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通用]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此詞懷古傷今,又將我帶入了這部歷史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正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肯定了人的智慧謀略,諸葛亮作爲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蜀國的龐統、姜維,都成了後人眼中智慧的錦囊。

生活中,智慧無處不在。我的夢想就是——用智慧武裝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勝強。1941年11月19日,黃昏時分,澳大利亞威名遠揚的巡洋艦“悉尼”號和德國戰艦“盧茲”號相遇。“盧茲”號艦長道麥知道“悉尼”號的.厲害,不管“盧茲”號是逃跑還是迎戰,結局都是被擊沉。道麥艦長立即將戰艦僞裝成商船,降下德國國旗,換上挪威國旗,並且裝作船已經起火,向“悉尼”號發射了“SOS”求救信號。“悉尼”號艦長巴尼特上了當,發出信號答應“盧茲”號,冰箱“盧茲”號側面靠攏,“盧茲”號突然向“悉尼”號發射了兩枚魚雷。這時“悉尼”號發現中計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盧茲”號上的機槍大炮一起射擊,“悉尼”號的船尾中彈爆炸,船舵被炸飛,被“盧茲”號炸成兩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有很多,鉅鹿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爲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調原駐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楚懷王遂封項羽爲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爲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邊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熱夏天的清風,讓你心曠神怡;智慧是醇香的涼茶,幫你提神醒腦;智慧是永久的護膚品,讓你永葆青春。讓我們用智慧來武裝自己!

讀三國演義有感2

如果我是諸葛,即使他劉備四顧茅廬,我亦不出山,出山使得天下三分,民苦,軍苦,國苦。開始就錯,這一路走到底,結果又能怎麼樣呢?如果我是諸葛,我決不會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人命不是野草,不會春風吹又生,黃泉一去不復返,盡百萬人頃刻化爲灰燼。這炮烙之刑又哪及得上烈火焚燒。如果我是諸葛,我不會讓馬謖拒守長亭。更不會斬馬謖,既然斬了,那又何必揮淚?

我說諸葛孔明,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如果我是周瑜,我會善待孔明,不會心如針眼,17歲我便統帥東吳大軍,又怎能亞於諸葛,嫉妒,害人不淺。

如果我是劉備,我也會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但我不會連筷子都嚇掉了,萬一心臟病一發作,那不就一命嗚呼了嗎?

如果我是曹操,我不會心如鐵石,乾爹也不會死於我的手中,那“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如此雄心壯志的話也不會出自我口。如果我是曹操,曹丕決不會從我手中繼承我的事業。“知父莫如子”相比之下父對子的瞭解也不會太少,那同根所生,相煎太急的人決不會成爲大器,因爲我希望看到的是天下統一,兄弟團結,而不是親人反目,骨肉相殘。

如果我是曹操,司馬之輩,早已喪命於我的刀下。如果我是曹操,我決不會任用蔣幹之徒,使自己的七十萬大軍葬身火海。曹操阿曹操,你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多少人發自肺腑的相勸,你卻那麼的剛愎自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結果使你苦熬半生的基業收歸於司馬之輩的'囊中。司馬昭若手無兵權,喪命黃泉,他又怎能有衆人皆知的司馬昭之心呢?曹操阿曹操!你惟恐別人爬到你的頭上,你是那麼的奸詐忌才,因爲你的奸詐忌才,你才寧願任用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蔣幹,可是你知道嗎,因爲你的錯誤的選擇,有多少血肉之軀經受烈火的焚燒而灰飛煙滅!你爲此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因爲我最想看到的是領導階層的知人善任。可是歷史上有多少富有才華的人因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偏信饞言而懷才不遇.回眸歷史的長河,我似乎聽到了李白那痛苦的呻吟“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悠悠的聲音裏流露出詩人報國無門的痛苦,揮灑出了出世的憂憤之情。我也聽到了龔自珍的彷徨和吶喊:“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撼動人心的聲音裏傳出了對統治者的控訴和人才得到重用的渴望。我還聽到了陳子昂那感天動地的訴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懷才不遇的詩人,面對遼闊的山河,前思古人,後念來者,獨立於悠悠天地間,孤獨寂寞之情,壯志難酬的悲憤,不禁油然而生!

我,就是我,讀書如此投入隨那主人公同喜亦同悲。

讀三國演義有感3

讀了三國以後我發現三國裏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忘恩負義的人,尤其是呂布,他爲美色而殺董卓,爲美色竟然殺了自己的義父;爲錢財他殺了丁原。董卓的脾氣很暴躁,若誰犯了一點錯,就要殺掉他們。

曹操乃是一名英雄,他帶兵打仗,敗仗很少,只是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了。關羽、張飛、劉備桃花三結義,他們的`關係很好,爲兄弟兩肋插刀。

在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劉備、關羽、張飛和呂布戰了三天三夜把呂布擊退了。還有孟獲爲自己打了一個天下。

三國的故事還有很多,希望你細細品味。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這膾炙人口的名句,家喻戶曉。這句詞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做,三國裏的英雄,就像後浪推前浪,數也數不盡。

讀完《三國演義》至今,有許多讓我過目不忘的人物。例如:蕩氣迴腸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簿雲天的關羽、忠心耿耿的'趙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武鄉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英敏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是封建時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在“武侯彈琴退仲達”中,諸葛亮使用了一次大名鼎鼎的計謀——空城計。他臨危不懼,讓軍士扮作老百姓,打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自在地彈琴。嘿!諸葛亮在那麼危急的情況下都可以彈出美妙的曲子,在我們平常在家裏卻只能彈出種種不和諧的音樂聲呢?

在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中,講了孔明“草船借箭”這一計謀。讀完這張,我不禁想到自己。一次考試,自己沒考好,不去找原因,反而像周瑜一樣妒忌考好的同學,希望他們下次也考砸了,讓老師不再喜歡他們……回想起諸葛亮孔明,他壓根都不恨十分妒忌他的周瑜,反而答應他提出的種種條約,並且每次都立下軍令狀。這是由於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個個說的頭頭是道。孔明它料到三日內必有大霧,所以才答應三日……孔明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學習。

當我重重的把《三國演義》的最後一頁合上,書裏的那些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最近讀完了名著《愛的教育》。這本書共一百個故事,以日記體的形式,以主人公安利柯的敘述來完成。其中絕大部分是其學習生活中的故事,還穿插了父母給他的信和每月故事。作品主要描述了同學之情,師生之誼,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孩子對家長的積極影響,教育孩子應如何熱愛國家、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戰勝自我、健康成長。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畫較爲生動、真實。有爲人仗義,是非分明的卡隆;有品行兼優、爲人熱情的代洛西;有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不斷成長進步的故事主人公安利柯;也有經商家庭出身具有經濟頭腦的代洛斐,小石匠,賣菜人略有殘疾的孩子克羅西,救助他人落下殘疾的洛佩蒂,欺軟怕硬、不良少年弗蘭蒂等。人物刻畫涉及的社會面較爲廣泛,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較爲全面,尤其是對中下層社會現實的反映。人物心理刻畫較爲真實。學生們升級考試時,代洛西的傳條,口試中對老師動作的提示,神態等的描寫,似有考試舞弊之嫌,卻給讀者十分真實的感受。

“愛”貫穿於整部小說之中,不愧爲“愛的教育”。親情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國家之愛、人類之愛交融於小說之中,讀於其中,便置身於愛的溫馨之中。父母、姐姐對安利柯的`諄諄教誨讓我們時時感受着親情的力量。生病、學習中互相關愛的同學,告別時他們之間的難捨之情,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教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尤其是對殘疾兒童――聾啞少年的教育,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無私的付出,女老師的死,還有安利柯爸爸的教書六十載的老師和他優秀的教學做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師爲教育所做的奉獻,真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一次盛舉在社會中的積極影響,讓我們看到了愛在社會中的力量,穿插的每月故事又讓我們感愛到了人對國家的熱愛,對全人類的那種樸素的愛。

小說結構靈活的安排,使人讀着不覺乏味。小說敘述的時間較爲集中,從十月份的入學到轉年七月的學期結束。如純用日記來敘述每天的生活,不免會使人感覺單調,而作家在其中穿插的父母的信和每月故事來做爲愛的言行指引和愛的崇高導向,使我們讀着活生生的故事的同時,又有了間歇的理論指導,使小說的整體節奏張弛有度。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爲一名教師,置身於愛中,欣賞着愛時,更應將有愛的教育進行到底。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剛一到暑假我就捧起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

在書中我讀到了狡猾奸詐的曹操,曹孟德;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孔明;善用人才的劉備,劉玄德;忠心耿耿的關羽,關雲長;性情暴躁的張飛,張翼德;武藝高強,長阪坡救阿斗的常山趙子龍,趙雲。還有周瑜、郭嘉、司馬懿、黃忠等人物……

書中我最敬佩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而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篇章是桃園三結義,是這樣的: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人叫劉備,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那時候國家的.秩序很亂,有個叫張角的人與朝廷作對,官府就張貼榜文召集天下英雄去討伐他們。因爲這夥人的頭上包着一塊黃色的頭巾。所以叫他們黃巾軍。

劉備已經28歲了,官也沒當上錢也沒賺着,還是賣草鞋度日。想起自己曾經立下的遠大志向,心裏非常難過,所以他看到官府的榜文後,深深地嘆一口氣。

劉備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說話,“哼!大丈夫不爲國效力,還在這裏嘆氣,算什麼英雄好漢!”言語間很是不屑。

劉備回頭一看,我的媽呀!這人黑的像一塊兒炭,腦袋像豹子,眼睛像鐵環,滿臉大鬍子,虎背熊腰,像半截黑鐵塔。看他的樣子,劉備就覺得是條好漢。

劉備問他叫什麼名字,這個人說:“俺叫張飛,字翼德,是個殺豬的,剛纔聽到你在嘆氣,所以才問你。”

劉備說自己是漢室宗親,聽說黃巾軍造反,想報效國家,只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空有一番殺敵立功的志向卻不能施展,所以很發愁。

張飛就要跟劉備喝個酒,還要招募一些年輕人,幹一番大事。劉備裝作很鎮定,其實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談話,兩個人越聊越高興!劉備覺得張飛豪爽,張飛覺得劉備仁義。不知不覺已近中午。這時劉備看見一個箭步如飛的大漢,邁着大步走進酒館。說:“快給我上酒,我還急着去投軍呢。”

這個人就是關羽關雲長。劉備覺得他是個好漢,就讓他一起來喝酒。以前在家鄉打抱不平殺了一個壞蛋。被官府抓到處躲藏,聽到這裏要徵兵才投軍的。喝完張飛去他家做客。劉備說了自己的志向要招兵買馬,所以關羽特別高興,問是不是人越多越好。能不能帶上自己。劉備,張飛非常歡迎。張飛說他們家有一個桃園,明天去結拜兄弟做一番大事業。

第二天在桃園裏,三人燒香跪拜天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洗,從此結爲異姓兄弟。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劉關張好像我生活中的一些人。比如,我們一同學就像張飛,脾氣特別暴躁,一生氣就像核彈爆炸了一樣,她的脾氣就像99℃的水,只要再增加一點兒,就燒開了。

生活中還有的人就像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狡猾奸詐的曹操;忠心耿耿關羽,趙雲,我們要學習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友情,學習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司馬懿的管理,還有學習書中各種人物優點,學習他們的爲人處事方法。

《三國演義》這本震撼世界的名著,要是讓我一點兒一點兒的給你們講,我怕我講上三天三也講不完,這本書要你們自己去細細品味,充分利用時間去讀書,去尋找書中的精彩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智謀故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單刀赴會這些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初年的歷史故事,小說塑造了衆多的英雄人物,個個個性鮮明。小說中的`經典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當數諸葛亮歸天,魏都督司馬懿見木像喪膽的故事了。

我敬佩諸葛亮,但看到司馬懿如此“畏懼”,也敬佩上了司馬懿,爲什麼?因爲木偶像是諸葛亮的退敵之策,算中司馬懿會撤軍。爲什麼會撤軍?因爲諸葛亮料定司馬懿很聰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國不久必將統一,魏王會加害司馬,司馬想爭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馬懿看到木像時就識破諸葛之計,而不做後計就衝鋒陷陣,自己也就不會成爲後來的晉國先祖了。爲什麼司馬能成功?因爲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採取了相機行事。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爲了分數好看而考試作弊,最後反爲聰明誤;爲了金錢而迷失理智大肆擴張,最後家裏破產損失慘重;爲了長生不老而買各種“仙丹”,最後卻事與願違。爲什麼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卻有如此多的人上鉤?爲什麼爲了一點點眼前小利,讓那麼多人不計後果往前衝?正是因爲他們沒仔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看清本質,預見後果,不作迷信行爲,懂得獲利同時不受害,纔會讓你的處境更加完美,這是我從《三國演義》中悟出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提起曹操,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稱他爲“奸臣”,而我卻對這個看法抱以懷疑:他是一位多麼傑出的一位軍事家!文武雙全,膽識過人!那時,不過是因爲帝王的昏庸,使得國家腐敗,曹操站出來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國家滅亡的危機罷了。難道因爲這一點,就有必要讓他永遠戴上“奸臣”這頂黑帽嗎?

都說劉備重義氣,桃園三結義後,他便和張飛、關羽一同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關、張兩弟的信任,以致於張飛、關羽死後,他曾萌發過不想活的念頭。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關羽後,他並沒有殺害他,反倒好言相勸,使關羽歸順自己。金錢、地位、名譽,哪一樣是曹操沒有給他的?關羽知恩圖報,一舉拿下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當關羽聽說劉備的下落後,執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雖然他已經意識到了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對自己不利,但他並沒有食言,反而“放虎歸山”。結果,曹操落在關羽手中時,關羽想起當

曹操對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馬。正因爲“義氣”二字,曹操既剷平了袁氏後患,又爲自己博得了一條“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換取涌泉相報啊!

周瑜,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僅武藝超羣,更兼擁有不同凡響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敵”。可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點便是氣量小,心胸狹窄。正是被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把柄,三用妙計,活活氣死了。而曹操卻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戰,由於曹操的一時疏忽,將船連在了一起,與吳兵交戰。諸葛亮瞅準時機,巧妙地借東風放火船,使得曹兵無路可走,無法內外接應,致使曹兵遭遇慘敗。死裏逃生後,曹操抄小道逃跑,卻被諸葛亮連埋暗兵,險些丟了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仰天長

笑:“兵敗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會捲土重來,重整士氣!”頗有大丈夫的'氣概。正是曹操的大度,並不把輸贏放在心上,贏了再接再厲,輸了毫不氣餒,使得他勇冠三軍,最後成了戰場上的“常青樹”。

從忠臣到背叛,從興起到慘敗,從失敗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撓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與謀,義氣與大度,是我們現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讓我們摘掉曹操頭上的這頂“黑帽”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恆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讚歎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鉅製。我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說明了凡事成於細心,敗於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提到四大名著,有人喜歡紅樓夢中的家族盛衰,有人喜歡四人取經的堅持不懈,有人喜歡梁山好漢的行俠仗義,而我最喜歡三國征戰的烽煙滾滾。

《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

三國中,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他忠心耿耿,協助劉備三分天下。在生活中,我們要像諸葛亮一樣多動腦子,這樣才能更節省時間,做更多的事。然而,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諸葛亮的“智”,同時也需要趙子龍的“勇”!而趙子龍,正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角色。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首詩描寫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當時趙雲爲了救小主公在曹軍陣中殺了七進七出,這可真是一位勇士!這種“勇”在我們生活中也用得上。

以前我不敢一個人去超市,直到一天,媽媽半威逼的說“如果你不去超市買餅,那我們一家人就沒有晚飯吃嘍。”我只好穿上大衣,極不情願的出了門。一路上提心吊膽,生怕哪裏一下子跳出一隻野狗,心裏不停的.祈禱着:“千萬別有狗,千萬別有狗。”就這樣一步一步捱到了超市,順利的買了張大餅。我長舒一口氣:“一個人買東西也沒什麼難的嗎!”就在這時從遠處跑來一隻大黑狗。“啊!”我全身的汗毛倒豎了起來,剛要拔腿跑,一個聲音由心底響起:“冷靜,你越跑它越追你!勇敢點,戰勝自己!”我定了定神,大喝一聲“嗨!隨我殺他個七進七出!”昂首闊步向前走去,一邊走一邊不時用眼睛瞄一瞄大黑狗,還好它只是警惕的注視着我,我的心鬆了一些。一邊唱着“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一邊向家走去……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陪伴我成長的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這本書爲我打開了歷史的大門,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寫。這本書借複雜的軍事背景和能文會武的英雄們描繪出波瀾壯闊的三國畫卷。書中情節妙趣橫生,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不管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我都能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答應周瑜三天造好十萬支箭,還主動立下了軍令狀。十萬支箭十天都造不好,更何況三天呢?難道諸葛亮沒看出來這是周瑜因爲妒忌他的才華而設下的圈套嗎?可是諸葛亮後面的`做法更讓我疑惑,他竟然找魯肅幫忙,要知道魯肅可是周瑜的部下。最後他邀請忐忑不安的魯肅在江上見面,江上大霧漫天,諸葛亮卻氣定神閒地調度船隻向曹軍開去,並且虛張聲勢地擂鼓吶喊。當曹操的箭如雨點般向草船射來時,我明白了,原來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

諸葛亮識天文、曉地理、知人心、巧謀劃。明知道周瑜是在故意爲難他,卻沒有說破,而是將計就計讓魯肅來幫忙,緊接着他又利用大霧天氣向曹操“借”箭,因爲他知道曹操多疑,不敢貿然出兵。諸葛亮真是有膽有識啊!

想到自己每次遇到有難度的數學題,不是直接解題,而是敷衍應付,真是羞愧難當!我也應該像諸葛亮這樣勤于思考,多個角度破解難題。

這樣的英雄人物在書中還有很多,有了他們爲故事增添色彩,讀起來更是耐人尋味。一本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身,就如冰心奶奶在《憶讀書》中教導我們的那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印象深刻,我也一樣,讀完《三國演義》這一回,讓我瞭解了紙上談兵的馬謖,也見識了諸葛亮軍紀的嚴明。

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魏國,任命馬謖爲先鋒,統領各軍,鎮守街亭。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被魏國大將張郃斷絕了水源,導致街亭丟失,諸葛亮進軍沒有了落腳點,把整個蜀國擺在了危險之中。馬謖是跟隨諸葛亮多年的弟子,諸葛亮跟他感情非常深。但是爲了嚴明軍紀,儘管有許多人爲馬謖求情,諸葛亮依然忍痛揮淚斬了馬謖,自己也上表連降三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嚴明紀律,纔有戰無不勝的可能。我們常說軍令大如山,對一個軍隊來說,不僅靠先進的武器裝備,更要靠嚴明的紀律。千軍萬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誰違反了紀律就要受到懲罰。正是因爲諸葛亮軍紀嚴明,才讓他帶着本不是很強大的蜀國軍隊六出祁山,不斷殺得曹軍落花流水。

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加強紀律的重要性。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有了嚴明的革命紀律,纔有了將士們哪怕冷餓交加,也不拿羣衆一針一線;纔有了邱少雲哪怕烈火焚身,也仍然巋然不動,直至付出年輕的生命;纔有了狼牙山五壯士哪怕身陷絕境,也堅守戰鬥,慷慨赴死,也纔有了我們解放軍最後的勝利。

一支軍隊要軍紀嚴明,任何一個集體也一樣。一個班級要遵守課堂紀律,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人也要自律起來,沒有紀律的班級就像一盤散沙一樣,缺乏自律的學生成績會慢慢落後。所以我們要嚴明紀律,從我做起,遵守紀律。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出自舉世聞名的《三國演義》,也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天下大亂,各國互相征戰,各種足智多謀的人幫助自己主公出謀劃策。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曹操,他非常聰明,在軍事方面很在行,可總會中其他人的計策,被別人打得落荒而逃,他用兵有時因心情急躁而變得大意,多次遇到“兵敗如山倒”的場面,這些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仔細思考,心情不要急躁的大道理。但從他身上悟出的道理不止這一個,他也有好的一面,曹操很會利用人才,也非常喜歡人才,在多次戰演之中,無論是敵人還是誰,只要不是等閒人之輩都命令士兵不得對人才下毒手,只能把那人活捉,他失去一個人才就如失去一個親人,所以我又悟出了交友要交品行好、知識面廣的好朋友的'道理。

雖說諸葛亮是曹操的敵人,但我很欣賞他,因爲他可呼風喚雨,預判事情進行的方向。雖然安居在山中,卻學富五車,料事如神,我再次知道了讀書的益處。

讓我明白待人要忠誠,平常要關心人的道理的是劉備,他非常善良,對他的兩個兄弟很是喜歡,在打仗時他爲百姓着想,一直全力保護百姓,不想讓他們受苦受難。

從張飛來說,他性格急躁,性情魯莽,但勇猛無比,一心爲國。在劉備看來,他是一個勇猛武將,更是一個好兄弟。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氣,但不要過於魯莽。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更是一本教給我道理的好書,我可以從裏面悟出人生中的大道理,不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長處。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以爲是劉備,因爲曹操集多疑、殘忍、權謀、機詐於一身,是大家眼中的非正派人物,當時曹操是三國裏魏國的丞相,在他統治期間,魏國在三國中是人才最多、疆土最廣、文學成就最高的。因爲曹操會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在劉備並不強大的時候,他帶着張飛和關羽去投靠曹操,而曹操看出了劉備的內在才華,他日必將成爲自己的對手。手下的謀士都勸他把劉備給殺了,但曹操卻沒有殺他,他說如果殺了他就沒人敢與我一起打天下了,這也使得許多人慕名而來,追隨他。創造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張遼原來是呂布手下最好的將領,他對呂布十分忠誠,當呂布開始衰敗了,他仍然對呂布忠心耿耿,直到戰敗被曹操俘虜,張遼本來以爲自己難逃一死。但曹操看到了他忠誠、驍勇、武藝高強,於是放了他,委任重託,讓他成爲自己手下的.大將,而張遼也不負衆望,張遼曾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爲曹操安定東吳一方的戰亂。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率大軍擊敗當時北方最強的敵對勢力袁紹,在收集戰利品時發現一大沓曹軍將領的信,打開一看都是說如果曹操敗了別殺我的意思,當時曹操將領異常恐慌,以爲曹操會以軍法處置,可曹操並沒這麼做,卻把信給燒了,他說連我自己都想不到會勝利,何況他們呢!曹軍將領感激不盡,更加忠心跟隨曹操。

這樣的故事很多,曹操打破封建社會下官宦之家才能入仕的專制制度,從而統一了中國北方,並恢復經濟生產,奠定了三國後期堅實的基礎。如果能知人之長處,補人之短處,將有更加廣闊的視野。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三國演義》是我國明代羅貫中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赤壁之戰。

故事中,孫權和劉備本來是誰也不服誰,可曹操百萬大軍一來,他們便不計前嫌,握手言和,成立同盟,並在赤壁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孫、劉兩家之所以可以贏得勝利,是因爲他們懂得合作。如果劉備或孫權自己單獨和曹操開戰,那麼註定會失敗。取勝的.關鍵在於“團結”。

這就讓我想到了學校班級的值日生。有的小組工作效率很高,做得也非常乾淨。但有的小組效率極其低下,往往過了幾十分鐘也沒做完。那是爲什麼呢?

是因爲前者每人都經驗很高嗎?不。因爲他們懂得團結,誰哪裏掃不到其他人就幫他掃,誰先做完了自己的地方,就又幫別人幹一些活。誰做得比較慢,其他人就伸出援助之手,一起承擔。

那後者呢?他們經常發生矛盾,不是誰把垃圾掃到其他人的區域,就是誰把別人掃完的垃圾又給掃了回去。小組一旦發生這樣的矛盾,就會不分輕重地吵起來,其他值日生再來解勸……這樣的值日小組,你說他們能值得好嗎?

這本《三國演義》不僅讓我們學習到更多歷史知識,也讓我們知道了:作爲一個集體,“團結協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