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追夢人有感(通用5篇)

讀追夢人有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追夢人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追夢人有感(通用5篇)

讀追夢人有感 篇1

青春是人生最具夢想的季節。青春是夢想的舞臺,夢想是青春的動力。夢想在青春中迸發,青春在夢想中昇華。而夢想與青春則共同豐盈了我們的人生。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的話,那青澀的少年時期便如那朝氣蓬勃的春季,別有一番“小荷初露尖尖角”的盎然春色;而熱情洋溢的酷夏便是我們狂放不羈,激情四射的青蔥歲月的真實寫照。經過了少年的青澀,青年的努力與成長,便迎來了我們人生中收穫的金秋;待到生命之火燃燒殆盡,我們終將走向生命的終點——迎來冰封的寒冬。

而如陽光般始終貫穿着四季的,便是夢想。因爲有了夢想,我們能夠在青澀的少年時代撥開荊棘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因爲有了夢想,我們能夠憑藉青春的熱情和力量,放手一搏,探索我們人生的價值;因爲有了夢想,我們得以在人生的金秋,品嚐夢想的果實;因爲有了夢想,我們能夠在生命的終點回眸人生時,得到慰藉與溫暖。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各種各樣的夢想,無所謂大小,無所謂高低貴賤。它是我們握在手中描畫未來藍圖的神奇畫筆。

兒時我們曾有過這樣的夢想:想要成爲科學家、音樂家、政治家......那時的我們不知道這些脫口而出的“家”其實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並不是人人可以爲之。

少年時,我們懵懂的想要成爲醫生、商人、教師......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幼稚的描畫着未來的藍圖。

青年時,夢想在我們的腦海裏有了越來越具體的形象。我們開始揚帆起航,奮力拼搏,甘願做一名樂此不疲的“追夢人”,朝着我們的夢想奮勇前進,在我們人生的畫卷上畫出絢爛的一筆。

夢想始終像是一盞人生的領航燈,指引着我們人生的方向。當我們悲傷時,它像是沙漠裏的那彎綠洲,讓我們忘記傷痛,看到希望,帶給我們披荊斬棘奔向前方的勇氣;當我們喜悅時,它像是攀登者想要征服的高峯,無時無刻不在爲我們注入着青春的能量和活力四射的激情。

不要因爲我們是一個平凡的人而擁有一個宏偉的夢想就妄自菲薄。沒有嘗試,沒有努力,沒有付出,誰能說在我們的人生中永遠沒有“美夢成真”的可能呢?

田徑運動場上,作爲耐力和爆發力都略遜一籌的亞洲人,劉翔憑着自己對夢想的執着和努力,最終成爲了奪得世界大賽男子田徑金牌的中國第一人;短跨項目世錦賽金牌的亞洲第一人;世界田徑史上,集110米欄奧運冠軍、世界紀錄、世錦賽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第一人。

更不要因爲我們是一個平凡的人擁有一個平凡又渺小的夢想而自卑。這個世界上終究不能人人都成爲大衆眼中傑出的人士。有誰說過平凡的夢想不能鑄就精彩的.人生。又有誰說過平凡的夢想不能讓平凡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更讓人敬仰?

不僅僅在書中,在我們的身邊,“追夢人”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他們執着着自己的夢想,奮戰在我局系統地質勘查與地質研究的第一線。蒼涼的沙漠,空曠的戈壁,遼闊的草原,巍峨的高山,到處都留下了他們征戰的足跡和矯健的身影。他們告別家鄉,離開父母,撇下妻兒,長期奮戰在渺無人煙的野外,風餐露宿,憑着地質人獨有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忍受着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與孤獨,換來的是一份份優秀的地質報告書和一個個優質的找礦成果。他們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地質事業,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了一曲青春的讚歌。

這一位位的“追夢人”用行動向我們證明:夢想無所謂高低!我們不是要到達多高的頂峯,重要的是我們努力追求的路途。這一路上或許會坎坷不平,荊棘叢生。雖然艱難,但只要我們認真的努力過,付出過,你會發現這一路走來,路旁隨處可見豔麗的花蝶,累累的美果,拼搏之中的夢想亦有真趣!

讓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踏着青春的舞步,和着夢想的旋律,翩翩起舞。可能你不是跳的最優美的那一個,也不是跳的最勁爆的那一個,但是隻要你用盡全力,爲着夢想,爲着希望,舞出屬於自己的最絢爛的舞姿,便無愧於青春,無愧於夢想,無愧於人生。希望我們在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候,能夠驕傲的喊出:青春無悔,夢想無悔,人生無悔!

讀追夢人有感 篇2

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追夢人》這本書,給我很大感觸,雖然這本書我並沒有按着書上的順序閱讀,但是其中的一些篇章啓發我很多東西,在我以後的生活中都會用到。

書中介紹瞭如何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社會、家庭與學校關係的和諧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則。“家長學校”是實驗小學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在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時,家長和學校就不應該互相埋怨,多多溝通,更要正確認識家校關係。家長和學校都是爲學生髮展服務的主體,只有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當出現問題時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如果家長和學校站在了對立面,無論誰勝誰負,受傷害的都是孩子。實驗小學的大門總是爲家長們打開的,從學校建設到學校教育都會聽取家長的建議,這樣提高了家長參對學校的教育活動的參與度,就會共同把學生的教育做好,在認識上達成一致了,在感情上就會更融洽了,這樣還愁教育不好孩子麼?

每次讀過一本書我都想努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努力使自己的自身素養得到提高,這樣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從我這裏有所收穫。

讀追夢人有感 篇3

又是一個美麗的春天。開學了,在這個學期裏,我要做更好的自己。蘇校長說:自然界的春天是耕耘,是播種的季節,而人生的春天——少年,這是播種理想、刻苦學習,收穫新年的黃金時期。

快樂寒假過去了,冬天也隨之而去。現在正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對我來說,這不僅是長個的黃金時期,也是一個忙碌的積累高峯期。馬上初三了,可是我還在徘徊於年級前二百名的大門外,我能夠打開這扇門嗎?我想,進入前二百名必須付出努力,所以我要多在課下充電。

今天的數學課上,老師熱情高漲,我們在下面做題也沉迷於數學的海洋。我發現自己做題的速度總是比別人差一點兒,這是我需要課下彌補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銘記:一勤天下無難事,用心天下無難事和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獲得超人的成績。人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今日你播下種子,辛勤耕種,明朝便會有豐收。就拿今天的數學題的說吧!數學老師說這節課就是考察我們預習和學習的情況。我認爲我預習的不好,所以我要課下多做數學題。爲什麼呢?因爲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成在數學,敗在數學。而且數學不是光背背知識點就可以了,關鍵是練。

作爲濮陽市一中的一員,應銘記八條素養。蘇校長的理想便是把一中的同學培養成有教養的文明中學生。我們的行爲舉止要文明,並且不說髒話、不打架,對待老師要禮貌,對待同學要友好。有教養是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的,有教養是做人的基本,文明則代表了我們市一中,代表了我們濮陽,甚至代表了我們河南。

蘇校長對我們有嚴格的要求,也有很高的期望。蘇校長要求我們識大勢、立大志;幹大事,成大器;做自己的主人,做時間的主人我們不僅要按蘇校長的要求去做,還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去追隨自己的夢想。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有夢最美,勇敢去追;有夢最美,人生增輝!在新的學期裏,做個快樂的追夢人吧!

讀追夢人有感 篇4

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追夢人》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啓發,給了我深深的觸動。

這本書收錄了陶西平同志近年來所發表的有關我國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系列專題論文。其突出特點是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從我國新時期教育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出發,緊緊抓住當前我國教育的各種熱點和難點問題,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面和角度展開深入論證,提出瞭解決問題的主張、途徑和方法。

深入淺出,科學性和可讀性高度統一。在運用當代教育科學理念的思想和觀點,研討我國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時,特別注意讀者的需求,上升到現代教育規律的深層次進行研究,娓娓到來,指向於解決問題的根本,着眼於教育發展的未來。

最吸引我的是《換一種眼光看教育》,深入淺出,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寓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讀來深受啓發。根雕原理,棄之荒野的樹根是無用的廢料,然而到了根雕藝術家手裏,經雕琢卻成了藝術品。這種加工,不僅使樹根具有了藝術價值,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也提高了。我想,教育的過程可能需要借鑑這樣一個道理,因爲從某個側面說,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藝術家加工一個根雕藝術品的過程。但是教育的對象不是沒有生命的樹根,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是使人變化的過程。陶行知先生也講過:教育就是教人變。教人變好就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就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活;死教育教人死;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陶先生這些話對教育的功能講得很清楚。一個好的教育,一個優秀的教育是教人變,而且是教人變好,而且教人有更大幅度的變好。這樣的教育才是優質的教育。簡單的說就是促使學生有大幅度的進步。

過河原理,這個故事說明,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智能。圖釘原理,強調我們要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也發現自己的不足,總之,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飲茶原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好的服務是適應對方需要的服務。我們的教學應該從教育活動的實際出發,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實現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的結合。蛙跳原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生髮展的動力最主要的還是激勵。釘孔原理,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

教育應當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穿越玉米地原理,這是個方法論問題,對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不能企圖通過單一的措施來解決,必須全面、綜合考慮解決問題的途徑。

我努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茁壯成長。

讀追夢人有感 篇5

這個寒假,我和小姑姑和其他同學去尋找追夢人。

讓我印像最深的追夢人是一位邱奶奶。到了邱奶奶家,小姑姑用話筒問邱奶奶:“請問您以前的夢想是什麼?”邱奶奶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我們十分驚訝。那就是“我以前的夢想是能吃頓飽飯,因爲以前家裏很貧窮,家裏兄弟姐妹又多。”我陷入了沉思:“邱奶奶以前的夢想竟然如此簡單,渺小,但對那時候的她是如此渴望能吃飽飯,而我們在家裏做着“小皇帝”,“小公主”吃香喝辣的。以前我還十分挑食,每次吃飯,總會剩下一點飯或菜。

之後就把剩餘倒進垃圾桶。邱奶奶的夢想正像“極速蝸牛”這部電影裏一個人說的“夢想再大也不嫌大,夢想再小也不嫌小。”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