外爲契機,生成新的教育機會。

第三部曲:課後的反思備課——續曲。

上完課是課堂教學的結束,但對備課來說,並沒有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是探索的科學,只有主動探究,纔會觸到語文教學的真諦,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遺憾應是自我感到的遺憾,只有主動遺憾,才說明發現了不足,纔會對今後的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教師的自我專業化發展產生催化作用。課上完了,再次對這節課進行“教學設計”,回憶自己的教學實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現設備課的。虛心聆聽旁人評議。持之以恆地撰寫反思筆記,可寫反思後的教案,可寫教學反思隨筆,抓住教學中印象深、有啓發、有現設的環節來敘述。

以上是趙景瑞老師備課的“三部曲”,全面詳細地爲我們闡釋了語文備課的全過程,使看過的語文老師們都會受益匪淺。而其他名師們的備課經驗,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希望語文老師們都能夠品讀一下這本《名師備課經驗(語文卷)》。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讀書是最好的備課。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博覽羣書,充實自己,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對大家絕對沒有什麼壞處。因爲書中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你不僅能學到很多知識,還能從別人的故事中領略人生。

大家都說人要學會享受,在靜寂的書房中捧着一本書,默默地看着那一個個黑黑的字體組成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在其中品味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上學期的寒假裏,我過得非常充實,作業寫完後拿出爸爸給我買的書——《童年》看了起來,翻開第一章,很快使我入了神,那一個個字眼講述着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生活。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的照顧,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幼小的他一直由外祖母照顧,黑暗的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舅舅們的殘暴,外祖父可怕的性格,這一切讓他過早的看見了生活的魔鬼。在我看來這些景象是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孩子面前的,但黑暗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但他是堅強的,他沒有向苦難的生活屈服,沒有讓黑暗玷污他的靈魂,他堅強的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冬天是寒冷的,我捧着這本書,心裏卻無比的溫暖,因爲外祖母對他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從高爾基的故事中,我明白了人要堅強,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裏,都不要讓黑暗玷污了你的靈魂,要用自己堅強的意志驅走黑暗。這個故事也同樣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創造奇蹟。高爾基小時候上學時成績並不好,還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可最後他卻成爲了一個偉大的作家,成爲生活的強者,這不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嗎?要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書,翻開它吧!不要讓它滿滿灰塵,每天去閱讀它,每天去領略人生的哲理,因爲讀書是快樂的,因爲讀書是一種享受!讓我們把書籍當成自己的朋友,讓讀書成爲你人生的享受吧!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6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休閒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有的喜歡健身、有的喜歡聚會、有的喜歡上網,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是手機不離手,隨時隨地在上網,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不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僅限於是一個隨心、隨性、隨心情讀書的人。在《讀卡耐基人性的弱點有感》中提到過,我不是一個視書如命、無書不食的人。只是閒暇時喜歡翻閱一些內容健康、開拓視野的書。生活中的我,牀頭時常放着一兩本書,臨睡前,晨起時,想看書時隨手撿起。看書也分心情,不同的心情,看不同的書;不同的書,不同的心情,也有不同的感觸。心情煩躁時,翻閱幾頁小散文,氣就順了;開心時,偶爾朗誦幾句詩,便是表達一種喜悅。迷茫的時候就看勵志篇,讓自己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工作的自信。喜歡看書時凝神靜氣、身心沉靜的那種感覺。讀書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浮躁的心靈得以寧靜,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實。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我相信開卷有益,讀書一定使人進步。在當今行業競爭激烈的時代,適時給自己一份寧靜,好書一卷、香茶一盞、必是件令人身心愜意的事。

今天有幸參加了總部舉辦的讀書交流座談會,在去的路上我猜測這將是怎樣的一個座談會,也許很無聊令人發睏,只需簡單地豎起耳朵聽聽領導講話;也許羣工部會有什麼創意,因爲羣工部的活動例來是花盡心思的大手筆--------沒有讓我失望,令我欣喜的是,讀書交流座談會不是領導冗長的講話,而是同事們一個個爭相踊躍發言,推薦及分享自己讀書的感受,座談會的氛圍異常生動、活躍。大家分享的讀書種類繁多,有散文、有紀實、有勵志、有歷史、有生活。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作者,有許多從未聽說的書名。同事們一個個精彩細緻的介紹,彷彿極具特色的電腦讀書目錄和簡介,有的同事不僅把所讀所愛之書推薦給大家,還深情地把優美的語句誦讀給大家。靈動的文字,優美的詞句,觸人心扉的文章,觸動到我內心的深處。這種積極的氛圍感染着我,彷彿書的世界向我敞開了一扇大門,一股充滿正能量的“光”照到了我的臉上、身上、心上。

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我的感觸是,一本好書,能引領一個人的一生;一本好書,能助人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一本好書,能讓我們成爲一個思想高尚的人。希望喜歡讀書,想讀書的朋友們,讓我們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xxx,來自四年級一班。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瞭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能成就人的一生。讀書如此重要,我們班在開學之初,就制定了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讓書香浸潤童年,爲幸福人生導航”的活動中來。還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愛看的各種圖書,我們班的喬心語同學一次就帶來了30多本書,加上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我們班的圖書角的藏書量達到了150多本。我們的閒暇時間基本上都放在了閱讀上了,讀書活動的開展,引領着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遊,以書爲友。

我們的老師爲了更好的培養我們愛讀書的好習慣,經常在週六週日時給我們佈置讀書的作業。不但要求我們在週末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而且還讓我們隨時記錄下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穫,摘抄好詞好句,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悟。我們班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讀書筆記本,讀書筆記中記載着我們在讀書中的點滴積累。儘管最初同學都不太理解,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地喜歡上了這種在陽光中靜靜的捧一本好書細細的品味的感覺。我們班裏有四名圖書管理員,分別是喬恩賜、閻雅琪、喬心語和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本少兒閱讀存摺。我們班裏的任何同學只要讀完一本書,就可以到圖書管理員那兒做好登記,然後就可以在閱讀存摺中加上5枚少兒閱讀幣,每天中午午飯後,同學們都喜歡在教室裏靜靜地捧上一本心愛的書,默默地讀着。每天中午的這段時光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我們少兒閱讀存摺中的閱讀幣也越來越多了。我們班裏開展的讀書活動還有繪製手抄報,一幅幅美麗的手抄報將我們對圖書的熱愛表現得淋漓盡致。讀書交流會上,大家的表現精彩極了。每位同學都迫不及待的要將自己讀過的好書介紹給大家。怎麼樣,我們班的讀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吧。在讀書中我們有收穫,在成長,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熱愛讀書,讓自己的童年浸潤書的芳香,讓自己的幸福人生健康起航。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8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興站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孩子的閱讀。作爲家長,我始終贊同劉老師的觀點:一個8歲的孩子,真正讀懂《嶽》並不難。然後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我簡單說一下我的觀點。

選書很重要。孩子只會讀書是因爲喜歡,所以我總是買一些經典童話。經典童話流傳千古,具有永恆魅力。然而,有些經典太長,孩子們無法一口氣讀完。我會選擇篇幅較短,人物情節變化不大的來讀。孩子們喜歡他們,可以寫下許多故事。

交流是閱讀的關鍵。我們成年人經常用工作忙,下班累,孩子沒多少耐心的藉口。當孩子們在閱讀時,我們傾聽他們的聲音並與他們交流。你會發現進步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更多。在兒童閱讀中,我和我的孩子會根據情節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加深孩子的記憶,還會增加家庭紐帶。爲什麼不可以?

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日復一日的閱讀,孩子會知道更多的單詞。讓孩子每天睡前讀幾個小故事,就成了習慣。隨着詞彙量的增加,讓孩子寫一些小故事,玩一些小故事,既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增加了求知慾。

以上是我的拙見。請批評指正。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食品102班的xxx,今天很高興能在這裏和大家交流我的讀書心得,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啓迪與感悟。讓我將從作者、創作背景、內容簡介、人物簡介、精彩語句這五個方面將它介紹給你們。

首先,讓我們走進路遙,瞭解路遙。“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這句刻在路遙墓碑上的話,正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路遙出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因家庭貧困,從小被過繼給他的伯父。所以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認爲“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爲充實”,而《平凡的世界》中處處有他早年心酸生活的影子。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背景。這部百萬字的鉅著可以說是路遙的嘔心瀝血之作,歷時六年完成。創作過程中,路遙一度沉浸在書中無法回到現實世界,正如ppt上所寫的,路遙在作品完成後甚至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而這部作品也給路遙帶來了至高的榮譽——“茅盾文學獎”,這是對作品的肯定,更是對路遙的肯定。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呢?下面讓我們看看它的內容簡介。這部書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全書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着。那麼書中主人公的身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孫少安——負重前行的跋涉者。孫少安天資聰穎,但由於家境貧寒,他早早地退學幫助扶持全家生計。而對於青梅竹馬的田潤葉,他只能遠遠避之,最後娶了不收彩禮的賀秀蓮。儘管只有高小文化,孫少安憑藉生活的歷練和聰慧的`天資,使他對社會有着超出一般農民境界的獨到理解。

孫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孫少平的一生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他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爲一名煤礦工人,其間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在本書中孫少平是最令我牽掛的。在閱讀過程中,我一度爲他的苦難而落淚,爲他與田曉霞情感的波折而揪心。全書最後失去愛人又毀容的他,選擇回到煤礦做一名普通的礦工,讓我憐惜萬分。

最後來說說田曉霞吧,她既是孫少平的女友,也是他精神的導師,正是她,使孫少平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綻放奪目光芒。在書中,雖然無情的洪水奪去了她的生命,但她將連同那個永遠不會兌現的“兩年之約”永遠活在孫少平的心中,更活在萬千讀者心中。

這就是我要介紹的三位主人公,他們雖來自書中,但他們鮮明的形象激勵了無數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平凡的世界》中的精彩的語句。(讀ppt上面的句子)

《平凡的世界》,激勵着我們,感動着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做墊腳石,我們可以攀的更高。在這平凡的世界裏,在面對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境和磨難時,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書中的主人公那般勇敢的面對。《平凡的世界》教會了我面對生活與困境的態度,現在,我把它推薦給你們,希望也能感動你們,給你們以啓迪。這就是我交流的全部內容,心靈碰撞,品味成長,再次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0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進行這次讀書交流活動,其目的是要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讀書的經驗和感悟,同時也包括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下面,我把自己在讀書學習中的做法和體會拿出來,跟各位老師做真誠的交流。

我們學校有許多喜歡讀書的老師,尤其是卞金濤老師、高英猛老師、韓開平老師等,他們博學多才的品質,深深地影響着我。他們讀書是爲了興趣,主動讀自己喜歡的書。在上學的時候,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曾經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優美的詩歌、散文,各類小說,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隨着年齡和教齡的增長,在繁瑣的工作面前,讀書的興趣漸漸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總是感覺是在壓力下讀書。

以前,我們經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杯水,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但新時代教師再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在某些知識方面超越了老師是常有的事兒,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僅滿足於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識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夠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們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斷的“長流水”。所以,我認爲即使讀書的興趣散去,我們也應該在壓力下讀書,因爲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我的學習是從反覆閱讀初中歷史教學用書和高中歷史教材開始的。我購買的書籍,我自己把它們分爲教育理論、專業知識、課堂教學三類。近期我購買的書籍主要有:《教師語言的藝術》、《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優秀教師的經典說課案例》、《史記故事》、《成功教師的22條軍規》、《人一生要讀的經典》等。分別放在家裏、辦公室裏、學校宿舍裏,利用休閒時間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着許多困惑,尤其是繁忙的工作,總是不能夠按照事先的計劃讀書。

在此,我給各位年輕的教師提出幾個建議:

一、明確目的:首先根據個人情況思考自己爲什麼而讀書。

二、選擇書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的需要進行選擇(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你需要看什麼樣的書)。

三、制定讀書計劃:既包括短期計劃,也包括長期計劃。計劃每年每月,甚至每週每天讀什麼內容。

四、寫讀書筆記、教育隨筆:這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重點寫出自己讀書後的心得體會,把讀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五、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編寫教學設計、優質課評選、論文評選等,各種活動會成爲你讀書的動力,活動促使你去讀書,查閱各種資料。一個教師無論是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是專業理論的提升,都是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才會有質的飛躍。

從年齡上講,你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不要等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不要等到我們這種年齡,沒有精力讀書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學到的東西太少。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應該儘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從現在開始,就努力讀書吧!也許我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可以成爲最努力的!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1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我認真的地看了大家的讀書交流,我非常振奮,也非常驚喜。下面我談三點感受:

第一,爲什麼我們要讀書?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讀書史就是他的心靈發展史,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讀書來使我們的心靈變得豐盈、變得細膩,變得豐富,對這個世界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獨特的感受,這就是我們讀書的意義之一吧。我曾經看過明朝三兄弟也是三大家稱作公安派袁宏道、袁崇道、袁明道。他們有一天晚上得到一本書,什麼書呢?叫《徐渭文集》,就是徐文長的一本文集,他們,嗯,三個人什麼反應呢?我印象極深,六個字:喜復叫,叫復跳。爲什麼他們看到徐文長的文集有如此大的感觸激動與興奮呢?因爲他們從書中引起了自己強烈的共鳴,尋覓到了自己。也就是在世界上無論多麼遙遠的時代,多麼遙遠的空間,有這麼一個人,或者說有這麼一羣人、這樣一類人這麼活着,以這樣的方式活着。我們找到了同類,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與自己心靈共鳴的人,讀書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發現自己尋覓精神的滿足和快樂。三袁看徐文長文集的感受,是任何金錢權勢地位買不到的,我希望大家在閱讀中也能尋覓到這樣的書!。

第二 楊絳《我們仨》這本書,幾位同學都給我們展示了書的封面,給我們什麼感受啊?樸素!

沒有花裏胡哨的包裝,書的風格,我用三個詞來概括。第一個是乾淨,不拖泥帶水,文字很乾淨,找不到贅餘的字詞;第二個是明淨,就是楊絳先生寫這本書的心態,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淡定從容,無事不可對人言的雲水襟懷;第三個就是純淨,她對丈夫的愛,對女兒的愛純真、純一、純淨、真誠得驚人。所以字裏行間中我們讀出了真與善,讀出了親情的力量。看了三位同學的展示,我有三句評價,一人一句。第一位是小馮同學,他真正的讀懂了“他們仨”的情懷;第二位小劉同學,他從這本書中讀出了自己,讀懂了自己,他講自己在家裏面性情有些焦躁,跟父母有矛盾,看了《我們仨》,他自己有了一份反省,這就是讀出了自己。書成了一面鏡子,映照了他的好與不好,父母的好與不好,讓我非常感動,書有靈魂了!第三位同學是讀明白了《我們仨》這本書中傳遞的溫暖力量。小蘇同學頗有文青氣質。對於家的理解,我以爲吾心安處即吾家。家是我們靈魂安頓的地方,是我們思想棲歇的地方,是心停止漂泊的地方。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之外,安頓我們的一個極佳之處或許就是讀書了。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在書中能找到自己靈魂的家,靈魂棲歇的地方。

第三 楊絳先生翻譯了《堂吉訶德》,其譯本最爲準確、詳實、通達,優雅。《堂吉訶德》的作者是塞萬提斯,塞萬提斯是在4月23號去世的,這一天被命名爲世界讀書日。我非常高興在我們班主任朱長明老師的引導下,在我們非常有心非常堅持的林燕芬老師悉心指導下,高二(13)班明沁閣讀書氛圍這麼好。總的一個感受是什麼呢?高二(13)班明沁閣的閱讀氛圍和水平,超乎我的想象!

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2

各位老師,同學們:

我是四年級四班的張宇晗!

讀書對很多人來說是任務,但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樂趣。像我,讀書於我來說是一種享受。她伴着我的成長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

上學前,媽媽對我說:"書中有好多小夥伴等着和我們交朋友呢!我們趕快去認識他們吧,你會找到很多快樂的。"一本《白雪公主》讓我知道了白雪公主的純真與善良,小矮人的可愛與友善,老巫婆的醜陋與邪惡;讓我知道了真、善、美一定會戰勝假、惡、醜;當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爲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真想把我的衣服和零食送給她,真想她能來到我們身邊像我們一樣快樂地生活。

上學後,我的小書櫥裏的書也越來越多,認識書裏的朋友也越來載多,懂的知識也越來越多。雖然我沒去過多少地方,但對其它地區的人情風俗,名勝古蹟,名人偉人等我都瞭如指掌,因爲我愛讀書。我愛讀書,因爲書豐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我同情小凡卡的不平凡命運;我關心阿廖沙酸甜苦辣的生活;我敬佩晏子巧答楚王的機智勇敢;我欣賞宋慶齡、華羅庚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操;我喜歡林海音求知的慾望;我痛恨外國列強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爲所欲爲、無法無天……問我爲什麼知道這麼多——因爲我愛讀書。

古往今來,關於讀書的箴言是不計其數,這些名言指引着我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古有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李若蟬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也有蘇東坡的"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課思子自知"。今有愛迪生的"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普希金的"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還有列夫托爾斯泰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畢淑敏也說過,書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

我以爲,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着的追求。我們通過閱讀,可以跨越時空,瞭解古今中外的許多事情。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我們的作文能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爲我們可以從課外書中汲取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 "書到用時方恨少"說的就是有些同學平時看書少寫作文時無東西可寫。

同學們,我們已經由一年級的懵懵懂懂變成現在的知之甚多。同學們,我們很幸福生活在中心小學這樣一個書香校園。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讓書伴我們快樂成長吧!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3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歷史學家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作家說書是人類的養料。學生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那我們這些培養人的人該怎麼講一本書呢?是密友?是老師?是燈塔嗎?是領航員嗎?是友情包嗎?是靈魂的港灣?說是沒什麼過分的。書籍是我們成長和幫助他人成長的扶手和梯子。所以,我們的老師應該多讀書。

經常和書說話,和書中人物說話,和作者碰撞。

只有書才能給你一個廣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給你一個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給你展現無數與愚昧醜陋相對的智慧與美好。短短五尺,短短几十年,他們竟然馳騁古今。這個奇蹟至少有一半是因爲讀書。

閱讀使我們和孩子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的科學閱讀,是每個老師的責任。語文需要閱讀,數學需要閱讀,英語需要閱讀,科學、思維、社會、藝術、音樂、體育都需要閱讀。只有一些讀單詞,一些讀數字,一些讀肢體,一些讀網文筆記。人的一生要讀的書很多,不僅是有文字的書,還有沒有文字的書。只有當我們學會閱讀時,我們才能理解。閱讀的水平會決定對錯,理解的深淺。

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思維。讀書可以展開我們交往的翅膀,古今旅行,中外旅行。美麗的夢在我們心中升起。

最有書香。書籍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書讓人學會思考。想想過去的得失,對錯,功過。思考未來,思考未來的計劃和行動。想想現在,現在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作爲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學習學習。從書中汲取營養,滋潤和提高自己的修養,以飽滿的精神投入生活和工作。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都很好玩,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成長,寫出自己的人生。

最後,我想把《蜀山學海難》改成《蜀山好好玩,學教長時間做船》給大家看。分享給你。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4

尊敬的秦校長,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下午好!很榮幸今天能在這裏交流讀書心得,也想借此機會談談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

瞭解肖川,是在張高中教育實習的那段日子,當時無意中看到那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很快就被書中教育的意蘊、文學的韻味及文字的優美所吸引。以至於後來我每天早上都會和學生一起參加早讀,捧上那本書,讀上一兩篇。我覺得那是一本可以用心去讀的教育學。

之後爲了找工作,到處奔波,漸漸的淡忘了肖川這個名字。直到秦校長給我們送上了這本《教育的使命與責任》,當年的記憶又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對於教育的責任,我的理解可以用這樣兩個關鍵詞來詮釋:教學、專業成長。

第一個關鍵詞:教學

肖川教授和我們分享了很多教學上的主張。

(1)肖老師告訴我們,教學必須服務於培養完整的人,這纔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人呢?省錫中唐江澎校長告訴我們:精神高貴、智慧卓越、生命茁壯、情感豐盈的人是完整的人;秦校長告訴我們:文化兼容、知行卓越、個性舒展、體魄強健的人是完整的人。雖然不同的教育專家對於完整的人的理解有不同之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有這樣的共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幸福,教育的終極價值是培養完整的人。

(2)肖老師告訴我們,要創造豐富的課堂,帶給學生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 拿數學學科來說,對於許多學生來說,數學從定理到定理,抽象、深奧、枯燥、刻板,似乎是數學家們玩的智力遊戲,離他們是很遙遠的。一直以來,我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數學教學的本質是什麼?難道就只是一些概念和公式的堆砌麼?其實每個數學概念和公式的背後都有着它的故事:或許源於一個靈感;或許是幾代人甚至是幾個世紀的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完善系統的過程;或許是中外數學家的一些共同思考。可見,數學學科有着其獨特的科學精神和思想方法。所以我說: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是數學文化的傳播。在此期間,我捕捉到了數學教育的新模式:基於hpm視角下的中學數學教學。 所以在公式課、定理課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的引入一些歷史數學問題,然後通過設計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索公式和定理,讓學生親歷公式和定理的再創造過程,感悟數學美,感受數學文化。

(3)肖老師告訴我們,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並且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 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兩個結構:一個是學科知識結構,一個是認知結構。只有選擇適當的知識結構,並選擇適合於認知結構的方式,才能促進學習。而學科基本結構就是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非常推崇認知教學模式所提倡的結構教學法,我希望能通過幫助學生建立學科基本結構,從而促進他們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完善。上學期,我們班在全市統考中也取得了較爲理想的成績。而後我把自己對認知教學模式的一些思考寫成了一篇論文,值得高興的是我所撰寫的《基於認知取向的勾股定理的教學設計》一文將於4月份或5月份於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發表,這無疑是對我結構教學的肯定。這學期我又引入瞭解題模塊這樣一個數學解題結構。最近在學習南師大喻平教授的專著《數學教學心理學》,我又捕捉到cpfs結構既是一種良好的知識結構,又是一種良好的認知結構。所以我想繼續對這個結構做一些學習和研究,最終引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 對於認知模式的數學教學,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第二個關鍵詞:專業成長

澳大利亞科林馬什教授在他的專著《初任教師手冊》中曾提出:教學是一項非常值得去做的專業工作,你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師生雙方的熱情與歡樂,你能通過精心設計、富有創造和師生互動的教學,豐富學生多方面的生活。 但同時,你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如果你不負責任,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成長爲一位有見識的專業工作者,那麼你也可能讓學生體驗到的只是失敗和浪費時間。 所以我認爲專業成長也是教育責任的關鍵詞。

(1)讀書與成長

肖老師告訴我們,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爲重要的學習途徑。在讀書的問題上,我原以爲自己做的還行。雖說不多,每學期也能看上4本書。但是上週五去省錫中,唐校長說他們學校要求五年以內的年輕教師每年至少讀20本書,一聽這個數字,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我想和我同一屆畢業的師範畢業生,也許現在水平相當,但是五年之後,他讀了100本,我纔讀了40本,差距會有多大啊!同時還發現,近5年裏,我讀的書都是教育類的,人文類書籍的閱讀量幾乎爲0.去過我家的學生對我都非常有意見,看到我書櫃裏滿滿的兩排幾乎都是教育類的著作時,他們會說怎麼都是這些書,當然這些書他們肯定是不感興趣的,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出閱讀面的狹窄,以後在閱讀中要有所改進,多多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我想對於我的專業成長,讀書是不可或缺的。

(2)校本教研

肖老師告訴我們,對教師來說,教學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關注教學、研究教學成爲教師永葆熱情並能夠享受教學的一種必要。全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專家任勇在其專著《你能成爲最好的數學教師》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人問我:“你是怎樣由一名普通的師專生成爲一名特級教師的?”我可能會這樣回答:“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我進行了教育科研。假如我沒有進行教育科研,也就難以成爲走向未來的名師。所以我認爲,教育科研是走向優秀的必由之路。”事實上,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課程的實施,必然要求我們成爲不斷研究、勇於創造的研究型教師。在日後的教學中,首先我要保持自信心,相信教育研究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教育研究需要第一手資料,這是我們一線教師的優勢所在;第二,逐漸培養自己強烈的課題意識,要培養自己的課題意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從中國教育史到外國教育史,從教育研究方法到教育心理學,這些都是我要去認真學習和研究的。第三,我要及時瞭解最新的數學教育動態,多關注國內數學教育名師的研究方向,因爲他們的研究方向可能預示着數學教育研究的發展趨勢。

以上就是我的學習心得和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鑑於本人經驗匱乏,才疏學淺,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5

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希望小學全體老師歡聚一堂,共同品讀一部千百年來被奉爲經典的書——《論語》。雖然這部聖賢之書對於我們大部分老師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我們想要做到對它瞭如指掌則難度不小。可是一本書的出現改變的這種情況,北京師範大學的于丹教授憑藉她對《論語》高深的造詣,用深入淺出的分析,貼近生活的舉例,旁徵博引爲我們在浩瀚的書海中修築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它就是——《于丹心得》。

《論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我們開展本次論壇的目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情況,而對這些瑣事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如何才能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品讀《論語》吧,因爲它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爲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學生的種種方法,還是遇到挫折時自我調節。但是要尋覓到這些金科玉律,閉門造車顯然是不合適的,利用大師的引導,利用大家的智慧纔是最便捷的途徑。

“幸福”是我們希望小學全體師生努力的方向,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當我們品讀了《論語》之後是否形成了比較統一,至少不會迥然不同呢?我急切的期待着老師們的高論,希望在其中能夠得到建設幸福校園最有建設性,最有實效的建議。

于丹在《論語心得》的扉頁上寫道:“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道”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我們深深愛着的教育事業,它其實並不遙遠,只要我們有包容的態度、積極的心態,我們都會在不遠的將來邁入種種康莊大“道”。最後,我借用於教授的話,“幸福不遠人,讓我們在共同努力下,幸福,快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