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春曉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春曉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曉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曉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春曉讀後感 篇1

春曉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春天,自然界一派生機;春天的早晨更是盎然:鳥雀到處鳴唱,風雨過後地上滿是落花,由此聯想到花草樹木......寥寥數筆,一幅春曉圖躍然紙上。奇妙之處是孟浩然的春是聽來的,作者避開了春天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而獨闢蹊徑從聽覺上着意春之聲,以此渲染美好的春意。

“處處”二字起落應和,使人置身盎然春意之中,迎接不暇。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以及詩人微妙的心理都極富情趣,給人帶來無盡興味。這首詩語言淺近,自然天成。

詩中景真情切,就像從詩人心靈深處淌出的一股清泉,晶瑩剔透,讓人如聆天籟,如飲佳釀,不覺自醉。

春曉讀後感 篇2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裏,蘊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啓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於生髮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並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着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

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衆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爲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爲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春曉讀後感 篇3

暑假剛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央求爸爸帶我去官林新華書店去買書。走進店中,我一眼就相中了它—《河堤春曉》,爸爸幫我買下了它。我愛不釋手,幾天就看完了。看完後,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一隻鼴鼠在河岸邊遇到了河鼠,河鼠請它去划船,結果船翻了。它又請它去蟾蜍家做客,蟾蜍請它們倆坐馬車一起去外面的世界。結果,馬車半路被天鵝弄到了陰溝中去了。它們把馬車弄出來發現它不能用了,而蟾蜍還想着天鵝。鼴鼠想扔下它,河鼠就勸它把它帶上去,鼴鼠只好認栽,把它一起帶上,坐火車回了家。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河鼠它這麼關心朋友,不會爲一件小事,而對朋友大發火氣和朋友絕交,而是毫不在乎地包容她們繼續一起愉快地玩耍。我記得:某一天,我的朋友們來我家玩,我和她們一同在看電視,她們的說話聲蓋過了電視機的聲音,我就對她們大吼大叫,還說要和她們絕交再也不和她們玩了。最後,她們含着水汪汪的淚花跑回了家中。我也白白失去幾個好朋友!

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我要向文中的河鼠學習,不爲了一點小事對朋友大發雷霆,和她們絕交,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待現朋友,珍惜來之不易的友誼。

春曉讀後感 篇4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樣美妙無比的景象,在這機械化的大城市中已經不多了。

烏煙滾滾,垃圾成堆的大城市景象,致使有了清潔員這樣的工作,有了環保局這樣的單位,還有了一條條耀眼的環保標語,人們在大力宣傳環保,在搖動着環保的旗幟。

人們看着這樣鮮明的環境在日益惡化,卻仍有一大部分人對其置之不理,他們有目共睹美妙的景象已經被自己糟蹋的差不多了,卻還在肆無忌憚地污染環境,他們在逃避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袋袋垃圾似“高空炸彈”一樣從樓頂飛下來,還飄零着菸灰,我連忙躲閃;一不小心就會被腳前的西瓜皮摔了個“狗啃屎”;有些工廠排放着廢氣,我被薰得直咳嗽;一輛輛汽車疾馳而過,塵土飛揚,烏煙瘴氣。

天空已不是那麼蔚藍;小河不再是那麼清澈見底,馬路已不是那麼清潔平坦。數以萬計的生命消失在了世界上,這一切都有是人類“一手策化”的。

鳥兒的叫聲不再清晰,戲水的魚兒不再活躍,美麗的花兒不再燦爛,茂盛的樹木不再碧綠。一切美好的東西,被人們摧殘着……

亡羊補牢,爲時不晚。如果人們保護環境還來得及,環境會得到改善,世界得到改革,人們所做的那一切――不隨手丟垃圾,不隨地吐痰……

這一切是在拯救我們自己,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如果我們開環保汽車,做環保企業,人人遵守規則,保護環境,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麗。

一切鳥語花香,樹木成蔭,天空恢復了原貌,河水清流澈見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趴在桌上寫完了作業,如釋重負地嘆了一口氣,在我擡頭不經意的一瞬間,看見了灰藍色的天空,我的心情又變得沉重起來,這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現實……

春曉讀後感 篇5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是我們從小顛來倒去背熟了的古詩。作爲孟浩然晨起問花花不在時的慨嘆。該詩簡練短小,但並不簡單。

“曉”字可以理解爲神智清醒,而非簡單的.睡醒。因爲酣眠者怎能“聞啼鳥”?須是將醒未醒時,方可遙聞啼鳥,同時抱怨春困的粘人。

既如此昏沉,花何時落的,詩人自然是不知了。

講到花,不禁有許多話可說。“花重錦官城”,杜甫顯然認爲春雨與春花的關係宛如江河跟湖泊,前者是後者的支持,給予它欣欣向榮的力量。但孟浩然並不以爲然。綠葉有沒有肥起來不管,只恐紅花瘦了。兩幅景,一幅是好女初長成,一幅是美人遲暮,弄得人真不知春的面貌到底是什麼?

曉風有一怪論,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句不合邏輯。因爲如果換作花來發言,會說: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人如何能常在?我們可是一代代在走啊!而這裏,孟襄陽倒似是發揚了博愛精神,對花的飄零倍感憂愁。

但這只是假象。我們所憂愁的是意象背後的人與物、悲與喜、興與亡,我們對那煙柳畫橋後的十萬樓臺,人類所創造與毀滅的十萬樓臺,而慨嘆。我們既欣慰於我們此刻身在風雨之外;又憂愁我們有朝一日,或說曾經,被淋個稀溼。我們對周遭萬物的遐想,詩人的弔古傷今,大可以在一葉桃花大小的地方找到焦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愛才有恨,崔護似要恨桃花了;辛棄疾與鬱孤臺結了怨,多少行人淚濺它啊!當然,孟浩然沒有離合情思,也沒有亡國之恨,但他何嘗不遺恨昨夜風雨呢?

但無論是“花重錦官城”,還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抑或“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或者是“花落知多少”,都向我們渲染了美,渲染了壯美,勾勒了悽美,雕琢了優美。詩詞中這些不同的美,都是精神上與物質上達到到統一的例證。這,也是藝術的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