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人傳》讀後感實用(13篇)

《名人傳》讀後感實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傳》讀後感實用(13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翻開《名人傳》,在首席的引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視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擾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起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造就出來的,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抓住了英雄和偉人的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米開朗基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就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樂。”確實,“用痛苦來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絃的思維魅力之在。

是什麼支撐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得到了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量的歌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而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是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識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嚎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無名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命運,亦是腐朽亦是喧蕪。浮躁的四月季節,最美不過品一本好書抿一口好茶賞一米最暖的陽光。

閒暇間,打開了法國女作家羅曼羅蘭那喚醒人性與命運的讚歌——《名人傳》。魏然,我透到了那生命最敬畏的地方。

“生活的無奈,有時並不源自於自我,別人無心築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迴,於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悅的等待。”羅曼羅蘭用英雄的精神來矯正對時代的偏見,一位是德國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俄國的文學家,他們在隱忍中找棲息地,在可悲的命運中尋找曙光,用堅韌來詮釋了對待命運那最珍貴的態度。

貝多芬,他相貌平平,不常與人親近,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信仰,在他享受這音樂的成就時,無情的上帝奪去了他最寶貴的聽力,崩潰來得迅猛,但他卻也不失對自己初心的嚮往。他振作、奮發,抑制了命運對他的喉鎖,他用生命演繹了致柔致歡的`《田園交響曲》、深情濃郁的《命運交響曲》乃至於在生命的盡頭依然去譜寫了流世傳送的《歡樂頌》。無疑,他的精神撥動了世人的內心,最終被世人戴上了樂聖的榮耀。

米開朗琪羅,“愈使我痛苦我就愈喜歡”,這位藝術大師在家庭、教皇、政治上深受壓迫,甚至於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性格的優柔寡斷更是使她無力抗拒,忍受着一切,爲着他深惡至極的教皇服務,他用一種極其謙卑的愛,來包容愛護着他的家人。是呵,命運的蹉跎與性格的軟弱終使他孤獨,可他卻做了他盡力所能做的,朋友們,不要用一種可悲的眼神去看待他,因爲他正用着一種輕蔑的眼神來抹殺無知的同情。他用着一種勇氣去叩問那個無意的社會,最終成爲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一位藝術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爲“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生於貴族,卻決意與貴族反抗,蔑視權貴與地位爲自己的榮華與富貴而感到羞恥難堪。面對妻子家人的不理解與反對,他仍然同情着下層人民,決心與這個上層社會決裂去尋找生活的真諦。這位老先生拿起筆飛舞,寫下了《戰爭與和平》、悲憫的《復活》等作品,他用筆不斷地向那個冷漠的社會播散愛與能量,他的意志比身體要堅強,語言比心緒更爲強烈。可是命運還是捉弄着他,是他最終逝世在火車站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就那麼安靜的通往天國。

決然抖起,才發覺生命的價值與命運的眷顧,讓我參透命運終還是敵不過那堅韌的意志。

“當浮華給了我們過多的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實的存在,是真情換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參透的是永恆執着的真愛。”萬千世界別爲了喧囂與笙歌而忘了初心,用不屈的意識去書寫下最燦爛的彩虹搭,乘着夢想前往那夢最開始的地方。別忘記,你依然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質感,像他們三位一樣逐一擊破困境。上天終將降大任於是人……

安靜,也是一種力量。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米開朗琪羅傳》是羅曼·羅蘭《名人傳》的三部曲之一。其最初對我的吸引力在於米開朗琪羅在文藝復興時期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爲“文藝復興後三傑”。但在我讀完《米開朗琪羅傳》後,卻對米開朗琪羅傳奇的一生感觸匪淺。

天才總是孤獨的,所以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他有家庭,他有朋友,但是他的內心一直都在痛苦地掙扎着,並且這種掙扎很大一部分是源於上天賦予他的才情。書的首篇標題爲《神聖而痛苦的生涯》,其中非常概要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一生的成就,但是內容除了讓人瞭解到他的藝術輝煌之外,還讓人深深體會到一個偉人身上的悲涼之感。

在閱讀此書時,我深深地被米開朗琪羅的天賦才情震撼了。它不僅是個偉大的雕塑家,更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和建築家,而且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書中從時間方面縱向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的童年和青年、英雄時代、宏圖未果、情感波折、遲暮之年,而且還展開說明他的藝術影響。

曾經,在未讀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之前,對米開朗琪羅的神聖而痛苦的一生頗不理解。因爲在我看來,擁有極高藝術天賦的米開朗琪羅總會一生都在痛苦邊緣掙扎,理應是時代的寵兒、上天的眷顧。但是事實便是,這位偉人終其一生都在矛盾中輾轉迂迴。人們審視米開朗琪羅,也許只會看到他非凡的藝術成就,看到他創造出的《大衛》、《摩西》、《哀悼基督》、西斯廷教堂的宏偉壁畫、《末日審判》。但我最有感觸的卻是米開朗琪羅苦苦掙扎的痛苦一生。

缺乏家庭溫暖,揹負家族的沉重枷鎖,缺少精神世界的伴侶,當然還有其本身的巨大藝術天賦,這些都是米開朗琪羅痛苦的原罪。而其中,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的建造便是米開朗琪羅一生的痛。“充滿激情的孤獨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及其精神的靈魂”,羅曼·羅蘭如是評述米開朗琪羅。的確,米開朗琪羅總是沉醉於自己的工作及事業中,幾乎與外界隔絕,令自己處於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只有雕塑的世界。對,那裏唯一有的.就是雕塑,而沒有繪畫,也沒有建築!他總是被迫去完成繪畫以及建築的任務,以致於不能從事他最熱愛的雕塑事業。他不能拒絕,也難以拒絕,因爲他身上揹負着沉重的家族枷鎖。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卻一生都不得自由。他的一生是糾結的、矛盾的,他的怯懦、孤獨使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陰霾,他的作品給人帶來光輝、堅強的力量,卻無法令他的世界明朗和溫暖起來。時代造就偉人,而爲人有深刻地反映一個時代。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鮮明旗幟,爲我們留下了文藝復興的時代烙印。米開朗琪羅曾在臨終前說:“我剛剛跨入藝術之門,意欲創造真正的作品,可生命卻完結了。”這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對一生事業的遺憾與不甘,不過,在我看來,這何嘗不是生命其中一個階段的告別呢?!也許這是一個掙脫痛苦枷鎖的光明之門……在我看來,不必惋惜一個偉人的離逝,因爲他已完成了人間在世的使命,已在時間歷史長河中留下來專屬的印記,而他也將開啓另一段旅程……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名人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正是這樣的一本名人傳記。其主人公分別爲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讀《名人傳》,我深深爲貝多芬的故事打動。貝多芬他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這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爲了奮鬥,爲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爲力。這種瘋狂的激情,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他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米開朗琪羅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出了許多表現出真善美的不朽傑作。

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強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緊跟其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描寫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也是他堅持不懈的。他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爲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爲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啓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他,是一個有獨到想法,超凡脫俗,對藝術有主見,思想唯美,藝術創造無與倫比,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狂野,不羈是對他最佳的形容。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從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爲什麼讚譽他有獨到想法、超凡脫俗呢?因爲他從小被寄養於一個石匠家裏,十分用功於素描與繪畫。人們都說他從小受到石匠的薰陶,仍期盼着一種更偉大的藝術。文藝復興的東風,把這個有着堅定信念的米開朗琪羅變身爲希臘雕塑家。在《半人半馬怪與拉庇泰人之戰》這座令他驕傲的浮雕中,充滿着力與美,充分反映出他成熟時期的武士式的靈魂與粗狂堅強的手法。

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使米開朗琪羅對藝術的理解擁有自己的那份主見。說到這兒,就一定要提及那件衆所周知的事情了。一塊巨大的、無人敢上手雕琢的白石,米開朗琪羅勇敢地接了過來。主人去看這座雕像時,爲表示他的高見,提出批評:鼻子太高了。米開朗琪羅拿了把剪刀和一些石粉上臺架後,輕輕動了幾下剪子,再慢慢散下若干粉屑,但卻一點也沒有改動鼻子原來的形態。

“現在請看。”

“現在,”主人說,“我更喜歡它了。你把它改得更有生氣了。”

米開朗琪羅走下臺架,暗暗好笑。從這件著名的《大衛》雕像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幽默的輕蔑與悲哀。

再者,他也的確擁有無與倫比的藝術能力及思想唯美的特質。他將其天賦與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建築莫過於他最榮耀的藝術實踐了。當他被指派爲教堂建築師時,他不要報酬,拼命爲此設計奮鬥了十六年。

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式造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

與此同時,這麼精彩的人,爲什麼又稱之爲極其複雜、矛盾的悲劇人物呢?他,賦有英雄的天才而沒有實現理想的願望,擁有決斷的熱情卻沒有激奮的意志,這是多麼可悲的矛盾啊!是天才,因爲除了天才沒有人會被自己的`思想這樣束縛。這如同一個征服者投入他的懷抱把他制服了。他的意志簡直一無所能,甚至也可以來說他的精神與心靈。這是一種駭人的生命,是他太羸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承受的。有熱情,他也曾寫道:“我爲了工作而精疲力竭,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工作過,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他總是這樣爲事業而瘋狂,被勞作所束縛,沒有誰能夠幫助他。

其實,可悲並非在於他那孤獨、冷僻的性格,而在於他對自己的冷漠。因爲他和自己不能生活,不能作自己的主宰,他否認自己,與自己鬥爭,毀壞自己。他的靈魂永遠壓迫他的天才。有這樣一種“反對自己”的命運,所以他不能實現他任何偉大的計劃。

米開朗琪羅,這個一生都在不息的藝術衝動與創造中渡過的人。無數的失敗,無數的成功,成就了他充滿坎坷的一生。最終他用自己的精神和生命爲人類留下了無限寶貴的財富,也包括無限的猜想。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一、貝多芬傳

在生活當中是不是會出現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影子——比如說像他一樣在逆境中成長出來的人,等等。而且你一定會在某些地方聽過《命運交響曲》等一系列偉大的作品。那麼好,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從書中來讀一讀他吧!

貝多芬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路德維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洶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的孩子。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象摸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一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艱苦而殘酷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謀生,就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幾乎聾了,但是,他憑着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曲,成爲聞名世界的一代音樂家。衆所周知,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顯而易見能看出他對命運不屈服的堅定信念及超凡脫俗的高尚精神。

他是一個心靈偉大的音樂大師,性格激昂,有着偉大的人格。他竭力爲善,愛子尤甚於一切,追求真理。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

二、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琪羅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可他的意志卻不是英雄式的。他心地膽怯,優柔寡斷,謹小慎微。危險來臨之際,他第一個動作就是逃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麪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他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

可是他對帶上天的不公依然堅持着活下去,它無以倫比的勝的決心是可敬的!所以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爲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三、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他爲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但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在托爾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對現實的無情批判以外,還熱切鼓吹悔罪、拯救靈魂、禁慾主義、“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爲“托爾斯泰主義”——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惡,博愛。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三部曲《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及《托爾斯泰傳》組成,羅曼﹒羅蘭有力地刻畫了他們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複雜心路歷程。

其中最令人爲之動容的是音樂天才——貝多芬,對音樂有着異乎常人天賦的他卻被命運捉弄。他的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他,而他的母親在他17歲時因病去世,這讓貝多芬深受打擊。一種對人生莫名的憂鬱開始折磨他的肉體與精神。在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時,命運的天平突然加速傾斜。他的耳朵開始發出轟鳴,聽力開始不斷下降,而貝多芬並沒有被生活所迫而頹然,經過他的努力,也可以開始在維也納舉行音樂會。他的驚人天賦和精彩演出獲得了觀衆的五次掌聲,貝多芬在終場結束時感動地昏厥過去。可是,片刻的感動並不能徹底改變世俗的心靈,那只是一針滿足人們暫時追求高尚心理的撫慰劑而已。對於貝多芬而言,生活依然沒有改變,任何的物質給他帶來的都寥寥無幾。他的生活依然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麼孤苦伶仃。可是,命運的苦難讓他更加堅毅,他戰勝了疾病的痛苦,戰勝了世俗的平庸,戰勝了命運的悲苦。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堅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還有他爲之奮鬥終身,奉獻一切的精神聖地——音樂。

他說:“犧牲,永遠讓人生的一切愚昧爲你的藝術而去犧牲!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人類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爲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對於像貝多芬這樣不甘於平庸的人來說,他的一生註定要悲慘的,沒有光華幸福,僅僅只是孤獨鬥爭的一生,僅此而已。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精神之花最濃豔的花朵:正義和自由。

面對人生的劫難和世間的悲苦,他從來就不會有一絲惶恐和顫抖,他英雄的姿態是那麼桀驁不馴,有如波濤,有如颶風,不住地吹響歡快的號角。他從來不說自己的悲苦,而事實上,他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象。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沉淪,他衝破了人生的束縛,下決心決不能羈絆奔騰向前的駿馬;當痛苦與日俱增,積聚到他無法忍受的時候,就如潮水般傾瀉而出。艱苦的童年,愛情的失敗,生活的拮据,孤獨無依,可這些都阻擋不了他向音樂的殿堂邁進,撲滅不了他對音樂的理想的熊熊火焰。貝多芬的人生簡直可與虛構的偉大悲劇媲美,他用痛苦達到了他理想的高度,換來了他渴望的快樂!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的一生,爲了人們所排斥的理想而追求。他的幸福,忍受着命運的折磨。悲慘的命運和痛苦不能成爲放開生活的藉口,當我們遇到挫折,應該想到的不正是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決心嗎?我們改變不了世俗的眼光,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在佈滿荊棘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最終奏響我們生命的樂章,讓它響徹在屬於我們夢想的的天堂!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進步作家和世界聞名的反戰主義戰士——羅曼·羅蘭。他是法國著名作家和音樂史專家,以他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描繪不同種類人物時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而影響了世界文學史。

《名人傳》分爲三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

貝多芬是被全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他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爲自己的搖錢樹。可是,命運似乎一直在捉弄貝多芬,在他事業的高峯期,他日夜工作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後來又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使他的肉體與精神上受到了雙重摺磨,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他積極的工作,創作音樂,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音樂事業。他創作了許許多多驚人的樂曲。作者在傳記的最後這樣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基羅傳》分上下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和尾聲“死”。 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裏。他自幼就有在美術方面的天賦,他的一生和貝多芬相似,痛苦坎坷。他一直都被教皇逼着幹自己不喜歡乾的事情。命運似乎註定他只能幫助別人幹事情。最後他在孤獨中死去。

《托爾斯泰傳》是整本書中最長的一篇。托爾斯泰是一個小說家,他的許多小說都震動了整個小說界。他的人生沒有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那麼悲劇。他在成年的時候就擁有了金錢和地位,但是他並不像其他的那些有錢人一樣虐待下層的勞動人民,他非常的同情那些人,但沒有人支持他,最後他離家出走,死在了火車上。

這本書是我分了幾天看完的,書中的三位主人公都讓我爲之震撼,裏面的道理讓我受益終身,他們讓我知道了悲慘的命運不只降臨在我們普通人的身上,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偉人同樣有着悲劇的命運,但是我們不能被命運打倒,我們要有自信和勇氣,我們要努力的克服這些困難。即使這個世界無法給我們歡樂,我們可以給予這個世界歡樂。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名人傳》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學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英雄傳記”。

傳記裏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這部名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這位音樂大師是在那鮮爲人知的困境中磨練出來的。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他的童年可謂悲慘。當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後,便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把他關在屋子裏練小提琴,從不顧及貝多芬的感受。在貝多芬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因此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這對於音樂家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命運抗爭,使他的音樂境界更上一層樓,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

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如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萬丈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的不幸經歷到老年追求歡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品格是無比崇高的。

寫到這裏,我不得不對自己作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所受的挫折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爲此,我總是躲在家裏大哭一場,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爲十分可笑。爲什麼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現在,我每次聽貝多芬創作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地爲之動容,隨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動。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人類社會。他讓人們銘記於心的是久傳於世的史詩樂章。

在《名人傳》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崇高精神。今後我會直麪人生,去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

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裏。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現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爲,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裏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裏,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爲世界創造了歡樂。

貝多芬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麼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爲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爲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爲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最好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聖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在羅曼·羅蘭的筆下,歷史彷彿回到一百多年前。貝多芬正歷盡世間風雨,米開朗琪羅正在不停地雕刻,列夫·托爾斯泰正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擺脫貴族生活。

是他們,讓我懂得:在人生的軌道上,可能有凹凸不平的小路,也可能會有筆直平坦的大路,而如果想成爲真正的偉人,只有選擇彎彎曲曲的小路,雖然這裏充滿了荊棘和險峻,但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只有走過種種磨難纔可以看見天原來這麼藍,海原來這麼寬,成功原來這麼好。

人生因爲有了挫折而變得更加堅強,而如果將堅強,勇敢,努力合爲一身,那麼真正的偉人便會出現,只有經歷挫折與失敗的偉人才是真正的偉人。

挫折,是五彩生活中難堪的灰色。當你遇到挫折時不妨做一個“色盲”把灰色看成勝利的紅色,挫折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是擺在眼前的苦難,而另一方面則是讓人上進的皮鞭,隨時不斷的鞭打你,使自己前進,前進,再前進,只有達到勝利的頂峯,才能超越自己,放飛自我,天下無敵!

馬克思曾說過“人要學會走路,先得學會摔跤,這樣他才能學會走路。”而我說“真英雄往往誕生於挫折。”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成名之作,《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名人傳》告訴讀者,英雄並非神話,也並不一定功蓋千秋,他還可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

他們超於常人的,只是心靈的強大,並藉此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他們頭上的光環,使用意志戰勝困難,堅持自己的信仰,僅此而已。

書中的三個主要人物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有着相似的悲慘命運。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貝多芬出身寒門,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

1792年,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耳聾並開始發作。1801年,他愛上了朱利安塔,但由於自己的殘疾以及朱利安塔的自私、虛榮,她嫁給了一個伯爵。

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的《幻想奏鳴曲》《克萊採奏鳴曲》等作品中。1806年貝多芬與布倫克瑞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一系列偉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不過這是貝多芬正處於創作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卻是最悲慘的歲月: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

生活的苦難沒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作風。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一身坎坷困苦,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敬佩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迪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

心靈極其需要歡樂,當它沒有歡樂時,就得自己製造歡樂。當現實太殘酷時,它便逃避現在,追憶過去。昔日快樂時光不會一下子消逝,即使歡愉不再,其光芒也會久久留存。給我鼓舞最大的.是他用他的苦難鑄造歡樂。

米開朗基羅的故事告訴我們:痛苦是無窮的,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時,它是由事物的瘋狂殘暴所引發的,如貧困、疾病、命運不公、人心的險惡等。

而有時又源於人的自身,這時候,它也同樣可悲和無奈,因爲人類不能自己選擇人生,是既不希望像如今這樣生活,也不能要求成爲現在這副模樣。

托爾斯泰用自己一生的行動與謊言作鬥爭,用他思想的機槍掃射了自由主義的空談,假惺惺的慈悲和所謂的博愛……不論它們是出於道德還是罪惡的目的。

所以,浮躁的時候,讀《名人傳》會讓人清醒,那些爲藝術獻身者身上的英雄主義,正是痛苦和失望的心靈最需要的一劑良藥。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名人傳》內容講述三位名人,名人傳講述了三個天才的故事——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的作家托爾斯泰。不過我只發表對貝多芬的感想吧。

貝多芬的故事在小學就有課文,他是個癡迷於音樂的人,卻在28歲時,聽力減退。但他並沒有像一般聽力減退的人那樣絕望,一蹶不振,放棄音樂,反而更加熱衷。從他所創的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那是一種堅定地,永不後退的力量。

貝多芬曾說過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事實上,貝多芬一直在用他的行動證明這一切——他大部分的佳作都是耳聾後寫出的。在貝多芬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的。任何人放棄你,你都不應該放棄你自己。我們能走過一個完整的.人生並不容易,會有很多意外發生,類似於貝多芬的聽力減弱。但是,就算世界上沒有人贊成你,你也應該繼續努力下去。人生並不是爲別人而活,而是爲自己,不是嗎?

從貝多芬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理解到更多。不要再任性的說我不學了,不要再面對上學就產生鬱悶的感覺,不要再在悲傷苦難挫折面前想要倒下。因爲如果不經歷挫折,又怎麼能得到美好的未來呢?最近背的古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惡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我最欣賞敬佩的的是藝術家米開朗琪羅,他一生孤獨,只有一些瘋子朋友,家畜,助手,這些夥伴。雖然他很孤獨,但他堅持雕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米開朗琪羅很討厭勝利,我覺得他像但丁伏在第八層地獄的火炕旁邊一樣,或站在墯落的深淵的旁邊,充滿·厭惡。

米開朗琪羅把痛苦深深埋在心中。他有強悍的命力,生來是個鬥爭者。我覺得他澎拜不息的熱是我們現在所缺乏的。米開朗琪羅,有着驚人的毅,在教皇與反對者的“攻擊”加上千瘡百孔的身體可以說已經要死了,可是有着熱情的灌溉,他活下去了。在某種意義上講米開朗琪羅非常想死,但在某種意義上講她害怕死,因爲他的親人都死光了,但又因爲有許多作品都未完成,這讓人驚歎的回答震驚了許多人。

米開朗琪羅,一個藝術家,在痛苦的環境中創造了奇蹟!

如果把學習說成挫折,倒不如說成是磨練。在作爲一個成年人,面對未來的複雜社會的磨練。對貝多芬而言,他在耳朵上所受的障礙,就好比是磨練。每天努力的想着,只要我在努力一點點,就能成功,日積月累,成功也就會膨脹。而最終,貝多芬也成功了,他終於戰勝了命運,從面對高聳入雲的山峯而只能掙扎在山腳的無力成長爲登上高山天下被一覽無餘盡收眼底的成功。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英雄。

《名人傳》讀後感 篇13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選擇了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是希望這些藝

術巨匠的精神能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本傳記不是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紀錄主人公生平的作品,而是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敘述着三位偉大的天才,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負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