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烏塔》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烏塔》有感大全15篇

讀《烏塔》有感1

總有那幾篇文章令我記憶猶新,《烏塔》就是我久久不能忘懷。

《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一個現今爲止已獨自遊歷歐洲等國家的女孩。我羨慕她,我佩服她,甚至有那麼一點兒嫉妒。烏塔具有極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她勇敢堅強且喜歡探險,因此她做到了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曾經我也和烏塔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並總想着去外面走走,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但是爸媽怎麼可能放心我一個人出去旅遊呢?說實話,我討厭極了做一朵溫室裏的花朵,我不願意依賴在父母身旁。稍遇挫折就哭鼻子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也想像烏塔那樣靠自己的力量去讀懂這個世界。 在文章中,烏塔說過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爲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因爲從電視、書本中認識到的世界只是一個平面,並不真實,只有身處其中才會感受到它真實的美。 讀了《烏塔》之後,我想對所有的中國孩子說:“不要永遠做母雞下的小雞,要做一隻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鷹。”同時,我也想對那些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們說:“爲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開手吧!”

讀《烏塔》有感2

這是對孩子的訓練,就是愛孩子。他們總覺得孩子要去見見世面,見見天下奇觀。孩子自己獨自去體驗,遇到困難找警察,問路人或看地圖。中國的孩子卻對這種事十分驚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擔心。

在外國人的眼裏,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西方人從不把孩子當成小王子或小公主,從不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而是從小讓他們出去鍛鍊,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媽媽賺錢的艱辛,但是在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寵溺孩子,從不讓他們獨自出門,說是太危險,節假日,不讓他們去外面遊玩放鬆,開開眼界。陽光明媚的雙休日,當美國的孩子從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國的孩子卻剛剛從補習班下課,正在回家的路上,難道這就是中國孩子的假日嗎?

比起烏塔,我們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顆沙子一樣微不足道。多麼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個火車站,也能看見我們的中國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總有一天,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樣,在未成年的時候,遊覽着全球各地,個着獨立自主的生活!

讀《烏塔》有感3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

本文寫作者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裏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在和烏塔的談話中作者瞭解到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他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表現了這個小姑娘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對生活的`熱愛。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心裏想:烏塔14歲就能獨自遊周,爲什麼中國孩子不能呢?中國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像寶貝一樣供着,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中國家長就這樣,溺愛自己的孩子。

最近我看到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女孩都長到16歲了,比烏塔還大兩歲,可吃喝穿衣都是母親幫着她的母親還說這些都是小事兒這不就是一個“巨嬰”嗎?我們是一羣渴望在窗外自由飛翔的小鳥,但卻被家長的溺愛之鎖束縛着。

我想對那些用“溺愛之鎖”緊緊“鎖住”自己孩子的家長說:“請您們讓我們從溺愛裏走出來吧,我們是小鳥,想在藍天裏自由的飛翔。”

我想對中國父母說:“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4

在我們四年級上冊,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27課——《烏塔》。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我”去歐洲旅遊的時候和一個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歲的烏塔。烏塔告訴“我”,她是趁這次放暑假一個人來歐洲旅行的,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然後還要去希臘。她還說,自己爲了這次旅行就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從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爲了準備這次旅行,安排得很細、很周到、很周密,而且準備充分、計劃性強。也可以看出,烏塔盼望這次旅行已經盼了很久。就是說,烏塔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熱愛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時間就能環遊世界好幾周。

你們發現了什麼?沒錯,烏塔說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說的時候語氣平靜緩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中國裏面,那可算是一個大新聞了。看了這篇課文,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個人環遊世界一週,那這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裏呢?有兩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就是這問題出現在我們自身上。現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爲中國的教育方法。我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五年級的女生一個人在家,忽然家裏的門鈴響了起來。她以爲有壞人,竟然嚇得哭了起來,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媽媽回來。只是她的鄰居按錯了門鈴,居然也能把一個五年級的人嚇哭!和烏塔相反,這個五年級的女生膽小如鼠,生活不是不會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沒有信心。烏塔呢,有事敢大膽地做,並且有自立意識,能夠自力更生,獨立生活能力強,做事有恆心、有毅力,敢於大膽地猜測。牛頓說得好,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爲什麼那個五年級的女生那麼膽小?因爲她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鍛鍊自己。

第二個答案,就是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家長每天都要“護送”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我知道家長們都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壞人,被壞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的機會,家長們爲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鍛鍊呢?越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越要讓孩子去鍛鍊,從小抓起;越鍛鍊,才能越降低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不僅是這樣,很多家長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你們這樣做,只會害了我們啊!

家長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這篇文章,就不再繼續這樣做下去,爲你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礎。孩子們有出息,你們也才能嘗試驕傲、自豪的滋味,在別人面前有面子啊!

讀《烏塔》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烏塔》,講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我感慨頗多。

烏塔利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遊歷歐洲,旅費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的,她在家中就設計好旅行路線,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號碼,再給家人打個電話,寄張明信片。烏塔設計的是多麼細緻,她是多麼勇敢啊!我們中國家長別說讓孩子游歷歐洲,恐怕讓孩子獨自一人在小區裏玩,都提心吊膽。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烏塔的精神狀態:作者在睡眼朦朧時,烏塔已經準備出發,作者晚上疲憊地回到旅館時,烏塔卻愜意地吃着糖,看着書。我逐字逐句,細細體會,我感受到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應該是平時的積累。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照顧的'無微不至,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烏塔之所以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是因爲她有很強的獨立能力和時間觀念。而我,每天早上媽媽喊着叫着,我還舒舒服服地賴上幾分鐘,才伸個懶腰,睡眼朦朧的起了牀,比起烏塔,我真是對自己太寬容了。我的獨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烏塔,家務活我一樣也沒幹過,我也從沒自己疊過被子,洗過自己的衣服,更別說爲家人做一頓飯了。和烏塔比起來,我真是自慚形愧!

我要向烏塔學習。學習她時間觀念強;學習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她關於安全問題安排的有條不紊;更學習她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讀《烏塔》有感6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心無法平靜。

烏塔的旅遊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自己卻用三年的時間去賺錢,再去旅遊。如果換做是我們中國人,肯定讓爸爸媽媽花錢帶我們去旅遊。就這樣,我們中國人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我們中國的父母只會把我們捧在手裏,並不像外國人的'父母,只要孩子的翅膀硬了一點,就適當地放開雙手,不管他們,讓他們自己去幹自己的事情。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只能死死地讀書,經不起風吹雨打,只能讓父母幫他們幹。爲什麼我們會養成這種習慣呢?那是父母擔心,我們要是想去有點遠的地方,父母的回答只有一萬個不同意。

假如我們是一隻小狗,那父母就是主人,他們只會死死地牽住我們,不讓我們受傷。如果換做外國人是小狗,小狗肯定會把繩子給咬斷獨自生活。

假如我們是一隻風箏,放飛者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們只會讓風箏順着風向——他們的要求行駛,換做是外國人,他們一定會掙脫線條,像兇猛的雄鷹翱翔在浩瀚的藍天之中。

中國的父母親們,如果你們愛我們,那就放開你們的雙手,讓我們大膽地生活下去吧!

讀《烏塔》有感7

烏塔,是一個堅強又可愛的孩子,它只有十四歲。如果在中國,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是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長大的,而烏塔,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她父母愛他的方式很獨特,不是嬌生慣養,而是讓她自己出去尋找自己的成長旅行,烏塔周遊許多國家,在那長的旅行中,烏塔也在漸漸成長。

在中國,幾乎沒有父母讓孩子出遠門。即使一個孩子願意外出旅行,但是父母的心卻是一千個不願意。怕孩子在外生病,沒人照顧啊,餓肚子呀……覺得自己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當做自己的心肝寶貝對待,含在嘴裏怕化了,擱在手心怕被風吹走了。

難道烏塔的父母不愛烏塔嗎?可是她父母爲什麼就同意讓她周遊世界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式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對孩子的愛是讓孩子在成長中養成自立的.好習慣,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難,讓孩子在磨難中頑強,讓孩子成爲暴風雨裏的雄鷹;中國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從小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爲溫室的花朵,成爲享受生活的籠中鳥。同學們,你願意像溫室裏的花朵、籠中之鳥一般還是願意成爲暴風雨中的驕子-------雄鷹?

《烏塔》,讓我認識的是一位教會我堅強與獨立的可愛女孩,在此,我想說:“父母啊!請你們放開溫暖的手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

讀《烏塔》有感8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到羅馬旅遊,在旅館遇到同宿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的故事。14歲的烏塔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遊歷歐洲,她的獨立自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的我來說,烏塔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識帶給我的驚訝不亞於作者,她身上的許多優點值得我反思和學習。烏塔在旅遊前的充分準備,從行程的.安排到郵寄報平安的明信片,再到自主查閱相關書籍,甚至自己掙旅費,這些在我看來只有成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卻在僅僅比我大4歲的小女孩身上實踐着。我也曾旅遊過許多地方,但只是做爸爸媽媽的“小尾巴”,一路被他們引領着、呵護着。偶爾與他們走散了,我會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相比之下,我對大人的依賴和獨立自主能力的缺乏,讓我在烏塔面前自慚形穢。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想只要我有意識的培養自主意識,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加強自我管理,逐漸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成長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自信。要知道,中國的孩子並不遜色於其它任何國家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9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烏塔十分勇敢,自主能力特別強,而且她很能幹,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都幫餐廳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去陪小孩玩,如果要是在中國的孩子,大多數可能都做不到,只會找爸爸媽媽要錢,根本不會自己到外面掙錢。烏塔準備也十分到位,花了三年的時間設計旅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許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要是在中國的孩子,可能就是隨隨便便地計劃一下,花個三五天就解決了,纔不會像烏塔那樣周密細緻地安排呢!

我覺得歐洲國家的家長們喜歡讓孩子獨立生活,嘗試生活,所以歐洲國家的孩子的獨立能力強,而不像中國的孩子,許多都獨立能力很差,就是因爲家長們總是把孩子捧在手裏,把他們當成小公主、小皇帝,生怕他們獨自出門碰上壞人,好像所有的壞蛋都看上了自己家的孩子,週末想出去玩,帶着;吃完飯想去散步,跟着;讓他們生活在自己的翅膀下,使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最重要的是他們自立能力會變差,不再喜歡與人溝通,最後讓孩子變得膽小,連獨自上街買東西的勇氣都沒有了,要是以後到了社會上,如果不學會與人溝通,那可是件可怕的事情。所以親愛的家長們,請給我們一個自己的空間,雖然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可是我們有翅膀,請不要將他們折斷;我們會站立,請不要總是扶着我們走路;我們會飛翔,請您給我們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請讓我們變得勇敢、自信、堅強,請讓我們振翅高飛、獨自翱翔!

讀《烏塔》有感10

這周,我們學了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做——烏塔。這篇課文跟本單元的課文差不多,都是講童年的。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烏塔,雖然她不是偉人,但是她的話語讓我陷入了沉思。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中國的孩子受家長的約束,而烏塔比較自由。我想對中國的父母說:“如果你們的孩子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話,你們的孩子哪怕成績再好,長大以後,照樣還是一個不會對社會做出奉獻的'人。”做人同齡人,我想說:“只有讀萬卷書是不夠的,還要行萬里路。年僅14歲的烏塔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全,我們應該學習烏塔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努力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也要和她一樣獨自去旅行,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學習等方面,克服依賴思想,積極嘗試,勇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得鍛鍊,並逐步走向成功。

讀《烏塔》有感11

《烏塔》寫的是一位年齡14歲的小女孩就獨自一個人出國。

有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 佛羅倫薩,最後還去了希臘。親自體驗各國風情。這對於中國兒童來說是難以置信。現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關心 我們,不會讓我們單獨出來旅遊。如果單獨出來旅遊家長們一定不放心。我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大人一直來幫助我們。

讀《烏塔》有感12

每當我想起《烏塔》這一課,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年僅14歲的烏塔,想到那七大洲之一的歐洲,想到那遊歷歐洲一半的旅費。想到這裏,我的崇拜感就油然而升。

烏塔的一句話讓我更加的崇拜她,她說:“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每當我想起這句話,我的腦海裏就會冒出許多想法。我覺得我們雖然現在不能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但我們卻能先從小事鍛鍊自己,不過分依賴別人,久而久之,我們就會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但現在我們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把我們當寶貝,真是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因爲家長有這種思想,所以,別說去歐洲,只要逛逛街,他們就會千叮鈴,萬囑咐。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獨立生活。

烏塔做的另一件事也讓我很佩服她,那就是她遊歷歐洲一半的旅費都是她自己掙的。我原來想:烏塔是因爲有事情做才能掙到錢,而我們是沒有事情做,如果有事情做,我們也能掙到錢。但媽媽聽了我的想法後,很不同意我的看法。她反駁說:“如果你想要做事情的話,會有很多事情做,那我們社區就有一塊黑板報,你來辦,我給你50元。”我不好意思的說:“我的黑板字寫的不好,畫畫也畫的不好,辦不了。”媽媽又說:“那是不是找不到事情做啊!”我厚着臉皮說:“可是烏塔只是分發廣告單和陪兒童玩,也沒有辦黑板報呀!分發廣告單和陪兒童玩根本沒有辦黑板報難!”但媽媽堅持說:“那以後別的單位發廣告單,我也叫你去發吧,到時候你可別耍賴喲!"“行,我一定不耍賴!”我堅定地說。

啊!烏塔,我現在才明白你做的事情是那麼的偉大!我佩服你!

讀《烏塔》有感13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姑娘,自己掙錢單獨一個人出去旅遊的故事。讀完課文,我掩卷沉思,烏塔爲掙旅費,利用週末去幫人發廣告,假期幫人陪小孩。而我從沒想過要自己掙錢,反而想着法子花父母的錢,真叫人臉紅。我應該像烏塔一樣,從小學會自食其力。烏塔獨自旅遊,能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我雖然已經9歲了,但根本不知道怎樣來安排自己,什麼事都要爸爸媽媽包辦,常常是丟三落四,找不到東西就找父母救援。和烏塔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呀!烏塔和我們一樣,都是家裏的寶貝。烏塔的`爸爸媽媽能讓烏塔單獨出遠門,而我們的爸爸媽媽一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出遠門。讀了這些,我想對我們的父母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的天空吧!多給我們鍛鍊的機會,這樣我們纔會長得更茁壯。”《烏塔》這篇課文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讀《烏塔》有感14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想到了我每次出去玩都不能走遠,而且晚上還不能出去,而烏塔卻能自己出去,而且旅遊的錢也自己掙,這讓外國兒童和中國兒童產生了鮮明的'對比,爲什麼外國兒童自理能力那麼強,而中國孩子卻沒有這麼強的自理能力?我想對中國的家長說:“是時候打開籠門,讓籠子裏的鳥兒飛翔了,不要讓它們在狹小的空間裏認識世界,這樣只會沒有半點收穫!

讀《烏塔》有感15

烏塔這篇課文描寫了德國的 14歲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遊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熱情大方、堅強勇敢、熱愛生活、自立意識非常強的女孩。爲了去歐洲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時間設計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我覺得烏塔說得對,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所以,我想對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說:“既然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學會自主獨立,請收起你們用來保護孩子的“翅膀”吧!孩子們需要學會自我保護,而不是依賴你們來保護自己!”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就是因爲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裏,又說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父母們,這樣並不好,把孩子“關”在家裏,會讓孩子非常依賴你們,這樣長大的孩子是永遠不會有出息和成就的。你們應該讓自己的`孩子適應着獨立生活! 連一個14歲的小姑娘都有遊歷歐洲的勇氣,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學學烏塔做個不讓父母操心,不讓父母擔心,能獨立自主的好孩子呢?