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著麥克白讀後感

名著麥克白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著麥克白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麥克白讀後感

名著麥克白讀後感1

相對於《奧賽羅》和《李爾王》,《麥克白》給我的感想不是那麼深刻——可能是因爲沒有觸及我的痛點?嗯,應該是這樣,因爲我這個人,平庸又沒有野心,所以對於野心造成的悲劇,感想就不是那麼深刻吧。

其實我並不討厭野心,野心換個字眼其實就是夢想,兩者在我看來是一樣的。

所以野心在我看來並不是壞事,一個人有了野心就是有了夢想,有了這樣的東西,纔會有努力的動力、指引前進的方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野心絲毫沒有壞處。

只是,過猶不及,適度的野心讓人發奮,而過多的野心恐怕就會招致毀滅,而太沒有野心的人則不會有什麼成就——又應了中庸的道理,人生在世,所追尋的永遠都是中庸,而這偏偏又是最難的。

《麥克白》這個故事,我覺得是想告訴我們膨脹的野心會帶來怎麼樣可怕的後果吧,麥克白本身就已經夠尊貴、擁有的夠多了,可偏偏他的不知足、對國王之位的覬覦讓他做出了許多違背良心道德事情,而最終也爲此付出了代價。

所以我在想,野心本身無罪,但是爲了達成野心所選擇的手段、做出的事情,卻是有善惡對錯之分的。

用合理的手段做正確的事,通過正確的方式達成野心,那就並沒有任何罪惡;而一旦走了彎路,用了錯誤的方法、罪惡的手段去達成野心,那就是錯了。

做人要有野心,也要有道德的約束,在道德的約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野心,那邊皆大歡喜,大概如是而已。

而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應該是一類人,麥克白夫人的野心比麥克白更厲害、罪惡感更少,但他們其實是相似的,而最後這種相似導致了悲劇——我在想,是否在這對夫妻的身上,莎翁也在探求一種和諧,怎樣的`夫妻能夠更長久更幸福,到底是性格相似的還是性格互補的?

從故事的發展可以看出來,在故事最初,麥克白對夫人的感情很深,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大概也正是因爲他們天性中的相似,他們的感情更好、相處更合得來,但是也因爲這種相似,他們太清楚對方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到最後感情磨滅的也特別快。

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李爾王》中的法蘭西國王和科迪莉亞(善的相似,結果陰陽兩隔)、裏甘和康沃爾公爵(惡的相似,最後雙雙殞命)身上。

而若說互補的好,似乎也不盡然。

性格互補,就是性格天差地別,有時候甚至相處不到一起去,連感情都很難培養,比如《李爾王》裏面戈納瑞和奧爾巴尼公爵,就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一直都是同牀異夢,最後也是悲劇收場。

所以,到底怎樣的兩個人,才能得到幸福?我覺得我大概得去再研究下喜劇再來得出結論了,悲劇故事裏,所有的都是悲劇。

不過套用小魚一句話,比起《李爾王》和《奧賽羅》,《麥克白》的結局我覺得不算悲,到有幾分正劇的感覺,就是那種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勝利感,看到結局的時候並沒有那麼悲涼。

名著麥克白讀後感2

《麥克白》講述了蘇格蘭大將麥克白因爲聽信巫女的預言而弒君謀反當上了蘇格蘭的國王,同時又因爲懼怕命運而殺害自己的好友,導致衆叛親離,麥克白最終也沒有逃脫所謂的“命運”。

“命運”是什麼東西?當巫女預言麥克白將會當上考特爵士並最終成爲蘇格蘭王的時候,麥克白是不信的,然而隨後的消息卻是鄧肯冊封其爲考特爵士,於是麥克白開始相信巫女的預言了。麥克白相信自己命中註定會成爲蘇格蘭王,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麥克白弒君謀反,在這一過程中,麥克白身上原有的忠誠、善良等信念最終沒有敵過權力的誘惑。

麥克白如願以償的把王位握在了自己手中。他以“命運”的`名義殺戮,卻又想反抗“命運”。正是因爲麥克白相信了巫女的預言,所以才弒君,同時他也相信了巫女關於班柯的後代將爲國王的預言,所以纔想殺掉班柯及其子。這種行爲的結果是悲哀的,因爲刺客最終也沒有殺掉班柯的兒子,在麥克白看來,這似乎在應驗所謂的“命運”。

於是麥克白再次求教於巫女,幽靈告訴他“沒有一個婦人所生下的人可以傷害麥克白”,“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樹林會向鄧西嫩高山移動”,否則麥克白不會失敗。於是麥克白勇敢、殘忍的接受了王子馬爾康帶領的英格蘭軍隊的挑戰。最終麥克白失敗了,似乎是因爲“勃南的樹林移動了”,而且麥克白也是死在所謂的“非婦人所生”的人手上,這一切似乎都在證明命運如滔滔河流般不可逆轉。

《麥克白》的行文始終存在着“命運”這一暗線,然而,何謂“命運”?難道命運不是自己選擇的嗎?如果麥克白不相信巫女的預言,很難想象他會弒君謀反。那樣這場悲劇還會存在嗎?我堅持認爲,所謂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人們自己作出的。麥克白對權力的野心使其輕而易舉的相信了巫女的對自己有利的預言,但是卻又想反抗對自己不利的“命運”,這不失爲一種諷刺。我們無法責怪麥克白,因爲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可能是抵禦不住的誘惑。很多情況下,“命運”只是藉口,爲我們做出的選擇進行辯護的藉口。成功者可以用“命運”來爲自己的成就披上神聖的外衣,外人(甚至是其自己)往往就忽略了其爲成功所付出的代價;失敗者可以用“命運”來爲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外人(甚至是其自己)往往就忽略了其所犯的錯誤本身。

在巫女作出對班柯的預言時,班柯曾經說“魔鬼爲了要陷害我們起見,往往故意向我們說真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在重要的關頭我們便會墮入他的圈套。”這番言論可謂一語中的。而沙翁最終並沒有說明班柯後代的命運,這可能也是作者對麥克白相信命運的諷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