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精選5篇)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精選5篇)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 篇1

《窮查理寶典》是考夫曼寫的關於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的書,作者通過芒格在大學的演講稿,講述了芒格的思維模式。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以下六條:

1、喜歡讀書

芒格和巴菲特都被稱爲有兩條腿的書,從富蘭克林、西塞羅等人的傳記和文章中學會了好多道理,甚至中國的孔子的思想,也學了很多。富蘭克林是芒格的偶像,《窮查理寶典》中諸多照片上的芒格都拿書。這讓我想起了一名話,不是每一個愛讀書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愛讀書。

2、善於總結

他將他從書上學到的知識完全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模式。他本人是學法律的,一開始也是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但他之後不幹律師,全心搞投資,他從各種學科的書中所學的知識綜合起來用於投資中,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

3、綜合性思維方法

這是他一直在強調的要形成綜合性的思維模式,要用跨學科的思維研究問題。在他在各個學校的演講中都可以看到,他一直強調學校裏的教授和學生都要拆掉思維的牆,不要有思維定勢,他總說“在一個拿鐵錘的人看來,他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好像是釘子”。

4、逆向思維方法

芒格一直強調逆向思維。如果說你要辦好一件事,要考慮採用什麼方法是正向思維,而你考慮要搞砸這件事要採用什麼方法,這樣你就是逆向思維。其實我們在數學中學的反證法,就是這樣的思維方式,但我們只用來考試,在生活中用的不多,看來還是要多思考啊。

5、列思維清單

芒格將研究問題所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列一個清單,就像飛行員上飛機的檢查清單一樣,這樣一一對照着檢查,就不會有遺漏。這方法可能和思維導圖有點類似,看來這些方法都是相通的,說到相通包括芒格提到的古羅馬人用聯想記憶方法記憶長篇的演講,這與我之前看過的《最強大腦》說的一樣。

6、幽默感

感覺大多老外都有很強的幽默感,馬克吐溫就不必說了,公認的幽默大師,芒格、巴菲特都很幽默,這可能跟他們知識淵博,頭腦靈活有關係吧。

當然,以上幾點是我的一點淺見,在這本書中,查理自己總結了他的思想,總共有二十二條,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由於本人只看了一遍電子書,只能領會這點皮毛。

作爲資本家,他的幾個觀點也不太認同,主要有以下三條:

1、工傷賠償

芒格說工傷賠償中有詐傷騙錢的事情發生,所以他反對工傷賠償。這個是資本家的觀點,首先,欺詐可能是極少數;其次,應該處罰欺詐行爲,沒有工傷賠償,對真正工傷的人極其不利,不能因噎廢食。

2、不買新機器

芒格一直說不能爲了提高織布效率而買新設備,他們的伯克希爾公司也正式這樣做的,因爲他認爲這樣做的話錢都被賣新設備的人賺了,而開織布廠的沒賺到錢,這一點比松下信之助以提高全人類的生活水平的信念不知道差到哪裏去了。

3、工人應該接受降薪

芒格還認爲在企業經營狀況不好的時候工人應該接受降薪,好像工人工資是造成企業困難的,雖然我沒當過老闆,但從雅虎、諾基亞等大公司的興衰可以看出,工人工資並不是決定因素。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 篇2

對於本書的作者,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我就不多做介紹了。還不太清楚查理芒格何許人也的朋友推薦抽空聽聽喜馬拉雅的曉書童頻道對《窮查理寶典》的解讀,大致就可以快速瞭解查理芒格的生平了。

股神巴菲特對一生的搭檔查理芒格評價之高,用巴菲特的一句原話就可以高度概括了,“查理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事實上,巴菲特和芒格在對待投資的態度上還是有些許區別的,前者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而後者更接近費雪,同時加入了很多自身原創性的思考。和巴菲特的商人身份相比,芒格是一個更加純粹的投資家,對投資標的的挑選更爲嚴格。在芒格長達6,70年的投資生涯中,主要的投資只有三筆,好市多(Costco),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和李錄的喜馬拉雅基金。正是因爲對投資標的有着近乎嚴苛的挑選標準,芒格經常會否定巴菲特的投資想法,因此巴菲特還送給了芒格一個“可惡的說不大師”的稱號。

喜馬拉雅資本主席李錄在《窮查理寶典》的中文版序言中寫道,許多人致力於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芒格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衰敗的;大部分人更關心在股市投資者成功,而芒格最關心的卻是爲什麼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如一句農夫諺語中所蘊藏的哲理:“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了。”“可惡的說不大師”芒格身體力行的投資哲學正在於:在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木上,規避風險的深淵更有助於在投資的路上走的更遠。熟知中國文化的人應該很容易從芒格的思考方式聯想到孫子兵法的“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思想,從這些點滴中我們可以窺見芒格作爲當代最偉大投資思想家其一言一行中處處閃爍着的智慧光芒。

回到《窮查理寶典》這本書,其實我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也是一知半解,因爲全書中的很多內容需要有很深的西方文化和歷史作爲背景知識,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有芒格老爺子的學識和經歷。但是在查看了一些網友的解讀並結合個人的閱讀和長期思考,逐步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心得體會

個人認爲本書最最精華的部分除了人類誤判心理學,就要數下面的這句話了,“在商業世界,我們往往會發現,取勝的系統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個或幾個變量上走到近乎荒謬的極端——比如說好市多倉儲超市。”

爲了解讀這句話,劃一劃重點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商業世界,我們往往會發現,取勝的系統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個或幾個變量上走到近乎荒謬的極端——比如說好市多倉儲超市。”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首先是“往往”,這說明在商業世界的競爭中,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不符合這個條件的公司可能也能獲得成功,往往只是代表符合條件的公司成功概率比較大。從這也可以看出芒格思維的嚴謹和縝密。

然後是“取勝的系統”,芒格經常強調多模型思維的重要性,那句最經典的“對於一個拿着錘子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問題都像釘子”,很好的比喻了單維度思維的侷限性。如果一個人思考的工具箱中只有一把錘子,那麼在遇到問題時他要麼只能拿出錘子,要麼就是藉助感性甚至放棄思考。而芒格老爺子靠的是一套系統,是從多個角度對問題的立體掃描和思考,這種系統性思維相對錘子思維毫無疑問更具有先進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接觸了關於企業財務分析的書後,每看到一個公司就會不自覺的分析起它的財務報表,結果發現這個企業自由現金流爲負,於是直接就把這個公司pass了。但事實上這個公司只是把賺到的錢投入到了能夠加強企業競爭力,比如提升品牌形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份額等項目上,等到股價大漲後我們一定會對自己的呆會計行爲而懊悔不已,這就是典型的錘子思維帶來的後果。可如果我們的工具箱中有多種工具,我們就能更立體更客觀的看待一個公司,從而儘可能的避免盲人摸象的行爲。

“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個或幾個變量”,這裏有點晦澀難懂,所以想要理解這點,我們必須清楚變量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是變量指的是能夠影響用戶最終行爲的最關鍵因素。對於低價同質化的商品,這個變量是價格,對於個性化商品,這個變量可能是體驗,可能是服務,也可能是面子或者其他。

年前最後一篇,在此祝大家牛年大吉!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 篇3

一年來,很多次聽到或看到別人在引用查理·芒格的名言,而且聽完、看完之後都很受啓發,所以,早就決定要買《窮查理寶典》來學習一下。因爲拖延症,直到5月份才真正開始讀,經過近一個月纔讀完。很多啓發,受益匪淺,雖然因爲閱歷不夠,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明白。

價值投資,巴菲特和芒格的基本投資理念,其核心是:投資股票或實體,關鍵是考察它的實際價值和增長潛力。比如你買股票,不要看股市的價格波動曲線,因爲其實際的價值不可能每天那麼起起伏伏。短期內股票的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太過複雜,就像人心一樣,即使是頂尖的專家也沒有辦法把握。而長期看,一支股票價格一定和其價值保持高度相關。什麼是長期,在芒格的眼中大概要在 0年以上,才能稱爲長期。假設買騰訊股票,它當前價格是實際資產價值的2倍,如果認爲騰訊在未來 0年會很好地發展,每年的增長率不會低於 5%,那麼 0年後相當於價值增長了4倍, 0年投資的年均收益 0%,真看得那麼準肯定會投資。怎樣去看一個企業長期好不好,關鍵看它行業內的地位、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有沒有實際的對手,當然還要看它領導人的水平。李笑來的投資三條件:資金的大小,資金的使用時長和站在資本背後的智慧,相當於對價值投資的細化說明。

我們理解了價值投資,就很容易理解他的一些其他的觀點。比如他認爲耐心和長期的求知慾望是特別重要的品質。一個人要長期地考察一件事情,以確保長期收益,沒有這個素質,根本不可能做好價值投資。比如他認爲分散的投資是愚蠢的。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也很容易理解,因爲,分散意味着你不知道好的投資點到底在哪裏,意味着心存僥倖。再比如他認爲金融衍生品很危險。實體價值沒有增長,衍生品之間的相互促進,致使賬面好看,必然導致泡沫,最終一定引發嚴重後果。在次貸危機中,巴菲特和芒格的公司還在逆勢增長,因爲他們已經看到風險。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人生,很有借鑑意義。一個人的薪酬是價格,能力是價值。長期來看,要想薪酬增長,必然要能力增長。如果你天天盯着短期薪酬的波動,期望始終在價格的最高點,最終收益一定很小,是負的可能性非常大,就像無數的散戶一樣。相反,如果你盯着能力,堅持不懈地投資能力,那麼價格一定大漲。投資股票和投資人生異曲同工。

用多元思維看問題是芒格的另一個重要觀點。芒格認爲各學科的相互割據和相互孤立是致命的。因爲,世界是渾然不可分割的,物理、化學、數學等等是融合在一起的,在一個事件當中,這些東西不可分割。因此,把學科分割然後深入研究,然後再用學科的觀點看待事件,不管你學科知識多麼豐富,一定是盲人摸象。他有一句名言大意是:手中拿着錘子,看什麼都想釘子。所以他認爲大學教育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必須進行改革。他自己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採取了兩種措施。一是儘可能多地學習(被成爲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建立多種思維模型;二是開放的心態。他認爲一種不能界定其邊界的能力不能稱之爲真正的能力。這句話特別重要,如果我們知識還不夠豐富,我們就要儘可能地界定已有的能力,搞清楚已有能力適用的環境,不要認爲自己擁有的某種認識、某項能力是在全世界通用的,這樣就會減少犯錯。

以世界是混沌的觀點來看人生,也很有意思。世界既然是混沌的,那麼就會對各種行爲進行迴應。比如,你認爲積極的人生有意義,你就會積極行動,世界就會給你積極的反饋,於是積極的人生有意義就會被具體的事件、時光(世人稱爲成功的案例)所充實,積極的人生有意義就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內涵,你會受此激勵而繼續努力。相反,你認爲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你會放棄努力,世界也會給你積極的反饋,於是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就會被具體的時間、時光(世人稱爲消極的案例)所充實,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就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內涵,你會受此激勵而更加堅定自己的觀點。這應該就是自證預言的原理。你擁有一個觀點,你總能從混沌世界中挑出一個事實來證明它,如果你反對這個觀點,你也可以從混沌世界中挑出事實來證明它。所以,你相信什麼,就會擁有什麼,當然我所說的是觀點,而不是物質。比如你相信努力一定有回報,只要你去努力,回報一定有。至於努力是 回報是 100,還是努力100回報是 ,那還要受世界其他規律所支配。

逆向思維是芒格的一個特長。你想成爲一個聰明人很難,但你要避免成爲一個蠢貨就會容易很多。如果人能一輩子都不要成爲蠢貨,那麼這個人的成就不一定很高,但一定不會差。這其實和他的價值投資的觀點很接近。投資首先要做的是不要進行愚蠢的、盲目的投資,這樣一來就會心平氣和很多,然後在很多不蠢的選擇中做出決定,就會有很大的成功率。這很像路瑤《人生》中的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成爲一個聰明人,要和別人競爭,受外界環境影響大;而不成爲一個蠢貨,決定權就在你手中。這又有點和儒家推崇的“內聖外王”相似,什麼事先求諸於內。想定義一個好企業是什麼比較困難,但定義不是什麼應該比較容易;定義一個好領導應該是什麼樣比較困難,但定義一個好領導不是什麼樣就比較容易。先從不是一個壞員工、壞領導幹起。

誤判心理學,芒格先生也有很多研究,其中很多內容在《認識你自己》的讀後感裏都說過了,就不再贅述了。《窮查理寶典》共上下兩冊,僅僅看一遍估計是不行的,我想自己可能還要讀幾遍,才能做的更好。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 篇4

本書是由外國作者所寫,所以會涉及較多國外的觀點:但是這是我的頻道,所以我將會以我身邊的例子作爲舉例,並且以我個人的標準來理解,如有雷同,算我抄你書中的講解知識有更多,會比我的個人分析更多,餘下的方內容還是敬請關注這本書的作者和請購入這本書,進行學習,支持國內的文學文化市場。並且,請支持正版圖書和請給予文學作者支持和鼓勵。廢話就講這麼多了,入正題。

本書紀錄的是查理芒格關於投資以及生活的一個啓示——學習以及複利:

在我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還一直不知都巴菲特背後還有一位比他還厲害的搭檔。在巴菲特的光芒籠罩下,查理芒格被掩蓋的很好。芒格先生喜歡安靜,喜歡平凡的生活,不喜歡被聚光燈的光芒所籠罩。也正因爲這個性格,芒格先生十分重視學習,以及複利的積累。這兩項需要一生去追求和守護的興趣與習慣。

學習是成功的一個捷徑。也是讓人痛苦的事情。想要做一個輕鬆,平凡的人。這個習慣絕對不能染指。因爲學習,是必須要一輩子去認真乾的。當我們不學習,那就無需要去學習前人的經驗,也不用痛苦去模仿前人的成功,也不需要去花費精力去走那些前人成功的道路。也不會有機會讓自己感受進步時不斷的痛苦突破。平平靜靜的生活,平凡的日子是根本不需要學習。如果想要做一個普通的人,平凡的生活。那就千萬別去學習,千萬別去瞭解前人的辛苦。

而複利,更是讓人進入痛苦的富裕之路最簡單的辦法。當你每月存下100塊錢,一年一年的堅持着時。每個月少去的這些錢,將是你痛苦的根源。利息的不斷增長,使得你的財富越來越多。隨之而來,你個人的痛苦更會接踵而至。財富的增長,使得你會認識更成功的人,使你必須要去學習更多而且更復雜的知識,讓你根本無暇去享受你平凡的生活。讓你完全沒有時間去享受作爲一個窮人應有的快樂。不斷增長的利息,以及你努力積蓄下來的財富,會讓你變得成爲一個脫離平凡階層。讓你不再能平凡下去,從而成爲一個不凡的人,從而痛苦一生。

這就是查理芒格先生對我們的啓示之一。查理芒格先生總是不斷學習,總是不斷的想着進步。以爲年近八旬的老人家,還依然堅持學習,堅持每天去思考。也正是因爲不斷的學習以及進步,伯克希爾公司的每一個投資項目都十分成功。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其他的各種公司。正是因爲他的堅持,纔是成就他的成功。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1100字 篇5

寫在前面:既是讀書筆記,又是讀後感。我權當記錄,您各位辯證的閱讀。對於本書作者:查理·芒格,如果用一句話介紹: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副總裁,他的搭檔是沃倫·巴菲特!

本書歸納了芒格的生活、學習、決策和投資方法,當然包括他投資方面的建議,策略;還介紹了芒格對心理學的認知和思考。所以,我也會從3個方面總結本書:

1,我稱之爲芒格思考方式、思考邏輯;

2,芒格的投資策略;

3,總結一下芒格對25種誤判心理學傾向。

1、查理·芒格的思考邏輯

關於生活,學習和決策辦法,查理給出的建議是:凡是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執行。同時,他強調了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書中用一句看似腦殘的話來強調逆向思維的重要性: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裏啦!

至於怎麼想,書中給出了一個基本的,普世的智慧:要把事物放在一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繫,而不是把孤立的事物硬湊起來。(爲什麼一定要把反面表達出來?而不是後邊往往就是前邊那句話的反面,但是有時候,確切的之後反面是什麼,很重要!)。

那麼怎麼才能把事物聯繫起來的?答案是需要思維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多元思維模型。這些思維模型一般包括:數學方面的思維模型,生物學/生理學方面的思維模型和心理學方面的思維模型。據說芒格有100多種思維模型。

關於多元思維模型,芒格強調,必須要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且要全部用上。因爲幾乎每個系統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要理解這樣的系統,必須熟練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元思維模式。

所謂的全部用上,指的是遇到不同的系統、狀況,你需要檢查不同的因素,應用不同的模型。我的理解是,不同的系統,不同的公司,需要的邏輯鏈是不一樣的,因此當我們應用模型是,在確定的邏輯鏈下,所有包含在該邏輯鏈下的模型需要全部用上。否則的話,真的就應了那句話:在手裏拿着鐵錘的人看來,每個問題都像釘子。

2、查理·芒格的投資策略

關於投資:

投資哲學: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錢投放在我們不用再另外作決策的地方。如果你因爲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讀後感·這裏邊包含了一個投資的重要訓導:投資時,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要遠遠好於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作者說了三大投資訓導,卻是重複這一句話)。

另外他還強調,投資時,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圈。他還強調了一個所謂的護城河理論:一方面要嚴守自己的護城河,不要跨出護城河;另一方面,要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護城河。

這裏再簡單梳理下書中提到的關於投資的建議:

強調了性格,耐心和求知慾的重要性;建議集中投資(這跟通常人們所說的別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有所不同?)。理由是好項目不會經常有,當機會出現時,應該抓住。那麼如何抓到機會呢?

查理給出了一個坐等投資法;他還特別提醒大家2類錯誤別犯:1,是什麼也不做;2,是有些股票本應該買很多,卻只買了很少。

至於爲什麼簡單羅列,我的理由是,想要投資,只這一本書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本書對於投資算是戰略層面的,跟要找戰術的東西,恐怕要去翻一翻別的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