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聖甲蟲》有感(通用8篇)

讀《聖甲蟲》有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啓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聖甲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聖甲蟲》有感(通用8篇)

讀《聖甲蟲》有感 篇1

世間萬物,各有各的特點。諸如我們身旁,就有平凡的貓狗,豔麗的孔雀,渺小的螞蟻,雄壯的棕熊。我所窺探到的,也不過是衆生滄海間的一粟,那便是屎殼郎了。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描寫屎殼郎的登場使我記憶深刻:“他們總是堅持辛勤勞作,排除萬難,滋養肥沃的土地。”屎殼郎,一個多麼不起眼的生物,一個多令人掩鼻的名字。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小蟲兒,在非洲人民的心目中,他們有一個神聖的名字:聖甲蟲。

聖甲蟲們並不如蝴蝶、螢火蟲那般耀眼,惹人憐惜與讚歎。它們默默的身影只是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地推動眼前的糞球滾動,極少停歇。它們從草場上推走了令人作嘔的糞球,卻留下了一片肥沃的土地。而在非洲人眼裏,也正是聖甲蟲堅持、無畏、勇敢和勤勞的精神,才推出了清晨普照大地的太陽,給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但是聖甲蟲們並不知曉外界對它們的評判,亦或者說它們絲毫不介意這些,它們只是緩慢而又堅定地推動糞球,在身後的土地上留下了淺淺足跡。

聖甲蟲身上令我驚歎的,不僅是緣由它的辛勤勞作,更是因爲它身上遠超人類的母愛。

想要了解聖甲蟲,首先要了解聖甲蟲的母愛,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知識。聖甲蟲的母愛,是“給自己找食物,那麼它粗枝大葉地揀一揀就行了;但如果是盡母親的義務,那麼它在製作食料丸時,就會嚴格認真、一絲不苟的選料”。這就是聖甲蟲的母愛特徵。而母愛的主體,母性,是使本能具有創造性的靈感之源。只有這一特性才使物種得以維繫和發展。“母性是三倍神聖的泉源,它潛藏着心智的靈光。”母性越顯著,本能就越優越。正是這種來自母性的優越本能,使聖甲蟲的身上凝聚着深厚的母愛,使它們富於本能、忠於職守。多麼偉大而又平凡的母愛,這種母愛已經遠超人類社會的大部分母親。這種母愛已然深入骨髓,深入血脈,成爲了最原始的本能。聖甲蟲,正是突顯母愛本能的傑出代表。

讀《聖甲蟲》有感 篇2

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讀《聖甲蟲》有感 篇3

國慶期間,我讀完了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最深刻的是《昆蟲記》第一章《聖甲蟲》。

在《聖甲蟲》這個文章裏,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極深;有一些聖甲蟲在製造糞球時或推糞球時難免會遇到某些困難,如糞球被人搶奪啦,推糞球時糞球掉進坑裏啦,這都是一隻聖甲蟲做不到的事,這時,這隻聖甲蟲就會找到距它最近的另一甲蟲,發出求救信號,那隻聖甲蟲不管是“男蟲,女蟲,老蟲,少蟲,甚至有些聖甲蟲自己的'糞球都才做了一半,都不會顧着自己的糞球的危險,從而去拯救其它聖甲蟲,花盡一個月的心血都白廢。

這種奉獻多麼無私呀!不管自己的心血,幫別人渡過困難,不求回報。還冒着糞球被人家偷走的危險,一般人做得出來嗎?我們一般人做得出不管自己做了一半的東西,冒着被人拿走的危險,到另一個地方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嗎?相信大多數人不會,而聖甲蟲會,難道人類還不如一個小小的蟲子嗎?

希望我們不會這樣,一隻小小的蟲子,抒發了的情感,啓示了我道理。它用的是奉獻,那種無私的奉獻。

讀《聖甲蟲》有感 篇4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中的一段故事,認識了一個奇怪的蟲子叫“聖甲蟲。”

它屬於一種食糞蟲,身材小巧玲瓏胖乎乎的,烏黑油量。聖甲蟲頭部像戴了一個帽子,而且身上散發出一種微微的香氣。最好笑的是——它的食物竟然是動物的糞便!看完書我才明白:原來馬、牛、羊等動物的糞便中仍留有許多未消化的殘留東西,聖甲蟲就把這些殘留東西加以利用,慢慢吸收裏面的營養,直到最後把營養顆粒消化掉爲止。

而且,聖甲蟲一旦把糞球運進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着。並且後面還不斷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條黑色細線,如同鞋匠的細臘繩!

聖甲蟲真是一個有趣的蟲子!它雖然成天與糞便打交道,但卻贏得了一個美名——大地的清潔工!

讀《聖甲蟲》有感 篇5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法布爾的著作,被譽爲“昆蟲世界”的《昆蟲記》。通過閱讀法布爾《昆蟲記》,我瞭解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就是昆蟲的世界,雖然昆蟲很渺小,但他們的世界同樣令我們着迷。

昆蟲記裏最令我着迷的三種昆蟲——石蠶,螳螂和蟬。

潛水艇是人類高科技的產物,它的建造需要博大精深的物理學等知識。而石蠶靠他們的本能就能造出完美小巧的小“潛水艇”。它不僅能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沉下,還能停留在水中央。比起人類製造的潛水艇有過之而無不及。每當石蠶遇到兇狠的水甲蟲時,他便會拋棄自己的“小潛水艇”金蟬脫殼,騰出時間來讓自己逃到安全的地方來躲避水甲蟲殘暴的攻擊。

螳螂在捕獵時能將心理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當螳螂捕獵是它會運用虛張聲勢的策略去恐嚇它的獵物,使獵物不知所措。再用自己鐮刀般的前腿重重擊打獵物的頸部。最終將其殺死,然後獵物就變成螳螂的一頓美餐。

寓言故事中,蟬常常被描寫成向螞蟻祈求食物的乞丐。而在《昆蟲記》作者法布爾在文中爲蟬正名平反,澄清了人們對禪的誤解。並通過自身觀察告訴人們蟬是自食其力的,並非依賴螞蟻生存。相反,倒是螞蟻這類昆蟲常常厚着臉皮去搶奪蟬的食物,而辛苦勞動的卻是蟬。

昆蟲很渺小,小到我們常常忽略到它們的存在。可法布爾卻因爲留心觀察身邊這些渺小的生物,獲得了“昆蟲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等桂冠。讀了這本書,我的內心深受觸動,原來昆蟲的世界也很精彩,它們和我們一樣,也在不斷地覓食、學習,它們也擁有村莊,家園,河流,它們的生活也同樣多姿多彩、跌宕起伏。它們到處都是卻又如此渺小,但它們同樣是生命,是生命就應得到我們的尊重。

只要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自己就得到了尊重。

讀《聖甲蟲》有感 篇6

又一次回老家....

在爺爺院子裏,我無意中看到了幾隻聖甲蟲,就認真觀察了起來。

聖甲蟲喜歡露天勞作,但值得我關心的只有一點,那便是糞球這簡單的食品是如何製成的。我進行了反覆的觀察,才發現:一小塊兒原來幾乎就圓圓的糞便,往往便是糞球的核心;核心一層接一層地裹上糞便,漸漸變大,最後變成了一個杏般大的糞球。

在這個工作者在勞動時,絕不離開糞球的圓頂;圍着球頂,它轉動着,忙於擺弄每個側面;它還會彎下身子,一直碰到地面,去加工糞球下邊的部分。不過,從頭到尾,糞球的基點都未移動過,聖甲蟲也時時刻刻纏着糞球。但是,就算糞球是用它的前腿拍打而成的,卻還是很圓。

聖甲蟲也嗜好搶劫,缺乏口糧,腹中飢餓,雌聖蟲的挑唆,都無法用來解釋這個嗜好。它們爭奪糞球可以說白熱化,就彷彿從來沒吃過東西一般。的確,搶劫原因並非出於生理需要。很多時候,贓物被強盜滾動一小段時間就扔掉了,它們僅僅是爲了爭奪的樂趣而爭鬥。

清楚了聖甲蟲半路搶劫的嗜好,認真收集口糧的工作這該怎麼辦呢?避開這個圈子,抓緊離開工地,走到遠處,到地底下的洞穴去隱居,享受美味佳餚。工作者這樣做了,並且行動迅速,因爲他們對同類的嗜好一清二楚。

讓我們共同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吧!

讀《聖甲蟲》有感 篇7

在遼闊的草原上,有許多的牛羊在這裏生活,這些牛羊每一天都會排出大量的糞便。螞蟻媽媽和小螞蟻正打算迴穴,路過一堆牛糞。小螞蟻指着牛糞說“媽媽,牛糞上的是什麼蟲子啊?”螞蟻媽媽瞅了一眼,捂着鼻子說“這是聖甲蟲,它們每天吃糞便,孩子快走,這味道難聞死了!”

在牛糞堆上聖甲蟲們你爭我搶,它們紛紛趕來,想要分一杯羹。一隻聖甲蟲邊吃邊說“哎,這些動物瞧不起我們,我們可是大自然的清潔工。”一隻力氣小又懶的聖甲蟲正趴在地上等着夥伴們吃剩的殘渣,聽到了那隻聖甲蟲的話,說“就是就是,沒有我們,這個草原早就臭氣難聞了!”一隻已經懷孕的聖甲蟲,趁着它們說話的功夫,已經做好了糞球,正打算運回家。“我幫你運吧!”一隻聖甲蟲真誠的對懷孕的聖甲蟲說道。懷孕的聖甲蟲媽媽並沒有拒絕,可是聖甲蟲媽媽不知道幫忙的聖甲蟲正預謀着一件大事情。

二人合力將糞球滾到坡頂,就在這時,幫忙的聖甲蟲一把將聖甲蟲媽媽推回了坡底,將糞球佔爲己有。聖甲蟲媽媽揮動翅膀,飛到了糞球身邊,將糞球用力一推,糞球便從幫忙的聖甲蟲身上壓了過去,滾下了坡底。聖甲蟲媽媽說:“還是趕快把糞球運到洞穴裏吧,以免別人惦記我的食物,哎這些食物是給我做宵夜的,過了今晚我就要產卵了。”

聖甲蟲媽媽將糞球運回洞穴後,就在洞穴中思考着如何產卵孵化,“首先,我得爲我的寶貝們準備充足的食物,有營養的食物。而且它們必須柔軟可口,這樣我的寶寶才能吃下去。看其他產卵的聖甲蟲媽媽都把卵放進一個球狀的糞球裏,我得尋找粘稠膩滑的材料才行!”聖甲蟲媽媽從洞穴中爬了出來,在草原中四處尋找合適的糞便,聖甲蟲媽媽從一些糞便中找出了一些合適的糞便,糞球的製作過程耗費了聖甲蟲媽媽不少的體力,但是聖甲蟲媽媽十分有耐心,在聖甲蟲媽媽的不懈努力下,一個大糞球終於做好了。

聖甲蟲媽媽將糞球運回了洞穴。

聖甲蟲媽媽將糞便不斷的加工,做成最適合寶寶成長的梨形糞球,聖甲蟲媽媽把蟲卵下在頸部,用手再次進行完善,最終一個紫褐色的糞球誕生了,“太好了,我可真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雕刻家!這糞球簡直比瑪瑙還美麗,比琉璃和翡翠更加招人喜歡!哦,我的寶貝希望你快點出來!”

母愛是什麼?母愛屬於本能的崇高靈感。

讀《聖甲蟲》有感 篇8

我覺得吧,聖甲蟲是一個堅韌不拔,“頑固”的小昆蟲。

它在運送糞球時,如果你不仔細看,還真發現不了它竟是倒着走的。“什麼!倒着走?”這也太奇怪了,我的腦袋裏冒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泡泡,難道它腳上長着眼睛不成?但令我最驚訝的是:聖甲蟲路過平坦路時,頭頂地面,使整個身體保持固定,後腳搭在糞球上,用力地往前推,讓球運轉起來,一套動作行運流水,沒有一丁點失誤。令我吃驚的是:在遇到坑窪路時,雖然有點磕磕絆絆,幾次想要放棄,但最後憑它頑強的毅力繼續往前。

聖甲蟲遇到彎坡時,它就是一個“老頑固”。它推着糞球走到半路時,只要往前一步就會人仰馬翻,但它立馬重整旗鼓,接二連三、沒完沒了,我都看不下去了,平坦大路你不走,非要挑戰高難度,不累嗎?但一想到它的精神,頓時讓我肅然起敬。

它滾着滾着,一不小心插進了樹枝裏(它自己渾然不知)東張西望,使足了勁,可糞球像一個倔強的小孩怎麼也不肯出來,這可怎麼辦呀?聖甲蟲靈機一動:用後腳頂糞球,用前爪刨了一個大坑,用上吃奶的力氣,挖地三尺終於把這個難搞的對象給擺平了。

聖甲蟲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老頑固,動物做事如此執着、何況我們呢?它的運送之旅如同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一路要面對、挑戰很多的難題,但我們要機智冷靜的去面對、解決,這樣才能迎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