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定位》讀後感範文21篇

《定位》讀後感範文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定位》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定位》讀後感範文21篇

《定位》讀後感 1

有幸拜讀了《定位》這本經典好書,裏面提到的核心思維是需要快速佔領用戶心智並在行業的某個領域做到用戶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則的理解中,用戶最多隻能記住行業的前兩名,所以佔領用戶心智更是關乎企業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寶已經穩固佔領涼茶領域的前兩名,和其正儘管使出很大力氣,仍然無法超越前兩名。

定位理論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用戶無時不刻被周邊的各種信息包圍,例如APP廣告彈窗、電梯海報、公交車海報、電視廣告,等等,過度的商業傳播如何讓企業的產品能在用戶心目中佔領一席之地就顯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論的背景。

成爲第一,或成爲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過度傳播的時代佔領一席之地呢?用戶提出了要成爲第一,或者行業某個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術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術,那你可以像埃隆馬斯克那樣,進入一個完全無競爭領域,開發屬於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電動車技術,就可以“發明”電動車特斯拉,如果你服務牛逼,像海底撈一樣可以將服務做到極致,那你也可以佔領火鍋市場的no。就是說要確保跑道上只有你一個人。

消費者認知模式

要確保跑道上只有你一個人,不是用你的產品去實現,而是通過用戶的心智認知去實現,也就是說用戶在心理印象是什麼,比事實是什麼更重要。

我們不能強行去改變用戶的.心智認知,只能引導他將你的產品進行分類,並在他的腦海裏佔據一個位置。因爲人類的認知有限,特別是在信息處理上,人類記憶很難超過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對於用戶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建立產品第一次在用戶心中的認知,用戶更願意相信的事情是什麼,是建立消費者認知,二不是建立產品認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價比,主打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當小米開始做高端機時,高端機很難得到市場認同,人們更願意買華爲或者蘋果,因爲纔是高端人士的象徵。

不要挑戰第一,最好另闢蹊徑

一旦品牌在競爭市場成爲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圖去挑戰它了,而應該另外建立一個方面的第一。因爲第一是消費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難去改變用戶的認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寶已經佔據了涼茶市場的頭兩名,在殺入的和其正怎樣也很難殺出重圍。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個品類

這是定位理論的最高境界了,一個產品就相當於代表了一個品類,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兒童益生菌,可口可樂代表了可樂。

暫時就理解到這些,歡迎讀者拍磚,補充。

《定位》讀後感 2

在聽完賈建民教授的《戰略市場營銷》課程後,接着每天讀一章節賈教授推薦的《定位》這本書,對於定位一詞有了新的認知。

最近這一個月被定位和心智這兩個名詞輪番轟炸。文章開篇對定位下了一個定義:定位就是如何在顧客的心智中做到與衆不同。對於企業而言,定位不是改變產品本身,而是從產品的特徵、行業特徵、市場外部環境、競爭對手等維度進行分析,找到產品與衆不同、並最容易被用戶記住的點,作爲產品的定位,從而佔據用戶的心智。

書中通過衆多企業定位案列到國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進行剖析,不管是企業的產品、服務還是國家、宗教,定位要佔據用戶心智,在衆多的特性中只能選擇一個點進行宣傳,哪怕有再多的優點要佔據用戶心智則只能選擇一個點。要佔領用戶心智,定位過程中需要滿足領先法則。

對於企業多品牌戰略的有一個新的認識。一個品牌適合一個產品,通過拜耳、LifeSavers等案列的分析當一個品牌在潛在顧客心智中佔據一個定位後,對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該品牌在潛在客戶心智中的定位。通過強生這個品牌拓寬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包裝、同樣的標籤,只是用戶不一樣,這樣的`品牌拓寬會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21章節成功六部曲,對於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給出了一個路線圖。

第一,你已經擁有什麼定位,是要求我們分析當下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認識自己。

第二,你想擁有什麼定位,則是通過對當前情況的分析,以及對於產品未來的目標,找出一個最佳定位。

第三,你必須超越誰,就是設定標杆,以超越競爭對手爲目標制定行動綱領。

第四,你有足夠的錢嗎,強調要搶佔顧客心智,需要花錢,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廣告宣傳定位才能讓定位佔據用戶的心智。

第五,你能堅持到低嗎,定位是需要持續進行宣傳,今天確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佔據用戶的心智,這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堅持能打破很多看視不可能突破的障礙。

第六,你的傳播體現了自己的定位嗎,對於一些企業雖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傳上又沒有緊扣定位,造成用戶心智的混亂從而迷失。

《定位》引發了我對企業戰略、個人事業的思考,定位無處不在,要想達成目標,則首先需要有一個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們不偏離航線。

《定位》讀後感 3

雖然Mike一上來用一句話就概括完《定位》:講述心理學常識——人由此及彼的偏見。之後就再也沒聊書的內容,但他卻以精巧細緻的解析,加上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趣聞,完美詮釋了“定位”如何應用在當下互聯網商業裏。

《定位》這本書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來解釋一個道理:人們的思維定勢是很難改變的,而一開始種下的理念幾乎不會主動替換。成功的新興公司所能尋找的就是在人們不斷變化增長的需求裏搶先挖掘佔領一片新領土,而不是以同樣的發展方式和原來的領先者正面對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樣的發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當然,事情也不是那麼絕對,領先者有時也會糊塗,而商業環境變化太快會讓整個局勢不斷逆轉——所以書裏有不少增補的地方,是作者出來給自己打臉,承認當年的“預測“錯了。但大體上,這個理論還是挺實在的。

這就是商業上的基本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裏去——定位就是在解決一個公司作爲獨立個體所需要思考的哲學問題。當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實際一點的就是:公司思考這些問題,有個必須的檢驗指標: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裏偷閒想這些問題打發時間,如果這些問題有答案,那麼人就可以容光煥發地打好雞血應對眼前的`苟且;如果沒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詩的遠方。但公司作爲現代商業社會的生存單位,思考這些問題只有一個目的:如何在當前的環境裏找到生存發展資源。以前很多公司無論地域還是行業內都是在很小的範圍,而互聯網所帶來的連接/互動/協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滲透和打破這個“範圍“。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領域裏,波及的速度和進度會不一樣,但這個趨勢無可避免。在國內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下,本土互聯網商業非常給力。

對於個人來說,思考哲學問題也越來越現實——隨着多樣化的發展,羣體劃分也越來越細,隨着我們身上的社會屬性逐漸增強,自然人越來越像個公司。當我們思考這些哲學問題的時候,很難再像古人躲在被遺忘的清靜角落,讓腦袋一日千里地奔襲——現在我們更多地是走向即時表達與互動。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種模式吃天下,企業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強——那些看似務虛的無用之事,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人說,我怎麼還感覺像個螺絲釘?前面不是說了麼,波及速度和進度會不一樣。另外,只是感覺像個螺絲釘,事實上呢?

《定位》讀後感 4

定位,什麼東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很多人把這本書看做是營銷的指南,也有人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沒錯,其實不只是產品,我們每個人或許都需要定位。

我現在做的工作其實就是從入門開始自己摸索的,曾經拍短視頻,自己沒頭沒腦的策劃、寫文案、拍攝、剪輯,這裏面沒有一樣是我擅長的,最多是感興趣,於是一邊學習,一邊拍攝。

開始以爲沒什麼大不了,自己一個人參與所有環節,但是後來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結果也是差強人意的,完全達不到起初的預想,並且,通過這個過程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是那麼的小。

《定位》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專注打造自己的強項能力。就像在團隊中,我每個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沒有一件做得好,假如專注一個方面,把一個環節做好,在這個團隊中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說的專業吧!

也有人覺得,人生不應該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應該是有無數種可能的`嗎?是啊,在過去的成長經歷中,你一定沒少被人定位,被家長定位、被老師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時會被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爲,你從沒思考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從未認真給自己定位。

難道學歷低每個月就只能領不到三千的月薪嗎?難道長相平凡就不能找個帥哥談戀愛嗎?難道家裏沒有礦就只能怨天尤人嗎?不是吧!就算別人給你這樣定位,你也只會嗤之以鼻,內心不服,憑什麼!所以說,我們需要的是自己給自己一次認真的定位,不給自己限制,這纔是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書中說,“定位”的最新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衆不同。

學會認識自己,給自己重新定位,並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強大,就是一種心智的轉變,老人總說一句話“等你長大就知道了”,說的不是個子長大,而是心智的變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轉變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的。

那麼,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思考吧!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一起來重新定位自己吧!

《定位》讀後感 5

在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我們都會思考如何走出同質化競爭的困境。這本經典的《定位》,也許仍能給我們一些啓發。畢竟,一本好書,無問新舊。

談定位有一個基本前提,供給嚴重過剩。倘若是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企業已經活得挺好了,也沒有動力來找新的定位。當然,客觀上大部分的企業都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市場狀態,如果不想着轉變,等到有一天,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所以,想要突出重圍,就得找到屬於你的“新大陸”。

1、什麼是定位?

定位理論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視角,即在充分競爭的情況下,通過了解企業自身、競爭對手以及客戶心智,從而找到差異化競爭的突破口。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都可以運用定位理論來指導實踐。

用書中的原話來說,定位就是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做到與衆不同。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人們會對海量的信息進行忽略和屏蔽,我們需要篩選出那些最容易進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詞佔領心智”,比如沃爾沃是“安全”,寶馬是“駕駛”,王老吉是“下火”。

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傳統的做法通常是向內找原因,比如提升員工績效,加強內部管理等等,實際上,更應該轉變思維方式,向外看。社會變化太快,“時代拋棄你,與你無關”。

生態學有一個“生態位”的概念,即每一個生物種羣在生態系統中都有一個位置,參與了生態系統的循環。當與其它種羣出現生態位重疊,就出現了“種羣競爭”。比如樹林裏的馬和鹿,都要靠樹葉來生存,它們都會想方設法地多吃樹葉以保障生存。鹿能夠伸長脖子吃到更高處的樹葉,也就和馬不在一個生態位上了,因此長頸鹿能夠繁衍至今,馬兒則進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覓食範圍更廣,也保障了食物來源。還有一個極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態位有競爭有天敵,通過找到一個沒有競爭的新環境,種羣就會出現爆炸式增長,根本控制不住,生態學的說法叫“生物入侵”。

企業也一樣,在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頸,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營銷上的說法,就是病毒式營銷。

2、爲什麼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間是有限的,對於某一個品類的品牌而言,很難讓人記住超過七個品牌。這是人的本性,很難改變。而能夠進入人的腦海的,往往是能夠打動其內心的品牌,或者說,品牌所傳遞出來的感覺滿足了人對某一方面的訴求。

比如涼茶原本只是廣東的一種地方飲品,加多寶集團通過將其定位於“降火”,避開了競爭激烈的傳統飲料市場,滿足了人們“怕上火”的心理需求,從而將一款單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銷售額甚至超過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更重要的'是,其它飲料品牌根本無法涉足這一領域。儘管後來有一衆跟隨者,“涼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行業第一的地位也無人撼動。

還有當下火熱的“六個核桃”,也是找準了“核桃補腦”這個定位,在植物飲料市場一騎決塵。當然,這個定位的前提是,六個核桃解決了核桃乳口感和穩定性的技術問題,在生產工藝上保證了產品品質和口感,否則定位再精準,產品不好喝,也難讓人買單。

3、怎麼找到定位?

關於如何運用定位,書中給出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分析整個外部環境,確定“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的價值是什麼”。

第二步,避開競爭對手在顧客心智中的強勢,或利用其強勢中蘊含的弱點,確立品牌的優勢位置——定位。

第三步,爲這一定位尋求一個可靠的證明——信任狀。

第四步,將這一定位整合進企業內部運營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傳播上要有足夠多的資源,以將這一定位植入顧客的心智。

簡單來說,就是了解三方:企業自身、競爭對手、客戶,從而找到與競爭對手錯位的、與企業自身匹配的客戶需求,同時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策略,強化品牌形象。

這種感覺就像,其它人都在某個領域打得火熱,而你獨自開闢了一塊新的市場。

比如王老吉開創了涼茶品牌,成爲國內飲料界的No.1,而可口可樂毫無招架之力;比如東阿阿膠從普通的補血保健品重新定位爲“滋補品”,從而跳出了傳統保健品市場的怪圈,在資本市場一騎絕塵。

小結一下,就是三個關鍵詞:

1、解放思想:不僅要審視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錯開正面競爭。

2、實事求是:結合自己的條件和能力,這是一切行動的基礎,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自大。

3、與時俱進:根據市場變化情況不斷調整策略,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

(內心OS:有時候想想老外也挺能寫的,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非得寫一整本書……)

《定位》讀後感 6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號召部門同事薦書買書,發起了公司的第一個讀書同好會"悅讀會"。大家薦買的書籍分爲兩類,一類講股票的,一類講營銷的。非常切合我們的職業——證券營銷。講股票的大都看過,於是我想,換換口味也未嘗不可,看本講營銷的。這便是我讀《定位》一書的源頭。

可以說,這是我認真看過的第一本寫營銷的書。翻開首頁,宣傳語寫得挺吸引人,諸如“如果只看一本營銷書,首選《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之類。我就衝着這幾句頗有氣勢的宣傳語,研讀開來。

《定位》一書揭示了企業亦或產品能夠取得成功的本質:贏得顧客的心智。即公司的產品要精準定位,賣點要進入消費者的心中,形成品牌。當顧客看到你的品牌時,能想到你的產品,聯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調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調是業界做得是最好的。相應的,如果我要買個空調,那我首先會考慮格力,因爲它是空調第一個品牌,做空調做得最好。這便是產品定位進入消費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書中還提出,產品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需要第一個進入消費者心中,佔據第一的位置。人們總是能記住第一名的名字,後面的難免遺忘。有一個現象,在玲琅滿目的品牌中,大多數人只記得前兩個品牌。這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是相符的。我們知道王老吉與加多寶,可口可樂與百事,滴的與快的,這些都是行業中的老大與老二,至於後面的,基本沒有他們什麼事了。

我認爲這種想象是基於我們的心理與習慣。我們傾向於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當一個品牌進入內心,得到我們的認可後,我們相當守舊,很難再去改變。此時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們先天性地會與之前的認識作比較,並且,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們偏向於購買原有品牌這種保護性策略。

定位思想雖然重在講營銷、廣告與品牌樹立,但並不止於此。推廣開來,定位其實是公司戰略的問題。品牌、廣告、產品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表面的東西,而公司管理與運營、政策規章、員工的價值觀纔是內在覈心。在當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從管理層、到員工、到產品設計、到廣告策劃、品牌運營有統一的認識,扭在一條繩上的公司和產品,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這便是本書給我營銷方面的啓發。而作爲一個專業的投資人士,萬物都會聯想到股票。結合近期的"漂亮50"行情,使我感觸頗深。

關注股票的朋友們都知道,最近中小創小盤股跌跌不休,而”漂亮50“股票卻屢創新高,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當我們回頭來看,這些股票都是上市以來一直上漲的大牛股。看看”漂亮50“的名單:老闆電器、格力電器、海天味業、貴州茅臺、青島啤酒、伊利股份……看到這些名字你聯想到了什麼?我想一定會是”最好的老闆油煙機、最好的`格力空調、天天炒菜的海天醬油、好喝且貴的茅臺酒、常喝的老青島以及擺滿超市的伊利牛奶“。

這些不正是《定位》提出的佔領人們心智的品牌和產品麼?

稍加推理,我們就能得到產品"定位"做得好,與股票長期走牛的關係。當一個公司產品"定位"精準,首先進入人們的心智,能獲得最大的購買量,其它品牌無可替代,處於壟斷地位,能夠獲取超額利潤。一旦佔領人們的內心,很難被超越,能夠在競爭中長期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利潤節節攀升,驅動股價長期走牛。

這些佔領人們心智的品牌,我們常常稱之爲”行業龍頭“。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對此觀點也有闡述。格雷厄姆認爲,從投資的安全性來看,買股票應該限定在一類企業——即行業龍頭;如果實在低估,可以擴大到二類企業—行業老二;而對於排在更後面公司,則不予考慮。這與《定位》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前幾天有位朋友問我,”漂亮50“漲這麼高了,還追不追?我答:只要是行業龍頭,決對第一品牌,估值只要不是太離譜,追又何妨?繼續漲,則賺到;如果回調,最多時間拿長一點。從中長期來看,行業龍頭還會漲,因爲產品已經佔領了人們的內心,很難改變;要超越第一,其實很難。

綜合來看,《定位》確實是一本好書。做營銷的讀一讀,可以找到營銷的方法;炒股票的讀一讀,對選股邏輯也有啓發。亦營銷,亦投資,這便是我對本書的總結。

《定位》讀後感 7

《定位》作者是傑克特勞特,書中闡明最好的學習是從失敗中學習,我花了四個小時把從百度百科上面下載的一部分有關《定位》的內容看我,讓我感到很開心,我覺得寫的很精彩,而臥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營銷經驗營銷思維,SEO思維也是類似的,都是實戰總結的經驗!

我拿一個案例來說一下吧!美國通用汽車:忘其成功之道剛開始的時候,通用汽車可以用“一團糟”來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創始人)收購了17家汽車公司,當時因爲品牌太多,也沒有一套管理的體系,導致內部出現競爭,收購的七款品牌中,只有兩款盈利其他都是虧本的,後來alfred sloan(阿爾弗萊德斯隆)進入通用人生產副總監,在他的指點下通用開始塑造品牌,他強調營銷和品牌形象,並結合市場的性質劃分部門,充分積極的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更好的參與競爭,並且見自己的汽車品細分成五個隔區:雪佛蘭、旁帝克、別克、奧斯摩比和卡迪拉克,在這樣的策略下,通用佔據了美國大半市場份額,但是隨着斯隆的離開,金融界人士federico G·DOonner唐納兼任通用主席和首席執行官,他認爲,生產雖然很重要,但是賺錢盈利更爲重要,於是他採取了和斯隆截然不同的'方案,他說既然都是車,那我們爲什麼不互換零件呢?這樣我們的生產成本就會降低,增大了利潤,這樣傻瓜都知道是極其愚蠢的,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這樣就會失去車原有的獨特性,消費者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去買盒普通車一樣的車嗎?也就是這樣導致了品牌的流失,這完全是不符合營銷的,忽視個美國人的熱愛汽車心裏,把汽車設計丟的一乾二淨,而這恰恰是通用的銷售力所在,更爲嚴重的是唐納把之前的策略丟得一乾二淨,將汽車的價格又定在斯隆之前的交替混亂的局面,區隔不清,內部競爭市場,市場份額從57%跌至28%。從這個一案例中我們有以下幾點教訓!

《定位》讀後感 8

最近終於把看《定位》一書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聽人安利過此書,再加上其被稱爲“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想必應該不會是浪得虛名吧。

雖說“定位“理論自1972年提出,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實都已經在各個行業領域所實踐,但系統學習的一大好處就是在於可以將過往的一個個點連接成線。

1、何爲“定位“

那麼什麼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衆不同。“

這句話可以提煉出三個要素:

1、定位從產品開始,所謂產品可以是商品、服務、企業、機構甚至個人。

2、但定位並不圍繞產品進行,不涉及產品改變。

3、定位圍繞的是顧客的心智,通過對既有產品的包裝,使其在顧客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作爲互聯網人,尤其是產品和運營,初次接觸定位理念或許會有所不習慣設置質疑。因爲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貫徹始終的一直是“用戶至上,挖掘滿足用戶需求。““定位“則不然,它認爲僅靠“滿足需求“是無法贏得顧客的,進入顧客心智的定位知道纔是贏得選擇的有效方法。

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內心確實也有一絲的不敢苟同。但轉念一想,發現確實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過於支付寶和微信的社交之爭。如果從需求層面來看,支付寶的聊天功能並不遜色於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過“圈子平臺“,但卻一直不能被市場所認可。其最根本的原因無非就是定位,支付寶在用戶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爲主的類金融工具“,人們根本難以將他和社交聯繫起來,又如何能在用戶的心智中佔有一席之地。

那麼可能有讀者會問,那爲什麼微信這麼一個社交軟件能在支付領域佔據頭部位置呢?其實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剛推出的時候,一直不溫不火,與支付寶簡直是雲泥之別。但因其通過春節紅包異軍突起,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了“發(搶)紅包神器“的定位,從而盤活了其社交網絡的資金流轉,有了用戶資金沉澱引導其再觸達支付環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爲何“定位“

從定位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成功“定位“的一個關鍵在於“與衆不同“、而對於“與衆不同“的定義,其實不同的時代是有所差別的。

而當下信息的過度傳播和人們心智的過度簡化這兩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發顯得重要,“與衆不同“愈發顯得困難。

2·1信息過度傳播

這點我想大家都已經深有感觸。信息大爆炸,讓我們每天每數以億計的信息所包圍。無論是各類站、社交媒體、娛樂平臺還是線下的各式廣告,各種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計地試圖侵佔我們的心智。而一個產品要想從這浩如煙海的信息大軍中脫穎而出,進入人們的心智之中。其獲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選擇性,聚焦於某一點集中火力進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準“定位“。

2·2信息的過度簡化

從人的心理角度來看,我們的心智其實自帶防禦機制,會潛意識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於接受那些和我們過往的知識經驗相吻合的信息。

這恰恰就是在這傳播過度的環境下,人的唯一防衛力量——過度簡化的心智。

而與此同時,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別人給他灌輸一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卻不能接受有人試圖去改變他們的固有想法。所以說:定位不是去試圖改變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點加以突破。

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將信息儘可能的簡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將“信息之矛“削尖削利,這樣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3、如何“定位“

因爲此書筆者也並未完全看完。故此節僅是筆者對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筆者一直說運營“有的放矢“很重要。那麼關於“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於“爲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書給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其中“已經存在的認知、關聯認知“,便是基於人們更願意去接受與自身知識經驗相吻合的信息這一客觀因素。

這個在“定位“中典型的一個方法就是“非可樂“定位法。這是一種通過把產品和已經佔據潛在客戶心智的'東西聯繫到一起的方法。

書中舉了七喜的例子。當時在人們的認知中,第一是可口可樂,第二是百事可樂。七喜把自己定義成“非可樂“飲料,既藉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又將其和兩大可樂巨頭區分開來,通過差異化定位,避免和其產生直接競爭,銷量急劇增長。

除了通過關聯客戶原有認知進入心智之外,另一個“定位“成功所面臨的的難題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每個人能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們往往容易記住一個領域中前三名的產品,最多7位(這已經算是對這個領域相當瞭解了。)比如說,我們自己回憶一下,現在電商平臺這麼多,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說的上來的綜合電商也就天貓、淘寶、京東了吧。

而要想從萬千信息中吸引客戶,另一個方向便是進入潛在客戶認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爲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就像我們只會好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誰,卻從不關心第二個。

但大的市場,基本上已經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這也恰恰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選擇垂直領域創業的主要原因了。進入垂直領域的好處很多,但有助於“定位“的筆者覺得主要是倆:

1)垂直領域競爭少,如果你是第一個進入的,那麼更有希望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留下“行業第一“的印象。

2)大領域的領導者,不見得在垂直領域依舊是領導者。這是我們擺脫他們掣肘的機會。就像阿里的淘寶在C2C電商的地位無人能撼動,但到了B2C垂直領域,天貓不就遜色於京東了嗎?

書未讀完,暫且聊到這裏吧。筆者之前總是覺得看完一本書,再寫感悟比較合適。但現在想起當初運營公衆號的初衷:不就是聊聊讀書,談談感悟嗎?那又何必執拗於看完再寫呢?

《定位》讀後感 9

《定位》彷彿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而且常看常新,每次都會新的體會,好的作品大抵如此吧。

看完書腦海中會不斷的想,如何定位呢,我覺得這一定是在對現狀認知極其清晰的條件下才可以操作的。看見當下才能想象未來,對當前情況的把握程度,決定着定位的精準程度。一定要腳踏實地,認真研究在潛在客戶中已存在的認知。

現在社會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但是不乏傳播過度的情況,而對於信息的選擇與分析則變得至關重要。定位其實就是市場選擇,其實就是不斷的將市場細分,再細分,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領域。

不禁想起以前認識的一位老師,喜歡釣魚,開着價值不菲的進口皮卡,在冰面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我們和幾個小輩被拎着一起去陪他釣魚,本來也沒什麼興趣,然後開始看運河邊上來回的行人和路邊停着的各位漁友的坐騎。那會兒還不流行SUV,基本都是緊湊型的私家車,老師的座駕顯得尤爲突出。後來回去的路上大家還調侃老師不應該開這車出來釣魚,應該帶我們去跑個山。可老師卻說開這車釣魚特別實用,魚竿漁具還有後來釣上來的兩箱子羅非,都毫不費力的放在了車上。

後來入職皮卡事業部,多多少少了解到一些場景化營銷的情況,又看了些“對家”的營銷策略。由衷感慨,對於市場的細分,對於產品的定位,其實就是讓自己的產品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衆不同。

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衆不同,我淺薄的認爲應該就是讓客戶第一時間知道擁有這個產品,他們可以某些特定的事情,並且達到特別的效果。

我不知道自己這樣說是否可以被理解,那就打個比方吧。比如,去超市買洗碗用的手套,有一款手套上有像刷子一樣的塑膠凸起。我馬上就能想象到,當我用它洗碗的'時候,就不用在拿着其他東西刷碗了。這款手套最終出現在了我的廚房了,並且很好的完成了我需要做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是不是我們的產品定位也是如此呢。如何讓產品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變得與衆不同,如何讓客戶可以直觀地、毫不費力地看到產品的特定用途和價值,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事情。

這本書斷斷續續的讀了很久也還沒有讀完,因爲在這個過程中,合上書思考比打開書閱讀,花的時間要長的多。

《定位》讀後感 10

作爲02年出版的書《定位》,書中的內容許多內容在2023年的今天也都不過時。書中給出的案例,各個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給小品牌,甚至網絡推廣帶來一些靈感。其中剖析了“滿足客戶需求”卻無法贏得用戶的原因部分頗爲精彩。

書中有部分提到關於品牌升級和定位的問題,非常深刻,發人深思。看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心裏想到了兩個品牌,比亞迪和小米。比亞迪最近幾年不斷的開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車,高薪聘請奔馳前總設計師,汽車內飾,電池技術,汽車外形等諸多環節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2020年推出的比亞迪漢和最新的刀片電池技術,都證明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力。但是,人們卻仍然將比亞迪汽車看做是低價汽車的代表,儘管比亞迪漢,比亞迪唐的售價和配置早已處在中端,中高端領域。究其原因,始終是比亞迪這個品牌已經被定位爲低價車,出租車,公交車,不好聽一點兒就是Low.這裏暫且不討論人性啊,虛榮啊這些東西。重要的是人們聽到比亞迪汽車,就明顯不如蔚來,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據《定位》書中提到的關於新產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態進入到用戶的心智中,是有詳細的方法的。

關於比亞迪這個案例,如果一開始就“漢”,“秦”,“唐”這樣的王朝直接註冊爲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產品線,宣傳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廣,只有這樣才能褪去用戶心中的那一道坎。當然,這樣的方式會讓市場部在運營和廣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資金投入。這是一種抉擇。另外這個路子其實也不是什麼新路子,豐田早就用這個方法,在“越野”,“耐用”,“維修便宜”等多個定位中佔據的用戶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腦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車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車”,是不是就是豐田。另外豐田爲了往高端汽車領域衝擊,也同樣開出了新品牌“雷克薩斯”。爲的就是避免用戶不自覺的把豐田這個品牌的屬性附加給“雷克薩斯”,普通用戶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薩斯是豐田的子品牌,這就已經說明了豐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個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個品牌能夠佔據兩個大品類的頭部位置,就會導致兩個品類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過我個人認爲,這個只適用於消費品,不適用於大集團的定位。舉個例子,提到雷蛇這個品牌,能想到什麼?電競裝備,鼠標,鍵盤,電競座椅等。反過來,提到電競裝備,你第一個想到什麼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這個品牌準備去做一個新的品類,衛生用品,並且衝到了這個品類的前三名,那麼雷蛇這個品牌,還代表着電競裝備嗎?如果不代表,那麼雷蛇電競產品必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流失客戶。這也是我們做獨立站品牌時,垂直和精準的`原因,不過我們都沒有作者特勞特這樣的總結能力。

還有小米的高端夢,這條路走的是真好。因爲我是米粉,所以比較關注小米的產品線。現在回顧小米的歷程,其實小米在創立的前三年就已經規劃好了未來的品牌路線。隨着紅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夢就徹底坐實了。紅米繼續着超高性價比的路線,防止丟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價比的米粉。同時,小米也在不斷的提高旗艦機型的價格,開始衝擊高端市場。從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這品牌升級走的那叫一個穩當。小米的整個發展路線,其實非常符合作者特勞特的定位理念,想要衝擊新的市場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實際上用的另外一種方法使得“小米”這個品牌成爲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機品牌,“紅米”則接替了曾經的小米的接力棒。

《定位》讀後感 11

定位,什麼東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很多人把這本書看做是營銷的指南,也有人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沒錯,其實不只是產品,我們每個人或許都需要定位。

我現在做的工作其實就是從入門開始自己摸索的,曾經拍短視頻,自己沒頭沒腦的策劃、寫文案、拍攝、剪輯,這裏面沒有一樣是我擅長的,最多是感興趣,於是一邊學習,一邊拍攝。

開始以爲沒什麼大不了,自己一個人參與所有環節,但是後來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結果也是差強人意的,完全達不到起初的預想,並且,通過這個過程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是那麼的小。

《定位》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專注打造自己的強項能力。就像在團隊中,我每個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沒有一件做得好,假如專注一個方面,把一個環節做好,在這個團隊中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說的專業吧!

也有人覺得,人生不應該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應該是有無數種可能的嗎?是啊,在過去的成長經歷中,你一定沒少被人定位,被家長定位、被老師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時會被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爲,你從沒思考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從未認真給自己定位。

難道學歷低每個月就只能領不到三千的月薪嗎?難道長相平凡就不能找個帥哥談戀愛嗎?難道家裏沒有礦就只能怨天尤人嗎?不是吧!就算別人給你這樣定位,你也只會嗤之以鼻,內心不服,憑什麼!所以說,我們需要的是自己給自己一次認真的定位,不給自己限制,這纔是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書中說,“定位”的最新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衆不同。

學會認識自己,給自己重新定位,並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強大,就是一種心智的轉變,老人總說一句話“等你長大就知道了”,說的不是個子長大,而是心智的變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轉變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的。

那麼,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思考吧!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一起來重新定位自己吧!

《定位》讀後感 12

定位這本書其實有一點點《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實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並不是任何一個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夠獲利的,而是要看怎麼延伸,延伸好還是保持品牌單一性比較好。雖然西方的書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讀起來不是很過癮,但是起碼前幾章還是有乾貨的。

很多經理人認爲,勝負見於市場,其實並非如此,勝負在於潛在顧客的心智,這是定位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們發現,開創並主導一個品類,另你的品牌成爲潛在顧客心智中某一品類的代表,是贏得心戰的關鍵。

保持品牌的狹窄的聚焦

營銷的競爭是關於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

定位的基本方法,並非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調動心智中已有的認知,重現鏈接已經存在的聯繫。

顧客心智爲了防禦海量的信息傳播,會篩選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與之前的知識和經驗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試圖改變心智,成爲定位理論的原則之一

一旦顧客心智中擁有了一個詞,你就得利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

事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人們心智中已有的認知。定位的思維的精髓在於,把認知當做現實來接受,然後重構這些知識,已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種媒體的出現非但不會取代原有的媒體,反而會改變和改造原有的媒體。

定位是一套系統的.尋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爲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

如果你不能再某個品類中爭取第一,那麼就開創一個你可以成爲第一的品類。

領導地位是最好的差異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價策略成功的祕訣在於:首先你必須是第一個建立高價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須有一個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後,選擇一個顧客能夠接受的高價品類,否則高價只會把顧客嚇走。

高價必須以真正的差異化做支撐,差異化能夠合理解釋爲什麼值得人們花更多的錢。

時至今日,各公司還是致力於製造產品而不是主打品牌,產品製造在工廠,而品牌打造則是在心智中。取個好名字至關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消除負面的影響的更好的策略是換一個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個進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個,又沒有挑到一個合適的名字,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定位》讀後感 13

平時耳聞目濡,經常聽到各種公司大談特談“定位”,但常常聽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書,該書是一本改變了傳播——營銷的書。它講述了什麼是定位,並提出定位是廣義的成功戰略,定位技巧可應用於包括“政治、戰爭和商業,甚至追求異性”;時代可以分爲:產品至上時代、形象至上時代和定位時代。在產品時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並且有錢去推銷它就行了,但仿效產品毀掉了產品時代。在形象時代,聲譽或者形象比任何一個具體的產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樣毀掉了形象時代。在定位時代,創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在預期的客戶頭腦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一席之地不僅包括企業的長處和短處,還包括其競爭對手的優點和弱點。在定位時代,光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是不夠的,甚至沒它也行,但你必須是第一個打入客戶的大腦才行。

人腦有一個針對現有信息量的防禦機制,它能拒絕無法“計算”的信息,只接受與其內部現狀相稱的新信息,其他東西則一概過濾掉。政府、企業或產品都需要有正確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爲中心,要在預期客戶頭腦裏佔有一個適當的位置。

“缺乏適當定位”至今是許多本土企業及非贏利組織在競爭中的瓶頸,是營銷中的突出問題點。對於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呢?

做事沒有重點,希望人人滿意,得到所有人的滿意,結果是沒有人滿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盡善盡美纔去做,結果很可能永遠做不成。如果你試過多次,並且偶爾取的成功,你在公司裏的名聲可能會很好。我們經常會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卻沒想到不管是雞頭還是雞尾他終究是雞,成不了鳳凰。泰坦尼克號上最好的船員到頭來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還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們還經常會試圖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謂好高騖遠。這可謂是定位不當。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遠大可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並努力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得給自己下個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得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至少要對自己能幹些什麼事要了解,不要以爲自己能爲所有的人幹所有的事。人人滿意等於沒人滿意。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能力有限,這要求我們不停的審視自己,經常給自己下定義。其次,要不停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思考他的.特點和利弊,看他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一個環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對你有利,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抑制你的發展。環境包括社會、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對社會,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適應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選擇的,要選擇真正對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敗者的船,無任你多麼出色都無濟於事。不要只問你能爲公司和上司做些什麼,要問他們能爲你做些什麼。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還不夠,你還要牽出友誼這匹馬,間或操練他一番,否則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反而用不上。總之,你必須不停的去適應環境,使之爲你服務。最後,要敢幹,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亂做一氣,要敢於犯錯誤,並勇於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不打算冒風險,不打算受到紛至沓來的非議,就不會第一個提出新點子或新概念,就很難取得成功。

個人定位和產品一樣,就是要在預定客戶的腦子裏佔有一席之地。不要在產品裏,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腦子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傳達給你的“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追求是什麼。在他們的頭腦裏給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動。

總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須爲你的目標服務,小不忍則亂大謀。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定位》讀後感 14

在當今社會中工作、學習、生活中我想都會遇到該怎麼樣,要求如何,應該怎麼做;其實這都是在“定位“。尤其是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個人的、產品的、營銷策略的定位,通讀這本書給讓我更深的瞭解到定位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去定位。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目標定位高點。

在2011年剛接手一家腫瘤醫院,這個醫院非常大,專家的學術地位都很高,並且很難接觸。當時只有一個特爾立在醫院,其實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推廣,也沒有定位,只是知道升白,和G聯合升白效果更好。我想首先在潛意識裏已經做了聯合升白的定位,在推廣中就更加難推。在持續的學習中,瞭解中,以及市場部,還有中腫的黃慧強對GM的瞭解,我想我該重新的開始定位GM。因爲對GM瞭解的更深,所以知道可推的學術觀點也很多;那又要面臨着先從哪裏開始推廣,重新定位,最後在市場部的`建議下,開始在口腔潰瘍方面推廣。經過時間的證明口腔潰瘍大家已經接受,後續又做產品的進一步的定位。在後續的推廣中,全國的市場都在做特爾立的學術推廣,包括淋巴瘤免疫治療、血液科預防真菌感染、以及到目前的局部放療+GM的遠位效應等。

其實我想也是公司一直把GM的學術地位定位的很高,所以這些年來一直在堅持推廣GM。隨着我們GM學術的更加深入,在以後醫生的潛意識裏會有:提到特寶生物就會想到GM,提到GM就會想到特寶生物。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不僅僅在我們的產品中很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重要,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定位。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定位好我們的未來,我想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會更有信心和幹勁。人不能忽略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目標定位的高點;我想總會有實現自己目標的一天。

《定位》讀後感 15

我開始爲自己的大學生活開始擔憂,沒有計劃,沒有遠大的目標,害怕時光會在我不經意間溜走,給自己定位讀後感。然後,我用一副懺悔的態度埋怨着自己虛度大學生活。不,絕不能有這樣的事發生,在擔心時,一本叫做《如何給自己定位》的書敲碎了我的擔憂。

這本書分九章,每一章都講述人生的一個經歷,而這當中任何一個經歷都能幫助需要啓發的人,在領悟後,或許每章中的內容都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讓所有成功慢慢接近。

第一章“我是誰”從書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用百倍的勇氣與信心來戰勝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阻礙,每個人在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所做的事,別人不一定能做得來;並且,你之所以爲你,必定有一些與衆不同的地方,而這些與衆不同的地方又是別人無法模仿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是普通的勞動者,還是一個殘疾人,他都擁有“超級礦藏”只要怒六去挖掘,就能東西其中的無價之寶。在認識自己方面雖然有些困難,但,想有一犯成就的人就要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認清自己的優缺點,每個人只有認識真正的自己後,才能確定適合自己的理想。並努力去實現它,只有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認識了真正的自己,才能把自己的生命鍛鍊得更有價值,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第二章“蕩起自信的雙槳,啓航吧”這節中主要告訴讀者自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操縱人類命運。擁有自信,才能創造人間奇蹟,才能創造出一個真實的自己,完整的自己。自信是人生的動力,它能戰勝自卑,戰勝恐懼。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讓我們每個人都插上自信的翅膀。居里夫人有一名言“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心,是我們每個人產生動力的源泉,也是我們能徹底改變人生的偉大力量。

第三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許多阻礙着我們前進的困難,在這一章裏,我逼自己仔細得閱讀,讓自己記住文中所寫的種種道理與方法。倘若哪天,我在困難前準備低頭放棄時,希望書本中的'內容能第一時間放映在我腦海中,這是書中的一段話“當你獨自一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風雨時,當你剛剛步入社會遭受種種壓力時,當你在爲自己選擇人生座標時,那麼,在定位人生道路上存在着五個方面的阻力,其阻力從大至小依次爲:不能爭取認識自己,上司的壓力,同事的阻力,自身情況,讀後感《給自己定位讀後感》。而這人生定位的五大阻力,也正是我們大學畢業將要面對的。我認真地閱讀了解這五大因素的內容,唯一讓我內心深有體會的是,只要腳踏實地地走該走的路,以平常心,用自己的恆心,耐心掃除一個個挫折,即使有點困難,還是不能輕言放棄,邁過每一個人阻礙見到的必定是與彩虹更接近的一天,在說完克服困難後,我們要的是勇往直前的態度,敞開心胸,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從中尋找新時機。

第四章“明確方向,化解壓力”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面對人生道理上的種種壓力,挫折,面對這些只要不讓往日的失敗束縛自己,不讓壓力左右自己,我們就能擺脫緊張與壓力的重擔,我們只要充滿信心,朝自己的目標邁進,必能超越自我。但,壓力能摧殘人的能力,消滅人的希望,打破人的理想,壓力的好壞關鍵在與你怎樣去對待它,其實我們就需要與壓力和平共處,千萬不要因爲壓力甩不掉,就灰心,只要你活在這個世上,就要面對壓力,接受壓力,以這樣的心態相信壓力不會嚇倒你。

第五章“機遇,一閃即逝”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淺顯而深刻的道理。人生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同樣也充滿了各種機會,當機會來臨時,要抓住它,別讓它在你身邊悄悄溜走。當機會沒有青睞你時,你千萬不要幸運女神來敲門,因爲對於真正的成功者來說,世界充滿了各種機會,只要去爭取就有機會獲得成功。把握機會首先要學會認識它,抓住機會,見機而動。但,許多人卻令人遺憾地失去了機會,時機來到,有的人能及時發現,有的人卻視而不見,即使抓住機會,還要勇於嘗試,纔有可能獲得成功。

第六章“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章江蘇人際關係。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餓關係,與他人達成溝通,得到他人的信任與幫助,對我們來說施肥非常有利於我們在社會上的交際關係的紐帶。

第七章“走過去,前面是個晴朗的天”經得起失敗的人,必定是意志堅定的人。是的,在遭受挫折後,努力讓自己堅強,勇敢,一切都將美好起來。

第八章“定好位,接受人生的洗禮”在競爭中有人遭受到失敗,有人卻在競爭中脫穎而住,成爲生活的強者。如果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必須一心朝着有利於事態發展的方向去想,不管它最後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

第九章“定位人生法則”每個人都有理想,但實現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長時間努力。還有學多人生法則需要我們去遵守,如:輕鬆面對人生,戰勝貪慾,品格決定一生籌法則都需要我們好好領悟。

這本書有很多人生哲理,從思想,精神等方面爲我們提供了各個內容,更容易地瞭解許多道理,也讓我在生活,學習上獲得除知識,常識外的內容,以後有時間,我還是會再翻翻這本書,再領悟,去用心體會書中的道理。

《定位》讀後感 16

所謂一本營銷著作,我認爲更像一種讀心的書,定位對於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點,就好比書中所說抓住人的心智。

所謂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車的品牌,寶馬是動力,奔馳是商務,沃爾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過每一種品牌的車經常出入場合的數據分析,這也是在做有關於車主的定位。所以通過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過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改變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個時效中不斷改變的。人的成長也是在每個時間段定位自己,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斷經歷,通過時間的累計所達到的。然而每個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對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個環境中不斷改變的,在環境的因素裏,物是通過其環境而變。比方當下越來越多新能源的車,當下5G即將到來,又有很多新的物種誕生,然而如何給這些新的物種去定位,也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對於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謂心智便是一個人的見識與成熟度。你去給小朋友推銷汽車,他們不懂,你去給大人推銷玩具,他們過了那個時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們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爲是由內而外的思考。我們現在太多人向外求,導致定位的不精準。就好比本身一個龐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認爲工程賺錢不顧一切去接這個工程,反而適得其反。也是對自己定位不準確,對對方不負責任的表現。

更多由內而外,真正瞭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麼!

1969年,《定位》的兩位作者有一個預測,就計算機制造業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業已佔據的地位直接發起挑戰都無望獲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計算機業全速進軍,直接挑戰IBM,最後以失敗告終。

作者通過這個例子,是想告訴我們,行業裏的跟隨者要利用自己在預期客戶頭腦裏業已佔據的地位,將自己與行業中的一個新位置掛鉤,只有這樣纔可能撼動那些行業裏的巨頭。

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也曾有那麼兩個“挑戰巨頭”的'故事,一勝一敗,殷鑑不遠。金山網絡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當時的360殺毒發出正面進攻,在PC端,360是中國最大的殺毒軟件公司,最後金山失敗了,改名獵豹移動,專門做國際市場了,放棄了國內的殺毒市場。

金山爲什麼會失敗呢?要知道金山網絡是一個老牌的互聯網公司,而360在當時只是一個殺毒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靠着免費殺毒成功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金山的殺毒軟件當時在市場上只佔據了極小份額,而大部分預期客戶頭腦裏金山是什麼呢,是WPS,是中國的OFFICE,這就是當年金山的尷尬之處。所以說,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另一個故事是酒旅預定業的,曾經中國市場上攜程、藝龍、同程是行業裏的老大,但美團就成功切入了這個行業。爲什麼美團會成功呢?

我們先想想美團是什麼,它在預期客戶頭腦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想就四個字:吃喝玩樂。它想要挑戰和進入的行業是酒旅,酒店業很大一塊是靠旅遊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掛上了鉤。就這樣,美團就順利吃下了一大塊市場份額。

又想起一件事,前幾年陸奇在百度的改革。陸奇在來百度之前,百度是一個迷失在市場上的巨輪,靠着廣告收入躺贏,市值都快被當時的京東超過了。陸奇來了,幹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賣直接賣給了餓了麼,大力發展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軌道上。

中國網民聊天時,基本上把百度等同於搜索,雖然中國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幾家,但百度靠着先發優勢在網民頭腦中牢牢佔據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賣,明顯是對自身定位的削弱,當你看着滿大街百度外賣的送餐員時,你還能把百度與搜索直接掛鉤嗎?

《定位》讀後感 17

1969年,《定位》的兩位作者有一個預測,就計算機制造業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業已佔據的地位直接發起挑戰都無望獲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計算機業全速進軍,直接挑戰IBM,最後以失敗告終。

作者通過這個例子,是想告訴我們,行業裏的跟隨者要利用自己在預期客戶頭腦裏業已佔據的地位,將自己與行業中的一個新位置掛鉤,只有這樣纔可能撼動那些行業裏的巨頭。

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也曾有那麼兩個“挑戰巨頭”的故事,一勝一敗,殷鑑不遠。金山網絡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當時的360殺毒發出正面進攻,在PC端,360是中國最大的殺毒軟件公司,最後金山失敗了,改名獵豹移動,專門做國際市場了,放棄了國內的殺毒市場。

金山爲什麼會失敗呢?要知道金山網絡是一個老牌的互聯網公司,而360在當時只是一個殺毒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靠着免費殺毒成功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金山的殺毒軟件當時在市場上只佔據了極小份額,而大部分預期客戶頭腦裏金山是什麼呢,是WPS,是中國的OFFICE,這就是當年金山的尷尬之處。所以說,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另一個故事是酒旅預定業的,曾經中國市場上攜程、藝龍、同程是行業裏的老大,但美團就成功切入了這個行業。爲什麼美團會成功呢?

我們先想想美團是什麼,它在預期客戶頭腦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想就四個字:吃喝玩樂。它想要挑戰和進入的`行業是酒旅,酒店業很大一塊是靠旅遊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掛上了鉤。就這樣,美團就順利吃下了一大塊市場份額。

又想起一件事,前幾年陸奇在百度的改革。陸奇在來百度之前,百度是一個迷失在市場上的巨輪,靠着廣告收入躺贏,市值都快被當時的京東超過了。陸奇來了,幹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賣直接賣給了餓了麼,大力發展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軌道上。

中國網民聊天時,基本上把百度等同於搜索,雖然中國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幾家,但百度靠着先發優勢在網民頭腦中牢牢佔據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賣,明顯是對自身定位的削弱,當你看着滿大街百度外賣的送餐員時,你還能把百度與搜索直接掛鉤嗎?

《定位》讀後感 18

這本書是預算之外買的一本書,主要還是由於噹噹網網友的推薦。很早就想把里斯與特勞特的定位思想整理一遍,先後讀了《定位》、《營銷戰》、《與衆不同》等等,大體上的感覺就是這些書的內容讀起來比較簡單,然後每本書的中心思想還是比較一致的,都是以《定位》這本書的思想來說事兒。讀多了也就覺得乏味,沒太有意思。並且感覺兩位作者的思想沒有形成一個體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不過作者非常簡單明瞭的將里斯與特勞特的整個“定位思想”給總結成“兩大公理”(大腦有限性和時間有限性),“兩個本質”(戰略本質和競爭第一、顧客第二),“三項原則”(積極進攻原則、集中兵力原則、防禦優勢原則)和“七大原理”(大腦原理、領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詞彙原理、實踐原理、領袖原理).

作者很有條理的把體系性的問題給解決掉了,這對我們今後學習定位思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結構。

不過本書的論述上還是有一定的問題。本書是編著來的,所以用到了里斯與特勞特很多書中的事例。作者在論述很多小點的'時候,可能是太苛求完美,導致論述的過於累贅。以至於給人一種繁亂之感。給四星吧,還值得一讀.

作者一如既往滴高屋建瓴、簡單明瞭滴闡述重新定位滴理論。簡單滴語句,簡練滴文字,豐富滴案例,畫龍點睛滴提煉。沒有一套套冗長沉悶滴長篇大論,卻把真實滴市場、殘酷滴現實一一擺在讀者面前,引導讀者主動滴進行深度閱讀,仔細品味,在心智上引起共鳴,促使讀者對重新定位理論進行設身處地滴聯想,潛移默化滴自己去舉一反三。

特勞特的系列書籍我是基本全部閱讀過,他的定位、差異化、簡單的觀念是很有指導性作用,當然最欣賞的作品就是《營銷戰》。其他作品呢,感覺體系化不夠。這本《重新定位》,是封筆之作,但不能不說是垃圾之作。從內容來看,無任何新穎,或許你要說這就是定位的思維,那至少應該要對原先的理論作個昇華或沉澱,要麼就學學波特,抓住理論.

《定位》讀後感 19

最近一兩天連續閱讀《定位》,由里斯和特勞特一同編寫的。其中給我最深的理念是營銷就是要把產品植入顧客心智之中,並開創了“勝出競爭”營銷之道。(之前還看了阿爾里斯的《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真是大爲感觸:原來是公關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這個角色,而廣告只是在維護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這個品牌充滿活力,不衰敗,所以公關就被提到最前線,而廣告是後於公關,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護和維持作用,這兩者不能倒換順序,也不能缺少某一個,一個品牌或是公司以及個人,只有將公關和廣告很好的運用,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看書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大師不愧是大師,當時他們寫這本書得出這樣的觀念的時候還有很多人都罵他們是胡說八道,說他們的觀點不正確,就包括營銷大師大衛奧格威都不贊同他的觀點。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經受的住時間考驗,這樣的理論纔是時代所趨的。

直到2001年,美國營銷學會評選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結果不是勞斯。瑞夫斯的USP、大衛。奧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構的營銷管理及消費者“讓渡”價值理論,不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價值鏈理論,而是艾。里斯與傑克。特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

(1)一個企業只有在它這個行業成爲第一,樹立行業第一的服務或是第一的位置,並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謂第一是先於競爭對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樹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競爭對手打敗,所以時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準確,在之前一定要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做到真正的瞭解自己的產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競爭對手的動向,你纔有針對性。

(2)但是現實中很多產品並不是在行業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懼怕,只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爲自己的品牌取一個好的名字,因爲名字中間就隱含了你的定位,最爲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簡單,在現代社會信息紛繁的年代,你只有極爲簡單又富有創意的信息纔不會被信息的海洋給淹沒,才能讓受衆記住你;還有你的產品一定要有針對性,要有目標受衆,而不是人人都兼顧,否則你的目標羣體會喪失。

(3)很多企業都喜歡用產品延伸線來給產品定位,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員都覺得采用產品延伸來定位可以降低成本還能擴大影響,沒錯,這是廣告公司的想法,因爲廣告公司是喜歡做同一個品牌的案子,如果他們做一個新的品牌則會遇到更大的壓力和競爭力,而且廣告預算也更大,所以這又回到公關第一,廣告第二來了。要是將一個新的品牌交給公關公司並且運用公關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體,並且採用輿論傳播爲導向,那麼不用花費多少預算就可以在公衆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等到這個品牌成熟之後再交給廣告公司來維護企業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產品利益的誘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產品,從短期來看,確實能給公司盈利,並且能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從長期來看,這是致命性的傷害,當你在很多方面都獲得一點點的市場份額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喪失了你在某一個領域領先的優勢,把這種優勢拱手讓給了你的競爭對手,並且你的延伸產品的市場份額也是永遠競爭不過對手的優勢品牌的,這樣你的品牌就會慢慢的從市場中退出,最後消失。

《定位》讀後感 20

我拿一個案例來說一下吧!美國通用汽車:忘其成功之道剛開始的時候,通用汽車可以用“一團糟”來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創始人)收購了17家汽車公司,當時因爲品牌太多,也沒有一套管理的體系,導致內部出現競爭,收購的七款品牌中,只有兩款盈利其他都是虧本的,後來alfred sloan(阿爾弗萊德斯隆)進入通用人生產副總監,在他的指點下通用開始塑造品牌,他強調營銷和品牌形象,並結合市場的性質劃分部門,充分積極的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更好的參與競爭,並且見自己的汽車品細分成五個隔區:雪《定位》作者是傑克特勞特,書中闡明最好的學習是從失敗中學習,我花了四個小時把從百度百科上面下載的一部分有關《定位》的內容看我,讓我感到很開心,我覺得寫的很精彩,而臥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營銷經驗營銷思維,SEO思維也是類似的,都是實戰總結的經驗!

我拿一個案例來說一下吧!美國通用汽車:忘其成功之道剛開始的時候,通用汽車可以用“一團糟”來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創始人)收購了17家汽車公司,當時因爲品牌太多,也沒有一套管理的體系,導致內部出現競爭,收購的七款品牌中,只有兩款盈利其他都是虧本的,後來alfred sloan(阿爾弗萊德斯隆)進入通用人生產副總監,在他的指點下通用開始塑造品牌,他強調營銷和品牌形象,並結合市場的性質劃分部門,充分積極的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更好的參與競爭,並且見自己的.汽車品細分成五個隔區:雪佛蘭、旁帝克、別克、奧斯摩比和卡迪拉克,在這樣的策略下,通用佔據了美國大半市場份額,但是隨着斯隆的離開,金融界人士federico G。DOonner唐納兼任通用主席和首席執行官,他認爲,生產雖然很重要,但是賺錢盈利更爲重要,於是他採取了和斯隆截然不同的方案,他說既然都是車,那我們爲什麼不互換零件呢?這樣我們的生產成本就會降低,增大了利潤,這樣傻瓜都知道是極其愚蠢的,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這樣就會失去車原有的獨特性,消費者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去買盒普通車一樣的車嗎?也就是這樣導致了品牌的流失,這完全是不符合營銷的,忽視個美國人的熱愛汽車心裏,把汽車設計丟的一乾二淨,而這恰恰是通用的銷售力所在,更爲嚴重的是唐納把之前的策略丟得一乾二淨,將汽車的價格又定在斯隆之前的交替混亂的局面,區隔不清,內部競爭市場,市場份額從57%跌至28%。從這個一案例中我們有以下幾點教訓!

《定位》讀後感 21

今天明白一個道理:那些營銷的理論,什麼4P啊,4C啊,USP啊,不過是給你提供一個思維的方式,一個簡單、有效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用來背、用來炫耀的。你懂的理論再多,想問題時不曉得從哪個角度切入,仍然是兩腳書櫥一個。——實際上背書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只要你下點功夫。我認爲營銷要吃透的是三個東西:市場、心理和文化。

所謂市場,是指總體的概念,最根本的就是供需關係。心理,是指消費者的羣體或個體心理模式,“共性”的心理(即人類共有的心理模式)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而“個性”的心理呢?就是文化了。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行爲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中國人講人情,重親情,美國人則重獨立。這就難怪跨國諮詢公司、廣告公司在中國爲企業服務時會屢屢碰壁了:他們有最先進的理論,但缺乏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裏給產品定位。基本前提:傳播過度任何理論的出現都有它的歷史性。定位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並很快風靡全美。其時,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量大增——“傳播過度”。市場上充斥着噪音,廣告訴求不得不從早期的“說什麼”“怎麼說”轉移到“怎樣纔能有人聽你說”上面。

理論支持:

1.大腦處理信息的有限性人類的大腦不僅拒絕接受與其現有知識或經驗不符的信息,它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來處理這些信息。……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博士的說法,普通人的大腦無法同時出來七件以上的信息單位。這就是爲什麼人們在列出必須記牢的事項時多半隻列到第七項的原因。比如:七位數的電話號碼、世界七大奇蹟……P37——產品小階梯(最多七層)當然了,最好是爭當第一。

2.大腦的“懶惰”性它喜歡把某個名字與某類特定的產品直接掛鉤。舉例來說,海飛絲=洗髮水,你要是想出幾款“海飛絲”沐浴露,“海飛絲”潤膚膏什麼的,那就等着吧,它們的銷量準不高,還能把等式變成不等式,把可憐的消費者搞混,最後就等着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了。

基本結論:

1.不能由此及彼。承認在已確立第一位的市場裏,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競爭對手。直接的發起進攻對你沒什麼好處。消費者一旦認同產品的“第一”地位,就會一直認同下去,除非產品本身出現了重大的問題。美國式的只要奮鬥就能成爲英雄的說法在這裏不管用。當然,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你從一個合適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搶佔市場份額——但不是直接競爭。

2.領導者的定位。要第一個進入預期客戶的頭腦,讓自己的產品與預期客戶產品梯子上的第一層牢牢地掛上鉤。然後保持,隨時準備攔截競爭對手。

3.跟隨者的定位。跟領導者掛上鉤,但要尋找它的空當。它“大”你就“小”,它“高價”你就“低價”;找不到空當的時候,可以給競爭對手重新定位。當然,實際的操作不是這麼簡單。

4.名字的威力。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裏,名字自身就有強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們關注、自由聯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開“無名”陷阱,“搭便車”陷阱和“產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處在什麼位置上——你想擁有什麼位置——誰是你需要超過的——你有足夠的資金嗎——你能堅持下去嗎——你與你自己的地位相稱着眼的不是產品,不是品牌,不是企業形象,而是“大腦”——預期客戶的大腦。

是的,這實際上是心理學而不是傳播學、營銷學的範疇。里斯和特勞特爲什麼能提出這麼有影響力的理論?除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廣告理論——恰恰是不受理論的干擾,客觀地面對市場,才能從營銷的角度轉移到傳播的角度上來。傳播過度——怎樣讓消費者“不經意”地記住你的產品?——領導者理論和名字威力理論。當然啦,第一和易聯想的東西總是容易被記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