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通用11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通用11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1

巴爾扎克說:“這是一場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看完整本書,我不禁反問自己:金錢到底帶給了他們什麼?老葛朗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實質上他卻是金錢的奴隸,作爲一個守財奴,他比別的同樣吝嗇的人多的就是懂得如何賺錢,書中花了很多的筆墨來描寫他強大的斂財本領,這也讓他成爲索漠城人人敬佩的對象——這就是金錢的能力。

他吝嗇到愛錢甚命的地步,他可以爲了錢無視妻子的病,和女兒翻面,讓一家人過着困苦的日子。金錢給他帶來了什麼呢?或許有些諷刺,我竟然從老葛朗臺聯想到了那些窮困潦倒的熱愛藝術的人,他們因一時得不到賞識而過得落魄不堪,但內心世界卻因爲藝術的支撐變得富饒。因爲熱愛,所以追求。只不過到了老葛朗臺這裏,抽象的藝術變成了具體的金錢。也因此在我們讀者眼中,他是一個可憐鬼,一生爲了那些身外之物設計盤算,擁有的東西卻又不能享受。可我覺得,金錢給老葛朗臺的利大於弊。金錢成了他的追求,讓他的一生沒有一刻是空虛的。我們不能說老葛朗臺是不幸的,因爲他自己感到無比的幸福,他註定是要爲自己的不滿足過着不斷算計的人生的,金錢正是他的目標。

他爲之奮鬥一生,最後也滿身成就。就這樣,老葛朗臺在撲向讓他感到溫暖的鍍金十字架後,滿足地去世了,留下了他一生守着的鉅額財產,讓原本活在父親陰影下的歐也妮走向另一個看不到盡頭的黑色深淵。這些金錢又給歐也妮帶來了什麼?老葛朗臺在世時,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就不斷大獻殷勤,誰都知道,娶到了歐也妮就帶到了一座金窖,誰會放棄得到金窖的機會呢?但純潔的歐也妮怎會喜歡上那羣利慾薰心之徒。這時,夏爾出現了,帶來了一身債務與吸引着歐也妮的巴黎的氣息。老葛朗臺眼中瀰漫的是爲兄弟家破產而感到的悲傷,而歐也妮落下的淚中滿是她那顆真摯的心對堂兄的同情。她感到夏爾是那麼的美好,不能讓他受丁點兒委屈。她突然變得勇敢起來,不顧父親的命令一心想爲夏爾做點兒什麼。我想,只有最純潔的愛慕纔有這樣果斷勇敢的力量。但歐也妮錯了。她還是一片棘荊中唯一的那朵百合,夏爾並不是第二朵。她爲他還清了債務,他也被打發走了。歐也妮一心相信夏爾的每句話,可夏爾呢?一旦離開了索漠城,他心中還有多大的地方是想着歐也妮的呢。在我眼中,他不過是個衣冠楚楚的禽獸,是沒有克羅旭格拉桑表現得露骨的另一個克羅旭另一個格拉桑。

當老葛朗臺去世,歐也妮還在索漠翹首等待時,他已成家。只是不知當他得知自己的表姐已成爲個百萬富翁時會是怎樣的表情。金錢從未帶給歐也妮好日子。她本可以從小享受好的物質待遇卻在困苦中長大。如今終於繼承萬貫家財,卻又被迫陷入一羣貪婪之徒的追逐圍獵中。可憐的歐也妮並不是剛毅聰慧的女子,結局的悲慘不言而喻。作爲局外人,我們應當看清老葛朗臺一家的悲劇。應該明白金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沒有金錢的日子是困難的,但整日追求金錢也會在靈魂上得到更多的痛苦。金錢可以造福貧困的人,卻也是慾望的象徵。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追趕從而迷失了自我。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論金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都應記得快樂的生活不是擁有多少,而是給予多少。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2

“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一句話言簡意賅地把這部現實主義小說的主旨傳達給讀者。但是,比毒藥更殘酷,比尖刀更鋒利,比流血更痛苦的卻是在金錢腐蝕之下不堪入目的人性。葛朗臺在作者巴爾扎克筆下形象地再現了法國大革命以後第一代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從一貧如洗到家財萬貫的命運轉變,而其中給我帶來深思的,是金錢帶給不同人的價值。

主人公葛朗臺是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他爲了節約,把修道院的門窗封死;他從來不買肉,不買麪包;家裏生火只能從十一月一日至來年三月三十一日,不管寒春料峭或者初秋涼意襲人;一家的被褥都由母女二人縫製,且蠟燭和伙食都只能由他親自配給……細細斟酌作者的字裏行間,從這無數個細節中不難發現葛朗臺確實是以吝嗇著稱。除此之外,他的感情冷漠麻木,沒有友誼,沒有親情,他可以爲了一袋金幣不顧太太和女兒的健康。總之,金錢是唯一讓他牽掛,令他動情的東西。葛朗臺用他所謂“合法的”的方法從一個箍桶匠變成一個千萬富翁,但他並沒有滿足,臨死時依舊掛念着他的金幣,最終他的偏執只給他留下一個虛幻的滿足感罷了。

相比之下,葛朗臺的獨生女歐也妮並不像父親一般,她善良,無私,純潔,不受利益的驅使。歐也妮執着着她的愛情,可以爲了夏爾獻出自己的積蓄爲他創造道路。不幸的是夏爾忘恩負義,他發財後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中變得冷酷,自私,多年後早已將歐也妮拋之腦後。他變得鐵石心腸,貪得無厭。即使這樣,最使我感動的是歐也妮成長後的穩重成熟。她得知夏爾拋棄了她卻依舊爲夏爾還清他父親的債務,將他父親的名譽送給夏爾,使他免受別人的歧視從而順利結婚,實現他走上更高的權位的夢想。繼承了大筆資金的歐也妮卻未改她的善良,她置身於慈善,修建學校,圖書館,教堂,保留了高尚的品格,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儘管最後她不曾擁有親情,愛情,唯有簡單樸實的僕人拿儂陪伴着她,但至少她的善舉使她的內心依舊溫暖。

作者善用環境,神態,動作,語言描寫,這些都將筆下人物的性格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葛朗臺的人物象徵着當時社會人性的病態,進而從一個家庭的悲劇深化爲一個時代的悲劇。巴爾扎克對那些矛盾與弊端進行了抨擊和批判,使《歐也妮葛朗臺》重現了一段錯綜複雜的法國曆史,同時賦予了作品時代的內涵。

讀完這部作品,我不禁從那個十九世紀法國所風靡的“金錢至上”的思想想到如今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我無法否認,當今社會不少人可以爲了金錢,放棄爲人的道德和本性,變得冷漠自私,他們失去了自我的價值,也得不到金錢的真正價值。雖與葛朗臺守財奴形象不完全相同,但卻在對金錢的崇拜熱愛程度上不亞於葛朗臺,然而試問他們得到的金錢就是所謂的幸福嗎?我覺得他們失去的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當我們不再擁有愛的時候,哪怕再富有,也僅是窮得只剩下錢了。

總而言之,保留一顆高尚之心,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賦予人生真正的價值。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3

《歐也妮·葛朗合》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爲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溫柔隱忍,對於自己吝嗇的父親,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爲了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夏爾,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幣的時刻,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因爲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我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爲了愛情,敢於把金幣給自己愛的人,不怕因此同自己一直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孩,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膽小懦弱,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爲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夏爾,在發財後,爲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和奧勃裏翁小姐聯姻,最終負子她。遭受巨大打擊的歐也妮獨自承受痛苦,並且以德報怨,依然寬容地對待夏爾,並拿出鉅款替夏爾還清了父債,成全了他與貴族小姐的婚姻。這樣的愛情是純潔和高尚的。歐也妮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是與衆不同的。儘管她所擁有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金錢對她來說既不是一種權力,也不是一種安慰。“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嚮往天國,過着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聖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對宗教的虔敬之情合使她超越了個人的創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錢去興辦慈善事業,而自己過着節儉、樸素的生活。

老葛朗合這個人物形象也很特別。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老葛朗合卻不止如此。他對自己的家人吝嗇不說,對自己,也是吝嗇的很。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光燦燦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生滿足感。他因爲錢,已然喪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兒把金幣都給了夏爾後,他認爲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禁閉。在他心裏,金錢戰勝了人性。

巴爾扎克的這部作品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它震撼了每一位讀者。對於這部作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4

姐姐有很多書,而且大多都是世界名著,所以我今天就借來一本看看,我借的是一本名叫《歐也妮葛朗臺》的書,看完之後,有不小的觸動。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裏面有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爲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衝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癡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部作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吝嗇鬼形象——葛朗臺老頭。他雖是一個虛構形象,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無這種人的存在。

許許多多文學人物形象,給人以同情,給人以感動,給人以教誨,給人以思考,給人以啓迪。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對其中葛朗臺老爺深表遺憾與同情。在他眼中,人活着就是爲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人與人之間也只不過是金錢的關係。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半夜裏瞧着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

真累,這樣活得真累,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信賴,沒有善良,在葛朗臺的生命中,有的只是黃澄澄的金子,有的只是吝嗇,有的只是自私。

人不一定需要那麼多金錢,金錢難道可以買了一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5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名著,用了一天時間一口氣讀完它。故事是圍繞富商葛朗臺一家子的日常展開,以他的女兒歐也妮的戀情爲主線。書名是歐也妮,主角也是她,但是你會發現她的老爹葛朗臺似乎更出名,流傳更廣,是因爲這個人物實在太突出,當人們提到鐵公雞一毛不拔、守財奴的形象時就會搬“葛朗臺”出來,可見這個人物的吝嗇程度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葛朗臺極具生意頭腦,亦或是不擇手段的斂財,使得他擁有豐厚的財產,成爲當地首富,越有錢越吝嗇的特徵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與生俱來的吝嗇讓他變成一個十足的守財奴。

你看他對待家裏的女傭:“葛朗臺發狠把一塊舊錶賞給娜儂,那是在他家裏做了二十年工作的娜儂從他那裏得到的絕無僅有的一件禮物。儘管他把穿舊了的鞋子也賞給了她,但每過三個月才賞的鞋子已經破舊不堪,稱不上禮物了。可憐的老姑娘一無所有,變得十分吝嗇,久而久之,葛朗臺像喜歡一條狗一樣喜歡上她了”。

還有對待自己的女兒:“歐也妮小姐每年的生日,都會從葛朗臺先生那裏得到一枚金幣,看到她積攢錢,葛朗臺心裏歡喜,這不等於把他的錢從一個銀箱存放進了另一個銀箱嗎,而且等於手把手教會自己的繼承人吝嗇”。

對待自己的家,非常寒磣:“老式座椅包面顏色褪盡,補丁摞補丁,所有的建築物也好,傢俱裝設也好,無不是剝蝕發黑,到處是裂痕,鏽跡斑斑,傢俱老舊,”被蟲蛀的扶梯搖搖欲墜。連每年冬季生火爐子也規定時間:“十一月初一,她們纔可以坐到壁爐旁邊過冬。只有到這一天,葛朗臺才允許在堂屋裏生火,到3月31日就熄滅,春寒也好,秋涼也好,根本不予考慮。”就連蠟燭和食物都由吝嗇鬼分發,母女倆要用蠟燭還要找藉口向父親騙取。

而吝嗇鬼對待太太也自有吝嗇一面:想起來才就給六法郎作零用錢打發,而且還一個子一個子摳回來纔算,太太病得半死不肯請大夫看病,最後大夫來了他第一句話就問要不要花很多錢,要不要吃很多藥。可憐的太太雖然嫁了個富翁,而且還帶了豐厚的嫁妝,由於“她像天使一樣性情溫柔,像被孩子們捉弄的蟲子一樣聽天由命,以及天生的自卑”,她不得不臣服於吝嗇鬼的霸道,不單止沒有闊太太的好日子過,住在破敗的房子裏,每天還得和女兒不停的縫補衣服,全家人的內衣被服由母女倆縫製補綴。

對待唯一的寶貝女兒,因爲一袋金幣鬧翻,罰她幽禁,每天只能吃麪部喝清水充飢,甚至太太病重求他與女兒和解他也置之不理,最後是因爲律師警告他,太太死後女兒有權利分他的家產,他爲了不分女兒家產才請大夫,想讓太太活着,最後跟女兒和好也不是因爲親情什麼的,而是觸及到他的財富。

讀起來真是好笑又嘆息,世界上竟有如此吝嗇的人。葛朗臺不是因爲貧窮而吝嗇,相反他是富有的,他就是個是守財奴,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觀賞、佔有、把玩黃金,天天守着一堆金子就心滿意足了。

“要他在妻子去世時放棄對哪怕微不足道的部分財產的控制權,在他心目中都是違背天理的事情。向女兒報告他有多少財產,將他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統統登記造冊,然後作爲不可分的共同財產拍賣?‘那還不如掛脖子死了算了’”。基於這些原因他纔在不理睬女兒長達大半年時間裏決意向歐也妮屈服,討好她,哄騙她,爲了把幾百萬家產死死攥在手裏,直到咽最後一口氣。所以,在太太嚥氣的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要與女兒簽署聲明書,要女兒放棄其母的繼承權,財產歸他所有。

甚至自己將死時也念念不忘囑咐女兒:“用心管好一切,以後你到那邊向我交賬”

這系列的描述寫,讓一個吝嗇、冷酷無情、霸道的守財奴躍然紙上,人物非常豐滿。

整篇毫不吝嗇的用濃墨來刻畫這位守財奴吝嗇鬼。

相對於老爹,主人公女主角的故事就稍顯平淡了,一個在小地方成長的普通女性,所受的教育也不多,也無經歷過什麼,日復一日平淡枯燥的生活直到被來投奔的堂弟打破,可憐的姑娘沒有過情感經歷,一顆心被其俊俏的外貌吸引,將自己的一腔癡情全部傾注到他身上,將父親看得比命還看重的金子資助他,爲了他被父親責罰,甚至母親也是間接因爲這個而去世,癡癡等了七年,結果這個堂弟拿着她資助的錢混出了名堂卻不肯娶她,爲了攀附權貴去娶一個又醜也不愛的人,她自然是空等一場。父母的相繼離世,她也得以繼承了一大筆他父親留下來的遺產,哪怕變成了個老姑娘也不愁嫁。

這部中篇小說人物不多,但每個人物各具特色,自然又生動。

看罷,感覺不像虛構的小說,倒像是發生在身邊或周遭的人和事。就如一個演員演活了角色,或者本色演出那樣,是成功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6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讀過很多書,但是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本書就是它一一《歐也妮葛朗臺》。

這本書的作者是巴爾扎克,他寫的這本書地表現出了葛朗臺的吝嗇,還有體現出葛朗臺的女兒——歐也妮的天真、純潔。

這本書講訴了一個十分動聽的故事。在一個小城鎮中,有一個富豪,雖然他十分富有,但是十分吝查,就連自己家的樓梯壞了也不修一修。歐也妮愛上了她的堂弟夏爾,可葛朗臺認爲夏爾家裏沒有錢,歐也妮不該嫁給他,所以把歐也妮關在房間裏,讓她吃不好的麪包喝冷水,後來還利用別人向歐也妮求婚,從中獲漁翁之利。比較終導致歐也妮失去了大好的青春時光和幸福。社會本不該這麼殘忍,可就因爲葛臺的吝嗇,讓一個純潔的女孩失去了幸福。我認爲一個人無論多麼貧窮也不該吝嗇,特別是對自己的家人。家人的幸福和快樂遠比金錢重要的多。好的父母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父母的心是比較仁慈的法官,是比較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可這個父親——葛朗臺卻大大相反,利用自子的女兒來獲取錢財,這完全不是一個好女親所應該做的事。

這本書給我比較大的啓示就是讓我知道了家人的幸福、快樂遠比金錢重要的多。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7

讀了這本書讓我認知了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喜劇作家-巴爾扎克。此書是他寫作的衆多的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文章著作水平的一次飛躍進步......

作者把法國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的非常客觀真實,批判了人的惡劣行爲。這本書寫照了這樣一件事:主人公的父親葛朗臺老頭是全城最富有、最有名望的人,他也是一個出了名的吝嗇鬼;還是世界上四大吝嗇鬼其中之一。而主人公歐也妮小姐是特別善良無私的人!因爲他把金錢花費在救助窮人身上及支持社會的公共事業。文章中父女葛朗臺老頭與歐也妮小姐的行爲形成了鮮明對比!描述了吝嗇鬼葛朗臺老頭的家庭生活和社會剝削制度爲主題。以及歐也妮小姐的婚姻愛情悲劇爲中心事件,層層分析了葛朗臺的罪惡發家史和泯滅人性的拜金主義者。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貪婪的本性;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係及人與人冷酷無情的人生價值觀......

最後感覺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我愛我們自己偉大的的祖國!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8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家,朔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曾經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吝嗇人》以後,不會再有人寫吝嗇鬼了!”莫里哀筆下的阿巴公已將吝嗇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分享一顆糖。然而巴爾扎克不僅大膽地拾起了這個題材,並賦予了最深刻的歷史內容。

《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內容清新雋永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巴爾扎克固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爲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

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文章含蓄的結尾,既點題,又耐人尋味。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吸引讀者。點面結合,使文章生動,具體,詳略得當。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爲貪慾所支配三人,纔會將金錢視爲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9

看完了整本書,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夏爾初來乍到以及最後高潮收尾的還債部分。在節選的課本中,歐也妮充其量不過是個配角的地位,沒有前因後果,只看得到誓死抗衡的堅毅。而當年二十出頭的女孩的心靈是這樣的美,令巴爾扎克在作品中無數次地叮嚀這種雪蓮般的高貴,直至夏爾一書世故狡黠、算計感情的決裂信被她含淚細讀——這種天真無時不刻伴隨她的心靈。

固然結局對於歐也妮是莫大的悲劇,然而站在旁觀者角度,這自然不是童話的美好結局,卻亦不是那麼壞的,只是一個經由拜金社會醞釀而成的自然合理的結局。倘若夏爾早知堂姐的千萬家產,必如庭長先生般匍匐在她的石榴裙下,做金錢的奴隸。這個心靈不再童真的男人也必會甜言蜜語地哄騙討好,他的愛情屬於那一千七百萬,而不是這顆相守七年的心。一個嫁給她的錢的丈夫,會令歐也妮幸福嗎?

對夏爾的愛,使她成爲人。使她懂得美、懂得善、也懂得惡。也是對夏爾的愛,使她早早地結束一個人的苦海生涯,並徹底地對於世界、對於情感心如死灰。我們不得不說,在嫁給庭長以及之後的日子裏,曾經的歐也妮,曾經憧憬愛情的女子已死,留下的身軀肉形保留着她的善良與悲憫,那顆高貴的心卻早已不在。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10

整理書櫃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了自己讀書時期寫的作文,其中有一篇文章,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歐也妮·葛朗臺》的讀後感。雖然過了十幾年,但是一看到這篇作文,仍然可以很清晰的想起那本小說所寫的內容以及它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義。我想,這就是著作的魅力吧!

一說起這本小說,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兩個靈魂人物,葛朗臺與歐也妮。當然,我說的肯定不僅僅是隻記住這兩個人物的名字,而是他們的人物形象會非常鮮明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爲什麼呢?因爲他們代表着這個現實的世界,無論是金錢還是情感,這些,離你,離我,都很近。

先來說說這部小說吧,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主要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金錢對人思想靈魂的腐蝕和摧殘。在這部小說中,人物的塑造、環境的描寫以及故事的敘述能力,都能生動的反映那個時代的風貌以及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小說的結構緊湊、層層深入,所以我們在看的時候,濃厚的情感會產生強烈的震撼。

很多人覺得歐也妮悲劇的製造者是他的父親葛朗臺,那麼,我們就先來說說葛朗臺。葛朗臺,作爲法國索爾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卻是貪婪和吝嗇。他對金錢的執着,可以稱得上到了“可怕”的地步。爲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對弟弟的破產無動於衷,對侄兒的懇求置之不理,甚至對自己的妻兒也是剋扣壓榨。在他的眼裏,金錢纔是一切,在索求金錢的慾望控制下,他不僅喪失了道德倫理,宗教信仰,還有與家人之間的情感。然而這些對他來說,都不是重點,金錢纔是他唯一的追求。於是乎,我們又看到了葛朗臺的另一面,不僅會守財,還很擅於“賺錢”。他能夠使用各種手段吞併他人的財產,也能抓緊各種機會讓自己資產膨脹。在這些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葛朗臺精明能幹的才能,也能看到他狡猾兇狠的本性。在這種環境氛圍下,歐也妮的悲劇其實是埋下伏筆的。

歐也妮,和她的父親完全不一樣,她不在乎金錢,在葛朗臺死後,她擁有巨大的財產,但是她仍然過着樸素簡單的生活,她把錢全部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因爲金錢並不能吞噬人性美好的本質。但她是可憐的,爲什麼?因爲愛情上,她遭到了背棄,卻未怨恨和反抗,相反的,她拿出一百五十萬鉅款,保全了夏爾。她將自己嫁給了不愛的男人,僅僅是爲了守護自己所認爲的愛情。她在這不公平的命運中覺醒,卻最終因爲失去的愛情選擇了向命運妥協,在絕望中孤獨痛苦的完結自己的命運。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傑出的批判主義現實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中“最出色的畫稿之一”,小說展現了資本家的冷漠無情和無止境的貪慾,同時也揭示了資產階級的血腥發跡史和由金錢崇拜帶來的社會醜惡和人性淪喪。這是這部小說在當時的意義,而現在的意義,我覺得它告訴我們,不要被金錢破壞了道德品質和家族情感。像歐也妮這樣的命運,讓它只存在小說中。在這紛擾繁雜的世裏,願我們都能勇敢的守護心中的淨土,學會主宰自己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11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臺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臺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葛朗臺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這老頭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而且在投機買賣和經商上詭計多端。雖然他很富裕,但是爲了省錢,家裏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比較重的家務活由女僕娜農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總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豐先生到葛朗臺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正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從巴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歐也妮的堂弟查理。原來查理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葛朗臺照顧兒子的前程。葛朗臺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藉口家裏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爲討好葛朗臺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臺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查理的處境使歐也妮感到同情,而兩人也漸生情愫。後來,查理爲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行之際,歐也妮將自己積蓄多年的金幣送給他。查理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爲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臺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臺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臺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裏。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裏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親吻,葛朗臺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歐也妮繼承了1900萬法郎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但她卻對當年夏爾的諾言念念不忘。但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臺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瞥清關係。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德。·蓬豐,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兩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着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着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着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我認爲,本書中人物性格最鮮明的是葛朗臺。他貪婪、狡詐、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裏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爲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面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最後也因爲錢而嚥氣。與他相反的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雖然在其父死後,她仍然保持簡樸的生活,但她卻是善良的: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這在那個時代是相當難得的。可是,她卻因爲父親的愛財而與其關係破裂,爲了等待背叛自己的心上人消耗掉了寶貴的青春。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當時社會的毒害,對於金錢左右着一切的社會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控訴,她是一個被金錢吞噬的無辜的犧牲品。

當我合上了這本書,心中感慨萬千:爲了金錢,人類可以做到對親情的不顧。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