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優秀教研發言稿範文大綱

優秀教研發言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教研活動講話稿篇一

金xx

優秀教研發言稿範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首先向爲此次活動給予支持和幫助的付莊鄉中心小學和相關班級的師生表示感謝。其次,此次上課的兩位教師爲了將較爲滿意的一節課奉獻給大家,他們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認真編寫教案,虛心向他人請教,反覆進行試上,對於他們所做的努力,在這裏也一併感謝。

現在,課程標準難了,而且多了些不確定性;教材活了,而且多了些兒童生活世界裏的質樸。不只是簡單灌輸達不了標,而且體驗一番“衆裏尋她千百度”的探究功夫,還拿不準是否就是達了標。因此,就有人以舊思維駕馭新課程,把探究的、討論的、開放的內

容改造成確定的,把靈動的、生活的、遊戲的內容改造成可灌輸的,硬是把新課程納入自己的舊經驗,讓孩子們的活力蜇優於自己的權威,這是換藥不換湯,或者說是換了新內容的舊課程。爲此,教學依然保守,教師依然勞苦,孩子們就依然“像被釘在桌子上的蝴蝶,無奈地伸展着獲得了些無用知識的翅膀”。

此次開課的兩位教師, , 想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力圖讓大家從中尋得些思考,在摸索中前進。爲了讓大家對新一輪課改了解得更多一些,今天我就新一輪課改中的有關問題談一談。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角色的取向

1、傳統上:對教師早有較明確的角色定位。《師說》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最好的體現。

2、近現代有三個比喻

①教師是園丁

其本意是要表現教師要像辛勤的園丁那樣對學生關愛、關照,其另一任務是“修枝剪葉”,其最終結果是扼殺個性,造成千人一面。我們認爲,教師不應是像園丁那樣修修剪剪,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發展。

②教師像蠟燭

此比喻表現了教師的奉獻精神,教師在作出奉獻的同時,也犧牲了自己。在現代社會,要求教師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求教師尋求各種機會及時“充電”,使自己成爲“長明燈”,以趕上社會經濟和先進技術急劇變化的要求,教師應成爲“長流水”。

③教師似春蠶

這一比喻在展示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同時,也“作繭自縛”了,缺乏進取意識和創新精神,更不符合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3、有人把教師分成五個層次

教育家——大教師——教書匠——以教謀生者——誤人子弟者

(陶行知等)(於永正等)

4、優秀教師的基本特徵

①應該成爲其主修專業、教育專業的學者;

②必須是懂得如何教育才有成效的教學者;

③能掌握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善於與學生進行交往的人;

④教師品格皆爲學生的表率,是示範者。

5、對教師的一個評判標準(教學上)

①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

②水平一般的教師:解釋知識。

③好的教師:演示知識。

④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6、有效教學取決以下要素

①精通本學科基礎知識和背景;

②科學的教學設計和合理的時間分配;

③充滿激情的教學態度;

④照顧不同水平的學生;

⑤注意傾聽學生的需求;

⑥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⑦講解聯繫實際生活;

⑧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等。

7、教師角色的轉換

①從單一角色轉換爲多重角色(教師、長者、朋友、學生等);

②從絕對權威轉換爲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

所謂組織者,通常指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

所謂引導者,通常指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所謂合作者,通常指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在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作爲促進者,

一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地觀察,認真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並給予適當指導;

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把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中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與自己已有知識體驗的聯繫,營造一個互相合作、激勵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表達交流,並分享學生成功的喜悅。 ③從職業轉換爲事業(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幹的,我是快樂的。)

④從教學轉換爲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二、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

1、以往教學行爲的不足:

①教學目標的狹窄化;

②教學設計的程式化;

③教學結果的短期化。

2、影響教師教育教學行爲轉變的主要因素:

①教師的教學行爲與教育觀念有關(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爲。);

②教師的教育行爲與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有關; ③教師的教育行爲與學校的管理、工作評估有關;

④教師的教育行爲與其對學生心理行爲的理解與評價有關;

⑤教師的教育行爲與外界的支持與指導有關;

⑥教師的教育行爲與其自身的性格特徵有關(例如:對其親屬的做法往往反映到對待學生問題的處理上)。

3、目前教師教學行爲透視:

表現爲如下四種狀態:

①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封閉教學的結果是基礎的紮實,開放教學的結果是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是成績會下降。因此,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是封閉的,但是爲了確保考試的成績,寧可採取封閉的教學。

②教師的主觀意願是想開放,但在教學過程中,長期習慣的行爲方式,使教師不知不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控制意識,硬把學生拉到教師行進的軌道中。 ③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放開,因爲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於是教學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狀態,教師往往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只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學生則被一馬放到天邊。

④新的秩序開始建立,由於教師對開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認識,在教學中往往爲開放而開放,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開放教學後,發現學生的成績開始下降,便對開放教學產生懷疑,於是又回到從前的封閉。

在上述這些狀態中,教師表現出要麼就放要麼就收的教學行爲,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些教學行爲的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嚴重困擾着教師,成爲阻礙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行爲的主要因素。

4、轉變教師教學行爲的注意點:

①教學觀念的轉變:

A、課程: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計劃、大綱、教科書)”,更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體驗到的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體。課程也即複雜的“會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會話”。

B、教學:教學不再是師教生學,而是師生的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基於這一理念,課堂上的“師道尊嚴”就非要摒棄不可了。教師心目中的學生,首先是與教師具有同樣價值的人。師生關係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又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的凸顯、心靈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這樣認識教學,教師便不會“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了;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C、目標:課堂教學目標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而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這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教師的提問面明顯擴大,更大層面的學生有了回答問題或表現自己的機會;課堂教學的知識標高適度下調,學生的學習負擔得以減輕;教師對傳統意義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②教學策略的把握:

A、打破封閉,走向開放(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要開放);

B、以學定教,探究質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在教學形式上,要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即以學定教,不是以教定學);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要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關注的重點放在向學生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讓學生通過“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知識,掌握規律;在教學方法上,由單向或雙向的信息交流向主體式信息交流轉變,要把學生的個體反饋、學生羣體間的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聯繫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體信息交流網絡。既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改掉舊教育觀下形成的學習習慣。

C、有意支配,因材施教;

D、相機誘導,納入喜好。

③教學行爲的落實:

A、帶着微笑進課堂;

B、能傾聽不同的聲音;

C、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新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能力,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模式的變革。

1、由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

2、由個體學習到合作學習(傳統教學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缺乏合作意識,偶爾合作也只是“好幫差”,是帶有“扶貧”性質的合作);

3、由接受學習到探究學習(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課堂教學的應變

課堂教學應變是即時的、突發的,要求教師應對是當即的。

1、針對侷限、片面、膚淺的認識,進行拓展和深化,通過聯想等方式,實現飛躍;

2、針對偏激的'認識,通過討論等方式予以整合 ;

3、針對稚弱的認識,通過示範引路,在其感性認識上給予啓迪;

4、針對富有創意但又不符合情理的認識,通過搭建平臺,把閃光的部分張顯出來,不合情理的地方予以消除。

  五、新課程,我們該怎樣備課

1、切實轉變傳統觀念,爲學生制定全面的學習目標(數學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語文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2、深入瞭解學生實際,爲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

①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部分?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3、認真挖掘教材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具體做法是:①將教材內容情境化;②將靜態知識動態化。

4、客觀分析學習內容,爲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

①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

②新舊知識有聯繫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

③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

④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學。

5、充分估計學習差異,爲學生構建彈性的學習方案:

①將教學環節設計成可以移動的“板塊”;

②將中心環節設計成可供選擇的方案。

 六、關於語文教學

1、閱讀教學:

第一教時:①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②放手試讀,整體感知;

③反覆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④強化對本課生字詞的認讀;

⑤有指導的課堂寫字練習。

第二教時:①複習;

②圍繞話題,選擇重點,讀中感悟,以讀見悟;

③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④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類型:A鞏固型練習:如寫字等;B綜合型練習:如表演等;C拓展型練習:如閱讀、背誦與課文相關的詩文等;D製作型練習:如畫畫等;E探究型練習;F遷移性練習。)

2、作文教學:

“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這些耳熟能詳的警語,說明了“文章”在我國的特殊地位。作文教學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備受關注。這一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資借鑑的精華,但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壓在我們背上的沉重蕪雜的歷史包袱,有待我們去蕪存真。我們無法完全拋棄傳統,去尋找一個全新的文化生存空間;但我們也不能僵化地去維持傳統,在封閉和凝固的精神氛圍中企望建設現代文明。正確的態度只能是批判地繼承,在不斷反思中推陳出新。我認爲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①“言爲心聲”:在教學實踐中應指導、鼓勵學生注重觀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堅持有教材但不依賴教材,有個人觀點但不強加於孩子們。

②“張揚個性”:“學習一個詞,就是給人的精神打開一扇窗;學習一句話,就是給人的精神打開一扇門;學習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領進一番新天地。”作

  教學質量研討會發言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專題召開語文數學教學研討會,其原因是近年來,雖然我們共同付出了艱辛,也共同收穫着成果!但我校教育一直在低谷徘徊,毫無起色,愧對白雲山的父老鄉親。如何直面現實,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重視教育公平,促進學校和諧優質發展,是這次教學研討會的主題。有些教師認爲教研並不能反映教學的現實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教師認爲教研不僅會擠佔大量的時間,還會分散自己的精力,直接影響教學成績。基於教師這種思想,我們多次召開全體教師會,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並通過每週的學習時間對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全體教師要把自身成長作爲一種需要,作爲一種事業來追求,讓想當一名好教師成爲內在的需要,激發其產生自主發展的動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層次推進,教學管理的思想、方法和行爲已步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在教學觀念上,我們走過了從單純追求分數到依靠科學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質量的艱難歷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進一步構建高效的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聽了大家的發言,深受啓發,我感覺到了老師們的智慧和奉獻精神。我在想,這樣的交流,不是蘋果與蘋果的交換,是思想智慧的交流和碰撞。

成績與失敗都已經屬於過去,未來考試戰鼓又已擂響。怎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怎樣才能創造輝煌,怎樣才能實現夢想,答案只有一個:我們每位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

不聽別人的課,上不好自己的課;不聽名師的課,上不出精彩的課。統考抽考成敗,決戰還在課堂。現在,課程標準難了,而且多了些不確定性;教材活了,而且多了些兒童生活世界裏的質樸。不只是簡單灌輸達不了標,而且體驗一番“衆裏尋她千百度”的探究功夫,還拿不準是否就是達了標。因此,就有人以舊思維駕馭新課程,把探究的、討論的、開放的內容改造成確定的,把靈動的、生活的、遊戲的內容改造成可灌輸的,硬是把新課程納入自己的舊經驗,讓孩子們的活力蜇優於自己的權威,這是換藥不換湯,或者說是換了新內容的舊課程。爲此,教學依然保守,教師依然勞苦,孩子們就依然“像被釘在桌子上的蝴蝶,無奈地伸展着獲得了些無用知識的翅膀”。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力圖讓大家從中尋得些思考,在摸索中前進。爲了讓大家對新一輪課改了解得更多一些,教學質量提高得更快一些,今天我就有關問題談一談看法。

我從99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從猛秋到白雲山,從一名普通老師到教研組長,到現在的教科室工作 ,一直在農村小學滾滾爬爬,可以說是井底之蛙,眼光只限於農村我所在的學校,所以以下的看法也僅僅是立足我校現狀的一些不成熟的膚

淺的見解,一孔之見,一家之言,有道理的供大家商榷,不科學的望同行指正,若有一點能給大家以啓示,那我就倍感榮幸了。。

 一、目前教師教學行爲透視

表現爲如下四種狀態:

①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封閉教學的結果是基礎的紮實,開放教學的結果是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是成績會下降。因此,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是封閉的,但是爲了確保考試的成績,寧可採取封閉的教學。

②教師的主觀意願是想開放,但在教學過程中,長期習慣的行爲方式,使教師不知不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控制意識,硬把學生拉到教師行進的軌道中。

③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放開,因爲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於是教學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狀態,教師往往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只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學生則被一馬放到天邊。

④新的秩序開始建立,由於教師對開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認識,在教學中往往爲開放而開放,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開放教學後,發現學生的成績開始下降,便對開放教學產生懷疑,於是又回到從前的封閉。

在上述這些狀態中,教師表現出要麼就放要麼就收的教學行爲,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些教學行爲的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嚴重困擾着教師,成爲阻礙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行爲的主要因素。

一點信念:相信農村教育是有出路的

信念一詞似乎有點兒“虛”,像是大話,實際在坐的都是對教育有信念的,正因爲有這點兒信念我們才堅守着農村教育這塊根據地,相信總有一天他會走出低谷,哪怕心中僅有一點點也是我們堅持的動力,是教育希望的火種。有這點信念,就不會放過任何機遇,國家持續不斷的大力扶持,我們不能無動於衷,無所作爲,用農民的話說就是看你如何過這日子。日子過起來了,學校是有了點兒起色,但難的是持續下去,也是因爲這點信念,我們嘗試着踩一條路。魯迅先生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所學校有每所學校的校情,誰都不可能踩着別人的腳印走,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一個勁兒往前走。比如對特崗教師的任用,支持者說他們有幹勁有闖勁,反對者說沒經驗不穩重,怎麼辦?用人之長,經驗不足給補,一方面通過形式多樣的教研,如聽名師課堂,拜實驗老師爲師,校本培訓等,引導他們成長,另一方面讓有經驗的中年教師指揮把握方向,並時常關注學生的反應。實踐證明,這批特崗教師是能放在一線衝鋒陷陣的。校長要有這點信念,教師纔會有信心。校長是一所學校的家長,是這個家的脊樑,你不能背駝腰彎,如果校長都泄了氣,那麼教師就少了氣,學校就沒了氣。所以說一個校長就是一所學校 ,無論何時何處,挺直我們的腰板直起我們的脊樑,讓教師看到希望,信心十足。

 一點辛苦:換取點點收穫

父輩指教我們經常說:莊戶人的苦過數,就是說不要怕辛苦不要在乎吃苦不要吝嗇那一點點汗水,汗水不會白流,有付出就有回報,就是靠這點兒苦,我校教學質量初見成效。也是靠這點兒苦,中層領導引領教師吃苦耐勞,要求教師做到的中層領導首先做到,特別在出勤上,如簽到,行政執周領導提前30分鐘籤,放學後5:00方可下班。這樣中層領導身先士卒,勇爲表率,其他老師也就不遲

到不早退,而且會利用空餘時間給學生補課或看書學習。同樣靠這點兒辛苦,普通教師甘願加班加點輔導學生,老師們都在辦公室,學生只要有問題就可以到辦公室找老師。如果這種學習風氣一但形成,那麼其它一些壞風氣就不易入侵了。

  一點信任:相信自己的教師是優秀的

信任首先從中層領導開始,相信教導能教能導,後勤能勤能幹。既然讓他抓,就給他充分的權力去抓,不要過多幹涉、指責,更不能處處扯皮,而是要幫助他在教師中樹立威信,給他施展手腳的天地,其次,相信教師能教能學,學校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打造靠教師,教師的教學靠教研,所以教研是學校的根本出路,就是通過教研我們發現年青教師中的新秀,也是通過教研我們摸索出了適合我校操作的模式,並將通過教研逐步地完善、推廣。馮驥才說過:信賴可以創造美好的境界,由於信任,在我們搭建的這個平臺上,抓教學的盡仁盡智,搞教學的盡心盡力,服務於教學的盡職盡責。

一點愛心:關懷每一個學生

愛自己的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的孩子的人是神。我們不可能讓每位老師成爲神,但領導一定要帶動他們向“神”接近、靠攏。關懷學生從關心他們的生活開始,大家知道,學校有許多留守兒童,這些學生有的沒人管冷暖,有的不知飢飽,對他們生活老師要特別費心,不僅要噓寒問暖還要兼顧飲食,做一個農村教師確實不容易,我們應感謝他們。關懷學生更要關懷他們的學習,因爲學習是學生的主要職責,也是他之所以稱之爲學生的本質要素。關懷學生讓他們想學,主動學,驅動他的潛力。親其師信其道,學習信心足了,學習成績好了。所以改變一個人從改變他的思想開始。

一點特色:用特色成就品牌

學校的特色照不來,搬不來,洋思的“先學後教”是王牌,可這張牌不適合我們,杜朗口的“三三六(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自主學習也是王牌,我們也不能用,只能借鑑。學校的特色就在本校的土壤中萌芽,即使最終形成真正的特色,老師們也沒感到驚訝,校長也沒感到奇怪。學校管理者要善於發現這種幼芽,如課前預習指導,有的老師就在做,教導處發現後將這種方法提取出來在教研會上探討,達成共識,形成了課前預習、課上導學、課後鞏固的“導學稿”雛形,再通過校本培訓在全校推廣。所以,不要好高騖遠,捨近求遠,其實特色就在本校的土壤中,當然特色最忌變成口號,實實在在做好我們認定的事,將平凡的小事做成功就是偉大,“溫故知新”說了兩千年,我們真正落實了,抓嚴了嗎?沒有,可見,我們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真正抓成功了,我們就是靠近了聖人,至於它是不是特色,真無所謂。

二、具體措施與對策

 (一)以務實的態度來落實常規

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提高質量的根本。如果說教學質量是果實,那麼,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就是播種、澆水、除草、施肥······要想獲得好的收成,常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校層面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要注重“三抓”。一是抓制度的建設。對於學校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已有的,要規範;沒有的,要充實;過時的,要修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校情、教情。在教學視導中,我也注意到,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

建設嚴重滯後。有的不全面,有的是“十幾年如一日”。二是抓計劃的管理。包括科學地制定計劃,切實地執行計劃。要對照學年和學期初制定的計劃,通過嚴格執行計劃,來指導每一月、每一週的工作、評估每一階段工作的績效。三是抓制度的執行。制度的執行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也是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決定性的環節。凡是制定了的制度,要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以強化制度的嚴肅性、教師行爲的自覺性、教學管理的規範性。

教導處的工作,要凸現“四個加強”。一是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抓好教學隊伍建設,着手製定部門工作規範。加強教學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提升服務能力。二是加強常規視導。加大對教學工作研究指導的力度,促進學校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工作評價。進一步完善對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研究,不斷強化評價對規範教學秩序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對各學段教學工作的評價辦法,構建整體的評價機制。四是加強工作交流。分別組織召開教研工作現場會,不斷總結教學工作經驗,充分發揮教學管理先進學校的榜樣示範和輻射作用。

(二)以科學的方法來改進工作

第一,要善於學習。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豐富人文底蘊、提高管理水平。不僅要學習新課程理念,還要學習現代教學管理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學習文本,還要學習網絡和他人成功的經驗。通過學習,使我們以專業的眼光來審視教學行爲,以科學的態度來改進工作,以更高的視野來規劃工作。

第二,要善於思考。春去秋來,我們的教學工作周而復始。在週期性往復的教學工作進程之中,我們每一位教學管理幹部都要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在重複地畫着同心圓、每年都循着往年的足跡,還是在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螺旋式地上升?通過思考,來開闊我們的視野,不斷超越自我。

第三,要善於行動。行動是將教育思想、教育理想轉化爲教育現實的中介。要通過行動,來夯實教學管理的基礎。包括理性地分析學校教學管理的現狀,理順管理機制,使之更具生機、更富活力。包括教學人員的安排、管理機制的創新、工作流程的疏導、工作責任的強化等。也包括科學規劃、精心設計校內教學活動。每學期的校內大型教學活動宜精不宜多,關鍵要創新形式、注重實效、點燃教師的激情,調動全體教師自主地、積極地參與。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就要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和學習的學習方式,把適合教師講解的內容變成適合學生探討研究問題的內容,改變知識的“灌輸”途徑,不但使學生接受知識,更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來。最終,上好每一節課,上出精彩的課,上出每個學生輝煌的人生。

說了幾點,其實是我這兩年的工作總結,沒新東西新認識,希望同行們給予斧正。

20xx年10月9日

  教研組長會發言稿篇三

教研組是學科教師集體進行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其工作執行程度如何,直接關係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教研組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教研組長的合理計劃;教研組民主、和諧的氛圍,離不開教研組長的精心打造;教研組“教學研究”的順暢推進,離不開教研組長的科學引領。因此,教研組長在學校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教研組長,應該努力成爲業務精湛的專家、癡心課改的先鋒、終身學習的楷模、共享合作的贏家。爲穩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使我校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教導處要求各教研組長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首先我想把自己對教研組工作的幾點思考提出來

  思考一:教研組功能的定位是什麼?

對於教研組功能的定位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揮負責教學的功能。教研組是學科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對本學科的教學負責。在課堂教學和質量監控方面,教研組要發揮指導、監督、管理和激勵的作用。二是發揮教學研究的功能。教研組要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研究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達成、教學過程的設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運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效果等,而不是簡單的“上傳下達”學校的教學通知和要求。教研組要營造研究氛圍,使研究教學問題成爲常態工作。三是發揮教師的培訓功能。教研組通過“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的 ,組織教研組成員共同參與,相互觀摩和集體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

研究能力。 四是凝聚集體智慧功能。新教師有新的教學理論、方法和手段,老教師要多年積澱的教學經驗和教材處理方法。在這個知識更新加快,教材變動頻繁的今天,更加要求我們要加強互助,相互學習,能凝聚集體的智慧,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思考2:在組織教研活動時應關注什麼?

我個人認爲教研活動應關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關注老師所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即就是關注本學科教學研究的質量,關注本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在課改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在關注發揮組內羣體的作用和潛能。即就是要使教研組活動系列化,目標具體化。不能使組內活動每學期都有翻新,哪學期都沒模式,沒有好的成功經驗。對於教研目標要凝聚集體的智慧具體化,把教研主題分解到每個組員的頭上。三是要關注教研活動的規範性。即就是要規範教研組活動,提出每次教研組會的主題和方向,使教研組活動有特色。四是要關注本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即就是關注本學科內學生的學習質量。

結合以上的兩點思考,我想對教研組工作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各教研組利用本週星期四的教研組活動時間根據學校工作計劃,針對各學科特點制定出教研組工作計劃和教研主題,並指導開展相應的教學研究活動。教研主題原則上要求主要以參與式教學爲主,着重討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構建學生“善學、好學、樂學”的教學模式,如何運用參與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興致盎然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要認真組織好每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做到準備充分,內容

落實,時間保證,並有活動記載。教研組長在活動前務必提前按照學校教研工作重點或本組工作計劃,遵照學校安排備好活動,做到活動方向有把握,活動時間有分配,活動重點有側重,並做好記錄。開學初各教研組的活動安排一定要要務實,要行之有效,不能唱高調。看起來調子挺高,實效起來無從着手的活動最好不要定。要充分利用每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積極探討課改的新思路,思考提高教學質量的新途徑,不要把教研組會變成聊天會、變成受難日。各組要認真填好活動記載表,會後交教導處存檔。

3、各教研組要要求組員按時參加教研活動,教研組長做好考勤記載,對於缺席的組員要註明原因,要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

4、各教研組應嚴格做到“一查、一評、一簽字”制度,做好常規檢查。每次教研活動務必將教學常規的檢查督促工作作爲首要工作。對組員的教案做好檢查指導工作。對於不合格的教案,尤其是對簡案和不寫課後反思的教案不予簽字,責令其重新備課,對於拒不重備的教師教研組要及時上報教導處,由教導處負責報行政會處理。對於作業批發、輔導等各項常要求各組要利用本週四的教研活動時間要再明確,嚴要求,每學期教研組至少要抽查作業批閱情況2——3次,要嚴把教學第一關。

5、各教研組長應做好本組教研活動的組織管理工作,認真組織本組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要求各教研組每學期至少定2—3節組內公開課、實驗課或研討課。深入開展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研活動的中心工作。要根據“少、精、活、實”的原則,結合本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各種不同課型的教堂教學規律。公開課結束後要利用教研組會讓上課人說課並在組內進行評課,評課要客觀公平,要挖掘授課中的閃光點,提出改進措施,不能走過場,圖形式,以更好的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公開課周次和課節教研組計劃擬好後要報教導處備案,以便檢查。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節數不得少於20節,新教師聽課節數不少於25節,教導處將對教師的聽課筆記進行不定期抽查。

6、教研組長要抓好本組組員的業務學習。各教研組要對教師的業務學習做統一安排,指導本組教師做好業務學習筆記,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教學理論,促使他們在理念上再更新,在業務上再鑽研,在能力上再提高,各教師每學期業務學習筆記不得少於3000字。本學期每三至五週左右教導處將對各組教師的業務學習筆記進行籤閱。

7、教研組長要做好本組組員論文的撰寫和發表工作。各教研組要在開學初擬定本組論文發表計劃,並把論文篇數分解到個人。要求各組至少能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論文3篇以上。

8、教研組長要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的宣傳工作。教研組長是學校的一線管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輿論會產生導向作用。爲了更好的做好學校管理,使全校一盤棋,一條心,教研組長要在組內引導積極向上的言論,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便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更好的得以落實。

  數學教研活動發言稿篇四

高xx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剛纔我們一起觀摩了一節數學案例的動態呈現。在小學 教學中,學生因爲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數學教研組本學期開展了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區域教研。在明確主題後,我們對全體數學教師進行了相關理論培訓。今天之所以選擇這一課,是因爲他具有代表性。最後推選了韓豔華老師執教。

今天,她給我們展示了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自主發展的能力。

我點評的是:

  一、教學目標的達成較好

讓學生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體現突出:教學重點是:瞭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要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三、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採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啓發引導法:教師步步啓發,層層設問,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知識,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⒉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知識規律,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能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利用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維轉化爲形象思維

  四、學法

教師把教落在學上,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並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有:

⒈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⒉觀察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

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⒊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⒋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學生逐漸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解題技能。

⒌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逐步擴展到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方法。

⒍在觀察、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

總之、韓老師這節課上的很精彩,值得我們學習。 建議:小組活動的時間要充足,練習設計要多樣化。可以學生出題,學生解決。

  教研活動發言稿篇五

xx 六 中

王 老 師

9月13日在五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劉會風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敬業與樂業》。這節課的重點體現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上。

《敬業與樂業》是梁啓超先生於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爲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啓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我們的職責是讓學生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着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裏僅是電腦遊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啓超的《敬業與樂業》裏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願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於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後,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中學生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麼爲什麼不能化壓力爲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爲,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並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爲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並且最後的結果也是非常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9月13日在五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劉會風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敬業與樂業》。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有了很多收穫。

展示課中,每個學生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講解時過渡自然,表達清晰,這節課中學生們不僅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老師很少講話,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做一下點撥啓發。當然老師在課前會提出要求,如展示時學生必須脫離課本。可以說這節課中學生各種形式的展示與點評都閃爍着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智慧。

老師只是在“不啓,不懂,不發”的關鍵時刻出現。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主體性,真正做到了學爲主體。這些也都有利的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學。”我想如果我們能長期堅持這種做法,那麼在學生們離開了這所學校後,不管在哪裏學習,他們也都知道自己今後怎樣學習,因爲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呢?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覆的問題。在這裏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學的真諦。教師不岐視每一個差生,讓後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傾向於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話下了。

  學區教研活動發言稿

1x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節課的重點體現在對論證過程的分析上。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議論文。本單元所選的四篇議論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敵方的論調,在以大量事例對敵方錯誤的論調進行無情的鞭撻基礎之上,作者又提出了自己的論點,進而進行了論證,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語文薰陶的極好文本。^

我們的學生對“自信”二字的理解,只是停留於表面,限於感性,未能深入,不能昇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只充當導演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也就是要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老師主導”的教學理念,讓他們自己去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上看,一般分爲立論和駁論兩種。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批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荒謬的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否則論點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據與論點之間無內在邏輯關係,即所持論據證明不了論點,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10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節課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隨着新課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師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對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課堂教學變的越來越活躍,形式、花樣翻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體驗。但是,課堂教學特別是非課改年級仍存在着“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滿堂問”,還存在着學生參與度不夠,實效性差等缺憾。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善於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做到一個轉變——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

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貴有疑”,問題意識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的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思考、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