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西遊記》讀後感15篇

《西遊記》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西遊記讀後感15篇

《西遊記》讀後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遊記》讀後感1

邂逅音樂是聽覺的享受;邂逅美景是視覺的享受;邂逅一本好書則是心靈的享受。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與《西遊記》不期而遇。

《西遊記》這本書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險惡的環境做鬥爭,走過了十萬八千里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大家可能都喜歡這本書中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等等精彩的故事。而我最喜歡的是那段“猴王拜師學藝”,孫悟空那堅持不懈、勤奮好學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孫悟空是由一塊仙石生長出來的一隻石猴,因爲想求長生不老之術,於是漂洋過海拜師學藝,終於找到了須菩提祖師。通過他的勤奮、刻苦練就了一身神通廣大的本領。

這讓我想起自己剛開始學習游泳時,被水嗆了幾次,就不敢再去了。深圳的暑假酷熱難耐,可我站在游泳池邊,卻感到陣陣寒意襲捲而來,全身冷得瑟瑟發抖,哭着喊着要回家,不肯再練了。如今想起孫悟空拜師學藝歷經千辛萬苦。從剛開始的焚香灑掃,打柴燒火,他從來不偷懶。到後來,學習技藝,他也孜孜不倦、勤懇修練。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習得真功夫。而我遇到了一點點小困難就想打退堂鼓不幹了。其實只要再多“喝”幾次水,下定決心刻苦練習就學會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任何本領,都要像孫悟空那樣認真踏實、勤奮努力,才學到真本領。(史金祺)

《西遊記》讀後感2

讀《西遊記》,讓人彷彿身臨其境,走上了一條修心之路。讀完此書,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滿光明,充滿希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迷失方向,認爲自己在世上毫無用處,可是,我們未曾想過:自己不正如書中的石猴,正是因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才演繹出了一場奇幻的故事嗎?要相信,每個人的出生都是有意義的,每個人都天賦異稟,只是有些人的天賦還未曾顯現罷了。同時,我們應時時“緊張”,去期待時機的到來。

朋友,是分真假的,真朋友是在彼此之間產生很大矛盾時也會及時化解的,而假朋友是隻會依靠你,在你失勢時便會棄你而去的。

在我讀到“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節時,不知不覺間,我感覺自己好像穿越一般來到了現場。我看到師徒四人正在跋山涉水,便想上前問候,不想卻從他們身體中穿過,才知,我只是一個旁觀者。既然他們看不到我,便隨他們一路前行。

突然,一股無形的力量把我推到了白骨精的洞府,我眼睜睜地看着她先後幻化成一個老奶奶、一個老爺爺和一位姑娘,狡兔三窟般地僞裝自己,一環接着一環,讓唐僧誤會了孫悟空。此時,我真想爲悟空辯解,卻又不能,只好旁觀,繼續跟隨。而唐僧在被抓住後才追悔莫及,卻又無法逃脫。在他將被吃掉時,悟空又一次及時出現並大戰白骨精,大捷。

此後,唐僧和悟空師徒二人的感情愈加深厚,最終“五聖成真”。

雖然這次只是重“讀”了一遍《西遊記》,但是卻比之前有了新的感悟:人生就是一條修心之路,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一路追求完美。

《西遊記》讀後感3

《西遊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神魔小說,主要講了師徒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成佛的故事。

師兄弟三人當中,最任勞任怨的就是沙僧了。在整個取經的過程中,沙僧總是挑着重物翻山越嶺,也沒有抱怨過;沙僧非常忠心,從來沒有想回家的念頭,而豬八戒總是想回家。

一提到豬八戒,就會想到他肥頭大耳,好吃懶做的樣子。豬八戒非常貪財,經常把私房錢藏在耳朵裏。豬八戒也經常因爲好色而誤事。豬八戒雖然缺點數不勝數,但他也有優點:他經常與孫悟空並肩作戰,保衛師父的安全。

作爲師父,唐僧只相信自己眼裏看到的。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以爲白骨精是好人,悟空要去消滅她,唐僧就把悟空趕回花果山。唐僧很善良,他連一隻螞蟻都不捨得踩死。但是,取經路上,他的意志最堅定。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任務就是孫悟空了。他武藝高強,在大鬧天宮中,他一下打敗了很多衛兵;孫悟空堅持正義,在三打白骨精中,他雖然受到了很多委屈,但他見了白骨精,仍照打不誤。悟空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勇敢無畏。在曲折的取經路上,只要見到妖怪,就勇敢地衝上去,把妖怪打死。

讀了《西遊記》,讓我知道了:成功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要團結合作;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去克服所有困難,纔會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西遊記》。我覺得《西遊記》裏面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寫作方法,這對提高寫作水平非常有幫助。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兩種寫作方法。

第一種:反問。反問這種寫作方法有利於提高音調,也就是強調某件事的重要。比如《西遊記》第三十四回中:“如丟在路上,藏在草裏被人看見拿去,卻不是勞而無功?”這句話的背景是孫悟空變成蒼蠅跟着妖精,作者用反問的方法表達了孫悟空一定會帶着騙來的寶貝跟妖精的。同時也吸引了讀者往下看:他變得那麼小,怎麼把寶物帶在身上?

第二種:詩句。詩句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能使所描寫的物體更加生動。比如《西遊記》的開篇詩:“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羣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它簡單講了爲什麼要看《西遊記》,這爲什麼如果像人們平時說話那麼講,非得講上幾大段,這一首詩四句話就說清了這幾段話也說不清的東西。

當然,《西遊記》裏可不光這兩種寫作方法,還有很多哩!像什麼排比、引用、比喻之類的寫作方法,《西遊記》裏都有,而且都不止一處。《西遊記》是一本好書,我們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我希望大家都來讀讀這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西遊記》讀後感5

孫悟空,他堅強、勇敢,不管遇到多強大的妖魔鬼怪,他都會拼死一戰;他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強和永不放棄的信念,每當師傅被妖怪們抓住時,他不像八戒,不管師傅死活,一定要將師傅救出。悟空還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三打白骨精時,師傅將其逐出師門,他也從不抱怨,自己已不是他徒弟,卻依然時時刻刻在想師傅的;安危。悟空還很善良、單純,即便功夫天下無敵仍然不放棄修煉,從不畏懼強敵,等等。

唐僧:

唐僧的法術雖不及悟空,但唐僧一路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路途艱險,路上妖魔鬼怪數不勝數,次次險些掉了性命,唐僧卻沒有絲毫的想退縮之念。不僅如此,還天天堅持吃素,次次堅持見塔掃塔,見廟掃廟。唐僧還很善良,有一種慈悲爲懷的菩薩心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的打坐本領也不錯,與羊力大仙比打坐,打了五個多時辰也不分勝負。【羊力大仙是妖】可見,唐僧的優點也不亞於孫悟空孫大聖。  

這本書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名小說,描寫了唐僧師徒斯人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全書充滿了大膽的想象,描繪了一個精彩絕倫的神奇世界。每一章都充滿了新奇感和神祕感。而唐僧對信念的堅定執着,孫悟空身處逆境時永不言敗的精神,豬八戒樂觀開朗的性格,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西遊記》讀後感6

我國有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思的《西遊記》。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西遊記》了。

西遊記中有許多人物,各種各樣。但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還有豬八戒,師徒四人一路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纔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

這裏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孫悟空了,第一我喜歡他的七十二變,在和怪獸打鬥的時候常常會變成小房子、小蚊子之類的東西,讓怪獸防不勝防。每次遇難都是孫悟空想出辦法,救出師傅師弟。這說明孫悟空很聰明,遇事多動腦筋。這和我們生活一樣,打不過別人就要智取。

第二我佩服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和怪獸打拼時,它們都被孫悟空打的落花流水,雙眼直冒金星,可孫悟空卻毫髮無損。你看那個白骨精僞裝得多像呀!豬八戒與唐僧都被騙了,只是孫悟空就是不上當。這也說明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多麼厲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好多這樣的“白骨精”需要我們分辨清楚,我要是有一對就火眼金睛就好了,這樣我就能辨別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了。

第三我同情孫悟空,他特別能吃屈。因爲每次都是師傅辨別不了是妖還是人,冤枉他,就會念緊箍咒,讓孫悟空疼得死去活來、頭疼欲裂,痛得直撞牆。就是這樣對了還要受緊箍咒的氣,但孫悟空依然忍着痛,打敗敵人,保護師傅。我覺得孫悟空受了這麼多委屈,可師傅還是誤會了孫悟空,沒有理解孫悟空的好意。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孫悟空還是對師傅全心全意,寧可自己付出生命也要保護師傅。

我還喜歡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時的英勇不屈,渴望自由,反抗壓迫,大膽無畏,多讓人喜愛啊!讀了西遊記,讓我永久難忘,在我的記憶裏也畫下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西遊記》讀後感7

《西遊記》這本書,我從一年級開始每年都會看一遍,在一二年級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只感覺到了好玩,好笑,有意思。但當我三四年級再去看的時候,我發現書中主人公其實各有各的特點,比如唐僧很喜歡嘮叨聽信小人,還會莫名其妙地念緊箍咒。

豬八戒肥頭大耳,喜歡打小報告。沙和尚就是個和事佬,不參與任何是非,和誰都是好好好。孫悟空很正直也很勇敢,但是處理事情缺乏思考,做事情魯莽不夠冷靜。從而我聯想到我身邊的人,我們家我、媽媽、爸爸其實就可以和書中的人物相匹配。我就像孫悟空做事總是不經大腦惹出很多事情,媽媽像唐僧一聽到我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頓嘮叨,有時候嘮叨不夠還要動手了才解氣,爸爸就是沙和尚在我和媽媽之間總是充當着老好人,他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今天我又翻開了《西遊記》這本書,細細品味起來。突然發現這本書不光寫了師徒四人的人物性格,書中作者還表達了另外的意思。作者當時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作者通過書中每個人物性格特徵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並把希望寄予與師徒四人身上,通過他們在取經路上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完成任務來表達自己美好願望。再次讓我明白了一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原來就是這個道理呀。

《西遊記》讀後感8

姑姑送給我一套四大名著,我最喜歡讀的是《西遊記》。媽媽說她們這一代人剛開始看的電視劇就是《西遊記》,可以說,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人就是她們小時候的“大明星”了。《西遊記》是中國神話歷史上的一顆珍珠,它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它取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去古代印度取經的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是由明代文學家吳承恩通過集合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等資料,幾經修改,經過艱苦的再創改寫而成,魯迅曾經這樣評價《西遊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啊,當你閱讀到裏面一個個絕妙的故事時,你彷彿跟着故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讀完此書,正是“取得真經時”。

小說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如:誠實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機警聰明、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愛說小聰明的豬八戒;還有寡言少語的唐僧。

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他大鬧天宮,向天界衆人宣佈“弼馬溫”有大能耐;他三打白骨精,不畏妖精本領高強;他三借芭蕉扇,戰勝“火焰山”,一切困難都在他努力思考和行動中圓滿解決。我喜歡他的“七十二變”,也喜歡他的機智勇敢,例如智鬥金銀角大王時,他看到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小妖,立刻變了個老道士,並且用葫蘆裝天給小妖看,成功騙過了小妖。

《西遊記》用天馬行空的想象,細緻入微的描摹向人們展示了唐僧師徒四人在茫茫西行取經路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令人大開眼界。讓我們一起走進瑰麗奇幻的書中世界,去體驗那驚險奇妙的取經旅程吧!

《西遊記》讀後感9

兒時,最愛看電視劇裏的《西遊記》,看過基本上下不來十遍,迄今還喜歡看,這一假期,我看了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不知不覺中感慨十分!

長路漫漫,很多年跋山涉水,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爲了普渡衆生。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便是悟空了,他有七十二轉變。在西天取經道上,齊天大聖投入了許多,他不但本事高強度,並且機敏聰慧,靈活應變。當師傅掉入對手,他總是與對手周璇,在其中的艱辛都一一解決,是實至名歸的英雄。

雖然豬八戒給大夥兒的印像不大好,但我還是會爲聲“冤”,最先是錯投過豬胎,越來越人不人,豬不豬的,到哪都可怕,雖然老豬天性貪慾好淫,但他在西天取經道上協助悟抵達妖除怪,出了許多力,他任勞任怨,善解人意剛正不阿(有時候還愛貪點便宜)。

在西天取經道上,沙悟淨肩挑旦扛的影子給人留有了刻骨銘心的印像,一路上,他體貼入微地照料師傅,陪師傅坐禪誦經,不辭勞苦。

唐三藏是西天取經人的關鍵,秉着一顆大慈大悲的心,他經歷了14年,日夜兼程,一切磨難都沒法擊倒他西天取經的信心。

唐僧師徒不懼歷盡艱辛,經歷種磨難依然永不放棄,直至獲得經書。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而苦便是磨難的滋味,僅有品嚐過“苦”,享有“甜”時,才更有滋味,僅有品嚐了人生五味,哪些才更加有意義。

《西遊記》讀後感10

泱泱大國五千載,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更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每一部都是不可多得的絕世佳作。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要數那充滿離奇色彩的《西遊記》了。

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前往西天,路途中戰勝無數妖魔鬼怪,歷經重重磨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作者十分善於塑造人物,無論是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主要任務,還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讀起來令人興趣盎然。

在《西遊記》的諸多人物之中,我最喜愛的便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還有筋斗雲傍身。孫悟空一副鋼筋鐵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裏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孫悟空的本領確實厲害,但最讓我敬佩的還是他的品質。

桀驁不馴。這是孫悟空給我留下的第一個印象。他愛憎分明,敢於挑戰天宮的權威。偷吃蟠桃犯下大過,被丟進煉丹爐裏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沒有絲毫損傷,卻平添了一雙火眼金睛。他不憚於跟十萬天兵天將作戰,甚至於凌霄寶殿前,留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宣言!

忠誠不二。這也是孫悟空留給我的印象。在三打白骨精的章節中,孫悟空一雙火眼金睛早已看透了妖怪的計謀,三次保衛唐僧,打跑妖怪。唐僧卻識人不清,以爲悟空濫殺無辜。便以緊箍咒束縛他,最後一次甚至把他趕回了花果山。這是多麼令人委屈啊。但當唐僧被抓,豬八戒敢來求救時,孫悟空半點不計前嫌,反而十分擔心唐僧的安危,毫不猶豫的跟着豬八戒,把唐僧救了出來。

除了孫悟空,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有許多令人敬佩的品質。這就需要我們拿起《西遊記》,去細細品味了……

《西遊記》讀後感11

世界上有許多名著作品,這些名著都需要我們用眼睛欣賞,用心感受,才能體會到那些作品的妙處。

《西遊記》是一部著名的神話小說,這部著名的小說,主要講述了玄奘師徒四人西行取經的故事。他們師徒四人翻山越嶺經歷了無數的磨難,最終取得了真經。他們一路上師徒關係融恰,但偶爾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他們師徒取到真經真不容易,他們經過了九死一生才取得了真經,就是爲了讓當時的百姓瞭解佛經,做一個有善心的人。他們師徒四人的勇敢,堅強不屈,臨危不俱的精神,不正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學習的嗎?還有他們那顆善良的心,那麼,社會將是美好的,我們的大家庭將是溫馨的。如果很久以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那就不會發生一些歷史性的戰爭,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悲慘歷史,讓人傷心,讓人心痛,讓人惋惜。

再現在這個時代,充滿了競爭,在許多人眼中只有金錢,再有些人看來,金錢甚至勝過了親情,友情。而一個善良的人卻與其相反,他們是把親情,友情放在了第一位,而金錢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虛僞的東西。金錢雖然能體現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但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它買不到友情,更買不到親請。錢固然重要,但親人朋友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了親人,我們將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如果沒有朋友,我們將體會不到友情的可貴,如果沒有親人於朋友那你將是孤獨的流浪者。

善良是和平的基礎,而金錢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因此,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應是和平而不是戰爭。讓我們每個人都懷着善良的心,去展望美好的未來。

《西遊記》讀後感12

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西遊記》,主要講述唐三藏一行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走了十萬八千里去西方天竺國取真經的故事。

在書中有一個我最喜歡的人物,那就是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曾經大鬧天宮,被神通廣大的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唐僧只不過幫他把符咒取下來,讓他重獲自由,可以他卻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幫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爲師父剷除妖魔鬼怪,保師父平安,但孫悟空的師父唐僧卻經常錯怪自己的徒弟悟空,說他傷天害理,甚至還把他趕走,就拿裏面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來說吧,白骨精久聞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便化成凡人去騙唐僧,幾次都被孫悟空識破打敗了她,而唐僧肉眼凡胎,無法辨別他的僞裝,竟然把孫悟空趕走了,但是悟空卻不計前嫌,在師父快下油鍋之前救回他的性命。

我又想想我自己,對父母“呼風喚雨”,張嘴一個爸爸給我背書包,閉嘴一個媽教我做作業,彷彿父母爲我服務就是天經地義,毫無感恩之心。孫悟空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看看目前社會上,有的'人不僅不感激對自己有幫助的人還反咬一口,實在太可恨了。

生氣對大家來說也是太尋常不過的事了,但如果我們也能如孫悟空一樣做到寬容大量,那社會也也會一片和諧,孫悟空和師父去取經,這一去就是14年,14個春夏秋冬,無數個包容理解,一次次的寬宏大量,每回都讓令我心生敬意和感動。

看了這本書後,我真是受益非淺,它讓我懂得了“美猴王”美在寬容,“齊天大聖“聖在感恩。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籍爲友,與高尚同行吧。

《西遊記》讀後感13

讀了吳承恩先生寫的《西遊記》,我收穫頗豐。這本書裏裏的主人公有四位:分別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憨厚的沙僧和一心向佛的唐僧。還有很多人物等正在書裏等着你與他們交朋友呢!

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孫悟空,他有火眼金睛,雖然我們沒有他那般神通廣大,但是隻要我們在生活中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要擦亮雙眼,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僞裝的畫皮。同時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

在這本書中,吳承恩先生把每個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書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有法力,只有唐僧一人沒有。但是他從始至終都以慈悲爲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取得了真經。

讀完《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要完成任何事情,都不是簡單的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不全是玄虛離奇。

就拿我們學習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怎麼會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升大學……這不也是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嗎?我們在戰勝困難的過程,就是在孕育着成功。同學們,在你閒來無事時,請你打開《西遊記》,你一定也會有很多收穫!

老師評語:小作者能把讀完《西遊記》的真實感受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寫出了讀後感的“精氣神”。並且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假、惡、醜”看成我們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個絆腳石,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就是我們遇到的一個個“妖魔鬼怪”,我們只有不斷地“降妖伏魔”,才能走向成功,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讀後感14

這兩天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突然又火了起來,原因就是導演楊潔女士離世了,又引起人們的一番熱議。(一點題外話,也就是楊潔女士離世,才知道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導演原來是位女同志,也才知道導演的名字。跟現在的影視劇比起來劇還沒播一聽說是哪位導演導的就先熱火起來比,確實有點小諷刺。)

言歸正傳。小時侯看《西遊記》,是在看孫悟空有沒有打敗這個妖怪,唐僧有沒有被救出來,那個懶豬八戒又偷吃了什麼東西等等,那時侯的心理很簡單,就是好人有沒有勝,壞人有沒有被抓。

後來慢慢長大,每年暑假再看《西遊記》時,就會思考,唐僧爲什麼要去救那個妖精?是被美色所誘?還是真正的慈悲爲懷?是真大愛還是假無慾?

隨着歲月的沉澱,《西遊記》每年還是一遍一遍地播,劇還是同一個劇,看者的心卻不再是過去那片心。

這麼多年過去了,居然看不厭,爲什麼看不厭?

現在影視劇圈每年有幾百部、甚至上千部在播,每年也都有幾部風風火火、熱熱鬧鬧,收視紀錄破3、破4,打破什麼播放量紀錄等等,可是風頭過後,反過頭來再讓你看第二遍時,有幾部是能耐心看完第二遍的?

《西遊記》的重播量能達這麼高,爲什麼呢?比起現在當時的拍攝環境和條件要差太多,當時的演員能夠靜下心來爲一部劇在劇組一呆就是幾年潛心創作,中間還因資金鍊斷而停拍,當時甚至現在聽來都膾炙人口的歌曲創作者現在居然還開不起一場音樂會,還有開頭所說的導演至到去世才知其名這部劇創作者的匠人精神,現代影視圈應該從中領會哪些寶貴的財富?是該好好反醒了。

《西遊記》讀後感15

我曾經讀過很多書,有搞笑的故事書;有提高寫作水平的作文書;還有一些課外書《林海雪原》、《斑鈴飛渡》……但我最愛的就是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

《西遊記》這本書主要講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他們四人結爲師徒,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這本書每個章回都很精彩很好看,我最喜歡的是《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白骨精的計謀,三次打跑了變爲人形的白骨精,但唐僧認爲孫悟空是在亂殺生,把他趕回了花果山,孫悟空走後唐僧被白骨精抓走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豬八戒只能到花果山找孫悟空解救師傅,孫悟空擔心唐僧的安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孫悟空識破了妖怪的多變詭計終於救出了唐僧。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自己,在低年級時,語文、數學成績幾乎每一次都是99或100分,可到高年級後,成績便開始不穩定。我想:我應該更加認真學習,而不是考了那麼幾次前三名就驕傲,我應該學習沙和尚做事踏實的精神,我也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說到堅持,我想到了學琴也和西天取經一樣,要堅持到底。我剛開始學時,連最簡單的七個音符都彈不下來,特別地傷心,老師耐心地教我,媽媽堅持每天陪我練習,慢慢的,我越彈越好了,現在還會彈很多曲子呢!

在以後的學習或者生活中,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時,不退縮、不氣餒,要沉着冷靜、勇敢面對,想盡辦法去解決,才能看到最終的成功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