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精選21篇)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精選21篇)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

學期末,陳老師推薦給我們一本書——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祕密》。說實話,我是個不愛看書的人,尤其不愛看課外書。但爲了完成老師交代下來的任務,只好硬着頭皮去看了,看着看着,越看越有意思。管建剛老師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印象最深刻——沒有高深且讀來生澀的理論,也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他用樸實自然的語言和真實動人的小故事來分享他在成長過程中悟出的點滴道理,如鄰家大叔的諄諄教導,雖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絢麗的語句,卻令人難忘,激起內心的感動,一次次被那些樸實所震撼。

《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本書共有五部分: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性、10%的教育寫作。從這些數學上的百分比我們不難看到,在管老師的教育經歷中,教育渴望的分量是最重的,他認爲渴望就是力量,他的最初的教育渴望來源於生活,與大多農村師範生一樣,他的最初渴望就是,要和師範同學一樣到鎮裏的小學裏教書,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一切靠自己,拿出真本事,於是,就是這個渴望,讓他練就了真本事,成爲特級教師;而讓他持之以恆地堅持練就真本事的,則來源於教育偶像------談永康老師、薛法根老師、魏書生老師,或近或遠的教育偶像則是他練就真本事永遠的動力。

教師成長真的有祕密嗎?

我認爲真有!

第一個祕密:2.18%的教育基礎

管建剛老師認爲,教育基礎與人的成功不是絕對成正比的。事實上教育界許多名師他們的學歷水平並不高,甚至就管建剛來說,本來是個數學老師,因爲生病緣故只想教一個班,所以讓他教了語文。年輕時候也並沒有讀過多少書。他不照樣成特級成名師嗎。有不少老師一直愧疚於自己的教育基礎文學基礎,認爲自己怎麼可能成爲特級成爲名師,其實這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包括我自己,一直耿耿於懷於小時候讀書讀的少了,沒有練好童子功,現在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追悔曾經的時光沒有好好利用。與其去天天自怨自艾,繼續蹉跎光陰,還不如從現在起就開始讀其來,亡羊補牢也爲時不晚啊!

第二個祕密:120%的教育渴望

從比例上來看,教育渴望應該是教師成長一個最大的祕密了。當然了,你連成長的渴望都沒有,怎麼去行動呢?人的意識決定了人的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教育渴望——你的心理源動力應該是教師成長最基本的要素。

管建剛說:“一個對成功充滿了如此強烈的渴望的人,一個有着強烈的‘渴望’、又肯付諸行動的人,上帝也會幫他的。上帝不幫他,身邊的人會幫讓;身邊的人不幫他,藏在靈魂裏的智慧女神也會出來幫他的。心裏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鐘,想吸氣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一直相信人的慾望所生髮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是一座活火山。藏在火山下的熱量達到足夠高足夠多的時候,它一定會勢不可擋噴涌而出。人,也一樣。內心裏一定要有一團熊熊烈火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停的燃燒,不停的散光發熱。

第三個祕密:75%的教育奮鬥

在75%的教育奮鬥裏,管老師告訴我們要教育奮鬥就不要溺愛自己,要撐大自己的空間,要抓住一些教育的機會,責任大於能力,教育是漸漸的力量,是慢工出細活,要暗暗抓根,不是急於求成的事情!

第四個祕密:63%的教育韌勁

想做好一件事情,沒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是不行的。沒有了這份韌勁,前面即使有再大的渴望,再熱的奮鬥,都只會行百里半九十,功虧一簣。即使有收穫,那也只是曇花一現短暫如幻覺的美。

堅持,韌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如果沒有極強的自我剋制約束管理能力,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了。

即使是一個普通的老師,研究一個頗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堅持研究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那麼你一定是這個學術方面的專家了。

就像那盆吊蘭,原本普通,可連長10年,也就不普通了。

很佩服管建剛老師的意志力。能夠每天堅持跳繩1000下。有幾個人能堅持做到?他說他只要上班,就記錄,不記錄不回家。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書的祕訣所在。

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名師臺前的風采,還要看到他們背後的韌勁。

第五個祕密:10%的教育寫作

“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麼?現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你,就是兩個字:記錄!”

每天都堅持寫點什麼,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興的,不高興的,成功的,失敗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瑣碎事情,都提煉一下,發現其中的價值,寫作價值或是教育價值,即使什麼所謂的“高大上”的價值也沒有,那也鍛鍊了自己勤“寫”的能力,這也算是一點價值吧,哪怕是流水賬似的記載,也具有幫助你積累生活素材,爲今後的回憶多點“料”的價值吧。總之,寫寫,總會有價值的。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2

這是一本相當樸實的書。我只能這麼說,而且我認爲作者會認同我的這種說法。這本書的文筆沒有多少亮點,理論也沒有多麼的發人深省,篇幅也沒有多長,我花了半天就讀完了,但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那種樸實無華的講述。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特級教師,特級教師這個身份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雖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讓我們仰望了。但是當你讀他的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書裏面並沒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感覺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寬厚的長輩,對你絮絮叨叨地說着他自己年輕時的往事,語重心長的提醒着年輕的你不要犯他犯過的錯,並且知無不盡地傳授着自己的經驗,數說着自己得到的教訓,甚至讀着讀着會有一種如父母般嘮叨的錯覺。

說實話,在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先入爲主的認爲這又是一本毫無營養的快餐書,以爲這又是一本教師該怎麼怎麼做,教學問題該怎麼怎麼解決的空談一些大而無當問題的書,但當我讀之後才發現這本書並沒有在空談教育該如何如何教師該如何如何,而是在講述着當自己還是一個新教師時自己在幹什麼,講自己從教師這條路上走來所做的一些選擇,講自己從新教師走到特級教師這一路所犯過的錯誤和所做出的努力。全書無時無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種樸實,書的語言樸實,講述的方式樸實,講述的事件樸實,無絲毫誇飾,無絲毫做作,講到自己曾經的錯誤時,坦坦蕩蕩毫不諱言,講到自己現在所取得的成就時,理所當然毫不遮掩,這種樸實透露出來的是一名教師的值得尊敬的氣度。不文過飾非,亦當仁不讓,這種不卑不亢的樸實是整本書所傳達出來的最爲閃亮的一點。

我認爲,如果要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也必須擁有這種樸實,不去追求那些華而不實的比較有噱頭的東西,而是像書裏說到的,要注重最基礎最細節也是離學生最近的東西,用最樸實無華的態度來做最簡單平凡的教學工作,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因爲教師的工作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看到明顯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讓自己變得踏實,讓自己的工作方法變得樸實,才能在教師這條路上走得更好。這是這本書教給我的對待教師這份工作的態度。

作爲一名才進入教師這一行業的新人,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我該怎麼去教學,而是我在教師這個崗位上該幹什麼。在成爲教師之前,我有許多對未來的規劃,我想要成爲這個想要成爲那個,我想要去這裏想要去那裏,可能基本上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爲一名教師,但事實上我已經成爲了一名教師,毫無心理準備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師這個和角色,一種措手不及的不適應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總是在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會耽誤學生,總是擔心自己經驗不夠處理不好班級事件,擔心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擔心自己工作能力這麼低別人會不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對教師這份工作充滿着惶惑不安。我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是角色轉換的問題,是該如何適應教師這個對我來說新的身份。

這本書的作者跟我一樣,最初的時候也是從一名村小教師開始做起的,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告訴我們教師這條路上所面臨的問題,不如說是作者從一名村小教師成長爲一名特級教師所經歷的心路歷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狀態的一次次昇華。

作者在成爲一名語文教師之前,他的語文成績是最差的,並且也相當不喜歡語文,但他最終卻成爲了一名語文教師,並且如今成爲了一名非常優秀的語文特級教師,他用自己切身的經驗來告訴我們,不喜歡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通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爲,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對這件事感興趣,興趣可以讓我們對此保持長久不衰的熱情。但作者告訴我們,“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我們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觀念誤導了。當然,毋庸置疑的是興趣確實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去幹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候,他的積極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興趣往往只在起步階段發生作用,當進入中級階段無可避免的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挫折,如果只憑興趣是無法繼續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難通常會導致興趣的喪失,以至於失去了繼續幹下去的動力。興趣確實是最好的老師,但是不要試圖依賴興趣去取得成功,那無異於緣木求魚。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產生了另一方面的誤導。我感興趣的,我喜歡的,我就可以做好,那麼反之我不感興趣的不喜歡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對某件事做不好,是因爲我對它不喜歡。我們這些剛剛成爲教師的人中,真正喜歡教育喜歡當老師的,我想畢竟是少數,毋庸諱言,就連作者都說“我不是喜歡教育才考師範的,也不是喜歡語文才做語文老師的”,作者並不喜歡當教師,但卻成爲了特級教師。作者在書中說到:“很多老師跟當年的我一樣,不停地抱怨着,抱怨當老師的死板不靈活,激不起熱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們一直認爲自己不喜歡當老師,不適合當老師,一直排斥教師這個職業,那我們就始終無法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就算不喜歡,也應該嘗試去接受它,嘗試着融入進去,“不喜歡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歡並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得踏踏實實以最樸實的態度來面對這份工作,而同時也必須要有韌性,要有一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的心態。教師的工作,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點一滴積累的工作,想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能夠承受“鐵杵磨成針”過程中的孤獨。

作者最初進入教師這個行業的時候,僅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師,而且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名不怎麼合格的村小教師。作者的自述中說到,在他最初當教師的時候,“一年住院,兩年養病,三年經商”,教師似乎反而成了副業,當他準備踏踏實實安心當教師的時候,當初和他一起進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進入中心學校了。從書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開始工作的幾年確實多災多難,並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並不怎麼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種最樸素最單純的韌性卻讓我動容。

書中提到一句話:“人的韌性即人的神性。”當作者以一個經歷歲月磨礪的長者身份,略帶複雜和緬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帶給我的是一種莫大的感動與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階段, 僅僅是一名村小的民辦教師,而之後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十年磨一劍”,用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師,成長爲了一名特級教師。跟上一輩的中老年教師比起來,我們這些新教師的優勢在於受過全面系統地教育技能培養,具有相對來說更爲新穎的觀念和方法,與他們相比,我們在技巧性上佔有更大優勢,但是我們這些新教師卻有一個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點,浮躁。教師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爲“慢工出細活”,必須在潛移默化中在細節方面對學生施加影響,最忌諱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則不達”在教育上能夠得到最徹底的詮釋。而年輕人的特質,再加上目前越來越浮躁的大環境,年輕教師越來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歡一些花裏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夠踏踏實實堅持把教師工作中最基礎的東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時間來打磨自己,在這十年裏作者也並沒有做多麼了不起的事,僅僅是在作文教學這條路上固執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死腦筋地堅持着,一條路走到黑,最終,走出了一名特級教師。

堅持走一條道路,一路走下去,終會見到白。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3

“書,建剛一本一本地寫;課題,建剛一個一個地做。對不起,您可千萬別以爲,建剛是個老學究。”《教師成長的祕密》的序言裏的話,讓我震撼,管老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老師不僅要學會研究,還要與時俱進。

一路走來,管老師用“仁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喜愛。管老師的書,一本本地讀;管老師的話,一句句地記;管老師的理念,一點點化爲己用。對書中的這句甚是喜愛“你一條道走到黑,穿過‘黑’,柳暗花明了,就會有很多人站出來,給你掌聲、喝彩聲。”管老師的鼓勵字字在理,讓我有了衝過黑障的勇氣。做老師,做一名優秀的老師,要“仁”字開頭。

管老師對專業的成長也深有感觸:“不喜歡的工作,並不是‘工作’有多可惡,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裏頭窩囊。爲開脫那份責任,只好說,我不喜歡它。”“找到自己的特點,一頭鑽進去,不要問它能產生多大的效應,不要問它能帶來多大的實惠,不要問它能帶來多大的名聲。”“有偶像在,心理有了個拽得住的,日子過得踏實。哪天你自以爲成熟,不再有偶像,你的人生已經到頂了。”……都是大實話、大白話,然而,未必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明白,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撥開雲霧,天藍藍,海藍藍,一切美景在眼前。管老師看待教師的成長,有清晰的認識,有不惑的見解,讀後收益頗多。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4

開學初,學校推薦給我們一本書——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祕密》。拿到這本書,我如獲至寶,認真地閱讀起來。

管老師用生動自然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勁和10%的教育寫作。不管是哪一章節,管老師總能讓我們看見如今困惑的自己以及經過何種方法變成如今的管建剛。這種種方法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只要我們能堅持做下去,必定會有不俗的成就的。這或許就是教師成長的祕密吧!

這其中,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莫過於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中的幾句話:雞蛋,從外面打破,那是食物;從裏面破殼而出,那是生命。人也是,目標也是。從外面過來的是壓力,從自己心裏長出來,向外面展開去的,那是真正的動力。這幾句活給了我重大的啓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所需要的不就是自身的需求嗎?老師,如果自身想要進步,他就會不辭辛苦地拼搏努力,不會尋找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沒有條件等等藉口。即使在遇到困難時,他想到的也會是該如何克服苦難,做得更好,而不是打退堂鼓。學生也一樣,如果是他主動要學,而不僅僅是因爲家長和老師要求他學,他的學習效果也會不一樣,在疲乏時,在別人玩耍時,它能夠始終堅持在學習上……因爲這是我們內心的需求,是我們主動要做的事情,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自然。

除了這點,本書還有很多地方讓我豁然開朗:比如我們要學會管理我們的情緒,不能像野馬一樣,蝙蝠咬它一口,就能把它活活氣死。又比如我們要學會拒絕沒有必要的活動,拒絕沒有必要的娛樂,拒絕沒有必要的交往,因爲有時拒絕一個東西,比獲得一個東西更爲重要。

總之,讀了管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我豁然開朗!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5

記得是一個週六,海門新教育研究那邊派來吳勇主任到我們學校來指導,我們去聽他的報告時同時發下來的管健剛的這本新作《教師成長的祕密》,當時邊聽報告邊瀏覽了一下,發覺寫得很精彩。

我感覺主要有兩點:

第一作者管健剛老師是個很有能力的老師,體現在這本書裏的是他的說服能力。他旁徵博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成功的渴望,就是像憋在水裏那種求生的慾望一樣;又告訴我們成功的條件,就是怎樣的堅持;又告訴老師們切合實際的成功的途徑,就是記錄。反正管老師的書語言簡練,表達力強勁,如果他想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相信也難不倒他。

第二點是管健剛老師非常的樸實。好聽的話誰都喜歡聽,但誰都懷疑真假,只不過哄哄耳朵罷了。真心的話有時糊弄不了耳朵,但卻能打動人的心。管健剛老師就屬於後者。要想說服讀者,管必須的做到是展示自己的親身經歷。而哪一個成功之士的背後不是大把的辛酸和血淚,還有那堅持到都幾乎不能堅持的無奈。而每一次的失敗和打擊,箇中滋味,除了自己,無人能曉得。管卻毫不避諱,把自己的失敗經歷一展無餘。其中他說到多年後知道自己第一篇小作發表純屬偶然,是那個報刊剩了300字的空,連小學生的作文都是400字的,所以管的就成了湊版面的文章而問世,多麼偶然而又多麼必然,多麼失敗而又多麼驕傲。開始我讀到這個地方是還經常調侃,而過後卻覺得沒法再當做笑料了。所以寫作的最高技巧是沒有技巧,一個“真”就行!

管健剛老師的書看過好幾本了,感覺最容易被打動,收穫到很多,以後還得多看幾遍。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6

在我的印象中,凡是教育類書籍,大都是枯燥、乏味,高深、莫測,就像一根硬骨頭,難啃,常讀上幾頁,就哈欠連天,難以繼續。而今,我手捧這本深紅色的書籍——管建剛的《教師成長的祕密》,卻是一口氣讀上了幾十頁,仍陶醉其中,愛不釋手。

這本書,記錄了管建剛老師成長的足跡;這本書,書寫了管建剛老師從一個普通小學老師到特級教師的心路歷程。語言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卻字字透着智慧,句句含着思想。這本書就像一位長輩,一位老者,在給我們講述着管建剛老師的人生故事,真誠、實在、親切,沒有虛僞,沒有高深的理論,卻觸碰着我們的思想,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一、謹記“四字真言——上班真好!”

管建剛老師寫到:“一段時間,我對上班有懼怕。寒假快過完了,想着臨近的開學,心慌慌的。雙休日,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頭,澆了冰水似的。”實話說,這樣的心情我也有過。怎麼鼓勵自己重新投入“戰鬥”?怎麼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管建剛老師教給了我們好辦法:想想上班的好,想想做老師的好,念念上班真好!“你和工作的關係,好比你和那口子一起過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壞,念他的壞,那準完蛋!”管建剛老師的比喻多麼生動呀!凡事我們都應該多往好的方面想,樂觀一點,多想想好的,一切就會好起來!有句話說得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是呀!想想假如今天你失業了,下崗了,你會怎樣?想想那些人才市場裏忙着找工作的人,臉上佈滿焦慮,不安,期盼,失望,你會有什麼感受?再想想我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多麼幸福,知足感就會涌上心頭,心平了,氣和了,就會覺得有“班”上多好,上班真好!所謂:知足者常樂!我們要學會安慰自己,激勵自己!

二、堅持“教師的10%——記錄。”

書中有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麼?現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就兩個字,記錄。一天工作以8小時計算,480分鐘,你要能勻出10%的時間,或者多付出10%的時間,即48分鐘,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五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說得有道理呀!誰能堅持思考,堅持記錄,誰就能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從“平凡”變爲“不平凡”,堅持就是勝利。記得,師範裏,老師就告訴我們將來工作了要勤於動筆,學會記錄,善於反思。剛剛畢業時的我記得可牢了,信心滿滿,充滿熱情,也曾一度記過,寫過,卻好景不長。因爲某某原因,種種緣故,堅持不了了,放棄了,懶了,惰了,不寫了,荒廢了。我想正因爲我沒有恆心,無法做到堅持,才使得我至今如此“平凡”。其實,我們都可以變得“卓越”,只要我們做到堅持,做到持之以恆。水滴才能石穿!

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一書給予我的啓發太多了,感謝這本書一次次地點亮了我心中的燈,一次次照亮了我的心房,給我指明瞭方向。感謝管建剛老師,也感謝推薦這本書的薛麗芬老師。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7

今年學校發的是管建剛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會有種牴觸情緒,因爲我覺得教育書籍太過深奧專業,以至於再玄妙的道理都變得味同嚼蠟,拿到這本書,同樣被我扔在一邊很久,直到現在要交讀後感了纔拿出來翻翻,翻開書頁,很快被跳入眼簾的”不喜歡也能很出色”的詩篇深深吸引——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看着既感性又理性的生動敘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爲我敞開了新的視野。

《教師成長的祕密》對我這種新教師,彷彿像一盞指明燈,讓我從迷茫走向光明。這本書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勁;10%的教育寫作。這五部分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先說教育基礎,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比較自卑,因爲很多老師都是師範畢業,而我是非師範的。畢業後選擇了教數學,大學裏學的《生物工程》專業知識也派不上用場,現實確實很殘酷。然而,今天我的心情好多了,他告訴我在學校獲得的社會工作的“基礎分”,約爲2.18分。儘管我什麼都不會,我跟別人也就相差2.18分吧。

120%的教育渴望這句話告訴我們,“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條件,一個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對成功的渴望有多強烈。成功的祕訣是渴望。曾經,爲了自己的教師夢,披星戴月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也許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75%的教育奮鬥,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努力。說來也是,一個人一天24小時,扣除8小時睡覺,2小時吃飯洗澡,剩下的14小時,也不要用滿,四分之三,也就是10.5小時,夠了。看似不多的十個小時,能做到的又有幾個?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拒絕,學會拒絕不必要的事情。總結管老師的一句話:當你明白拒絕一個東西,比獲得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成熟了。

當你有了成功的渴望,併爲之付出努力的時候,不要忘了兩個字,堅持。一個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只要一個有堅持力的人,不管基礎再差,只要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別人望不見的遠方。

管老師說:只要您拿起筆,將你教育中扥麻煩事寫出來,就會轉化爲一個個曲折,吸引人的好故事,於是所有工作上的煩惱都轉化成了寫作的快樂。拿起筆記錄,安靜地回顧自己的教育行爲,會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彌補的地方。教育記錄本身,它具有教育補助,教育改良的功效。

在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遇到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了管老師深刻的感悟,讓我感知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8

古語有云:“讀好書如飲美酒”。有幸讀《教師成長祕密》這本書,作者管建剛老師將書本分成五個部分,從書中看出作者的堅持、執着、志氣、不服輸的個性,十年磨一劍,最終從一個普通農村小學教師煉成了一個特級教師。

圍繞“教師成長”這一中心,管建剛老師講訴自己生動感人的成長故事,將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轉折分析的絲絲入扣,給我們年輕教師很大的震撼和啓迪。仔細讀來,書中所涉內容包含教師成長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師風師德的建設,如何做尊重學生的老師,怎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未來的出路……等等。通過閱讀學習,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更是授人以漁!

管建剛老師在書中提到,一輩子沒有活出亮色的人,不是他沒有能力,沒機遇,往往是他沒有真正的渴望過。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又怎麼會有前進的動力呢?假如一個目標實現了,卻又沒有新的目標出現,那同樣也會止步。所以只有不斷生新的目標,這樣永遠都有新目標。有目標纔有方向,有方向纔有前進的動力。要把目標轉化成行動的力量,在每天的工作中,朝着目標的方向一點點前進。

書中還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很多時候我們都貪圖安逸,過於溺愛自己,得過且過。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數年以後,我們發現,工作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任何變化,自己沒有任何進步。要知道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會遇到很多麻煩事,只有不斷地投入到工作中,把煩惱的事情一件一件解決掉,你纔會覺得一天做了很多事情,纔會有充實感和成就感。現在,適當折磨折磨自己,將來,你會發現,流過汗的日子,吃過苦的日子,回味起來,是如此的美好。

管老師在書中還提到:每天花48分鐘的時間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5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以前我很討厭寫文章,也不會寫文章,但是這學期我們開展了每週三個十分鐘的活動,利用休息或空餘的十分鐘,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上課的情況,學生的情況,自己的收穫等。慢慢的,我發現我會抓住一些特別的案例,及時分析學生的原因和自己的心得,從一開始的幾十個字,慢慢字數也越來越多,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會喜歡上寫文章,也會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總之,實踐是促進教師快速成長的“助推器”,作爲年輕教師,在以後的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必懷着200%的努力,使自己早日成爲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而奮鬥。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9

本學期,好像是薛校長的極力推薦,我們學校教師共讀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

拿到書本,抱着試着讀讀看的想法隨手翻閱起來,沒想到,這一翻,便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了,居然津津有味地把整本書一下子看完了。

從書中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管建剛老師,與我屬於同一時代的人,曾經的我與管老師一樣喜歡武俠小說,喜歡瓊瑤阿姨,是的,我們就是讀着這樣的閒書過來的。管老師工作、生病,思考,創辦《班級作文週報》,到特級教師,這中間的堅持與思考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聰明的,灑脫的,有個性的一位男老師。讀着他的書,好像這樣一個男老師的形象就在我的眼前,非常真實。感受最深的是這樣幾點:

第一點是管建剛老師非常的樸實。真心的話能打動人的心。管老師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親身經歷。哪一個成功之士的背後不是大把的辛酸和血淚,還有那堅持到幾乎不能堅持的無奈。而每一次的失敗和打擊,箇中滋味,除了自己,無人能曉得。管老師毫不避諱,把自己的失敗經歷一展無餘。其中他說到多年後知道自己第一篇小作發表純屬偶然,是那個報刊剩了300字的空,連小學生的作文都是400字的,所以管老師的作品就成了湊版面的文章而問世,多麼偶然而又多麼必然,多麼欣喜多麼驕傲。

第二點是管建剛老師做事的堅持。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很多時候我們都貪圖安逸,過於溺愛自己,得過且過。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濟等推諉工作。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數年以後,我們發現,工作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任何變化。然後就會後悔當初沒有拼一把。

逼自己,貴在堅持。來看看管老師是如何逼自己的。每天逼自己寫1000個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繩。天天如此堅持下來,身體好了,字也漂亮了。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他萌生出辦《班級作文週報》的念頭,一直堅持到現在,辦了12年、600多期《班級作文週報》,雖然這12年間遇到層出不窮的困難,但是每遇到一個困難,他都逼自己想出一個點子來解決問題,就這樣成就了他的作文奮鬥史。再說管老師給學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質量取勝,也要以數量取勝,這樣屢敗屢戰,終於成功了。就是這樣一個有堅持的人,他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別人望不見的地方。

管老師在書中提到:每天花48分鐘的時間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5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記錄,不僅僅是記錄成功的例子,更要記錄失敗的。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後,再對這些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同類合併,異類分項,歸納出你的發現,這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屬於你自己的特點。

好像好久沒有這麼認真地看一本書了,但《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思考,收穫很多,值得一看。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0

閨蜜送我一本書,書名《教師成長的祕密》,初見該書,淡藍色的封皮,冷峻的表情,堅毅目光的作者肖像,讓我一下子就認出作者是當代名師管建剛。知道他是前幾年的事了,緣於參加作文教學比賽,網羅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天馬行空在網頁中與他的教育故事相遇,知道了他的作文革命,更清楚他是一個帥氣十足的教育型男;後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師》上總會看到他的文章和教學設計,也聽說同事購買了他的作文教學系列圖書正在研讀。初看到書名,說句實在話,沒有多少想讀的衝動,教師成長的祕密無非就是名師引路、貴人相助、小人刺激,個人努力,還有什麼呢?若沒有良好的天賦,若沒有對本職工作的摯愛,若沒有閱讀和反思,若沒有百鍊成鋼的恆心毅力,若沒有一條道走向黑的實際踐行斷然成不了名師。身處蘇州這個經濟較爲發達名師層出不窮的教育高地,有多少比偏遠地區的教師更加成名成家的諸多契機?

雙休日,帶老師參加心理測量師的培訓,博士生高深的理論傳遞着實枯燥無意,還不如從包中拿出一本書來讓自己的雙休日不要這樣白過(無論走到哪裏,包裏總有一本書是我的習慣)。打開包,包裏就躺着《教師成長的祕密》,底封上“你是否爲自己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教育基礎薄弱而自卑?你是否爲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而覺得教育科研神聖,離你很遙遠?你是否爲摸不到成長的方向,找不到成長的路徑而苦惱?你是否爲自己的”長大“而在學校被孤立,被當做異類而神傷?那麼請翻開……”多麼正對胃口的良藥,多麼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

一頁頁翻過,時而燦然一笑、時而反覆咀嚼用心體悟,時而和閨蜜交頭接耳,時而勾畫摘記,引得周邊的學習同仁疑惑的張望,更有勝者趁休息的當空撈過去揭曉心頭究竟是什麼書讓我如此着迷的疑問。因爲閱讀我知道了不喜歡也能很出色,我明白了做好教育不是模仿,不是補足自己的短處,而是發揮自己的長處,找準突破的着力點並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要有成爲優秀的渴望,要承受孤獨和排斥,堅持寫作需要中閱讀,有目的閱讀來充盈寫作。他的名師成長史不是隻有鮮花和掌聲,有着無數的痛苦和心酸,自我折磨和糾結,不是我想象的條件優越得天獨厚,也有着一次次對自我的苛刻與狠毒。

小時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娃要做“街上人”只能“書包翻身”,若不因爲讀師範才能成爲“吃皇糧”的人定然不會選擇師範院校就讀的管建剛,在沒有弄明白“書該怎樣教,人該怎樣育,語文一塌糊塗的自己決定做個數學老師的時候卻患上了急性乙肝,於是心無旁騖的養病,學會了熬中藥、鍼灸和打針。一年後走上了工作崗位,本打算教數學的他因爲教一個班語文總比教兩個班數學輕鬆的錯誤判斷,讓閱讀面僅限於武俠言情小說,憑着數理化考上師範的自己成了語文老師。工作的前三年,沒有產生爲師的好感,民教怎樣教他就怎樣教,成天和這些人攪在一起打麻將,喝小酒。對教育的好感僅僅是因爲教育給了他公費醫療,自己可以毫不心疼的去配藥。面對父親與人合夥辦廠,廠子倒閉欠下十萬元鉅債的家庭現實,面對父親每日的長吁短嘆,日漸佝僂的背脊,面對母親沒日沒夜的幹,晚上悶在被窩裏掉眼淚的心酸場面他決定幫父親幹。可想而知,一心二用讓他在一所比一所遙遠且偏僻的學校輪崗。在今天看來,這是多麼糟糕的老師?三年多的努力,債務償清,面對是繼續經商還是好好做老師的選擇,僅僅因爲母親如果不當老師萬一身體不好,沒有公費醫療怎麼辦的大實話,他決定當老師。

當老師的按班按點的懼怕卻讓他找到了成功的四字箴言:上班真好,上班的路上默默地念着,念着念着自己不禁啞然失笑不禁想起了爲師的好:工作穩定,日子逍遙,和世界上最純真的人打交道遠離心計,一班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不開心,發個火,第二天孩子早忘掉依舊甜甜的喊”老師好“,作爲男老師,一上班,東走廊,西走廊那麼多美女老師,風姿綽約,花枝招展多養眼,慢慢的唸叨中他明白:你和工作的關係,好比你和那口子一起過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壞,念他的壞,準完蛋。途徑人才交流市場,目睹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他深深的理解了當老師,有自己固定的一份工作真好,也明白了:不喜歡的工作,並不是工作有多可惡,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裏頭窩囊。”如果你認爲自己是廢物,你就會變得更加像廢物,因此,用兌半真半假的話來安慰自己,比做什麼效果都好。“快樂工作的祕訣,不是做你喜歡的事,而是此刻開始,努力喜歡你正在做的事,因爲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於是,爲了女兒能夠進入城裏的學校讀書,爲了早於她進入中心校的老婆當別人問及自己在哪裏工作不至於顏面無光,爲了不再飽受不知婚假、產假稀裏糊塗上班,他開始俯下身子研究語文,撰寫隨筆,看着自己《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一篇篇文章見諸報端,同事的眼光變了,校長的態度變了,自己也從最偏遠的學校來到了中心小學,他用自己學會語文的方式來教語文,他明白自己普通話、板書較差的個人缺點,向這兩方面挑戰性稍小的作文教學出擊,他和孩子雷打不動的辦《班級作文週刊》,他隨時豆腐塊的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學反思、教育對策,誰知一發不可收拾,他悟出了教育的真諦,完成了自己的作文革命,他和孩子們收穫着都當作者的喜悅。讀着他的一個個故事,猶如品着最質樸的家鄉飯,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美味,那樣的果腹,那樣的滋養精神。

慨嘆自己也是筆耕不輟,感觸自己也在不停的閱讀,爲何忙緊理屈詞窮,需要闡明的問題卻沒有高深的理論來做強大的支撐,是自己還不夠勤奮?是自己所讀還很有限?這本書點醒了夢中人。

”長路是你的續航力。沒有看到像馬一樣奔跑的駱駝,要是看到,不是駱駝瘋了,就是你瘋了,然而,駱駝一輩子走的路是馬的兩倍。慢而不停步,而不懈怠,蝸牛般的不停地爬,能上埃菲爾鐵塔的除了雄鷹,就是蝸牛,能在埃菲爾鐵塔上,呆的更久一些的,怕是慢的要死的蝸牛。默默的做自己的研究,靜靜的等候,等候發佈的機會,“”靜下心來,忍受孤獨的噬咬,繼而享受獨處的美好。“

”旋轉起來,旋轉的洗衣機,沒有時間去悲傷和煩惱,一個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的某個點上,旋轉十年,一放手,他就飛起來了,一個數學老師在他數學教學的某個點上旋轉十年,一放手,他也能飛起來。“”咬定黃山十五年,荒山也會變青山。“吼得住失敗的人,才能守得住成功。”“即使是我的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對於別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義。”

“一個老師要想從平凡走向卓越,只需10%,這個百分之十就是記錄。沒有記錄就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會有真正的進步。”“記錄你的摸索、調整,分析後調整你的教育行爲。”“天天記錄,就有了一份”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教育癡狂,沒有了牽腸掛肚的精神投入,就不可能有別人看起來妙手偶得之的剎那智慧靈光。“不要老盯着你做成功的,完全可以寫自己的教育失誤,教育失敗,那纔是最有價值的。”看到問題所在,再去閱讀,閱讀就好像水滴進了海綿裏。每寫一篇文章,去讀別人的10篇文章,每寫一本書,去讀100本別人的書。求學時代的閱讀可以漫無邊際、可以遍地開花,想讀什麼讀什麼,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工作後,我們已經失去了漫無目的自由漫步的時光,主體化的閱讀,爲寫作,爲問題解決而進行的尋找相支撐、相呼應的理論的目的性閱讀纔會更快的成長。“”寫然後讀,寫給我們最好的閱讀指南; 讀,然後寫,厚實了我們的寫,激發了我們的教育智慧。“”點起步,線寫作,實踐也好,反思也罷,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的衝擊波,要進入線的寫作即一個階段一個實踐反思的主題,進行的主題化寫作,才能突破點的凌亂無序,針對一個教育研究的點,作深入的線的時間和思考,纔能有效的突破點帶來的瓶頸效應。線的寫作的突破就是面的寫作,即在主題實踐的基礎上,注入了專題閱讀的活水,進行的是專題實踐加專題閱讀的寫作。進而達到立體的寫作,寫屬於自己的教育理論。然而最爲重要的時每天都要記錄,或長或短。

兩天的培訓整本書讀了兩遍,回味悠長,耐人尋味。苦苦不能自我突圍的問題找到了答案,管老師說:“當我變老時,我們的身材越來越短,而我們的故事卻越來越長。” 讀着管老師的故事,我開始演繹自己的精彩,循着管老師的人生經歷,我開始起航自己新的閱讀寫作之路。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1

看《教師成長的祕密》可以使我平靜下來,絲絲清涼的甘霖,也慢慢滲入,書的養分更加深入。看着目錄,依稀回憶起每個部分裏面作者所記載的事例。看完後,隱約能感受到作者的堅持、執着、志氣、不服輸的個性,十年磨一劍,最終從一個普通農村小學教師煉成了一個特級教師。

那麼,這個特級教師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鑑與思考:

翻開書頁,很快被跳入眼簾的序言中的“幸福在哪裏”的詩篇深深吸引,序言竟也是朱永新寫的,猜測着作者楊斌應該是位不簡單的教育實踐者,果然,循着字跡,看着既是感性又是理性的生動敘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爲我敞開了新的視野,哎,好書讀來是多麼歡喜,欲罷不能……

其中有一節“那一枚優雅迷人的貝殼”,在探尋教育規律之美的話題中,楊老師用一句話“人類可以刊出一粒貝殼的魅力,但是棲息在貝殼裏的生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貝殼形成這樣的形狀是爲了給殼內的生命提供最佳生存環境。”巧妙比喻教育之美就是那沒優雅迷人的貝殼,貝殼的真正價值在於給殼內的生命提供一個最佳生長環境,教育之美所最求的,就是讓一個個生命個體具有成長和發展的最佳空間和最佳環境。這個比喻真是巧妙而形象!我的眼前居然有一幅美麗畫卷出現,我立刻感到愛意涌上心頭的柔情,自己就是是那孕育珍珠的貝殼,我遵循着教育規律,我愛着我的學生,我呵護着他們,我的學生個個不同個性飛揚,他們幸福快樂,珠圓玉潤。不是嗎?教師的幸福感能和學生分離開來嗎?他們幸福的成長,爲師的纔會有職業的幸福感啊!

那麼孩子眼中的幸福,是什麼?作爲老師你瞭解嗎?有些老師或者家長總是試圖讓孩子接受自己的幸福評定標準,將孩子自己的觀念替換掉,平日裏不論在和學生談話,還是和自己的孩子說教時,總也會說到,今天你們還體會不到我們的苦心,將來你們一定會感謝我們的。當追求規範和成績至上的同時,把孩子們所有的幸福都消滅在了她們所謂的“愛”裏了。這種外在的動力是難以維持孩子獲得真正幸福的。

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爲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需置疑的”。因此當我們知曉教師職業的祕密,當我們學習做一枚優雅迷人的貝殼,無條件的愛學生,信任孩子並放棄完美主義,不違背孩子好動的本性的,多一些慷慨,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勵,輕輕摸一摸孩子的頭,給責任,看似付出很多,其實回報更多。責任,一種最智慧、最優美的投資。責任,能將我們的人生“最優化”。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2

管建剛老師還有一篇文章也讓我特別感動和受益匪淺,那就是“教育奮鬥:責任勝於能力”。首先是責任的力量,一個人的能力不是說發揮就發揮出來的,一個人的能力能發揮多少,要看這個人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的人,雖然起步時能力弱了一點,但一段時間後,他的能力會持續往上長。責任是個載體,將人的能力最大化。一個人做起事來,經常盡己所能,好比運動員,每次訓練都全力以赴,腰痠腿疼、眼冒金星,也無所畏懼,進步定然飛快。責任這個東西,一旦真正在你的心頭生出根來,它的價值和力量,很難估量。

每一個人不僅要把“分內”的責任承擔好,還要承擔分外的責任。看到別人有困難,願意伸出“責任”的手,這樣的人,誰都願意他發展,誰都願意他壯大。就如一個企業要大發展,要成爲知名企業,不能只把分內的責任承擔好,還要承擔分外的責任。一個企業能肩負多大的責任,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再來就如我們經常教育我們的學生,班級是大家的,不只是某一個人的,看到桌椅不整齊了,要主動排好;看到地板有紙屑了,要主動撿起來,等等。在教育學生的前提,教師首先要做好,以身作則,給學生做榜樣,才能使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其實分外事的表現形式,很多時候叫“吃虧”。如果一個連一點虧都不肯吃的人,從個體來講,別人怎麼敢和你深交呢?從集體來講,行政怎麼敢用你呢?年輕時不懂吃虧是福,過了不惑之年,越發回味其中的味道:一個人,連吃虧都能覺得是福,還有什麼不幸?

每個老師都會遇到一些考驗我們“學校責任感”的事,一個有“學校責任感”的人,一定不會推:“這不是我的事,你找誰誰誰去”。責任這東西,不是AA制。

校園裏,看到地上的紙屑,你是否會彎腰撿起來?看到孩子摔跤了,你是否會上前問一聲?看到別班的孩子打架,你是否會上前勸一勸?有責任的老師,不止把自己看做一個老師,還把自己看做一所學校。有責任的人,隨時隨地都在用這樣的行動,擴大着無形的影響力、號召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要認清自己的責任。但若是我們只是認清責任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但不等於每個人都有責任感。責任是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而責任感則是指一個人對待任務的態度。我們雖然認清了自己的責任,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責任,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們不僅要認清自己的責任,還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我們平時講愛崗敬業,其實敬業是一重責任精神的體現,是對責任的一種昇華。我們過去講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所要體現的就是這種責任精神。我們要讓這種精神成爲自動自發,變成我們生活、工作中的習慣。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我們要把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態度當成人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應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他們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無聲的動作,陽光就會灑進孩子的心裏,幸福的種子就會悄然撒播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3

管建剛校長,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曾經與我們分享他的作文教學革命,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幾年前,我還拜讀了他的《一線教師》,內心激起波瀾。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他的又一本專著《教師成長的祕密》,再一次走近他的心路歷程,領悟他成功的祕密。

看完了這本書的前序,感覺他走過的幾十年就像是一部勵志傳奇,能拍出一部勵志電影,啓發人、更能影響人。看完這本書,才發現這本書,記錄了管建剛校長成長的足跡;這本書,書寫了管建剛校長從一個普通小學老師到特級教師的心路歷程。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透着智慧,句句含着思想。這本書就像一位長輩,一位老者,在給我們講述着管建剛校長的人生故事。

他在書中旁徵博引,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成功由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勁和10%的教育寫作組成。不管是哪一章節,管校長總能讓我看見如今困惑的自己以及經過何種方法變成如今的管建剛。這種種方法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只要我們能堅持做下去,必定會有不俗的成就的。這或許就是教師成長的祕密吧!

“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麼?現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你,就是兩個字:記錄!”堅持記錄。“只要上班,我就記錄,不記錄不回家。這是我一年出一本書的祕訣所在。”管建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做教書匠》《一線教師》等等,記錄的就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記錄裏多了思考,多了分析,多了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怎樣使自己的教育幸福起來,那就一定要走上研究之路。想辦法解決教育中的問題,那就是研究,真研究,這樣的研究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工作。記錄得多了,寫論文的時候,那就是大量的素材,我們會有信手拈來的輕鬆。

確實如此,每天都堅持寫點什麼,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興的,不高興的,成功的,失敗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瑣碎事情,都提煉一下,發現其中的價值,寫作價值或是教育價值,那也鍛鍊了自己勤“寫”的能力,這也算是一點價值吧,哪怕是流水賬似的記載,也具有幫助你積累生活素材。看看那些名師,哪個不是在堅持寫作呢?李鎮西堅持寫教育日記、隨筆,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書,那些書並沒有多少深不可測的理論,大多都是教育生活中很接地氣的實例。還有女教師中我很喜歡的竇桂梅校長,她工作繁忙但筆耕不輟。

然而對照自己真羞愧。是的,我缺的就是記錄——教育寫作。對於研究來說,記錄是第一步,有了這第一步的資料,纔有下一步的整理分析,沒有整理分析何談研究。閱讀固然重要,但其實教育寫作纔是真正的閱讀啊,它讀得是現實教育這本生活的大書,它需要的自我的投入、體驗、思考、踐行。平時在閱讀和教育生活中,我常會有一些思考,但總感覺這些思考沒有條理,很凌亂、零散、淺顯。管校長告訴我:“只要拿起筆來寫,‘寫’能幫助我們思考,進入條理、集中、深入。但願今後我能堅持去寫,用筆尖記錄自己的人生,在人生的海洋中激揚起一朵一朵亮麗剔透的浪花!

除了這點,本書還有很多地方讓我豁然開朗:比如我們要學會管理我們的情緒,不能像野馬一樣,蝙蝠咬它一口,就能把它活活氣死。這樣對自己是個大傷害。

教師成長的祕密是什麼?用管校長的話回答:”‘十年磨一劍’,不是什麼勵志的話,它是過來人的大實話。我由此確信,成爲大師要天賦,成爲人才,則人人可以,只要你選定一點,堅持10年。“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4

管老師的書,沒什麼“理論”,沒什麼“術語”,都是大白話,好讀,易懂。才知道白話也能說教育的事,不是非要“板起臉”來才能說教育。初看這本書,好像什麼也沒記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剛,從一個農村教師到特級教師,說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再讓我說點別的,好像說不出來。於是乎,寒假裏我再看這本書,發現書中所講的教師成長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年輕教師很大的震撼和啓迪。其中,對我感觸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120%的教育渴望告訴我們,心想事成是句真話,切切實實的真話。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對成功的渴望有多強烈。這一部分對於剛步入講堂,意氣風發的我們來說非常受益。這樣的我們心裏對自己的工作有無限的渴望,說三分鐘熱度也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好,總之,剛開始的我們有的是渴望。那這份渴望爲什麼到中年就沒有了呢?那是因爲你在這期間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失去了對“卓越”的渴望,不會有“卓越”的未來。而人與人的差異,除了天才和天生的蠢材,99.99%不是先天的稟賦,也不是後天的基礎造成的,而是內心裏目標的生長,內心裏的“渴望”。

二、很多人很幸運,其中包括我的大學同學們,她們一畢業就考上老師了,成功就業了,因爲沒嘗過失業的痛苦,自然不太懂得就業的幸福。我是那個不太幸運的人,因爲我的畢業就是我失業的開始。我畢業兩年,代課兩年,我在代課的時候很迷茫,對未來感覺很無助,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路會怎麼樣,也不知道自己這一年是否能夠考上。在代課期間,我參加所有我知道的事業單位的考試,公務員的考試,民辦學校的招聘我也都一一前往。有一天,我抱着我的簡歷去人才市場。可能有人會說,嗯,那裏面的人,自由擇業,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其實,求職心切的人,一點也沒有大家想象的自在,臉上大都寫着焦慮,不安,期盼,失望。一個大學生,所求的職,工資不過公務員的一半,有些興沖沖投檔,招聘方象徵性地翻了一下,退回。在擁擠的人海中那一刻,我就無比羨慕我的這些在招聘考試中成功上岸的小夥伴們。可是我翻看她們的朋友圈,大多數卻是對教師行業的抱怨,抱怨自己周課時很多,抱怨自己每天有改不完的作業,抱怨自己每天深夜還在備課,抱怨自己週末還要各種培訓,諸如此類。每每看到這些,我就認爲他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因爲當你爲生活到處奔波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有一個穩定的職業,天天踩着熟悉的路去上班,真的很不錯。

1998的管老師和很多人一樣對上班有懼怕。每每寒假過完,想着臨近的開學,他就會心慌慌的。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頭,澆了冰水似的。心病還得心藥醫。他找了四個字,戲稱“四字真言”——上班真好。上班路上,他一心一意地念,念着念着,念着念着,不禁念起做教師的好,工作穩定,雙休日、節假日不說,寒假、暑假,多逍遙,每個春節,年前年後,誰能過得這麼舒坦?學生少不了添麻煩,也正是那些“麻煩事”,生活不會一成不變,每天都充滿了“未知的變化”。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和世上最純的“人”打交道,遠離心計。一班孩子,對你言聽計從,不開心了,發個火,第二天,孩子早把你的“火”忘了,依然甜甜地喊“老師好”。要在公司,要在機關,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對於他一個男老師,一上班,東走廊、西走廊,那麼多美女老師,風姿綽約,花枝招展,多養眼啊。“上班真好”“上班真好”,念着念着,念着念着,就悟出一個道理來了:你和工作的關係,好比你和另一半一起過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壞,念他的壞,那準完蛋!

所以,如果你現在失去幸福感,覺得每天的生活如同機械,覺得很想跳出教育圈,只看得到自己的疲憊和辛苦,那麼你可以隔三差五到人才市場,保你能心平氣和、幸福美滿。那不只對工作有好處,對身體也大有好處。你每天沒精打采地抱怨,詞複詞,句複句,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消極信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積土成山,進入身體,身體怎麼不積“怨”成疾?這樣的狀態對工作是百害而無一益。

三、管老師說,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興趣第一,那是對“天才”說的。對“人才”,意志第一。對於天才來說,興趣是很好地推動力。可是天才是沒有那麼多的存在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今天興趣來了,多做一點;明天興趣沒了,束之高閣。完全憑興趣辦事的人,結局往往是,興趣把他給“辦”了。人是能動的,變化的。我們都不是天才,我們都可以成爲人才。我們與其做一個相當教師的人,不如做一個必須當教師的人,因爲興趣不靠譜,可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能解決的生存問題的工作,你一定會對它愛惜有加。

“我做不好,那是我不喜歡。”“一個人只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才能幹出點名堂來。”“當初以爲教育很美好,入了行,才發覺自己並不喜歡、並不適合當老師,辭職吧,狠不了心,只好將就着混。”很多老師跟當年的管建剛一樣,不停地抱怨着,抱怨當老師的死板,不靈活,激不起熱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冤冤相報何時了。所以管老師又說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即使對自己這份工作沒有興趣,也不能阻礙你在教育事業上發光發熱。不喜歡的事,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歡,不是“不出色”的理由。快樂工作的祕訣,不是做你喜歡的事,而是從此刻起,努力喜歡你正在做的事,感情是可以培養的。

作爲年輕教師,在以後的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應該懷着120%的渴望,努力尋求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感恩這點點滴滴,努力去培養感情,喜歡上自己的職業,不斷從平凡走向卓越。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5

參加工作到現在,結婚生子帶孩子,轉眼間五六年過去了,轉眼間教育的熱情也所剩無幾了。正當我糾結苦悶的時候,遇到了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管建剛,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八年村小。1998年起安心做教師,“十年磨一劍”,2008年成爲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當時就想,用十年時間就成爲語文特級了?怎麼做到的,我的看看。看完之後,挺心潮澎湃的。

這本書分五個部分:第一部,2.18%的教育基礎,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第三部,75%的教育奮鬥,第四部,63%的教育韌勁,第五部,10%的教育寫作。在第一部中,有這樣一段話特別能戳中人的要害,“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討厭做了那麼多年,居然沒變化。很多老師不是討厭教育,而是討厭做了那麼多年的教育,居然老樣子。不喜歡的工作,並不是“工作”有多可惡,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裏頭窩囊。爲開脫那份自責,只好說,我不喜歡它。真正不喜歡的,是那不能出人頭地的狀態。”接着我們會想,不是我不想幹,是底子不行,基礎太差,我一大專生怎麼跟人本科研究生比呀,管老師說,不要把基礎看的那麼重,基礎分大概也就是2.18分。這不是他胡亂說的,是細節管理專家汪中求先生的公式。1乘4個40%再乘85約等於2.18分。(想知道這2.18是怎麼回事,可到書中尋找答案。)基礎沒有我們想的重要。“拖住我們前行的步伐的,不是基礎,是我們的心。”那麼什麼才重要,是120%渴望,想成功的渴望。這個120%沒有公式,是你不要100%的想成功,而是120%的想。一小夥子問蘇格拉底成功的祕訣是什麼,蘇格拉底把他騙到河中,趁其不備將其摁入水中,一分鐘後鬆開手,小夥子憋得夠嗆,蘇格拉底笑道:“你剛纔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當然是吸氣啦。”小夥子怒氣衝衝的說。“對,對極了。”蘇格拉底說,“你對成功的渴望,像剛纔從水裏擡頭,想要呼吸那樣強烈,成功就在你身邊了。”管老師說“老師的成長,核心不是缺資金,缺專家,缺舞臺,缺基礎。資金,不過多讀幾本書,買不起,也借的起。有了好書,專家到場也罷,缺位也好,不重要。舞臺總有空的時候。去聽課,去培訓,聽了激動,想着心動,回來動了兩下又不動了,爲啥?那動力來自外界,不是內心。停止腳步前,必先停止了內心的渴望。”當你擁有了強烈的渴望後,下面要做的就是奮鬥了,提到奮鬥,心裏又有點怵了,現在不是上學時,不是一個人,除了工作,還有家庭和孩子,身體也不允許像高中時那樣拼了,可管老師卻說讓我們不要太努力,他說:“熱望過於強烈,會灼傷自己。精神上,心理上的灼傷,身體上,健康上的灼傷。調整成長的節奏,處理好努力工作與保重身體的關係,兩者一點也不矛盾;身體好了,效率自然高。”管老師因爲大病過,所以特別珍惜身體。晚上九點洗漱,靜坐,休息,從不熬夜。他說他要做的都在學校裏做完了。他只是抓住了上班時的效率。奮鬥的路上,我們可能會面臨許多的選擇和誘惑,可能會受到排斥,感到孤獨,我們又如何挺過來,這就需要教育韌勁。管老師說“一個有堅持力的人,基礎再差,起點再低,只要他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別人望不見的地方。”書的最後一部分是10%的教育寫作,這個10%來源於喬恩·戈登寫過的《再加10%:從平凡到卓越》的書,那麼一個老師從平凡到卓越,他的10%是什麼?管老師說是記錄。一天工作以8小時計算,480分鐘,你要能勻出10%的時間,或者多付出10%的時間,即48分鐘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上五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

所以,從現在起,努力像管老師一樣,一學期先做好讀5本書,上好五節精心準備的課,寫5篇教育文章;每天做好記錄,有一句就記一句,有一段就寫一段。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也許某天擡頭的一瞬間,發現自己也小有成就了。加油,給我!加油,給大家!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6

我們每個教師不可能像管建剛老師那樣,都成爲特級教師,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有成爲“特級教師”的野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盡力不後悔,成爲每個人自己心目中的特級教師。就像克里斯蒂安·歐文斯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去羨慕那個人,而是從今天開始努力成爲自己羨慕的人,所以,我們不要做財富故事的讀者,而是竭盡全力成爲故事的主角。

《教師成長的祕密》拿到一本書,我首先喜歡關注作者。“管建剛”這幾個字映入眼簾,好像聽誰說起過,卻沒有太多的瞭解。於是,翻開序言,看到了一個朋友眼中的管建剛,從一個村小教師成長爲全國著名教師的管建剛。一步步走上現在的地位,感覺到了他比別人付出了很多倍的努力。

看了這本書,得到了很多啓發。也看清了很多從小被騙大的謊言。比如那句很多人都會講的“興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師”。相信很多人都是從這句謊言中走出來的。可笑的是開學初期,我還剛跟學生講過呢。現在想想真是慚愧。管老師告訴了我,原來不喜歡的事情也可以乾的很出色。平時,我們很多人做不成功一件事情,總是以我不喜歡爲藉口搪塞過去。其實,現在想想也是對的,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哪怕你真的不喜歡,努力的去做也會做到成功。“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這讓我想起了當初選專業的時候,說實話,自己真的不是很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可是家裏人卻說,一個女孩子當老師最輕鬆了,平時上班也不累,還有寒暑假。迫於無奈,選擇填了師範學校。當真正的跟孩子接觸得久了,才發現孩子的世界是那麼單純,跟他們在一起也是最放鬆的。慢慢的,我開始跟自己說,我喜歡當老師。心理暗示的力量,推動了我往教師道路上走的決心。

剛踏上教師這條道路,我有些不知所措。常常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不知道是不是質疑的多了,有時候竟然也會胡思亂想。想象着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爲優秀的教師。書中有句話說的很好:“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失去了對“卓越”的渴望,不會有“卓越”的未來。我的理解,就是告訴我們心裏暗示的作用。正所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哪怕成功的希望很渺小,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念,你終有一天也會成功。記得書中有個叫傑克的人,他是一個小小的推銷員。正是因爲他對成功的渴望已經延伸到夢中去了,堅定的想法,促使他成爲了負責營銷的副總裁。“渴望就是力量”他將推動我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雞蛋,從外面打破,那是食物;從裏面破殼而出那是生命。人也是,目標也是。從外面過來的是壓力,從自己心裏長出來,向外面展開去的,那是真正的動力。”剛步入社會的人,每天會喊着自己壓力很大,快要被壓力擊垮。歸根結底,是因爲沒有擺放好自己的位置吧。我們總能看到別人成功的一面,卻看不到人家背後付出的努力。英國史上最年輕的的百萬富翁克里斯蒂安·歐文斯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去羨慕那個人,而是從今天開始努力成爲自己羨慕的那個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羨慕馬雲的身家。可是有多少人會像他那麼努力的去奮鬥。就拿自己來說,看到那些特級教師,總是羨慕他們的能力。可管老師說,對於老師來說,不讀書,意味着專業生命的結束。而對於我這個不太愛看書的人來說,這無疑成爲了我不可前進的阻礙力。在書中,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從這一刻,我給自己暗暗的定了一個目標。每年必須要看5本書,只可增加,不可減少。因爲看了這一本書,我發現不管是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還是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我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書,真是一個好東西。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7

2021年,我考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小學語文教師,深知自己的幸運,無限感恩。考教師編制,對於想邁進教師領域的人羣來說,這是一項例行程序,篩選人才的方式多多少少有一些殘忍。我,語文功底並不好,智商也不高,就是信奉着“勤能補拙”的信念堅持了近一年。終於,幸運的我,受上帝的眷顧,考上了。過程雖倍爲艱辛,但也成功地抓住了那僅有50個名額的尾巴。

幸運的我,有了一個多少人日思夜想的工作;幸運的我,讀到了一本叫人愛不釋手的好書。

讀完了管老師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內心不由泛起陣陣漣漪,像遠古森林邊的小湖,起了風,捲起了小浪,一浪擁着一浪撞向遠處爬滿青苔的岩石,難以平靜的湖面印照起往昔的光景,零散、模糊。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太多太多,腦袋裏無數的枝枝蔓蔓向上,向旁伸延,騰達。書的力量無限:勵志、思考、沉澱、獲力……最叫我收穫的是它給予我行走的力量:渴望、行動、堅持。

我們都可能有着教育夢想。2021年一個深夜寫下了一篇隨筆,當中我給自己寫了這麼一段話:“關於事業,你要成爲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這是你自大學以來的理想,記住,它不是一個夢想。語文教師,在你的觀念裏它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她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學修養,三筆字都寫得漂亮。她會讀書,性格也好,溫婉且儒雅,讀書、做人、做事都可以成爲學生的榜樣。謹記你自己的理想,併爲之而努力,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做得怎麼樣,你自己要學會判斷。”如今,我又想起了那個深夜,那個不溫不火的夢想。

在書中管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夥子向蘇格拉底取經如何獲得成功的祕訣,蘇格拉底把小夥子約至河邊,趁小夥子不備把他按入水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小夥子,怒氣衝衝。蘇格拉底的一番話令小夥子恍然大悟,“你對成功的渴望,像剛從水裏擡頭,想要呼吸那樣強烈,成功就在身邊了。”看到這裏,我亦大徹大悟。

從前我們都“想過”,“夢過”,可是我們的夢想與渴望爲什麼在行走的途中丟了一路呢?原來,我沒真正的渴過。不曾嘗過那源頭來的活水的真滋味。

有“沙漠之舟”美名的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難道是駱駝這種生物不需要喝水嗎?其實不是的,駱駝在到達有水源的地方就會飲用大量的水,其中一部分會貯存在胃裏。當它乾渴之際,胃裏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這些“瓶子”裏的水使駱駝即使在乾燥無比的沙漠行走幾天都不喝水,也不會威脅生命,這就是駱駝之所以能在沙漠行走很多天卻不沾一滴水的祕密。

像頭駱駝一樣活着,對於成功的渴望就像駱駝對那塊綠洲的渴望。讓自己學會“口渴”,只有渴到至極纔會有動力去尋找水源;繼而擴大自己的“胃口”。這樣就算飲用飽足還有空間貯存水源。教師行走的力量需要學會渴望,學會充實。

一個好友這樣評價我:“你興趣面很廣,好像什麼都會一些,但就是什麼都沒做得特別好。”這樣看似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其實就是我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寫照,或說是一個縮影。

“一棵樹的能量是有限的。冬天裏,果農要爲它剪枝,放棄次要的部分,成就重要的部分。一個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也要懂得選擇和取捨。”教師是孩子們精神的園丁,在上課時,新教師往往難以取捨文本的“知識點”,什麼都想讓學生學會。其實學生能吸收的無非就那麼幾個點。學習,教書,生活也是這樣,我渴望很多,其實就意味着選擇多,“選擇越多,被選擇所消耗的時間、精力、智慧也就越多。”

我想,無論是教學生,還是教自己:我們都要學會選擇。教師行走的路上,學會選擇,水源有多處,走自己堅信的那條道路,暢飲甘泉的一刻終會來臨。

有了教育渴望教師開始邁出了第一個步子,有了行走的動力。然而,教師的成長往往還離不開行動,行動的力量往往難以估量,它總會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回報你。管老師的行動總的可以看成是三個方面:寫作,讀書,積累。

關於寫作,管老師喜歡稱它爲“記錄”,他每天花48分鐘記錄教學小失敗,教育問題,教育喜悅,教育小智慧,每日素材……就在這樣的記反反覆覆的記錄中使得煩惱化爲幸福,讓失敗促進成功,在解決不斷的教育問題中增長了教育智慧,原來教育智慧隱藏於教育問題之中。“記錄,一味普通的藥,誰都能用,你喲能用。會用,不斷地用,就能用出奇效。”記錄的力量,真是令人驚羨。

畫家拉斐爾畫出一幅精美絕倫的畫作只需幾分鐘的時間,但站在畫板前卻需要幾個小時。靈感往往在他行動的那一刻開始在腦袋裏冒芽了。畫家畫畫是這樣,建剛老師寫文章也是這樣,天天都記錄,靜下心來記錄,要相信“定能生慧,靜納百川”的力量,就有了一份“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教育癡狂,沒有牽腸掛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別人看起來“妙手偶得之”的剎那智慧。

寫作:最好的閱讀方式,寫而後讀的方法給了我新的讀書形式,而這種閱讀誰也無法代替,“功利性”最強的指向寫作的閱讀對於我的成長,或者是閱讀教學都是一個新路子,行走也在於不斷嘗試,不斷堅持。

每個人的一生中,有7個重要的七年。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辦過1200場音樂會,比爾蓋茨在發家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序員,一位傑出的口譯家兼5歲孩子的媽媽在10年間每天堅持做一長一短的口譯練習文章……別人堅持在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我在自己行走的道路上堅持了多久?

曾經看到這樣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爲專家,需要不間斷地聯繫10000個小時。如果每天聯繫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可是爲什麼許多人爲什麼做了一項工作10年卻還是那個崗位上的平凡人呢?那是因爲,那類人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沒有以專業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每天在重複做的事情。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個小時,你打算怎麼度過?

我打算繼續行走在教育這條路上,幸福地走着,懷揣着我的教育渴望,每天都要行動,堅持做平凡的事,讓堅持成爲一種慣性,引領着我走漫漫教育之路。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8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底封上的這幾行字給吸引了:《不做教書匠》作者管建剛的最新力作,你是否爲自己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教育基礎薄弱而自卑?你是否爲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而覺得教育科研很神聖,離自己很遙遠?你是否爲自己摸不着成長的方向、找不到成長的路徑而苦惱?”不爲別的,只爲戳中軟肋,只爲引起共鳴。我就在想管建剛到底是何方神聖?於是找到了他的簡介:管建剛男,1973年生。經過商,沒賺到什麼錢。沒讀什麼書,卻成了語文老師。1998年安心做老師,“十年磨一劍”,2008年成爲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2008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

這讓我很詫異,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這樣一個原本不起眼的人,這樣一個本不可能有所作爲的人是怎樣煉出特級教師的呢?我決心到書中去尋找答案。讀完整本書,感覺這位年輕的特級教師身上有種向上的力量感染着我,管老師的語言樸實無華,道理簡單明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一、需求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都認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去實踐,在我們看來興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如果你對一件事物沒有發自內心的喜歡怎麼做?就好比和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要怎麼生活?直到我看到了這麼一段話“今天興趣來了,多做一點;明天興趣沒了,束之高閣。完全憑興趣辦事的人,結局往往是,興趣把他給辦了。”我對“興趣”又多了一份理解。芭蕾編舞大師巴倫仙曾說過:“我不要想跳芭蕾的人,我要不得不跳芭蕾的人。”他的意思顯而易見,他不要業餘愛好者,要的是正真爲生活掙扎的人。在他看來,靠興趣做事不可靠,而爲生活忍辱負重的背起擔子,不得不努力纔有可能跳好芭蕾。突然想到,也許,常把“興趣”二字掛在嘴邊的人只是在爲自己的不努力找各種接口和託詞,爲自己繼續懶惰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興趣是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的才能。生活嘛,哪有都一帆風順的,誰的日子沒有個小插曲呢?人們都樂於接受好的事物,但也要學會去接受那些不太美好甚至難以接受的事物,這是我們要學會的同時也要交給學生的。我相信沒有幾個學生會認爲“學習”是件很美好或者是他們很有興趣去做的事,但是即便你認爲沒有興趣可言你就不去做了?不是的,你必須要去做而且要做一輩子!“每一個工作,都有人做得很出色,很有趣味,樂在其中。每一個行業,總有人做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你做出了成就,燉出了箇中味道,就願意爲之癡。爲之迷了。”記得剛工作那段時間什麼都不懂的我做什麼都跟着老教師,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紕漏,每天坐在辦公室最期盼的就是班級裏的那幫學生千萬不要弄出什麼幺蛾子,那我這一天就算安全度過了,可是老天就是那麼愛開玩笑,時不時奏出點小插曲給你聽聽,彷彿就怕你日子過得太單調似的。一會兒A打了B,一會兒C罵了D,一會兒A和D又有矛盾了,整天都有學生來打小報告,我感覺自己成了47個孩子的媽媽!可是在疲勞心累之餘他們對我的關心以及對我的喜愛着實讓我欣慰了許多。桌子上時不時放着的小禮物,孩子們精心設計的賀卡,看見我時響亮而清脆的叫着;“潘老師好!”,突然覺得自己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原來在和學生“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我已經逐漸喜歡上了這羣聰明的調皮鬼了。記得有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的語文老師在我心目中非常的好,她的認真讓我驕傲,我真想給她點三十二個贊!”原來你所做的一切學生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原來你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是的,感情是可以培養的,就如管老師所說的:“只要辛苦的背後有一個幸福等着你,那麼任何辛苦,你都會說值。”

二、野心

野心的英文是“ambition”,讓人很自然的聯想到“野心勃勃”這個詞語,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很有心機且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我比較單純,所以我不太喜歡這個詞。然而讀了書才知道,“野心”的另一個意思竟然是“渴望”,瞬間覺得這個詞太好了!太讓人有動力了!渴望是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應有的目標,管老師在村小而老婆在鎮上教書,於是和老婆“平起平坐”成了他的一大渴望,1998年他如願調入中心校,2006年又調入了市實驗小學,實現了他的第二個目標。2008年他成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實現了教育人生的第三個目標,然而他的目標並沒有到此爲止,和孫老師的一番談話管老師的心裏又長出了新的目標,把要成爲“還有聲音”的特級教師作爲自己更高的渴望。一個目標完成了又設定一個新的目標,完成了新的目標對自己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讓管老師纔有了不斷向前的動力,也正是這些動力促使了管老師今天的成就。一個想成功並對成功充滿着渴望的人,不管在身處何方,不論外界的條件如何的艱苦,只要夢想不滅,只要渴望不減,就會勇往直前,那麼他就一定能夠登峯造極。管建剛說:“一個對成功充滿了如此強烈的渴望的人,一個有着強烈的‘渴望’、又肯付諸行動的人,上帝也會幫他的,上帝不幫他,身邊的人會幫讓;身邊的人不幫他,藏在靈魂裏的智慧女神也會出來幫他的。心裏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鐘,想吸氣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相信每位剛踏上講臺的教師都有着自己的渴望,都有着自己的夢想,我也相信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夢想付諸了行動,然而,爲什麼登上頂峯做出自己成就的人少之又少呢?關鍵就在於我們沒有那120%的渴望。教學生活中常聽到老師們抱怨缺少教學理論,缺少教學方法,缺少教學策略,細想,這些我們真的缺嗎?理論可以查閱書籍,方法可以上網查詢或是詢問有經驗的老師,策略可以翻閱雜誌報刊,讀到這裏不由得想起了倉央嘉措的詩: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黯然相愛

寂靜歡喜

帶着這種特殊的情景來讀這首詩彷彿就是這些教育理念的自述一般,其實這些理論、方法、策略都在那裏,不增不減,不離不棄,一動不動,只是我們懶得動罷了。這樣說來我們一點都不缺,那我們缺的是什麼?缺的正是那擁有它們的那強烈的渴望!缺的是想到骨子裏的渴望!缺的是茶不思飯不想的渴望!渴望的力量說大可以很大,說小也可以很小,有時候渴望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很珍貴,一不小心就會蒸發的沒影兒了,誰能保留到底,“渴望”到底,誰的教育人生由此不平常。

三、特色

管老師在書中說道:“所謂的成功人士,只不過比平常的人多做了10%,超前了10%,這10%不得了,爲它們贏得了一個卓越的人生。”那麼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麼?就兩個字:記錄。結果這一發不可收拾,記錄上癮了,記錄出靈感來了,記錄出特色來了,即走寫作之路。寫作就是管老師的特色,是寫作讓管老師從千千萬萬個教師中脫引而出成爲了至今“還有聲音”的特級教師。他從記錄開始,一點一滴,慢慢積累,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特色,而是在記錄中慢慢摸索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發展成了特色。記錄,一味普通的藥,誰都能用,你要能用、會用、不斷地用,就能出奇效。普通的藥,用出了不普通的療效,這纔是真本事,管老師就是如此。有的人可能在“年年歲歲花相似”的工作中慢慢失去興趣,漸漸磨平意志,最後由“平凡”變成“平庸”,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海爾電器的張瑞敏先生說過“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未嘗不是如此,如果我們能把每天平凡、簡單的工作,反覆做,重複做,直到做好爲止,那就是不平凡,不普通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這是海明威的名言,那麼什麼是屬於自己的句子呢?我想應該是自己能夠做到並且能把它做好的事情吧!我猜屬於管老師的句子應該是“將寫作進行到底。”寫作,大大提高了管老師的閱讀效率,閱讀大大豐富了管老師的寫作、加快了他的寫作。當然在這樣的勵志閱讀、勵志寫作中他獲得了無窮多的教益,每寫一篇文章,要去讀10篇別人的文章,每寫一本自己的書就要去讀別人的100本書,管建剛不是有水平了才寫書的,而是寫着,寫着有點水平了。

讀到最後覺得《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本書也許並沒有打算告訴我們什麼“武林祕籍”,只是要我們自己去挖掘,或許這些關鍵詞可以概括成一個簡單的詞語——自己,成功的關鍵就在自己身上,只要有奮發向上的衝勁,並能堅持下去,即使你不喜歡這份工作,即使你對語文一竅不通,又即使你覺得自己不適合教書又有什麼關係呢?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如此,目標亦是如此,從外面過來的是壓力,真正從自己內心迸發的並能向外展開的就是動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自己想要進步,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前進的腳步,哪怕再辛苦也會堅持。想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如果想夢想成真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還需要蒲草一樣的任性以及磐石一般的堅性。現在的我們還在探索的路上,只要相信自己,鼓勵自己,堅持自己,就一定能夠成就自己。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19

上學期,新教師培訓快結束的時候,王老師向我們推薦了管建剛老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這本書,並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真心非常感謝。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翻開,而且從頭到尾地看完了的一本教育專著。

這本書裏,沒有深奧的道理,沒有高深的理論,有的只是樸實的語言,就如同是一位前輩將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經歷娓娓道來。看完後,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堅持、執着和不服輸的個性。

這書是一個寶藏,能解開教師成長的祕密。我拿着鋤頭,一點點的挖掘,小心翼翼地把挖掘到的寶石放進我身後的小揹簍,挖了一顆又一顆,看着自己的揹簍漸漸豐滿,真開心。

我挖到的第一顆寶石,上面清晰地寫着——不喜歡也能很出色!

在此之前,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觀點。不喜歡怎麼會出色呢?我疑問了。一頁一頁,管老師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原來,他從小怕語文,怕作文,普通話說不好,中國字也寫不好,一心想當數學老師,可是陰差陽錯之間,它成了一位村小的語文老師。在之後的十年裏,他學會了寫作文,逐漸發表散文一百多篇,教育文章一百多篇,成爲江蘇省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十大”推動人物“和《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人物》、《小學語文教師》等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

這樣一個不喜歡語文的人,卻能成爲一名出色特級教師,管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原來不喜歡也可以做的很出色!

文中有句話說”喜歡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工作中,有時候有些事情沒做好,不優秀,我們往往會說:”我做不好,那是因爲不喜歡“。原來,這都是在爲自己的沒有盡力而開脫!我記住了。

那,每個工作都有優點和缺點,那真的沒那麼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怎麼辦?我挖到了第二顆寶石,上面的四字真言那麼清晰——”上班真好“!

書中說,人和工作的關係,好比是兩口子過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壞,念他的壞,那準完蛋。那我們先來聽聽,管老師念出來的教師的好吧:工作穩定,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放假都有工資,多逍遙!每天和世上最純的孩子打交道,一班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不開心了,發個火,第二天,孩子們早把你的”火“忘了,依然甜甜地喊”老師好“。這是其他任何工作都沒能享受到的。多幸福!我們可以想到的好,還有五險一金,對吧!這是多好的保障!

人是能動的,變化的,夢想也可以。不喜歡的事情,經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有可能會變爲喜歡。更何況,我們選擇教師行業可都是自主選擇呢,應該還是熱愛這份事業的吧!所以,既然從事了教師行業,就讓我們有空就念念管老師的四字真言——”上班真好“來提升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吧!

揮着鋤頭,又挖到第三顆鑽石,上面告訴我——教師成功的祕訣是要有120%的教育渴望。

什麼是120%的渴望呢?那是心裏的渴望,不一般的渴望,水中憋了一分鐘,想吸氣那般地渴望,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渴望。

有個成語叫”心想事成“。很多人把它當成祝福,其實不是的。心裏都不想,事當然不可能成。把一件事往死裏想,吃飯做夢都想,這個夢想肯定快要成爲現實了。要知道”渴望就是力量“,你有多渴望,它成爲現實的機會就越大。這一點,我深有感受,回想當初考教師的自己,也確實是對教師行業有太多的渴望,才使它變成了現實!這也許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第四顆寶石又來了,上面寫着——”不要急躁“。

成功的祕訣是要有”強烈的渴望“,但是,當渴望過於強烈,人就容易變得急躁。有時候,當我們奮鬥了一段時間後,沒有看到什麼起色或者說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影子,人就容易失去耐心。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安靜下來的力量,有慢慢地將”渴望“變成”現實“的耐心。

”渴望的力量“加上”安靜的力量“,安靜地做自己的事,認準了道,不管不聞不問不急躁,一條道往前走。走到黑了也要往前走。因爲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往往是第一個見到黎明的人。

第五顆寶石,上面說——最初的動力可以和偉大、崇高不沾邊。

有時候,人的最內心的渴求總是非常實在和接地氣的,比如,不肯輸給別人、能多拿一些獎狀,又或者是評高一級的職稱。以前,覺得這些渴望總是帶着個人的功利性質,不能很坦然地擺上檯面,但是這樣的動力和渴望卻被管老師很坦誠的說出來。於是,我就思考,是不是有時候,我們我們需要這樣純粹和自然的動力呢!這種最初的動力,是那麼樸素和簡單,卻能激發自己的內心朝着一個積極的方向前進。只要這個方向是對的,不傷害他人利益的,這樣的渴望是可以被人支持的。

第六顆寶石讓我知道——要不怕譏諷。

當我們工作很付出很努力,做出點成績的時候,漸漸地,或者突然某一天會發現身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甚至當面的冷嘲熱諷。其實,我們要習慣這樣的聲音,如果沒有這樣的聲音,那只是因爲我們沒有聽到。

比如,青年作家郭敬明,那麼有才,我平時不怎麼愛看課外書的人,也讀過他的三本書。但是他卻捱了很多罵,向黃永玉先生說困惑後,黃先生就勉勵他——非議越大,越要努力,不要恨罵你的人,他們只是嫉妒。人生就是一萬米的長跑,不是一百米,你要跑完全程,如果有人非議你,那你就要跑得快一點,這樣,那些聲音就會在你的身後,你就再也聽不見了。所以,以後背後聽到一些不美好的聲音,千萬不要因此放慢了步伐,而是應該跑起來,把它們甩得很遠。

第七顆鑽石——要有清晰的目標。

哈佛大學花了很長時間,來調查一羣智力、學歷、環境差不多的年輕人,25年後發現:當初27%的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在社會的最底層,不如意,常失業,靠社會救濟過日子;60%的模糊目標的人,幾乎都處於社會的中下層,工作安穩,沒啥成績;10%的有短期清晰目標的人,大都成了社會的中上層人員;其中3%的人有清晰的長期目標的人,25年來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

這個調查讓我思考,這些人的命運爲何不同呢?哦,原來,堅定而清晰的目標和不懈的努力的力量如此之大。

第八顆鑽石——努力成爲自己羨慕的人。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偶像。我們常常覺得它們遙不可及,但是,書中引用了克里斯蒂安·歐文斯的話來告訴我們,偶像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可以轉換和突破的——”人生的意義不是去羨慕那個人,而是從今天開始成爲自己羨慕的人。所以,我們不要做故事的讀者,而要竭盡全力成爲故事的主角。“偶像能給我們前進的動力,也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真勵志,有沒有?

第九顆——不要溺愛自己。

管老師不溺愛自己的方法是,強迫自己每天在眼保健操的五分鐘音樂裏,跳1000下繩。想一想,每天堅持,不容易,這是對自己的殘酷,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愛,這樣做的好處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這種折磨何嘗不是對自己的愛呢?這種愛,比較苦,但如同茶飲,回味是那麼香甜。能夠欣然接受,那便意味着成熟。

第十顆寶石——馬上開始。

很多事情,不是要等到所有的條件成熟了,才能去做。等你心中的所謂的條件都成熟了,”條件“本身又漲價了,你又得去等”條件“了。這裏管老師的原話。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你覺得可行,有必要,那就馬上就開始。游泳要在”游泳“中學會。有些事,是做着做着就會了,做着做着就有水平了。不要拖延,因爲有時候一拖,可能就會失去最好的機會或者當時那種心境。

第十一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幸福的奧祕是什麼?管老師說,在於投入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鑽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輩子在不知不覺的專注中過去!是啊,在工作和生活中,太多時候,我們都太想收穫一些東西了,以至於沒有好好專心做好這件事。我們平常做事情,比如說,佈置班容班貌,有時候是爲了迎接領導的檢查,有時候想,讓這個班級看上去,能夠引人注目一些,或者說在班容班貌競賽中,獲得一定的名次。但是我希望,在今後,我做一件事情只是爲了,做好這件事,而不是爲了做完了這件事之後,獲得怎樣的成果。

第十二顆——長久的做下去。

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人總是會對我們說,那一天不要掃地,也不要洗衣服。因爲這一天如果幹活,會一年忙到頭的。這樣子的話,不知道你們的家人有沒有和你們說過。而這句話,管老師聽說了,也記下了。每到大年初一,他一定會打開電腦,寫下新年的第一篇文章。他的媽媽說,你這樣會一年寫到頭的,他笑道:”媽,我要的就是一年寫到頭。“

把寫作當做一份事業,當做每一天想要去做的事情,這是我目前還做不到的。多麼值得學習。我們一線的教師不是也一樣嗎?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麼一種長久做下去的勇氣啊!日復一日、一點一滴,只有堅持不懈的長久的做下去,才能守得雲開見明月。

這是我寒假裏從這本書中,挖到的寶石,這些寶石的個頭有大,有小,顏色有深有淺,每一顆都彌足珍貴,我很珍惜。

在教育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帶着這一顆顆璀璨的寶石,我的教育生涯可以裝點得更加美麗!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20

“海量閱讀”,初次聽到這一名詞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很新奇。語文教育改革時至今日,讓孩子大量閱讀已成爲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共識,無需再加論證。

在2001年,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我就自發地產生了要讓孩子大量閱讀課外書的念頭。當時,一線的語文教育實踐告訴我,平時喜歡閱讀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進行了大量閱讀的孩子,學習語文極爲輕鬆。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面對同一文本總能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強,能說會道,寫出的文章也很有靈氣。

當時,我就倡導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並進行一些課外閱讀的探索。如,每天孩子的回家作業就是閱讀,然後做好讀書筆記。我把讀書筆記取名爲“採蜜集”,專門摘抄閱讀中畫下來的好詞佳句。在學校,我會從語文教學時間裏擠出一些課時作爲“自一由閱讀課”,帶領和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經過四年的教育實踐,最後的成果雖然沒有進行研究的考量,但是,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熱一愛一,和對作文的狂一熱,已經給了我答案。我的探索之路是成功的。尤其是到了六年級,有些孩子的作文,我都難以下筆批改。它對我的文學底蘊提出了考驗。

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年應該是我語文教育成長的關鍵期,遺憾地是我錯過了這一關鍵期。我時常想:一個老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專家的引領、教育閱讀寫作和同伴互助。其中,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是外因,閱讀寫作是內因。那時,我雖然遇到了幾個賞識自己好校長和一幫關係特別親密的同事,不過他們的志趣似乎都不再教育上,在我的專業成長上起不到引領和互助的作用。

沒有了成長的外在環境,還好,我迷上了閱讀,特別是針對語文教育的專業閱讀。這一習慣,雖然促進了我的成長,但並沒有讓我真正跨進語文研究的大門。管建剛老師在《教師成長的祕密》一書裏談到:“所謂成功人士,只不過比平常的人,多做了10%,超前了10%,這10%,不得了,爲他們贏得了一個卓越的人生。一個老師要從‘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麼?就兩個字:記錄。每天用上10%的時間進行記錄,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悅、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五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

是的,我缺的就是記錄——教育寫作。對於研究來說,記錄是第一步,有了這第一步的資料,纔有下一步的整理分析,沒有整理分析何談研究。閱讀固然重要,但其實教育寫作纔是真正的閱讀啊,它讀得是現實教育這本生活的大書,它需要的自我的投入、體驗、思考、踐行。平時在閱讀和教育生活中,我常會有一些思考,但總感覺這些思考沒有條理,很凌一亂、零散、淺顯。管老師告訴我們:”只要拿起筆來寫,‘寫’能幫助我們思考,進入條理、集中、深入。“

玖《教師成長的祕密》,我有一種恍然大悟,頓悟十年磨一劍造就了那麼多的名師,而自己十四年了終歸還是在原地踏步。過去的十多年已成過去,後悔也無任何辦法了,而未來的十年是全由自己把握的。管老師說:”成爲大師要天賦,成爲人才,則人人可以,只要選鯨一點,堅持十年。“

年過三十啦,再也耗不起啊!還好,自己的教育人生開始遇到了能引領自己的專家和同伴,也對專業成長的途徑有了刻骨的認識,像管老師那樣,以一條道走到黑的韌勁去追求、探索,相信我能穿過”黑“,達到別人沒有走到的路的身處,欣賞到路邊的別樣的風景。

本學期,一年級”海量閱讀“已實施了一個學期了,而我還沒有留下絲毫的文字記錄。這也許就是我在十幾年前就已有同樣的想法和做法,現在我還是當初的”我“,而韓興娥早已借”海量閱讀“之名享譽小語界的原因。

成長,從教育記錄中開始吧!

讀《教師成長的祕密》有感 篇21

有幸拜讀了管建剛老師《教師成長的祕密》一書,感慨萬千,收穫頗多。教師成長是否真有祕密?管建剛老師以自己的教育成長爲例,爲我們解答了他從一名普通農村小學教師成長爲全國名師的答案。

一、自信

在管建剛老師眼裏,學校畢業時的基礎僅僅佔成功的2.8%。也就是說教育基礎與人的成功不是絕對成正比的。就管建剛老師來說,本來是位數學老師,因爲生病緣故只想教一個班,所以讓他教了語文。管老師的這份不是科班中文系出生而成爲語文名師的經歷,對我啓發很大,鼓舞最深。它使我堅信:天道酬勤!只要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我也可以乾的很出色。

二、熱情

在行動之前還要有足夠的熱情,從外面打破,那是食物;從裏面破殼而出,那是生命。從外面過來的是壓力,從自己心裏長出來的,向外面展開去的,那是真正的動力。因此,只有主動尋求成長,主動要求發展,才能真正的成功!內心渴望成長,纔有內驅力,纔會促使自己主動去學習,去反思,去總結。內心渴望成長,纔會對瑣碎的工作樂於其中。

三、行動

“風車只有在轉動時才能磨面,輪機在轉動時才發電。”只有行動,才能決定價值。管建剛老師的寫作基本功並不好,但他堅持不懈地寫小隨筆,正是他的堅持,纔有了這位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每天堅持寫日記,李鎮西老師堅持寫教育隨筆。這些名人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書,那些書並沒有多少深不可測的理論,大多都是教育生活中很接地氣的實例。看看哪個名人不是再堅持寫作?只有天天做記錄,纔會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教育癡狂,纔會有別人看起來“妙手偶得之”剎那的智慧靈光。要把無形的思想變成有形的文字,把稍縱即逝的靈感定格成永恆的篇章。

四、奮鬥

“奮鬥”二字,我們並不陌生。做教師的強迫自己靜下來,靜下來讀點書報、雜誌,那是非常好的管理自己的法子。作爲一名教師,必須知識廣博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預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堅持

想做好一件事情,沒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是不行的。沒有了這份韌勁,前面即使有再大的渴望,再熱的奮鬥,都只會行百里半九十,功虧一簣。很佩服管老師的意志力,能夠每天堅持跳繩1000下。他說他只要上班,就記錄,不記錄不回家。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書的祕訣所在。

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名師臺前的風采,還要看到他們背後的堅持。永遠不要羨慕名人的光鮮亮麗,而要學習他們背後的努力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