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西遊記》讀後感8篇

《西遊記》讀後感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西遊記》讀後感,歡迎閱讀。

《西遊記》讀後感8篇

  《西遊記》讀後感1

不容的我說,西遊記是一部十分成功的文學經典,之所以爲經典,是因爲書中的人物描寫的惟妙惟俏,如出神入化一般。其中,打鬥的場景也描寫的十分“真實性”,猶如“浮”在眼前。

我最佩服的就是唐僧,因爲他臨危不懼,“置身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面對各種誘惑,始終不忘記自己的使命,爲“夢想”而前進,誘惑也隨之化爲了海中的泡沫——“可望而不可及”。

沙僧也固然正直,不愧爲“沉默派”的代表。他說了就做,做了也不一定不說。始終守候在唐僧的身邊,保護三藏西天取經。

最滑稽,最可笑,最不守規矩,最……的理所應當是豬八戒,取經途中免不了有一些貪心,犯一些錯誤,是導致唐僧被抓走的直接原因,當然,也應感謝豬八戒,如果沒有他的貪心,唐僧又會經歷哪些困難呢?會從困難的泥潭中跳出來嗎?

一提孫悟空,讀過西遊記的孩紙——就蹦起來了,對孫悟空讚歎不絕,什麼本領高超啊,什麼正義大膽啊,我聽都聽了十萬八千遍了。但是我感覺書中對孫悟空本領的描寫有一些太過誇張了,與後文中與妖怪的打鬥不符,本領描寫也太“過”了,但是這樣也有助於激發我們的想象力。

  《西遊記》讀後感2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經典人物在許多人童年的時候就伴隨他們成長。它在八零年代被翻拍成電視劇,更是成了家喻戶曉的一部神話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主要人物是優柔寡斷的唐僧、敢愛敢恨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忠厚誠實的沙和尚。

它根據真實歷史改編,增添了神話元素,使其成爲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之一。唐太宗時,玄奘,也就是書中的唐僧,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天竺,在此地學習,後返回長安,帶回佛經657部。後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民間廣爲流傳。吳承恩正是在這民間神話的基礎上,完成了這部文學鉅作。

《西遊記》中人物衆多,要說最喜愛的人物是哪個,相信許多人首選會是孫悟空。孫悟空的身上具備着許多良好品質,武功高強,果敢機智,嫉惡如仇,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勇於拼搏等等。同時,他又性子剛烈,調皮好動,是當時封建社會的反抗者。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這一回。

白骨精三次僞裝成人形,企圖吃到唐僧的長生不老之肉,但都被孫悟空識破,打回原形。而此時,好色的豬八戒卻因爲孫悟空“打死”了這個“美麗女子”產生了不滿,向唐僧胡亂說明,不知道事情緣由的唐僧氣的念起了緊箍咒,無論孫悟空如何解釋,唐僧都不聽,最後竟然還要與悟空斷絕師徒關係。悟空無奈,回到了花果山。後來,唐僧遇難,悟空心繫師父安慰,前去營救,最終又回到了西天取經的隊伍。

當唐僧不聽悟空解釋並要斷絕關係的時候,他卻將委屈埋在心底,不計前嫌的去挽救師傅的生命,可見他對唐僧的一片真心。

孫悟空的這種知恩圖報,不計較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同時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奮發圖強,面對挫折迎難而上。就像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所說: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西遊記》讀後感3

今年夏天,收穫頗豐。重讀《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保爾的熱情使我心潮涌動;再拾《湯姆索亞歷險記》,又不禁爲湯姆與夥伴們的機智所折服;讀完《水滸》,忍不住爲一百單八將的命運所嘆惋……許許多多的名着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想。但是我想到的感恩只有《西遊記》一本真正令我覺得需要感恩。

孫悟空也許是這一部經典名着中最會感恩的人物了,它雖然只是一隻石猴,但卻能俯無愧於天,仰無憾於地。爲求長生,它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終於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得長生不老之術。後來只因貪圖炫耀自己本領。被師父逐出師門。在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以後雖三番四次經歷磨難,也遵師命不說出師父之名。後大鬧天宮,只爲報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爲報大恩,它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雖有頑性,但忠心不改,歷次遭貶,卻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邊。當唐三藏遇到危險,而自己又無能爲力時,它走三山,訪四海,遍尋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師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二人雖有離隙,卻始終不離不棄,終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見一斑。

讀完整部《西遊記》,我滿腦盡是孫悟空的感恩之情,細細想來,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師父,而我不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我,不正是師父助悟空脫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助都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助都是發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認爲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三輪車,我當時全身發熱,唯獨臉被風吹的冷,媽媽把我放在坐墊上,用身體擋住風,到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看在心裏,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現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着我,也呵護着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於面對,敢於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

《西遊記》是一部讓我學會感恩的書,我也感謝吳承恩寫了這部書。

  《西遊記》讀後感4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書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爲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爲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爲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峯,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爲,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爲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爲了自由,爲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爲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爲而爲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5

想必大家都知道西遊記吧?裏面的主角都有誰大家都知道吧?對,就是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河尚。

記得,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河尚他們去西天取經,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而且唐三藏被抓,妖怪有三種對待唐三藏之法,有:蒸了吃,煮了吃和成親,可是,這三種方法都對唐三藏束手無策。

記得,使用這三種辦法抓唐三藏的妖怪有:大鵬精,獅子精和白象精他們是一夥的要把唐三藏蒸着吃;而豹子精是要把唐三藏給煮着吃;想和唐三藏成親的三個妖怪分別是:蠍子精,老鼠精和嫦娥的玉兔。有時看着唐三藏塊被妖怪吃進肚子裏得事後,孫悟空一次又一次的把師傅從一次又一次的險境中救出來,而妖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由於唐三藏心得善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被騙。

有時,唐三藏遇到了非常艱難的事,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向前衝,如果我向唐三藏那樣永不放棄的話,那事事都能成功的,讀了“西遊記”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西遊記》讀後感6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我想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吧!

作者吳承恩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爲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這裏面有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師傅唐僧一心向佛,慈悲爲懷,不畏艱苦;

大師兄孫悟空英勇善戰,智勇雙全,是妖怪們的剋星;

二師兄豬八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但他有一顆善良的心;

他們的沙師弟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安於天命。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因爲他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塞入耳朵,大到頂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層地獄,而且他還可以七十二變。我不僅僅爲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喝彩,更對他的勇敢戰鬥精神產生了敬佩之情。它讓我們明白了人生之路是崎嶇的,摔倒了只有爬起來,爬不起來就會在那個地方呆一輩子,永遠見不到另一邊天空的美麗。爬起來者,將遙望天空,把世界的美麗盡收眼底。兩樣人生只能任自己選擇,如果想要爬起來,就要靠自己。

在西行漫漫路上,孫悟空很有責任感,因而功績卓越,不怕困難,勇於與妖魔作鬥爭,爲保唐僧順利到達西天,它歷盡千幸萬苦,在師父被妖怪擒進洞中的時候,他十分伶俐,首先向山神土地神問明妖怪的來歷,再去與它們會一會,如果他被擊敗就向天庭搬救兵,他儘可能的選一些德才兼備的人來輔佐它,企圖將其師父救出,儘管妖怪有多麼厲害,多麼難應付,最後都得成功。告訴我們不要向困難低頭,不要見它有強大,就屈服。退縮,我們應該迎難而上,勇於挑戰,就會獲得成功。

這本書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正如我們的學習,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但是,堅持就是勝利!

  《西遊記》讀後感7

在《西遊記》這部書中人物衆多,刻畫細膩,性格鮮明,而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聰明勇敢,嫉惡如仇,敢作敢當。

孫悟空是這本書的主角,也是這本書的靈魂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孫悟空,這個角色更是家喻戶曉,深受青少年喜歡。他敢作敢當;不畏強權,嫉惡如仇;不畏艱險,忠心保護唐僧;神通廣大有勇有謀

但是,孫悟空在書中前半部分的形象,在我看來與妖沒什麼太大區別。比如說,孫悟空出世後蔑視天庭,不尊禮數,大鬧天宮。他目中無人,自視有七十二般變化,做了齊天大聖,還妄想做天宮之主,書中自言:“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凌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爲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然而,理想很遠大,現實太骨感,孫悟空的實力比自己的想象相差甚遠,就連凌霄殿外的王靈官也不能取勝,最終逃不出如來的佛掌心,被壓五行山下。

又比如第二十八回中,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使了個妖法就殺死了上千獵戶。書中這樣描寫的:“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淨血跡,穿了避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裏;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醃着,慢慢食用”。從這裏看,孫悟空絲毫不把人命放在眼裏,和其他妖怪一樣傷人性命。

另外,孫悟空在取經之路上,初期意志不堅,受不了委屈,因師傅見他殺人說他幾句,一生氣,身子一縱便走了,全然不顧當初答應觀音菩薩保師傅西天取經的承諾,忘記了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書中,孫悟空先後離開唐僧三次,給妖怪可乘之機,因小失大,表現出孫悟空不夠成熟。

而到了後期,通過取經之路的磨練,孫悟空逐漸成熟起來了,便顯出與先前的不同。他不再目中無人,聽不進勸告。在真假美猴王那回後,孫悟空在除去六耳獼猴的同時也拋棄了自身的妖性,一心向善,全心保唐僧西行。孫悟空對自己的實力和位置也漸漸有了正確的評估,對衆神都尊重起來,不再盲目自大了。在六十三回孫悟空請二郎神治服九頭怪時,言道:“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雖然脫難西行,未知公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賽國,搭救僧災,在此擒妖索寶,偶遇兄長車駕,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言語懇切,非常尊重。表現出孫悟空日漸成熟。

孫悟空還造福百姓,替民求雨。比如說,第四十七回,通天河挫敗要吃童男女的靈感大王;第七十九回,比丘國降魔孫悟空救了衆嬰兒;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書中孫悟空多次上天庭瞭解實情,爲一方百姓造福求雨。

同時,孫悟空在面對可見,通過許多磨練以後,孫悟空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有勇有謀。

最終,孫悟空保唐僧完成了取經大業,修成正果,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孫悟空正是在取經道路中得到了鍛鍊,磨鍊了意志,增長了才能和智慧,辨清了善惡,改掉了妖性的兇殘,最終修身成佛。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事應不怕困難,勇於面對挑戰;不能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只有虛心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做事不能蠻幹,應多用智慧,智慧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這樣學的本領纔有價值。

  《西遊記》讀後感8

喜無拘無束,樂無憂無慮。花果山下一石猴出世,超脫三界之外,連閻王的生死簿他也要來勾一勾,不懼,吾亡歡喜。

遍觀《西遊記》,孫悟空彷彿是個理想的化身。無牽無掛,天宇間赤條條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學成武藝,精進而歸,自封齊天大聖,手持如意金箍,縱使小聖施威也難降大聖,他如其名,與天同齊。無拘彷彿深深地根植於他的思想裏,皇帝輪流做,今年到俺家。無視天條禁令,追求平等與自由,但結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緊箍,三兩咒語,他西天取經,保護唐僧,他漸穩重練達,不似八戒,鬧嚷歸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獼猴——他另一個自己。絕非偶然,且必須。他叛逆,他驕縱,他傷唐僧,西天大道真經他一人取。他事實上搏鬥,與自己最後的野性搏鬥,他勝了,另一個自己卻死了。以後也一心一意保護唐僧,直至最後。有些英雄式的悲傷氾濫成災,且行,且悲痛。

他成長,如菩薩和佛祖心願成長,在功名的模具裏澆鑄畸形的英雄。且嘆,且悲。他的成長是個人內在個性的妥協和天性的泯滅,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堅定把他往這條路上引。

曾有人戲言,在天庭裏觀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鬧天宮時孫悟空了,意氣風發,始終有一種內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衆神平淡枯燥裏一抹亮麗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觀天地六界。悟空敢於懷疑命運,有多少不屈靈魂用生命爲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傳》中爲悟空的不羈辯白:“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喜歡《西遊記》,不是因爲他的故事有多精彩,當然,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爲故事的主角有多帥,一隻毛猴也帥不到哪去,不過是悟空一顆堅強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着回高老莊,不似悟淨,一心埋頭苦幹,沒有事業心。悟空其出彩,源於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荊斬棘,斬妖除魔。但並不總是時時順利,但凡是上頭有關係的妖怪,悟空總不能降服,可是他氣餒了嗎?沒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經?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當官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卻忘了自己是大聖。對人只說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忘了,他忘了尊嚴和自由,卻沒忘自己曾是個弼馬溫,官位已將他衝昏了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早已在那場天翻地覆的硝煙中死去。五百年後,五指山下,一個虔誠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鳳凰,只是心帶緊箍的小僧,嘆之,憐之。

我願以《悟空傳》結尾,悟空的屍體落入熊熊大火,燒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塊燒焦的石頭和一根燒斷的金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