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例【15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例【15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1

讀罷全書,我的心在微微顫抖,爲書中的痛苦,爲書中的甜蜜……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之間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次偶然的相遇,讓城市女孩與鄉村男孩成了兄妹,他們從痛苦到了甜蜜,卻再次從甜蜜走向了痛苦,只因命運將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蘆蕩的盡頭,青銅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青銅依舊遙望……

從最初的`幾面之緣,直至血濃於水的親情,這之中的風風雨雨,悲歡離合,又怎能不讓我爲之震撼?當我看到青銅和葵花快樂地在一起嬉鬧時,我的心也隨之快樂起來;當我看到青銅爲了供葵花上學,甘願破滅了自己上學讀書的夢想,我的心中酸溜溜的,時常在心中想:如果青銅不在這種貧困的環境中長大該有多好啊;當我看到青銅爲了讓葵花照相,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把自己唯一的一雙蘆花鞋賣了換錢,自己卻赤裸着腳走在刺骨的雪地上,我心中的那份痛啊;當我看到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城市裏,青銅望着那片蘆葦的盡頭,儘自己最大的力氣,吐詞不清地大喊着“葵花!”我早已淚如泉涌,一個被別人看成是啞巴的青銅竟然會說話了,想必青銅一定是懷着最複雜的感情才大聲說出口的吧!

美麗的生活是令人快樂的,令人回味無窮的,人們總是抱着“嚮往甜蜜,忘卻痛苦”的心態,而我也是如此。但是,當我看完《青銅葵花》這本書之後,我卻發現我錯了,我們都錯了。其實,我們應該正視痛苦,銘記痛苦,因爲只有記住了痛苦,纔不會讓自己再一次陷入痛苦,因而纔會有甜蜜。葵花受到的苦難是無人能及的,但她得到的幸福也是別人所比不上的。是她教會了我,應當敢於正視困難,尊敬痛苦!歡樂固然重要,值得歌頌,但苦難和挫折也同樣值得傳頌,因爲它會使你勇敢,迎難而上,不斷吸取經驗,能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掌舵行駛,能在狂暴雨中展翅飛翔,登上雲端,沐浴他人,幫助他人。

甜蜜之後,會是痛苦;痛苦過後,亦是甜蜜;……

《青銅葵花》讀後感2

青銅,葵花,這兩個土裏土氣的名字背後隱藏着怎樣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青銅葵花》的故事。

名叫葵花的女孩,沒有母親的她跟着爸爸從城市來到了與大麥地一河之隔的地方。爸爸在幹校勞動。每天,葵花只有在睡覺時,才能依偎在爸爸身旁,聽爸爸講故事,在爸爸的汗味中入睡。見不到爸爸的時候,她喜歡站在湖邊,將孤獨用無聲的語音傾吐給河對岸的大麥地。

雖然,作爲00後的我無法走進葵花的內心,無法真正體驗她的那份孤獨是那種一隻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隻鳥的孤獨。但我真的想走進故事去陪陪她!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不幸的事再次降臨到了小葵花的身上。爸爸爲了藝術,爲了他癡迷的葵花,獻出了生命。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在孤苦無依的情況下,葵花被幹校的阿姨送到了大麥地。當我讀到她在大槐樹下等着人家認領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可憐的葵花,就像我奶奶說的舊社會裏頭插稻草等待買家的小丫鬟!最後,青銅一家不顧家境貧寒認養了葵花。於是,葵花成了青銅家族的一員。青銅家是大麥地最窮的人家,青銅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聲音,成了啞巴。儘管如此,一家人處處愛護着葵花,青銅像同胞哥哥一樣護衛着葵花。他主動放棄上學的機會,讓葵花有學上;他不顧危險,在夜裏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燈照亮窩棚,給妹妹寫作業;爲了讓妹妹照上相片,他不顧天寒地凍去賣蘆花鞋。總之,哪怕再苦再累,哪怕捨棄生命,青銅也要讓妹妹感受到生命的`溫暖。

然而,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很快,城裏人來了,他們要把葵花帶走。青銅終於喊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

讀完故事,我想了很多,孤獨的葵花有了青銅哥哥便不再孤獨了。以前的我也是孤獨的,現在我有一個弟弟了,雖然他比我小十一歲,還是一個兩歲的小毛伢,但他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我一定會像青銅愛護葵花一樣,呵護、疼愛我的小弟弟。

《青銅葵花》讀後感3

現在的生活,安逸、舒適。一定有許多人不知道曾經的農村生活,是有多麼的困難、艱苦。

曾經的我,懵懂、無知。在我一次又一次地浪費糧食、浪費水電之後,爸爸便爲我買了一本《青銅葵花》讓我閱讀。正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切一切的來之不易,讓我懂得了曾經的痛苦,這本書在引領我認知痛苦的.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就算再大的痛苦,也有它的美麗。

全書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便是《三月蝗》這篇文章。它敘述了在美麗的春末裏,蝗災帶給人們的痛苦。其情景簡直令我震驚:雖然蝗蟲的個體很弱小,但是當一大羣的蝗蟲襲來,它們卻僅僅用了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吃光了整個大麥地的莊稼、綠葉和青草!它們只留給了大麥地一片令人哀傷的乾淨……

面對這場災難,有人傷心了,有人絕望了,還有很多人背井離鄉去乞討了……但青銅和葵花,兩個比我還要小的孩子,卻在想象中吃了個飽。他們去河灣採野菱角撲空後,沒有哀聲嘆氣,更沒有哭泣,只是躺在小船裏,靜靜地望着天上的雲。他們把雲想象成綿花糖、蘋果、饅頭、甚至是牛、羊……他們有滋有味地咂着嘴,象模象樣地吃着,還不時地相互推讓。這分明是一個有趣的情景,卻不得不讓我心裏滋生酸楚的哀傷……是啊,在這災難重生艱苦的歲月裏,也許只有天真的孩子,纔會笑對一切。準確地說,這並不是“苦中作樂”,這是他們的真心真情。在他們心中,這些痛苦不算什麼,他們的世界,沒有缺吃少喝,只有無窮的想象與那美麗的夢……

曹文軒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這段話我感觸頗深。它告訴我,無論什麼挫折和苦難降臨,我們都要積極應對,一笑而過,要知道痛苦有時也是美麗的!

人生美、人生甜,但假若這美和甜沒有了痛苦的襯托,那麼也就不那麼令人嚮往了。

《青銅葵花》讀後感4

這幾天,我看了曹文軒先生的《青銅葵花》,有很多感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女孩葵花陪爸爸到大麥地打工,結果爸爸不小心在大麥地的湖裏面淹死了,而葵花則被大麥地的一貧窮人家收養了,貧窮人家裏還有個兒子,是個啞巴,名叫青銅,這本書就是講的他們兩個之間的故事。到最後,葵花被城裏面的親人給接走了,回到城裏去住了。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城裏親人要接葵花走的這一段。當時葵花被城裏的市長知道後,就讓村長做工作,讓葵花的養父養母把葵花送到城裏去生活。養父養母爲了葵花,還是忍痛割愛,要把葵花送到城裏去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葵花就是不想去,她想盡一切辦法不去城裏生活,比如藏到別的同學家裏,藏到同學家的船上。但是最終還是無能爲力,她不情願地回到了城裏。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就要流出來了。雖然,葵花只是被領養的一個孩子,但是養父養母始終對她像親生女兒一樣,夏天家裏就一頂蚊帳,養父養母把蚊帳給葵花,全家點着幾根蒲棒子薰蚊子。特別是她的奶奶,對她像親孫女一樣。奶奶臨死前還把自己手上的玉鐲拿了下來送給葵花。可見他們全家都非常疼愛葵花,把她看做自己的家人。雖然是養父養母,但養育之恩讓葵花不能忘懷。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就像書裏說的“砸鍋賣鐵、端瓢要飯也得葵花上學!”真是“人間自有真情在”啊!我相信,葵花到了城裏,也一定不會忘記大麥地的養父養母。

看了這個故事以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媽媽每天下班回家要照顧妹妹,還要輔導我的學習。有時候很嘮叨,讓我很不耐煩,比如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有一題我認爲我是對的,但是媽媽認爲是錯的,我和媽媽就發生了很大的衝突,最後把媽媽氣哭了,我也哭了。這本書讓我感到很愧疚,媽媽這樣嚴格的要求是爲了我好,爲了讓我的學習成績提高。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今後我應該體諒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照顧妹妹,長大以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青銅葵花》讀後感5

簡單而又幸福,純樸而又快活,在這樣一個大麥地中,人們並不是那麼富裕,但是孩子們無憂無慮,放牛累了,可躺在草垛上歇息;放學歸來,可與夥伴嘻鬧,一切都是那麼平凡。可唯一不平凡的事——青銅與葵花的故事。

《青銅葵花》這本書主要進述了一個7歲城市女孩因一個特別的機緣與鄉村啞巴男孩成兄妹,即便他們毫無血緣,卻勝似親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承擔痛苦,但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她被命運召回了城市……

書中讓我最爲欣賞的是青銅爲了葵花能在學校照張相,他在大雪中不畏寒冷地賣草鞋,爲了多掙一點錢,賣掉了最後一雙鞋,自己赤腳走在雪地上。看到這一段,我不禁淚如雨下,我深深地被青銅感動了。我想,如果換作我,我可能做不到,可是青銅不一樣,他十分疼愛妹妹,做什麼事都會爲妹妹着想!即使苦了自己,也要讓葵花過得幸福。

青銅疼着葵花,葵花愛着青銅,這是多麼難得的兄妹之情啊。他們的生活雖不富裕,但精神卻十分富足,他們懷着一顆積極向上,樂觀向前的心態生活着。我們在生活中亦是如此,即便社會不是很美好,但還是要微笑面對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我們要向青銅一樣,懷揣一顆善良的心,積極幫助他人,多體量體量父母,用親情和善良帶來的力量創造美好,享受美好。

可是就在上週,我親眼所見,道路旁一位斷了一隻手臂、失去雙腿的中年叔叔在街頭賣唱,許多人都圍了上去,卻只有寥寥無幾的幾人在叔叔盒子裏放了幾張人民幣,多數人只是圍觀看熱鬧,有的甚至還說着一些嘲笑的話語。而中年叔叔仍然面帶着微笑,一邊演唱一邊向所有的.觀衆彎腰致謝。我不禁感嘆道:現在很多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發自內心的那種善良,他們開始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待事,沒有了像青銅家那樣樸實而單純的善良。

《青銅葵花》所讓我感動的不僅是青銅一家的相親相愛濃濃的親情,更是他們對待生活的心,如果世人都像他們這般,世界將會是多麼美好啊。

《青銅葵花》讀後感6

泛着墨香的文字,加上質樸又美麗的資料,盡美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催人淚下的畫卷。書中,曹文軒細膩的筆法,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刻畫的淋漓盡致,無一處不讓人讚歎。

在城市長大的葵花,從小沒有母愛,父親是他唯一的依靠。那年他隨父親來到了一個和她有着說不清關係的地方——大麥地。但她的爸爸在一次寫生中意外身亡,從此,她的命運便發生了轉變。葵花被青銅家領養,一夜之間,葵花便融入了這個帶給她歡樂的家庭,青銅帶着葵花去摸魚、放牛、挖蘆根、看雜技……讓心靈上受傷的葵花慢慢走出了陰影。

就這樣,葵花的生活裏充滿了愛,她以爲,大麥地就是她永遠的家了。但命運怎樣會一輩子平靜?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這就像一個晴天霹靂,讓所有大麥地的人都無法理解。葵花最終還是回去了。從此,村頭的'大草垛上,便多了一個身影,是青銅,伸着脖子眺望蘆葦蕩的盡頭……

我想,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與親人離別了,小小的葵花離開了母親,離開了父親,離開了青銅一家,離開了她以往生長的地方,這些痛苦足以讓她撕心裂肺,但即使再痛苦也逃避不了現實。痛苦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頻頻出現,它阻撓着我們,成爲我們的絆腳石。

青銅葵花他們勇敢地與痛苦鬥爭,用意志去打敗它,應對這塊絆腳石,他們選擇從容的跳躍過去,把痛苦遠遠地甩在了身後。所以他們學會了跳躍,學會了堅強,學會了臨痛苦而不畏懼,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充滿了歡樂,但也少不了痛苦這首小插曲,平靜的理解生活,仔細地品咂人生,你會發現,平實的命運背後,隱藏着多少令人回味的東西。一路走來,我們笑過,我們也哭過,這條凹凸不平的路,就叫做成長,走在這條路上,我們痛苦,並歡樂着……

讀了《青銅葵花》後,同學們的感觸很大,不僅僅學到了裏面優美的文字,更學到了文中人物的精神。

《青銅葵花》讀後感7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在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曹文軒的幾句話讓人受益匪淺,如果你想問誰是這段話的原形?青銅葵花。

苦難,是永恆不滅,無法避免的,在青銅葵花那個年代,青銅葵花便是那個年代的強者,那個年代的佼佼者!在大麥地蝗災厄運降臨時,正值青黃不接之際,莊稼長勢喜人,但是蝗蟲將人們心中滋生的喜悅嫩芽吞噬得寸草不留,天光地淨,大麥地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男女老少驚慌失措,在苦難面前低頭,而青銅葵花,卻處變不驚,儘管家中幾乎斷炊,但他倆沒有鳴冤叫屈,沒有手足無措,在這突如其來的.苦難降臨之際,他們沒有跪地求饒,選擇死神的降臨,更沒有忘卻苦難,而是不屈不撓,追求這種快樂,有着一種苦難厄運中的堅強樂觀,爲了求生,他們不畏艱辛,挖蘆根,在苦難面前昂首挺胸!戰勝苦難!這僅僅是苦難中的一角,但如若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人們將會怎樣面對深入而持久的苦難?屈服還是拼搏?還是一味地學習“樂觀”實施“樂觀主義”,其一味的樂觀並不是樂觀,而是享樂,去忘卻痛苦、苦難,不去戰勝它們,或堅強樂觀地面對它們,而是沉浸在無窮的歡愉之中,許多人認爲這樣做是強者的表現,是一種精神,其實是大錯特錯!這實際上是一種屈服於苦難的表現,一種懦弱的表現,一種膽怯的表現!海倫·凱勒如若在失明之後,也像一些人一樣追求享樂主義,無視苦難,沉淪痛苦之中,不深刻地認識苦難,能成爲常人不敢想像的文學家嗎?

如今,我們只有與苦難結伴而行,才能在突如其來的苦難的壓迫下處變不驚,迎難而上,正如彩虹要經過暴風雨的折磨才能絢麗多彩,刀槍要經過雄雄烈火的錘鍊才能無堅不摧!還沉浸在毫無精神境界,自以爲忘卻痛苦難的人們趕快醒悟吧,你們必須去正視痛苦、尊敬痛苦難。

《青銅葵花》讀後感8

今天,我讀完了曹文軒寫的小說《青銅葵花》,我由此真切地感受到在苦難中那溫暖的兄妹真情。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是一個啞巴,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裏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形影不離的兄妹。但在他們十二歲那年,讓人捉摸不透的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她的城市,青銅從此經常看着蘆蕩的盡頭……

老槐樹下,涌動的是兄妹真情。葵花失去了爸爸,她此時要面對兩個家庭:一個富有卻空虛,一個貧窮卻充實。我彷彿看見葵花那堅毅的表情,她那堅定的眼神緊緊地牽住了我的心。她選擇了充實的生活。那一絲絲一縷縷的感動悠悠地盪漾開來,那樣純潔無暇,那樣地溫暖。在那貧窮困苦的時候,在那困難重重的時候,在那……那一對兄妹卻默默承受,用那一對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庭的困苦,用純美的微笑,充滿自信地面對它,這就是在苦難時的一種美這種美正源自於痛苦,因爲有了痛,所以是兄妹倆的心緊緊依靠在一起,當快樂來到時,他們纔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快樂的甜蜜。

石橋上,永恆的是兄妹真情。爲了能治好奶奶的病,妹妹葵花獨自逃學,偷偷地出去掙錢,“村裏人都知道,葵花有個啞巴哥哥每夜都拿着個燈籠守在石橋上,從不間斷……”他的眼中是那樣地期待,他盼望着妹妹能儘快回來,因爲重病在身的奶奶多麼希望能見到她呀,當葵花回來時,固執的.哥哥青銅早已在寒風中站了好長時間,這種執着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動,而那葵花回來時那爽朗的如此甜蜜的笑聲,臉上洋溢的微笑,使我也隨之笑了起來。是呀,那美好的情感正來源於快樂。在苦難中,兄妹之情變得更加深厚。

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是呀,我們應當去好好品味這兩個詞:快樂、痛苦。因爲感動,源自於快樂、痛苦,這兄妹之情就是因爲有了這兩個詞才更加濃厚!

《青銅葵花》讀後感9

翻開《青銅葵花》,一種新書特有的油墨香立即飄滿了整個小房間。我的直覺告訴我:它,一定是一本好書。

《青銅葵花》主要講述了城市女孩兒葵花在一次偶然的事故後,留在小村成了啞巴青銅的妹妹。在多災的生活裏,他們一家人頑強樂觀地生活着,堅強面對洪水和蝗災,從容應對飢餓和嚴寒。

這個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金茅草。主要寫了在一場無情的洪水過後,青銅的家已經成了斷垣殘壁。爲了省錢蓋新房,葵花每天晚上,她都說去翠環家或秋妮家玩,實際上,是去她們家裏借燈光做作業。當了自己戴了一輩子的首飾,問起,反反覆覆只說了一句話,要蓋茅草房,要蓋茅草房……

青銅愛家,葵花愛家,奶奶愛家,爸爸媽媽當然也愛家。青銅愛家,每天不辭辛苦,冒着嚴寒,頂着風雪去賣鞋,最後鞋供不應求,他還把本留給自己穿的鞋賣了出去,導致“他的`一雙腳被雪擦得乾乾淨淨,也被凍得通紅通紅。”;葵花愛家,她不想再拖累家人,故意考砸,以節省學費,還偷偷去江南撿銀杏換錢給奶奶治病;奶奶愛家,只說去會會她妹妹,其實爲的是給家裏省下一個人的口糧,還要掙新棉花,給青銅葵花做棉襖棉褲,最後累倒了;爸爸媽媽愛家,每天天矇矇亮,就起來幹活兒……

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因爲一點困難克服不了就退縮呢?比如幾道難題,或者幾個超長的英文單詞,再或者幾個容易混淆的公式?可這些與天災人禍相比,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青銅一家人面對困難時的不屈不撓,用愛,影響我們的父母、師長和,團結一致、勇往直前!

作者曹文軒在後記中寫道“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苦難幾乎是永恆的”的確,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快樂和歡笑,但是,也不能憎惡困難,反之,應當正視痛苦,尊敬痛苦。要知道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而接受一次次挫折的洗禮,必會一次次成長!

《青銅葵花》讀後感10

我們不得不從來說起這個故事,如果沒有勞動,就不會有我們這個故事了。現在,有了勞動,故事來了,一起聽聽吧。

故事中的爸爸是一名知青,被下放到了農村,進行“勞動改造”。爸爸和死去的媽媽都是孤兒,所以,小女孩葵花只能跟着唯一的親人來到了幹校。

幹校是一座白牆紅瓦的土房子,建立在一條河邊上。白天,爸爸在幹校幹活,葵花就在河邊的一片葵花地裏玩。一次不慎落水,葵花被住在附近的啞巴男孩青銅救了上來。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熱愛葵花的爸爸去葵花田裏畫葵花,結果溺水而亡。葵花就被好心的青銅一家人收養了。同村的嘎於對青銅和葵花一直懷恨在心,整天想着要欺負葵花,青銅時刻保護着葵花。一次嘎於放鴨子時故意讓鴨子吃光了青銅家種的茨菰,青銅也故意報復,驚嚇了鴨子,使鴨子一連幾天都不下蛋,嘎於爸爸知道這件事痛打了嘎於,因爲他不能欺負孤苦無依的葵花。孩子們最愛的奶奶去世了,葵花也被接到了城裏,危難也結束了。在葵花離開時,青銅竟然喊出了葵花的名字。這就是永遠的友情和親情。

這本書名有兩層含義:

一、青銅葵花是兩個人的名字,開門見山的`表達出了本書主要內容,青銅和葵花的故事。

二、青銅葵花是爸爸最拿手的藝術品,也是這座城市的象徵。這些青銅葵花小到三寸,大到五米;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則是兩朵競相開放……而他們的作者——爸爸也因此而出名。

最值得讚賞的是男孩青銅。他是一個古怪的孩子,經常因爲不爲什麼而突然興奮。有一次在冬天,他竟然脫光衣服在外面狂奔,僅僅是找到了一窩鳥蛋。有時也突然傷心,一次,他竟然爬到了橋柱上不吃不喝,三天後纔下來,原因僅僅是一棵老樹死了。但他卻是一個善良的孩子,這麼做是因爲他是個啞巴,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的快樂,悲傷。可最終,在葵花離開時,他卻喊出了葵花的名字。因爲他心中有愛,用親情澆灌的愛,愛沒有貴賤之分,只要你是真心的,相信愛,奇蹟就會出現!

《青銅葵花》讀後感11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這是青銅和葵花的故事,這是男孩和女孩在苦難中感動大家的故事。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感受到了作者把苦難寫到了深刻之處,更感受到了青銅葵花在苦難中給我們的感動。

爲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冰天雪地裏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有燈點,青銅捉來最大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爲了讓葵花看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的站立了一個晚上;爲了等葵花回來,青銅天天提着紙燈籠去碼頭,就爲了葵花晚上回來不怕;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的腮幫子疼做了一串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鍊……

一對親如親兄妹的青銅和是葵花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擁有了愛,那種大愛,就比什麼都重要。作者把那種大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對青銅和葵花而言,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都是幸福的、充實的,都被對方的愛感動着。青銅所做感動着葵花,感動着我們,而葵花在苦難中也感動着每一個人!

爲了給自己貧困的家省錢,葵花拍照沒有參加;爲了能多編些蘆花鞋,葵花放學後就去採蘆葦花;爲了賺錢給奶奶治病,葵花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爲了省錢給貧困的家,葵花故意把考試考差;爲了讓哥哥被人看起,葵花想方法教啞巴哥哥識字……

生活雖然艱辛,但這家人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他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心裏惦記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嚮往着的是以後的好日子。因爲他們相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苦難是永恆的,我們用不着爲自己的一點點苦難就大驚小怪,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的心態。

我們可以像青銅葵花一樣,善待周圍的人,以樂觀的心態去付出,去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大家!付出就是愛,苦難中的付出就是大愛,大愛就是感動!

《青銅葵花》讀後感12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啊,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良師益友,讓你受益匪淺。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書是《青銅葵花》。本書主要寫了一個特別的機緣,讓農村男孩青銅和城市女孩葵花成爲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在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啓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葵花。青銅一家,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收留了她,她自小便乖巧懂事。有一年,奶奶生病了,她在江南銀杏成熟的時候獨自一人去江南撿銀杏,拿去賣錢給奶奶治病。在她去江南的船上,同行的都是一些成年婦女,只有她一個是不到十歲的小孩兒。經過一個月的辛苦勞作,她得到了些面值很小的`錢票,卻以爲掙了很多錢。雖然她不懂金錢的價值但是她卻懂得了愛的分量與責任。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這份愛成爲支撐她戰勝苦難的力量。

看了葵花的故事,再反觀我自己有些時候我總會理所應當地享受着父母的好,沒有想着要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他們。記得有一次天氣突然轉涼,冷得小鳥躲回了巢裏,冷得花兒收起了花苞,冷得小草也鑽回了土裏。出門前,媽媽勸我多穿點兒衣服可是我執意不聽,穿着單薄的衣服就出了門。晚上回到家,我果然感冒發燒了。可是媽媽還是絲毫沒有責備我,而是徹夜不眠、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我,直到病情好轉爲止。看着媽媽眼睛裏佈滿了紅線一樣的血絲,我十分羞愧。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也是無怨無悔爲我們付出的人。他們終日在外面辛苦忙碌給我們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所以我們更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父母。

讀完《青銅葵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應該要學會感恩家人,以愛回報。

《青銅葵花》讀後感13

暑假,我讀了許多課外書,但令我映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曹文軒筆下的《青銅葵花》。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青銅小時候在經歷了一場大火之後,失去了說話的能力,變成了啞巴;葵花從小就沒有媽媽,在她7歲那年,因爲一場事故,她失去了與她相依爲命的父親。

相比青銅與葵花的.悲慘命運,我覺得我好幸福!我們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過着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捨不得讓我們做家務,可我們還是感到不滿足,常常因爲一些小事而發脾氣。但葵花爲了給奶奶治病,去拾銀杏賣錢,還故意考砸考試;隱瞞拍照的慾望;爲了維持家裏的生活,她去採蘆葦花;爲了讓哥哥被人看得起,她想方設法教啞巴哥哥識字……她還不懂金錢的價值,她只懂了愛的分量與責任。

整本書被“愛”貫穿,所有人物,都是作文用愛體現的的經典塑造。它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純潔,充滿生機,聖神得動人心魄。

青銅爲葵花付出了很多:爲了讓葵花上學,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爲了讓葵花不受屈辱,青銅用最大的螢火蟲做了南瓜燈;爲了讓葵花看戲,青銅揹着她站了一夜,最後暈倒……

令我最感動的片段就是最後:他忘記了自己是在高高的草垛上頂上,邁開雙腿向葵花跑去——

他無聲無息地躺在地上。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來了。他靠着草垛,慢慢地站起身來。他看到了葵花——她還在水簾下跑動着,並向他搖手。

他張開嘴巴,用盡平生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喊聲盤旋在大麥地的上空,最後,變成了難以終了的思念。

青銅會說話了!眼淚噴涌而出。心裏從未有過的暖流緩緩蔓延到了心底……

這對親如親兄妹的青銅和葵花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擁有了愛,就比什麼都重要。”這句話其實就是文章的主旨,“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快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作者把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只要我們心中有愛,都能化干戈爲玉帛,只要有愛,我們就是幸福的充實的。在大愛面前,一切的挫折,苦難都像是一陣煙塵,隨着愛而灰飛煙滅。希望我們能做直視、面對苦難,將我們的愛獻給所有的世間萬物,讓人間處處是真情。

《青銅葵花》讀後感14

前些日子,我讀了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書中至愛的故事令人倍受感動。尤其是《三月蝗》,它深深的觸動了我。

《三月蝗》講述了將要豐收的大麥地,經受了一場嚴重的蝗災,整個大麥地就像冬天一樣,被吞噬得什麼也沒有了。如此巨大的災難,並沒有打倒青銅一家,打倒大麥地的所有人,他們勇敢地面對災難,與苦難做鬥爭,體現着勞動人民的純樸與堅韌!

青銅曾與葵花一起到蘆蕩挖蘆根來充飢。充滿甜汁的蘆根,讓一家人心滿意足。青銅還網住了一隻野鴨。嘎魚一家硬說是青銅偷了他們家的公鴨,最後青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青銅和葵花在餓了時就躺在船上,看天上變幻着的白雲的形狀,想象成食物,以假裝吃東西來抵抗飢餓,他們這種樂觀、從容的對待災難的態度多麼令人感動!

奶奶從小生長在一個富人的家庭中,自從來到青銅家後,生活就變得非常貧苦。一次水災侵襲過後,爲了蓋房子,奶奶悄悄當掉了自己的一對耳環。在這次蝗災中,奶奶又將自己手上那黃燦燦的金戒指當掉,換了一小袋米,只爲了給青銅和葵花燒一頓飯……

青銅和葵花、以及奶奶,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着這個家,爲這個家做出了奉獻……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不僅能夠吃飽穿暖,而且還能自主地選擇吃穿。我們雖然無法設身處地地體會青銅和葵花的苦難,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在苦難中的那份堅強。正如曹文軒教授所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

在這個世界上,至愛有多種表達方式;苦難也不能缺少。人的一生必定充滿苦難,正所謂“暴風雨過後必定是美麗的彩虹”。人只有經歷過苦難,纔會真正成長起來。羅蘭說過:“痛苦是我們的恩人,經過痛苦才更勇敢”。讓我們在痛苦面前成長爲一個強者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15

這是第二次接觸曹文軒的作品。

在這之前,我讀過他的《草房子》,也趁勢觀看了《草房子》的影片。

孩子的視角、孩子的內心、孩子的經歷都在曹文軒唯美的筆下一一呈現。

我在文字之外欷歔不已、感慨良多。總覺得,我自己要比作品中的孩子們幸運多了,因爲我沒有遭遇到他們的苦難。

可是,我卻沒有他們幸福。

爲什麼?

因爲,我沒有經歷過他們的遭遇,沒有在艱難困苦中得到人格的磨練。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缺少的就是面對苦難的`勇氣和在苦難面前的擔當。

曹文軒在作品中描寫了苦難、描寫了美、描寫了愛。

用愛稀釋苦難,借苦難磨練自己,在磨練中成長自己,這是我閱讀完《青銅葵花》最想說的話。

青銅這個孩子的性格就像青銅鑄就的重器一樣,讓人看着敦實、厚重。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正直、堅毅、執著、果敢和善良。

青銅在一場大火之後喪失了語言功能,成爲了“啞巴”。他的故事從認識葵花開始。實際上,應該說是葵花的生活從認識青銅開始。畢竟,整部作品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在寫葵花來到大麥地和離開大麥地的故事。

青銅一出場就很霸氣,“河上的風,掀動着男孩一頭蓬亂的黑髮。他的一雙聰慧的眼睛,在不時耷拉下來的黑髮裏,烏亮地閃爍着。”

而且,他跳到牛背上以後,讓處在困境中的葵花感受到了一種安全感:“葵花從心裏認定,這個男孩一定會救助她。她既沒有向他呼救,也沒有向他做出任何求救的動作,而只是站在船上,用讓人憐愛的目光,很專注地看着他。”

這就是大男人、男子漢、爺們兒的做法,大氣磅礴,絕對是行動的巨人!

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片頭曲裏這樣唱道:“一生有一種大海的氣魄……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說,躺下自己把憂傷撫摸,任他一路坎坷!”少年青銅給我的印象就是這樣酷!

男孩子還是嘴笨一點好!宗子,你就挺棒的,是個男子漢!

“此時無聲勝有聲。”語言在這裏是蒼白的,就留給調皮搗蛋的“嘎魚”吧!

精彩的故事纔剛剛開始,這隻能算個序曲。人生的大幕徐徐拉開,演員們在人生的舞臺上本色出演,一出出苦難之戲,一幕幕人間真情。苦難和貧窮阻擋不了人心的向真、向善和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